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30|回复: 23

[怀旧] 三部JRPG游戏音乐风格溯源 章节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言尽于此深切挠 于 2022-2-10 21:11 编辑

嗯,其实这篇游戏音乐风格溯源贴老早就发布过啦,只是因为我在深夜连发四贴,导致被论坛审核系统当做犯罪分子,把我这个ID逼入待验证会员状态,搞得原先那篇长文都遁入了审核黑洞之中,所以我将这篇长文拆成两份复发一遍,本来最开始是由我向表哥询问可否有一个系统限制较少的ACG主题论坛,能转发我于别处发表的那些论坛长贴和贴吧花边文稿,于是表哥才向我推荐了Stage1st这个偏僻要塞,没想到却碰上这种哭笑不得的意外。虽然春节早就结束啦,但还是在此先恭贺坛友们虎年吉祥,虎年安康,虎虎生威,虎冠群雄,虎爪扑天,虎目灼日,虎赫群山,在新的一年达到雄壮威猛和俯瞰群山纵享高原式清风的不凡气度与赫然气势;还没上学的学生党坛友好好享受寒假,已经上班的工作党坛友能多多放假。好啦,新年祝福完毕,接下来我们就切入正题。

一提到日式rpg,能让人想起的除了靓丽养眼的男女主角,少年少女崇拜,万年不变的热血冒险主题,和洋结合之职业体系,维多利亚蒸汽风和中世纪古典风世界观设定外,就是那些有别于一般欧美商业游戏极其注重旋律性的游戏配乐喽。我是个玩起游戏来很浅薄随意的学生党,这六大要素中除了美女帅哥和注重旋律的BGM外,其他要素我一概都不是非常感兴趣,尽管大部分JRPG作品我都没亲手玩过,但它们的音乐我还是可以自由欣赏和颇为认同啊。

我在现实中也是对音乐极其敏感和有着浓厚兴趣,并且我也在私人音乐老师那儿学了一年半时间音乐课后,好歹算是个一年半学龄音乐生了,虽然乐理知识还不是很健全,而且在目前国内公立教育尚不重视音乐教育的风气下,我也不确定自己的水平是否能够甘愿为大家充当一个义务小老师,但至少我的音乐鉴赏水平勉强还是能战胜一般路人吧。所以今天就借着这篇专文,聊聊我听过的JRPG配乐里具体曲目的风格派别、调式音阶,以及它们有可能受到现实中那些国家和民族的现代派音乐、古典音乐与民俗音乐影响,相当于为听过的BGM写几十篇鉴赏性乐评吧,正文格式是曲目名—曲目调性—所用音阶—所属调式—风格流派,如果这个格式在每部游戏的乐评里有所更改,我也会在前文里通知大家一看。怎么样?看见这么多乐理术语,从小音乐老师可能就常请病假,或者神秘消失后被其他主科占课便没认真上过几节音乐课的大家,是否已经有点头晕了?
为了让大家尽快理解正文内容,我会解释一些基本乐理概念,也许会十分之枯燥,希望大家能看得下去,虽然我不确信自己是否能帮大家打好乐理基础。首先,在现代西方音乐体系下,音乐存在12种基本音符或者说12种基本调,至少简谱中的8大基本音,DoReMiFaSolLaSi及高音Do,也就是1234567,高音1,相信大家基本上都认得全,如果连这都认不全,我只能说您的音乐老师有可能是失踪人口,或者您自己在音乐课期间就充当失踪人口流浪街头去啦,这八种基本音在音阶编号中的名字又分别为CDEFGAB;其实除了这8个基本音之外,还有升Do,升Re,升Fa,升Sol,升La5种变化音,至于这5个变化音符是怎么回事,我在聊到具体BGM曲目时需要解释全音关系和半音关系时再慢慢地科普,大家只需要知道还有5种变化音即可。

在西方音乐曲调体系内,除了存在着12种基本音符外,也正好对应着有12种基本调:C调,降D调,D调,降E调,E调,F调,升F调,G调,降A调,A调,降B调,B调;也就是这12大基本调性组成了12个基本调,这12种基本曲调也就是在一个音阶结构中,以一个音为中心音来排列组合其他音符的一组音符,伴随着这个中心音从左循环7个音符或从右循环7个音符,都会像在一个圆圈空间里进行圆周运动那样回归到这个中心音身边,如果以C(对应1Do),降D(对应升1即升Do),D(对应2Re),降E(对应升2即升Re),E(对应3Mi),F(对应4Fa),降G(对应升4即升Fa),G(对应5Sol),降A(对应升5即升Sol),A(对应6La),降B(对应升6即升La),B(对应7Si)中任意一个音符作为音阶中的首音和尾音,也就是占据音阶组中第一位置和末尾位置成为低音Do和高音Do后,然后顺着从低音行进到高音的音阶关系走向,以八声大调音阶为一个圆周循环区间,依次类推将余下的ReMiFaSolLaSi及高音Do分配给该种首音后面紧跟着的5个音符来一一担当;比如我们将一段旋律用E调来演奏,那就是把一个E音作为一种音阶或一段旋律中的低音Do和高音Do使用,那么音阶排列模式依照八声大调音阶为一个循环期间,也就是依次类推让F音(4音)作ReG5音)音作MiA音(7音)作FaB音(7音)作Sol,这B音是走到八声音阶最右头没得再走了,就再次循环回到C音那里,让C音(1音)作LaD音(2音)作SiE音(3音)作高音Do;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E调自然大调音阶了,在键盘乐器上都是遵循这种推理型音符分配方式,来推算如何转调和转调后每个键盘音位处在何方,但对于弦乐器则存在三种转调手法,一种是记住各调转位指法用指法来进行转调,第二种是调试琴纽的松紧程度进行调音转调,第三种是使用变调夹夹住琴弦得以改变琴弦松紧程度进行弹性转调,对于管乐器则分为现成的A调管、B调管等不同调性管子供演奏家自由轻松地转调,无须特殊手法只需更换乐器就可转调,只是这种转调方法可能因为手速过慢和乐器尺寸等问题有点不连贯,所以演奏家也可以在吹奏管乐时使用特定转调指法进行转调。说回到12个基本调性来,对于12音中的一个变化音作为主调来分配各组成音符,则可以认为另外4个变化音符完全不存在,去掉它们,但作为主调存在的变化音自然是例外,直接将7个基本音循环过去,不要夹杂哪些变化音,也可以得到降D调,降E调这种以变化音为中心音和音律主调的调性。

所谓调性就是一组音阶或一段旋律中不考虑其中每个组成音符间的相对音高,而只考虑整体音阶和整段旋律中的绝对音高,这种绝对音高概念相对于音符间相对音高概念便可以说是调性,我们经常会在网上遇到一些变速播放曲目,虽然它们统统都有别于原曲,却又能让人听出是原曲来,当你将这些曲目放进暴风影音之类的播放器,进行变速播放后便会感觉这曲调虽然变高或变低了,但你却依然能因为对旋律走向有所印象,根据旋律结构听出这首变速播放曲目的原型曲目是谁,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出原曲的旋律结构来呢,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种变速播放通常只改变曲子的绝对音高,而没有改变曲子旋律内部各组成音符间各自振动频率的比值,即这种音符间相对音高的差异,导致音乐曲调虽然彻底改变了,但也只是在情感表达力度上有所改变,论曲调结构还是原来那个味儿,能被人一耳认出来。虽然我这样解释,还没有深入到调性的本质性定义,不过大家也可以这样偷懒去理解调性了。

至于自然大调音阶又是什么定义呢?原来12个基本调性还可以根据自然大调音阶和自然小调音阶分为24个大小调。自然大调音阶就是我们熟知的1-2-3-4-5-6-7-高音1,自然小调音阶便是首先从自然音阶中踢掉低音15,从低音6开始循环到高音6为止,也就是6-7-1-2-3-4-5-6.只要我们将这两种音阶模式分别配置到12种基本调性中,我们就可以获得24个大小调。

各大音乐风格主要是由于调式和音阶产生先天性差异。所谓调式就是指在一首乐曲和一段旋律中,那种音符出现频率最为频繁,或者哪一种音符或哪两种音符作为一段旋律小节的开头音与结尾音出现,那么便可以依照这两点断定这首乐曲和这段旋律属于什么调式;而在一个调式中具体又该用哪些音符才能形成特定音乐流派风格,则是在我自创的基础乐理定义中的基本音阶概念了;意思也就是说调式决定音乐以哪个音为核心音或开头音与结尾音,音阶则规定在一个调式中能够用上哪些音组成旋律。一个乐曲的调式跟音阶是相辅相成,互有联系但又不完全对应的,两者只在大小调体系范围内存在继承与对应关系,也即为一首音乐究竟是属于大调调式还是小调调式范畴内,存在直接关联性联系;比如一个乐曲是七声自然大调调式,其核心音必当来自七声自然大调1-2-3-4-5-6-7-1中的一个音,那它隶属下的音阶模式必然也属于大调调式,但它下属的音阶模式则未必就属于七声自然大调音阶,有可能是五声自然大调音阶或十二调半音大调音阶;作曲时在以七声自然大调音阶的其中一个音作为一首乐曲中最常出没之音,或者选择其中一个音或两个音作为每一大乐段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音符后,剩下那些旋律具体该用上哪些音符组成哪类风格,又与调式主音相匹配形成什么特定流派,形成什么音阶模式,便可以由着作曲家自由发挥了。

大部分日式RPG游戏都是西方中世纪奇幻背景故事,其BGM为了让玩家迅速代入一种中古奇幻世界当中,自然也会向现实中欧洲的中世纪民族音乐取材。那么欧洲中世纪民俗音乐又有哪些中古音乐调式呢,主要是分为七大中古音乐调式。

一、以首调唱名do为主音的调式,叫艾奥尼亚调式(Ionian,它是属于大调调式。其音阶构成用简谱来表示就是:1,2,3,4,5,6,7,1

二、以首调唱名re为主音的调式,叫多利亚调式(Dorian,它是属于小调调式。其音阶构成用简谱来表示就是:2,3,4,5,6,7,1,2

三、以首调唱名mi为主音的调式,叫弗里几亚调式(Phrygian,它是属于小调调式。其音阶构成用简谱来表示就是:3,4,5,6,7,1,2,3

四、以首调唱名fa为主音的调式,叫吕底亚调式(Lydian,它是属于大调调式。
其音阶构成用简谱来表示就是:4,5,6,7,1,2,3,4

五、以首调唱名sol为主音的调式,叫混合吕底亚调式(Mixolydian,它跟母体吕底亚调式一样也是属于大调调式。其音阶构成用简谱来表示就是:5,6,7,1,2,3,4,5;还有一种偏向于小调色彩的音阶构成模式是5,6,7,1,2,3,4,5;或者用音级唱名表示小调化混合吕底亚调式上行音阶则为1,2,3,4,5,6,7

六、以首调唱名la为主音的调式,叫伊奥利亚调式(Aeolian,它是属于小调调式。其音阶构成用简谱来表示就是:6,7,1,2,3,4,5,6

七、以首调唱名si为主音的调式,叫洛克利亚调式(Locrian,它是最具小调特点的小调调式。其音阶构成用简谱来表示就是:7,1,2,3,4,5,6,7
熟悉古希腊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欧洲七大中古调式具体名字,统统都取自古典希腊世界中各大希腊地区和希腊的盟邦国家之名称;那是否说明那些中古欧洲音乐调式的音乐风格,是全盘继承自那些古希腊地区地方音乐风格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大家可以这样认为:两者间确实大有渊源,但实际上又不完全是一回事。欧洲大陆自从西罗马王朝灭亡,踏入黑暗中世纪时代后,东边除了拜占庭王国依然坚挺外,各大古典时期罗马—希腊政权相继在北方蛮族冲击下灭亡,而继承了一部分希腊-罗马文化的天主教神职人员们,则在当时垄断统治着欧洲各国于思想文化领域和艺术创作领域的公共教育体系,他们在为自己的赞主圣咏音乐体系进行分门别类工作时,也许是为了缅怀自己的古希腊古罗马先辈,也许只是单纯地觉得古典地名相当好听;便将古希腊地名用于命名那些中古音乐调式,并将这些本来也取材自欧洲各地方民间音乐的中古调式,通过经堂学校教育和教会唱诗班传播向欧洲各国民间,让欧洲各国形成了相对统一且可以互相交流的音乐风格。

