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Holyted

[生活] 菊花是什么时候开始和悼念逝者画上等号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瀛洲畔月 发表于 2023-12-11 10:38
《哭孙季蕃二首》   刘克庄 〔宋代〕  每岁莺花要主盟,一生风月最关情。  相君未识陈三面,儿女多知柳七名 ...

南朝 梁 庾肩吾 《答陶隐居赉术煎启》:“ 酈县 菊泉 ,无劳復汲。”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 南阳 宝雉,幸足观瞻。 酈县 菊泉 ,差能延寿。”《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岂知这水也不是容易吃的,仙家叫做 菊泉 ,最能延年却病。

这是用典,不是菊花+泉水呀

虽然和菊花确实有关,但是并不是拿菊花来祭祀 还是喝了长寿的意思
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云:"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皆为南阳太守,每到官,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为饮食。此诸公多患风痹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生小便饮食此水者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拜祭故人,花本来就不是重点,重点是吃的,什么烧肉乳猪斩鸡,还有一些糕点米酒
包括现在流行印着阎罗王的冥币,我家也是不用的,用的都是黄纸和金银纸,还需要叠

菊花【尤其是白菊】我家是不买的,他们会买百合,应该也是西方传来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 广东的花市也卖菊花 哪有只能用于祭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菊花我记得以前是长寿的意思啊,还挺喜庆的,也很吉祥,不少传统画作里都有
现在变成葬礼专用花也只能说是时事易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梅兰竹菊不一直用来指代君子吗,形象大使陶渊明
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很多政府高层有留洋经历,一些礼节明显是外国传进来的,被发扬开来大概有用来和旧时代/封建迷信作划分的意味
虽然某种角度来看献花大概也算是国外的封建迷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分音符 发表于 2023-12-12 09:33
我发现近些年互联网上的迷信风潮越来越重了

感觉是对符号,象征特别在意的那些人或者年龄段上网多了。不止是迷信,比如“绿帽子”的“绿”梗,早些年如果网上有人讲,最多也就是笑一下就过了,多说一遍都显得尬。到后面几年反而发展成画面里出现一点绿色,弹幕就开始刷绿绿绿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杰伦的《菊花台》是2006年的歌。印象中那个时候就有菊花送丧的风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到底哪有菊花和悼念逝者画“等号”的事儿啊?坐标北京,老家也是附近省份。祭扫的时候配花确实白色为主,但绝对不是全菊花,菊花比较多的原因大概是白菊是花店里最便宜的大朵白色花了。平时装饰或者送人花的时候虽然不会用菊花做主花,但搭配一些菊花也还挺常见的。
至于传统丧葬习俗,那是要烧纸的,可现在城里不许烧纸有啥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左右读高中,教师节时大家讨论送什么花给老师。
由于教师节在9月,刚好是菊花开得最多最好看的时候,去买花时看着花店里非常漂亮还很便宜的菊花,班长遗憾地说“可惜这些都不行。”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有“死人才收菊花”的习俗了。

再往小里回忆,小学时候集体扫墓,都是要小朋友们提前做很多白色的纸花(通常是餐巾纸+皱纹纸折好剪成花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便宜 一年四季都有的缘故把 提倡送花哀悼应该确实时间不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momol 发表于 2023-12-11 19:13
以前清明节哪来的菊花,鲜花产业兴起后才有的玩意,还有哪个在重阳节扫墓啊 ...

莆田还有冬至扫墓还是正月初一扫墓忘记了

论坛助手,iPho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菊花残满地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祖要烧香 古人相信香能沟通天地阴阳  送花这玩意纯外来泊来品 糊弄活人消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Holyted 发表于 2023-12-11 17:01
菊花=纪念逝者,这种新传统在国内大规模流行起来,据作者考据差不多起源于2008年
挺有意思的,其实仔细想想 ...

http://my.china-embassy.gov.cn/zmgx/202110/t20211008_9571315.htm

“三・二九”起义失败后,死难烈士百余人,其中有名字可考的86人。当时,大部分遗体被移至东门外红花岗广东省咨议局前的空地曝尸示众,惨不忍睹。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因为需要配合起义的宣传工作而未参加作战,他冒险以《平民报》报人的身份,通过广善堂出面,收敛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葬于红花岗,并改名为“黄花岗”。黄花为菊花,象征烈士节操,千秋共赏。后来,这里被称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又称为“黄花岗起义”。

只是从革命传统上看,黄花敬烈士,这个份量也够重了,新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黄花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四时都可能要祭祀,但是古代可没有那么多光源一年四季种菊花(短日植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跪熬 发表于 2023-12-13 15:09
http://my.china-embassy.gov.cn/zmgx/202110/t20211008_9571315.htm

“三・二九”起义失败后,死难烈士 ...

潘达微侦知各烈士遗骸已更续移置咨议局前圹地,乃往广仁善堂,诘善董,谓诸烈士为国捐躯,宜择地掩埋,后徐善董以该堂在沙河马路旁地一段,名红花岗者让出,幷任棺殓诸事,潘乃星夜约土工,决定晨起赴咨议局前督葬,以次成殓,送至红花岗。其初本不欲宣布,翌日保皇党之《国事报》首先揭出,潘知事难隠,始宣布颠末,其标题曰“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盖潘意略嫌“红花”二字软弱,不如“黄花”之雄浑也,迄今遂成定名。
似乎没有很明确的祭奠烈士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合着是一起去扫墓是吧?

80年代扫墓都是戴纸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gnihton314 发表于 2023-12-13 15:30
潘达微侦知各烈士遗骸已更续移置咨议局前圹地,乃往广仁善堂,诘善董,谓诸烈士为国捐躯,宜择地掩埋,后 ...

可以读一下鲁迅的黄花节的杂感,黄花节是民国时期的法定假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跪熬 发表于 2023-12-13 16:00
可以读一下鲁迅的黄花节的杂感,黄花节是民国时期的法定假日啊

黄花节是因为纪念黄花岗烈士所以叫黄花节啊,如果有资料表明那之后大家开始用黄花纪念逝者,那才能证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1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道  但08年这个时间点肯定是扯淡

家里老人的坟在苏州凤凰山  90年代起到疫情为止基本上每年清明期间都要去一次
墓区山脚下一直都有本地人摆的摊  卖花和纸钱  从有记忆起菊花束一直都是有的(当然也有别的  菊花并不是标配)
我家每次都是在某个脸熟的卖花人那里定点消费  他做这生意应该至少也有近三十年了  疫情前就听他说年纪大快做不动了  20年之后只在某年冬至去了一次他还在  现在也不知道他还出不出摊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flyzzhj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这样估计的,以前要用的扎纸花,纸花一般是白色的,和白菊花很像,鬼子也用白菊花,不冲突,而且鲜花篮子贵!那就用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2-7 15:57 , Processed in 0.10821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