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dunkelwyvern

[讨论] 疑惑为何司马懿在三国中人气那么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9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法正有点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755# pei1019


捧郭嘉的无非是根据曹操对奉孝的一些评语

比如赤壁之战后若奉孝在云云

然后,然后就是补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败之狼 于 2010-10-19 12:28 编辑
再来问一次吧。郭嘉被捧的这么高究竟是怎么回事?跟“富贱画猎人画到一半挂了,这书就是世间奇书”一个道理么
pei1019 发表于 2010-10-19 12:18

我觉得捧这个黑那个的,多少都有点哗众取宠的意思

比如关二被捧了上千年,近代就出现了关羽黑。印象最深刻的是居然有人能只用三国演义来黑关羽……罗贯中和毛父子心中的关羽是什么地位,用演艺来黑不是自抽么

诸葛被捧了上千年,于是就出现了诸葛黑郭嘉蜜——倒不是郭嘉真的做过什么,只是找个大家都不太熟悉的来捧,表现自己特立独行罢了……

我个人见过最早捧郭嘉的是易中天,虽然相比现在很多人说得要保守多了,可是把郭嘉和武侯比还是太过了点……还什么期待郭嘉和诸葛亮较量……你以为是三国十一舌战1V1啊!

很多人的思维方式:
关张被捧了这么久多没意思,我就青赵云;赵云青太多了没意思,听说有个叫马超的,人帅武功高,那我就青马超;青武将多俗啊,听说周瑜又帅又聪明,我就青周瑜。什么?周瑜不如诸葛亮?你们这帮文盲,历史上周瑜可是比诸葛亮厉害的多得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确实……“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已者数人”
pei1019 发表于 2010-10-19 12:20

注意看前面
法正有点跟大多数人中年得势差不多
以前对他有恩的,好的,就想办法偿还人情
以前对他不好的,就秋后算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来现在对吃瘪之战的主流评价是什么?

记得前几年,说是小规模遭遇战+水土不服没打起来之类的人比较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典韦死了无所谓,侄子死了也无所谓,儿子死了还是无所谓,到手的城郭丢了还是无所谓

那啥重要?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1:11

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无双里司马懿神乎其技个啥, 最强的时候都进不了前五
bzmk 发表于 2010-10-19 11:08

三国无双OL里面的燕扇可是流氓到极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760# 不败之狼


曹操从荆南被揍回江北是肯定的,退兵的原因主要还是疫病和战况不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曹老贼一句话,大家都很喜欢YY如果郭奉孝在赤壁时遇上我了会如何如何,毕竟他死的早,我们没碰上,后人可以用臆想的数据随便让奉孝虐我嘛。所以遗计这招是漂亮,直接无限可能无限幻想,没功绩后人也能给他假想出些功绩的可能性来。
要说为什么会红,我一直以为是易中天老贼捧曹老贼顺带着捧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典韦死了无所谓,侄子死了也无所谓,儿子死了还是无所谓,到手的城郭丢了还是无所谓

那啥重要?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1:11


宛城一战,阿瞒自己的命最重要。只要他能安全回许昌,还能重头再来嘛。反正他自己明白他不缺儿子,而且当时曹昂已经死了
万一阿瞒死了,剩下的几个儿子会不会内讧争位(可能性是存在的),能不能继续控制好献帝,保住许昌呢?当时吕布,袁绍,袁术等的都还在呢。还有朝廷里的反对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自己的话也有矛盾,如果赤壁真的是瘟疫+北军自烧船,即使郭嘉在,又能挽回什么呢?
郭嘉能阻止曹操南征?还是说郭嘉有华佗秘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败之狼 于 2010-10-19 12:47 编辑
SAN11舌战对上武侯的话,奉孝兄不是死的很惨么
易中天太蜜郭嘉和曹公了,我记得他最早的言论是讲,刘备之所以能发展了,是因为不巧曹公家死了郭嘉而皇叔家出来武侯…… ...
pei1019 发表于 2010-10-19 12:40

说起来十二年前我就是曹操青了,第一次听说易中天觉得他对曹操的观点没什么太特别的。

后来才知道这小子居然还引领了一个潮流……

单挑郭嘉会死很惨,舌战的话,实力和武侯没有质的差别吧?没记错的话卡片数和卡种数还有性格都没有差别,攻击力稍逊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能确定曹操在赤壁之后的那番话不是对着其他谋士说的?
kvkv 发表于 2010-10-19 12:47