甚至连简谱唱名中DoReMi这些名称,也是由一位名叫圭多·阿雷佐(Guido d'Arezzo)的意大利教士用中古拉丁语或中古意大利语命名,至于古典时代希腊罗马世界最初的民俗音乐风格,因为大部分音乐形式主要靠多神教祭司和音乐老师进行口头传授,除了少部分写在白色大理石神庙墙壁上的祭典音乐,例如雅典娜祭祀歌曲外,许多古典时代歌曲其实都缺乏可靠文字记载,伴随着这些多神教祭司一一皈依基督教信仰后,或者这些多神教祭司和音乐老师被入侵的北方蛮族驱赶、屠杀和贩卖为奴后,古典时期音乐调式早就失传两百多年了,可能有部分传承能在东罗马拜占庭音乐中找到,但也传承得十分之有限,毕竟拜占庭人自身也因为皈依东正教之后,对于传承带有多神教文化印记的古典罗马音乐,没有太大兴趣,所以这欧洲七大中古调式,应该是天主教教士在这977年间收集、改编欧洲各国民间音乐从零开始发展出来的一种体系。那些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据最新考古复原其实非常地有趣,不是有一种突厥羊肉串味儿很像中东调式,就是有一点像日本都节调式乐曲有些鬼魅,甚至还有采用五声调式特别像中国华北民歌的古罗马军歌;大家可以自行到B站去搜搜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复原,感受一下古典时代音乐的串味感觉。

最后再小小科普下一首乐曲中旋律的种类,乐曲旋律种类分为动机旋律、主旋律、转场旋律和主题旋律,动机旋律是音乐旋律单位中最小可划分单位,大家可以勉强理解成动机旋律是每段主旋律的前奏性段落,反正是铸成一段任何时长超过3秒钟的主要旋律的契机性旋律;主旋律则是乐曲中主要横向音高或纵向节奏形成的旋律,占据整个乐曲结构中的主要比例;转场旋律是为了衔接一段主旋律与另外一段主旋律,一段主旋律与另外一段主题旋律,一段动机旋律与另一段主题旋律之间而出现的过渡性旋律;而主题旋律则是一种配乐技法逻辑,该技法通过创作一种特殊旋律为特定的人物、场景和概念供应一种主题;等同于这种主题旋律就象征了它所对应的那个人物、场景和概念,每当一个文艺作品发展到特定剧情阶段时,有契合这个主题的人物、场景和概念开始出现时,就以那段特定主题旋律来指代这个人、这处场景和这种概念,这是在游戏、电影、动画、电视剧中大家经常能碰见的作曲技法。
PS:在此闲扯下历史,尽管有许多历史观点认为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是由于腐败的天主教教廷导致;不过我认为没必要如此贬低天主教,毕竟我们又不是与天主教针锋相对的新教徒;尽管天主教廷在许多方面的确拉胯、腐败和愚昧,但我们还是应该承认,天主教廷在为黑暗时期欧洲提供文化知识教育,重建文明社会秩序,赞助科学前沿研究方面还是起到不少正面作用的;没有天主教会在那儿整蛊,欧洲大陆也未必会提前五六百年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甚至在欧洲最混乱的黑死病猎巫期间,我们都应该知道天主教廷的官方态度比较倾向于教导民间人士不要不经官方调查随便猎巫,要切实找到一个妇女信奉魔鬼操纵巫术的证据后,才能对一位妇女实行异端审判,而且要依罪行轻重才能决定对一位女巫是囚禁,溺死还是烧死,而不能对柔弱女性一味地采取死刑,只不过大部分魔怔乐子人和愚昧的民间人士毫不理会教廷相关意见而已。

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正文了,先友情提示一下,我认为自己乐理知识和听力水平还远远不够做出大部分正确判断,我对乐评中所有曲目的调性或者说曲调并没有直观地寻找曲谱加以确认,而是凭借自身听力和个人直觉弹奏家中电子琴,凭借奏唱原曲旋律后在电子琴旁现场扒谱,或者说是依靠现场临时找调、定调来确认一个曲目的调性和音阶,其中对音乐调式音阶之判断必定存在不少错误,希望懂音乐的哥哥姐姐们可以根据个人见解及时地纠正我啊。第二,这鉴赏的音乐曲目相关作品除了伊苏系列外,我都没亲手玩过原作,所以在讲述这些曲子的意境和描绘情景时,可能会自由发挥想象力而有点脱离原曲意境,大家也可以在这方面纠正一下我。第四,我原本计划不仅要摆明每首曲子的调性、音阶和风格,还要阐明每首曲子的配器体系,即整段旋律所用乐器,但我最后还是选择放弃了,因为现在电音科技是如此地发达,你很难确定曲目中所听到的一切乐器,到底是真人演奏出来的,还是电子合成出来的;如果是电子合成音色,那么音色是用电子合成器采样真实乐器所录音色,还是电子合成器凭空合成之音色,不过如果曲子中出现一些让我印象深刻或者似曾相识的音色,我还是会尽量科普下是何种乐器发出的。

首当其冲,进行鉴赏分析的就是炼金术工作室系列第16部正传,《夏莉的工作室:黄昏大海的炼金术师》原声音乐,https://music.163.com/#/album?id=2915209 (专辑试听地址)
我是一部炼金术工作室系列作品都没玩过,仅仅只是这个系列BGM的忠实听众,如果不是表姐推荐给我这系列的OST,我估计单凭我信息渠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接触这个系列。这个系列看着好像是那种很典型的吸引小女生来玩的美术风格啊,人物造型及外貌比较清新、幼小、可爱,不过貌似吸引宅男玩家更多一点儿?
这系列的音乐风格也是跟人设一样,非常地清新、治愈、可爱呢,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情感描绘或严肃或大气的曲子;有不少笛子吹奏的曲目风格比较接近凯尔特音乐;所谓凯尔特音乐就是英美两国凯尔特语族下三大民族,像是苏格兰人、威尔士人、爱尔兰人他们内部的近现代民族音乐,这类音乐通常采用爱尔兰哨笛、爱尔兰肘风笛、有着西方唢呐之称的苏格兰风笛、木邦鼓、爱尔兰竖琴、鲁特琴、三角铁、钢琴、小提琴、尼古赫帕琴等乐器来演奏,一般凯尔特音乐调式和音阶,是中古调式中的伊奥利亚调式、多利亚调式、弗里吉亚调式、艾奥利亚调式,凯尔特音乐还时常采用的调式音阶,包括不时强调FaSol这两个音的五声音阶调式,以及有点类似巴洛克音乐风格的里尔调大小调调式,这种调式会在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之间不停地切换,凯尔特音乐最大特点就是所用乐器音色大都甜美温暖或优雅宁静,尽管有许多欢乐、可爱色彩之乐曲,但更多曲子不管其旋律有多么优美温暖,大家总是能从其中听出一种欣喜之下隐藏着深沉悲伤的情绪,这一点跟凯尔特系民族总是被其他周遭民族驱逐、侵略,而自己很少占到上风这段历史遭遇特别有关;可以说凯尔特音乐是驾着《泰塔尼克号》这股东风,在全世界普及得最好且各国爱好者最多的民族音乐了,当年那首《我心永恒》的前奏旋律,不知让多少像我一样的无知管乐爱好者入了哨笛坑。

总之,凯尔特音乐中那种时而欢乐质朴,时而清新治愈,时而神秘优雅,时而悲伤悠远的气质,我在《夏莉的工作室》这张OST专辑里也时常能够听见,所以我还没玩过这游戏就对这系列的音乐爱不释手了,特地发一篇长文来鉴赏它的配乐;推荐大家到网抑云去搜索夏莉的工作室,有免费资源可以听,只要点入那张波斯风女孩穿着橘红色露腋镂空装侧视前方的专辑,一边听完其中对应曲目后,一边阅读我的鉴赏性乐评,这样会更有气氛一点儿,懂音乐和原作设定的朋友也能及时纠正我的谬误。


1Rusty SkyC大调,自然大调音阶,大调调式,美式纪录片交响乐+女声圣母咏。  这首主题曲曲风可以说是刚柔并济,史诗大气;开头就袭来一段宏伟壮阔的管弦乐交响曲,这种管弦乐听着很像美国自然地理纪录片中镜头突然对准秀美壮丽的大自然全景时,人类为了表达发自内心的震撼所创作出来的那种交响曲;0.24秒起乐器演奏力度开始减弱,整体气氛温柔宁静了不少,又加入咽音女声吟唱主题旋律,咽音美声唱法是一种现代美声唱法,顾名思义,这种唱法当然是演唱家在咽喉部位开始发力,对咽腔系统进行共鸣美声吟唱,这种女声吟唱一般听来都空灵轻柔,风格有点像恩雅这个新世纪音乐大师,或者说是某些风格较为轻柔的天主堂赞颂圣母玛丽亚的歌曲,就其乐曲本身主题来说,这女声似乎在柔声地赞美创造游戏中那个美妙世界的大自然或造物主,以及由这美妙世界孕育出的伟大古老文明。但同时看那悲壮歌词,似乎又在预示着这个世界和伟大古文明遭遇即将衰亡的困境,乐曲进入高潮阶段后,女声和管弦组开始强力合奏,这女声似乎也在高声赞美着将要出世来解决这个困境的英雄人物,将玩家代入到游戏故事的剧情主题中去。

2、逝水—D大调,自然大调音阶,大调调式,新古典田园派钢琴曲。
这一首曲子像是Rusty Sky这个主题曲的印象补充曲,曲风原型应该是德国和法国自70年代开始流行的田园派新古典钢琴独奏曲,这类乐派代表人物就是我们05后、00后和90后妈妈辈最喜欢的法国钢琴小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了,整首曲子在宁静气质中透着一股轻淡而永恒的忧伤,这种忧伤是由于曲子节奏过慢所形成的,但由于整首曲子是采用自然大调音阶组织旋律,因而这种忧伤又显得明亮唯美,而不是阴沉凄凉的感觉;看这曲名,应该是在纪录一小波水源,或者如一小波水源般美丽而又脆弱的事物,在无声困境中宁静自然地走向那灭亡宿命。

