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070|回复: 52

[读书] 1950年,我军在大凉山发现一名奴隶帅仕高,紧急向中央汇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5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防报记者回忆访问
地主和刘文辉部队签了协议:如果红军来了就烧房子,地主让船工把船拴起,一条船装上石头,沉到江底。另一条船刚开过来,半夜里,红军来了,帅仕高碰到红军,红军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就跑。红军喊:“老板,你不要跑!”民团查夜,向红军开枪,还烧了两间房子。红军把火给扑灭了。红军队伍开晚饭,帅仕高推门出来,见他们在房檐下坐一排,红军跟他说,红军不杀人,不拉人为兵。这一下,老百姓就不信地主造的谣了,红军挺好的。红军在船工们的帮助下搞到了船。红军把船拉到渡口上,那天是5月25日,正涨水。红军上船,头船17人,原来是18人,有一个人东西掉了,又转身去拿东西,负责的对帅仕高说:“老板,不等了,开船!”是早上7点钟开饭后开船的,又吹哨,又吹号。船一动,对面的机枪就打过来了。红军担心船工的安全,对帅仕高说:“老板,后头来!”对面有炮打过来。帅仕高说:“打起来了!”红军对他说:“打不到你。不怕不怕!”敌人甩五六个地瓜雷弹,帅仕高吓慌了,多亏没响。红军捡起地瓜雷弹,又甩到了敌人那边去。红军上了岸,敌人就逃跑了。红军把地主沉到河里的几条船也弄出来了,一船船过大渡河。

帅仕高对我说,毛**到了大渡河,在铁寨子休息,听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说有一个86岁的老秀才叫宋大顺,毛**让两个警卫战士挑灯把老秀才请来请教。这个老秀才对毛**说:“此地凶险,不可久留,不宜大部队周旋,石达开殷鉴不远!”本来这是开阔的河滩地,适于大部队休整,毛**听了老秀才的话,连夜召集朱德、**、刘伯承研究,几万红军,仅靠这几条船,每条船只能渡过十几人。于是做出了勇夺泸定桥的英明决定。红军主力部队以红四团为先导,与北岸的红一师夹河逆流而上,于29日飞夺了泸定桥,至此,全部大军通过天堑大渡河,为北上抗日打开了胜利的道路。

红军过了大渡河,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继续北上了。白匪来了,逮不到一个红军,却要惩罚帮助过红军的船工,帅仕高在敌人追捕名单里名列第一个。摆渡红军的船工们纷纷避祸远逃。帅仕高的父亲被抓去关押在牢里,他的兄嫂也被折磨。多年来这些给红军摆渡的船工漂泊在外,隐姓埋名,以打短工、跑马帮、淘金矿谋生。多数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都回家乡了,只有这个被人称为“帅老幺”的船工帅仕高生死未卜。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和彭德怀——当年指挥红军过大渡河的两大元帅,一直惦念着这个在首船帮助红军强过大渡河的老船工,责令四川石棉当时叫西康省的政府和驻军部队千方百计要找到这位红军的恩人。西康省政府**兼六十二军政委廖志高得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人赶往安顺场寻觅帅仕高。

西康军区副政委鲁瑞林率部进驻大凉山剿匪平叛,意外发现了帅仕高。原来这些年他躲在一个彝族家族当奴隶,在所有的奴隶中只有他听得懂汉话也会说汉话。他面容苍老,头发蓬乱,披着一件蓑衣,吃睡在稻草堆上,一只眼睛被潮湿的地气险些熏瞎了。他听说是当年的红军解救他们来了,便说出给红军摆渡过河的事儿。鲁瑞林把他接到雅安,一面安置他的生活,一面向关心他的元帅做了汇报。帅仕高回到了阔别17年的石棉县安顺场老家,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1965年秋天,彭德怀出任西南三线建设第三副总指挥,他来石棉县一个石棉矿检查工作,得知老船工帅仕高还健在,正在矿医院治眼疾,彭帅高兴地到医院去看望。彭帅轻衣简从来到病房,双手紧握帅仕高的手说:“你是帅仕高吗?我们是老朋友了,早就想到安顺场去看看你们啊!当年是你一老一小两个船工划一只船嘛!”帅仕高睁大一只病眼仔细地看他,说:“你咋记得这样清楚?”“我是当年的红军战士。当年我们工农红军与蒋介石打仗,强渡大渡河,多亏你们船工啊!如果没有你们,我们渡河就困难喽。今天我代表那些乘你们船渡河的所有红军战士来看望你,感谢你!”说着,彭德怀向帅仕高行了一个鞠躬礼。帅仕高激动不已,不住点头还礼,说:“不敢当。你们红军打白狗子,也是为我们老百姓过好日子呀。” 当帅仕高得知来人是大名鼎鼎的彭德怀元帅,急忙跳下病床,紧紧抱住彭帅说:“当年您还给我8块大洋呢!1955年您还专门派人接我去北京参加强渡大渡河20周年纪念活动呢……”彭德怀还问了其他船工的情况。分手时,彭帅送给帅仕高30块钱和3包大前门香烟,并吩咐医生说,他为革命立过大功,一定想办法把他的眼睛医好啊!

