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nanayashikijp

[科技] 小亮还在博物杂志吗,咋地又被冲了一波(已更新小亮回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2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考据的人但凡理她们一下都是浪费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2楼naclken.于2023-08-12 16:34发表的  :
有意思,原来这是一种因为社会边缘化而得名的文字。不把它当作污点,反而当作荣耀。


封建时代一些男女性别隔离的遗留,其反映的实质跟现在绿绿社会的性别隔离其实没啥两样

清初“剃发易服”也有所谓的“十从十不从”,比如“男从女不从”(民女可从明代“两截穿衣”旧俗)、“生从死不从”(下葬入殓可保留明代服饰穿着)、“俗从僧不从”,有啥可额外骄傲的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2 收起 理由
云间莼鲈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真破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8-1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两部 已亡矣 ,仅存两志的序言 ,序言中无女书的记载 。清代前三部县志保存完好 ,均无女书的记载 。女书流行的上江圩乡、消江乡、城关镇等,是江永县经济、文化、交通发达的地区,如果妇女中流行一种文字,流传有那么多的作 品,居然不被县志记载,是不可思议的 。江永县女书话动中心是花山庙,妇女们每年阴历五月初十聚会花山庙,她们手拿写有女书的巾帕、纸扇,烧香焚纸高歌赞颂花山庙的主神姑婆娘娘 。江永县志对于花山庙的记载 ,是有一个过程的康熙年间的两部县志没有花山庙的记载。道光二十六年县志有花山庙的记载:“每当五月问,香火最盛 ”,但没有以女性参加为主的记载,也没有女书文字的记载。光绪三十三年江永县志的记载就不同了,它记载了花山庙会以女性参加为主:“每五月,四乡妇女膜拜 ,香火最盛 。”又在 《艺文志 》中收录了一篇《花山行 》诗 ,诗中描述了花山妇女庙会的热闹场面,其中有这样两句:“巾扇年年逢五月”、“歌喉宛转出高林”。这里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到女书文字 ,但根据花山庙会的习俗 ,巾帕和纸扇上用女书文字写着歌词 ,妇女们边看歌词边高歌颂神。直到民国**出版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才有了关于女书文字的明确记载:在江永县的花山庙 ,“每岁五月,各乡妇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声歌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书绳头细字,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文字者,余未之见。”这里记载的“蝇头细字”即女书无疑。女书写在纸扇上,这与光绪三十三年县志记载的巾扇年年逢五月”是一致的 。

如果女书是先秦古文字,那么民闻应该有历 朝历代女书传人的故事,民间收藏的各种女 书物件中应该有非常古老的文物。可是,我们从女书传人与女书物件往前追溯,只能追 到距今140年左右,大约是清代的后期 。


看了几篇文章,感觉这个“女书”出现的时间可能比博物杂志推测得还要更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搞的像女厕一样,只允许女性使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thallium + 1 欢乐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怎么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以后女性中考高考加多一门女书,男性免考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智主义才是本色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云间莼鲈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logiccat 发表于 2023-8-12 16:31
然而实际上这几个叫得欢的,一个女书字都不会写……甚至可能闹起来之前根本没听说过女书…… ...

只听说过女书这个名字吧 只要知道是在女性中传承就成了 是什么很重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女比男喜欢偷多了吧,前几天还看到一篇名为“宫崎骏妻子比他更有天赋”的脑残公众号文能因为正常科普去冲就说明了她们是要立场不要脑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带一提,“博物”这个号小亮很早就没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这帮人闲吧,连自己动手查资料跟原博正面对战都懒得做;
你说这帮人忙吧,又有时间在微博下面刷这么多评论
真相不重要,找个靶子享受过嘴瘾的快感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妇女用女书是反抗父权的结果,那为啥妇女做女红却是父权的压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回应了……对这些zz,看一眼都算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鉴定一下网络热门生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逮着微博评论一看,嚯,好嘛,全是水猴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僧虔 于 2023-8-12 17:55 编辑

但是说实话,小时候红绿蓝橙4卷本的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确实介绍过女书是江永女性发明,女性间使用的秘密文字,只能说这个说法至少90年代就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维基的说法确实是古代在女性之间进行传承的一种地域性方言:

“女书”是指在湖南省江永县东北部上江乡一带,当地妇女自创使用的一种性别文字。当地妇女把方块汉字称作“男字、男文、男书”,把她们自己使用的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作品叫做“女书”。从字形上看,“女书”文字呈菱形,与传统汉字十分相像,只不过有所拉长和变形。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女书研究专家赵丽明教授认为,有80%的女书字形上与汉字有血缘关系,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女书文字是音节字符表音文字,即用汉字的变异形态记录当地汉语土话,是一种介于表意文字与音素表音文字间的过渡文字。
季羡林:“女书实在是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表现”。“——能不让人们,特别是我们男子汉们敬佩到五体投地吗?这难道不能够惊天地泣鬼神吗?”