3、白砂の少女—D大调,弗里吉亚音阶,小调调式,英国民歌。
这是一首弗里吉亚小调曲子,弗里吉亚小调相比其他中世纪民乐调式,最大特点就是主音mi3)右边就挤着一个小二度高音,小二度高音因为接近不协和音程,夹在两个全音之间处于不稳定音程关系内,也就是音高上既偏向于前面相邻那个音符,又偏向于后面相邻那个音符,同时在音乐色彩上兼具两个是为左右小二度音程关系的音符之色彩,所以弗里吉亚小调听起来都感觉特别地异域神秘;有一种中东、北印度音乐的味道,就连乐曲配器也是中东乐器和欧洲乐器合璧,使用伊朗桑图尔琴和欧洲木笛前后间奏这段旋律,说来有趣,伊朗桑图尔琴这件乐器同时也是我们中国扬琴的祖先,似乎在中国民乐乐器中名字长度是两个字的乐器,几乎都是从漠北游牧民族那和中亚YSL世界那边传来,而单音节名字的乐器才是中原本土起源的乐器。
话说回来;这首曲子虽然名叫白纱的少女,但感觉描述重点并不是这位少女,而是这位少女自远道而来最初出发的那片白纱地带,那片白纱中似乎隐藏着一段象征神秘文明过往的史诗;那这首曲子存在原型风格乐曲可以溯源吗?我倒不是很确定,不过我觉得这首曲子,风格很像一首中世纪英国民歌,那就是沙拉布莱曼姐姐演唱的《斯卡罗布菜市口》,嗯,是《斯卡罗布集市》,尽管这首曲子其实是多利亚调式,但也有像灵感原型来自中世纪英国民歌的一首交响曲《王者之道》,有部分中场旋律便采用弗里吉亚音阶。

那为何英国民乐会采用略带中东味的弗里吉亚调式呢?原来自公元211年阿拉伯帝国扩张到西班牙半岛后,整个北非YSL势力就在欧洲伊比利亚西南盘踞整整800多年之久,随着海路贸易的逐步发展,**世界那些“羊肉串味道”音乐,主要是大弗里吉亚调式音阶便也经英伦海峡,从某条海上商路北上传过去,传到了中世纪英国人耳中,当时YSL世界或者说阿拉伯帝国还是先进文明代表,英国人为了追逐异域文明的时尚,便也试着在自家民歌中大量运用中东调式,可是从北非柏柏尔人和北非阿拉伯人那传来的大弗里吉亚音阶(其实中东音乐不止大弗里吉亚调式,这种调式和音阶仅仅在北非一带阿拉伯人中间,像埃及人和摩洛哥人内部流行)有两种问题,第一大弗里吉亚音阶用简谱来表示就是1,降2345,降6,降7。大家可以发现,弗里吉亚音阶是一种七声音阶,而这七大音符中有三种变化音,即降2、降6、降7,首先这三种音就是在原来的267这三类音符旁边加上升降号变化得来,这就意味着欧洲人在用他们的民谣乐器奏唱北非音乐时,不得不缩短和延长琴弦或笛管的音位之一半才可精准地奏唱,这种半音指法在演奏高速复杂乐曲时显得特别不精准,十分容易按错;再加上大弗里吉亚音阶中有太多小二度音高关系,而小二度音符如我前言所说是属于不协和音程,听起来给人一种异域神秘、阴暗怪异的感觉,也就是说在中世纪欧洲人的音乐审美观听来,他们一致觉得大弗里吉亚调式曲子有些阴间不是那么阳光,于是英国人便去掉大弗里吉亚音阶的三个变化音,将大弗里吉亚音阶—1,降2345,降6,降7音阶;改编为3456712音阶;也就是欧洲中古音乐调式中的弗里吉亚模式,欧洲人将三个变化音替换为基本音,这样奏唱本国民歌时,“羊肉串味”就会更少而“烤薯条味”会更足,同时也没有完全丢掉北非音乐调式中的那种异域神秘味;这也算是古代北非音乐和欧洲民乐的一次单向融合吧。

所以说音乐果然是人类跨文化圈跨语系语族的共同语言啊,西班牙基督徒向来将北非摩尔人、YSL社会和Arb帝国视为仇敌,西班牙土著早已驱逐摩尔人达整整600多年时间,其他YSL文化元素除去孤零零的几座建筑遗迹之外,在西班牙通常都找不出任何痕迹来,唯独起源自两河流域文明,经**族群及YSL文明之手传往欧洲的大弗里吉亚调式和弗里吉亚调式,并没有因为是来自敌人的调式而被西班牙人大为嫌弃,反倒它俩依然被西班牙人其他南欧人当成国粹在民谣音乐中广泛使用,这在人类文化交流史方面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附录科普:小二度音高关系,就是指在欧洲民族音乐及西方古典音乐中8个基本音符间的一种相对音高关系,音程关系即音与音之间究竟有多远距离,多大相对音高比率,8个基本音符DoReMiFaSolLaSi及高音Do组成的音高范围,等于一个8度音程,这八大音符中每个音符就等于或者说代表着1度音程关系,而在8个基本音符中,两个相邻音符的音高关系又被分为全音音程关系和半音音程关系。一个音符等于一度音程,那么两个相邻音符间就是二度音程关系,若两个相邻音符间是全音音程关系,那也就是大二度音程关系了,就无需在乐器上运用任何半音指法和采用半音共鸣距离设计,便可完整地奏唱这两种音符;而如果相邻两种音符间是小二度音程关系,也就是半音音程关系,那就得在乐器上运用半音指法或采用半音共鸣距离设计,才可完整演奏这两大音符;那半音指法和半音共鸣距离设计又是什么意思呢?半音指法的意思是,持有这种小二度音程关系的两种音符,在钢琴这件自带黑键的乐器发明以前(钢琴可以靠弹奏黑键直接发出小二度半音或小一度泛音),因两者之间是属于半音音程关系,就需要乐师在吹奏管乐器和弹奏弦乐器体现这两种音符时,需按住一个气孔的一半或一处琴弦的一半,才可奏响小二度音程关系中那个是为半音音符的音符;但并非所有半音音符都得靠半音指法奏唱,其实存在着第二种情况,演奏这两个相邻音符时,乐师为了防止指法出错,没按好音位的一半便搞得整段旋律开始跑调、破音;他们会提前通知乐器师傅在制作笛管和琴弦时照顾自己,让半音音程关系中每两个音位之间参与共鸣运动的部分之长度,相比全音音程关系两个音位参与共鸣运功的部分之长度,减小为两者具体共鸣长度比例中的一半,也就是半音音高关系的两种音符间物理共鸣体距离,缩减为全音音高关系中两种音符间物理共鸣体距离的一半,即其中一者长度或距离是另外一者长度或距离的一半,这样乐师就不需要用上在高速演奏时显得别扭、不准的半音指法,只需轻松按下两个完整音位,就可完美演奏两种存在半音音程关系的相邻音符;又或者乐器师傅因乐器尺寸和调音律制的不同,对采用不同音乐律制和共鸣体设计的迥异乐器间,采用不同共鸣物理距离长度设计。

其实缩短为原来两大音位间共鸣体距离的一半,就不需要用半音指法奏唱所有音符,仅仅适用于采用欧洲12平均律调音的管乐器和弦乐器,以及发源于两河流域文明的纯律律制调制的弦乐器上,至于12平均律就是一个八度音程内,被调音师平均划分为12种音符—Do,升DoRe,升ReMiFa,升FaSol,升SolLa,升LaSi,其中五种音符旁边上升符号的意思是,这种音符是将其对应基本音符升高半度音高关系后获得,也就是说在乐器上需用半音指法,演奏对应基本音符的音位才可出现;每一个八度音高范围内存在12种可奏唱音符,欧洲音乐体系和自我国明朝朱载堉起开始变革的明朝宫廷雅乐,普遍地采用12平均律音乐律制(而我国民间音乐主要采用五度相生律和7平均律这两大律制),顺带提及一下,我认为12平均律在欧洲音乐家和我国音乐家中皆为各自独立进行发现,并没有谁当场启发谁,另一方才可发现12平均律的说法;而如果一件乐器采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其他律制,比如阿拉伯—中东音乐中老生常谈的24平均律,一个八度音高范围内存在有24种可奏唱音符,那这种情况就不适用于在乐器设计上通用一半共鸣距离唱半音的法则了。

不过现在也仅仅除了中东、中亚、南美、印度、黑非洲和青藏高原的部分民族乐器不采用12平均律调音外,这类非12平均律乐器大都是些不在琴弦上设立品位琴板来区分各音位、各音符的纯律制弦乐器,这种弦乐器可以通过拉弓摩擦琴弦时自由地变换弓弦角度、高度及力度来“细致分化”各类乐符,以演奏出在12平均律乐曲中各种神奇不太常见的微分音,而不必受到12平均律弦乐音品及音位限制具体音高,这种乐器虽然能自由自在地发展和组织音高,但由于没有音品标明具体音符及音位,导致演奏难度普遍高过有音品标记音位位置的12平均律弦乐器(例如无品小提琴相对有品木吉他就简直难上天啦),另外一些能够吹奏微分音和泛音的奇特管乐器也能不靠半音指法就可吹奏出非12平均律乐曲,至于其余大部分民族乐器和古典乐器都抛弃原来各显神通的律制,而统一采用所谓西方12平均律,将一个八度音程乐音平均分配成12种音高和12大音符,倒不是因为12平均律在艺术效果上一定比其他律制更加和谐动听;而是因为12平均律体系内各音符间相对音高关系经过紧密、科学的乐理计算,音域跨度既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可以在西方音乐家发现的24个大小调内随心所欲地自由转调,由此就可犯不着让音乐家于一种曲调演奏到其他曲调时,因受限于乐器尺寸限制,而不得不换一件乐器来演奏这种情况出现。

只有中东24平均律因为是12平均律的偶数扩充倍,可以完美兼容12平均律,所有12平均律曲子也可在24平均律体系内,通过24平均律乐器使用转调指法完美地还原演奏;至于其他律制几乎都跟12平均律犯冲相左,互相之间转调会彼此间平等地跑调变味;会跑调到大家听着像是某种神秘外星文明音乐的地步;尽管有少部分电子合成软件可以实现任意音乐律制,自由地调配音高关系和组合各种微分音符;但如果一个实体乐器采用音域跨度过大的平均律设计,那么乐器长度恐怕会变得比广东人在端午节和春节时舞龙赛狮的队伍还要漫长,根本没法靠人类十根手指演奏得过来,恐怕得多多叫来几个甚至几十号人演奏同一乐器组建一个苦力乐团,当挑夫来演奏同一件乐器才可完整献曲一首,那样欣赏音乐的人力成本也未免太高啦,如果一个实体乐器采用的音乐律制在音域跨度上过短,可能会出现多个音位挤压在一起缺失音律精确度,导致音乐家演奏一首曲子想要转调和换伴奏换和弦时,却不小心错按成其他音符和其他曲调的情况,致使不同音符与不同音符相互之间会打架;所以12平均律是目前单个人体工程极限内,需要转调时所能用到的最轻松、最科学的音乐律制了,比较符合人体工程学理论;当然,你要说如果让一个触手变种人演奏超12平均律相关律制乐器时,效果如何能够演奏多少种律制以及需不需要额外雇佣人当苦力挑夫,我只能说这种情形太过科幻完全无法想象。不过想要论证12平均律在转调系统内如何科学,还涉及到一系列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因为12种音符间的相对波长和振动频率比例,以及将比例转化成对应的物理共鸣体距离,只能依靠精确数学计算和物理测绘得到,这些复杂知识靠一个初中生是没法解释清楚的,所以我也不好为人师做进一步科普啦,留给大家自己去探索12平均律转调时如何科学实用了。

另外,一讲到中东音乐不只有北非大弗里吉亚调式,顺带提及下,如果大家对中东或阿拉伯音乐持有一种神秘印象,却又对其十分地感兴趣,可以到B站去搜一下阿拉伯风格音乐盛宴或萨米·优素福这个人名,点入其中播放量最大的音乐会视频就可享受一段免费中东音乐之旅;或者是将我这条超链接粘贴打理之后,为了避免杀毒软件误报木马,通过将这条超链接粘贴到网址栏也可进入音乐会视频:

