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作为看着灌篮高手开始打篮球的80后,其实在而立之年,能看到这部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被搬上大荧幕,还是感到非常的心潮澎湃。特意去看了国语配音版,看完之后思绪万千,于是就来写了这个影评。 虽然原作漫画我也看了非常多遍,但是在这里,我就尽可能,以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对电影的看法。 电影观众的视角 整体观感 其实能看出来,这部电影本身,是井上雄彦试图超越自己的一次尝试,所以整个电影版里,砍掉了原作很多细节,没有鱼柱鼓励赤木,没有流川枫回忆仙道记错泽北的名字,也没有安西对自己过去弟子的回忆。 还特意为了补完功成这个原作戏份几乎最少的角色,以他的视角去诠释整个山王战,其实 这种勇气其实是值得赞许的,没有盲目的去卖情怀。 但是整体的观感,气氛的烘托,以及很多地方的演出都是不完全尽如人意的。接下来会每个部分详细的叙述 碎片式的记忆破坏气氛 在极其紧凑的山王战当中,时不时的,插入片段不短的慢节奏叙事,这样对于观众,是一种怎么样的折磨。 一边是极度紧张的比赛,另一边是节奏缓慢的回忆,而且回忆片段碎且长。能看出来,井上雄彦在尝试用回忆来烘托比赛的进程,但是问题在于,山王这场比赛本身就有足够的看点和其他。 适度的回忆和现实交叉,能烘托出非常好的气氛,抬高作品的立意,但是不停的在进行切换,就打乱了山王战这一场比赛整体的紧张气氛,当然,最后所有记忆片段都在1分钟前停止,最后1分钟还是按着原作的基调进 入了气氛的巅峰,这一点也可以算做井上雄彦的点到为止。 那么,换个角度来说,这些加入的,大多部分都是宫城的回忆,有没有起到该有的效果呢?接下来说说人物的塑造。 比较欠缺的人物塑造 这部剧场版新增的宫城回忆录,其实核心是围绕着宫城这个五口之家,特别是他和他哥,宗太的羁绊来叙述的。宫城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去世,哥哥扛起了家里男人的角色,当作宫城的篮球单挑对手,让宫城成长。。很快他哥又在出海钓鱼的时候遇到海难身亡,宫城继承了宗太的护腕,也最后回忆起了他哥打败山王的梦想,在比赛中发挥,帮助球队打败了山王。 这上面的一段总结,其实是从无数个碎片里拼出来的信息。这里我针对回忆里的几个关键角色,分别来阐述下我的看法。 宗太的初衷不够清晰 我简单共情一下,自己父亲去世,妈妈无依无靠,这个时候,继续打篮球是否是个最好的选择。当然宗太本身就很出色,他可能也想继续靠打篮球让家里富裕。但是这些都是我的猜测,作品里也没说。 这里继续问:成为接替父亲撑住整个家的人,和打篮球,和最后才说的打败山王,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没有,那宗太这个角色本身很难给人深刻的印象。 坚强的妈妈是刻画最好的 相比起宗太,兄妹三人的妈妈反倒是刻画最好的。在父亲和大儿子去世后,她为了走出来,特意举家从冲绳搬到了神奈川,收起了宗太的东西,但也没阻止宫城继续打篮球。 在最最后,还是去看了山王的比赛,为自己的儿子喝彩。这一连串的情节,能看出一个坚强女人的痛苦和努力,让人动容。 宫城的理想是什么 其实看完整场比赛,我还不太知道,宫城的理想是什么。如果按剧情上来说,可能是宫城只是帮哥哥圆了梦的工具人的感觉,也可能是宫城成长成了一个顶天地里的人。 如果说原作里面,电影里也提起的,彩子在他手心写的”第一控卫“这一点是宫城的梦想。那这个理想,其实和宫城继承了宗太要打败山王的愿望,都有点重叠。这里我贡献一个自己设计的文戏,大概是这样: 宗太和宫城说男子汉要能屈能伸,能打硬也愿意运球低一样的钻过去。 宫城听不懂,认为他哥这么强的人哪会弱, 然后去了那个藏东西的地方,发现他哥在哭。 他按着他哥教的能屈能伸打赢了他哥,他哥坐船去世了。他认为他哥是逃跑了,是胆小鬼,也忘掉了能屈能伸。 但是作为亲人他还是想他哥,搬家之后,他试着让自己强横起来,遇到了三井,也遭到了殴打。最后山王战的时候,他想起了哥哥的话,于是突破了包夹,运球出去,帮队伍获得了胜利。 