进入80年代,杨得志和杨成武等诸多开国将军都亲来安顺场寻访接见帅仕高,帅仕高成为强渡大渡河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一直受到极好的礼遇。帅仕高1995年枕着大渡河的涛声安然而逝,享年84岁。他一直被人们铭记着,直到2007年,他仍在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中获得“爱国拥军新闻人物特别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5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87年前 爷爷枪林弹雨中护送红军过河 87年后 孙子躲过落石将物资送到灾区
“勇士突击队”队员正在运送燃油

  10日上午9时,石棉县草科乡中心小学的帐篷里传来金属撞击的声音。走进帐篷,一张新安装好的床出现在眼前。

  “今天要把这些床都安装好,这床和前两天的折叠床比起来,睡着会舒服一些。”一名男子嘴上说着,手上的动作没有停下,不断拧紧连接处的螺丝。他叫帅飞,今年40岁,是一名民兵,反光背心上“勇士突击队”五个字格外显眼。

  “勇士突击队”这支应急抢险的民兵队伍来自石棉县安顺场。这里是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地方。

  1935年5月24日,长征中的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而帅飞的爷爷,就是当年那个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枪林弹雨和大渡河汹涌波涛,毅然选择为红军出生入死的21岁船工帅仕高。

  87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石棉县遭受重创。这支由14人组成的民兵救援力量“勇士突击队”一如当年的红军战士一般,选择了向着受灾严重的草科乡挺进救援。帅飞也和爷爷当年一样,为了乡亲们毅然前行。

  6日凌晨3点,安顺场镇武装部部长姜世磊接到前往草科开展救援的指令,早上7点,这支14人的突击队集结完毕,朝着草科乡进发。

  越往草科走,道路越艰险。沿途山石垮塌得厉害,脚下的路基几近损毁,余震让落石不断袭来。

  快一点、再快一点!眼前的景象让队员的脚步越来越快,没有人去在意脚上磨起的血泡,也没有人在意这些血泡又被磨破。终于在两个多小时后,队伍到达草科乡政府。“快!搭帐篷!”没有顾得上休息,突击队队员又开始搭建帐篷。

  搭帐篷、搬物资、送燃油、打扫卫生……这些事几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勇士突击队”的任务。运送燃油的道路一边是几乎垂直的崖壁和不断掉落的岩石,一边是湍急的田湾河,“勇士突击队”的队员每人背着15公斤的燃油,沿路冲过好几个落石阵,步行七八公里,将燃油送到施工队手中……

  87年前,红军用血肉之躯撕开了国民党反动派枪林弹雨的防线,成功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通道。87年后,这群来自红色土地上的后人,一如当年的十七勇士一般,用血肉之躯为乡亲守护着物资运送的生命线。

  本报记者  鲁妮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5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一老秀才深夜在大渡河边见毛**,留下1句话救了2万红军
在四川省石棉县大渡河的西岸,坐落着一座红军强渡大渡河的纪念馆,馆长的名字叫宋福刚。宋福刚本是一个普通人,然而当记者追寻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来到大渡河边时,却从他的口中听到了一个有关他的曾祖父宋大顺和红军长征的故事。

