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2-10-27
|
本帖最后由 win8 于 2021-1-15 01:39 编辑
更新整理一下思路:
0. 我的原帖观念是,声源信号频率到达采样频率(44khz)频率1/2时,采样结果就会严重失真(也就是混叠)。对不起我已经记不得这名词了而且还没让人看懂。
1. 录音时采样频率会高于44khz,并且经过ADC之前已经通过低通滤波器过滤高于20khz部分的信号。因此原贴所述的情况在录音时并不存在。
2. 但是由于用户播放的文件通常只有44khz,因此从高质量的工程文件混缩时,仍然会发生主贴所叙述的情况。
3. 在用户播放文件时,由于DAC并非按byte输出电平,而是经过滤波、插值等方式处理(参见#30 给出的链接),情况会再次发生变化,可以得到改善。
4. 通常的举例都是使用持续的正弦波进行模拟,使用适当的方法,接近奈奎斯特频率的信号也能得到完美的还原(#42 给出的视频相当棒,我需要再花一些时间去看)。但是实际在音频文件中,显然不会出现20khz的音叉响一会儿的情况。接近20khz的高频成分是和其他频率的成分混合在一起的,并且不会持续很长。因此信号如果丢失了高频的波峰的信号,我仍然觉得难以修复。
我还是希望有公司着力推更高频率的录音,不说96k 88k,48也比44强嘛。
-------------------
根据采样定律,44khz有22khz的带宽,而人耳听觉范围20hz-20khz,似乎没有毛病,但是这只说明了采样能力的上限,并不能保证采集的信号有多高的信噪比。
我会用直观的图示和简易的说明来阐述为什么44khz采样远远不能满足人耳的听觉需求。
假设原信号是橙色的正弦曲线,如果每次采样都在橙色竖线位置的时刻,显然量化结果会很好。
此时信号频率F,采样频率2F——而蓝色和绿色的竖线,采样频率同样为2F
但是显而易见,如果刚好在蓝色和绿色的时刻ADC采样,进行回放会得到蓝色和绿色的波。
我们可以想象——甚至可能导致完全没有采样到波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