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咲晨 于 2023-4-17 22:39 编辑
叠甲:我的朋友不是我写的,请我代发漫区
写在前面因为个人工作生活的原因,笔者已经不去大量看漫画和动画很久了,目前主要欣赏的文艺作品都以小说电影以及哲学上的一些书籍为主。不过虽然如此,作为二次元,近年来一些大红大紫的动画漫画我也是看过的。其中就有本文谈到的作品的作者的另一部作品《辉夜大小姐》,也因此知道了大赤老师在自由和整活方面的无穷功力(但比较斗虫的说还是不如肥良一根)。也因此我没有看《推子》,毕竟我不是很喜欢一个管人痴听了点地下偶像八卦就来装懂哥的漫画,更何况这位先生经常犯病。推子动画化之后我其实也没有对该作提起补漫画的兴趣,但听了一些比我看动画时间短的人大吹特吹其情感渲染人物塑造,星野爱如何伟大,母爱如何如何,我才知道原来V8胎位文学之外,推子还是一部以主角妈为背景的悬疑漫画,而看了第一集,又量子速读了漫画和星野爱神木光有关的后续补充描写后—— 我 没 绷 住。 就我看到什么主角很牛逼,社长很喜欢她,我还以为孩子是养成系变态社长的,这女的的悲剧是怀璧其罪。结果我错怪了社长,社长纯好爸爸。然后这女的莫名其妙怀了孕社长给她擦了一路屁股,我大呼你是我亲爹。联系渣爹后被魔怔偶像刀了的时候,就算静态美人小姐的配音很有水平,作画也很牛逼,我也满脑子只有“好似”两个大字。最后俩结晶粉孩子直呼“都怪粉丝”的时候,说实话我开始哈哈大笑。因为在我看来,她星野爱也好,社长代表的公司也好,作为结晶粉和护爱宝的两个小兔崽子也好,他们是没有什么理由去说“都怪粉丝魔怔”的,这既是源于日本偶像的原罪,也是因为大赤老师脑子不清醒指导瘾太重,导致星野爱全身上下都是懂哥基因,没有一处是逻辑自洽的。这也导致角色的自毁性命运在观者看来不过是一场让人痛苦的找死秀,最后她在俄罗斯轮盘赌大戏的时候抽到了一颗达姆弹所以死相难看了点,仅此而已。即使大爱老师没有被刺杀,等待她的命运不过也是文春炮接新闻发布会最后退圈罢了,而选择让这位女士被狂热粉刺杀,恰恰是赤坂对这个角色最大的怜悯,毕竟死者为大,要是换成狂热粉哭诉“我把你当女儿看待,你为什么这么作践自己”然后在她面前跳楼自杀,我想大爱老师的风评绝对不会好到收获拥趸。 从偶像的由来谈起的背景割裂既然我在introduction中锐评了星野爱的悲剧,如果是悲剧的话,一部分源于偶像的原罪,那么我就从我个人浅薄的对日本偶像的发展和问题的理解,来说一下这个原罪是什么。 首先我吃了这么多偶像的瓜,最后得出的偶像的原罪是“偶像业发展至今,和风俗业没什么区别”。偶像这个东西,从泡沫经济时代再到48时代,随后是坂道的兴起,到现在坂道衰落韩式偶像入侵甚至虚拟偶像开始挤占底边偶像生态位,一直不变的就是ta们大多数时间在贩卖的都是直白的,不加掩饰的性幻想。(但也有一些与这种常识对抗的团就比如榉坂。)从唱着city pop的可爱女郎,到现在靠着二次元画皮讨口子的画皮妖精,ta们唯一不变的特性就在于——提供情绪价值,或者说爱的幻觉,大于提供艺术欣赏。而现代人其实早就不喜欢精神交流的柏拉图之爱,所以这些被梦想和努力包装精美的情绪价值,最终都会被贪婪的粉丝撕开所有包装,只留下作为内核的性幻想。当然也有一部分粉丝可以是柳下惠,他们继续保持了这种情绪价值的纯洁,但一旦粉丝增多,追求性幻想,或者说独一无二的爱的幻想,的粉丝将不可抑制的变多。这也是有实证的,毕竟每次偶像塌房,都有nyf破防。或许一开始,在偶像还不是偶像的时代,她们的业务能力足以让ta们独当一面,只是容貌出众才大红大紫。但随着这一商机,即利用歌舞偶像满足城市人群的情感需求,被发现,偶像的整体水平其实是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底边偶像和地下偶像,更是有不少把提供爱的幻觉,变成提供爱,再进一步,皮肉。