原来1935年红军到达大渡河边的时候,毛**正是因为听了老秀才宋大顺的一句话才最终保全了2万红军的性命。

5月25日深夜,毛**终于见到了老秀才,这个老秀才就是宋大顺。

毛**在见到宋大顺之后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询问渡河的办法,而是先和宋大顺聊起了当年石达开渡河的事情。毕竟身上担负着2万红军战士的性命,毛**也不敢随随便便就相信了宋大顺的方法。

交谈之间,宋大顺始终不卑不亢、胸有成竹,而且他对于石达开之所以会失败的看法和毛**也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石达开会失败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石达开因为大摆宴席而贻误了战机。他本来是有足够的时间渡河的,然而他却非要在这个当口选择先庆祝,后渡河。原本充裕的时间被他一拖再拖,好好的战机也就这样错过了。

二是石达开没让先渡河的队伍留在对岸接应。如果河对岸有人接应,那么不论是遇到敌军还是水位上涨,石达开都还有一战之力。然而石达开却要求先头部队原路返回,生生毁去了自己唯一的退路。

“其实想要渡河,只需要有桥就可以了。”宋大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毛**在听到这话之后心思一动:“莫不是老先生知道哪里有桥吗?”

“桥是有的,只不过可能会辛苦一些。”

“我们最不怕的就是辛苦,您只管说就是了。”

“离这300多里有一座泸定桥,你们若是能先敌人一步赶到那里想必是能成功渡河的。”

宋大顺为红军指明了方法,剩下的就要看红军能不能夺过泸定桥的控制权了,毛**等人向宋大顺表示了感谢。临走前,宋大顺最后对毛**说道:“切记在路上不要停留。”

宋大顺最后这句话犹如警钟一般时刻提醒着毛**。因为不能停留,他们连夜制定了夺取泸定桥的计划;因为不能停留,刘伯承带领的渡河部队在收到新的命令之后便马不停蹄地继续行军;因为不能停留,原本需要三天才能走完的路程硬生生被红军缩短到了两天。

正是因为一路上不敢有丝毫停留,红军才及时赶到了泸定桥,于是才有了“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1935年大渡河边,宋大顺的一句提醒,挽救了2万红军的性命。1983年大渡河边,强渡大渡河纪念碑落成,只有13岁的宋福刚跟着父亲成了一名协管员。2004年大渡河边,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落成,宋福刚也再次回到这里,成为了纪念馆的一位工作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个《红军长征记》的记录

由此至大渡河旁有两路:一直北经岔罗下至龙场渡口;一西北行,越山至安顺场渡口。全军团分两路进,我们进西北山路。八时起行,出村不久即上山,峻坂斜坡,十余里,忽大雾迷濛,峰峦回环,路作“之”字拐,上下左右均闻人语和武器撞击声,但咫尺不见,颇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幽致。下山过新场,售胡桃的甚多,贱而美,购而满储袋中,随行随取石块敲食。复上山,至顶即见远远山脚下一条白练,即大渡河。下山后即坦平,路在白水盈盈的交错秧田间。数里至安顺场街头,见箱笼桌椅杂物,倾斜零乱的堆满各水田中。奇而询问居民,盖敌已料我由这一带过河,故下令沿河百余里各渡口均须将房屋焚去,以困住阻我。此街已举火待燃,故居民将一部家具搬出,免全部化为灰烬,不料昨晚红军突然到来,一营白军不及纵火即遁去,全街得幸免。居民称感红军不置。

宿营毕即至河边观架桥,一面在扎排劈竹,一面用船渡。河宽虽只百余米,因地势倾斜度大,水流奔腾湍急,时速每秒在四米以上。每舟用船夫十二名驾驶(每名每日工费十元,外给鸦片),此船只能乘十五六人。由此岸放舟时,岸上用十余人线纤逆流上,后始放舟随漩流直下,十余船夫篙橹齐施,精神筋力都紧张到极高度。顺流斜下,对岸又均石壁,靠时一不慎,舟触石角即粉碎,放来此岸亦如此。当船至漩流中心及将及石岸时最危险,见之心悸。大渡河即古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之泸水,此时犹如此难渡,在当时汉人还未至此的“不毛”情形下,其困难当更可想见了,无怪《三国演义》上描写当时死了那样多人!