07年黑龙江地区某次官方模考题文言文部分
曹操“balabalabala”
曹操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怀念郭嘉       X
B让其他谋士羞愧 O
顺便一提我选得A,还和老师辩论了很久……最后老师说“我不懂三国,答案是啥就是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更倾向政委说那些话是为了抽其它谋士的脸,但是贾狐狸之前不是劝过先稳稳别急着打么?政委活该吃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774# erre_1


曹操以前一直是按着刘大耳暴打的

这次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更无所忌惮了

结果……

有了诸葛亮的刘备不一样了,再加上还有周瑜水军帮助(应该起到切断荆南曹操粮道的作用,故曹操会滚回江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点有意思的对比
--------------------------------------------------------------------------------------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荀彧)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 ...
风水回廊 发表于 2010-10-17 20:17


本来不想比,不过既然有人先贴,那就比吧(昨天傍晚看还17页,今天就26页了,三国这战斗力果然爆标= =)

第一段,郭嘉所多之语是“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不间远近”,若果考虑这段问答是文若先说而郭嘉后说的话(其实就算不考虑这点也一样),那么所多之语就很值得玩味了,考虑当时是世家豪强扩张时期,“唯亲戚子弟”是比较短视的世家豪强的家族扩张政策,而贤明一些的世家豪强则是“间远近”,但不会“唯”,那么郭嘉所强调之语其实是与当时的政治生态息息相关的,也表明了他的政治立场。

另外阁下明显忽略郭嘉的头三条

道胜一也,袁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
要知道道统是当时的重要大事,郭嘉说道统一上来就批儒任道(家),明显是非常大胆或者可以说是异端的,汉确立儒家正统之后,我学识不足,也只知道有王充《论衡》正式批驳过礼(《自然篇》“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也”),但是王充是从礼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来说的,在《非韩篇》里仍强调礼是需要的,而《论衡》之批儒,其实是批董仲舒确立的“天人感应”的谶纬学说的“新儒家”,而确立“自然”之天。在道统上把“礼”与“自然”对应对立起来在汉末的不少反儒学说里仍是少见(或者说不见的),倒是有点像以后魏晋玄学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但是玄学基本上还是一种学术,虽然其令道家位置大大上升,但是却没影响到政治上还是儒家正统(起码是如此标榜),而郭嘉答曹操问时明显回答的是时事政事而非学术,那么这种道统上的任自然仍然是非常惹眼的,而且他的这种简礼任自然的思想,也可跟他对世家豪族扩张有抑制思想联系起来,因为宗族家族这样的概念和存在是在周室确立之后的,儒家之宗乃周礼,而商鞅变法时则另确立了一种小家庭制度。不过世家豪强在唐末才正式式微,也是自然发展之现象,虽然看到它的危害,但是在某个时期是难以挽救的。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这条现在和古代大部分人是解作曹操奉迎天子之后为“奉顺”,绍为“逆动”,不过有趣的是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的书大多不是这么解,考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大概可以明白为什么XD 因为郭嘉是汉末人,所以现在大多数人都会用前者的解法了,但是其实要是看看《墨子》,会发现某时期的解法也非完全“不古”的。

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这条很出名了,因为出现过在田庆余《秦汉魏晋史探微》里说袁绍和曹操的一章,某点文也经常引用,也是文字跟文若所说四胜四败差异最大的一条。“宽猛”在当时具体指对世家豪强的抑制政策,平河北后“重豪强抑并之法”也是此条的一个注脚。而在大范围则是指法制,文若在武胜里也说过“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但这便是限制在治军内了,郭嘉对法的支持则明显是在政治上的,这由他说法制的两条分别是“治胜”和“文胜”便可看出。事实上这些能看出文若跟郭嘉在所本之学和思想上的差异(文若虽在四胜四败里没说“治”,但是本传有他谈“治道”的话,可以看出他的倾向)。

