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25|回复: 26

[科技] 中国取得电磁轨道炮的突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十六夜鬼月 于 2023-12-10 16:28 编辑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42476&s=zwyess

南华早报报道:海军工程大学电磁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鲁军勇教授团队11月10日发表论文,宣称成功试验电磁轨道炮,可连续发射120炮弹而保持精度,这是远远超过美国海军电磁轨道炮的水平,也与战列舰时代的主炮炮管寿命相当了。

https://www.scmp.com/news/china/ ... ory&pgtype=homepage

电磁轨道炮在原理上像磁悬浮列车一样,线性加速,可以达到很高的膛口初速。与火药加速相比,电磁加速平稳,加速度低但持续加速,最终的膛口初速更高。鲁军勇团队的电磁炮达到2000米/秒,高于高初速坦克炮(1600-1800米/秒)。但火药加速在发射药爆炸瞬间压力最大,加速最快,随着炮弹向膛口运动,弹后容积增大,火药气体压力降低,加速作用降低,弹膛的摩擦进一步限制了弹丸的加速,尤其是滑膛炮,线膛炮的初速一般低于滑膛炮。

电磁加速就没有这个问题,是均匀地一直加速,也因此后座力较低。由于动量-冲量守恒定律,动量是质量和速度之积,冲量是力和时间之积,同样膛口初速和弹丸重量情况下,加速时间越长,后坐力越低。神秘的中国电磁炮装在一艘并不大的登陆舰的前甲板进行试验,正是因为后坐力低。





高初速意味着大射程。据认为,2000米/秒的初速意味着100-200公里的射程。坦克炮的初速与此接近,但坦克炮只能平射,电磁炮可以大仰角发射,射程可能得到弹丸飞入空气阻力很低的高层大气的加成,对火箭增程和冲压增程的要求也降低。论文没有谈到弹丸重量,这也是重要的。

美国海军在21世纪初就把电磁轨道炮作为重点来研究,但在2021年下马了,没法解决轨道烧蚀问题。鲁军勇团队是怎么解决的,当然是绝密,只需要知道已经解决了。120发的寿命看起来不长,但已经和常规身管火炮很相近了。

鲁军勇团队提到用10万个传感器精密监测所有点的工况,然后根据实测结果精确理解系统工作情况,精确调整优化参数,最终达到实用级的使用寿命。在一次试验中,连续发射50发而没有发生任何问题,这对电磁轨道炮来说是闻所未闻的。

最终实用化后,舰载弹药量极大增加,因为省却了发射药筒的体积和重量。安装和吨位要求极大放宽,因为后坐力极大降低。登陆舰前甲板这个位置通常老式37炮也就差不多了,撑死57炮,再大口径的后坐力受不了。看来系统重量也不大,装在前甲板也不影响这艘吨位并不大的登陆舰的平衡。

均匀加速也意味着弹上承受的发射过载较低,容易安装制导组件。电磁轨道炮估计没有来复线,用弹出的弹翼稳定和控制是很成熟的技术了。高初速不仅可以得到很大的对地对海攻击射程,用于防空的话,2000米/秒的初速好比强大的助推器,甚至可以不用火箭,发射后的惯性就足够用于中近程防空了。

电磁轨道炮还有一个好处:发射力可调。根据弹重、初速要求,可随时调整发射功率,优化弹道,这也是整装弹火药发射做不到的,需要用不同的药包,而且调节没法精细,有时只能用超大仰角打近距离目标,不仅难以控制,容易受风偏影响,也无谓增加炮管磨损。换用电磁轨道炮的话,只需要把发射功率调到很低,就可以射击特别近的目标。

反过来,也可调整弹丸的重量,牺牲射程,换取弹丸威力。

电磁炮的峰值能量要求很高,但用超级电容、飞轮等储能装置,可以在较低平均供电的情况下达到超高的峰值放电,这也是马伟明团队拿手的东西,航母电弹就用到。对了,鲁军勇好像是马伟明的徒弟和搭子,网上可以查到两人合作的文章和高校教材:

https://www.sohu.com/a/717400276_823256



看来马伟明的全电舰不是在瞎吹牛。

要是055B改全电推进、电磁炮,美国海军要昏过去了,英国、日本海军直接翻白眼。

好玩的是,2021年美国海军决定电磁轨道炮下马的时候,研究重点转向高超音速导弹,希望这达到同样的目的。现在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方面已经遥遥领先,在电磁轨道炮方面也遥遥领先了。
---------------------------------------------------------------------
海军工程大学提出了一种基于直线电机驱动和自动转载装填的武器载荷通用电磁发射技术,实现了各型武器的通用发射,提高了武器平台综合作战能力。该技术以脉冲能量产生、转换(直驱/间驱、旋转/直线、动初级/动次级、永磁/感应)与控制为基础,以自动化转载装填为特征,目前已攻克了车载、舰载、水下等多型作战平台武器载荷通用电磁发射系统所有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大推力高功率密度发射电机设计与制造、重载高速转载装填机构优化设计与高精度控制技术、水下电磁发射“电磁-结构-流体”多场耦合建模和低噪声发射控制技术等。

