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65|回复: 20

[八卦娱乐] 合理老师访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exus1 于 2015-2-13 11:05 编辑

全明星前的专访:张合理or卫平-布莱恩特                                                        文/张强 发自美国
二十年悠然而过,磨了几剑?1995年圣安东尼奥全明星,是张卫平为央视现场解说的第一次NBA盛典,正值45岁的壮年韶华。2015年,已经抵达“大苹果”的张卫平将继续为央视解说纽约全明星盛宴,添了白发,年逾花甲中段。他曾经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男篮的巨星,有过拿下世锦赛得分王的惊艳之作,一度是国家队主帅大热人选,但却在悄然赴美后大红大紫于解说,“张卫平语录”风行坊间,“合理帝”名头威震江湖。
                                                                                                                                                                                                               
                                        “现在科比不打了,不出现了,你还怎么黑他呢?我知道很多人黑他是因为科比的性格,但他就是客观存在,是一个超级存在。你黑不黑他,都不能否认这一点。”
                                
孙正平:“张指导,请你简单评述一下火箭队上半场的表现。”
张卫平:“火箭上半场打得非常合理,内突外投。像Inside out,传出去打回来,夹击再分出去,外线出手又有命中率,这样的球队就很难防守。这就是打得很合理的原因。”
更多时候,张卫平说,“哎,给姚明!给姚明!给啊!哎,这球给晚了……这球该给姚明,给啊,还是不给。所以说呀,这球打得不合理……这就是瞎传乱打,打得不合理!”
面对球迷加封的“合理帝”名头,性格宽厚的张卫平微微一笑,“没什么,挺好的,他们讨论这个说明关注我的解说。”比起其他“卫平-布莱恩特”、“头号姚蜜”、“湖蜜科蜜”等等的封号,他似乎更加喜欢这个,“合理不合理,就是会不会打球,这是最重要的篮球理念,打球就要看合理不合理。”
当NBA在中国越来越火的时候,作为央视篮球解说顾问的张卫平名气越来越大,“张卫平语录”滥觞于坊间,颇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意味。一些人知道他曾经是上世纪中国男篮的头号得分手,和穆铁柱齐名,少有人知道他是“中国版的巴克利”,靠力量横行篮下。他在美国放下身段辛苦打工努力打拼,是球迷们知道的励志故事,但绝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中国男篮国家队热门人选,遭受排挤才未果帅位,远赴重洋,开启人生第二次奋斗。
发轫成名于篮球,中流一度和圆球绝缘,继而又在篮球圈回春,安身立命,这样U型反转的抛物线人生,就是“合理帝”的前世今生。
                                                                        
       合理不合理,就是会不会打球,
       这是最重要的篮球理念,
       打球就要看合理不合理。                                                                        
很多网上球迷说张卫平是“科蜜湖蜜”,甚至连和他搭档的于嘉也调侃他是“卫平-布莱恩特”,说得多了,不是真理似乎也是真理了。“呵呵,我真没办法了。我不是湖蜜,也不是科蜜,我是禅蜜,我是菲尔-杰克逊的铁杆粉丝。他到哪无论是公牛,湖人,还是尼克斯,我都追着他。”张卫平无奈而快乐地笑着,他说自己去斯普林菲尔德的美国名人堂所在地,一口气买了以禅师在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为造型的三个大毛绒玩具,照了张像。笑容大大地,心里美美地。
不是湖蜜,不是科蜜,但科比这次手术报销,张卫平甚为惋惜,“他的损失是全联盟的,不仅是湖人,失去这样一位人气和票房价值很极高的球星,而且对于整个联盟来说都是如此,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他赛季报销,是每一个人的损失。”
甚至,对于仍在黑他的“科黑”来说也是如此。“现在科比不打了,不出现了,你还怎么黑他呢?我知道很多人黑他是因为科比的性格,但他就是客观存在,是一个超级存在。你黑不黑他,都不能否认这一点。”
如是说,他到底是不是“卫平-布莱恩特”呢?
正如文首提到的那样,张卫平认为合理是最重要的篮球哲学,对于解说员对于自己国家的球员有倾向性,张卫平毫不讳言,他笑着说,“你说,‘这球怎么不传姚明呢?’一定得这么说,他是自己人啊,一定有倾向性啊。难道你要说,‘这球麦蒂你自己怎么不投啊,干嘛传姚明啊。’你不能这么说啊。姚明是自己的队员啊,你得说出花来啊。”
                                
                                                                                                                                                                       
                                                                                                
