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junming7 于 2024-4-23 08:02 编辑
第三话观毕,这一话暴露GBC的各种问题,综合起来的结果就是给人留下如此观感:
塞得太满,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没讲好。
GBC跟隔壁水母都有类似的问题。
水母这边是为了尽早完成组团,以及急于通过一话塑造一角色来推动组团主线,导致的角色叙事线由于篇幅不够而削弱故事表现力度和情感调动能力。
具体的相关内容在我这篇文章已有叙述。
三话评:《传奇VTB的前世今生:JEELE游泳传》与《天岩户传说 波奇•摇滚.ver》 https://bbs.saraba1st.com/2b/thread-2181002-1-1.html 而GBC尽管没有像水母那样执着于推进组团主线的公式化系列构成,甚至也像孤独摇滚那般,聚焦于仁菜的主人公视角来参与乐团故事线,但是仍旧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被大家认为是脚本拖了分镜演出和3D动画的后腿。
不错,分镜演出和3D动画显然出色地完成了其任务,疾走感十足又不失可爱和洒脱的3D动画,让GBC在每个小情节上给人相当不错的情感体验,但最后组合在一起却始终留有遗憾。
终究还是脚本的锅。
花田塞了太多货进去了。画面的疾走感反而被故事推进的缓慢所拖累。GBC到底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组乐团?自我救赎?女性小圈子吃瓜?当太多的叙事线需要同时进行,又只有短短十话的篇幅,不同线的信息量把控就极易失控,肉眼可见原创动画的局限性又一次得以体现。
事实上,乐团线与仁菜线有某种天然的矛盾。一方面,乐团需要塑造每个乐团成员从而扩大乐团的情感表现力,所以要尽可能平衡每个成员的表现机会;另一方面,仁菜作为主唱乃至第一主角,其人物弧光和情感起伏又极大影响着乐团乃至整个作品的走向,如果要塑造一个有深度的主角,那势必就会减少其他角色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两条叙事线在争夺脚本中占据的空间。其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两边都没能做到极致。
试想《孤独摇滚》如果再加入一堆波奇之外三人的成长故事,首先作品就不会叫《孤独摇滚》吧?
反过来想,既然是《GIRLS BAND CRY》,那么仁菜过于复杂矛盾的个性,是否会把这部作品变成《GIRL SINGER C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