至于谋胜和德胜,两人差异不大,可以算英雄所见略同,或者说他们对曹操的个人评价上还是很相似的,这也是所本不同之人皆能为曹操所用的原因。

而武胜,我倒觉得是郭嘉最凑数的一条,文若吧以法治军归在武胜,郭嘉归于政治于是全包了,于是随便批驳一下袁绍了事,另外就是指出曹操能用奇谋。

仁胜七,我认为发挥来说,应该是指一种制度确立的仁,如明赏罚的法治,比面见施仁的人治,要更仁。

明胜八,在袁绍那里具体体现得非常明显了。

文胜九,如果说治胜三是针对汉末具体政之得失的话,这条同样说到法的则是确立己方“文治”之要,“所是进之以礼”可以看出郭嘉对“礼”的自己的定义,事实上士人说礼(礼的本质“别异”然后守本分,但是别什么异在不同思想观点也是不同的),也经历过一些阶段,例如西周春秋还是君臣父子夫妻尊卑本分之分(血统为主),到战国就多为贤能和庸碌之分(能力为主),郭嘉则是是非之分(至于是非对他来说是怎样,由于他没著书立说,所以不能具体而知了),而他对法也有定义,就是“所不是”才正之以法,而且礼和法的管辖范围是分离的。

曹操听完郭嘉的十胜十败之后回答的是“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对四胜四败则是“善”,非常微妙~


之前的楼层有人说郭嘉出名是因为老毛喜欢他,其实没错,如果看看某个年代的书对郭嘉的论述的侧重点,再想想老毛最擅长的是什么,他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就会明白为何老毛在三国众多谋略出众的人中对郭嘉青眼有加,因为郭嘉在那个时代确实是思想很奇异很前卫的一个谋士。


17页之后楼没看,在之前看到有人说为何官渡之后郭嘉没封侯,事实上曹魏谋功封侯最早也是建安八年曹操录文若前后功封侯,文若当时还推辞因为“无野战之劳”,最后还是接受了,在此之后,才有冀州平(建安十年)后荀攸和郭嘉一起以谋功封侯,曹魏封侯还是以军功为主,谋功是属于特异的,从文若的推谢之辞便可以看出,而有关子嗣、军功、归降收买、谋功封侯之论述和数量,我自己没统计过,有论文《曹魏的封爵制度与食封支出》如是说,我只是参考。至于户数,后来有人贴了,我亦不详述。以上写到后来懒了,只凭记忆,所引之事例没列具体出处,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777# 弃剑封刀


贾狐狸一直都不是高产型谋士,到了曹营更是明哲保身能不出手就不出手,每次出手几乎都是命中要害……
政委这是自己赶着要去吃瘪,怪不得别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不说郭嘉能不能比上猪哥。
至少他能正确分析敌我实力,能了解掌握曹操的心思,在适当的时候说出阿瞒想说的话。所以得到了阿瞒极大的信任。
老曹思念奉孝,就像大耳思念孝直那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怎么看的帖子

人家指出来的,
不是说郭嘉为什么没封侯
而是为什么没封赏
kvkv 发表于 2010-10-19 13:14


好,是我看错,那么封赏的是文官还是武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不说郭嘉能不能比上猪哥。
至少他能正确分析敌我实力,能了解掌握曹操的心思,在适当的时候说出阿瞒想说的话。所以得到了阿瞒极大的信任。
老曹思念奉孝,就像大耳思念孝直那样啊。 ...
calamity 发表于 2010-10-19 13:15

曹操是被谁忽悠到不毛之地掘地三十余丈才有水,宰了千余匹马才没饿死,瞎转悠了几个月找到向导才没迷路,张辽和虎豹骑开金手指剁了蹋顿才得生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是被谁忽悠到不毛之地掘地三十余丈才有水,宰了千余匹马才没饿死,瞎转悠了几个月找到向导才没迷路,张辽和虎豹骑开金手指剁了蹋顿才得生还? ...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3:21

即使这样,曹操还是在赤壁后说出了那样的话,说明郭嘉这招险是险,用的还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784# 不败之狼


曹瞒传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觽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败之狼 于 2010-10-19 13:35 编辑
784# 不败之狼


曹瞒传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觽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 ...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3:26

A做完一件危险的事,虽然成功了可是很后怕,然后跟别人说:TM的老子再也不干了
很正常的反映吧?

