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88|回复: 7

[讨论] 【羊导札记,六】所谓天才,原画基本功,科班意义和其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6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哈里.谢顿 于 2016-11-9 22:26 编辑

作者:羊廷牧 (http://weibo.com/yangtingmu
前 动画分镜师、导演,无锡慈文紫光数字影视有限公司 制作总监

内容来自作者的微博讨论,转载整理经过作者授权同意

【】内为网友提问和发言()内为个人补充的 《》为个人起的标题


1.(所谓萌系)婴儿肥啦…日式萌系造型很多是来自少儿特征的提取变形,比如大眼睛、弱化鼻梁、五官脸部只占头部一半,以及京都式的小手小脚…几年前和杂志聊过做个类似的豆知识专题,结果懒…

2.终于赶早晨第一场看了《红海龟》(再不抽时间看都要下线了),片子里的天空是动画里最美的之一,极少有作品能准确捕捉到真实天空的微妙颜色变化。
片子的故事非常简单,且没有一句台词,对于习惯起伏跌宕感觉的观众而言,大概会觉得很单调。但如果能静下心来,它反而是一部能体会到时光缓缓流逝的好作品——快的作品往往让你去追逐故事(这仅是他者),慢的作品才便于体会到自我及时间本身。片子意在表达人生中一个个不经意的获得和难舍的离别,内敛而深情,表演细腻可信,被当年《父与女》短片打动过的观众,八成也会被这部《红海龟》打动。
总之是一部“要看就一定要去影院”的片子,原因两个: 其一是画面极美;其二是太小众,去影院基本就是包场,独自一人观影的孤独感非常契合片子主题。我看的是早场,出来时商业街一片空旷,店铺基本还没开门,恍然还在片中的感觉。

3.山下的几篇访谈都很好的,问题意识相当敏锐。不要割裂地看三言两语的夸张观点,而是要注意问题的切入角度和思考模式。不要轻易把别人的思考拉至自己的认知水平里去批判。来自@AnimeTamashii 的文章《快播能力和计算能力——山下清悟专访(四)》,详情点击:O网页链接
(这个是)很有营养的系列,即便不能完全认同,也会深受启发。顺便感叹下山下的gif,比较起国内当下作画天才的一代,看片子学出来的和看mad学出来的,一些注意点果然不大一样啊…mad有利有弊,不要太沉迷

4.在都是“天才”的时代,就没有“天才”了。口头中常说的天才,只是上一代人用过去的标准来评判新生代而已(想想很多孩子是不是常被家长及爷爷奶奶夸聪明?)。新生代获得资讯的丰富度和便利性远远超过了以往,正是意识到这种环境的剧变,我从五年前就开始说,即将迎来“天才的一代”。事实上,“天才的一代”画的(或者说模仿的)也只是他们自身这个时代的范式,周围的资讯和工具变迁都会使得这种范式是最符合直觉、最易习得的。在每个时代里,凭借努力确立范式巅峰的是大师,而去超越和开创新范式的才是真天才。新生代应该特意去接触学习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否则是很难超越自身
【最后一句,意思是要多接触历史么】
嗯,历史掩藏了丰富的可能性,当下浮于表面的仅是其中极少的部分——未必不好,只是视野太单一。互联网看似丰富了大众的视野,但事实上对大多数人而言,它更是流行观念的扩音器和小圈子的牢笼

5.看到几个月前 基本功铠甲 那条微博又转起来,补充说两句……说练基本功不是说非得先练到多牛逼了再去工作、创作,而是说即使工作之后,也要不断回去温习那些看似简单的基本问题。很多高级问题仅是多个基本问题的混合和变形,底层原理理解越透,越容易举一反三,而不会被表层的复杂花哨所迷惑。
听以前有位从hanna barbera回来的老师说: 公司里有位七十岁的老原画师,每天休息时间年轻人出去运动时,他就在废纸上练习弹球。问他为什么,他说这就像运动员每天都举举哑铃一样,让自己保持状态。
不断回到基本问题,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你只是“知道”,而远非“理解”
【我们这里对原画的基本功还没什么概念】
简单说,美式的核心在弹球,日式的核心在飘动。日式那些炫酷的根基在“金田流”,自然特效的关键在于对“送走”的理解