上面这段是我个人根据剧情脑补出来的可以有的文戏,个人认为不会比影片里的差,这里我只想说,其实宫城和他哥的感情,羁绊,也许可以用更好的,更顺滑的方式来诠释,但是现实是两个人的传承不太好, 文戏不够是一部分原因,那另一部分原因是山王战中,宫城发挥较差的问题,这里我要切换视角,把自己变成对原作视角,来继续讲 原作漫画视角 山王战中宫城的发挥较差 从原作来说,宫城的特色,除了速度和运球、配合,就没特别多的阐述。这几个优点,在山王战当中,除了最后阶段,还几乎都没表现出来。印象深刻的高光我只记得两个:1.上半场和樱木偷袭配合得手。 2.下半场最后面对泽北和深津二人包夹防守,以低身运球突破,摆脱封锁,帮助助攻。其他的时候,特别是下半场,宫城几乎都是在被限制,或者失误。甚至于到了最后的几次进攻,特别是在流川枫会传球后,宫城仅有的几个优点也不复存在。 直接观感就是,哪怕加了这么多的回忆,宫城在山王战比赛中的发挥差,也还是没拯救回来。这里我要说的是,既然加了这么多的片段没塑造起宫城的回忆,还剪掉了原作的一些片段,真的值得吗 原作片段的作用 山王战,作为原作最后一战,其实很多穿插的回忆,是给原作的剧情一些最终的交代,好比 1.鱼柱的感悟,其实就是鱼柱告诉赤木,他已经有很好的同伴了,不需要再什么都自己扛。电影里新增的前辈剧情,无论是在比表现力还说深度,都和鱼柱的比喻相差太远 2.仙道对泽北的回忆,其实这个片段是仙道对流川枫的言传身教,告诉流川枫自己因为遇到了泽北,知道了天花板,于是以另一种方式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成了现在的自己,也成为了上限在另一个世界的对手,这也是为流川枫的转变做了最好的铺垫。 其他,例如安西感慨樱木和流川枫这样的人才,樱木找晴子告白,都是在对原作前期的一些设定的收尾,并未打破原作的节奏和氛围,所以结合比赛看下来,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当然,我也理解井上雄彦砍掉这些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这是一部独立的电影,而不是TV的剧场版,当然,这可能是他的期望,但是在大部分观众看来,可能剧场版还是TV的延续,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电影, 电影应该有自己的视角。 电影观众视角 切换回电影视角,其实光从标题本身,the first,就可以给这部电影一个独立的定位。 这里我可以有很多解读,打倒山王成为第一 宫城要成为第一控卫。 其实也可以这么讲,从宫城手心的第一控卫开始,讲述他的心路历程,然后画面转回比赛,但就算是这样,宫城在比赛中的发挥还是一言难尽。 到这里,我才发现,其实井上雄彦在挑战一个非常难的题目,需要保留以下几个前提假设 1.山王战整体剧情不能变 2.剪掉其他角色的戏份, 但又要保留高光时刻 3.加入宫城的回忆录,并且和山王战剧情紧密连接, 在满足上面3个条件的前提下,还要让整部电影有很好的节奏。 这一切都加在一起,其实可能有更好的解法,这里我也要稍微不客观一下, 井上为了让宫城作为主角更合理,把很多其他角色成长的细节(例如赤木看的山王夺冠的杂志),都修改,并且新增了单独的细节(赤木让宫城来鼓劲),想增加宫城的角色深度,但是因为宫城本身的角色匮乏,导致不但宫城没塑造好,原有角色在山王战中的成长塑造也受到了影响。 不但如此,碎片化的回忆影响了剧情的节奏,和整部电影的情绪和气氛,除了最后的结尾,既没有文艺片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又没有原作山王战的一气呵成,可能是想要太多,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整合的特别好。 拿美食漫画经典败因来比喻,就是加入了各种单独味道都特别好的食材,但是因为没有进行合适的味道调和,导致最后产生了1+1<2的效果。 后续 我很乐于看到电影讲了一部不太一样的山王战,但是我又感慨井上老师可能还没能完全超越当年的自己。可能这就像全国大赛、也像过去的青春一样,不完美,但是这也是一种美丽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