晚寻萧华同志(他随先头团行),询问夺此渡点的经过。据云当先头团行近安顺场时,即得群众报告,该地有敌一营,已破坏船只,并准备烧街屋。当即派选精干前卫连跑步下山,急趋街口。此时对岸有敌一营,沿岸居高临下,已掘好数线的散兵壕,街上有一营长,率兵一连驻守,河岸尚有渡船一只,是营长留下准备渡河的。我尖兵连以极迅速的动作进入街口后,被敌方发觉,当即一部围攻敌人于一大房内,一部夺取了渡船。本队赶到后,即将此困守之一连敌人解决,立即准备强渡,驱逐对岸之敌。但此时对岸敌有一营,伏壕中以强烈火力射击,船又只有一只,河流漩急,一次只能渡十余人,再渡即须三十分钟。不但船在中流有被敌击沉危险,而在绵密火力与急流的匆忙下,船也有不能靠岸的顾虑。特别是渡过后,后续部队又不能立刻赶到,已过的少数人,更有覆没的危险。但决心既下,必须求得冒险的成功,于是先商量船夫(因如此急流非在此处老操舟者不能胜任),在宣传与重赏之下,他们允诺了。此时部队中涌出最光荣的十七个英雄(大部分是党员),自告奋勇渡河。于是我们集中六架重机关枪及几枝自动步枪,集中了上十个特等射手,以密集连连的射击,打得对岸壕沟内敌人不能抬头,来掩护强渡。虽然敌人的火力未能被完全压倒,但船已安全放至中流了。此时大家在不可名状的快乐中,正欢呼着,忽急流冲船向下流直下,不能靠岸。稍下数十米,河面愈宽,且直当敌人火网下,彼处更危险,此时大家直跳起,几乎失望了。但经船上人尽最后的努力,卒将船靠了彼岸,而十七个英雄如生龙活虎样跳上去了。于是我们“冲呀!”“光荣的英雄们万岁!”……高呼着,跳跃着,鼓掌,叫。十七个英雄便在机关枪声,步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以及硝烟尘土的弥漫中抢得了敌人的第一道战壕。我们还未渡完一连人,他们已将一营敌人打得落花流水逃窜了。我们只缴得十几枝枪,俘虏几十个人。这一战斗,不仅在长征史中,即在红军六七年的战斗史上,也是创新纪录的光辉和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5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位90多岁,名叫宋大顺的前清老秀才,早年不仅亲眼目睹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被清军围困大渡河,最终惨败覆灭的全过程,他竟还曾是太平天国队伍中的一员!

宋大顺十八岁那年,石达开的队伍来到了四川,彼时,年轻气盛的宋大顺,和同村几个年轻人经过短暂商量后,便一同加入到了太平天国的队伍中。

据史料记载,1857年6月,翼王石达开与洪秀全公开决裂。其时,二十来岁手握兵马的石达开,自认为离了洪秀全,自己照样可以只手闯出一片天地。


为了迅速开创属于自己的根据地,石达开眼光长远地盯上了遥远的天府之国四川。此后六年间,生来便极富军事才能的石达开,带领着自己不足万人的队伍,战江西、转浙江,赴湖南、入云贵,一路杀伐征战,一路招兵募马。宋大顺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加入到了太平天国队伍中。

1863年5月,32岁的石达开意欲效法刘备,率部由滇入川。此时,石达开已手握四万军马。可是,待四万大军到达位于大渡河的紫打地时,却因河水暴涨,山洪突发,无法渡河,四万人马被阻于此地长达47天之久,最终在清军的重重围剿之下,全军覆没。

这段翼王悲剧史,熟读史书的毛**早已烂熟于心,可是,身为当年历史亲历者的宋大顺,却在这个阴云密布的夜晚,对毛**说出了对于翼王石达开最终覆灭的悲剧命运的不一样的解读。


