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qsscwddv1

[电影] 今年好莱坞电影票房表现(全球票房2亿以上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2 23: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sscwddv1 发表于 2023-8-22 15:27
就举个例子,

一部电影票房符合预期还不错

票房高,除了口碑好(上座率高),另外两点就是上映影院多,时间长,所以宣发肯定要更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2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尼亚│ 发表于 2023-8-22 21:38
dnd有续集太好了,考虑素材复用续集成本是不是能低点?芭比成本那么高着实没想到,也是因为疫情? ...

派拉蒙开续集绿灯的一个要求就是,成本要再降低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2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卡 发表于 2023-8-22 23:07
票房高,除了口碑好(上座率高),另外两点就是上映影院多,时间长,所以宣发肯定要更高 ...

但是一定成本以上的片,上映影院数量都是差不多的,一般两周后才会因为票房问题而逐渐砍馆,而现在北美为首上映时间都大幅缩短(因为要尽早上流媒体),所以这方面的投入都是在一定程度以上的,差距并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3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断头伯爵 于 2023-8-23 00:41 编辑
qsscwddv1 发表于 2023-8-22 15:35
这是42亿的妇联4+14亿的英雄远征+14亿的特别行动+11亿的大黄蜂+8亿的狮子王,加起来90亿rmb,收入16亿,这 ...

看你这话说的,中影只是引进,又没参与制作,净赚4亿多还想咋的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全民所有制单位,本身就是国家的,给国家交10亿还是13亿有什么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3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2702235/answer/3135395405

我们首先要说一个概念——文化折扣。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减低的现象。

任何文化产品都是基于某种文化的,而这种文化体系下诞生的产品,都带着独特的文化属性。这种独特性,其他文化地区的观众难以体会。

也就是说,跨文化区域的文化输出产品,天然就会损失大量的使用体验。观众对于非本土文化的产品,有相当多的东西他体验不到。

举个例子,《流浪地球》,中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东西是在讲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然后立马就能形而上地共情这个主题带来的一系列情感。

而这种体验,其他文化圈的人根本没法获得。对于流浪地球这系列电影,他们的先天观影感受上限就比我们低,只能看视觉奇观看个热闹。

好莱坞电影也是一样,尤其根植于基督教文化圈的好莱坞电影。如果你对圣经没有什么深刻而感性的认识,那你看诺兰的《星际穿越》也会损失巨大的观影体验,只能看个热闹。

这就导致了,外来文化产品,在与本土文化产品竞争时,先天就处于劣势,竞争不过本土文化产品是正常的。反而像好莱坞这样,压着大多数国家的电影工业,死命倾销是不正常的。

好莱坞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好莱坞背靠北美这个全球最大票仓,在电脑特效技术进步后,通过视觉奇观军备竞赛,对其他国家的电影产业产生了视觉奇观代差,用视觉奇观击溃了其他国家电影业。

好莱坞向外倾销,从来不是靠什么文化能力,就是靠单纯的视觉奇观。因为视觉奇观大家都看得懂,最没有文化折扣。

正相反,每当好莱坞注重电影文化能力的时候,都是他们海外输出能力最弱的时候。比如诞生了《教父》系列的七十年代,李小龙和成龙的功夫片反而在北美横冲直撞。

就是因为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好莱坞与其他地方的技术代差拉平,要说模型特技、彩色电影和立体声这一套技术大家都会了。好莱坞没有技术代差,立即就显示出颓势,让各国影视业有了一个恢复期。

香港电影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期,一波爆发,孕育出了足以载入影史的武侠和功夫类型片。

香港的武术指导们,在那个大家都没有技术代差的时代,利用人体极限和简陋的拍摄技术,反而在荧幕上制造了当时最具冲击力的视觉奇观。

人体战斗奇观也是一种奇观,这方面香港无出其右者,甚至对好莱坞形成了视觉代差。这使得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不仅稳守本土,而且以弱势文化反向进攻北美,李小龙和成龙直接就嵌进了美国流行文化符号里。

等到九十年代,电脑特效技术成熟,好莱坞再次获得了对其他地区的视觉代差,香港电影就撑不住了。毕竟人体有极限,而特效没有极限,人体再强,视觉冲击力就是拼不过特效。

自从《流浪地球》,尤其是《流浪地球2》上映之后,我们可以说,好莱坞和中国电影的视觉奇观代差就已经没有了。你可以说好莱坞好一点,但你没法说是两个时代的东西。

《流浪地球》带来的视觉奇观建构经验,还进一步外溢到了中国电影其他类型片上。比如喜剧《独行月球》,他给我最大的震惊不是别的,而是这么一部喜剧,他的外太空特效都让我的感觉非常真实,而他主打的都不是特效。

这就产生了一个极重大的脱魅效应,有这么一批“我知道好莱坞剧情不对胃口,甚至稀烂,但就想去看个特效,人家起码有特效”的观众,再也不会无脑选择好莱坞,因为好莱坞不再是视觉奇观爱好者的唯一选择了。

