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268|回复: 49

[其他] 【全文翻译】盐田信之的真4F与世界神话之旅(游戏已偷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vi黑翼公 于 2016-2-4 21:46 编辑

盐田信之的真4F与世界神话之旅
译者:無聊(第1、3、5、6、8、9、11、12回)、漤幻蓝(第2、4、7、10回)
校对:二次元星人
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译者及校对

大家好,我是盐田信之。
我将每周都收集关于《真·女神转生IV FINAL》的两个关键词,然后对其根源和流传至今的内容反复研究,从而去发掘出《真·女神转生IV FINAL》的有趣之处。
我还会向大家介绍我从开发人员的对话和制作笔记中得知的剧本、设定等各种游戏花絮。

第1回 一神教和多神教

天使和恶魔的对立原因

前作《真·女神转生IV》以主角被天使和恶魔的争端牵连的形式来带动剧情。但说到底,天使和恶魔为何会相互对立呢?
那是因为人们认为天使和恶魔本身就是相互对立的,并把这思想顺着历史的长河传承下来。
天使和恶魔相互对立的想法,基本上是广为人知的基督教概念。但其实,这并不局限于基督教,先不说“天使”,“恶魔”这个词在佛教用语中也出现过。
而在日本,“恶魔”一词作为一般名词应用于日常生活,例如用“像恶魔似的”来比喻坏人,所以即使听到这个词可能也很少有人会特别联想到“基督教提及的恶魔”。
在《真·女神转生》系列中,“恶魔”一词拥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就连神和天使也被称为“恶魔”,但在此谈及会让问题复杂化,所以我们还是把目光放在基督教的“天使和恶魔”上吧。

在基督教中, “神和人”的关系是核心所在,“天使和恶魔”只是参与其中。
人是神所创造的,只要遵从“神的教诲”就能得到庇护,并且能在死后前往天国。
这个“神的教诲”就是重点,它基本上就是指《摩西十诫》,例如“不可奸淫”、“不可弄虚作假”等具有道德教育意义、人生在世应当遵守的准则。
所谓的信仰就相当于和神签下“契约”——只要遵守准则走上正道,死后就能被神召至天国。

接下来,就轮到恶魔登场了。因为恶魔是和神敌对的,所以就会从中作梗,让人类无法履行和神签下的契约。亦即是“诱惑”人类,让人类违背契约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居住在“伊甸园”中的最初的人类“亚当和夏娃”就是其中一个具有象征性的事例。
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智慧果”,于是亚当和夏娃因违反契约被赶出了乐园,那条蛇就是恶魔的化身。
“天使”本来是在神和人之间负责斡旋工作的,例如转达“神的启示”等,但随着“恶魔”的概念不断扩张,天使也被附加了一些设定。
做了坏事的人为了掩饰自己违背了契约,就会找借口说“受到恶魔怂恿”,而那些神职人员禁不住诱惑的时候为了不失体面就会不断吹嘘“恶魔很强大”,臆造出大量强大的恶魔。
为了与这些强大的恶魔对抗,就把“神之力”附加到“天使”身上,接着还引出了《圣经·启示录》上记载的“天使与恶魔之战”。
就这样,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把这种思想传播开去,结果世人都普遍认为“天使和恶魔”本来就是相互对立的。


神和人的契约成为了宗教间的对立之源

我们换个话题,既然世上的一切都是神所创造的,那神为何还特意创造出和他对立的“恶魔”呢,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缘由。而其中一个就是拥有强大力量的天使因为有了野心而被神惩罚,成了堕天使继而变成恶魔。
这设定总让人觉得是后来才附加上去的,说不定还会变得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让人难以定断。
但这论点引申出了一个极具魅力的话题,那就是大天使米迦勒和恶魔路西法本来是兄弟,也因为这样这论点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总而言之,天使和恶魔都是神所创造的,可以说这才是“一神教”的想法。他们认为神(唯一神)是绝对的,世间万物均不能与神比齐。

《摩西十诫》中的第一条也提及到“神是唯一的,你不可有别的神”,和神签下契约就站到了不得承认其他神(宗教)的立场上。
因为这是契约的第一项,所以信奉一神教就注定要和不信奉唯一神的其他宗教相互对立。
纵观冗长的人类历史,因宗教争端而引发的战争之多亦可谓理所当然。
但争端最为激烈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却是信奉同一个神的,所以和上述的宗教对立并不一样,从整体上来看就像在内斗似的,这真的非常奇怪。
绕了这么大的圈子,结论就是“一神教”和“多神教”之间存在争端。

尽管相互之间的争端十分激烈,但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还有犹太教所信奉的神完全是同一个。
根据《旧约圣经》的记载,第一个和神签下契约的亚伯拉罕是三个宗教的共同始祖,虽然摩西十诫多少有点形式化,但它直到如今也仍然是三个宗教共同的基础准则。
这些宗教被总称为“一神教”,处于无法和其他宗教相容的立场上。
而包括佛教和印度教在内的其他宗教大部分都是“多神教”,所以“一神教”和“多神教”从根本上对立。
《真·女神转生IV FINAL》的故事就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上创作出来的。


一神教起源于多神教

实际上,一神教不认同其他宗教的理由和其起源有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神教属于新兴宗教,起源于多神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从犹太教分化出来的,而人们认为犹太教又是受到了古代波斯帝国的“琐罗亚斯德教”的强烈影响诞生的。
琐罗亚斯德教的根本教义是善恶二元论,象征这一点的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和恶神安格拉·曼纽——善恶二神的对立,但人们认为琐罗亚斯德教是一神教的雏形。
琐罗亚斯德教原本就像多神教那样拥有各司其职的众神,
但安格拉·曼纽是由阿胡拉·马兹达身体的一部分化成的想法导致人们把众神作为“天使”从属于阿胡拉·马兹达,从而确立了“一神教”的局面。
波斯和印度不仅同出一源且争端不止,可谓孽缘颇深,在琐罗亚斯德教成立之前,波斯就是信奉和印度的宗教(如韦陀教,即后来的印度教)相似的多神教的。
波斯宗教和印度宗教就像镜子一样相互逆转。印度认为波斯的善神阿胡拉就是恶鬼阿修罗,而波斯恶魔的总称德弗指的就是印度众神。
琐罗亚斯德教就是当时从多神教成功改革成一神教的新兴宗教。

不仅是波斯,从多神教变为一神教的征兆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
例如印度,在韦陀教演变成印度教的过程中,信仰对象都被统一为毗湿奴和湿婆等强大的神明。
克里希纳、罗摩、那罗辛哈还有佛陀等都是有人气的神,但都被当作毗湿奴的化身吸收了,这也能称得上是走向唯一神的潮流吧。
世界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多神教变革为一神教说不定也是与之对应的一种必然变化。
人们认为,多神教是不发达的原始社会衍生出来的产物。在依靠狩猎和采集来获取食物的时代里,每天的收获差距很大,当时的人们想必也有向神明祈求收获安定吧。
而且包括巨型猎物在内的奇珍异兽和各种自然现象都化为恐惧折磨着当时的人类,原始宗教可能就是人类在祈求心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哪怕走进了农耕时代,人类想必还把水灾等天灾当作动怒的雷神所为,把带来收获的阳光想象成神圣的象征——太阳神吧。

人类文明发达起来,通过长年累月构筑起来的多神教文化的存在意义也逐渐薄弱。
水灾曾经是个威胁,但灌溉技术不断提高,水灾带来的损失在逐渐减少,人们渐渐不再畏惧雷神,继而失去了信仰之心。
与此同时,宗教为了维持强大的向心力而统一信仰对象也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各个地域的神话都进行了改革,曾是古神中心人物的雷神也被太阳神夺走了立足之地,而且人们还有放大太阳神形象的倾向,把他描述为远远凌驾其他神明的存在。

古代四大文明中最为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所包含的苏美尔文明、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等,
还有现在的叙利亚和伊拉克附近的多神教文化中的许多元素都能在《旧约圣经》中看到。
例如《诺亚方舟》的原型——史前大洪水就在以苏美尔王为主角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出现过,
也有人说神在创世第五天创造的巨龙利维坦就是以在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受人景仰的雷神巴尔所消灭的龙罗腾为原型的。
而巴尔在圣经中则被蔑视为邪教的崇拜对象,由此反映出来的宗教地域冲突也很有魅力。

倘若把信仰对象统一为唯一神,那其他神就会被其吸收或者被当作恶魔充当神的敌人,
我们也从此可以看出“一神教和多神教”的对立关系比“天使和恶魔”的对立关系还要根深蒂固。


在《真·女神转生IV FINAL》中,会描绘出天使和恶魔暂时联手组成“一神教”势力与以克里希纳为代表的“多神教”联盟相互敌对的情景。
让死去的主角活过来的达格达其实是加入了多神教联盟的“凯尔特神话”中的主神,
他和克里希纳在联盟中到底处于何种立场、对立关系发展成战争之际又会爆发出怎样的激战,这实在让人兴趣盎然。

下一次我们将会研究一下本作的关键——恶魔达格达和凯尔特神话,敬请期待。

第2回 达格达与凯尔特神话  

《女神转生》粉与凯尔特神话

“凯尔特”一词在日本广为人知,契机应该是1988年风靡英国乃至全世界的恩雅的歌曲《Orinoco Flow》。
将洋溢着透明感的歌声反复交叠,并以弦乐器为中心增强回声的幻想风格的音乐,
在1980年代西洋音乐热潮即将褪去之际,给听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动,在日本也是大受欢迎。

恩雅的音乐虽然是作为流行乐广为流传的,但听过的人多对曲调有种“怀念”、“治愈”的感受,
这是因为演唱歌曲的歌手恩雅为爱尔兰出身、将故乡自古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作为乐曲基调的缘故。
那是在古代欧洲拥有极大势力,被称为“凯尔特人”的族群遗留下的音乐。
而因为恩雅的缘故,“凯尔特音乐”也被视为“治愈系音乐”引发了一阵热潮。

虽然实际上恩雅的音乐属于电子乐器的曲风,也与“凯尔特音乐”有所不同,
但以她的音乐当背景音轨的英国BBC制作的纪录节目《凯尔特人(The Celts)》在日本NHK的播出,
基本在人们心中确定了"恩雅=凯尔特"这一等式。

这一纪录节目,加上凯尔特艺术文化研究的第一人、
鹤冈真弓撰写的第一本书《凯尔特/装饰性思考》于1989年的发行,令凯尔特文化以及神话越来越引人关注。

……以上便是对于当时的“凯尔特热潮”的一般见解,但我想《真·女神转生》系列的粉丝们可能会与此稍有不同。

于可以算作《真·女神转生》起源的FC版《数码恶魔物语 女神转生》(namco)中登场的“幻魔库夫林”,
可以算是比较早期便能入手,且能够活跃到最后的非常强力的仲魔。
即使是以FC粗糙的点阵图表现出的铠甲武士看上去也非常帅气。
而知道这位库·夫林是“凯尔特神话”中登场的英雄,从而对其情有独钟的玩家应该也不在少数吧。

FC版的发售日为1987年9月11日,比恩雅的热潮还要更早。
而“凯尔特热潮”袭来没多久,1990年4月6日,第二作《数码恶魔物语 女神转生II》(namco)发售了。
虽然库夫林在本作中等级有所下降,但作为能够使用“塔尔卡加”的仲魔依然拥有重要的地位。

之后在《真·女神转生》中则变成了“妖精库夫·林”,以“死亡束缚”等技能有着不俗的表现,并成为系列常驻的恶魔。
即便在凯尔特神话相关的书籍尚未普及时,“凯尔特英雄库·夫林”的故事还是相对容易找到的,
因此从他开始认识凯尔特神话的人应该也不在少数。

虽然非常有名,却不太为人所了解的神话

虽然“凯尔特神话”对《女神》粉来说并不算陌生,但实际上要探究其全貌是相当困难的。
因为严格意义上的《原著》基本已经不复存在了。
通常认为,被称为“凯尔特人”的种族全盛期大约是公元前4世纪到1世纪,当时的人们基本上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的习惯。
多数“神话”传说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现在能阅读到的资料都是后世重新整理为文字的东西。
其中大半都记录于中世纪,时代的隔阂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填补的。
虽然不是传话游戏,但口耳相传毕竟会使得内容产生变化,加上记录者多为基督教的神职人员,记录中偏颇的解释也不在少数。

而更古老的记录,则应该是古希腊和罗马的著作家们留下的。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尤利乌斯·恺撒的《高卢战记》了,
虽说书中记载了凯撒实际所见所闻的“高卢人(现在居住于法国周边的凯尔特人)”的生活方式等内容,但他接触到的也不过是凯尔特人中极小的一部分,
而且无论如何,对于自己征服的对象进行的记录,绝不能说没有一点主观偏差。
虽说以柏拉图、希罗多德为首的古希腊贤人们留下了些许关于“凯尔特人”的记录,
但许多都不是亲身所见的传闻,因而内容有多少程度可信仍然是个未知数。

与残留下的这些文献同样,“凯尔特人”这一种族自身就是个难以捉摸的存在,这也是一大问题。

前面也说过,凯尔特人的全盛时代是在公元前4世纪到1世纪,
但能被称为前期的文化则更早在约1000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原本居住在德国多瑙河上游的凯尔特人,吸收了周边的族群而逐渐扩大了势力。
到全盛期时,其实力已经扩展到东至黑海东侧,西至现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半岛。
凯尔特人吸收了各地不同的民族及其文化,
多数人认为,它与其说是单一文化的民族,不如说是拥有统一的“凯尔特文化”的多民族联合体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众所周知,凯尔特文化分为两大块,也就是所谓的“大陆凯尔特”和“海岛凯尔特”。
前者指在全欧洲流传并发展的文化,后者则指的是远渡重洋,在现在英国所在的不列颠岛与爱尔兰发展的文化。
大陆那部分后来都被罗马征服,而不列颠岛屿也被罗马军队侵略了。
虽然罗马对于附属地的当地人态度宽容并允许他们自治,但当时被称作“蛮族”的凯尔特人不可能不受到当时的先进国家罗马的影响。
其中只有爱尔兰的“海岛凯尔特”文化免于受到罗马的支配,从而使得凯尔特文化自身以最接近原型的状态留存了下来。
实际上现在作为“凯尔特神话”残留下来的资料许多都是来自爱尔兰的。

英雄们主演的“爱尔兰神话”

根据时代和地域的不同,相同的“凯尔特文化”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神话亦是如此,虽然不同地域都有着一部分“相同设定”的神明,但作为故事“主要人物”的诸神们却迥然不同
一般认为,这是由于作为神话残留下来的故事原本是传颂过去实际存在过的伟大祖先的传奇的。
英雄传奇在流传到后世的过程中被不断夸张,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实际上凯尔特人以族群为单位,各自十分独立,族群之间的对立冲突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族群各自有相当于“王”的统治者,而他们之间因一些无聊至极的理由而发生战争的事情在神话中也有所描述。
如此一来,相当于族群祖先的英雄的强大自然跟族群的荣耀紧密相联,因此对故事进行夸张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库·夫林是爱尔兰北部的阿尔斯特王国的英雄,传说描述了他在与西南的康诺特王国的战争中的活跃。
爱尔兰神话中他是太阳神鲁格的儿子,拥有远超常人的力量,还被女神斯卡哈授予了贪欲之枪(Gea Bolg),
然而后来他却用此枪杀死了挚友与孩子,最后自己也被这把枪贯穿而殒命,
着实可说是与英雄身份极不相称的故事结局,却也让人感到一丝这是以现实发生的事为基础的真实感。

到此为止都是以库·夫林为中心探讨凯尔特神话是如何产生的,但大家一定会有疑问,这次专栏题目中的“达格达”究竟是谁?