可以说随着偶像的发展,现代偶像业者都背负着原罪,偶像本体因为提供爱的机能大于提供实际的艺术欣赏,本质上更倾向于不卖身的卖身者;而为偶像出工出力,忙东忙西的staff和为整个企划斡旋的顶头上司,自然成了一种情绪价值的皮条客。而这恰恰是所有身处偶像这个泥潭的人所不想提,也不敢提的问题。 既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偶像的本质就是贩卖性幻想,那么恋爱禁止条例究竟限制的是谁就成了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而星野爱小姐最终自毁性命运的导火索就源于此。神庙里的神妓要给信徒做完全的布施,因为她们是神的信徒,负责接纳信众对神或者希望神给他们的欲望。而偶像不同,偶像是提供情绪价值的完美情人,所以无论是精神上的劈腿还是物理上的劈腿,都会导致情绪价值的缺损与失控。而偶像这个行业最大的危险就在于此,提供情绪价值的个体在一个开放式关系并不普及的社会中,是一定要保证提供价值时关系的非开放性的。而作为无数粉丝情感的发出和接纳体,偶像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悖论,ta既需要做所有人的完美情人,又需要对所有人保持忠诚,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面对无数因为非唯一性的情绪价值而失衡的个体,偶像的最终下场也只剩下被暴走的感情撕成碎片。但其实这个问题是有解的,那就是神化偶像,通过斩断情欲,也就是所谓的恋爱禁止,偶像被赋予神性。发掘偶像并让其发出光彩(圣灵感孕)的公司是偶像厨的主,作为偶像孕育情绪价值的人自然是圣母,而偶像提供的情绪价值就是这些人心中偶像的代行者。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而就是这样让渡个人权利的行为,在偶像面前笼罩了一层神性的光晕,因此除非是魔怔到极致的“渎神者”,任谁也不能对偶像起公开场合的一点邪念。而因此,偶像通过让渡自身权利被保护,偶像工作也得以展开。(这里不涉及不反映传统偶像业内现状的偶像番,那种在我看来都沾点异世界转生元素。) 那么我们回到作品本身来,爱小姐自毁命运的导火索——生娃且复出作为偶像赚钱,就显得很恐怖了。面对自己已经失去了对自身保护的现实,面对养出来的为数不少的结晶粉丝,她和她的养父兼经纪人都选择了最贪婪的解法——装作这层光晕还在,编织谎言来维持表面太平。那么果不其然的就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后,便是死期将至。当然了,这位女士的演艺事业其实不需要什么刺客,几张照片爆给文春就可以把她的努力全部化为乌有,而让她去死仅仅是大赤老师不敢锐评这一套扭曲的神化流程,所以就靠激化矛盾来甩锅粉丝的小小把戏。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比起缺爱,星野爱身上更大的关键词其实是贪婪,她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有。而这也是我随后会提到的,她身上的种种逻辑不自洽的一个缩影。 虚伪的爱与没有问题的原生家庭问题很多人在证明爱的一系列在我看来及其迷惑的操作其实都源于孤儿院出身原生家庭很烂的时候,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在收养家庭胡作非为的故事。