                                        02球员生涯:被赞中国巴克利 曾是世锦赛得分王                                                                                                                                                                                                                                                                       
                                        “我能得分那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队是烂队,进攻都靠我了,都让我一个人打。教练也让我帮精力放在进攻上面,防守就让我防对方最差的那一个。”
                                
对于自己的球员生涯,张卫平比较满意,“我的天赋并不突出,打成那样不错了。我觉得自己是硬练出来的,基本都打出来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张卫平效力国家队八年,先后率队获得1975年亚锦赛、1977年亚锦赛、1979年亚锦赛冠军,以及1978年亚运会冠军。
也有遗憾,就是从来没有征战过奥运会。提及此点,张卫平提高了声调,不无惋惜地说道:“我们本来可以打1976年和1980年的两届奥运会,我们1975年的和1979年的亚锦赛都拿了冠军,按理是我们代表亚洲参加,我们当时也都在集训,做好了参赛准备。但76年奥运会因为台湾问题没有参加,80年的是因为政治原因抵制。否则,参加奥运会多光荣啊,而且是两届奥运会,咱也算有一号啦。”
或许,他职业生涯最为高光的一刻发生在1978年的男篮世锦赛,张卫平在7场比赛砍下177分,场均25.2分,是世锦赛“得分王”,入选赛会最佳阵容。“我当时真不知道自己是得分王,后来看到秩序册才知道,嚯,不仅是得分王,还在当时历届世锦赛中排名第四。”张卫平有惊喜,也有自谦,“这里面有说道,我是因为只参加了一届世锦赛,得分高就高了,其他一些人呢,因为参加届数多,一平均得分就下来了。”
这是中国篮球的骄傲,也是坊间球迷津津乐道的传说,张卫平是中国男篮第一代“飞人”、“篮下魔术师”等说法不胫而走,他暴扣、反身背扣的段子被传得神乎其神。“比起当时的同龄人,我的身体素质是占优势,但网上说我纵跳达到100公分,我没有跳那么高。我当时扣篮也不多,快攻都是上篮,教练也不允许扣篮,扣篮只是偶尔发生在阵地战的时候。说我飞人什么的,都是瞎传,我没有那些背扣什么的,和现在运动员那些身体素质相比,我们那代人也是没法比。”对于很多赞扬,张卫平并不照单全收,而是有一说一,“我的传球不好,甚至算差的。”
他甚至自嘲当年世锦赛的“得分王”头衔,“我能得分那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队是烂队,进攻都靠我了,都让我一个人打。教练也让我帮精力放在进攻上面,防守就让我防对方最差的那一个。你看人家那些世界强队,没有得分特别多的,都比较平均。只有我们烂队才会有一两个人得分特别多。”中国男篮那届世锦赛,2胜5负,在全部十六支参赛球队中名列第十一。
还有,就是仰仗于当时的篮球技战术风格。“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为什么世锦赛得分那么多,我说这主要是因为技战术的原因。当年呢,篮下根本没有Double team(夹击),都是一对一的防守,这样就好打了。我左右两手都能投篮,篮下只要一扛住,对方的身高优势就没了,我左碾一下,右碾一下,机会就彻底出来了。”

回忆过往的巅峰时刻,65岁的张卫平睿智淡定,低调平和。他能够在这届世锦赛上脱颖而出,上述的力量极强帮了他很大的忙,这一点,张卫平很自豪,“就因为我力量大,篮下对抗就有优势,可以发挥我的攻击力。碰到欧美的四号位,我身高是不足,他们普遍都是两米以上,但我即便对他们,力量也从来是不吃亏。”
                                                                        
       我的天赋并不突出,打成那样不错了,
       我觉得自己是硬练出来的,
       基本都打出来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有球迷称张卫平是中国版的“巴克利”,身高不足,但力量强大,内线技术好,横行篮下,所以在世界赛场上也不露怯,敢打干拼。听到这个说法,张卫平笑了,“是有点这个意思,我身体素质和力量是不错,所以我从来不受伤,脚踝也从来没有崴过一次。后来,就是因为在北京队有一次扭伤了腰,是因为教练当时没有让做热身,结果伤了,那是唯一的一次。”
“中国巴克利”能靠1.93米的身高扬名立万于四号位,绝对不是看天吃饭。他最初入选国家队的时候,主教练钱澄海考虑到他的身高一度让他试着改打三号位,但是不管用,因为张卫平的外线技术不太灵光,于是此后坚持让他打四号位。但是,钱澄海特意为张卫平立了一个规矩,平时吃饭必须用左手吃饭,训练中重点练左手技术,才有了张卫平后来的左右手全能。
日后,挂念于此,张卫平总是对钱澄海充满感激之情,“钱指导对我绝对是知人善用,是真正的伯乐。我原来投篮手是右手,左手不灵,但后来就是左右都有了。”
                                
