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81|回复: 56

[科技] 电解水制氢催化剂重要突破,源于错加试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微观结构怎么看着就不耐用。。。能自修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度高、易放大化制备且具备超高OER活性和稳定性。
都这特性了,如果不是夸大描述还在意啥,损耗完直接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直说吧,废电改氢要几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ivanwhite2 发表于 2024-8-21 09:30
这个微观结构怎么看着就不耐用。。。能自修复吗
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稳定工作超过19000小时后,表面仍源源不断地产生气泡,尚无衰退的迹象
值得期待的是,因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重复度高、易放大化制备且具备超高OER活性和稳定性,CAPist-L1展现出优良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如果属实的话,那就是当耗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好储能行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有望工业化了,是不是可以开始考虑淘汰电动车,提前布局氢能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氢储能的成本和安全性综合一下应该还是干不过电池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等几年吧 等小日子幽默氢动力炸弹车死了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解无论如何都比用直接电成本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達香奈 发表于 2024-8-21 09:35
直说吧,废电改氢要几年?

日本核心专利过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催化剂成本占多少?大头不还是电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8-2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直一模一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星花 发表于 2024-8-21 10:01
电解无论如何都比用直接电成本高啊。

制氢产业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新能源发电领域大量的废电,需要进行中转储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lyinsea 发表于 2024-8-21 10:08
催化剂成本占多少?大头不还是电么?

用太阳能电站自动制纯净水然后制氢气氧气。罐车收走卖给化工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台班子说的有力回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氢能源不解决安全问题隐患太大,电池最多火化氢能源弄不好把方圆几百米送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电光电可以以氢能的形式储存起来了,不用弃风弃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都是生长出来的晶体,有相似的倒也正常。

—— 来自 鹅球 v3.1.88.3-alp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氢不只是拿来烧的,合成氨,合成甲醇,冶炼。
更不用说把二氧化碳作为工业原料的办法几乎都需要氢作辅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2004 于 2024-8-21 11:42 编辑

最后还是算成本帐的,想上车废电改氢是想多了,煤电淘汰倒是能看到苗头了,醇或者氨或者直接集中液化当发电站燃料作为电化学储能变种就可能了,就是超大规模储能站的科技之一,跟上车没一丢丢关系。
倒是氢化氨化成本以后能下去的话,你甚至可以当能源出口国,跟油老板们坐一桌搞氨佩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flyinsea 发表于 2024-8-21 10:08
催化剂成本占多少?大头不还是电么?

成本占比确实不高,电解水制氢的主要成本确实还是电价,而固定设备电解槽成本中,行业报告估计贵金属催化剂占固定成本10%。但是贵金属铂、铱的供给是非常有限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扩充产能,搞定了镍铁基催化剂就意味着限制制氢产能的重要一环被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星花 发表于 2024-8-21 10:01
电解无论如何都比用直接电成本高啊。

制氢储氢的角色不是工业加工氢或火电站,而是水电站+大坝。
新能源峰谷明显,平峰需要大量电池。制氢成本比造电池电容、造大坝低就是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重要的科技突破,直接大剌剌的把关键突破点写在新闻里合适吗?

—— 来自 鹅球 v3.0.86-alp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没直接发正刊?感觉可能没那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毒刺水母 发表于 2024-8-21 12:26
这种重要的科技突破,直接大剌剌的把关键突破点写在新闻里合适吗?

—— 来自 鹅球 v3.0.86-alpha ...

都发顶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8-21 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错试剂有种19世纪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2: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毒刺水母 发表于 2024-8-21 12:26
这种重要的科技突破,直接大剌剌的把关键突破点写在新闻里合适吗?

—— 来自 鹅球 v3.0.86-alpha ...

电解水也算热门方向了,我这研究所感觉每个月都有“电解水催化剂重要突破”

—— 来自 鹅球 v3.1.88.3-alp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宏. 于 2024-8-21 12:55 编辑
花達香奈 发表于 2024-8-21 09:35
直说吧,废电改氢要几年?


永远不可能

氢成本大头是储运不是电解

上面说罐车都是想多了,一罐车氢气区区300kg,运输毫无意义

有价值的运用方法是原位制氢存储再发电,根本不运输

甚至都不存储氢,现制氢现给煤炭加氢制成甲烷,往西气东输管道里灌就完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海底有大量甲烷凝结核吗?那东西不能捞上来烧?

—— 来自 鹅球 v3.0.87-alp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8-21 1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flyinsea 发表于 2024-8-21 10:08
催化剂成本占多少?大头不还是电么?

电的峰谷差异太大,谷电发出来用不掉都白白浪费了,如果这个成本不高的话,可以成为新储能形式的一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8-21 1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造氢能飞艇吧,“燃料箱”就是气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再加上之前的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的技术,又回到燃油时代了
我宣布,汽油也是新能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还在卷her

—— 来自 HUAWEI NOH-AN00, Android 12上的 S1Next-鹅版 v2.5.2-pl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8-21 1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8-21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蓬莱人 发表于 2024-8-21 13:34
如果说有一个诺奖级别的发现是这种草台导致的,那么最终的荣誉授予人是草台当事人还是他们团队领导啊,或者 ...

我记得日本那个普通职员的诺贝尔奖就是这样得的吧,操作不当把不该混的混一起了,但是东西太贵不舍得扔,就测了一下,结果做出来了,最后奖也确实给草台当事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2-22 03:47 , Processed in 0.18377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