首先我们要确定的一点是,爱女士在大赤老师的塑造下,就是天降紫微星,就是娱乐圈最大挂姐,就是老天爷赏饭。而她最大的资本就是她的欺骗天赋,也就是她在原生家庭和孤儿院锻炼出的人情手段,这无疑是悲剧性的——一个人最大的依仗来源于她的不幸。而如果在剧情中这位女士因为职场霸凌或者坏的收养家庭,被迫向外寻求对自身原生家庭问题的安慰,那么她的悲剧完全合理,我也可以共情。 事实恰恰相反,她的收养家庭堪称完美无缺,唯一的缺点甚至是经纪人兼养父无节制的溺爱。她是自己养父的天降紫微星,从小就是资源拉满,事务所唯一指定资源咖中咖,顶级皇族。当了偶像同事甚至因为偏袒的太多而颇有怨言。更别说养父把她当女儿养,她死后直接意识消沉和老婆的关系也趋于破裂。而因为溺爱,她的养父兼经纪人居然容忍她16岁就和人谈恋爱还怀孕了,甚至她生下孩子,这俩孩子还是他妻子带的。如此家境如此溺爱,只要她想,她愿意,她可以上正规艺人学校远离魔怔的偶像圈,她给养父诉苦养父会立刻找心理咨询和精神科医生帮助矫正她的心理问题。 但她拒绝。 她拒绝了所有让自己生活拥有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安全的选项,向着自毁一路狂奔,非常爱她的养父选择帮她作死,最后她们作死作成了——在一个lowb反派的推手下。那这个所谓的原生家庭问题,其实是完全不成立的,而为了推锅给粉丝塑造的温室环境,非但没有激起观者的同情,反而在人物塑造上起了绝对的反效果。而这也是大赤老师在用力过猛地塑造这个完美偶像的时候,犯的最大的错误,自毁性的命运需要有足够多的命运的必然才显得动人,一切条件齐备下的自毁只有一种cult片不信邪/独走/内讧/急着性交/喝酒过度导致被杀的美,俗称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找死。而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部有转生要素的作品,其实是异世界题材。而这个看起来和现代日本很像的世界,没有精神科医生和任何一个心理咨询师,抗抑郁和精神调节的药物也全部欠奉,最后养父母也完全无法理解这个小孩,只能任由她去生小孩,用下一代做精神代偿。话说到这里,其实大爱老师的人设上的撕裂已经没法看了,这里也本该结题,但她挑男人的品味恰恰是撕开她“欺骗高手”人设的最好钥匙。所以我们谈完了这个一边无所不能一边失能的收养家庭,再从大爱老师选男人的品味出发,刨析她身上其他的逻辑不自洽。 有关神木光的巨大割裂通过一个人对伴侣的选择,可以分析这个人身上的特征,而为了剖析大爱老师的人物形象,神木光的简历,或者说重量级的人生轨迹也是大家所必须知道的: 1、11岁开大车; 2、通过误导让大车的丈夫杀了不忠的妻子; 3、13岁到14岁和爱搞在一起并导致她怀孕; 4、在爱联系他后透露风声给魔怔粉丝教唆杀人。 啊? 如果说之前的种种逻辑上的缺失还只能用“寄养家庭都是爱无能,只会花钱”搪塞过去,那么大爱老师挑男人的品味除了让人蚌埠以外,更是揭露了这个角色大赤老师自己写的时候都没注意到的贪婪本相。 对于心理或者原生家庭存在问题的人而言,他们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总是在寻找对自己伤痛的代偿。正像是夏鸭总在寻找萝莉妈妈一样,一个从小妈不疼,爹跑路,靠骗术或者说八面玲珑生存,寄养家庭还都是爱无能(我只能这么理解不然真没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富姐们的家庭环境还要向外找代偿)的人,在找伴侣或者是另一半的时候,势必倒向寻找亲情的代偿。