在爱尔兰神话中,有一支名叫“丹努之子(Tuatha de Danaan)”,或者叫“达那神族”的神明一族登场。
这一神族乃女神达努的子嗣,而达格达则相当于该族的至高神。
女神达努既是他的母亲亦是他的妻子,他的名字有“善神”之意。
由于他持有能无限产生食物的神之道具“巨锅”,因此也被当作丰收之神,同时也有死亡与再生之神的说法,
在《真·女神转生IV FINAL》中能令死亡的主人公复活的立场也是典出于此。

在以英雄们的活跃为主体的爱尔兰神话中,达格达虽然处于至高神的立场,但实际上并不算活跃。
甚至在神话中,他在与爱尔兰的原住民“弗摩尔(Fomor)族”的战争中(《女神》系列中称作“弗摩利亚(Fomoria)”)负伤,
因而退居二线、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在与弗摩尔族的战争里将一族引导至胜利的是继承其众神之王王位的兄弟神努阿达(Nuada),
而丰收神的特性则由其女儿、女神布丽吉德(Brigid)继承了。

凯尔特社会中的春之节日“Imbolc”举办的2月1日已经变成了纪念爱尔兰的守护圣人的圣布里吉德节,
这是从基督教在传教时将布丽吉德归纳为守护圣人,并且利用其人气进行传教才开始的。
也因此,在爱尔兰基督教化后,其人气依然没有减弱。

这么看来,达格达虽然身为至高神却深陷不幸的境遇,会计划恢复自身失地也是自然。
利用女儿站到与唯一神对立抗衡的立场也似乎可以理解了。

但游戏中的达格达为何要令主人公复活却至今仍未有个定论,算是令人通过神话去想象的经典例子。
能够让玩家像这样充分进行各种想象,也正是《女神》系列的乐趣之一。

那么下回,应该会尝试对多神教联合中心——克里希纳(Krishna)与印度神话进行一番挖掘。敬请期待。

第3回  克里希纳和印度神话    

取得最大发展的多神教的现状

日本基本信奉多神教文化。
因宪法规定“**”所以日本没有特定的“国教”,但我认为“神道”在日本的地位就非常接近国教。
毕竟象征着国家的日本皇室就站在神道一方,其中天皇就被视为神道众神之颠——“天照”的子孙,所以皇室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神道”。
在国内外引起各方争议的“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就足以证明国家的中枢显然还残留着根深蒂固的神道信仰。

不过,要是从民众生活的角度来看,把日本称为“佛教国”也说得过去。
当今时代,大都市(原文是东京中心)可能很少会出现在神佛面前举行的结婚仪式,
但当举办葬礼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请和尚过来念经超度进行“佛式”葬礼。
当然,人们可能已经逐渐淡忘葬礼的做法其实是佛式的了,
就像耶稣・基督的生日——圣诞节一样,人们一般只会单纯地庆祝节日而不会在意基督教。


在日本,神道和佛教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因为“神佛习合”而相互混淆在一起,所以两者之间的界线变得十分暧昧。
文部科学省每年都会公开“宗教统计调查”,最新的平成26年版显示,日本神道信徒约9100万人,佛教信徒约8700万人。
即使考虑上排第三的基督教所拥有的300万信徒,神道和佛教的信徒数差距也不算很大。
虽然在现实中真的信奉着“神道”或“佛教”的人应该很少,但这两个宗教完全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了。

“神道”和“佛教”大致上都可以说是“多神教”。
严格来说这两个宗教其实都很复杂,因为两者同时具有“多神教的一面”和“一神教的一面”,
虽然都拥有“最高神”但由于两者始终还是以众“神”并存的宗教观为基本,
所以如果要在“一神教”和“多神教”之间二择其一,“神道”和“佛教”更接近后者。

而且,“一神教”在多数情况下会把“非一神教”称呼为“多神教”,而“多神教”也可以用“类似一神教”来形容,
因为“宗教上的原理是单一的”,所以两者界线其实很暧昧不清。
要是站在相反的立场来看还会产生一个疑问,即使把天使归类为使徒,
但“一神教”对“圣母”、“圣人”的信仰形态其实也是偏向于“多神教”的吧?

现在我们来看看标题提及的印度吧。说到印度宗教,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印度教”了。
根据日本外务省2011年的国势调查印度教徒占79.8%、伊斯兰教徒占14.2%、基督教徒占2.3%、锡克教徒占1.7%、佛教徒占0.7%、耆那教徒占0.4%。
印度教徒的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宗教。


“印度教”作为“多神教”,信奉着《女神转生》系列中经常出现的“毗湿奴”和“湿婆”等印度神话的诸多神明,时至今天也在印度广受追捧。
而“多神教”的典型例子希腊和北欧、凯尔特等,基本上已经仅仅是神话了。
“印度教”却大为不同。这也是早在“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时期便悄然生根并发展至今的“多神教”如今的现状。

印度神话的诞生

我想,喜欢《西游记》的人一定知道唐三藏所前往的天竺其实就在印度,那里还是佛祖的故乡和佛教的发源地。
而如今,印度的佛教徒仅有0.7%,你一定觉得这很奇怪吧。

要回顾印度的宗教界那充满动荡的历史,那首先还是得追溯到“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正如其名,是在印度河流域兴起的文明,大致上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一带。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在历史教科书里出现过的著名遗迹也在那里,但直到现在还没人能解读“古印度文字”,所以古印度文明仍然充满谜团。

据考察,初期都市群是约公元前3000年建造的,但有调查发现那里的人在古印度文明之前也有过农耕畜牧等集体生活的痕迹,
这甚至能追溯到还是新石器时代的公元前7000年左右。
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在举行一些需要献上活祭的宗教仪式,在不同的遗迹之中还发现了要用到火的祭祀仪式和疑似湿婆神信仰原型的“男根(林伽)”像。
其中的陶瓷制女神像也可能是后来印度教的一大势力——七母神(梵天、湿婆、毗湿奴和因陀罗等神的妻子们)的原型。

古印度文明从约公元前1500年开始就逐渐衰退灭亡,但其原因至今不明。
其中最有力的说法就是气候变化和遭到雅利安人入侵,
但至少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古印度文明衰落后居住在该地域的就是信奉着印度教原型——“婆罗门教”的雅利安人。
我们并不确定古印度文明的宗教信仰当时有没有被雅利安人继承下来,但湿婆神的原型“暴风神楼陀罗”就被婆罗门教信奉着。
除此之外,雷神因陀罗,火神阿耆尼和水神伐楼拿等神在那个时代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以《梨俱吠陀》为首的“四吠陀”是婆罗门教的圣典,因为名字听起来很帅,所以游戏和漫画也经常引用。
它由大量的文献材料构成,其主要文体是给神的赞美诗、祈祷文和仪式的步骤。
吠陀在约公元前1200年便开始攥写,到了约公元前800年还出现了阐发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奥义书》,
这些都属于婆罗门教的圣典,印度神话在那时亦已基本成型。

之后,在约公元前2世纪出现的《摩奴法论》更是让神话随着婆罗门教的各种法律的出现而变得精简化。
创世神话诞生以后,神话的整体框架就可以说已经大致完成了。
但当时希腊和埃特鲁斯坎等欧洲文化大量涌入印度,我们可以认为印度神话那时已经受到了希腊神话和东方神话的影响。

佛教和印度教重生和克里希纳

“佛教”在婆罗门时期便已经诞生了。
佛祖乔达摩·悉达多对相当于婆罗门教根基的身份制度(即是“种姓制度”,在很多时候亦被称为“瓦尔那制度”)心存疑惑,于是便创立倡导众生平等的佛教。

从约公年前500年佛教创立开始到约公元7世纪期间,婆罗门教衰落,佛教和耆那教等势力处于优势。
酿造出这种局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一个强大的王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让印度一带度过了一段安定的时期。
但从6世纪开始笈多王朝便遭到匈奴人入侵,在它灭亡之后地方小国一涌而起,印度再度进入了一个四分五裂的战国时代,
佛教亦就此衰退,而印度教则再次崛起。

顺便一提,《西游记》的故事核心——三藏取经的时间就在佛教衰退期间——公元629-645年。
**写下的旅行记录《大唐西域记》后来被加以改编,早在10世纪便已出现疑似《西游记》雏形的著作。
继承了婆罗门教的印度教有把信仰中心转移到毗湿奴身上的倾向,以此看来印度教可以说是作为“新兴宗教”崛起的。
这也是一种“宗教改革”,但也可能是因为2世纪之后基督教的实力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变强,
印度教受其影响以吠陀文献和摩奴法论为根基,把毗湿奴判定为唯一神从而实现“一神教化”。

印度教除了吠陀文献以外,还把《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史诗尊为圣典。
《摩诃婆罗多》主要讲述了古代北印度的五个婆罗多族王子所参与的民族纷争,约公元前2世纪便诞生了故事雏形。
它之所以被尊为圣典,是因为后来《薄伽梵歌》成为了其插叙,而《薄伽梵歌》之后亦成为了印度教极为重要的经典之一。

克里希纳便在这《薄伽梵歌》之中登场。
在故事中,克里希纳以马车夫的身份乘坐在五位王子的中心人物阿朱那王子的战车上,并指导了阿朱那该如何信奉毗湿奴。
其实,克里希纳是以真实存在的人物为模创造的,这个人就是当时宗教改革的中心人物薄伽梵派教主。

《薄伽梵歌》上记述着该派阀信仰毗湿奴的重点,并被插叙到约在2世纪成书的新版《摩诃婆罗多》之中。
就这样,薄伽梵派壮大了势力,结果教主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克里希纳,被认定为毗湿奴的阿梵达(化身)之一。
细想一下就知道,这其实等于在说毗湿奴变了个样让人皈依于他,但这在神话里是常有的事,所以也没什么好在意的。

在最新的印度教教义中,毗湿奴的力量变得更为强大了,
给各种各样的英雄附加一个设定“他其实是毗湿奴的化身”,然后把他们一个一个地吸收掉。

《罗摩衍那》的主人公罗摩王子,人狮那罗辛哈,甚至连佛陀亦即佛祖释迦牟尼也被视为毗湿奴的化身,这分明是想藉此把整个佛教都吸收掉。
由此看来,克里希纳和继承了他意志的人还真是野心不浅。
就连同属印度教的框架且从婆罗门时**始就比毗湿奴还要有人气的湿婆和梵天也被当成媒介和毗湿奴一体化,制作出“三位一体”的概念。
就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一样,增加宗教向心力的做法有点过于强硬了。

之后,湿婆始终保持了自身的强大势力,人们对湿婆的儿子财神伽内什的信仰在不断加强,女神崇拜亦久居不下,
一场惊天大事更是让印度曾经被伊斯兰教支配了,结果让印度教内部的流向也随着时间发生了改变。
克里希纳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变化的呢?一想到这个问题,就觉得《真·女神转生IV FINAL》的关键人物克里希纳给人的印象更深了一层。

毗湿奴的阿梵达,伽内什信仰和印度七母神等,虽然我想要讲述的要素还有很多,但这次就暂告一段落吧。
敬请期待下一回,“神秘思想和恶魔撒旦”。

第4回 神秘思想与恶魔撒旦  
神秘主义究竟是什么

与宗教有关的人中,常常能见到一群“神秘主义者”或者“神秘思想家”
虽然被这么称呼的人各种各样,无法一概而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群人很早以前——早在“宗教”诞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着了。

怎样的人会被这么称呼?首当其冲的便是被唤作“圣女”的几名女性了。
譬如将“得到天启”的神秘体验编著成书,并以自创曲的形式流传后世的12世纪德国的“宾根的希尔德加德(Hildegard von Bingen)”
譬如讴歌“与神合一”,以修道院改革家身份为世人所知的16世纪西班牙的“耶稣的圣德兰”(又称亚维拉的德兰(St. Teresa of Avila)),
都是十分有名的人物。她们皆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并以高超的智慧为世人所知。


她们以“幻视”或者说是邂逅自己内心的神,得到启示从而达到“合一”的境界。
在讲她们称为“神秘主义者”的时候,表示的是“经历过与神接触的神秘体验的人”


另外,有许多人从学术或者逻辑的角度探寻神的神秘性。
这些人也常被当作“神学家”或是“哲学家”,
实际上指的是创造出如犹太教的神秘思想“卡巴拉”
以及虽然在基督教诞生前便存在,却与基督教紧密相连、发展出神秘思想的“诺斯底主义”
伊斯兰教的神秘思想“苏非派(Sufism)”等知识体系的“神秘思想家”们。

前文提及的女性们虽然也以“神秘体验”作为基础构建了“神秘思想”,但“神秘思想家”并不一定需要实际经历过神秘体验,
从这点上来说,她们与“神秘思想家”还是不可混为一谈。

无论如何,“神秘思想”或者说“主义”这一词都是用来表达“试图接近神的行为”的。
即便动机各异,例如“想知道神究竟是什么”,或是“想与神合为一体”,或是“想得到神力”,最终在“追求神秘”这一点上却是共通的。
虽然“追求神秘”基本上是一神教的思考方式,但类似佛教中密教的“追求真理”实际上与此异曲同工,
现代人想要追求“灵异”体验可能会通过吸毒,或是体验Trance这类的音乐,不一定与宗教有所关联,
因此在与一神教无关的地方使用“神秘思想”这个词应该也无伤大雅。