【现在高三。。。感觉这和做题是一个道理_(:_」∠)_回归课】
:嗯,和做题很像: 看起来似懂非懂—> 能全做对—> 能教会别人做对—> 能命题,这是理解的不同层次
【弹球知道。另外两个完全不知】
【美式的弹球。。是动画人生存手册上举的“一切都在于时间点和空间幅度”的弹球例子吗?对于日式的飘动没听过诶??。。对于基础我是有在练人体,但我发现我不会让它穿上衣服了而且脑子里也没有衣服样式,比高中艺考水平差多了怎么办。]】
嗯,生存手册一开始就讲的弹球。日式原画在教学上远不如美式有体系,大都是零碎的知识点,最好的教材实际上是公司内部的培训资料

【为什么是金田流……】
:对日式动画而言,“金田流”的很多特征大概就像迪斯尼十二原则对于美式动画一样,是创作者普遍的思考、感受模式,只不过日本缺少理论总结而已…

【送走?比如风力团块的流动?不懂】
:嗯,日语是那个“送り”,平时说译名多了忘改口未必是通用的译名
感觉美式的是基本功吧,预备缓冲要做好
预备缓冲是基础中的基础。日式也讲弹球,美式也讲飘动,只是两者各自更依赖的思考模式不同。如果要学吉成曜等人运动时的变形手法,弹球还是很有帮助的
【感觉日式特效能容易看出体积的转变……但美式特效更注重平面上的曲线运动或者弹性?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
整体来说,日本动画更注重还原 镜头拍出来的空间感 ,所以特效也会追求立体(要不合不进layout里了)。迪斯尼二维动画的特效也有体积感(尤其是九十年代那些),只不过他们追求的不是摄影机拍出来的空间,所以看着和日式不一样。美式确实更注重曲线,也更注重特效形式上的设计
【想起导师跟俺说过两个学术泰斗想和写本量子力学的书,结果写的过程中两人发现他们的理解截然不同,互有对错。仔细想来物理的根基是实验,而且几乎所有基本原理都是“猜”出来的,研究领域的基本功或许更在于数学功底和物理直觉。】

6.京阿尼教材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95820881009870
有问日式教程的,可以先看看京都这个,国内老一辈加工片公司里往往也有类似的内部教程(甚至更细致),这是块宝库,可惜年轻一代的动画人大都和加工片一代的经验断裂开了。京都这两本教材都看过,反倒是摄影那本讲到的一些细节在国内比较罕见
(另外)这个是关于原画的。书店、网上的资料很多,一个笨却挺有效的方法是:“地毯式轰炸”地都翻阅一遍,一遍遍看不同人阐述相似的知识点,再加上反复实践,对原理的理解就会越发完整和深刻

7.以前高中时想学漫画,周围又没啥相关环境,只好每周末去城里书店,坚持数周站着看完了所有漫画类的书籍(那时候大致只有十几本,不买是因为穷)。

本科时想全面地了解日本动画,就参照着当年《梦总》一份按各个年代排的日本动画重要作品名单,通过淘碟和网络,把能找到的都看一遍。对那几位著名监督的片子也基本是动画、漫画全集过一遍的。

从考研备考开始至今,动画技术方面的书籍,几乎是发现一本看一本。中文方面的从改革开放至去年,只要正式出版过的,几乎全都涉猎过。我找书的方式也一样是笨方法: 在网上、书店和各图书馆地毯式搜索。很多八九十年代的书其实不好买到(或者孔夫子上的太贵了),只能从图书馆借出来复印。

这种“地毯式涉猎”的方法很笨,但对建立整体视野而言极其有效,也有助于反复接触和理解一个学科的基本问题。至于那些已经有无数文献的领域,全看是不可能的,但真有兴趣的话也至少应该把公认的名作过一遍。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步会快得多,别对自己太自信,毕竟每个学科都是无数个比你聪明的人用几十几百年累积起来的