原标题:阿拉伯风格音乐盛宴|萨米·优素福sami·yusuf|2021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丝绸之路音乐会
通过享受这场中东音乐会之旅,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修正一种刻板印象,阿拉伯音就只有大弗里吉亚调式音阶,让人一听便只可联想到埃及金字塔和木乃伊。不过这位阿塞拜疆苏菲派音乐家做的音乐,与其说是阿拉伯音乐,其实排列组合了不少波斯、阿拉伯、印巴和中亚的特色乐器与地方调式,甚至其中两首最具冲击力的快节奏人声歌曲都是南亚印巴风格,其演唱语言也将英语、阿塞拜疆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拉丁语及乌尔都语都包括在内,准确说来,他创作的应该是世界音乐,报菜单般排列和组合了中东、南亚、中亚各大地区的各类音乐风格,而不是单纯的什么阿拉伯音乐,不过大家只管欣赏乐曲就好啦。

4船の上の錬金術士F大调,自然大调音阶,大调调式,桑巴舞曲风格。
再典型不过的热带桑巴舞曲风格啦,反正只要是你一听到就能让你联想到阳光明媚的热带岛屿及热情奔放的热带人民,感觉自己就快乐慵懒地躺在椰子堆中间睡觉,或者感觉自己行走在金黄光亮的沙滩上自由地呼吸,这种感觉的音乐多半就是巴西桑巴风格舞曲,一般这种曲子还会融合一些夏威夷元素,毕竟夏威夷岛和巴西高原同属于热带气候区,整个旋律由于吉他与夏威夷琴快捷利落的连音处理,显得十分地俏皮活泼,自0.31秒开始木制竖笛也加入演奏行列后,更是凭借木头竖笛那明亮甜美的音色,添加了一种天真小女孩一般的可爱;看这首曲子名字,似乎是在描述主角初次登场时于船上等待旅途正式开启,依这乐曲风格来看,估计主角也有很大概率是个可爱的女孩子吧。

5、せつめい!F大调,自然大调音阶,大调调式,热带舞曲风格。
跟上一首曲子风格和结构都十分地类似,应该是同一首曲子被作曲家拆分成两个乐章,搭配上两个相相似情景,类似于做这么一种居中处理,比起上一首曲子,木竖笛主奏表达的感情变得更加兴奋活泼了,好似在描绘主角从船上下来之后好奇自由地探索当地城镇的情景,中段双簧管不断地重复着二连音节奏,似乎在模拟主角看见繁华街景后突然一个急步停下驻足观看,随后又继续高踮起脚向前前进的动作节奏。

6、砂海~シャリステラ~—D小调,自然小调音阶,俄罗斯军乐融合一点南美安第斯曲风。
整首曲子都是自然小调音阶,没有什么奇怪和戏剧性转调,这首BGM的情绪通篇都彰显着一种冒险家在荒凉沙漠中努力前行,渴望能找到绿洲城镇暂时歇脚一会儿的悲壮感与励志味,这种又悲伤又热血的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俄罗斯或者说前苏联一些军队交响乐及二战时期民谣,比如《向斯拉夫女人告别》、《保卫者之歌》和《黑皮肤的姑娘》这类歌曲,俄罗斯人也是很爱在他们的民歌旋律里使用自然小调音阶或和声小调音阶,惯用阴郁小调是人们对俄罗斯音乐的传统固有印象,其实俄罗斯音乐也有不少大调曲子,但通常都从小调转为大调,或从大调转为小调来表现悲中带喜的情绪,对于毛子文艺的情感色彩我个人结合国内一位作家作一个精准式总结,俄罗斯文艺是发源自东斯拉夫人其内心的那种明媚式悲伤和雄壮的深沉;对于这首曲子本身,再加上其高嘲处4-3-4开始那段旋律,特别像我爷爷最爱看的国产抗战片《亮剑》里那段悲情风格《中国军魂》的变奏曲,而《亮剑》电视剧本身配乐风格也跟那时候的TG一样,深受苏联和俄罗斯民族音乐影响,所以我认为砂海这首曲子是俄罗斯民族调式,但又不只是俄罗斯民族调式那种风格。

这首曲子除了有俄罗斯风格外,整体上属于吕底亚调式,且旋律重拍落在Re音和La音这两个音上,还带有点南美安第斯山音乐味道,我觉得这曲子风格有些像一首秘鲁民歌《老鹰之歌》,不知道作曲家是否借鉴过这首曲子,连主吹奏乐器都是南美安第斯原住民—克丘亚族印第安人特有的盖那笛(quena flute);安第斯音乐是一种南美安第斯地方民族音乐,起源自属于美洲土著文明三巨头之一—印加帝国文明发源地的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高原及山地上,是身为印加帝国直系后裔的当地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人,混合西班牙吉他舞曲与印加排箫、箫笛民谣后产生的一种音乐体裁,这种安第斯音乐在调式上混合了美洲土著五声音阶与西班牙七声音阶,因而有些安第斯音乐听着简直像中国西南高原少数民族民歌,有些安第斯音乐听着又像在西班牙斗牛曲和佛拉门戈舞曲的结构里,转入一段既带有美洲土著味道又带有欧洲移民味道的轻快音乐,乐曲大部分都是欢快活泼风格,但也有少部分曲子以怀恋古印加帝国时期文明和控诉殖民当局罪恶行为,以及敬畏和感受大自然为主题的悲壮曲子,曲子以吕底亚调式、弗里吉亚调式、混合吕底亚调式、五声宫调式和五声羽调式为主,在砂海这首曲子里用到的印加乐器盖那笛,是一种竖吹笛子,相比中国竹笛不需要贴膜便可奏响,由于盖那笛管体粗壮加上音孔粗大,盖那笛相比清脆明亮的中国竹笛,透着一股更为浑浊响亮的风声质感颤音,也就是笛管内部振动气体向外壁产生摩擦冲击所激发的那种漏气风声,印加盖那笛因而相比中国竹笛音色显得更沧桑浑厚,没有中国竹笛那么清新婉约,适合演奏一些在苍茫高原和崎岖环境里才显得对味的悲壮音乐,也适合演奏一些热情粗犷的欢快舞曲,我亲口吹过这种笛子,感觉盖那笛的口风更接近洞箫和尺八,难度还是比竹笛大不少滴。

安第斯音乐人除了经常吹奏盖那笛外,常用乐器还有各种排箫、海螺号角和西班牙吉他、西班牙竖琴,以及一种用南美犰狳的甲壳做共鸣箱的弦乐器恰朗戈,还有一种将一片片坚果壳用麻绳成片窜在一起,做节奏性乐器使用的摇荡乐器坚果窜,这个坚果窜摇起来音色沙沙兮兮的像是海边水流声,特别地好听;我大概将近两岁时在上海世博会秘鲁馆,和爸爸妈妈一起听到秘鲁人在现场演奏过盖那笛、印加排箫和坚果窜,盖那笛的音色倒是记得不清楚了,不过印加排箫和坚果窜倒是真的非常地好听,有种大自然向你压过来并对你大口呼吸的感觉,图中是两位位秘鲁印第安音乐家在演奏盖那笛。

大家想要了解安第斯音乐,可以到B站去搜索南美原住民音乐或秘鲁印加文化这个up主,或者挪挪我这三个超链接,为了防止安全软件误报将网址粘贴进网址栏里也可,其实我觉得南美安第斯山一带的风土人情和安第斯原住民那大朵高原红以及石头祭坛文化,都特别接近我国青藏高原一带,成都离最近的四川西部藏区—青藏高原东南缘,阿坝州高原地区也就240公里左右,川西高原基本等于成都人的避暑后花园,我身为一个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对四川西边藏地文化也是十分了解和感到亲切,也就觉得安第斯山区一带的风土人情对我还有一种亲切又陌生的印象呢!

h ttps://【首先】ww【被我给】w.bili【当场】【就这么】bili.com/【轻易地】video【不留一点痕迹地】/BV1JQ4y1q7【隐藏掉】9q?spm【然后就这样】_id_from【轻松地覆盖掉】=333.999.0.0
原标题:秘鲁印加文化表哥新作:老鹰之歌西班牙语演唱+盖那笛排箫演奏

htt【你绝不会】ps:【被我给】/【当场】/www【就这么】.bilibili【轻易地】.com【不留一点痕迹地】/video【隐藏掉】/BV1【然后就这样】Cx411d7【轻松地覆盖掉】2C?p=1
原标题:「SikuRe/南美原住民音乐」Bajada del Arco

http【你绝不会】s://【被我给】www.bilibili【当场】.com【就这么】/video【轻易地】/BV1Z441147xE?【不留一点痕迹地】from=search&seid=【隐藏掉】6379730215313481085&【然后就这样】spm_id_from=333.【轻松地覆盖掉】337.0.0
原标题:秘鲁印加的黎明乐队《大地之音》超级好听的印第安歌曲

h ttp【你绝不会】s:【被我给】//www.bilibili【当场】.com【就这么】/video【轻易地】/BV1Yy4y1J7h2【不留一点痕迹地】?spm_【隐藏掉】id_【然后就这样】from【轻松地覆盖掉】=333.999.0.0
原标题:安第斯音乐Música Andina - Music Flutes Of The Andes - APUSIQAY - Quena Y Zampoña
这是我找到的安第斯音乐里,无论调性、曲风及其中盖那笛之音色,都跟《砂海》这首曲子最为接近的了,大家可以自行对比下视频中盖那笛吹奏高音时那种音色,跟原曲盖那笛音色有几成接近。
顺带跑题聊下克丘亚族印第安人和印加文明的处境和特性,我对美洲历史人文还蛮感兴趣呢,印加文明还真是个偏科奇葩文明,虽然军事科技还处于青铜石器混用水平,但皇族权力结构与治理水平已经达到中国秦汉等级,印加皇帝不仅知道将自己自称为世上绝无第二者的太阳神子孙,设立国教进行君权神授和建立政教合一制度,同时包容各地方原生宗教,他们居然还知道将征服的地方王国势力,选出几百个当地贵族迁徙到印加首都库斯科,接受克丘亚语同化教育,日后又将这些贵族分封回当地,与印加流官一同治理当地政务,与此同时,印加皇帝也会往被征服地区迁来克丘亚族军民与当地人进行混居和通婚,通过这些多族混血来交流血统和文化以长久统治当地百姓,这完全就是美洲新大陆版的中央集权秦制和普世罗马啊,但印加文明居然还使用结绳记事来记录官员文书,没有通行过任何书面文字;印加文明已经能够驯化羊驼作为运输工具和农耕劳力,却没有发明任何形式车轮让羊驼去拉车,至少玛雅文明那边还发明轮子作为儿童玩具,尽管玛雅人在热带丛林根本找不见任何可驯化的大型驮兽,能够用得上轮子玩具,虽然印加人可以不依靠任何石料打磨技术,就会建造完全不存在半点空隙连一把匕首也插不进去的几十米高黑科技石墙,却连一座拱顶石桥都造不出来;另外印加医生还会进行开颅脑科手术治疗脑瘤,但居然还不知道使用接种种痘技术,就可以预防儿童流行性感冒;这美洲三文明给我感觉在有些技术上具有与其总体落后生产力水平极其不匹配的先进大胆进取水平,但在作为文明的基本金属治炼、畜牧驯化、军事科技等方面却又极端地落后。

不过不管印加文明是个如何优秀或糟糕地偏科生,太阳神子孙的国家也早就被西班牙征服者给消灭了,而且输得很丢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也没用多少火器,只靠骑兵、铁制刀剑和天花病毒,仅仅派遣几万名探险兵就打下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大皇朝,一般史料都说皮萨罗带上169名西班牙骑兵便征服了印加,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照美国历史学家和西班牙历史学家最新统计,显示皮萨罗是与其战友阿尔玛格罗,前前后后运来整整四批人总计四万兵力,再配合几千个对印加皇族统治不满的厄瓜多尔印第安盟友,才完全占领印加高原地区,说靠169人就征服一个庞大文明纯属吹牛皮,不过印加也的确是在军事科技方面特别落后,先别说羊驼生性废材,东西驮重了就爱对主人吐口水,究竟能不能当骑兵使用都照旧是个问题,印加人武器装备还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早期水平。印加武士最坚固的青铜战斧也不敌西班牙人的一支钢剑和铁制战甲。

