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肾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7-11-20
|
本帖最后由 重巡羊舰 于 2023-12-11 22:48 编辑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情形又是如何呢?历史文献证明,在夺取中国海岛的问题上,英国政府仍然把夺取舟山当作首要战略目标,对于占领香港岛则始终不大发生兴趣。这里先说义律因强占香港岛而被解职以前的情况。
19世纪30年代,香港一带洋面已成为英国对华鸦片走私的巢穴,大量英国鸦片趸船集中于香港水域。为了获得鸦片走私的惊人利润,律劳卑、德庇时(J.F.Davis)、罗宾逊(B. B. Robinson)等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和一些鸦片贩子,开始鼓动英国政府占领香港岛。1836年在华英商喉舌《广东纪事报?》赤裸裸地嚷道:“如果(英国)狮子的脚爪准备攫取中国南方一块土地,那就选择香港吧。只要狮子宣布保证香港为自由港,它不出十年就会成为好望角以东最大的商业中心”6。但是,尽管占领香港的呼声甚嚣尘上,直到鸦片问题最终引发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上述鼓噪依然没有改变英国政府占领舟山的初衷。相反,对于占领香港的要求,在英国政府中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应。
不无讽刺意味的是,1836年12月继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日后非法侵占中国香港岛的元凶义律,原来也是力主占领舟山而不是占领香港岛的。1837年11月19日,他曾在一份备忘录中建议英国政府派一支舰队前往舟山岛向清政府投递英国女王和国务大臣的信件,并伺机占领该岛。如果清政府派兵上该岛,就应“提出抗议”“加以阻止”。同一份备忘录还写道,他们对舟山“已经很好地测量过,是十分安全的;它位于宁波这座大城市附近,而且距离南京不很远”;该岛“可以用一支海上部队防守,而且有能力供养它本身的居民和那支(英国)部队,不需要大陆的援助”7。直到林则徐勒令义律缴出鸦片、虎门销烟在即之际,义律也没有想到去占领香港岛,而仍然主张奋勇当先占领舟山。1839年4月3日。他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Lord—Palmerston)的密函中建议,作为对林则徐收缴鸦片的报复,应“立即用武力占领舟山岛”,强迫清政府“正式把舟山岛割让给女王陛下,并以充分而毫无保留的上谕,明令准许清帝国民众在那些岛上和一切沿岸口岸同我们做生意”8。义律一再向本国政府提出如上请求,说明他当时占领舟山的愿望是十分迫切的。
义律占领舟山的请求得到英国政府的认可。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后,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发动侵华战争的决定。同月18曰,外交大臣巴麦尊指示义律说:英国“东方远征军”抵达中国后,应当“占领舟山群岛屿或厦门城”,以之“作为远征军的一个集结地和军事行动的根据地,而且以后作为英国贸易机构的牢固基地”,并且说,英国政府打算“永久占领”这样的地方9。同年11月4日,巴麦尊在致义律的密函中。除了杀气腾腾地狂叫对中国要“先揍一顿,然后再作解释”外,就是重申要他“占领舟山群岛”,因为“该群岛位置适处于广州与北京的中途,而且靠近一些可航行的大河的河口,从各方面看均宜于将总指挥部设在该群岛”10。
1840年2月20日,外交大臣巴麦尊任命义律(George Elliot)和以他为全权代表主持侵华事宜,同时重申以前的训令,要他们必须“占领舟山群岛”11。他还在同一天致海军部长官们的密函中解释道:“广州距北京太远,从而使在该地采取的任何军事行动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须在距京城较近的地方进行一次有效的打击”12。
1840年6月下旬,英国“东方远征军”到达中国广东沿海。侵略军按指示封锁珠江口后,即经过香港,马不停蹄地大举北上。直奔其企图攻占的主要目标舟山。7月6曰,英军向定海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首战,摧毁中方炮台后野蛮地占领了定海。我总兵张朝发伤死,知县姚怀祥自殉。这次定海之战,英军首次占领了中国领土。此战理所当然地应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点13。7月14日,义律在舟山擅发告示,宣布对舟山实行“管理”14。
然而,英国要“管理”即占领舟山并不那么容易,理由如次。
1.浙江人民对英军的占领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英军远涉重洋,远离本土,一切生活必需品均靠就地解决。为此,英军占领定海后,大肆劫掠之外,曾千方百计引诱逃亡的居民返回定海,“张榜招徕客商”15,但当地人民“始终不肯从逆”16。他们不顾性命,秘密将各种生活必需品转移出城,使英军“没有可能得到新鲜食品”,有的人“完全消瘦到皮包骨”17。有的居民迭次用药熬成浓汁,于井泉、溪涧乘间遍投,以毒杀侵略者。当地人民还“互为团练,各自为守”。浙东沿海人民自发的抗英组织黑水党即以游击战方式不断乘机痛击英军,将其击毙或生擒18。如英舰“风鸢”号(Kite)船长助治爹利(George Douglas)及英军炮兵上尉安突德(Amthruther)等20余人,皆先后为当地人民俘获,这是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