海军工程大学在发射装置、储能、电枢、超高速弹丸方面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制了多种口径的试验样机,突破了复合身管技术和轨道寿命技术等瓶颈;提出了新型混合储能技术,解决了电磁轨道炮的连发能源问题;形成了 C 形固体电枢的归一化设计准则和工程判据,为不同形状、不同推力电枢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深入研究了一体化弹丸气动数值计算、膛内磁场分布特性、弹托分离特性、飞行弹道姿态测量、内弹道动力学等,规范了弹托的设计准则,解决了制导弹内弹道、中间弹道及导航制导控制等一系列难题,为实现高精度全空域远射程制导弹丸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41, 53]。涉及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发射系统总体技术、发射身管及绝缘体长寿命技术、脉冲储能高射速小型化技术、集成化冷却设计技术、高速高过载制导控制技术等。

海军工程大学攻克了大口径高磁密线圈设计制造技术、紧凑型脉冲电源技术等一系列难题,实现了百 kg 级一体化电磁弹出口速度达到数百 m/s 以上,目前正在发展中质量高马赫数(1 000 m/s)电磁线圈发射技术。

海军工程大学完成了发射装置及电源的轻量化设计,实现了电磁枪武器系统的车载集成,实现了弹枢匹配和电磁起旋技术,有效提高了射击精度,开展了外场数公里远射程发射试验,子弹出口动能几十 kJ,突破了目前世界上枪械的射程和动能限制。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2 收起 理由
ltycomputer + 2 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142001agian 于 2023-12-10 16:30 编辑

首先,不要相信《南华早报》
然后,不要相信《南华早报》
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信《南华早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是御坂美琴转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hu142001agian 发表于 2023-12-10 16:27
首先,不要相信《南华早报》
其次,不要相信《南华早报》
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信《南华早报》 ...

名声这么臭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华早报》就是整天翻论文写新闻的那家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是真的,电磁炮的实用化还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没准又是永恒的5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142001agian 于 2023-12-10 16:40 编辑

那篇论文在知网直接能查到,自己去看论文内容和它发的报道有多大差异........

是啊,成功完成发射试验120次,其中有5次一般故障,3次关键故障,一门故障率6.7%的火炮,navy是敢用还是敢用啊还是敢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12-10 1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后面这段我刚发你就搬过来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幸高科技掌握在文明国家手中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hu142001agian 发表于 2023-12-10 16:36
那篇论文在知网直接能查到,自己去看论文内容和它发的报道有多大差异........

是啊,成功完成发射试验120 ...

1 3
通信丢
包异常 否 2s
底层某设备与健康
管理中心通信数据
丢包
2 7
温度报
警异常 否 1s
底层某设备温度超
过警戒线
3 8
开关不
一致 否 0.3
不同模块开关状态
反馈时间偏差造成
不一致
4 14
膛口电
压异常 否 1s
发射后侦测到膛口
电压略微抬起
5 16
传感器
异常 否 1s
某电压传感器波形
异常,检查为测量
线断裂
6 2
充电电
压异常 是 0.96
充电电压波形异
常,充电回路器件
异常
7 38
电源总
故障 是 0.02*10-3
光缆连接异常,总
故障指示光信号拉

8 69
推力
异常 是 0.2
推力曲线异常,知
识推弹异常

安啦,都是些小故障,继续发射也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磁炮这种短期是没啥希望的,不要想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故障原因,不是关键技术问题,只是质量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尼醒啦,现在磁👻炮已经被推环境啦,鳖已经上重接路线啦,再等吧.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12-10 1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玩意儿大部分还是晨枫写的

—— 来自 meizu MEIZU 18 Pro,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青月 发表于 2023-12-10 16:55
还好了,某现役舰炮海装用词是每打必坏,责令厂家和总师单位提高可靠性 ...

当年的100么

现在重出江湖啦

—— 来自 meizu MEIZU 18 Pro,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就烧烧经费

—— 来自 OnePlus PHP110,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2-pl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莉控 发表于 2023-12-10 16:40
老兄,后面这段我刚发你就搬过来了啊

顺手了,光晨风那篇文章,讲的还是不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12-10 1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0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LZ肯定没看过这片报道:TG打了一发高超导弹,这导弹飞一半又释放了个导弹再入大气层,然后主弹头继续攻击既定目标……TG太可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军工程大学?就在我家对面啊……这么牛逼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120发就战列舰主炮寿命啦?像MK7之类的二战大口径舰炮寿命普遍有两百多到三百多,起码还得翻一番才到这个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VLS里加电磁助推有没有搞头?不过坑里的导弹那么长的个头那么大的体重,估计能增加个10-20%的射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1 1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烽火连城 发表于 2023-12-11 11:16
VLS里加电磁助推有没有搞头?不过坑里的导弹那么长的个头那么大的体重,估计能增加个10-20%的射程? ...

有,马院士一直想的就是电磁助推发射导弹。这个可以省下大量起飞初始阶段的燃料,增程不止20%

—— 来自 OnePlus PHB110,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1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呢?
南华上次24枚东风灭航母编队给论文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12-11 1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17 07:20 , Processed in 0.20067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