非科班出身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能不能比科班的人努力,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大量从业人员都是非科班的,科班留在业内的反而是少数。我自己理科出身,本科学的房地产,和画画也没啥关系
【配音演员也是这样,为了拓宽眼界……十年前我是多看新番,五年前是看口碑老番,现在是美国韩国也不放过。各国各年代的配音方法风格千变万化,但其中是真的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的——可这要求巨大的观影量积累才能让我摸到,最后结合上专业的表演训练……才算得上是“正式上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6 2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来自: Windows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哈里.谢顿 于 2016-11-9 22:30 编辑

《后续》


8.有私信问,虽说科班出身不是关键,但是不是有机会的话还是念一个科班比较好?
就艺术类专业来说,如果是国内一流的科班院校,上个科班可能比较好。如果是很普通的院校,那科不科班几乎没有区别。
好的院校,优势首先在于身边的环境——高水平的同龄人和多方面的信息渠道,比较容易获得本专业的相关资讯和训练。专业资讯都是有门槛的,外界的人要想获取,难度很大。注意,我说的是资讯,而非知识。这个时代,知识的搜寻成本已经很低了,大量可以来自书籍。举个例子,我以前在北影听编剧课时,老师说的知识点有百分之八九十我可以明确知道来自哪本书——好书顶多也就几十本,你要够勤奋,和老师阅读的也差不多。反过来说,科班的问题恰恰在于: 容易养成求知上的惰性。因为知识点在上课时都听过,好像都“知道”,反而不会自己去专研。大量专业必读书目,其实也没多少人真会去好好读,更多只是追着时下的资讯潮流走。我有次在北影图书馆借书,管理员就和我感叹了下,我借的书已经好几年没人借过了。而且,相对封闭的环境容易导致口味和观念相当同质化的圈子。这类圈子往往会让你较少接触社会上其它群体、行业的信息,整体视野反而会变窄。就信息量的丰富度而言,综合性大学要比专业院校好。
再者,一流科班出身会让很多人有着艺术家的傲气。一毕业就要做导演做前期,行业的基层工作往往不愿意做。画个人插图、漫画没问题,但到了动画、影视这种需要几十几百人合作的行业,不真正了解基层流水线怎么制作的,就很难对作品有什么控制力。学校里小作坊式的短片创作,和业内批量生产千差万别。总之说了这么多,结论和那条 基本功铠甲 的微博类似:  如果你努力,专业院校就让你如虎添翼;你不努力,那里可能只是个大染缸。

ps.:上面说的只针对艺术类专业。到了理工科、经济学等领域,科班的系统化训练极其重要,外行靠自学难度很大,往往只能获得零碎的知识点,这点和文科类完全不同

【是专业院校  每晚熬夜画分镜   跑去背北影蹭过课  逃课去看电影发布会 大学生记者节...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到底有没有用   就是盲目的找尽了一切方法  想着如果其中能有一个v使自己离梦想更近一点】
【科班主要教你 ①怎么用脑子解决问题&分析做事的逻辑。②知识技术过期后,怎么自主续起。③如何寻找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④怎么介入不熟悉的领域。⑤基础商务法务财务通识,碰到黑心老板不会憋死在技术岗。】

(诚哥新片国内上映的意义)
票房多多益善~需要一部接一部片子的成功,来证明动画(尤其二维)也是可以被大众接受的正常类型片之一,而不是只有幼儿和动画宅才看的小众类型