笔者是从非历史学家也非宗教学家的立场出发,广义地把以“炼金术”为首的各种“超自然”都当作“神秘思想”、“神秘主义”。


与性有关(erotic)的神秘体验与撒旦的关系

现在我们回头看最初举例的“圣女”,“与神合为一体”无疑包含着性的表现。
虽然说法容易引人误会,但修女为了“与神结婚”必须坚守纯洁,虽然教义上并非如此,但却很容易让人产生与性相关的联想。
实际上,经历过与神交流的“神秘体验”的修女当中,也有许多将其认识为与神发生性方面关系的,并且在“体验记”中也有十分惹眼的露骨描述。

即使是拥有崇高声誉的圣女“耶稣的圣德兰”,也在《自传》中将“与神合一”描述为献出“对神的爱”,
被“宗教性的恍惚”与“欢喜”充盈,并达到忘我状态的行为。虽然不算露骨的表现,但无疑是一种高潮状态。
(校注:动辄与肉欲扯上关系,体现了作者轻浮的一面。尽管游戏是大众娱乐商品,略微涉及亦属常情,然人类对灵性的探究,不应以此等庸俗的方式草率解释。望读者莫受误导。)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世纪的修道院将严格的禁欲作为修行的一环,打破禁忌的人无论男女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因自律与惩罚而受到抑制的欲望,有可能以幻觉或梦的形式产生出“神秘体验”,
而根据情况也有可能在神经衰弱状态下将诈称为神或神使的人对其进行的行为错认为“神秘体验”。

从这话题我们能联想到的,自然是袭击睡梦中的女性并与其交媾的男梦魔Inccubus
与其相对的、以女梦魔Succubus为代表、诱惑压抑下的修行者的恶魔也有不少为女性的形态,
而男梦魔和女梦魔被认为是下级恶魔,也就有人认为恶魔撒旦会现身在职位较高的女性神职人员身边。

撒旦这一名字来自《旧约圣经》,但从表现上来看更接近于对神与其契约者(信徒)进行各种妨碍的存在的总称。
伊斯兰教中相当于撒旦的Shaytan(也被称作镇尼(Jinn)或易卜劣斯(Iblis)),则是以相当于天使的形象登场,却因为蔑视人类而受到神(安拉)的惩罚,变成了诱惑人类的存在。
在伊斯兰教的神秘思想苏菲中,则赞扬其不是因为反抗神,而是基于对神的唯一信仰而行动。

基督教则对Shaytan的形象进一步发展,最终将其塑造成了堕天使的形象。
将伊甸园中诱惑夏娃吃下智慧果的蛇当作他的化身,赋予其更完整的人格,并且以路西法这一别名创造了他的故事,
最终将其变成了从但丁的《神曲》到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都采用其形象的“最受欢迎的恶魔”

对于以诺斯底主义为首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者来说,“撒旦=路西法”无疑是具有无穷魅力的存在,他们对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例如,因为蛇给人类带来了智慧,所以应该是足以比肩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和普罗米修斯的至善存在,
也有他诱惑夏娃吃下智慧果并令其怀孕,所以是“全人类祖先”的说法。

令夏娃怀孕的撒旦这一概念可以看作是给予“圣女”“神秘体验”的“伪神”了。
对于坚信自己是“神的新娘”的神秘主义者来说,撒旦一方面是令自己被当成“与恶魔私通”的淫妇的恐怖存在,
另一方面,也许也是令自己升华至与“被蛇诱惑的夏娃”同等级的充满魅力的对象。

神为何要造出撒旦

多神教的世界观无关善恶,有许多神明登场,所以与神或人类敌对的存在也可以当作性格如此的神明,
但在一神教唯一的神创造了世界上的一切的世界观下,恶魔自然也是“神明创造”的存在,而人们自然会产生“为什么要创造出恶魔”这种疑问了。

如果是为了“考验人类”而创造的存在的话,那充其量不过是被创造物的恶魔与处于优势地位的神的对立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欠缺平衡。
另外,对受恶魔折磨的人类见死不救的神明难免让人感到有些冷血无情。
而如果是“原本为神的一部分,独立出来形成了恶魔”的话,就变成神原本就有邪恶的部分,因而一切的元凶就是神自身,
而不能阻止这部分独立的神,其“全能之力”也难免会受到怀疑。

一神教的领导者们为了抹掉这些质疑试图编出各种各样的理由,然而自然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合适的理由。
而各种神秘思想一定程度上也是源自为了找出这些疑问的“解答”而进行的诸多努力。
一旦深入宗教,一部分人出于怀疑心,一部分人虽然信仰坚定,但经过他人指出,或是自身的思考,都会面对教理潜在的矛盾
普通人会把疑问丢给教会的上层人员,姑且不论能否接受,至少都能得到一个答案,但神秘思想家们自然只能将其理由探究到底了。
他们一字一句熟读圣典,寻找一切可能解答的描述。在找不到直接解答的情况下,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与答案相关的情报,即便多少有些牵强,依然能找到解决之路。

而由此导出的“解答”大多以“寓言”的形式流传出来。
这些若没有和教会的主流思想冲突则没什么,一旦过于独创,与教会的意向相悖,便会被断定为“异端”而强力排斥。
实际上所谓“神秘思想”的大部分都被教会认为是“异端”。

举例来说的话,“诺斯底主义”认为“创造世界的造物主,并不是唯一神”,花费大量的时间构筑了合理的理由。
他们认为名为“德穆革(Demiurge)”的造物主是从完美的世界里的唯一神流出到低级的现实世界的神性中诞生的不完全的神
德穆革以为自己就是唯一神,并自称“耶和华”,却创造了一个问题丛生的不完美的世界。
虽然作为寓言来说,确实构筑了一个十分有趣且意味深刻的世界观,但毕竟将一神教所有人信奉的“唯一神”视为假货,从根本上颠覆了一神教的信仰,自然不可能得到认可。
教会则做出了“德穆革就是撒旦”的判决宣言。


如此诞生的“邪神德穆革”在前作《真·女神转生IV》中作为路西法的“挑战任务”中的boss角色登场。
在女神系列中,常客路西法也偶尔和撒旦分别登场。
与象征“混沌(chaos)”的存在路西法相对,撒旦通常处于“秩序(law)”一侧,被塑造成与其对立的存在。
虽然现在还不确定这次的《真·女神转生IV FINAL》中是否会有撒旦或是德穆革登场,但本作是否会再次描述前作以及之前的系列作品中已经涉及的彼此间的关系,还是十分令人期待的。
可能的话,还是推荐各位接触一下原来的故事“预习”一番。

下回的主题预定为“美杜莎与希腊神话”,敬请期待。

第5回  美杜莎与希腊神话

比古希腊还要遥远的过去

希腊神话闻名于世,我想日本也有很多人通过电影等途径知道不少人物和故事,
例如宙斯和阿波罗等富有个性的神明,因“特洛伊木马”威名远播的“特洛伊战争”,还有赫拉克勒斯和珀耳修斯等英雄的传奇故事。
以让人联想起神话时代的万神庙为首,希腊遗迹群激发出人们对远古时代的向往,它和埃及金字塔等遗迹一样是最著名的世界遗产之一。

然而知道希腊神话从何时而起,出自何人之手的人并不多。
在《希腊神话》之中,最为古老且最为重要的便是荷马的两大叙事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据人们推断,荷马是约公元前8世纪的诗人兼乐师,也被称为“游吟诗人”。

当人们在神殿等地举行各种仪式的时候,游吟诗人就在那里高唱神话和历史故事,
但当时没有用文字记录诗词的习惯,所以诗人大致上只能以膨大的知识为基础,即兴吟唱。

在公元前8世纪,荷马亲手创作出了被众诗人代代传颂的《荷马史诗》,
到了约公元前6世纪,腓尼基文字发展成更适合记述希腊语言的希腊文字,
《荷马史诗》便被人们用希腊文字攥写成书并流传至今。

但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并非荷马一人所作,
人们认为这两个完成度极高的作品其实是荷马把先人传承下来的传统诗词结合他自己的见解改编而成的。
据史书记载,人们在长久以来都以为叙事诗里歌颂的故事是虚构的,
直到谢里曼发现了疑似“特洛伊战争”舞台的特洛伊遗址,人们才知道叙事诗拥有一定程度的史实根据。

从希腊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往东越过爱琴海便是特洛伊遗址,它位于如今的土耳其共和国境内。
特洛伊过去曾被称为“伊利昂”,而且还是荷马的故乡,后人认为《伊利亚特》这一书名便是由此而来。
经过对遗址的考察,人们推断“特洛伊战争”大概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中叶,这比荷马在世的年代还要久远得多。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内容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动,直到约公元前2世纪才稳定下来。
当时正值希腊南部的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统治着希腊南部乃至埃及一带,
大帝死后,他曾经的部下托勒密一世成为了埃及的法老,在埃及第二大都市亚历山大港建造了“亚历山大图书馆”。
这座图书馆从世界各地大肆收罗各类书籍并用莎草纸制作副本,其中包括以《伊利亚特》为首的希腊神话核心作品。

其实,在此时便已经有人怀疑《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并非是由荷马创作的了。
荷马本人就像神话里的人物似的,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后来甚至还有人怀疑此人从没存在过。
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人认为书中有很多地方是在荷马死后才添加的,还尝试过把荷马攥写的部分单独提取出来。

其实,古希腊的迈锡尼文明约在公元前12世纪便开始衰败,当时的文字也因此无法沿用,
直到腓尼基文字普及为止都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所以考古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古希腊黑暗时代”。
约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职员在怀疑荷马是否真实存在,日本那时才刚开始古坟时代,
这在我们看来已经“够久远”了,而真相则“更久远”。

从诸神传到英雄传

根据特洛伊遗址的调查,人们推断“特洛伊战争”大致发生在公元前十几世纪,
倘若情况属实,那希腊神话的众神或其原型人物估计也是活跃在那个时期。

从结论上来说当然没这么简单了,但以《伊利亚特》为首的各种叙事诗均有提及的“特洛伊战争”,
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 “神话故事”,其中还包含部分“史实”。
“特洛伊战争”是指当时的希腊和特洛伊之间的战争,但书上描写的基本上是双方的人文社会。

希腊军统帅阿伽门农是迈锡尼古城(古希腊的先河“迈锡尼文明”的核心都市)的王,
因为他弟弟斯巴达(古希腊全盛时期能和雅典并齐的都市国家)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
所以他就对其展开报复,发动了战争。

在故事中,希腊神话的各方神明亦牵涉其中,
但因为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情爱之事,这种愚昧之处不禁让人觉得这其中多少包含了一些事实。
不管是阿伽门农还是帕里斯,都没有考古证据证明该人物或该人物的原型真实存在过,
但人们认为以史实为基础并把天上诸神穿插其中会让在神殿等地被广为传颂的《伊利亚特》更具真实感。

“特洛伊战争”的故事里除了描写人类大军的冲突,还描写了神话人物——“英雄”们的种种事迹。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阿喀琉斯,一名拥有不死之身却被射中唯一的弱点“阿喀琉斯之踵”而失去了生命的英雄。
阿喀琉斯是都市国家佛提亚的王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诞下的半神,
而且他的父系曾祖父是宙斯。而他的父亲珀琉斯也是希腊神话的英雄,是发生在“特洛伊战争”之前的“阿耳戈船英雄传说”故事中的船员之一。

其实帕里斯也是继承了神明血统的英雄,他往上追溯六代便是宙斯之子,
但宙斯产下了许许多多子裔,对象还不只是女神、人类女性,
都市国家的王族基本都是他的子孙,所以帕里斯和普通人类也没有多大区别了。
而阿伽门农和墨涅拉俄斯的祖先则是孕育了牛头怪弥诺陶洛斯的克里特岛之王弥诺斯,他们算是和神血缘比较浓厚的英雄了。


在故事里,宙斯等“奥林匹斯众神”并非战争的当事人,只是间接参与其中。
由此看来,“特洛伊战争”终究只是人类之间的争斗。
希腊以外的国家领导人和王族,又或者是取得了莫大功绩被世人传颂的人也经常被推崇为“神的家眷”或者“神明本人”。
即使不是神明本人,那些继承了神明血统的“英雄”的传奇故事也能说得上是一种“神话”,
这种故事的背后总会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借助了神的威光”。
在古埃及的法老之中就能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君王通过把自己神化而让臣民服从自己,日本把天照大神视为神祖也是出于同一想法。

这种“英雄”神话一般为后人所造,其前提是原神话广受信奉。
要是自称自己是一个无人知晓的神明之“子”,即使贵为君王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信任。
这在希腊神话中也一样,英雄们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成立,也是因为有宙斯等“奥林匹斯众神”的信仰作为根基。

根据神庙遗址的考察得知,古希腊在得名“希腊”之前就存在着地域间的信仰差异。
古希腊的宗教中心地德尔斐有一座阿波罗神庙,而女先知就在神庙中宣告神谕,这些事在神话中亦有提及。
现希腊首都雅典在古希腊时期是最有力的都市国家,正如名字所示,它的守护神就是主神宙斯的女儿雅典娜。
“奥林匹斯十二主神”在以前可能都分别是某个地域或民族的神,
而神话中的“英雄”可能也是古希腊的新兴的都市国家把自己的君王或者先祖神化出来的角色。
例如,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王国中,王族就自称为希腊神话中最为有名的英雄之一赫拉克勒斯的末裔,并借此主张国家的正统性。

怪物美杜莎曾是大地母神

这次的标题所提及的美杜莎在神话中是一个可怕的怪物,最后还被英雄珀耳修斯杀死了。
珀耳修斯的故事即使在为数众多的希腊神话英雄传中亦显得格外华丽。

珀耳修斯战胜了美杜莎后,还解救了一个美丽的公主安德罗墨达并与之成婚,
由于这些情景极具娱乐性,所以当时的人们都很喜欢这个故事。
古往今来有无数画作和戏曲引用了这个题材,在现代还被拍成电影《诸神之战》(1981年上映的美国电影,2010年被翻拍,之后还出了续作),
有很多游戏的灵感也是来源于这个故事,毕竟珀耳修斯的故事本身就极具游戏性。

宙斯的风流史前面也提及过,珀耳修斯也是他和一个人类美女所生。
预言说阿戈斯国王阿克里西俄斯之女达那埃的儿子会对他不利,所以他就把自己女儿囚禁起来。
但目光敏锐的宙斯对达那埃一见倾心,于是化为“金雨”与她交合,使她怀上了珀耳修斯。