据老人家讲述,当年石达开的队伍初至大渡河紫打地时,河水并未暴涨,石达开当时还派了1000余人的队伍率先渡河。

可是,待这1000余人的队伍安然渡过大渡河到达对岸,且在对岸并未发现清军伏击力量时,大家以为大部队即将随后纷纷渡河而来时,石达开竟忽然又下令暂停渡河,原因竟然是怕清军搞偷袭,然后又让先前已经渡河的1000余人,再次渡河回来。

这1000余人的队伍里,就有宋大顺和他的几个同乡。

当1000余人的队伍,再次辗转回到紫打地时,宋大顺这才知道,原来要他们回来,并不是担心清军偷袭,而是因为石达开的小妾诞下一子,石达开担心此时渡河,于小妾和婴儿不利。


况且,当时在此地,清军的兵力尚未到达,于是,喜得佳儿,自为后继有人,此次入川定然大有可为的石达开大手一挥,向全军宣布暂缓渡河,他要在大渡河畔,犒赏三军,大庆三日。

三日后,大渡河两岸,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恰在此时,清军如狼似虎,汹汹而至,前后夹击,石达开的四万人马,最终一败涂地,六年无数心血,可怜毁于一旦。

据《擒石野史》载:“是夜,达开妇诞一子,乃犒赏将卒,休养三日,此其败之主因也。”


而短暂加入石达开队伍的宋大顺,在这场清军数十万人前后夹击的血腥战斗中,成为从沿大渡河两岸侥幸逃脱的少数人之一。

隔着七十二年的苍茫历史,再回首当年这场惨烈至极的战斗,90余岁的宋大顺,颤抖着花白胡须,双眼湿润,一时之间,心中多少意难平。

接下来,他详细向毛**分析了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三个重要原因,一是石达开因为喜得贵子在大渡河岸耽搁的这三天,实在是错误至极,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渡河时间。


二是石达开部队来到大渡河一带,对当地彝族百姓多有劫掠,致使百姓对太平军心生怨恨,后来彝族土司岭承恩又被清军收买,偷袭马鞍山,劫走太平军粮草,直接导致太平军陷入困境。

三是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选择在大渡河岸紫打地一带渡河。

老人口中的紫打地,就是中央红军于5月26日到达的安顺场。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穿行于连绵高大的川西群山之中,全长一千多公里,沿路都是崇山峻岭,河道蜿蜒,险滩密布,水流湍急,安顺场是此地的唯一渡口,这也是时隔七十二年,中央红军再次来到安顺场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入过太平天国还活着的老秀才,真是藏龙卧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时,一架美国飞机坠毁在凉山的一个山村里,围上来的村民们从未见过外国人,他们以为飞行员蓝眼黄发,不是人而是动物,他们摸他的皮肤,扯他的头发,直到听到飞行员说话,这才确认这飞行员也是一个人。

村民认为这是老天送给他们的 “娃子”,即奴隶,于是链住他的脚,强迫他去磨玉米,并照顾牲口,飞行员被迫做了十年苦力,直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才被解救。

世代以来,凉山都是中国的一个禁区,这是和马里兰差不多大的一个独立王国,在地图上被标注为未开发区,因而掩盖了它的神秘,中国人称为倮倮地区,叫这些夷人为倮倮,意思就是野人,这些又高又瘦、黑黑的倮倮仍旧处于奴隶社会。

共产党将倮倮命名为大凉山自治县,或简称为凉山,他们废除了奴隶制,并将倮倮改称称为彝族。

解放后政府发现了这个美国人,并把他送回了美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oel 于 2023-11-15 16:52 编辑

我记得当年长征时红军有过记录,藏族战士吃苦耐劳,学习积极,作战勇敢,彝族战士则自由散漫惯了,比较叛逆。
当然了,都不是普遍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这是开阔的河滩地,适于大部队休整

大军被追击,遇到这种适合修整的地方,真的很难说不休息一下。
石达开如果能掌握地理,明白这是个大口袋的话,或许也能逃出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ninhole 于 2023-11-15 17:09 编辑
AirstripOne 发表于 2023-11-15 16:43
二战时,一架美国飞机坠毁在凉山的一个山村里,围上来的村民们从未见过外国人,他们以为飞行员蓝眼黄发,不 ...