9.《书单》(羊导书单我有记录,在:国内判断对方对动画理解的简单判断标准等 内)
总有这么多问书单的,请在我微博搜“推荐书”三个字……其实每个领域都有几本超经典超知名的名作,你只要稍接触该领域就能听说过,这些书就没读完,就没必要专门找啥书单(找书单的时间你大概能读完一章节了)。若读完了,你自己也应该拥有了足够的判断力,去判断该领域其他书靠不靠谱了。比如说学动画的人都会知道《原画师生存手册》,但又有多少人从头到尾读完了呢?这么重要的经典名作明知道却不读,还要继续问有没有好书单,大概只是想偷懒绕过大部头,找点速成“捷径”而已。有这种偷懒心态的话,还是去看看网上碎片化的教程就好了,因为《生存手册》已经是很易读的书了,我推荐的《生命的幻象》要比它难得多,还死贵,没必要浪费钱。
说书太多没时间读的,参看我前几条微博,我一个工作的人都能保持数个领域“地毯式”阅读,学生时期有啥做不到的呢?顺便再告知,我从本科开始每年至少读50本非小说类读物(各类理论书籍居多,完整阅读并做笔记),这个习惯坚持了长达十一二年,若算上涉猎选读的已经多得根本数不过来了。而我平时的工作量呢?以前有朋友半开玩笑的说,我一人接的活比他一工作室都多。
所以还是鲁迅说得好:“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我能做到坐公交车和走路时看书,说没有时间的同学,把你们平时打游戏、聊天、睡懒觉的时间分一半来看书、练画,早就进步飞速了。
我就这两天小病躺床上闲着才给敲这么长的回复,过两天病好了忙起来就懒得一一回应了…

【羊老师最近的话不如以前有逼格,全都能看懂有点不习惯[二哈]】
[傻眼]是吗?其实我基本都希望做到简明易懂的,会尽量少用玄乎的术语。以前一些不太明白可能只是缺少一些学科的相关背景而已
【推荐小伙伴们《迪士尼动画黄金圣典》!值得反复阅读很多遍!


这本内容很棒,就是翻译不好…同个词前后出现都翻得不一样
【对对对!有的翻译语序和逻辑的问题整个意思会恰好相反了,但是有一定基础的应该都会看得出哪些地方的翻译的失误】
嗯,不去纠结具体句子逻辑的话,通读一遍应该不会有啥理解偏差

【刚看生存手册的时候一脸懵逼实在看不下去,赶鸭子上架参加动画制作画了一点东西以后,看看作监修的重画的,再看看书就成了宝藏……】
嗯,很多东西是实践后才容易明白。不断实践,同时不断回到理论总结,这样进步最快

10.《今敏《东京教父》幕后花絮合集(中字)http://www.acfun.tv/v/ac3042044
就花絮记录而言:吉卜力的太感性,押井的太玄乎,今敏的度比较好,适合学习

11.《拜见女皇陛下》创作谈REPO(上)
清华学生次世代动漫社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39442485634805
初学漫画的朋友可以学习下z大怎么把生活片段用漫画表达出来的,不是非得构思出鸿篇巨制才动笔,而是反复利用日常短篇来练习,适应那种心理感受和表达间的转换感

12.《@AnimeTamashii #Anitama# 近日动画业界曝出诸多劳资问题,林子傑老师本周的文章以日升动画为例,谈监督脚本家等核心工作人员在作品中的权利与报酬。》

【@做叉烧做得很好吃的希:推荐看这篇文章,可以大致理解前几天我和我姐微博里的一些观点。一直以来大家关注的只是单价的数字忽略了实行这个单价的制度及分配方式,所谓努力向上爬和了解各种制度和分配方式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生活不被困境所迫】
能持续发展了几十年的体系,一定有其平衡机制在
(这位叉烧做的很好的网友也是业内中人,建议关注)
附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哈里.谢顿 于 2016-11-9 22:23 编辑

之前的转载:

1.日本动画电影导演的关注点与成长经历的关系
【其实我觉得原PO你不需要研究这么多创作人,你研究SUNRISE的作品表就有完整的演化历程。UC时代的高达→COWBOY→无限的利维亚斯、S.CRY.ED→高达SEED、反逆的鲁路修→高达BF】
有点意思

2.国内判断对方对动画理解的简单判断标准和其他


3.作品中构图理论,声音作画颜色三位一体及其他

4.新海诚和京阿尼的青春片区别

5.如何拉片,试听语言还有宏大叙事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1-10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1-1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0 15: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胡说八道的越来越多,需要这样的业内出来讲话以正视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明察 发表于 2016-11-10 08:26
以【问】【答】这样的前缀形式排版好不好?看得久了以后就分不清谁说的了。 ...

下次会改进,不过羊导微博多是自发牢骚,配合网友的感慨,所以用问答区分不太好,下次会改成注明网友还有羊导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11-15 18:46 , Processed in 0.020432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