珀耳修斯出生后便与母亲达那埃一起被放逐到基克拉迪群岛上的一个岛上,
当地的国王为了摆脱珀耳修斯得到达那埃,于是要求珀耳修斯去杀死美杜莎。
美杜莎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怪物,她的目光能让和她对视的人类变成石头,要杀死她简直难如登天。

珀耳修斯在厌恶美杜莎的女神雅典娜的指引下,找到了被称为格赖埃三姐妹的老妇人们,
并得到了对抗美杜莎的道具——带横刃的金属剑、飞鞋、隐身帽和装美杜莎首级皮袋,
也有一种说法是水仙子和赫尔墨斯把这些道具赠予珀耳修斯的。

总之,珀耳修斯就依靠这些道具,和雅典娜借给他的如镜子般光亮的盾牌“埃癸斯”背对着美杜莎,
在不被石化的情况下砍下了她的头颅。以上就是美杜莎之死的概述。

在这个故事中,美杜莎是一个外形恐怖的蛇发怪物,头上的毒蛇还缠到了身体之上,并且由始至终都属于邪恶的一方。
她两个姐妹的外形也是一只可怕的怪物,所以她们三人就被合称为“戈尔贡三姐妹”。
珀耳修斯在冒险中遇到的“格赖埃三姐妹”和她们也是姐妹关系,六人都是海洋之神福耳库斯和刻托兄妹的孩子。
而福耳库斯和刻托则是大地母神盖亚和象征大海的男神蓬托斯的孩子,盖亚和蓬托斯所生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些怪物。

盖亚的确产下了很多怪物,但她实际上还是众神之母。
她是混沌中诞生的第一位原始神,当时没人能和她交合,她仅凭一己之力生下了乌拉诺斯和蓬托斯等神。
后来,盖亚和乌拉诺斯生下了克洛诺斯等泰坦十二神还有基克洛普斯和赫卡同克瑞斯等巨人。
“奥林匹斯众神” 是乌拉诺斯的子孙,而各种怪物就是蓬托斯的子孙。

人类借助神话里的怪物来象征山河自然和对生活造成威胁的自然现象,甚至直接把它们描绘成动物,这也成为了万物之母——大地母神的信仰基础。
尤其是囊括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苏美尔和巴比伦等古文明的“东方神话”,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大地母神的故事。
再加上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石女神像,由此可见原始信仰可谓扎根颇深。
尽管希腊神话经过漫长的时光发展出了独特的世界观,但其根源部分还是受到了东方神话极大的影响。

在现代,有一个有力的说法认为美杜莎在古希腊文明兴起之前,
曾经在该地区的某个地方被奉为大地母神,只是后来的希腊人来了该地并把她视为怪物。
在盖亚、蓬托斯所生下的怪物中,变成这种处境的并不止美杜莎一个。

因此,美杜莎身上也有浓厚的大地母神性质,在她被珀耳修斯杀死的时候,血液生出了天马帕加索斯亦证明了这一点。
美杜莎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海神波塞冬的情人,也有一个说法认为美杜莎被杀时生出来的帕加索斯和怪物克律萨俄耳其实是波塞冬的孩子。
在美杜莎化为怪物之前她曾是一个绝世美女,但因为她四处炫耀自己的美貌,还和波塞冬在雅典娜圣典做了苟且之事,因此就和雅典娜成了敌对关系,被诅咒成一个怪物。

美杜莎被希腊神话中的神变成怪物,最后还被英雄杀死,
倘若她原来真的是一位大地母神,那就显得更加悲哀了,但这也正是神话所反映出来的历史的有趣之处。
女神转生系列里的美杜莎是FC时代(以及《旧约·女神转生》)的boss,
时隔多日,当她在《真·女神转生IV》中再次登场的时候,她又被主人公等人击败。

但美杜莎这次将会在《真·女神转生IV FINAL》中复活并加盟到多神教势力中。
尽管美杜莎曾经是boss,但很难改变低人一等的立场。
可是,当我们和她在游戏中再会并回想起她的神话与历史背景时,说不定会让我们更加期待她的表现。

下一回暂定主题“弥勒佛与佛教的慈悲思想”,敬请期待。
第6回 弥勒佛与佛教的慈悲思想

死后“得救”的佛教生死观

“生死轮回”是佛教的象征之一,佛教认为生命逝去之后会根据生前所为而“转世”重生,这观点在非佛教徒之间亦经常用到。
日本就有很多人被这思想渗透举办佛教式葬礼,哪怕是无宗教信仰的人也会惯例举办与佛教形式相近的葬礼。

而另一方面,日本信徒人数比佛教还多的神道就没有死后投胎转世的说法,
而是和祖先的灵魂化为一体,成为家人或族人的守护神。
虽然也有举行神道式葬礼的,但相对于佛教,神道式葬礼的步骤和方法并没有普及到一般人之中。

神道和神社在日本的确很根深蒂固,但佛教传到日本后响应了“神佛习合”的思想,
两者在日本得以共存并且十分亲近,而且基本上会用佛教思想来阐释两者。

尽管在明治时期颁布了“神佛分离令”后,人们开始把神道和佛教区分开来,
但始终无法动摇在江户时代扎根颇深的檀家制度和佛式葬礼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举个现代的例子来说,人们即使在举办基督教式葬礼时也会在其中附加一个“守灵”的步骤,或者演变成与佛式相近的“日本式”。

投胎转世会变成何种生物将由生前所为而定,这其实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自古流传下来的观念。
人转世后的身份地位(种姓或者伐楼那)将由生前所为“业”所定,
这观念在佛教诞生前的婆罗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但这观念受到了佛教和与佛教诞生在同一时期的印度耆那教等宗教的影响才被确立下来。

在佛教中,死后不一定转世为人,但如果生前行善积德便能再世为人。
然而“生死轮回”的重点是,再世为人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佛教诞生时受到了婆罗门教很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两者比较接近,
但佛教的宗教目标是是去接近脱离“生死轮回”、处于高位的“菩萨”或者“佛”。

生而为人就得背负着前世的罪孽继续以人类的身份活下去,然后又再背负上“杀生”等各种罪孽,
死去之后一般会再次转世,变成人或者其他生物。
而通过修行或行善积德从这生死轮回中“解脱”就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基本理念。

在佛教之前的婆罗门教中,要想得到“解脱”必须要经过严格的修行,
但因为奴隶(首陀罗)连解脱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佛陀乔达摩·悉达多才主张一切众生皆能成佛。
由此看来,佛陀所实行的宗教改革实质是以婆罗门的教义为基本,把更多民众列入了救赎对象之中。


乔达摩·悉达多通过各种严苛的修行,苦思冥想从而大彻大悟成为了佛陀。
亦即是所谓的“成佛”,也可以称之为“解脱”。
以佛陀的教诲为基本,佛教雏形就此诞生了,在那个时候修行和冥想仍然是解脱的必要手段。
后来,佛教分成了各种派阀,各个派阀为了得到更多的信徒各自采取行动,导致解脱之道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人们都希望尽量能轻松成佛,佛门各派为了让大众容易接受并达到招纳信徒的目的,
从各类佛典中找出能来证明 “轻松解脱”可行的典故,最后衍生出了“大乘佛教”。
通过以上分析再来看“大乘佛教”, 可以发现其解脱之道变得简单化,
例如“只要念经”就能得到各方菩萨和如来的“救赎”。“大乘佛教”的思想深得人心,佛教从此开枝散叶甚至还成为了世界宗教,佛教在日本扎根也是在那个时期。

56亿7000万年后弥勒佛普渡众生

在佛教的慈悲思想中,“弥勒佛”可以说得上是最终武器。
弥勒佛并非活在现在,而是诞生在遥远的未来,有一说法预言他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现世。
届时,即使是各方菩萨和如来都没能救赎的灵魂也会全部得到救赎和成佛。

这观点和基督教的《若望(约翰)启示录》也有若干相似之处。
人们认为弥勒佛是由大乘佛教以佛教诞生前就存在于印度的神为原型发展而来的,
而事实上弥勒佛在印度就被称为“梅呾利耶”,起源于名为 “密特拉”的神。

密特拉信仰在印度和波斯源远流长,在印度婆罗门教前期的教典《梨俱吠陀》,
和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教典《阿维斯陀》中,密特拉都是善神中的中心人物,
由此看来,密特拉可能自古以来便是两地共同的神。

虽然密特拉信仰的具体起源尚不明确,但从名字的含义——“契约“和“朋友”来看,
密特拉信仰可能是古印度文明时代,通过贸易在印度和波斯等地传播开来的。
从这点来看,密特拉神的原型可能是来源于东方神话,而且他和起源于犹太教的唯一神一样是“契约之神”,这真有意思。
信奉密特拉的宗教在公元元年前后发展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密特拉教”在罗马甚至还能和前期的基督教抗衡。

唯一神也会“救赎”信徒,但该宗教同样也是通过扩大救赎对象而得到发展的。
唯一神本是犹太民族的“契约之神”,只会救赎犹太民族。
后来耶稣基督进行了宗教改革,把所有人民都列为救赎对象,由此看来,耶稣基督的立场和佛祖很相似。
基督教后来还产生了“只要赞颂阿门就能得到救赎”的观念,
而佛教则是念佛就能得到救赎,两个宗教可以说是走上了同样的发展之道。

唯一神基本上没有“生死轮回”的概念,人死后就会根据生前所为决定他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有人认为不是死了就能立刻上天堂,没有下地狱的灵魂将会陷入沉睡等待救赎。
《若望启示录》主要就是讲述了这件事,在世界末日之时将会发生一场名为哈米吉多顿的神魔大决战,
决战之后只有信徒能得到神的救赎“死而复生”,前往新世界,从此在乐园里生活。

关于《若望启示录》的成书时间有诸多说法,其中一说是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后不久。
基督教初期以耶稣复活、“审判日”到来为核心进行传教。
现代僵尸电影很流行,所以听到“死者复生”可能会很容易联想到“世界变成了死人闲庭信步的地狱”,但在过去就不一样了。
实际上也有人怀疑基督教的《若望启示录》和佛教的“以大乘佛法为基底的弥勒佛”两者成立时期可能极为接近,
两者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也同样让人兴趣盎然。

救赎所有人和救赎部分人的神

佛教吸收了“密特拉”并让其发展成“弥勒佛”这一说法可以算定论,
但也有一说表明在公元3世纪时印度的确有一位名为梅呾利耶的高僧,而这个人就是“弥勒佛”的原型。

印度高僧梅呾利耶是“唯识论”的发起人,他认为“所有物质皆由意识所定”,而这也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
但梅呾利耶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人们至今还没能做出定论。

而且佛在乔达摩·悉达多成为佛陀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弥勒将在未来出现并继任乔达摩·悉达多的佛陀之位。
这也可以解释为乔达摩·悉达多以弥勒佛的身份重生,和耶稣复活带来“审判日”极为相似。
关于弥勒佛的现世之时从以前开始就有诸多说法,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只是其中之一。
佛经提及过那是“人类寿命达到八万岁之时”,但这就和五十六忆年一样,是一个极其遥远的未来。
大家都不知道确切的时间,所以那有可能是马上也有可能是很久之后,宗教采用这样的教义可能是为了更容易获得信徒。

但是,以前“救赎部分人的神”信徒数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止增长了,“救赎所有人的神”最终也一样会到达极限。
祈求得到救赎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在乎自己投胎转世后能否得到救赎,他们更重视现在能否得到救赎,追求“今生的利益”。
现在很多宗教都扩大教典的含义,主张“祈求天主的话今生也能得到救赎”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但现实哪有那么轻易就出现这种奇迹,“总有一天会遇到好事”这种话对信徒来说连安慰都算不上。

这样一想,日本“无宗教信仰”的概念确实很有现代风格,但这同时也容易导致一些主张能马上得到救赎的“新兴宗教”诞生。
说起来,我记得之前轰动一时的新兴宗教也出现过“梅呾利耶”的字眼,人们直至今时今日也在祈求救赎,或许是毋庸争辩的事实。
如今“弥勒佛”终究只是一个预言,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我认为现代人也和古人一样对这样的人物带有一种期望。

好了,这次我们就到此为止吧,敬请期待下一回“奥丁与日耳曼众神”。

--------------------------------

盐田信之(NOBUYUKI SHIODA)

和已故的成泽大辅先生共同创立“CB’s PROJECT”,
至今多次参与《真女神转生全解》、《恶魔召唤师:灵魂黑客全解》等攻略和同好书籍的自由作家。
最近的著作有《真·女神转生IV世界解析》(一迅社)。
※与游戏相关的内容是基于采访和开发人员监修所得。历史·宗教观念具有诸多说法,本文纯属作者主观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vi黑翼公 于 2016-1-27 19:17 编辑

第7回 奥丁与日耳曼众神

罗马与日耳曼的关系

所谓“北欧神话”,乃是过去欧洲诸多地区所信仰的神话体系的一部分。
裘力斯·凯撒,或者叫做尤利乌斯·恺撒活跃的公元前一世纪的古罗马共和国,曾占领了包含欧洲一部分的地中海沿岸地区。
凯撒在其所著的《高卢战记》中详细记载了与罗马抗争的高卢人与日耳曼人的生活习俗,虽然仅限于所见所闻,但从中也能窥见一丝他们所信仰的诸神的模样。

在第2回“达格达与凯尔特神话”中曾提及,高卢人正是现代所说的凯尔特人(的一部分),
而《高卢战记》中描述高卢人“最为崇拜墨丘利”,接下来则是“崇拜阿波罗与马尔斯,以及朱庇特和密涅瓦”。
这其实只不过是将高卢人的神对应到罗马神话中的神上,实际上高卢的诸神之名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日耳曼人的信仰则被描绘得更加简单,总结为“与高卢人截然不同”,
“只崇拜其眼前所见,并且给予恩惠的具体存在之物,即只将太阳、火焰与月亮作为神明崇拜”(出自《高卢战记》,国原吉之助译 讲谈社学术文库)。

继《高卢战记》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其作品《日耳曼尼亚志》中更为详细地记载了日耳曼人的宗教信仰,
在他的记载中日耳曼人最为崇拜的也是墨丘利。实际上这里的墨丘利,公认指代的是北欧神话中的主神,奥丁。

这些古罗马的记录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关于“北欧神话”的记录,但从古罗马时**始,其正确性已经受人怀疑。
对罗马来说高卢人和日耳曼人基本都是“野蛮人”,从记录的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其中包含的偏见与先入为主的观念。
内容方面,从地名到部落名也多少与实际有些出入,实在是缺乏可信度。