有个老外发现了凉山这一带民间口口相传的抓过蓝眼白皮奴隶的段子产生了兴趣真的去追溯源头,查来查去竟然最后还真有点蛛丝马迹(虽然更像个被传邪乎的都市传说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834239


这个老奶奶用几乎听不清的彝语述说,由他儿子Bai Qugang翻译成普通话,她的名字叫Jiaba Yiniu,83岁了,她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迷路的白人从相邻的云南省翻山过来,她爸爸Shama Qubi (官员告诉我是她老公,其实并不是)把那个白人抓了进来,他住了几年,磨玉米及照顾村里的小孩。他们叫他”Latie",彝语的意思是“勇敢”,他不太说话,每当天上飞过飞机时,他总是抬头望着飞机,慢慢的,他学会说一些彝语,比如“土豆”,“你吃了吗”等等,人民政府1956年到了这里,然后把他带走了

“他的衣服破了,我给他做了一件新衣服,”Jiaba说“他最喜欢我”

Jiaba没有更多的信息,她不知道这个白人的名字,也没有他的相片,她什么都没有留下,她的儿子Bai说一个白人一九八几年时到过这个村庄,感谢Jiaba照顾他父亲,但是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不过随后,Bai 说他没有亲自见证这次会面,他是从他的亲戚那里听说的

我意识的这个故事是一系列传言的综合版,就象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电话传声游戏,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确实是从天上掉了下来,彝人发现了他,也奇怪这个人是从哪来的,来干什么。在彝族这样一个有讲故事的传统但却没有书面文字记录的社会,小道消息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

Jiaba的奴隶真的存在吗,根据当地的记录,1944-45年间共有6架美军飞机在凉山地区坠毁,有36名机组成员,有一人死亡即B29的尾炮手Reed

但也可能Jiaba的奴隶是在云南跳伞的,也许因为他不是飞机的机组人员,而是二战时在中国西南的其他美国人:“商人、机械师、官僚”,或者是英国人,或是俄国人,甚至是中国汉族的白化病患者

和Jiaba见面之后,我采访了二个金阳县的高级官员,Qiu Qupo 和杨红旗,他们在这个县长大,见过 Latie 几次。他俩据说的故事如出一辙度“ 那个黄头发蓝眼睛的白人在云南昭通被绑架,然后被卖给了一个叫Shama的家庭,他学会了说一些彝语

但是他们故事的结局和其他人说的不一样。”凉山在上世纪50年代解放后,政府进行了粗略的人口调查,士兵们将凉山人区分为贵族、平民、奴隶、倮倮、汉人等等,但是他们发现有一个白皮肤的人既不说汉语,也不说倮倮语,他们不知道如何将此人归类,于是汇报了调查者Shama Gupei“

这个美国人的前途不妙。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朝鲜战争刚结束,美国还是敌人。当局迅速认定定,这名男子是一名美国间谍,并将他送到了位于金阳隔壁县昭觉县的Wupo铁矿,这是个在山区的劳改营,根据邱、杨和Shama的说法,美国间谍好象几年之后就死在劳改营了。

离开金阳后,我去见了昭觉县的一个官员,他带我去了离县城只有几英里的wupo村

官员带我去了Wupo村,介绍我给村长,村长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粗鲁的人,他带我进了一间昏暗的水泥房,在房内靠后的地方,他81岁的爸爸 Qumu Ali躺在床上,我问他爸爸记不记得wopo铁矿? 他坐了起来,“在五十年代,” 他说“国家在村里建了个有着高墙的挖矿的监狱,但是六十年代搬走了,不知道后来怎样了”

“有许多机密”他说:”普通人根本不知道”

官员笑了,“我告诉你在这问不到什么东西”,他说道

我思绪万千,无言以对,也许我的调查已走到头了:一个失踪的飞行员,一个老奶奶的故事,一个监狱的记忆,或者也许我只是接触到了这个故事的皮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翼王悲剧地,红军生死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px234mqx 于 2023-11-15 17:15 编辑
3Psm 发表于 2023-11-15 16:55
大军被追击,遇到这种适合修整的地方,真的很难说不休息一下。
石达开如果能掌握地理,明白这是个大口袋的 ...