美洲文明因为地理闭塞,缺乏文明、技术交流,以及缺少露天矿场来治炼高级金属,发展程度总体上还是比欧亚大陆文明落后有一千多年水平的,西班牙科技对印加人来说跟天顶星科技没有任何区别,直到阿塔瓦尔帕皇帝被皮萨罗俘虏,在曼科皇子被皮萨罗扶持为傀儡,结果却因其妻子印加公主被杀一事,反击皮萨罗军出场起兵之前,印加人都几乎没组织过什么像样抵抗,但我认为就现代历史来看,住在南美山区高原上的克丘亚族和艾玛拉族印第安人即算是不幸又算幸运者,也许他们中大多数人因为高原交通不便,经济上十分之困难,又不像我国青藏高原土著那么受本国同胞扶持,但他们也算是印第安人历经欧洲文明殖民浩劫后,因为缺氧高原环境的隔绝式保护反而幸存下来的宠儿。

虽然安第斯人其祖先战力还不如北美原住民,好歹北美原住民至少可以向英国和法国毛皮商人学会使用火枪和自己去驯化马匹,跟昂撒系拓荒者打得可以说是有来有回,只是面对白人正规军有点恼火而已,那无非是因为人口太少了无法正面相争,然而曼科皇子也带领印加人组建过一批骑兵去冲击西班牙人,不过他们好像就没法像北美印第安人一样不披马鞍不穿马镫便能顺畅地驾马战斗,不过印加人家乡的缺氧高原环境和高产玉米、土豆、番薯、藜麦等作物,反而导致安第斯印第安人是美洲原住民中为数不多还算有活力的民族,至少在秘鲁、玻利维亚高原尚且生活着2000多万克丘亚语使用者,且有1320万左右纯血统印第安人;这点是还处于渔猎社会和游牧文明早期的北美印第安人,完全无法比拟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生产力优势,美国印第安人现在可是只有136万人了,哪怕印加人当初并没有反抗成功也是如此。
据我一位曾在海外工作过的舅舅说过,这些安第斯原住民现代化程度还过得去,虽然大部分人收入还是不到4000元人民币,也就是不到2435秘鲁索尔,但至少他们可以融入秘鲁利马社会去做做卡车司机、摄影师、旅行社老板、舞蹈老师和大学教授,而不是像美国印第安人那样接受那么多优惠待遇,但大部分美国原住民就只能拿着这些免税待遇,蜷缩在保留地开赌场赚钱,更多人完全跟贫民窟黑人一样要靠吸drug和抢劫来生活,虽然中国人都知道他们在史实上过得很惨很惨,但真要碰到他们这个颓废样子,实在是很难同情他们呢,照这样来看,那些美国government为原住民提供的优惠待遇很可能,可以说是别有用心之典范了。所以从北美印第安人跟南美印第安人处境之差别也能发现,农耕文明才是这地球上的王道啊,哪怕农耕文明生在山区、高原上,哪怕农耕文明有可能在军事上十分拉胯,也远比渔猎文明和游牧文明先进十多倍,拥有更多传承、发展优势。当然,农耕文明在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面前,又稚嫩得如同一个娇弱处子了。

7Stella~その1G大调,大调半音音阶,大调调式,圣诞节儿歌。
这首歌一上来就是大片强劲响亮的鼓点,我猜这首歌多半是一首战斗配乐吧,曲子通篇采用大调半音音阶,在有些中间桥段转调时,重拍突出性地落在升2这个半音音符上,作曲家依靠音乐色彩的突然戏剧性转变来体现战斗也充满戏剧性因素,曲子的旋律和节奏都特别像《叮叮当》这类欧洲国家圣诞节儿歌,比起表现战斗的热烈、危险气氛,整首歌情绪其实非常地轻松愉快,听起来似乎比起表明战斗中存在危险,更侧重于展现主角在历经无聊的城镇旅行后,终于可以靠战斗放开姿态去活动一下自身筋骨的兴奋与快活了,可能是因为配合这首BGM的战斗所遇怪物都十分菜鸟,对玩家完全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我们才不能从这首战斗音乐里听见任何警觉情绪吧。

8、役目を果たすその日まで—降E大调,自然大调音阶,大调调式,军队交响乐+夏威夷舞曲。曲子开头就靠一组六分音符厉音,来体现一种蓄势出发疾速运动之感觉,厉音也就是在一段旋律中于头音和尾音间将音符快速连贯地演奏过去,犹如一口气让音符给滑动过去的装饰音,这首曲子使用军队交响乐配器,搭配夏威夷风格吉他作伴奏,好似在用这种管弦组旋律庆祝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大型乡下节日,情感色彩倾向于热闹欢快和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9、のんびり話しましょ—降D大调,自然大调音阶,大调调式,欧洲童谣风格。这首曲子听着特别地二次元,像是欧洲动画片和日本儿童片里主角随着一蹦一跃的节奏跌跌撞撞回到家中,然后被小伙伴在神秘拐角突然惊险一下时所搭配的曲子。总之,在音乐中如果想表达一种俏皮可爱感,一般作曲家在调式音阶方面都会采用自然大调音阶和旋律大调音阶去表现,这两种音阶色彩上都比较明亮,并且在乐曲节奏上不会一本连贯到底去发展旋律,那种连贯到底的旋律更适合体现一种雄壮大气感;作曲家为了让曲子风格显得更加俏皮可爱,通常做法是将所有旋律在节拍上进行切分,断开为几小节旋律形成那种一蹦一一跳的俏皮节奏感,比如我自己尝试作曲消遣时,也是这么种玩法,会将C调的低音134567+高音641275671这小段旋律,切分和加些反复音变为1345~6755555~64127~~5~~~671(最后三个音要疾速演奏过去),这样一停一顿忽跑忽静加上畅快反复音的旋律才有那种幽默可爱感,是吧?

10、豊かな水の街—D大调,自然大调音阶,大调调式,新世纪音乐。
《豊かな水の街》也是炼金术工作室系列传统的小清新风格,只不过相比之前曲子拥有更明显的New Age风,一段古典风钢琴主旋律再加一个金属味电音乐器拉氛围来贯穿全曲结构;这就是最典型不过的新世纪音乐配器法啦,因为这种风格加持,这首曲子在清新明亮中又带有一丝优雅与冷静,新世纪音乐在体裁上介于电子音乐和古典音乐之间,我的课外音乐老师曾向我科普过,早期新世纪音乐还没有融入世界民族音乐要素之前,通常表现形式就是一台古典风钢琴主旋律再加一个电子合成器音色了事,大部分新世纪音乐大师不管以后创作了何等花哨曲子,最初都是这么简单作曲一路玩过来的,如此一看,新世纪音乐家配起器来跟室内古典协奏乐团比起来都有点过于朴素啦,毕竟对于新世纪作曲家而言,这种风格曲子就不是为了带动听众拥有情绪,而是为了让听众放松冥想而作。

11、青空とホウキ娘—G调,旋律大调音阶,和声大调音阶,大调调式,欧洲童谣+一点点爵士曲风。木琴大声弹奏拉开了乐曲欢快热闹的初步帷幕,紧接着小号奏唱主旋律带来一种醇厚质朴,好似在描写一位乡间美少女热情而不失优雅地采摘田间小野花,且欢声奏唱着歌谣,渴望向爱人和家人展示那芬芳花色。要说这首曲子跟之前那么多小清新风格曲子有何不同之处?我倒是听出了这首曲子和弦带有点日本爵士乐风格,这样作曲家就可在一段纯民族风旋律中夹杂有现代都市派风味,自0.37秒之后乐曲曲调又从旋律大调转调为和声小调,音乐情绪开始变得严肃坚定起来,似乎在表明美少女已经于心中暗自下定决心,准备向爱人或家人表示自己内心一直渴求着能够不惧野兽,上山去砍柴冒险,不愿意再拿小野花相送他人来遮掩自己的真实执念。这么一个爵士乐和弦设计和一处旋律转调设计,就为整首看似平淡的小清新乐曲带来一定戏剧性发展。

12、鼻歌響く工房で—D调,自然大调音阶,大调调式,德奥风格舞曲混合凯尔特民谣。这首BGM没太多意外细节值得我分析,前段主旋律采用手风琴来过度传统片段,听着就像是德国、奥地利乡村舞曲那种常见演奏模式;中段加入了爱尔兰肘风笛音色作为伴奏后,让这首曲子带有一点凯尔特德鲁伊森林气息,最终曲子于0..55秒开始从自然大调调式转为混合吕底亚调式,让整首曲子显得更加地辉煌大气,结合曲子名称,我们能够想见主角目击到工坊中一切炼金设施在自己或某人辛苦勤劳动下,终于建立出可观成果来,那份喜悦与成就自然是顺理成章按捺不住的。

13、砂海~シャルロッテ~—砂海变奏版,连节奏、曲调或者说调性都还维持原样未曾改变,只是将主奏乐器从盖那笛换成铜制竖笛,铜制竖笛音色相比高原乐器盖那笛更加平和甜美点儿,而且这个竖笛多半可能是真人吹奏的,因为相比原曲配器中那全程抖个不停的夸张气震化颤音,我觉得几乎这不可能有真人吹奏家能具备那么强肺活量,全程都将笛子吹出那种绵长颤音效果,这个变奏曲的竖笛仅仅在几个高潮处采用真实气震丹田气息来发力,吹出那种颗粒感更为强烈的气震性颤音,这一点较为可能接近真人演奏实际水平,该变奏中位于旋律高潮之前哪些小颤音,应该是演奏家靠不停交叉按动气孔的交叉指法吹出来的;原版盖那笛那颤音音色实在是过于地夸张完美啦,多半是作曲家用电子合成器采样真实乐器音色后,通过电子编曲软件,调教笛子音色后才可能做出那种强烈颤音特效,不然那颤音几乎不可能那么绵长流畅,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较小可能性,就是那么绵长颤音效果不是靠真人于丹田发力震出来的,而是靠真人演奏家用手指猛烈抖动笛子抖出来的;或许两种管乐器的共鸣性高低也存在先天性差异吧,我实际吹奏过盖那笛,知道盖那笛音色的颗粒感的确强于一般木管乐器,正因为这个新版编曲采用较轻柔的颤音手法去抖动音符,所以这一版情感上相比原版少了些悲壮,多了些温和与希望。

14、砂海のハンターたちの歌—降E大调,主旋律0.14秒之前为自然大调音阶,主旋律0.14秒之后为半音小调音阶,大调调式及半音调式,军乐进行曲。
看曲名,该首曲子似乎是砂海这首歌的战斗BGM变调版,但我只听出刚开始那段656旋律有点原曲主旋律的影子,估计其他主旋律都采用了完全移调化处理手法,根本没法让人听出原曲来,所谓移调手法就是把整首原版砂海主旋律的调式音阶,从自然小调调式转换成半音小调调式,原始旋律中跟半音小调音阶相符合的音符就原样进行保留,那些不符合于半音调式体系,在半音调式音阶中完全不存在的音符,就根据这段旋律的上下音程关系和所配和弦具体音高,替换成小调调式中的各种对位音符来演奏,这首曲子是典型的军队交响乐进行曲风格,不仅配器上运用了铜管乐器展开一节节强拍性合奏,且主旋律节拍也是进行曲曲常用那种偶数节拍曲式,以偶数节拍做一个期间来不断循环旋律,借此模拟现实中军队的行进步伐;整首曲子风格比较沉稳有力,不是那种传统战斗曲所拥有的热血激昂风格,与其说是战斗期间乐曲,更像是切入战斗之前的中场配乐;中段加入一段由口琴吹奏的自然小调平行动机旋律后,似乎这个比较明亮的动机旋律或者说小主题旋律,在象征着玩家和角色针对战斗场合进行战斗策略方面的思考,怀抱着敏感心情去审视流程中每一场战斗。

