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联合利剑H

[科技] 可控核聚变、打穿地壳、通用人工智能,这三种技术谁会最先实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8 1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蜇灵 于 2024-11-18 12:09 编辑
ellioe 发表于 2024-11-18 01:43
越说越离谱了,哪怕能用正反物质湮灭发电,控制重力对人类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

正反物质发电现在就可以吧,就是纯亏本
控制引力就比较远了,现在四力还没统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8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人类最重要的有大规模基因改造(对抗各种疾病和永生),克隆人,利用宇宙资源,戴森球

钻穿地壳没觉得有那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8 1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这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科学梦想。如今,中国最新入列的科考船有望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17日,拥有最大11000米的钻深能力、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wahhaw 发表于 2024-11-18 14:15
“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这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科学梦想。如今,中国最新入列的科考船有望将这一梦想变成 ...

我昨天也看到这条新闻,目前还确实是在海里面钻穿的可能性大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8 14: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用人工智能——材料学突破——核聚变——大力出奇迹——挖穿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vest0173 发表于 2024-11-17 17:04
为什么打穿地壳会和另外两个相提并论?

地壳平均厚度是17公里,最薄的地方6公里。

。。。我给你贴一段中学地理课本:

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公里~10公里,主要由更密集、更基性的岩石组成,例如玄武岩、辉绿岩和辉长岩;
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0公里~50公里,主要由密度较小的长英质岩石组成,例如花岗岩。在青藏高原、高原和波罗的海地盾东部等少数地方,大陆地壳较厚(50公里至80公里)。
总体而言,地球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为15~20公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联合利剑H 发表于 2024-11-17 16:01
人类目前最深打到12000米,还是几十年前苏联干的
到目前为止没有进展
超过12000米之后,每多打一米深都困 ...

如果不是打洞,而是刨开来变成露天广场,那压力温度都能散失不少吧,


所以刨个一个省面积大小,40km深的露天广场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伏就是引力约束核聚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是可控核聚变,目前强人工智能都没理论依据,至于现阶段的已经在算力和训练上遇到瓶颈了,吃掉的资源太恐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8 1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来看人类不仅需要廉价能源,廉价矿产也是刚需,比起宇宙开矿,深层矿物还靠谱点。这点看怎么能以足够便宜的成本开采地球深处的矿藏一样很重要。人体过于脆弱导致西藏地表丰富的矿产我国都没法大面积开采,不知道无人机械普及以及远程操作机械进步需要多久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 来自 鹅球 v3.3.94-alp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agi那么厉害能不能先把猫猫狗狗的语言翻译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GMJ 发表于 2024-11-18 17:35
如果不是打洞,而是刨开来变成露天广场,那压力温度都能散失不少吧,

假定一个省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全世界陆地面积总共1.5亿平方公里,挖了40km深的广场,平均土方铺到全世界土方平均厚40米。平均要给每个人头上添十几层楼的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GJRstone 发表于 2024-11-19 02:13
假定一个省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全世界陆地面积总共1.5亿平方公里,挖了40km深的广场,平均土方铺到全世界 ...

给我拉去填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GMJ 发表于 2024-11-18 17:35
如果不是打洞,而是刨开来变成露天广场,那压力温度都能散失不少吧,

难度大于移民火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0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然荏苒 发表于 2024-11-17 16:50
第二个意义?释放地下压力?3是这两年最有可能的

—— 来自 鹅球 v3.2.91

大量的地热本身就是一种能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12: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MJ 发表于 2024-11-18 17:35
如果不是打洞,而是刨开来变成露天广场,那压力温度都能散失不少吧,

想多了,人类当前的土方作业量一年恐怕一座几千米的山都挖不掉,你这工作量直接翻了上百万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12: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移民火星和他说的这个相比还是太简单了,工程量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11-19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多了,一个都实现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GMJ 发表于 2024-11-19 08:31
给我拉去填海啊

填海的话,海平面不会上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午合肥直播了一个人造太阳,就直接拉出了一个可控核聚变板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GMJ 发表于 2024-11-18 17:35
如果不是打洞,而是刨开来变成露天广场,那压力温度都能散失不少吧,

假设是个四棱锥的深坑,四棱锥体积公式  S底面 x  高 x 1/3

考虑到都开挖这么大土方了,边坡加固也太贵了
简单粗暴选择35度自然坡角,忽略下行道路占用面积

则开挖面是114x114公里的面积,约1.3w平方公里,面积不大,大约是一个北京的大小
开挖土方约为173280立方公里
约1.7328 x10^14 立方米土方   173.28万亿立方土方
土方成本考虑到这个天量,以及运输距离,至少得 200+一方
(可能不够,1方土按平均深度 13.33km深度,提升上来需要267MJ,用卡车大概得30+L柴油每立方土, 用电得 近100度电)
假设就是最省钱的电动提升运输吧
大概3.46万万亿人民币就能够付土方钱了
按2023年我国gdp计算大概需要花 两百七十五年 我国gdp

挖出来的土石做加固边坡60度,可以直接修一座顶到73km高的山,比珠穆朗玛峰高8倍
在上面可以修直接加速到 第一宇宙速度的电磁弹射器而不用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花5万万亿可以每次发射都 节省 一次 1-10亿的火箭钱。
火箭载荷按20吨计算,大概把每年我国一年钢产量都打上天就能回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米亨 发表于 2024-11-17 15:56
通用人工智能最近,因为这个判断标准是很主观的,哪天有宣传需要了,说是就是。另外两个有硬指标,没法吹牛 ...

人工智能的门槛是能自我复制和自我进化,这一步跟可控核聚变差不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11-19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9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通用智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2-1 15:58 , Processed in 0.11582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