那也不能开三天宴席啊,他不知道,周围百姓知道地形啊
连**都第一时请本地老法师出来谈谈

石达开说白了不就是自大嘛,觉得有后了,顺风局

和太平天国其他王一样是个成不了大事的人,顺风局打出必死局
如果不开庆生宴席第一时间过河,那么山洪挡住的可就是追击的清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gpx234mqx 发表于 2023-11-15 17:09
那也不能开三天宴席啊,他不知道,周围百姓知道地形啊
连**都第一时请本地老法师出来谈谈

半场开香槟这个,哈哈哈,没有警惕性么。
说实话,124反革命事件后,中共的警惕性应该是一直在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老秀见识的事情太丰富了,从太平天国到抗日战争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Psm 发表于 2023-11-15 17:24
半场开香槟这个,哈哈哈,&# ...

四渡赤水是个在重重包围中逃出生天的局面,警惕性不高都不行,敌我双方你追我赶咬的非常紧,有时候生死局面就真的只是一到两天的时间,所以才要飞夺泸定桥。

412事件只是认识到了老蒋的反动本质,并且领悟到了要发展属于自己的武装,离建立工农红军还远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gpx234mqx 发表于 2023-11-15 17:09
那也不能开三天宴席啊,他不知道,周围百姓知道地形啊
连**都第一时请本地老法师出来谈谈

问一下这个敏感词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AirstripOne 发表于 2023-11-15 16:43
二战时,一架美国飞机坠毁在凉山的一个山村里,围上来的村民们从未见过外国人,他们以为飞行员蓝眼黄发,不 ...
  6架美国战机坠落凉山,机上人员除少数遇难外,大多通过跳伞或迫降方式落在了凉山境内。当地流传甚广的是飞行员成为奴隶的故事。传说,有5名美军飞行员在盐源县跳伞后,被彝族强迫为奴,从事放羊、伐木、碾谷等工作。因身高体壮,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彝族人十分满意。这个以讹传讹的故事,惊动了美国政府。1946年10月间,美国政府派专员到凉山调查,并准备重金赎出这些飞行员(见1946年10月4日《新康报》第3版记载)。国民政府也十分重视这件事,命令西昌行辕主任贺国光与上海美军坟墓清理处中校参谋费歇尔等严查,并将涉嫌的盐源黄草坪区长曹受天押解南京审讯。后经查明,盐边土司诸葛绍武因与曹受天有隙,故编造了这样的故事传播。事实是,当时降落在盐源县的3名飞行员早在1945年就被当时的西昌行辕主任张笃仑营救,安全送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党100周年时候随队去安顺场和大渡河党建,安顺场那边用两条船18人抢滩登陆中途还翻了一条,能把对面一个营打崩,网文这么写早被喷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w248518055 发表于 2023-11-15 17:33
这老秀见识的事情太丰富了,从太平天国到抗日战争

—— 来自 S1Fun

石达开渡河到红军渡河也就隔了70来年。虽然感觉上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

不过对这位老头来说,真正神奇的是他参加太平天国时才十几岁,应该还没有来得及考秀才。这种参与造过反的人又去科举居然没被政审刷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时代 发表于 2023-11-15 17:47
建党100周年时候随队去安顺场和大渡河党建,安顺场那边用两条船18人抢滩登陆中途还翻了一条,能把对面一个 ...

双石:《非常突破——1935年大渡河之役详考》

有两个说法,双船渡和单船渡,考据的说法都是单船突击更可靠

虽然有船差点搁浅的说法,但哪一条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11-15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11-15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八月琉璃 于 2023-11-15 18:26 编辑

联动隔壁那个帖子,感觉大凉山彝族比藏族更需要解放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rock 于 2023-11-15 18:37 编辑
网球实战技巧 发表于 2023-11-15 18:19
说到太平军和民国的联系吧,
孙先生说自己是洪天王转世,这就很有意思了。
出卖洪天王事业的犹大是曾剃公 ...

曾剃头又不是太平天国阵营内部的背叛者,称不上“出卖”、“犹大”什么的。真对应到耶稣故事里,他的角色是那个罗马的总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达开和红军过大渡河两件事的亲历者,历史太牛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mrock 发表于 2023-11-15 17:58
石达开渡河到红军渡河也就隔了70来年。虽然感觉上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

不过对这位老头来说,真正神奇 ...

