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者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22-4-12
|
发表于 2023-12-13 0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秦、汉以来,历代法律都规定有此项原则。三国魏文帝黄初五年(224)令:“敢妄相告,以其罪罪之。”晋律张斐《律注》:“诬告谋反者反坐。”北魏律:“诸告事不实,以其罪罪之。” 《唐律·斗讼》诬告反坐条:“诸诬告人者,各反坐。”但是诬告品官使之受到除名处分的,判罪比反坐还要加重。例如告五品以上官在监管范围内盗绢一匹,如确是事实,应杖三十,除名;若是诬告,对诬告人就不是只得杖罪,而要按被诬人五品官除名比徒三年的规定,反坐徒刑三年。 元律《大元通制·诉讼》也规定:“诬告者抵罪反坐。” 明、清律对诬告反坐定有加等办法:凡诬告人笞罪者,加所诬罪二等;流、徒、杖罪加所诬罪三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另有损害赔偿规定。若所诬徒罪人已役,流罪人已配,虽经改正放回,验日于犯人名下追征用过路费给还;若曾经典卖田宅者,着落犯人备价取赎;因而致死随行有服亲属一人者,绞,将犯人财产一半,断付被诬之人(其被诬之人,致死亲属一人者,犯人虽处绞,仍令备偿路费,取赎田宅,又将财产一半断付被诬之人养赡);至死罪所诬之人已决者,反坐以死(其被诬之人已经处决者,犯人虽坐死罪,亦令备偿路费,取赎田宅,断付财产一半,养赡其家);未决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加役三年。 此外,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二月曾定《诬告法》:“凡诬告三四人者,杖一百、徒三年;五六人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所诬重者,从重论;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枭首其乡,家属迁化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