                        
               
                                                                                                                               
                                                                                                
                                        03解说风格:没想到会成王牌解说 如今解说已随心所欲                                                                                                                                                                                                                                                                       
                                        “当时第一次说,也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孙正平教我怎么说,什么时候他说,什么时候让我来点评。”
                                
IMG1997年邀请张卫平出山担任中国部高级经理,负责和中国篮协对接工作。他当年闯荡美国时为了生存只能从事卖啤酒的工作,而如今重新回到篮球圈,张卫平的身心被再次激活,回到了自己的灵魂和追求,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干起来比什么都有劲。”
张卫平拿的是国际管理集团的薪水,按理在商言商,最大程度为公司争取利益,但骨子里还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脾性。公司希望当时的甲A联赛外援越多越好,水平越高越容易包装推广,但张卫平公开唱反调:联赛根本是为了提高中国篮球水平,外援太多不利本土球员成长。“我们公司的人都说了:你是哪一头的?你拿我们的钱,得帮我们说话啊。但没办法,我觉得那样根本不对。”提起这一段经历,张卫平笑着如此解释。
多年以来,他一直是中国篮球和美方的牵线搭桥者,中国队和地方队去美国学习,他担任联络人,客串翻译。中国青年女篮想去美国打比赛,张卫平全程负责联络、住宿、交通等接待,甚至自己开车接送姑娘们,看到苗立杰、叶莉、隋菲菲这帮好苗子在美国痛击同龄的美国高中甚至大学队,张卫平甭提多痛快了,他看到了中国女篮未来的希望所在。
尽管张卫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为中央台和北京台说过球,但说得都是年代久远、录像带里的比赛,他第一次现场说球还是在1995年的圣安东尼奥NBA明星赛。他说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当时第一次说,也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孙正平教我怎么说,什么时候他说,什么时候让我来点评。那是第一次,我记得第一次去嘉年华的时候,好几万人,都挤不动,我真有点吓着了。”
因为搭档时间长,角色分明,配合默契,孙正平和张卫平被称为“二平组合”。张卫平能走上解说之路,孙正平是引路人,两人早在文革时期就认识,后来在长期的交往中成为莫逆之交。央视最初考虑NBA嘉宾人选的时候,孙正平力荐张卫平,他说:“我很早就认识张指导,后来成为一生的朋友。我熟悉他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出身,对于篮球有着很深的造诣,又在美国待了很多年,英语很好。从各方面来说,他都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后来就更新了嘉宾,让张指导来说球。”
这一说就一发不可收拾,说了二十年,昔日大国手成了名国嘴。最初说球的时候,孙正平为张卫平指出两个必须改正的细节,一是说话老带“啊”字,另一个是说说话时挤眉弄眼,上镜头不好看,“这应该是张指导平时的生活习惯,无伤大雅的东西,但上电视就得改,但张指导很聪明,进入角色很快。他英语很好,能看到很多人看不到的外文资料,又非常专业,解读到位。应该说在央视的篮球嘉宾中,张指导是最权威和专业的。”
说到后来,“二平组合”驾轻就熟,两个人只要一个眼神就知道如何配合,日益默契。张卫平恩师钱澄海七十岁生日,张卫平和孙正平都去祝寿,钱澄海说,“我看了很多解说,都是胡说瞎说,你们二平说得可以。”孙正平说,听了老前辈的褒奖,他和张指导都倍受鼓舞,从那以后,“二平”的说法不胫而走。
                                                                        