而由于从小母亲形象的崩坏,拥有这一经历的人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寻找父亲角色或者说父爱的代偿。同时因为母亲角色给她留下的阴影,这类人要么积极地生育尝试在孩子身上弥补遗憾,要么是坚决的不育主义者,恐惧童年的阴影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大爱老师的行为逻辑还是符合这种心理惯性的后半部分的,她选择生下孩子是因为她想感受爱,但是因为缺少“父母如何育儿的经验”,她只能把很多育儿的责任交给社长的夫人,自己继续当偶像当甩手掌柜。但她确实是爱自己孩子的不然也不会有生育后演艺能力的上升了,只是她行为上的惯性让她连对孩子的爱都带有演的成分。这是她身上难得比较逻辑自洽的部分,也是笔者难得同情她遭遇并真正共情的部分。她越是无能,就越是可怜。当然还好这种无能有“俩孩子是自己的结晶粉”兜底,不然可以预见的是俩娃的人生高端局会就此开始。 但大赤老师给她选择的对象让这种精心营造的虽然无能但惹人同情的形象彻底破功了。正如我所说的,这种家庭不幸的人会积极寻找亲情的代偿。那么显然的,一个逻辑自洽的大爱老师会倾向寻找父爱的代偿。但是神木光其人其实身上是没有一点好爸爸要素的。无论是行为逻辑还是具体行动都更像是一个lowb愉悦犯,而这就导致我看漫画的过程中大爱老师的形象的崩坏。而这种崩坏就来自大爱老师本身行为逻辑的崩坏。 一个常识或者说逻辑就是——一个人精于某个领域的时候,他对这一领域的其他分支学科或者相关领域一定也有一定的见地。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大爱老师在娱乐圈最大的依仗便是自己从小练就的八面玲珑的手腕,那么她和神木光的关系,无疑是对这种八面玲珑手腕的一记重击。 假设逻辑自洽的话,大爱老师之所以选择神木光,是因为他身上会有让她可以找到代偿的感觉。但问题是,当时的神木光比她还小两岁。十八九岁的鸭子爱上十六岁的拉拉辛还在死前暴典,被宅圈耻笑是恋童癖至今,那么按照这个评判标准,大爱老师被叫恋童癖也是一点不冤。但这一事实造成的逻辑崩坏还不止于此。一个十三岁的过熟的小孩竟然没有让大爱老师一个娱乐圈摸爬滚打好几年的八面玲珑的人感到异常,并且因此转而选择更靠谱的代偿。这就相当于孤儿怨里的男主真的和那个40多的老萝莉搞在一起一样难绷,事实是孤儿怨里的男主都没有那么失智,但大爱老师做到了。除非她意识到了问题,但她选择无视问题并认为自己可以拿捏这个人。那么就像是她明明应该有其他演艺圈事业的可能性,但是偏偏选择能接受最多爱的偶像事业一样,这个行为反映的人格特质并非缺爱,而是贪婪,什么都要最后导致一无所有的贪婪。 或许有人会说,可能她就是想找个男友,本质是为了生小孩。那么还是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她要选择一个小她三岁的人作为孩子的爹,甚至在孩子懂事之后还要主动联系这个一看就很难靠谱的爹呢?答案呼之欲出——她觉得自己可以拿捏这个人,可以让事情朝着她预料的发展进行。在这种可能性下,大爱老师眼中的神木光的形象也呼之欲出,无非就是一个好拿捏的小男友罢了。或者神木光营造一个同时天涯沦落人的形象,狠狠地用衰仔的互舔伤口拿捏大爱老师,也不失为一种可以逻辑通顺的解答。而这就牵扯到了这位女士的基础设定——八面玲珑的手腕了。在感情生活上大爱老师的手腕似乎完全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无非就是一种盲目自信,而这种可能性似乎也没有比前文中父性正太的可能性好到哪里去。因为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神木光这角色一出基本宣告大爱老师八面玲珑的手腕变成了笑话。