2.舟山英军中疫病流行至为严重。英军越洋东来,水土不服,加以食物匮乏,虽滥施抢劫,亦难以为继,因此疫病在英军中广为流行。据统计,1840年7月13日到12月底近半年中,舟山约3000人的英军住院竟达5239人次。其中死亡448人19,约占当地英军的七分之一,为前此对华作战中英国死亡人数的5倍。英国外交部承认,“在全部水手中不下三分之二的人曾经患病”20。这些病大量是腹泻。外交大臣巴麦尊也说:“舟山及其附近地区所使用的部队和船员遭到了疾病的侵袭,……流行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结果使病人极为虚弱,……这些疾病是地方性和周期性的,每年在同一季节必定复发”21。这就使英军陷于绝境,导致他们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据《筹办夷务始末》载:“传有舟山夷人私信,言城内居民不愿之同住,渔船亦不愿卖与食物,该夷等看此情势,已属心灰,兼以水土不服,患病甚众,现在俱有欲回澳门之意”22。
3.在华英国侵略军力量有限。英国来华侵略军计有战舰16艘,武装轮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海陆空总兵力不过六七千人,其中地面部队仅4000人23。以如此远涉重洋、为数不多的疲病之师,南侵广东,北占舟山,已是战线过长。舟山地方广阔,距离又远,长期占领这个地方,将使英军颅此失彼,捉襟见肘。疲于奔命,而且在军事上、财政上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此情况下,义律占领舟山的信心发生动摇。1840年9月他被劝说南返广东谈判,途中路经舟山,目睹当地英军的狼狈处境后,便亟盼从舟山脱身。他在同月29日致函巴麦尊说:从英国的“广泛要求和整个形势”考虑,“不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夺取舟山是否对英国有利“是值得怀疑的”。为此,他建议“撤出舟山”,“在广州附近取得一个海岛基地”24。可见,义律对于占领舟山,实属非不为也,是不能为也。他建议放弃舟山纯粹是迫于形势,为了摆脱困境而不得不然。
与此同时,义律的视线自然而然地集中到香港岛。如上所述,一些英国人对香港岛早有觊覦之心。此地港优水深、紧靠大陆,进入粤省较易,离印度比舟山要近得多,又是鸦片走私的巢穴。占领香港对鸦片贩子和鸦片产地英属印度最为有利。放弃舟山而仅占香港,也可以收集中兵力之效。为此。一些大鸦片商如查顿(Willlam Jardine)等人均力主占领香港岛。这进一步加强了义律夺占香港岛的决心。
当义律返回广东,道光帝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后兼两广总督)赴粤负责对英交涉后,义律不顾本国政府的历次训令,在谈判中向琦善正式提出了割让香港岛的要求。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占虎门口外沙角、大角两炮台。琦善屈服于英方武力.同意可为此事向道光帝“代为奏恳”,但提出必须以英军撤出舟山和交还沙角、大角为条件。义律应允。不久义律在双方并未就此事签订任何条约的情况下,谎称双方已经就割让香港岛“达成协议”,命令英军于1841年1月23曰撤出舟山,并于同月26曰迫不及待地派兵野蛮地占领了香港岛25。义律违反训令撤出舟山,占领香港岛,使英国政府十分恼火。外交大臣巴麦尊谴责他此举是“仓促而莫名其妙的”。维多利女王也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奇怪行为”26。为此,英国政府决定将义律撤职并召回英国。1841年4月21日,巴麦尊气冲冲地函告义律。对他的上述做法表示“极其失望”。信中写道:“我给过您完备、详尽和明确的训令。并且英国和印度政府还以一支庞大而足用的兵力交由您支配。我曾特别告诉您英国政府要求的是什么,命令您争取达到什么目的,而您却照着您自己的方法去做了。您已经违背和忽视了给您的训令。……我们毫无损失地占领了舟山,并且已经充分安全地守住了它,不致受到中国人的进攻,而且我们想占领多久就可以占领多久27。……我们占领舟山,分明是我们使他们深感不安和焦虑的一个原因……我不明白您为什么不用那支正是为这个目的而派去的兵力,……而您竟同意立即撤出该岛。”信中还指示义律说:“您已经割取了香港,一个几乎没有一所房屋的荒岛28。……现在看来很清楚,香港正如澳门一样不会成为贸易市场;贸易将在广州继续进行”,香港如果有什么价值的话,不过是可供英国人前往建屋闲住,以代替在澳门度过贸易淡季而已”29。信中还明确向义律宣布,由于他没有去争取英国政府“心目中的主要之点”,即“为我们的贸易另辟向北发展之路”而“继续占领舟山”,“您不可能继续保持在中国的职位”30。同年5月3日,巴麦尊正式通知义律已将他撤职:“女王陛下已决定将对华事务交由另一位全权大臣处理”。并命令他于新任全权大臣抵达中国后即“返回本国”31。
以上档案资料表明,英国政府采取将义律罢官这一重大举措,是因为义律放弃舟山而改占了香港岛,与英国政府“心目中的主要之点”即为英国贸易向北发展而占领舟山这个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9.Viscount Palmerston to Captain Elliot, 18 Oct.1839, FO881-75A. 英国外交部档案:F.O.881/75A,第1件。26.Letters of Queen Victoria (《维多利亚女王书信集》)卷1,页260—261。
哥们你都搜到带英外交文件了……不多搜一点嘛……当时义律什么态度,巴麦尊什么态度,总不能咱们来争论下外交大臣和英国驻华商务总督谁能代表大英吧?最后义律可是直接被就地免职了,你怎么会觉得带英不想要舟山,后面谈判时候带英彻底放弃了舟山,那是另一件事了,我也认为带英后来考虑到舟山对于清朝过于敏感了所以放弃了,但是,带英对于舟山的企图,在南京条约签约前一直是持续且完整的
最最后,这篇来源是……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zwgx/2005-03-22/25378.shtml
中国文史网,现在这个观点应该比较正统了吧,好歹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下面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