原本“日耳曼人”这一名称的所指就十分暧昧,虽然它表示的是生活在现在的德国及波兰一带,统称“日耳曼地区”的人们,
但那里同样生活着凯尔特人以及斯拉夫人。看来这一带对于《高卢战记》的记录者来说也是“一团浆糊”。
如此这般,古罗马文献无论是作为史实还是追溯神话轨迹的材料,都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不过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一些事实,譬如高卢人以德鲁伊为中心的宗教构造,
以及包含高卢和日耳曼在内的罗马以外的族群间的宗教信仰有着某种程度上共通的基础。因此,不得不说这些确实是当时留下的贵重的情报来源。

本回的主题是“日耳曼众神”,代表的是在极大范围的地区内受人信仰的众神,
而北欧神话可以说是其中以最完整的形态流传下来的神话。
虽然光看此前为止的文章脉络,会给人一种凯尔特神话也是如此的感觉,但凯尔特神话是否能算是日耳曼神话仍有待商榷,
而且早前的文章中已经对其有专门的分析,因此这次就不再赘述。

虽然高卢人和日耳曼人彼此对立,但毕竟地域接近,自然会受到彼此的影响。
双方的语源都是印欧语系,据传源自遥远印度,如果两者是在语言流传的过程中受到东方神话以及希腊神话影响才形成的神话体系,那么也可以说他们有着亲缘关系。
这么看来,凯尔特人以德鲁伊为顶点的身份制度确实容易让人联想起印度以婆罗门为顶点的种姓制度,而高卢人与日耳曼人的对立和印度与波斯的对立关系似乎也有几分相似。

被抹消的日耳曼众神

罗马在共和国时代对异国的神明十分宽容,甚至能在境内看到供奉希腊和埃及、印度神明的神殿。
上一回说到的弥勒的起源密特拉,也以密特拉斯的名义在罗马集结了众多的信徒。
作为日耳曼神的奥丁,也通过与罗马的“墨丘利”相联系得到了接受,
在继承了将周三称作“墨丘利日”的罗马传统的英语文化圈中,周三被冠以有“奥丁日”之义的“Wednesday”也正是源于这里。

而后,罗马很快迎来了帝政时代(进入公元),也就在这时,耶稣·基督在作为罗马属地的犹太人地区诞生了。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耶稣被钉十字架,但此时罗马其实尚未有明确的打压犹太教或者说基督教的意思。
根据《新约圣经》的描述,原本只救济犹太民族的唯一神,变成了拯救一切世人的唯一神,
这无异是十分激进的宗教改革,这也触及了犹太人最高机关的神经,最终在宗教审判中判定耶稣“对罗马来说是危险人物”,并向罗马总督提出对其进行处刑的请求。
这是因为当时犹太人地区虽然归属于罗马,但也在希律王治下,犹太教也十分盛行,尽管如此,犹太人自身依然没有处刑的权力。

此后原始基督教的活动开始逐渐频繁,虽然以残忍著称的皇帝尼禄为首的罗马皇帝对其进行了打压,
但这不过是由于罗马皇帝自称为神,处于与多神教的诸神并列的立场,与基督教不承认唯一神以外的任何神的教义相悖罢了。

这一状况在公元4世纪发生了改变,时值君士坦丁大帝的时代。
当时的罗马分裂为4部分,君士坦丁是高卢与日耳曼一带的统治者。
他将从尼禄时**始禁止了约250年的基督教,与其他所有宗教一并承认了(米拉诺勒令),并且自己也加入了基督教,拉拢了诸多基督教徒,
将分裂的罗马帝国其他的皇帝———其中甚至有得到属于“日耳曼人”的哥特族支持的皇帝——一一击败,再次统一了罗马帝国。
将首都从作为多神教国家的首都,在宗教上一片混乱的罗马迁移到了如今名为为伊斯坦布尔的君士坦丁堡,打下了东罗马帝国的基础。
到4世纪末,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奉为国教,从此东罗马帝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一般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国。

之后,基督教分裂为以西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会以及从东罗马发展起来的东方正教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督教渐渐走出罗马,在欧洲全域传播开来,对于包括高卢以及日耳曼在内的自古有着根深蒂固多神教信仰的地区,并非把一切都看作邪教排斥,
而是采取了诸多怀柔手段,例如将女神信仰逐步转移到圣母玛利亚身上等等。
通过这些手段,基督教信仰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古老的多神教渐渐消失,再没留下一点痕迹。

挪威、瑞典以及冰岛等地区基督教化的进程较为迟缓,因而宗教方面的记录得以留存,这也是北欧神话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
而同样,凯尔特神话能够流传至今,也可以说是因为不列颠岛并没有完全被罗马支配,
作为一名神话爱好者,我打从心里庆幸基督教的传播在某种意义上的不够完美。

话又说回来,正如开始所述,“北欧神话”的传说并非“日耳曼神话”的全部。
日耳曼人所传承的故事传说在口耳相传下逐渐改变,而流传在不同的地区的故事也相应产生了各自的变化。
北欧神话的文献中有许多是以记录王族或是豪族家系的体裁留下的,这正好反映了古人将祖先视为神明的传统信仰方针,也是神话产生各自独特变化的主要原因。
身兼战争之神的魔法师

根据《高卢战记》中的记载,日耳曼人生性好战,时刻想着的都是狩猎与战争,但放在古代社会里,这也是理所当然。
人们认为日耳曼人不喜欢定居,他们正是通过一边迁移一边战斗来取得生息之所与必要的食物。

日耳曼人信仰中最重要的神为奥丁,这点从奥丁拥有的特性也能窥见一些与其民族吻合之处。
奥丁拥有许多超常的能力,其中之一便是瞬间移动。无论多远的距离他都能在一瞬间到达,还能变身为各种各样的生物,例如变成鸟飞行。
此外他还有操纵天气的能力,并且拥有能够折叠并随身携带的名为斯基德普拉特尼的船,能够自由地穿越海洋。
这些能力对于各地迁徙的日耳曼人来说无疑正是“神力”。古罗马之所以将其与商人与旅行者的守护神墨丘利视为一体,也是出于这般原因吧。

奥丁同时也是智慧之神,不仅能使用各种各样的魔法,还发明了“卢恩文字”。
但卢恩文字应该比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在欧洲圈流传的腓尼基文字创造得要晚,神话上与奥丁的关联也应该是后来才加上的。
希腊神话中教会人类文字的是赫尔墨斯,而罗马的墨丘利同时也被看作赫尔墨斯。
赫尔墨斯、墨丘利与埃及的智慧神图特,以及炼金术的始祖赫尔墨斯、赫姆提卡这等传说中的人物都有所关联,自然会被拿来与魔法师奥丁相比较。

接下来则是作为战争之神的一面,虽然手持神枪昆古尼尔,但奥丁本身其实并不怎么参与战斗。
他虽然会在战场现身,对敌人或己方使用魔法,但基本上还是作为参加战斗的战士的守护神受到崇拜。
众所周知,英勇战死的英雄会被召唤到奥丁的宫殿“瓦尔哈拉”。
奥丁将包含自己女儿在内的被称作“瓦尔基里”的女神,或者说天使一般的女性派遣到战场,选出值得召唤的战士并将其带到瓦尔哈拉。
被招至瓦尔哈拉的战士们被唤作英灵(Einherjar),在宫殿内每日反复进行着战斗与飨宴,等待着终将到来的最终战争“诸神黄昏(Ragnarok)”。

死后仍要继续战斗,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来无疑与“地狱”无二致。瓦尔哈拉虽然与很多神话传说中的冥界并不相同,但奥丁确实具有冥界之神的一些性格特征。
而瓦尔基里们同时也担任着在宴席上为英灵们倒酒的招待职务,每晚反复着热闹的欢宴,却也给人一种“乐园”的印象。
无论如何,从给予奔赴战场的战士们“死后到达瓦尔哈拉”这一目标,并让他们为之奋斗这一点来说,确实是无比充分的设定了。
如此塑造出的日耳曼战士的形象,可以说是得到奥丁之力,驰骋于战场之上的“BERSERK(狂战士)”,充分展现着日耳曼人的勇猛。
奥丁与被理查德•瓦格纳改编为歌剧的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的主人公西格德(齐格弗里德)等英雄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英雄们的故事结局虽然不一定描写到被召唤至瓦尔哈拉,但他们最后无疑都成为了英灵。

奥丁有不胜枚举的特殊能力,在神话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所阐述的不过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迄今为止的系列作品中多有登场的奥丁,在《真·女神转生IV FINAL》中也已经确定会出现。
前作《真·女神转生IV》中从老人的形象变身为原本形象的挑战任务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尚不清楚本次新作中奥丁会如何活跃,但或许可以期待与其神话相关联的游戏事件。

下回的主题暂定为《少彦名与大和政权神话》,敬请期待。
第8回  少彦名与大和政权神话

漫画常见的“日本神话”

这次我们先来谈谈漫画吧。
本栏目的作者,亦即本人盐田信之其实很喜欢漫画,我会对神话有兴趣也是因为漫画,
我了解大国主的途径也是漫画,他和标题提及的少彦名有很深的关系。

从电视动画《机动战士高达》首播(1979年)开始到其重播和上映剧场版(1981-1982年)期间,
热衷于高达的人被称为“最早的高达迷”,我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我就和其中的许多人一样,购买人设负责人安彦良和先生的画册并临摹。
以安彦先生在漫画杂志《龙(リュウ)》(德间书店)连载(1979-1984年)的希腊神话题材漫画《亚里安》为契机,我深入钻研了希腊神话。
德间书店发行的安彦先生原创单行本《大国主》(1989-1991年)的冲击力比《亚里安》还要大,也正是它使我对日本神话产生了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好的漫画作品与日本神话有所关联,
例如手冢治虫先生的《火鸟》,诸星大二郎的《暗黑神话》还有星野之宣先生的《大和之火》等。
一开始我对《大国主》的主人公大国主并不了解,
但看了漫画之后,就对学校的历史课上也稍有提及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载的神话时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吉野里遗址刚被发现并引起话题,再度掀起了邪马台国的热潮,
我也因此而沉迷于阅读星野先生的《大和之火》重制作品《邪马台魔女》(1986-1991年)和藤原神威先生的《雷火》(1987-1997年)。

《大国主》主要描述了大国主神还是一个人类青年时的故事,
是安彦先生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据推测为两者来源的《出云国风土记》中,
把关于大国主神话抽取出来并凭着他自身的感性改编成的娱乐作品。
大国主的来历并不明确,漫画就把他描述成一个从韩国遇难船中生还的男童,
他最初在出云国矿山中像奴隶一样每天进行艰苦的劳作,
随后被出云国大王须佐之男的女儿须势理看中,大国主与之成婚入赘支配者一族。
之后,还描述了他带领着人民对抗女王日灵女所治理的邪马台国和为自然灾害多发的出云国实施水利工程等事迹,彰显了他的成长。

在1970年代后半,一位名为原田常治的出版人发表了《古代日本正史》和《上代日本正史》等著作,还因此成为了考古学界背后的话题人物。
后来很多作家都追溯他的思想,以《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神话为题材向读者讲述神话历史,
最后诞生了以《大国主》为首的多个作品,安彦先生本人也在后记中说过这件事。

以天照大神和须佐之男为首,日本神话的众神的出处和神话中的小插曲在漫画里都有所变动,
安彦先生根据自己对各地神社的调查结果,创造出了一个主观的古代日本社会,
而且他还根据各个角色的特点和情感要素对故事进行了大幅度补充,做成了一部有趣的漫画作品。
安彦先生在漫画中讲解了很多神话和古代史知识,而且还在前一部著作《亚里安》的基础上谈及了希腊神话和日本神话的相似点,也堪称一部十分有趣的神话读物。

大国主与少彦名

少彦名在日本神话中是大国主的好朋友。
他在日本各地辗转,传播种稻知识和温泉疗法,协助大国主“造国”。
少彦名神见多识广却身形矮小,还有人认为他是“一寸法师”的原型,可以说是充满了谜团。

在《大国主》中登场的少彦名神被描绘成难分彼此的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蛭子神”,
后来却被遗弃到草船里飘到出云国的沙滩边。虽然他已是大人,但身体却像小孩一样尚没发育,唯独知识丰富的脑袋显得特别大。
少彦名神因为身体能力有限,所以就由大国主背着他一起行动,他也运用了自己的知识从旁辅助着大国主,治水政策就是他提出的。

大国主和少彦名“造国”一事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并没有详细提及,但各地的风土记都记载着两人的旅行事迹。
《伊豆国风土记》和《伊予国风土记》还把两人建造箱根和道后温泉的事描述为事实。
两人和乐融融的旅行故事流传各地,后来大国主和七福神的大黑天还被视为同一人物,
而蛭子神也被视为七福神的惠比寿,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位神明确实受到了广大地域民众的喜爱和信仰。

然而,在“造国”即将完成的时候,少彦名忽然离开了大国主。
关于这件事,《古事记》只是轻轻带过,并没有描述具体的经过,只是说少彦名离开了,或者说他回到了幽世。
而《日本书纪》和《伯耆国风土记》则说少彦名播下的粟结出了穗,少彦名乘着穗眨眼之间便去了幽世。
关于少彦名的身形大小在各类传说中都大不相同,但他既然小到能爬上粟穗,那他会被人视为“一寸法师”的原型也很合符常理。

《日本书纪》也有记述,少彦名在登场之时乘着用“萝藦”皮制成的草船,披着“鹪鹩”羽毛制成的衣裳,大国主当时还把他拿了起来并放在手掌之上。
少彦名离开后大国主郁郁度日,而就在那时,大国主的和魂——大物主出现了。
大物主要求大国主把他供奉在三轮山上,作为交换,大物主则协助大国主完成了“造国”。

大国主和少彦名和各地的传说融合在一起,他们两人也因此拥有了很多别名。
从他们不断和土著神合而为一来看,大物主原本可能也是三轮山的神明,只是后来作为大国主的和魂被大国主吸收了。
更有甚者认为大国主和少彦名其实也是同一个人物,但我认为一大一小两个男人互相协力结伴而行的故事比大国主独自一人旅行要有趣得多,
所以我个人更愿意支持他们是搭档的观点。但其实,大国主全国之旅同时也是一个“求妻”之旅,
他在旅行的时候,和各地的女性(女神)都发生了关系并诞下了众多后代,这样一来两人旅行就会有诸多不便。
而在神话中,“求妻”和“造国”是分开进行的,但也有人怀疑这两件事是同时进行的。