15、小手鞠—降D大调,半音大调音阶,半音大调调式,巴洛克童谣。
这首巴洛克儿歌风格曲子照网抑云评论数来看,是夏莉工作室OST里人气最高的一首曲子,大概有2000多条评论,而其他曲子大部分评论连100条都不到,不知道是否因为网抑云官方为本地用户推送过这首曲子;导致这种巨大人气差异;看相关评论显示,夏莉工作室这游戏应该是双主角设定,好像这首《小手鞠》就是其中一位主角的人物角色曲。曲子通篇风格也是十分地萌、俏皮和幽默啊,基本可以确定这个人物曲描绘的人物形象百分百是位女生了,而且一定是一个萌妹子,不然就是那种乳臭未干的元气小孩子形象,要不然这首曲子风格怎么可以那样萌呢?整首曲子也可能也因为所描绘人物形象比较单纯,为了体现单纯这个主题,全曲没有任何复杂转调和移调,就靠四五段不变调旋律来支撑全曲,主旋律所配乐器是木制巴洛克竖笛,这种竖笛的声音,大家在17世纪一些轻快巴洛克风格舞曲中也经常能够听见,木头做的巴洛克竖笛相比铜管制竖笛和铝合金竖笛,其管体内部倍直径更加地粗大,因而音色更为浑厚有力,比起其他竖笛其声音拥有更强之颗粒感。曲子里的钢琴和弦奏得比较低沉而用力,基本上是作为低声部来指挥和标记整首乐曲的节奏、节拍的节奏响器而存在。

主题旋律发展到中间阶段之后,又相继加入指弹木吉他与双簧管演奏间场性小调,作为对人物主题旋律的形象定义补充;注意,这里的小调更接近汉语口语定义,只是指这些旋律相比主旋律更为短小精细,或者在全曲结构中不被演奏家尤为强调过,演奏一两次后就不再出现了,并不是指那些旋律是任意小调调式和小调音阶。木吉他的指弹音色及间场旋律比较沉稳冷静,没有给人以高亢勾人耳朵的音符一听,似乎在表明这个元气可爱人物形象内心中也有一些不向外人道明的小小心思存在;紧接着又出现了双簧管接力进行间场性演奏,而双簧管音色又重新回到那种俏皮幽默的感觉中去了,在人物形象定义色彩上,表明这个人物尽管于日常生活中进行了一些比较严肃的小规模思考,但由着这些思考展开的行动本质上依然是幼稚萌化的,最终定性这个人物形象完全就是一个虽然也会用心思考,但她骨子里却依旧属于那种永远长不大的逗比小女生形象或者熊孩子形象,之后主题旋律又再次回来,一直持续到全曲结束为止,不知道依照原作人设来看,我的这些乐评到底正不正确呢?

关于《小手鞠》主奏乐器是木制巴洛克竖笛,我也有点拿不定主意,因为其中相关音色的圆滑感和颗粒感实在太强了,确实有点不像是真声乐器发出的声音,我怀疑《小手鞠》里这种竖笛不是插上了电或者其本身就是种电子合成音色,再或者演奏家在演奏巴洛克笛时,是躲在厕所里那种即使再臭也混响效果极好的地方吹奏。不过大家可以去网上搜搜木笛或者巴洛克木笛吹奏视频,我这里也有两首来自B站的巴洛克木笛演奏视频,虽然三者之间调性肯定有所不同,这两首曲子都是C调高音巴洛克竖笛,而不是降D调或降E调笛子,但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两者音色到底有几成像,我自我感觉很像了。
再次废话科普一下,《小手鞠》中的手鞠是日本模仿我国唐朝时期蹴鞠球设计出来的一种妇女玩具,这种妇女玩具类似于我国女孩子们玩的绣球,在日本文化中代表着幸福、好运和爱情,在古代日本,如果有个男人拿走了一个女人的手鞠,就代表这个男人务必想要与那个女人结婚,必须负责,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手鞠是一种可爱的东西,就随便去抓拿啊,除非你们想让一个女人包养自己。
原标题:木笛小美女Lucie Horsch 17岁 维瓦尔第木笛协奏曲

原标题:【木笛/竖笛】Lenka Molcanyiova - 巴赫小步舞曲及谐嬉曲
乐评未曾全然完结,敬请期待下一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20战斗力 +28 收起 理由
nage560 + 2 厉害
Spiker + 1 好评加鹅
80后小白 + 2
春目漱口 + 2 好评加鹅
xwr + 2
Rainwedell + 1 好评加鹅
砂糖天妇罗 + 1 好评加鹅
佐佐木梓 + 1 好评加鹅
2082082012 + 1 好评加鹅
没有那个必要 + 2 好评加鹅
不需要验证 + 2 好评加鹅
hellightning + 1 好评加鹅
JN965 + 1 好评加鹅
allenz3 + 1 好评加鹅
ParadiseMartyr + 1
nerugigannte + 1
ultraseven + 1 好评加鹅
Lunamos + 2 好评加鹅
莉拉厨 + 1 好评加鹅
Chia + 2 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16、 いいこと—F大调,大调半音音阶,半音音阶调式。
一首胜利效果铃声,没什么好说的。

17、昼凪を送って—D大调,自然大调音阶,自然大调调式,日式New Age+南美排箫。  开头的钢琴自然大调前奏动机,能让人联想到许多日式恋爱题材作品,非常地青春甜美,随后在钢琴接连奏响几个中音和弦预备转场后,充满异国情调的南美安第斯排箫开始加入全曲,南美印加排箫的音色在世界众多乐器中都算是颇有辨识度,其高音清脆明亮有些中国竹笛味,中音却又浑浊沙哑显得略带沧桑感,低音十分地浑厚沙浊,像是一段风波刮击高原石片发出的那种声音,有种大自然在借助风力蹦出巨大喘息声给人欣赏的感觉;因此南美排箫这种乐器,演奏那种明亮甜美又略带神秘沧桑气息的旋律是最合适不过了;排箫退场后,便是电子琴、钢琴和吉他合奏和弦充分渲染一种放松氛围;最后通过一段钢琴高速连音演奏,表现出一种主角和玩家好似在强烈风波与高速运动中欣赏沿途美景,并感受到春风吹拂于脸面上的自由意境。

18、Sweep!~その1—053秒前为降D大调,0.53秒起转掉为D小调,0.53秒前为和声大调音阶,自0.53秒起转为自然小调音阶。1.05秒后又保持D调调性不变转换成半音大调音阶。

这首曲子开头钢琴动机旋律那种俏皮可爱风,跟《小手鞠》的主题旋律很类似,估计很可能是描述同一个人物处于战斗场合时的配乐,但后面曲调又转换成有点严肃认真的感觉,我倒不是很确定这曲子是否搭配的是同一个人;钢琴完成动机旋律发展后,随后巴洛克木笛开始吹奏主旋律,给人一种迎着春光在美景中战斗的轻松惬意感;然后旋律进行到0.53秒时突然从和声大调转变为自然小调,情绪色彩开始变得非常地肃穆神圣,似乎在表明人物对于每场战斗必当取胜的决心,以及祈祷自己绝不要失败的庄重信念,旋律发展到1.05秒左右后曲子又维持D调调性不变,将曲调再次转换成和大调半音音阶,又将曲子气氛带回到轻松惬意的阶段当中去,只不过音符中多了一些小二度半音音符,让整个曲子旋律显得层次感更为丰富,高亢起来更有余地了。

19、まだまだ稼ぐよ—开头动机为升F大调,主旋律为G大调,开头动机为自然大调音阶,主旋律为和声大调音阶。

这曲子开头袭来一小段华丽清新的手风琴动机,在宣示有什么伟大人物已然来访后便戛然而止,随后曲子切换到和声大调音阶,余下整段主旋律便一直采用钟琴来演奏下去了,不过我们可以明显地听见,这曲子里所用钟琴虽然采用G大调的主调音位去进行演奏,但这个钟琴明显听着给人感觉音都没有调准,不少高音显得过高完全就是跑调了,我觉得这自然应该是作曲家有意为之,可能是这首曲子想要表达配得上这个曲子的人物,表面上吹嘘自己很伟大,但实际上这个人物是个大废柴,为了体现这类人物反差萌和本质上并不正经靠谱的特点,便采用听着那么让人精神大振的华丽动机旋律之后,马上就衔接上一个跑调跑到完全不靠谱的主旋律,来表现这个人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处境,不知道了解原作剧情的玩家们,觉得我这句乐评有没有说到点子上呢?

20、ポンポコマーチ—G小调转G大调,开头动机旋律部分为弗里吉亚音阶,0.07秒至0.24秒部分为大调半音阶,0.24秒以后为自然大调音阶,0.35秒到主旋律结束又突然切回大调半音阶,混合调式,西班牙斗牛曲+小丑车音乐风格。

这首曲子开头动机旋律特别富有异国情调,是一种西班牙斗牛曲风格,音阶采用深受Arb帝国影响的大弗里吉亚音阶,可以猜测这首BGM所发生场景是一个西班牙风情特别地显著,或者拉丁风格特别明显的区域;随即小号所奏唱主旋律和马林巴琴的平行伴奏旋律中,又将音阶转变为俏皮幽默的大调半音音阶,整首曲子风格直到0.24秒以后彻底转变为自然大调音阶之前,都能让人联想到那种人们在西方国家生活时进入小丑主题游乐园游览,或者看见一辆小丑车开来娱乐当地小朋友时所放的那种俏皮搞笑BGM,让人感觉就像在小丑相伴的游乐世界中自由地遨游四方;旋律进行到0.24秒左右后,曲调从大调半音音阶转变为自然大调音阶,情感开始变得单纯质朴,好似在赞美这次非同一般同小丑一游的有趣经历,或者在回忆自己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收获,最后自0.35秒起直到第一段主旋律开始结束为止,有一小段时间作曲家又将曲调再次切换回大调半音阶模式,将俏皮搞笑的感觉又给顺利地找回来,告诉你刚才那小段感动和收获全部都是虚假,唯有秀逗搞笑主题才是本曲灵魂氛围所在,然后曲子其余时间便采用其他配器又将主旋律再次重复一篇,直到1.22秒开始又加入一个定音手拍鼓前奏,通过一段极富弗拉门戈节奏感的强烈鼓点,将旋律再次带回到西班牙风格场景动机旋律中,第二次强调场景特色随后终止全曲。如果这首曲子也是一首人物曲的话,我猜这曲子多半是在描述一个富有拉丁语系国家文化特色的搞笑丑角人物,或者这曲子就是在逗比搞笑的场合出现的那种幽默主题BGM。