在当代有传承人。阳焕宜1909出生、何艳新1940出生,均为女性。
有Unicode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安卓牛祖宗 + 1 斜篆体(挖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僧虔 发表于 2023-8-12 17:54
但是说实话,小时候红绿蓝橙4卷本的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确实介绍过女书是江永女性发明,女性间使用的秘密文字 ...

很多历史研究就是假说,发掘出新材料就会推翻就假说,当然xxn大脑结构简单,无法理解历史研究在不断进步,就像母系社会也从母权制变成舅权制

评分

参与人数 2战斗力 +2 收起 理由
电话微波炉 + 1 好评加鹅
云间莼鲈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rraine_Kinney 于 2023-8-12 18:11 编辑
RStocking 发表于 2023-8-12 16:03
给大家来点原文屎
有一说一,我个人认为这种民间文化的研究主打一个我寻思,之前看很多所谓的什么神 ...

好老的文献昌大和中南民大学报虽然是C刊,但挺一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Stocking 发表于 2023-8-12 16:03
给大家来点原文屎
有一说一,我个人认为这种民间文化的研究主打一个我寻思,之前看很多所谓的什么神 ...

你的考据,不行!
我的推理,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了一下,这世界上除了胸罩、卫生巾之外,好像还没有多少女性专用的东西,建议女权主义者们多发明一些,比如女性专用水龙头,女性专用电视机什么的,一定会有很多觉醒女性买的,肯定大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作者认为民间传说不如文献专业,在这种敏感问题上也最好写上点,观点多人不怪。学者的名字、文献名最好也写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8-12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8-12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挺羡慕这种情绪管理能力,平均每天义愤填膺八回,问题每次气冲冲转发完,半分钟后就能哈基米可爱捏,再过五分钟再转发一条“男宝急了”,真的牛逼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大耳兽 + 1 建议学唱川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僧虔 发表于 2023-8-12 17:54
但是说实话,小时候红绿蓝橙4卷本的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确实介绍过女书是江永女性发明,女性间使用的秘密文字 ...

我还真把书翻出来看了,书里写的也是“传说”胡玉秀被选贵妃创造了女书也是一种推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藏狐居然还认真谨慎的回应了,这种东西不是理它就输了吗,嗐,搞科研的还是较真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RStocking 发表于 2023-8-12 15:54
看了一下大概是最早带节奏的人发的长文微博里这么写道:

想多了
你多和点玛茜接触就知道了
人家扯事情从来都是靠的小团体抱团+声音大
摆事实讲道理不存在她们群体里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女书这个江永我还做过项目(没成)
但多少也留下了一些集合百度和瞎编吹嘘的彩页文本,遗留在当地政府某个垃圾堆里
再过几年或许还要加入我编的内容呢!

很多上周的玩意都是这么来的,各地设计院各地规划局已经参与塑造过很多传统民居做法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战斗力 +2 收起 理由
Stageno.1 + 1 欢乐多
jxwats1 + 1 欢乐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女真人望文生义岂不是什么母系部落……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OVTVO 发表于 2023-8-12 15:48
微博这些突然流量很多都很诡异,我的理解就是僵尸节奏流量号扎堆。在活人多且足够下沉的抖音,拳师就是到哪 ...

说句不好听的,微博现在是CIA唯一可以仰仗的东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博的考据也就网红小吃摊的乾隆皇帝赞不绝口水平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为什么没有玄幻片选择女书做为符文来设计点道具
我看这个字形时髦值挺高的,不比篆体还有西幻的如尼文逊色多少呐


—— 来自 Xiaomi M2102J2SC,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语言,如果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推广,是不可能成功的。

首先要有一批人,有文化的人,来创造一整套文字,符号必须有规律,容易写,容易理解和记忆,还要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这一阶段的最终成果,是一整套字典,印刷下来可以几百几千本发放的工具书。这就需要一大批专家大拿,再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才行。

其次,需要有一个有行政权的强力组织来推广,说的就是国家。比如说秦始皇统一文字,他可以召集全国几百个县的官吏分批进京学习,也能派教师到各县培训,也可以强令全国使用秦国文字,不服不学不用的,轻则罢官,重则流放、抓去当奴隶或者斩首、灭族。

然后还要有学校等专业机构长期培训,识字是个系统工程,要有老师、场地、书写工具,就这样还得学三五年七八年才算掌握。这也要靠国家或者教会之类来组织和财务支持,否则只能是小范围的人学会,没多久就断代难以传承了。

若干闺中妇女,就能发明一种稳定的文字,还长期流传下去,这个概率能有多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masonknight + 1 十分赞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asuku 发表于 2023-8-12 18:23
想多了
你多和点玛茜接触就知道了
人家扯事情从来都是靠的小团体抱团+声音大

这不就是初高中时的女混混团体吗,到了互联网时代反而愈发壮大了

—— 来自 HUAWEI LNA-AL00, Android 12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3-8-12 1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2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的一本书上也认为女书起源不会早于明末清初
《世界文字发展史》周有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5-2-21 04:21 , Processed in 0.101645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