是天津神还是国津神

少彦名从出身来看属于天津神。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提到了两个比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还要早出现的神,
那就是神皇产灵尊和高皇产灵神,而少彦名则是其中一人的儿子。
而且,被视为与少彦名是同一人的蛭子神又是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的儿子,所以,我认为少彦名更接近天津神。

但在《古事记》中,少彦名是神皇产灵尊的儿子,却并非来自高天原,具有国津神的性质。
当年须佐之男被逐出高天原,为了求得食物而拜访大宜都比売神,
在须佐之男杀死大宜都比売神的时候,大宜都比売神生出来的粟被神皇产灵尊所摘变化成了少彦名。

虽然《古事记》里说大宜都比売神是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在建国之时生下的众神之一,
但她在被杀之时生出了各种谷物,拥有很强的地母神特性,所以就有人怀疑她本出自东南亚的神话,后来被日本神话吸收了。
至于蛭子神,他也可以说不是高天原的神。
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在建国初期还不知道正确的生孩子方法,蛭子神就是在那时诞生的,
也正因为他不是一个正常出生的孩子,所以两人才把他放在草船上逐出了高天原。

从这方面来看,蛭子神与高天原应为相互对立,属于在天孙降临之前就存在于苇原中国的神——国津神。
而被流放出高天原的须佐之男,还有在《日本书纪》中被视为须佐之男儿子的大国主会被分类为国津神也是出于同一理由。

之后,大国主在“天孙降临”时“让国”, 天津神下凡建立了“大和朝廷”支配了日本。
原本支配着日本各地的国津神不是跟随大国主归顺于天,就是与天抗衡,沦为了“不从之神”。
不过这些不从之神后来都在“神武东征”和“日本武尊东征”中被平定了。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都是大和朝廷的政权确立后,天津神的后代——天皇勒令编纂的“历史书”。
常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内容也明显尊崇着大和朝廷,所以真实的历史至今尚未明确。
但《古事记》对情报的改动比《日本书纪》要轻,所以人们认为里面可能留有一些与事实相符的纪录,而且各地的风土记受朝廷影响较少,
一直有人认为日本的真实发展面貌就隐藏在这些风土记中。因为欠缺确切的资料,
所以我们对国津神的想象空间可谓非常广阔,能从像《大国主》这种完全不拘泥于史实的作品中感受到 “古代的浪漫”。

下一回,我们将会探究包括天津神在内的日本外来神的根源。敬请期待“饕餮与中国神话”。
第9回 饕餮与中国神话

名为饕餮的“怪物

我相信很多人在吃拉面的时候,都看到过腕里有很多个四方形的螺旋状图案围成了一个圈。
那是中国从古时候开始便一直沿用至今的传统装饰图案,名为“雷纹”,根据挖掘出来的古文物推断,这图案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在使用了。
当时,中国在黄河、长江和辽河等大河流域已经出现了人类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并称世界四大文明。

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最为古老的黄河流域文明中能看到很多这种图案,
从公元前17世纪繁荣到公元前10世纪的殷商王朝还把这种图案继承下来用于青铜器的装饰,这从“殷墟”出土的文物中已得到了证实。
经过一番发掘调查,现在已经证实中国存在多个古代文明,但在以前,一说到中国的世界四大文明就只会想到黄河流域文明,
而说到黄河流域文明就会想到最具代表性的殷商,这在历史教科书上也有谈及,我想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过或看过这个王朝的名字。

以殷墟为首的中国遗迹中发掘出了很多青铜器,“饕餮纹”就是这些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一种图案之一。
因为汉字写成“饕餮”太复杂了,所以我后面就仿照女神转生的恶魔名写成片假名“トウテツ”吧。

有一种锅状容器叫“鼎”,一般由三条腿来支撑,饕餮纹大多刻在鼎的侧面。
把雷纹组合成更为复杂的几何图案,按“左右对称”描绘出眼睛鼻子和角,藉此来展示饕餮的样貌。
当时,我们所认识的“汉字”还没有形成,只有刻在动物骨头上或者龟甲卜卦时用到的“甲骨文”。
这种象形文字是汉字的原型,但使用这种文字的人和场合有限,所以至今也无法找到关于饕餮纹起源的记述。

人们是后来才察觉到饕餮纹是仿照怪物饕餮绘制的。
约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建立了统一国家“秦”,根据当时的《吕氏春秋》记载,刻在鼎上的饕餮是一只没有身体只有头的怪物,还带有剧毒。
据说到了宋朝(10世纪-13世纪)这种图案才正式得名饕餮纹,从饕餮纹来看,饕餮的确像一只外表可怕,让人毛骨悚然的怪物。
但《吕氏春秋》的记述主要出于鼎的外观印象,很难说那鼎是不是饕餮的象征物。

公元前5世纪的名人孔子所写的《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中也有关于饕餮的记述,上面写着饕餮是一种人面羊身的混合兽,是“四凶”的其中一个恶神。
女神转生正是以此为基础,把饕餮塑造成了一个像羊一样的邪神。
古代中国怪物图鉴《山海经》编写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战国时代,然而其中并没有饕餮的名字,
《左传》中的羊型怪物在《山海经》中名为“狍鸮”,这让人不禁怀疑饕餮是否真的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怪物。

在《山海经》中还有一个名字读音和饕餮有点相似的虎型怪物梼杌,经常会有人把两者混为一谈。
但据《左传》记载,梼杌和饕餮一样是“四凶”之一,要是把两者合在一起就变成“三凶”了,这说法让人觉得不太准确。
人们一般认为饕餮纹描绘的是饕餮的“正面”,但也有人认为那其实是两只相互对望的动物的“侧脸”。
实际上,在同一时代的青铜器中也有很多两条龙左右相对的图案。
而且,饕餮的图案有多种变化,也有看起来像是两条像龙一样细长的动物在相互对望的,所以这个说法的可信性也相当高。

但这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有力的说法,人们把覆灭商朝的周朝所制造的青铜器上的图案和饕餮纹进行比较,
怀疑饕餮的原型可能是侍奉在周王身边的萨满巫师所使役的老虎或者是与其相近的动物。说到和老虎相似的动物,
可能会第一时间想起《山海经》里的梼杌,但不管怎样,饕餮纹常用于装饰祭祀用青铜器的理由可能就是因为其原型是巫师的奴役。

凌乱的中国神话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仅仅一个饕餮的起源就能引出多种见解了,那现在就来看看中国神话整体吧。
当汉字实用化后中国就开始把思想转化为文字、记录历史,和其他古代文明比起来,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执着”了。
不知这是不是一种民族特性,由于广大亚洲民众的这种共同性质使然,
想必在汉字成型之前就有大量使用甲骨文记载的文献纪录,可惜大部分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劣化或流失了。

不过,他们还有一种共同的倾向,那就是留下的纪录大多都是“历史”,只有极小部分是具幻想性质的“神话”。
人们认为中国民族性质的根源出于孔子创立的儒家,重视祖先和祖先的历史,尊重先人的知识。
人们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对纪录的“现实性”也变得十分重视,而神话中的幻想要素则没有被转化为文字,只是在私底下通过口头传承流传下来。

有一种极端的说法说中国是一个“没有神话的国家”,但事实上正相反,中国一直流传着多彩多样的神话。
但这些神话只是以民族或氏族为单位在私底下口头传承,并不像日本神话那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归类统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主流民族“汉族”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而这些少数名族都拥有各自的创世神话、洪水神话。

其中最典型的创世神话就是巨人“盘古”的尸体化成了山河等地形,尽管其中的细节部分有所差异,但这个传说在中国受到了广范围的传颂。
盘古的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东方神话和欧洲的地母神信仰,
甚至还和日本神话有相同点,从冥界归来的伊邪那美在净身之时,就是从左眼生出了太阳神天照大神,右眼生出了月神月读命,从鼻子生出了须佐之男。

创世神话经常和洪水这一契机连在一起,有一个神话讲述了伏羲和女娲两兄妹从大洪水中生还并结为夫妇成为了人类的始祖的故事,
有好几个氏族里的兄妹神神话就是以这个故事为原型的。而且这和日本的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神话也有相似之处。

尽管部分氏族之间的神话差异很大,但支配中国的历代皇帝都未曾想过要把这些神话合并成一个统一的“中国神话”。
在中国有名的神话中,商朝之前有几个皇帝被称为“三皇五帝”,被人们当作神来传颂,前面提到的伏羲和女娲也位列其中。
这里面不仅讲述了超人一等的神,还彰显了历代皇帝统领中国的正当性,既是幻想又具有“现实”的一面。
而且它流传在人数最多的汉族之间,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中国神话”的基准。

在日本神话中,“天孙降临”后天津神建立大和朝廷并成为皇室的始祖,这个神话的成立过程和日本神话也极为相似。
天孙降临时,天津神降临到九州的日向国,倘若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天津神应该来自于中日共同的邻国“韩国”。
这样一来,天津神所带来的神话之中会拥有相当于“中国神话”改版的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神话也显得很自然了。
有人认为受到天津神神话的冲击而被驱散的国津神神话是在天孙降临之前传播到日本的上古神话,可能是绕开中国直接从东南亚或印度等地传过来的。


这样一来,日本不就没有属于自己的神话了吗?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在理解日本神话的基础上,对在中国和日本周边传播的神话进行核实。
例如日本的民间故事“桃太郎”,有人说桃太郎和犬、猴、鸡共同讨伐鬼的故事构造是来自于《西游记》的,那么倘若要理解“桃太郎”,就得首先对《西游记》的故事盘根问底。


中国三国时代的一本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含有“邪马台国”的纪录,上面说从中国或韩国前往日本的基本路线是沿着对马群岛横跨对马海峡。
对马因为发生过很多中日文化融合的事例而闻名,其中还包含了神话和宗教。所以人们觉得要是把对马文化和日本或中国文化进行比较的话,可能会弄清楚很多东西。
但从国内外的形势来看,要进行这种对比或学说构建可能还很难,我们就默默祈祷能毫无顾虑地进行学术交流的一天早日到来吧。

下一回的目光将会投向日本东北部和北海道,主题为“OO与阿伊努神话”,
若想知道“OO”是哪一只恶魔,就请期待下一回吧,下期再见。
第10回 狐神(cironnupu)与阿伊努神话

曾被大和朝廷讨伐的虾夷

虽说近来比较少有耳闻,实际上北海道曾经被称作“虾夷地”。其原本的意思是“虾夷”之民所居住的土地,但同时也包含歧视的意义,因而逐渐被少用。
“虾夷”是古代语,可以念做“emishi”或是“ebishi”,基本上是用来表示不服从日本统治阶级的“化外之民”的词之一。

作为“天孙降临”而生的天照大神的子孙,同时也是最早的“天皇”,
神倭伊波礼毘古(カムヤマトイワレビコ kamuyamatoiwarebiko),即神武天皇,曾经发动过广为人知的远征——“神武东征”。
记载了此次远征的《日本书纪》中,最早使用了“emishi”一词,但其对应的汉字并非虾夷,而是“愛瀰诗”。

按照记载,此次东征以九州宫崎县的日向市为起点,一路向东,直到定都大和之地并即位才告终,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应该称作“东迁”而不是“东征”,
而仅从“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中的记载来看,过程中甚至并未发生过多少达到军队规模的战争。
虽然有遇到过長髄彦(ナガスネヒコ nagasunehiko)和八十建(ヤソタケル yasotakeru)等抵抗势力,
但不是在爆发战争前便将其降服,就是在险些中计之时奋起反击的小规模战斗。

关于愛瀰诗的记录则更甚,他们在听到强敌来袭时,便不战而降了。
这里的emishi指的是生活在大和一带的居民,与后世被称作“虾夷”的民族应该有所不同,而“emishi”一词本身也并非指代特定人种,而是泛指“东征”的对象,即“东方蛮族”。
而对“蛮族”的称呼,则与后世的“歧视”联系在了一起。

大和朝廷成立后,“emishi”就成了对生活在大和之地以东,不愿归顺朝廷的人们的称呼了。
西边则有被称作“熊袭”的南九州势力,同样顽抗着朝廷的统治。朝廷与东西势力无数次的往来冲突,在倭建命的传说中也能窥见一斑。

倭建命先是扮作女装接近并消灭了九州的熊袭建命。当时的武尊仍用着幼名“小碓”,
而在这之后便从熊袭建命(クマソタケル kumasotakeru)那得到了“建“(タケル takeru,*日文音同“尊”)的称号,更名为“倭建命(ヤマトタケル yamatotakeru)”。
《古事记》记载了他在返程时于出云消灭了出云建,但《日本书纪》中却连途经出云这件事都不曾记载。
这也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极为显眼的出入之一,不过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古事记》中将出云也当作需要讨伐的“化外之民”这一点。

之后倭建命又进行了数次的东征。在静冈的原野上被放火包围时,他拔出了天丛云剑将周围的野草一扫而空,这把剑也由此得到了“草薙剑”这一别名。
途经千叶,欲渡海之时遭遇巨浪,并因此失去了妻子弟橘姬。
倭建命经过无数磨难,一直将足迹延伸到了北面的宫城县,并讨伐了长野与爱知的恶神,最后在岐阜县的伊吹山的战争中负伤,于一块名叫“能褒野”的地方殒命后化身为白鸟。
不过这些都是基于《日本书纪》的描述,《古事记》中对其生涯的记述有所不同,
倭建命的传说本身也流传于日本各地,而他的殒命之所与墓地所在实际上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倭建命东征的范围非常广大,我们无法断定何处是虾夷。
《日本书纪》中留有倭建命之父景行天皇的臣下“武内宿祢”奉命出使东方归国后,进言“必须讨伐虾夷”的记录。
当时所说的是“东夷日高见国”,并把当地与大和生活习惯大相径庭的居民叫做“虾夷”。“夷”虽然也能读作“ebishi”,
但当时更多是读作“hina”(*日文音同“鄙”),与“边鄙”的“鄙”字同音,有“下贱卑微”之意,是用来指代“乡下”的词语。
《万叶集》中则将“夷”冠上“天高地远”这一枕词,用以形容离都城遥远的土地(*枕词,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冠于特定词语前而用于修饰或调整语句的词语)。
虽然对于“日高见国”在哪有诸多见解,但多数还是倾向于表示位于现在茨城一带的常陆国,传说水户市的吉田神社就是建立在倭建命东征时的休整之地上。
“虾夷”一词本身并非指代特定的土地或部落,而是对“远离大和的东边的乡下人”的笼统称呼。

从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看“虾夷”