很不幸,这类型的观众,在好莱坞电影的受众群中是巨大的。这个数据不好统计,但我感觉起码有一半。真正的好莱坞影星和影视IP的粉丝并没有那么多,你看漫威DC的IP源头——美漫在国内的受众就知道。

国内多的是好莱坞的特效粉,而非好莱坞的IP粉和文化粉,单拼IP和文化感召力,他能不能拼过日本都难讲。起码日本属于东亚文化圈,他的东西国内人看懂很容易,天然就带着文化亲近感。

这批特效粉一动摇,好莱坞电影的上限就会永久性崩塌。原本某个IP可能有十五亿的上限,他现在拍得再好,最多也就只会到七亿的样子。

阿汤哥《碟中谍7》恰好倒霉,赶上了这个时代,再怎么口碑好,他的天然上限也要比前几部低。再加之暑期档碰到了一票相当能打的国产电影,票房扑街很正常。

再次强调,外来文化产品竞争不过本土文化产品很正常,外国引进片躲着本土大片的档期才是正常现象,符合天然规律。就像除好莱坞以外的所有引进片,都会掐着空档期上映,就怕撞车。

只是好莱坞靠着视觉特效代差,一贯表现不正常罢了,现在是终于回归到正常状态,和其他引进片一样的正常状态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3 0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mi7又不光国内扑了,难不成在欧美也有文化折扣?所以最讨厌知乎上这些没活硬要整活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3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dis 发表于 2023-08-22 15:05:13
这里有个详细的分析

事实上好莱坞现在立项已经开始把中国市场排除在外了,原因很直接,因为关系恶化,所 ...
那可太好了,希望好莱坞大量生产黑鱼人和黑豹这样的杰作造福北美人民,就别来祸祸东亚老保了,软实力的建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经营,糟蹋起来要多久能败完就看好莱坞这波怎么作妖了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sscwddv1 于 2023-8-23 08:57 编辑
断头伯爵 发表于 2023-8-23 00:37
看你这话说的,中影只是引&#x ...

中影掏钱搞宣发,掏钱帮好莱坞交税啊,你前面的内容不看的?

你想想,这5部平均18亿一部的票房才能赚4亿,那票房中档水平的好莱坞片是不是中影就几乎赚不到钱的?票房再低的好莱坞片是不是中影是要亏钱的?

以往一年引进的好莱坞片,是票房10亿以上的多还是10以下的多?综合起来中影能不亏钱就不错了。
所以现在好莱坞片更扑街的情况下,宣发投入就更少了,预售很拉垮的直接排片都随意了,但是再怎么少也是有一定的投入的,今年中影单单好莱坞片方面必然是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qsscwddv1 发表于 2023-8-23 08:51
中影掏钱搞宣发,掏钱帮好莱坞交税啊,你前面的内容不看的?

你想想,这5部平均18亿一部的票房才 ...

票房和交税难道不是按比例算的?90亿票房交13亿税,10亿票房难道还交13亿税?去掉交税肯定是有赚的

你要是硬说加上宣发就亏了,那就去掉宣发呗,中影又不是傻的,你替人家操这个心干嘛

再说,中影也是国家的,交税也是国家的,那不都是左手倒右手?你在意中影亏不亏有什么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3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sscwddv1 于 2023-8-23 10:41 编辑
断头伯爵 发表于 2023-8-23 10:11
票房和交税难道不是按比例&# ...

就说这5部片,要是妇联4没有那么爆,还是妇联3水平的票房,那中影赚的就远不到4亿了,要是其他几部也票房低一些,虽然交的税会减少,但是宣发成本还是没变啊,那不就赚不到啥了。
这90亿票房的税,中影要负责分成40%也就是36亿的税,交的税再多也最多占13亿的近半,其他成本可不会因为票房变少而减少啊。假如这5部片票房没这么高,比如90亿票房减半,那收入也减半只有8亿,而交的税算原本占一半,那支出也只是从13亿变成9~10亿,这不就亏了。

中影确实不是傻的,所以今年热度就很扑的片他也基本不搞多少宣发,甚至排片都不去争取了,但是中影也不是预言家啊,宣发肯定是按照预期票房去做的。比如妇联4那肯定是预期比妇联3高一些的程度去投入宣发的,结果实际爆到妇联3的近2倍,所以能赚不少。但又有很多片的票房会明显不如预期,那自然就可能会亏啊。



中影你可以说是左手倒右手亏不亏不用纠结,但是这不是在讨论国内分成模式和其他海外地区的分成模式的区别吗?
国内也按照其他海外地区分成的话,那就是中影的这部分收入和支出全部由好莱坞大厂们负责,而中影实际一年综合一下赚不了多少钱甚至可能亏,那就说明国内变成海外地区分成模式,也并不会让好莱坞大厂们多赚。
所以并不存在国内分成低所以好莱坞大厂不在意国内票房这种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17 05:51 , Processed in 0.081402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