21、おしらせ!—F小调,都节小调音阶,都节调式,日本邦乐风格。

   让我震惊的是这么一个西幻背景设定游戏,有这么一小段BGM居然是日本都节调式,日本都节调式是日本传统民乐的一种调式,一般大家在日本时代剧里能时常听到的那种用尺八、能管吹奏,十分凄凉诡异带有很重杀气的音乐,基本上都是用日本都节调式音阶写成;在日本传统邦乐中,跟中国五声调式相类似的大调调式音阶被称为阳调、雅乐调及田舍节调式这三种调式,而比较阴间诡异的都节调式则顺其自然地被人们称为阴调;阴调在日本神道教祭祀音乐和日本武士集会音乐中被大量采用,因为神道教巫女和神坊主及日本武士都认为他们属于被鬼缠身,且自身自带满身阴气或杀气的职业,他们认为自己需要靠都冰冷的都节音乐调式来招鬼引鬼,才能跟鬼和平共处,而不被鬼们言灵诅咒受死或直接附身降灾,这三种职业在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大力活跃,也导致了大和民族在传统音乐审美上有点偏向于阴间诡异,不像我们中国人那么追求阳光和谐味儿的倾向,至少在平安时代那会儿,大和民族还是更偏爱传统东亚式阳调音乐的,日本都节调式的音阶排列从低音到高音,即上行音阶为3,4,6,7,1,一般都节调式曲子都适合拿来当日式恐怖bgm,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些非常神秘且拥有浓烈和风味道的人物形象,反正我听着都节调式,总会觉得会有什么红衣巫女和九尾狐突然跳出来跟人加微信。

22、わかんないんです—C小调,0.20秒后在C大调和C小调之间来回切换,自然小调音阶,自然大调音阶,0.7秒有一小段是大弗里吉亚音阶,混合调式,西班牙拉丁曲风。

又是一首俏皮幽默风格曲子,而且这首曲子也有很浓重的西班牙风格,可能还带有点法国巴黎派半音口琴曲那味,我估计22号这首曲子跟20号一样是同一个人物的角色主题曲,西班牙传统音乐主要采用自然小调音阶、半音小调音阶、弗里吉亚音阶和大弗里吉亚音阶,这首曲子也是如此编曲,前段单簧管和圆号合奏主旋律,因为平缓主旋律与急速军鼓伴奏鼓点这两边一急一缓节奏的强烈对比,导致这首曲子在慵懒和幽默之余,还有点晃晃悠悠的感觉,好像在说明曲中人物有些醉醺醺不清醒或者处于疯癫癫状态;0.16秒处有一小段旋律从自然小调转变为大弗里吉亚音阶,出现升5这个变化音音符,且曲子重拍和高音也是落在这个升5音上面,应该是作曲家在强调这首曲子的西班牙—拉丁主题风格;0.20秒后曲子调式又从搞怪俏皮的轻快自然小调音阶,转变为自然大调音阶,自然大调音阶通常是种阳光质朴的感觉,使得曲子情绪色彩变得明亮正经了许多,说明曲中核心人物终于临时摆脱那种醉酒和疯癫状态,开始变得正经和帅气了一小会儿时间,但0.25秒后曲子又从阳光质朴的自然大调音阶,变为虽然维持正经氛围但还是些小慵懒的自然小调音阶,说明这个人物实际上仍然处于废柴状态,但该人物正竭尽全力地伪装出一幅正经靠谱的样子,然后0.35秒之后铜管组出现一阵三连音合奏,又将曲子带回到俏皮幽默的环境中去,直到全曲结束都没有再转换过调式和音阶。

23、砂海~砂漠~—D小调,自然小调音阶,自然小调调式,在原本曲风基础上进行了南亚风改编。

  看名字,这首《砂海》在《夏莉的工作室》中简直是无处不在啊,只可惜它在网抑云实际人气还不如《小手鞠》,这可能是一首主角在沙漠地区通行的《砂海》,调性和主旋律都没有经过太大重编,只是前段钢琴奏主旋律,为了体现更多异域风情和地方民谣风格,采用了在世界许多文化中都常常用到的二连音和三波音装饰音阶,二连音就是将两个音符快速地串在一起演奏,两个音符所占时值等于全曲一个音符所占时值;三波音就是在两个相同音符间夹一个不同的衔接音符,这个衔接音符是相邻波音左右的一种音符,然后将三个音符迅速快落地演奏过去,形成一种如波音般的回音效果,其实也就是一种总音符数量没过3个的指颤音而已,只要来回敲击一个音位3次即可奏出这种三波音;这两种装饰音都可以微妙地改变乐曲节奏感,使得旋律节奏产生忽远忽近、忽快忽慢的有趣差异感,让曲子的感情色彩富有更丰富的层次感和更明显的强弱、快慢对比;除了使用民歌常用装饰音将主旋律改编得更有沙漠民族味外;作曲家为了体现沙漠文化气息,也在伴奏部分中新加了一种配器印度西塔琴,并且在伴奏音色上大力突出中东手拍鼓;尽管印度并不是全境都是沙漠地形,但印度西北有个斋浦尔邦和拉贾斯坦邦还是存在沙漠地区,而且北印度音乐本来也因为中亚**入侵,在调式、音阶和乐器上受到YSL世界和Arb—波斯文化的不少影响,这种搭配还不算特别地离谱,西塔琴也是一种音色十分清脆曼妙的弦乐器,不过它的低声部长音也是带有一种电磁波在进行波形振动的奇特音色,适合用来渲染一些存在未知、神秘色彩的氛围;然后曲子发展到0.45秒处,主旋律乐器从钢琴换成了与西塔琴音色接近的萨塔尔琴,萨塔尔琴虽然低音区跟西塔琴一样,都有股奇特的金属式沙沙质感,但西塔琴只是低音区存在这种沙哑音色;西塔琴其他音区音色都是清脆明亮的感觉,而萨塔尔琴是全音都是这种沙沙的金属磨线质感;因而,我可以确定这段主旋律配器是萨塔尔琴,而不是跟萨塔尔琴音色相近的低音西塔琴。

原标题:好看视频 萨塔尔琴大师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 ... 8098472742701866079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两者音色,我的判断应该没有出错!

26、 双剣と絵本,全曲调性变化方向:C小调—E小调—D大调—C小调,转C小调时为自然小调音阶,转E小调时为半音小调音阶,转D大调时为自然大调音阶,大小调调式,巴洛克华尔兹舞+俄罗斯民谣风。

这首曲子的盖那笛也吹得非常激昂且婉转,全首曲子论调式和节拍都是最传统不过的巴洛克华尔兹舞曲风格,华尔兹舞曲一般采用3/4拍或4/3拍这两种节拍,具体舞步是以下这么一种跳法:德国与奥地利上流社会将不同男男女女配成一对对后,然后一对男女相互之间彼此牵拉着对方的手,让对方绕着自己转圈圈,所以华尔兹舞曲同时又叫欧洲圆舞曲,华尔兹舞曲在调式转换上采用了巴洛克大小调体系,也就是在明亮的大调和暗淡的小调之间,或者暗淡的小调与明亮的大调之间来回灵活地切换,将感情层次像铺砖搭桥一样渐渐地打造得丰满起来,10秒之前曲子调性为C小调,采用了自然小调音阶,使得旋律带着一种忧愁和纠结的情绪;自10秒开始到21秒为止全曲转变为E小调,并且将音阶转换为小调半音音阶,因为半音音阶拥有更多高亢转音,且在同一乐器的音域中E小调本来就比C小调更加明亮高亢,所以此处情绪变得非常地辉煌华丽、富有激情,犹如华尔兹女嘉宾在历经低潮表现之后,不停奋力地舞动蓬蓬裙展现自己最美身姿,而不希望自己被淹没在人群之中无人发现作自己舞伴;随后自22秒处开始,全曲采用俄罗斯三角琴来演奏转场旋律,带来一点深沉暗淡的俄罗斯风格,将全曲自转为E小调开始后过于明亮高昂的情绪压回到起跑线上,三角琴演奏技法和所展现旋律,听着都特别像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自40秒处起盖那笛和竖笛开始合力协奏新一段主题旋律,新主题旋律又将调性定为D大调,将音阶定为自然大调音阶,所表达的情绪又开始变得快活欢乐起来,似乎这位女嘉宾通过奋力展现自己舞姿,已在人群中吸引到了男舞伴可以与自己共舞一曲,真是开心得意得不得了啦,自47秒起到51秒起又有小段旋律将调式置放在自然大调音阶与自然小调音阶之间,体现出一种女嘉宾一边欢喜自己有了男舞伴,一边又担心自己不适应舞伴节奏会跳得很丑的悲喜交集情绪,之后伴随着一段高亢而且如同惨叫的高音旋律,似乎这位女嘉宾又当真不适应男舞伴的节奏开始出丑了;但1.02秒处起作曲家运用D调自然音阶来缓解情绪,好似能让人联想到男嘉宾在安慰和教导女嘉宾开始跟着他慢慢跳舞,不要感到惊慌和恐惧,然后旋律发展得非常地高亢和激动,表明两人将物姿舞动到了最华丽耀眼的程度,之后三角琴中场旋律又再次被作曲家拉回来奏唱,预示着这段男女彼此引导对方跳圆舞曲的旅程终于快结束了,最终于1分35秒处又再次重复开场主旋律,强调全曲主题之后全曲终。

终于分析够20多首曲子啦,夏莉的工作室ost中的确有太多虽说好听但风格十分之重复的曲子,写来写去不是每首都能分析出特点和本质来的,而且满满算去也有91首曲子之多,要我一个个分析估计得写满8万多字,假设就算我自己有耐心写下去估计大家也没有心情看下去,之后就只挑选《夏莉工作室》中一些在调式和风格上极具有特色,于玩家中口碑还算不错的曲子写点乐评分析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29、Scorpio—D大调,第一段电吉他动机旋律为半音小调音阶,第二段电吉他主旋律为自然大调音阶,第三段恰朗戈旋律为自然小调音阶,第四段电吉他主旋律为和声大调音阶,第五段电吉他solo为半音小调音阶,混合调式,金属核摇滚。

  这首曲子听许多玩家都评论说风格非常像伊苏系列,风格比起工作室其他战斗bgm更加热血粗犷,不太像是个萌妹子冒险游戏,我也是一个忠实的伊苏系列玩家,那是因为这首曲子跟伊苏战斗场景BGM一样都是重金属摇滚风格,而且是重金属音乐风格中的金属核分支类别,其典型特征就是为主旋律伴奏的电吉他或其他电子乐器,经常使用一种像工业机器轰鸣般嘈杂刺耳的失真效果音或者小规模厉音、滑音装饰音,配合电吉他的主旋律营造出一种在重金属制品间进行碰撞运动的粗犷感。

曲子开段依靠好一阵子失真效果电吉他半音指弹,将玩家和人物迅速丢入高速混乱的战斗环境中去,随后到0.23秒为止整段动机旋律彻底完成任务,开始上主旋律副歌,主旋律副歌的电吉他演奏时较少使用失真效果器,且使用感情色彩更加质朴热血的自然大调音阶,使得旋律听上去更为动人易听,容易被对重金属音乐粗糙听感不太感冒的人群欣然接受;0.45秒第二段副歌的主奏乐器可能是插了电的恰朗戈或班卓琴,恰朗戈就是我之前所述的一种安第斯民谣乐器,音色清脆高亢可以说是弦乐器中的“竹笛”;而班卓琴音色也算是弦乐器中明亮高亢的那一款,只不过音色没有恰朗戈那么明亮,带有点尖哑沉闷的金属摩擦音质感;我也不好判断这究竟是两件弦乐器中的哪一种,因为这曲子里所有乐器都插了电,跟它没插电时完全是两种音色;我虽然找私人老师学过音乐,但又没有玩过电声乐队对判断电声乐器的音色并不是很在行,这第二段副歌采用了自然小调音阶,使得副歌呈现出一种更严肃悲壮的情感,再加上副歌节奏在此放得有所缓慢,似乎在体现人物与强敌战斗时的严肃思考和坚定决心,接下来的副歌则更为高亢悲壮,将自然小调音阶转换为和声大调音阶,多加了升6这一类半音音符,使得曲子往高亢处发展时多出许多个转音,显得旋律往高亢方向发展时更加地丰满动人,第三段副歌旋律中也有少数片段处于自然小调音位区间,或者说兼具自然小调色彩,使得整个曲子的风格维持基本悲壮氛围不变,从1分55秒起电吉他开始进行solo演奏,solo演奏即为演奏家在演奏完主旋律副歌后,使用某件乐器进行即兴性独奏自由地发挥技艺,随手创作旋律的意思,期间摆脱先前悲壮情感氛围,使用了不少狂野刺耳的失真效果音和极高速滑音及厉音来装饰这段即兴旋律,给人一种进行最终对决的热血狂野氛围,第四段solo独奏总体上也运用了半音小调音阶,半音小调色彩上相比于自然小调调式也比较诡异失真,两者协作共同渲染了一种情景,这种情景是主角奋力向前驾风狂奔,手持刀剑棍棒与BOSS级怪物当面冲撞进行硬碰硬式的战斗,整段曲子感情上可以说达到了最狂野高亢之时刻,在电吉他手完成solo演奏之后,似乎作曲家也没有什么灵感或者说没什么计划拿出更狂野高亢的曲调了,于是到了2分33秒时便又回到第三段副歌,开始循环主旋律副歌,强调整个音乐主题并最终完成全曲演奏。