比如A高考,估分660,想报个复旦啥的。然后B一个劲的告诉他,你可以的你能上清华,然后就报了清华,结果考了662清华660

A长吁一口气:真TM幸运

你说B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多年之后考研,想考本校清华,其他人觉得希望挺大就没太劝,结果考了350落榜了,A破口大骂:要是B在的话,肯定能阻止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786# 不败之狼


那就看前面一段

这不是奇谋,是搜注意了,老曹在不毛之地转了迷路,没水没粮差点饿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是被谁忽悠到不毛之地掘地三十余丈才有水,宰了千余匹马才没饿死,瞎转悠了几个月找到向导才没迷路,张辽和虎豹骑开金手指剁了蹋顿才得生还? ...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3:21


以前写的= =

关于进军:

一人之智有限,而万人之智无限也(好吧,也有限,毕竟脱不出时代局限性)

“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

田畴乃幽州右北平郡无终人,且已有盛名

“傅子曰: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辟河北四州名士,都是(皆:全、都)郭嘉的谋划,田畴是幽州名士,自然也不例外,且看征辟之后的情况,“遂随使者到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谘议。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蓚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

“署司空户曹掾”说明辟田畴有“以为省事掾属”的意思,跟《郭嘉传》傅子曰所言一致。但是见面之后则说“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为何有此种变化呢,其实从后来乌丸一战之后田畴多番拒绝出仕受赏,可以看出田畴的心愿和性情,因此后来“举茂才,拜为蓚令,不之官”应该是交谈之后双方妥协的结果,因此郭嘉谋划辟田畴,应该起码有三层意思:

一是为乌丸之战作准备,田畴常年居住此附近,又深入山岭,又熟识乌丸人,无疑是增加此战成功率的良好助力。因此妥协的结果就是“不之官”但却“随军至无终”。当然,田畴本身因为过往经历,对打乌丸是很积极的。

二是为巩固曹操阵型的人才阵容,所以“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但是田畴性情坚硬,所以郭嘉和曹操为了第一层意思在这点上让步了。

三是因为“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辟四州名士本就是德施的其中一环,只是田畴性情特别,不愿为官,算是例外之一,也便因此暂时先放弃了,毕竟要“渐臣使之”,不能强迫硬来,至于后来怎么都征辟不了,就是后话了XD

至于还有四、五,比较异端,我心里想就好了,不说|||

从上可看出,曹郭为了第一点也是当时最迫切的一点,妥协了,然后让田畴随军,也是因为这样,才在后来东道水阻时,田畴自请为向导,成为乌丸之战的一大功臣。

说回天文地理的问题,其实从史书来看,田畴虽知“此道秋夏每常有水”,但是随军之时却没预先警告,是他故意么?从他迫切想打乌丸来说,肯定不是。其实观当今之时,也可稍推敲以前之事,有些地方在某些季节是通常有涝灾的,例如广西梧州,每逢汛期,多有水灾,但是……这也不是年年都水灾的,概率有个50%,就已经非常恐怖了,单是几年一遇的大水,就足够让一个城市因此扬名了(我非梧州人,但是却对此印象深刻),所以以今推估,就算“每常有水”,也不是每年必有水,所以田畴一开始也并不介意先走原道,只是到达之时,发现的确水阻,才自请为向导,另寻出路。

所以郭嘉虽然当不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实这根本就是天气预报了,以当今科技都未必可准确预测呢),但是因为“知人善用”,做好准备,该冒险时敢于冒险放弃辎重,却还是胜了。而其实此战虽然时间上看似冒险,在大战略上来看却是保底的一着,倘若真如郭嘉所言“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的话,没有一个统一的北方,曹操也就输不起赤壁了。

关于回军:

“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大部分的诗解都是把“游豫”用假借为“犹豫”之意,指的是出征乌丸之前的手下不同意见,那么《艳》作的时间应该就是出征之前,可以佐证的还有“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或许指当时大雨。但是之后正文的四首诗看环境描写肯定是秋冬,则是征乌丸回军之时,而且经过碣石应该也是回军路线,不是进军路线(但可能是非大雨道滂沱不通时的原定进军路线)。按这个解释可以认为《步出夏门行》之《艳》是出征之前老曹开了个坑,而后面的是胜利回师之后的填坑= =