是的,细想就70来年,不过这70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密集度相当高了,老秀才一生也够波澜壮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11-15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泉玲奈 发表于 2023-11-15 17:42
问一下这个敏感词是什么?

人民币上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rock 发表于 2023-11-15 17:58
石达开渡河到红军渡河也就隔了70来年。虽然感觉上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

不过对这位老头来说,真正神奇 ...

翼王再度出山之后部队突出一个五花八门,他这种本地人跑散以后四川清军想甄别都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gpx234mqx 发表于 2023-11-15 16:39
加入过太平天国还活着的老秀才,真是藏龙卧虎

崖山海战一个姓陈的宋军落水没死苟活的余生二闺女给他添了个姓朱的外孙……

历史就是辣么幽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w248518055 发表于 2023-11-15 17:33
这老秀见识的事情太丰富了,从太平天国到抗日战争

—— 来自 S1Fun

萨镇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时代 发表于 2023-11-15 17:47
建党100周年时候随队去安顺场和大渡河党建,安顺场那边用两条船18人抢滩登陆中途还翻了一条,能把对面一个 ...

你对双枪兵有啥误解……几两大烟玩啥命嘛

还有你以为的飞夺泸定桥:小米加步枪的红军险胜武装到牙齿的川军……

实际上的飞夺泸定桥:双枪杂牌军全程被红一军团三位数的机**泼水一样压制,夺桥突击队人手一根花机关没打多久士气就崩了跑路前还记得放火也对得起长官发的大烟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mrock 发表于 2023-11-15 17:58
石达开渡河到红军渡河也就隔了70来年。虽然感觉上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

不过对这位老头来说,真正神奇 ...

还有一个挺传奇的故事,当年太平天国军过大渡河失败,也有当地彝族背刺的原因,当时有个沦落此地的太平天国士兵,70多年后,当红军又一次面临太平天国军的处境,当年这位太平天国士兵的后代就促成了红军和当地彝族的“彝海结盟”,防止当年的悲剧重演。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424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11-1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6 0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aninhole 发表于 2023-11-15 18:07
双石:《非常突破——1935年大渡河之役详考》

有两个说法,双船渡和单船渡,考据的说法都是单船突击更可 ...

从种种线索和当事人的初版回忆录分析,应该是两船比较可靠。很多事情其实不复杂,但是人为的弄复杂了。强渡的到底是17还是18勇士,版本变了几次,水蛮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6 0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得志等人写的回忆文章,50年代的初版和后来的版本就有些不同,为什么,不敢乱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6 0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tk9599 于 2023-11-16 00:59 编辑

双石关于红军长征的写过两本,除了楼上提到的非常突破,还有一本非常轨迹,都值得一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Chanond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6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weill 于 2023-11-29 05:11 编辑
qtk9599 发表于 2023-11-15 11:46
从种种线索和当事人的初版回忆录分析,应该是两船比较可靠。很多事情其实不复杂,但是人为的弄复杂了。强 ...

哪有那么多水,就跟71建军党的生日(脑抽了)实际上日子也不对一样,就是当事人记忆不靠谱,但是作为严肃历史事件又没人敢拍板,折腾来去当事人也迷糊了嘛。口述历史常见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6 0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tk9599 于 2023-11-16 07:40 编辑
wszweill 发表于 2023-11-16 01:22
哪有那么多水,就跟71建军节实际上日子也不对一样,就是当事人记忆不靠谱,但是作为严肃历史事件又没人敢 ...

渡河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18个人,孙继先有意隐去了自己的名字,高风亮节。但建国后各种文章都是把他算上的。但有一段时期各种文章全改回17勇士,连当事人的回忆录都在改,注意这个当事人不是一两个在改文章这么简单的事都记不清了吗,你一定说没水,那就没水吧。最后现在军博还是尊重历史,明明白白挂着18勇士,要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6 0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tk9599 发表于 2023-11-16 00:50
杨得志等人写的回忆文章,50年代的初版和后来的版本就有些不同,为什么,不敢乱猜 ...

有病得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2-1 18:03 , Processed in 0.181898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