2-16、雲烟飛動—调性、音阶变换方向:D大调和声大调音阶—降E大调旋律大调音阶—E大调旋律大调音阶—E大调混合吕底亚音阶—E大调旋律大调音阶—F大调旋律大调音阶—升F大调旋律大调音阶,大调调式,acg电子交响曲。       

这首曲子大家看看那调性、音阶变换表,就知道它有多么高亢和善变了,可以说作曲家就是在采用一种直线攀登高海拔雪山一样的强大气势和旋律走向,将乐曲旋律开始一级升高,开始二级升高,再进行三级升高,并在升高过程中加入越来越多的乐器协奏将气氛以一种春节大联欢式的合奏炒热到最高峰去。曲子风格是属于那种日式风格特有的acg电子交响曲风,作曲家将铜管交响乐器、电子摇滚乐器与民俗管乐乐器结合到一起,同时轮替演奏;使得曲子既显现出磅礴大气又不失流行热血感,在某些地方使用甜腻清新的民族管乐器来吹奏,还带有一种日式特有的青春美少女甜美气息,非常契合这款游戏美少女冒险和少年热血物语的主题,我估计这么独特的风格在其他日式游戏里都很少遇见,这种大气甜美味电子交响曲应该是工作室系列的特有风味。总之,对于这首曲子,真的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与其让人一段拉一段地听旋律地去进行乐曲旋律走向分析,还不如直接去静静地欣赏它,才是对这首曲子的最高赞美。

2-30、AquamaRene -Game Version,C大调,大部分时间为自然大调音阶,1.43秒起为自然小调音阶,自然大小调调式,日式流行哼唱。

这应该是《夏莉的工作室》的第二高人气金曲了,在网抑云评论栏中有811条相关评论,其实这款游戏已经泛滥有不少凯尔特风,俄罗斯风,西班牙风,安第斯风,巴西风,夏威夷风的民族调式乐曲了;像《AquamaRene》这种纯日本流行乐风格女声哼唱,夹杂在这么多西方奇幻风曲子和民族音乐风曲子中间,本身也是一件非常魔幻的事情;女声哼唱虽然从3音开始唱起来,按照西方中古音乐调式分类法,这应该是属于一首弗里吉亚调式歌曲,但我认为全曲旋律除了前期频频出现3这个音符之外,并没有在旋律中特别强调过4和7这两个重度拉丁味音符,并且只看和弦走向和乐曲配器也一点没有西班牙味,所用的伴奏和弦配器也是标准的JPOP风指弹木吉他,所以还是把这首曲子定义成自然大小调体系中的日本流行风格调式为好。

女声轻柔空灵地哼唱着主题旋律,十分之温柔小声好似一位女士迎着清凉的海风,在为快要熟睡的自家小宝宝演唱一首摇篮曲,让人听得就能像只爱妈妈且极度恋母的小宝宝一样瞬间安静下来,1.43秒之前曲子通篇都是自然大调调式走向,但因为女声哼唱节奏过于地缓慢,声音十分地轻小,使得全曲都洋溢在一种回忆一切过往事物的淡淡忧伤情感之中;自1.43秒起曲子开始进入自然小调音阶发展旋律,有几个高音旋律走向开始逐渐变得有些凄凉哀伤,在这略显哀伤的轻声呼喊下,不管任何类型之人的心肠,都难免会变软一下吧,这高潮呼喊好像是这个女声在呼唤一个已经离自己而去的亲人和爱人,能够再次回到自己身边;我想这首女声哼唱的剧情主题,是希望一对因为各种原因开始分离,且逐渐变得记不住对方音容和过往美好一切的CP,能够静下心来想想对方到底有多么牵挂自己,你就这样狠心抛弃自己另一半独自生活吗?这个女声在呼吁着有朝一日,这对CP能够冲破一切阻碍得以再次相聚吧,了解这款游戏剧情的朋友们,我这句乐评有说中真相吗?






评分

参与人数 3战斗力 +5 收起 理由
Pingbeici + 1
remussn + 2 好评加鹅
不需要验证 + 2 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嗷,我好像忘记给大家发上《夏莉的工作室》相关专辑资源试听地址了,在此补上:https://music.163.com/#/album?id=2915209  等等,我到底没有发过试听地址,算啦,不管了,就当为了防和谐再补发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0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硬的内容……辛苦了,我也最喜欢黄昏的配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2-2-1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0 2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内容对一般游戏论坛来说太硬了

马克有空慢慢学习,我是没有任何乐理的辣鸡吉他爱好者……

—— 来自 OnePlus IN2010, Android 11上的 S1Next-鹅版 v2.2.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太硬了4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看文章有些散,细看感觉相当的专业和细致,学习一下。

LZ可以考虑把文章做成视频或音频,把作为例子的音乐加进去,听一段音乐加一遍解说,甚至音频节目也可以,参考以前重轻在机核做的音乐专题,还有像官大为之类YouTuber的频道。LZ文章的写作风格似乎也非常适合做视频脚本,应该会吸引很多人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ia 于 2022-2-10 21:42 编辑

没玩过的话,非常精确了。音乐语言果然还是共通的。
19まだまだ稼ぐよ,也是胜利bg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十年后我会买楼主出的书,前途不可限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0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0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硬核,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0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黄昏系列的配乐就和左的插画一样,有着很独特的气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1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Lunamos 发表于 2022-2-10 21:33
初看文章有些散,细看感觉相当的专业和细致,学习一下。

LZ可以考虑把文章做成视频或音频,把作为例子的音 ...

这位哥哥啊,您的视频化提议自然是好,但我不只第一次听见有人向我倡议拖长文不如直接发点视频啦,主要是我作为一个初中学生党缺乏时间和条件去剪辑专业视频,如果能做到的话我自然情愿去做,话说我和我家人正要去往川西高原一带旅游,我还在忧心能不能在旅游下榻区找到2g以上网络,继续在S1论坛维持每晚更新和转载文章的状态呢,从汶川县到九寨沟县这一带区域还好说,但若尔盖县那种地广人稀的高海拔草原地带,可能只有县城地带和部分景点能做到覆盖5g等级网络,我可能会有两天处于失言状态,看情况再来一一回复大家吧,多谢哥哥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1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尽于此深切挠 发表于 2022-2-11 00:07
这位哥哥啊,您的视频化提议自然是好,但我不只第一次听见有人向我倡议拖长文不如直接发点视频啦,主要是 ...

草,初中生,大佬你可太强了
我初中的时候还在干嘛来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1 0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可惜这个东西是真的有视频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1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中学生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1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Lunamos 发表于 2022-2-10 21:33
初看文章有些散,细看感觉相当的专业和细致,学习一下。

LZ可以考虑把文章做成视频或音频,把作为例子的音 ...

求教一下这位哥哥,我贴里有几张配图,但好像游客状态下无法查看图片,请问您这边能看见图片吗,如果要方便潜水坛友也能看见完整版带图全文,需要我怎样去编辑文章和设置系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1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ruina 发表于 2022-2-11 00:11
草,初中生,大佬你可太强了
我初中的时候还在干嘛来着......

没关系,真的不是我太强啦,只是我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里,很早就能享受到其他同龄人享受不到的启蒙性教育,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已,而且父母帮我找的音乐老师也十分优秀,把我教得远超一般音乐爱好者,虽然我从小就爱好音乐,但我可能在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中,已经算太晚专业学习音乐的那类夕阳红人群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1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能看见文中图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1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namos 于 2022-2-11 01:38 编辑
言尽于此深切挠 发表于 2022-2-11 01:22
求教一下这位哥哥,我贴里有几张配图,但好像游客状态下无法查看图片,请问您这边能看见图片吗,如果要方 ...

游客状态应该不能看到S1附件图片。可以使用其他图床(存储图片的服务器),之后通过论坛的"网络图片"(而非“上传图片”)或[img]语法插入图片。比如新浪微博图床,参考:
https://github.com/suxiaogang/WeiboPicB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1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Lunamos 发表于 2022-2-11 00:36
游客状态应该不能看到S1附件图片。可以使用其他图床(存储图片的服务器),之后通过论坛的"网络图片"(而非 ...

谢谢!不过只好明天再来打理了,为什么转个文章像打工一样麻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1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砂糖天妇罗 于 2022-2-11 01:21 编辑

不错喔。
不过二线jrpg的音乐听多了其实也很重复了,就是以奥法德民谣音乐为主,根据场景的不同添加凯尔特、弗拉明戈、中东、南美、日本的音乐风格。比如沙漠就是中东、魔法就是凯尔特、热带就是南美等等。
特别是falcom的音乐,从很久以前就一直是这样。

我以前刚听的时候,觉得日本rpg游戏音乐元素很丰富,但是听久了其实感觉更像是刻板的“罐头音乐”,其实和日本的舶来文化蛮像的。说到底感觉是游戏音乐的功能性太强了,所以如果游戏本身的风格不够突出,设计的成本投入不够大,音乐风格也会被这些罐头风格局限住。像是常见的日本二线rpg很多都是建立在剑与魔法基调上再加上一些科技什么架空量产大杂烩,导致音乐就容易刻板。

如果是游戏风格本身强烈的,比如mother2,音乐就会有趣很多。最近让我觉得音乐最有趣的是纸片马里奥折纸王国的音乐。折纸王国音乐最大的特点是音乐的动态变化。比如18首战斗音乐都有“思考”和“行动”两个版本,通过调整节奏部和旋律部的音量来适配不同的阶段,符合玩家的行为。拼图成功以后还会在无缝动态加上吹奏部的音效。类似的还有地下管道开灯关灯的声部是不一样的。奇诺比奥镇子主题曲根据进程不同就有7种版本。
最神的是比如在城镇里,随着马里奥进出港口区域,主题曲会通过改变节拍从四四拍无缝过渡到四三拍,从而在同一个主题下改变氛围。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这种贯穿始终且切合场景的无缝衔接互动音乐。不管从曲子的数量还是设计上都算是一流了,音乐的质量甚至有点超越这个游戏的体量了。

我觉得做到这个地步算是高级的游戏配乐。而不是把常见的风格打包安放在不同场景就算完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11 0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见这条帖还是在经典jrpg吧,个人不懂音乐,不过楼主写的评论部分不错,即使是我这种门外汉也能看懂👍,真是佩服现在的初中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12-23 06:26 , Processed in 0.09542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