但是如果不把“游豫”假借为“犹豫”之意,那么取“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之意,也可以把《艳》的写作日期定为回军之时,所谓游豫是指北方已定,将要平定天下,“当复何从”是指先平定哪呢?(老四是说“先定荆”啦XD),同样还是可用“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来佐证,只是此时“云行雨步”就不是具体写当时情景,而是用典《易》里的“云行雨施,天下平也”,然后“超越九江之皋”也是平定天下之意了。(喂,你说了那么多你具体是支持哪= =……好吧,我支持的是起码艳之后的四首肯定是征乌丸回军时写= =)

而“经过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按一解则是从五月到无终到六月末七月初发现傍海道不通时,已经到达山海关(临渝关)附近,所以已经经过碣石(在今昌黎县,具体可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虽然对碣石地望争议不少,不过我个人考据之后还是同意今昌黎县的说法……<啧,你哪位啊= =>),然后七月返回引军出卢龙塞。如果按二解,那就更好解释了,就是回军才经过碣石。

至于《曹瞒传》的记载,如果按我支持《步》后几首都是回军时写就的,那么我就认为《曹瞒传》的记载不成立,因为跟曹操写诗的意境和环境描写完全对不上,而《步》怎么说都是当时的第一手资料。(除非那是指九月自柳城还到十月到达碣石前的那段路,但是那段路程长度是碣石到邺城的3/7,而只用了一个月,碣石到邺城还用了差不多三个月,看不出来很艰难或很疲乏,走得快倒是真的,而且那是自柳城回军的前三分之一段路,获胜时缴获战利品不少,不至于那时就乏食了,至于十月过后的路途,则是“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更不可能了。)

至于论功行赏,郭嘉增封肯定是自柳城还后,而公达,十二年还是十三年增封很难说,按《志》看是十二年二月那次,按《魏书》则也是自柳城还之后,能“过攸舍”,那就是十三年正月还邺之后。(有观点认为增封老四的表可能写了两次,第一次大概因为他已经挂了被退回来= =于是《魏书》记载的表多了很多像是反驳的前言= =有关于曹魏封爵制度的论文说曹魏对谋功的封赏其实属于特异,只有荀彧、荀攸、郭嘉、董昭是以谋功封爵,其余皆是具体战功或是降曹时的“收买人心”,当然建安前后也有变化,具体可搜《曹魏的封爵制度与食封支出》,所以建安八年文若一开始想谢绝封爵的时候说“无野战之劳”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不过自文若受封之后,建安十年冀州平要封荀攸郭嘉就有先例可循了,平柳城后要封董昭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A做完一件危险的事,虽然成功了可是很后怕,然后跟别人说:TM的老子再也不干了
很正常的反映吧?

比如A高考,估分660,想报个复旦啥的。然后B一个劲的告诉他,你可以的你能上清华,然后就报了清华,结果考了662清 ...
不败之狼 发表于 2010-10-19 13:29

政委赌的不是上哪所高校,他赌的是自己的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lamity 于 2010-10-19 13:47 编辑
曹操是被谁忽悠到不毛之地掘地三十余丈才有水,宰了千余匹马才没饿死,瞎转悠了几个月找到向导才没迷路,张辽和虎豹骑开金手指剁了蹋顿才得生还? ...
弃剑封刀 发表于 2010-10-19 13:21

老曹拿下北方这个大方针是既定的。郭嘉的整个筹划没问题,也实现了。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大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

郭嘉又不是如来,观音,掐指一算,明天要迷路了。
他的主要责任是战略筹划。“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9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9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比方错了

其实是A只考到652分,结果改卷老师脑子犯错,多给了10分,然后A考上了

而A能考上清华的原因必须归功于B的提议?

所以B的谋略绝顶高? ...
kvkv 发表于 2010-10-19 13:41

这就是谋略的魅力所在啊

通过推理可以100%确定的事情还用策士干什么

根据仅有的信息,找出回报最高的方法,才是策士应该干的事情吧?

要是诸葛亮出茅庐第二天刘备得甲流死了,能说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是胡扯的?

同样,从新野一直到称帝,刘备经历了多少次生死,多少困难多少变数?成功概率有没有曹操那次大?能说明诸葛亮的方针是废话,刘备只是运气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9-20 23:47 , Processed in 0.351853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