除非大赤老师后续把神木光设定成实际轮回转生好几次的超级转生侠,那确实老谋深算,算计拿捏个16岁偶像手到擒来,大爱老师的逼格也能得以保全。毕竟现在大爱老师的形象就一副水人波高的样子,对面多个神装美杜莎至少能让这种解说不知道怎么输的团大爱老师教你输的现状被找补回来一部分。 总结如果把星野爱这个角色交给更擅长写原生家庭悲剧的作者来写,可能通过她爱人和感受爱能力的薄弱,再加上一点收养家庭过高的期望的佐料,我一个确实经历了精神障碍和原生家庭问题的人会非常共情。但偏巧大赤老师在这方面是一窍不通,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从穷山恶水被挖去豪华温室的花朵,如何一手好牌打个稀烂最终灰飞烟灭的故事。无论是社长这个肯花钱但莫名其妙在星野爱精神健康方面完全缺位的养父,还是知道自己养父确实看重自己把自己当掌上明珠,却还执意向外寻找心灵伤痛的治愈,最终引火烧身的星野爱,无不都是大赤老师人物塑造崩坏的体现。而这种人物塑造的崩坏,反映的就是大赤老师变成大物之后,和几个地下偶像联动听了点相关八卦就对整个娱乐圈指指点点(准确的说是对粉丝群体指指点点)的懂哥臭。 但是正是大爱老师全程的一意孤行,和社长为这个娱乐圈紫微星创造的完美温室,让大赤老师精心设计的“偶像生子结果被魔怔粉刺杀,都怪粉丝环境魔怔”的把戏变成了笑话。粉丝在偶像生态内,既是逼迫偶像选择割舍欲望的加害者,也是公司影响下被异化的受害人。抛开偶像自身没点逼数不知道自己处理的偶像宅是核废料级的灾害不谈,也抛开为了榨取更多的票子选择提供情绪价值的事务所不说。大赤老师变成大物之后对着一个三方问题拉偏架只骂爆米的一方的行为多少有些丑陋,这也是我没法共情大爱老师的原因。而正因为如此,我也才会在刺杀大戏时绷不住,毕竟一个人被杀手皇后碰过之后的必“死”之人用最有节目效果的方式爆炸也不失为一种好戏。而两个结晶粉兔崽子之后作为作者传声筒传达的种种观念,也让我对大赤老师的梁木更深了一层,事已至此,确实除了“非常好寺庙,爱来自瓷器”以外没什么好说的了。 或许读到这里,你会觉得我是个魔怔偶像宅。恰恰相反,我并不买账那些售卖性幻想的活体人偶,也并不喜欢到如今大部分都在粗制滥造的甜歌和没啥技术含量的广播体操。偶像文化最令我着迷的,恰恰是偶像宅这群被圈养、被异化的疯子本身。这些缺爱又极度不相信爱的人,比大赤老师所描写的所谓缺爱的偶像,更能激起我这个缺爱人的感同身受,毕竟畸形的偶像产业本身,就是极度压抑的现代东亚社会所创造的怪诞奇观。而作为光鲜外表下的腌臜本相,偶像宅们强烈的爱憎心在我看来比劲歌热舞、俊男靓女的浮华表象更值得玩赏。是的,笔者并不是偶像宅或者管人痴,而是偶像宅宅、管人痴痴,我玩赏的恰恰是别人不愿玩赏的扭曲的爱憎心。 因此,我才不能容忍大赤老师对这种社会奇观的态度,确实这种爱憎心实在是过于扭曲与疯狂不假。但是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现象背后是什么?究竟是什么生产了这种扭曲和崩坏?只有面对这个问题,才能写好偶像和偶像宅这一对互相加害的对象的关系。也正因为很多观众并不理解二者间的扭曲关系,所以才会对大赤老师的拙劣描写拍案叫好。而我之所以写这篇长文,自然是因为在和新晋二次元观众在中专(或者大专)论坛斗法的时候被打为偶像宅一通输出,愤懑之下作此文,只求正本清源,为不了解我们偶像宅宅的人讲一讲为什么大赤老师的描写就是一坨答辩。也希望读到这里的偶像宅不要因为我对那些偶像气若敝屣就大为光火,毕竟your fascination is my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