东西(南北)都有与中央集权国家敌对的异族,有人认为当时大和朝廷的这种思考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国的影响。
古代中国自古便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合称“四夷”或是“狄夷”的说法,早在出土了诸多饕餮纹青铜器的“殷(商)”之前,“夏朝”时就有这一说法了。
从“虾夷”中使用的“夷”字就可以看出来,大和朝廷沿袭了这一传统。

中国之后历经了“周朝”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由“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又进入“汉”,然后又迎来了三国时代,
经过不断反复的统一与分裂,“中国”这一国家不断地扩张着地图上的版图。
而随着版图的扩张,东夷及西戎所指的对象也在不断变化,就这一点来看大和朝廷也与其十分相似。

说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想到包含饕餮在内的“四凶”呢。
确实,位于四大方位的怪物,可以认为是古代中国对威胁自身的“蛮族”作的比喻。
对于这点,中国的历史学家也持有相同的看法。
“汉”代编撰的史书《史记》中就将与“四凶”被等同视之的名叫“四罪”的怪物们当作“东夷”。

至于当时的日本,在中国看来自然也是“东夷”之一。
虽然当时日本所处地位其实与位于现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和百济差不多,但实际上由于隔了一道海峡,便成了更加偏僻的“夷”之地了。

中国的史书中记载了恭顺的东夷之国,日本(yamato *日文音同“大和”)。
作为“邪马台国”的记录而在日本也十分有名的《魏志倭人传》一书,其实正是在《三国演义》的原型、《三国志》里的《魏书》中的“东夷倭人条”。

《魏志倭人传》以外的史书也有“东夷传”这一部分,而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写在其中。
三国时代后,中国王朝在300年间经历了从“晋”、南北朝,到“隋”、“唐”的更替。
南北朝时代的“宋国”史书《宋书》中有大和的“武王”报告“征服了东边的毛人、西方的众夷、以及北边(朝鲜半岛南部)”的记录,
并且记载了授予武王“安东将军倭国王”称号一事。这一记录中的“毛人”指的无疑就是emishi。

大和朝廷之后一直持续对虾夷进行着讨伐。
平安时代的坂上田村麻吕和镰仓时代的源赖朝以“征夷大将军”的名号广为人知,而从这名字也可以看出这是为了讨伐“夷”而设置的职位。
特别是坂上田村麻吕,他与将岩手县欧洲市作为据点的虾夷英雄“阿弖流为”战斗并取得胜利的事迹十分有名。

“日本原住民”就是“虾夷”吗?

在前文中一直使用“emishi”这个词,想必大家都等不及“阿伊努”登场了吧。
实际上,她一早就在了。“虾夷”正如大家所知,是大和朝廷所用的带有一定贬义的说法。被如此称呼的对象自然不可能这么自称。

不过,就算是现在被称作“阿伊努”的这些人,也不是从很早以前就自称“阿伊努”。
在阿伊努语中,“阿伊努”是“人类”的意思。他们一般以地域或部落名自称,再或是自称“utari”,阿伊努语有“同胞”之意。
用起“阿伊努”这一自称,则要到与将自己称作“虾夷”的人们往来愈发密切的十几世纪了。

被称作“虾夷”的人们其实就是居住在关东以北的广大地区的狩猎采集民族。
大和朝廷伴随着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耕文化而扩张发展。
在农耕民族看来,狩猎采集民族自然显得野蛮不堪。
以前学校的历史课曾教过,使用绳文式土器并从事狩猎采集的“绳文人”,
被从大陆迁移而来的使用弥生式土器、种植稻谷的弥生人从西边赶到了东边。
此外,东北地区有许多被认为源自阿伊努语的古地名,可以肯定“阿伊努”人在这一地区的活跃。

如此一来,“被称作’原日本人’的’绳文人’便是’阿伊努人’,他们被外来人驱逐到了北海道”的说法便成为了近代日本的普遍认知。
构成这种认知的原因之一,可以归功于阿伊努自古流传的神话歌谣集《阿伊努神谣集》在大正12年(1923年)的出版,令阿伊努的形象一下变成了“悲剧的民族”,
而另一方面,“原日本人”这充满浪漫主义的概念也确实正好迎合了当时日本人的梦想。

从结论上来说,绳文人中大部分不是阿伊努人,虽然其中也包括了阿伊努人,但并非主流。
从近年对三内丸山遗迹等地的调查发现,“绳文时代”与过去所想的大相径庭。
可以确定的是,进行狩猎采集的人们绝非“原始”,而是因为处在日本这一四季都物产丰饶的土地而“不选择农耕”罢了。
结果,多数绳文人最终转向了农耕文化,只有阿伊努坚守着传统,将“神谣”等文化一直传承到了现代,这在世界范围看来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北狐之神“狐神(cironnupu)”

阿伊努也是多神教文化,认为世上无数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其神明,思想基本上与神道中的“八百万神明”相近。
总所周知,阿伊努人将这些“神”称作“kamui”,认为神明们平常都住在名为“Kamuimoshiri”的灵魂世界,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降临到人类的世界“Ainumoshiri”。

虽然这一思考方式和美利坚原住民文化相似,但却很难将这些神明分类到“精灵”去,因为住在Kamuimoshiri的神明们拥有着和人类一样的人格和身体。
来到Ainumoshiri后虽然变成了动植物的样子,但那只是披着那种样貌的“披风”而已,有时在他们脱下“披风”时就能看到人类的模样。
变成人类模样的神明会和阿伊努相恋,结婚,甚至繁衍后代。

阿伊努文化中广为人知的东西之一,便是被称作“熊祭”的将熊之神明送回Kamuimoshiri的仪式。
实际上,说这是阿伊努文化,不如说是属于同在北海道周边的鄂霍次克文化更加合适。
这是一个与捕猎熊作为食物的传统紧密关联的自古流传的仪式。虽然这也成为阿伊努被视为“野蛮人”的理由之一,
但原本这类仪式就不仅以熊为对象,而只不过是阿伊努的神灵崇拜文化的一部分罢了。

狐神(cironnupu)是Kamuimoshiri中随处可见的神明,可以同时指代北狐及它代表的神明。
阿伊努语的原意是“我们(ci)宰了很多(ronnu)的东西(pu)”,可以看出它是古时候常被捕猎的动物。
实际上不仅是北狐,狸猫和鼬等小动物一般也是被这么称呼的。
举例来说,被认为比北狐更强壮的“蝦夷鼬(白鼬)”的神明,就被叫做“upashi cironnupu”。

另外,阿伊努人对黑狐尤其看重,对其使用了神明敬称“situnpe kamui”。它们守护海岬,灾难即将到来时会通知人类。

狐狸的神明在《阿伊努神谣集》中也有登场。“神谣”的特征是以神明为第一人称所吟唱的歌谣,歌谣的开头和结尾都会加上一句“狐神说”。
狐神出现在“Towatowato”和“Haikunterke Haikoshitemturi”两篇诗谣中,或是咒骂举办祭典吵闹的人们,或是使出不可思议的神力弄翻出海的船,被塑造成了喜欢恶作剧的形象。
在某些地方和欧洲的妖精十分相似,因此作为恶魔登场的狐神会有可爱的外观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在游戏中它扮演着与主人公同行的少年哈雷路亚的搭档角色,让人十分期待它的活跃。

下次的更新预定在1月8日。恰逢新年,为各位带来稍微有所不同的主题。主题为“人类的诞生与神明的诞生”,敬请期待。

第十一回 人类的诞生与神明的诞生

人类诞生了两次

尽管现代日本人可能会不太相信,但一说到“最初的人类”估计都会想到《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
在“创世”的第六日,神仿照自己用尘土创造出了第一个男性亚当,并用气息赋予了他生命。
一些了解神话的人可能都会知道,神一开始只创造了亚当,是后来在亚当睡着的时候,才从他的身体里取出一根肋骨做出了一个女人来当他的妻子。

亚当他们本来生活在“伊甸园”里,但受到了恶魔化身而成的蛇怂恿,偷吃了禁果“智慧果”,结果被上帝逐出了乐园。
人类就是因为这样才失去了永远的生命,死后归于尘土。这两个人类先祖引发的悲剧被后人称之为“失乐园”,但也有人认为这样比在乐园里永远做一个无知的人要好。
实际上,亚当是得到了智慧之后才给妻子起名字叫夏娃,而且两人是被放逐之后才懂得生儿育女的。

亚当和夏娃先是生出了该隐和亚伯两兄弟,但兄长该隐却把弟弟杀害,结果被神惩罚而到处流离浪荡,而亚当和夏娃则生下了第三个孩子塞特。
该隐后来娶妻生了一个儿子以诺,成为了游牧民族、音乐家和铁匠的祖先。
普通的圣经并没有记载该隐的妻子是谁,一般都认为他的妻子来自于亚当和夏娃以外的人类先祖,
但一些“圣经经外书”却说该隐的妻子是亚当和夏娃的长女,有的又说她是天使与人类所生的孩子,说法并不统一。

塞特的子孙中就有制造了“诺亚方舟”的诺亚。根据圣经记载,当时的人类一般都有近千年的寿命,漫长的岁月最终让该隐和塞特两个长命的家族布满了整个大地。
就在那时,神目睹了人类的丑恶,决定用大洪水毁灭人类。
而正直善良的诺亚则受到指引,和他的家人还有动物们乘着方舟逃过了一劫。
就在那一刻,诺亚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儿子闪、含与雅弗还有儿媳共八人成为了新一代“人类先祖”,当时的情况就和人类“第二次诞生”无异。
说了那么多,《圣经》对人类诞生的描述已基本概括完毕。
《圣经》本身就是在各种神话的影响之下成就的,纵观世界各地的“人类诞生神话”,相互之间的确有很多相通之处,而神经则成为了相互比较的标准。
现在,我们就来对几个地域的神话进行比较吧。

全人类起源于一对男女

对日本人来说,第二熟悉的始终还是来自于日本神话的创世传说。
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兄妹用“天沼矛”搅拌大海创造了日本列岛,那副情景不禁让人联想到两人其实是在大洪水之中存活下来,漂到了日本列岛上,最后结为夫妇留下子孙后代。
实际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流传着类似的传说,日本神话可能也是参照这些传说创造出来的。

但是,日本神话所描述的其实不是“人类诞生神话”而是“产国和产神的神话”,里面并没有描写人类的诞生。
神话的开头描述了众神诞生于天上的神界“高天原”,而须佐之男被放逐出高天原来到出云国的时候,当地就已经有国津神存在了。
我们可以认为,须佐之男和大国主“建国”之时人类就已经存在了。日本神话是由“天孙降临”而来的外来人创造的,而且在日本原居民之间流传的创世神话也失传了,所以日本神话的构造才会变成这样。
例如阿伊努就有一个传说,最先诞生的kamui(神)们创造了人类和动物。但由于地域差异,神话内容并不统一,而且还很明显受到了日本神话的影响,不少地方似曾相识。

中国各地域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神话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有一些还可能是上述日本创世神话的原型,而其中一个就是“伏羲和女娲”的神话,这些在第九回也有所提及。
传说伏羲和女娲兄妹在大洪水中幸存下来并结为夫妇、留下了子孙后代,但其实这个神话也流传着多个版本。
有很大部分传说都提到伏羲和女娲是半人半蛇的神,这些传说还说人类是女娲创造的。
她一开始很认真地把泥人一个个做出来,后来觉得麻烦了就拿了一根树藤沾上泥浆挥舞到地上,把造人简略化。就这样,一开始做出来的泥人就成了高贵的人,后来批量生产的就成为了贫贱的人,这也暗示了中国在神话时代便已经存在等级社会。

也有一些说法说伏羲和女娲是人类,当时两兄妹在洪水中逃过一劫后,道教的最高神“玉皇大帝”来到两人面前让他们“结成夫妇”,但两人却以兄妹为由坚决拒绝了。
于是,玉皇大帝就让兄妹二人帮他做泥人偶,但人偶还没干透就又下起了雨来,结果做出了一些残破不堪的人偶。
既然都已经说到这地步,比“暗示”就更简单直白了。但这也难怪,毕竟这只是一个由民间传说发展而来的故事,其中也有儒教和道教的思想。

上古大洪水

大洪水毁灭人类的神话在世界各地都出现过。
通过地壳调查,还发现了疑似神话原型的大洪水发生过的痕迹,但大部分都只发生在局部地区,并不足以毁灭世界,而且洪水发生的具体原因和时间都难以确定。

历史上第一份记述了大洪水神话的文书就出现在“苏美尔文明”之中,它是世界四大文明中最为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第一个人类文明。
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文明便形成了都市国家,以名为“乌鲁克”的都市(位于现在的伊拉克南部)为中心建立了苏美尔王朝。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东方神话)最有名的神话《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乌鲁克王朝经历大洪水过后得到复兴,主人公吉尔伽美什就在那时成为了第五任国王,而且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在约公元前2350年,苏美尔文明被从北方来的阿卡德人支配了,但大部分苏美尔文化都被阿卡德人继承了下来,就连用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的神话也被翻译成阿卡德语保留了下来。
人们在苏美尔时代创作了很多杂乱无章的 “吉尔伽美什赞歌”,后来也被人用阿卡德语整合编纂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亦即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吉尔伽美什史诗》。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通过一个名为乌特纳比西丁的生还者以回想的形式描述大洪水的,其中的情景还和诺亚的故事十分相似,也因为这样,乌特纳比西丁才被视为诺亚的原型。
那美索不达米亚的神话到底是怎样描述人类诞生的呢?阿卡德神话中有一个创世神话名为《埃努玛·埃利什》,
里面描述了巴比伦尼亚的神马尔杜克杀死了地母神提阿马特,并用她的尸首创造了天地,用他的儿子金古的血创造了人类,供神明驱使。

美索不达米亚的神话甚至传到了欧洲,除了《圣经》以外,就连希腊和罗马神话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希腊神话之中也有关于大洪水的描述。
希腊的人类诞生神话和大洪水也有很深的联系,但其中的说法是在人类诞生之前,希腊曾有四个种族繁荣一时。
首先是和神相近的黄金种族,后来被宙斯变成了精灵。接着是白银种族,因激怒了宙斯而被毁灭了。
第三是从梣树中诞生的青铜种族,因为好战而自取灭亡了。而第四个就是神和人之间生出来的黑铁种族——半神,当时各地半神群雄逐鹿,“特洛伊战争”也是发生在那个时代。
因为青铜种族十分好战,所以宙斯才发怒降下大雨引发了洪水,只有一对夫妻——普罗米修斯的儿子丢卡利翁和潘多拉的女儿皮拉活了下来,成为了第四种族的英雄们的祖先。
而第五个种族,也就是现在的人类也是在那时诞生的,丢卡利翁和皮拉在大洪水中活下来后遵从宙斯的指引向后丢石头,丢卡利翁丢出的石头变成了男人,而皮拉的石头则变成了女人。这就是希腊神话中人类诞生的经过。

在北欧神话中,是主神奥丁和他的兄弟威利还有维创造了世界。
在奥丁他们诞生之前曾有一个名为尤弥尔的巨人和他所生出的霜巨人一族生活在虚无的世界之中,但后来尤弥尔被奥丁等神杀死,尤弥尔喷洒出来的血引发了洪水,让霜巨人险些灭亡。
尤弥尔的尸骸被分割开来化为世界,这和中国的盘古还有美索不达米亚的提亚玛特都极为相似。其中,有一对霜巨人夫妇在血之洪水中活了下来,两人逃到了约顿海姆建立了一个新的霜巨人王国。
之后,奥丁他们用漂来的梣木创造了男人,用榆木创造了女人。以上就是北欧神话的记述。


和北欧神话一样,同为日耳曼神话发展而来的凯尔特神话并没有留下创世神话。而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埃及也没有找到关于创世神话的完整记载。
这样一来,世界四大文明就只剩下印度文明了。因为关于印度文明的记录非常少,所以我们就来比较一下流传至今的吠陀经和起源于印度教的神话吧。
根据时代和文献的不同,创世神话也存在多个版本。其中,以毗湿奴为中心的“搅拌乳海”创造世界这一说法直至现代都广受支持。
本来那个地方并不是乳海,而是一片很普通的大海。
当时,舍沙——难陀龙王为帮众神求得“不死甘露”,拔取了曼陀罗山用作拌海的杵,然后毗湿奴化成神龟俱利摩背着曼陀罗山,把巨龙婆苏吉用作搅杵的搅绳,让众神拉住婆苏吉的尾巴,而敌对的阿修罗他们则拉住龙头,开始搅拌大海。
在这过程中曼陀罗山上的动植物被巨龙勒死,掉进了大海里,让大海变成了乳海。之后,乳海陆续生出了太阳、月亮还有众多神明和动物,乃至整个世界。

印度除了搅拌乳海还有另一个讲述洪水和人类祖先的传说,而毗湿奴也在传说里出现了。
这个传说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传说很相似,毗湿奴化身为灵鱼摩蹉向一个名为摩奴的男人提出警告,然后摩奴就像诺亚和乌特纳比西丁那样造出船只,在洪水中活了下来。
在这个神话之中,存活下来的就只有摩奴一个,但他努力修行诚心祭神,持续了一年后就有一个女性从水中出现,和他繁衍了后代。
印度神话中关于创世和人类诞生的描述和其他神话有相似之处,但它本身的特色也十分浓厚,这也可以说是印度神话的普遍特色。

众神皆为人类创造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得到了充足的食物,也不用为自然灾害绞尽脑汁,有余力的人就开始思考别的问题了,例如“人类的诞生”。
人们认为,这就是创世神话和人类诞生神话出现的原因。
会思考这个问题的大多都是一国之君或者是宗教领导人,他们对外宣扬是伟大的神明创造了人类,想方设法让民众相信自己和那伟大的神明处于同样立场,并藉此来扩大或维持自己的权力。

大洪水出现的时候人类可能还没有发明文字,所以这些权势人士应该是参考了祖先流传下来的事迹和他国的传说,
然后找国王本人或者有过英雄事迹的同族祖先,用实际发生过的事做铺垫夸大其词,以彰显他们的伟大之处,把他们塑造成一个神。说不定神话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发展起来的。
但如果采取这种形式,故事本身也必须要“很有趣”,不然就很难得到人们的支持和接受,会在历史长河中被人们遗忘。

换个角度看就能发现,神和神话的创造都离不开人类。
要是神话受人们欢迎,那神话里的神就会被人们信奉,否则就只能退出历史的舞台。
也正因为如此,能留存到现在的神话才都这么有趣。

其实这次我用这个主题是为了再次确认一件事,那就是“众神皆为人类创造”
因为“真·女神转生IV”和“真·女神转生IV FINAL”里面的恶魔就是这样定义的。
神与恶魔都是出于人类所想,没有人类他们也将不复存在。
只要从这个出发点来考虑,恶魔们的意图和行动理由也变得一目了然,还能理解为什么只有人类能成为“弑神者”。
我相信记住这个出发点一定会让我们对游戏的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第十一回到此结束,敬请期待下一回“小妖精和妖精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0-2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来说就是LAW和CHAOS无关light dark正式开始大战了吧。

不过M君都跳槽了也很正常。所以这次的光头(太阳)男是打算先收拾掉chaos方再收拾四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7: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次的立意也算是很有新意了,期待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看不懂,但是觉得好有深度,星星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贴问下,最近刚通了4的C线,在A9看到个真相贴里面有些设定是官方解释的还是猜想的?比如ガントレット仪式来选拔转生者、莉莉丝其实是一开始的少女,恶魔莉莉丝是堕天使沙利耶冒充的。游戏里都没看到这些解释是我有的任务错过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8: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66367749 于 2015-10-27 18:55 编辑
lbb3313725 发表于 2015-10-27 18:13 借贴问下,最近刚通了4的C线,在A9看到个真相贴里面有些设定是官方解释的还是猜想的?比如ガントレット仪式 ...
臂甲comp是选转生者我觉得是可信的,其他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syg 于 2015-10-27 22:27 编辑
lbb3313725 发表于 2015-10-27 18:13
借贴问下,最近刚通了4的C线,在A9看到个真相贴里面有些设定是官方解释的还是猜想的?比如ガントレット仪式 ...

那个玩意比官方设定集出的早 全脑洞
害我花了几个星期去翻日本各种博客
顺便上面文末的真4解析 14年2月8日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秩序和混沌分别组队正式对决?还是按照神话种族出生组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天使堕天使魔王社团vs鬼神破坏神邪神魔神女神社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シャル 发表于 2015-10-27 22:41
大天使堕天使魔王社团vs鬼神破坏神邪神魔神女神社团

问题是阿修罗王他们可是C侧大佬
那实际还是和以前的设定貌合神离 硬生把C侧变成地狱侧了
魔王也不归C侧  里面作为大佬级的神也一大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lbb3313725 发表于 2015-10-27 18:13
借贴问下,最近刚通了4的C线,在A9看到个真相贴里面有些设定是官方解释的还是猜想的?比如ガントレット仪式 ...

伪真相比流言更可怕

其实在这类驴唇不对马嘴的所谓猜想面前,你难道不应该首先更相信自己的体验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1-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堆车轱辘话

SMT接触久点的人谁不知道这些个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1-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正作1代大背景上也是无关善恶LC见面开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期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Even 发表于 2015-11-1 12:52
一堆车轱辘话

SMT接触久点的人谁不知道这些个东西?

给新人带队伍还是有用的。很多玩者的兴趣仅止于游戏提供的观点,自发去吸收这方面的知识只是少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正在翻,开篇切入点从音乐开始蛮奇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xvi黑翼公 发表于 2015-11-1 15:12
翻译正在翻,开篇切入点从音乐开始蛮奇特

这个是不奇怪的。克尔特神话以前的确是弱势神话文化,是后来那支乐队走红以后,世界才开始关注起这个地区的文化的。电电在九十年代曾经有做过一期恶魔全书介绍,其中就谈到了这个现象。

作者还算是挺严肃了。从俗文化的蔓延来说,把克尔特神话炒起来的,还得算FATE一票。两代LANCER的表现,让人间接认识到了这些角色及其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回翻译已完成,2楼有一些名词的原文对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hamartia 发表于 2015-11-1 15:51
这个是不奇怪的。克尔特神话以前的确是弱势神话文化,是后来那支乐队走红以后,世界才开始关注起这个地区 ...

其实比较早,这个严格地说得从18世纪以后英美的新异端主义的盛行就有了底子

新凯尔特异端主义的风行晚一点,尤其是凯尔特新异端的重构应该是8、90年代的事情,但这个和new age的覆盖就完全是个巧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回翻译已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1-15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hsyg 发表于 2015-10-27 22:17
那个玩意比官方设定集出的早 全脑洞
害我花了几个星期去翻日本各种博客
顺便上面文末的真4解析 14年2月8 ...

那么官方的解释是怎么样的?我当初也是信了A9那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一提,《西游记》的故事核心——三藏取经的时间就在佛教衰退期间——公元629-645年


日本人只知道孙悟空系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syg 于 2015-11-15 14:16 编辑
morment 发表于 2015-11-15 00:19
那么官方的解释是怎么样的?我当初也是信了A9那个

先感谢LZ和翻译 能一路翻下来也够了
至于A9那个
官方解释就你游戏里知道的那么多  该咋样咋样
很多东西没有实际详细的设定 按你知道的去理解就好
莉莉丝就是莉莉丝 没前没后 没解释
3个大魂 是将门公的 我没DLC 始终不是完全理解 反正善恶都是在几个大佬手里的
不然吃人JK和4大丑怪 也不会让主角选 谁去给他们做开胃菜了
其他的纯完全脑补 不用多想

反正这些地方都是剧本把自己绕进去的
逆6本木 神奇发电机  都是随手凑的东西  解释都很牵强
SJ就有这问题  凑了一大堆理论物质做剧情道具 实际也就装装逼 就还好没放剧情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5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syg 于 2015-11-15 13:37 编辑

顺便看了下 接下来的傻蛋 这次可能会有造物主VS撒旦的戏份(然而和这次大主题上对不上
加上SJ暗示梅塔德隆也是唯一神的分灵 那如果真是要硬往真2上套 就得把这些都搞定了 然后搞个大光头
但是这么一反推 多神教 在这里战斗力严重不足  即使不变大光头
光梅塔 阁下 傻蛋 战车 4个最终BOSS级人物 加上桑巴黑人这种外挂级   是不是要殴打小朋友
主角是得开什么挂去赢 别最后给我个真男神转生 儿子打老爸

当然 这人说再多也没用  他  不  是  剧   本  也就看看个打大方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7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男神转生”其实在真2有过那么一次,真2的影之主人公撒旦转生成了人类塞因,他回想起自己身为审判之大天使的使命是游戏的一条暗线。
再往早里说,初代主人公就是伊邪那歧的转世,而伪典里有角色是巴力的转世,漫画版里小次郎则是平将门的转世。在旧系列的背景里,人与神都并非永久不灭的,会转生成不同的个体再次开启旅程。

神话学里其实也有男神,但女神给一般人的印象远大于男神,或者这跟很多神话都是男社会有关系。总之这就是个约定俗成,都叫了这么多年,自然是女神比较顺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7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morment 发表于 2015-11-15 00:19
那么官方的解释是怎么样的?我当初也是信了A9那个

真4的剧情其实很好理解,这只是单纯的神怪奇幻剧。
可恶之处就在于ATLUS把覆盖了关键剧情的四大天使和平将门相关放进了DLC,不了解这部分会有一些障碍。

故事的中心,其实就是三个灵魂不断一并转生,体验不同的人生过程。至于死亡天使沙利勒,它最近一次登场还是恶魔幸存者OC,跟真4完全没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回翻译已完成,第5回进行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校注”里的文字是后来翻译加的?我嗅到了卫道者的味道。
欲望是灵魂的一部分,而影响最深的则是情欲。虽然情欲有时让我们卑微,但它也保证了我们的人性。柏拉图曾经认为,没有什么比肉体之爱更伟大。
人类的脑功能很复杂,其中在性兴奋过程中,思考活动会前所未有的活跃。有些宗教和哲学就是以此为基础,来验证与高次意志的统一。作者其实举证得很收敛了,以圣特瑞萨为例,在贝尔尼尼的雕塑《圣特瑞萨的沉迷》上反映更露骨。然而它依然是神学世界里的崇高艺术。
我们中国人把性称做“交合”。这个交就是肉体的接触,而合则是精神上的融会贯通。这两者是辨证统一体,出于惟道德的角度只谈性灵的纯洁性,其实无疑在造就一部毫无生气的人格机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回已更新,这次的话题没什么新意,因为普及度太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1-29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美杜莎都没有以地母神在女神转生系列出现过吧,好像是以鬼女登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1-29 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想楼主翻译,话说美杜莎在真4里面好像是鬼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4是鬼女,初代是魔王。初代的魔王更近似于表示身份,和后来种族意义的魔王不同。

女魔头给人的印象太深,所以基本是无法转正的悲哀女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回已更新,佛教这个话题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只是一些初步和个人的东西,有研究的读者也请不要太较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morment 发表于 2015-11-29 04:08
感想楼主翻译,话说美杜莎在真4里面好像是鬼女?

楼主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不是翻译哦,翻译和校对才是真正的苦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婆罗门思想为中心的印度教,其中心是对“我”的肯定,即惟一、永恒的自我。其形式可以发生变化,但本质是不变,乃至不灭的。

而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提出了“无我缘起说”。也就是说决定认知、个性等存在依据的“我”也不是一成不变,是会诞生和消亡的。

早先的佛法是没有轮回这说的,后来是为了充实理论(外加招揽信徒),这才给佛菩萨披上超脱轮回的神圣外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vi黑翼公 于 2015-12-14 19:55 编辑

第7回已更新,1楼太长了,第7回开始更新在2楼。
顺便说一下原文的第9回将要讲的话题是《饕餮与中国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8回已更新,基于日本书纪和古事记的日本神话其实真正深入了解过的人很少,主要是神名太拗口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syg 于 2015-12-21 23:49 编辑
xvi黑翼公 发表于 2015-12-21 20:44
第8回已更新,基于日本书纪和古事记的日本神话其实真正深入了解过的人很少,主要是神名太拗口吗 ...

实际上古事记也算是好懂了 大部分名字难记都是些杂七杂八的天津神 戏份也不多
故事也比较简单 不过用百度搜任何一个 都是给你看火影 赞的不行
当然用古名 倒是可以相对正常点(各种卡游 你说啥?
还是算了吧
反正看过古事记嘛 然后看火影 中二眼一族各种术  唉唉?!
或者去玩P4 草系 木花进化成了天照 人变神 神进化人  充满科学 然后你打死也找不到月读 结果小说一个月读 格斗游戏又送你一个
当然也不能老举 反例咱们看真4  中盘就能收到3神器 哇 这下能用天照了  打完 莉莉丝 这下能用天照了吧  打完6本木 这下总能用天照了
打完这个打完那个 等了大半个游戏 最后滚回来打BOSS了 噢 你来了 这有个2D小破船 你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9回已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11-23 00:36 , Processed in 0.214245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