       现在你看一些视频网站解说,
       互相抢着说,其实都是瞎说,
       好的解说员就是叙述场上发生了什么,解释如何和为什么发生这一切。                                                                        
如今退休快四年的孙正平,按照央视的规定不再出镜说球,但他依然很关注和欣赏张卫平的解说,“呵呵,张指导现在了不得,说起来比我都滔滔不绝。我觉得他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说到这个话题,张卫平则连连摆手,“我觉得谈不上飞跃不飞跃的。我从最初说球就不紧张,一直自我感觉都很好,不过,现在看最初说的球,没法看,自己看着都会笑。后来,是观众要求多了,我们也跟着做出调整和变化。”
他觉得好的解说就是角色定位清楚,解说员和评论员各司其职,“现在你看一些视频网站解说,互相抢着说,其实都是瞎说。好的解说呢,像解说员就是说‘play by play’,叙述场上发生了什么,评论员则解释如何和为什么发生这一切。这就像一幅画,解说员是在画房子、树、鸟等东西,而我是为这些东西上色,为什么评论员被称为‘color commentator’,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说,才会说好球。”
看上去,张卫平的解说日益奔放,最近几年的解说不再像从前那样严肃周正,而是更放开更自由,“断了!孙悦!好的!玩他!”、“男人啊(形容易建联)”等忘情高呼皆是经典之作。张卫平解释说,在央视解说其实有很多限制,要求比较严肃,所以也不是完全放开说,不像在网站说球那样随心所欲。现在,他在美国拍摄《最前线》,节目要求不要太严肃,他觉得自己放得比较开,在达拉斯,他甚至在节目中和小牛的胖子啦啦队一起跳热舞。
“我觉得张指导的解说风格就是与时俱进,最初比较严肃,但后来就很轻松自由了,尤其是没有太多限制的时候,他的灵感就出来了。”和张卫平多有搭档的央视解说员于嘉说,“张指导现在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想达到他这样的状态还需要我继续努力。你看现在那么多张指导的语录,其实都是球迷津津乐道的东西。”另一位和张卫平也有合作的解说员杨健认为张卫平的解说风格其实没有改变,“我觉得没有改变,张指导是一个表达感很强的人,富有童心,内心很时尚。他那些经典的解说,只不过是他内在魅力被发掘展示出来。”

                                                                                                        "走运躲过文革下乡"曾是中国篮坛的头号大力士         文/张强
                                                        时光远溯到1997、1998年左右的时候,张卫平在IMG任职中国区高级经理,负责甲A联赛的宣传和推广,四处下场地看比赛了解情况。
                                                        很多篮球运动员都知道这位前辈球员时代以力量极强著称,掰腕子打遍圈内无敌手,都血气方刚地过来挑战,但悉数败下败来。膀大腰圆、身高超过两米一十的老黑中锋,见此情状不服,听说张卫平早在十六年前就已经退役,眼见身高不过一米九有余,更是踌躇满志。但坐定,握手,发力,才发觉不是那么回事,根本不是这个前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个。
                                                        “我当时岁数都是小五十了,退役很长时间了,早就完全没有训练了。掰腕子需要技巧,但更需要力量,我能赢他们并不奇怪,那就是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运动员的时候练过举重,和当时的北京队一起练,练到他们队的最高级别。我后来退役到国家队当教练,那些国家队的队员力量都没有我大。”张卫平回忆说,眉眼里舒展着骄傲的快意。
                                                                                                                事实上,力量大,对抗不吃亏,一直是张卫平篮球生涯的强项。小时候,张卫平走上篮球之路,是受父亲的启蒙,经常带他去地坛体育场打球,父亲身高1.86米,他从小个就窜得很快。也有天赋,11岁入选什刹海体校,后来升到东城体校,很快崭露头角,初二就入选北京青年四队,奠定了他的人生格局。
                                                                                                        张卫平就读于前身为教会学校的25中,和聂卫平、姜昆等同校,后者后来都在文革爆发后上山下乡,度过人生中颇为彷徨的一段时期,但张卫平却躲过了。这让他感觉幸运,“文革是1966年发生的,我是65年11月入选专业队,正好躲过去了,也是我占了一个大便宜。否则,我们学校当时是文革的试点,我们班又也是全校的试点,一个都没有跑,就我因为进了专业队,跑了。”
                                                        当时,仅仅北京青年队就有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之分,上面还有工人队,再上才是北京队,竞争异常激烈,想打出来并非易事,更不要说囊括地方精英、藏龙卧虎的国家队了。但基本功扎实、身体素质出众、弹跳出色的张卫平还是平步青云,层层晋阶,直至1973年入选国家队,逐步成为国家队的主要得分手和球队核心。性格谦逊的张卫平归之为幸运,“说实话,当时比我天赋好的多了去了,但当时都在闹革命,很多人都停止训练了。但我在北京队这边一直练,从来没断过,等到了文革一结束,我们这样坚持训练的就上到国家队了。”
                                                        但不可忽视的是,张卫平训练能吃苦,还是个有心人。小时候高打篮球是优势,但后来长大了,身高却成为劣势,1米93不矮,但即便在四十年前,这个身高打四号位的二中锋还是偏矮。身高练不出来,但力量可以练,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的张卫平自从入选北京队就开始狂练体重。和北京举重队一起练,从最小级别练到最高级别,和举重队的比着练,碰到别人不在,就和负责运动队伙食的厨子较劲。天天如是,风雨无阻,张卫平每天晚上都会出现在健身房练举重。
                                                        几年下来,他就成为中国篮坛的头号大力士,力量无人能敌,成为他在篮下对抗的“一招鲜,吃遍天”。

                                                                                                        "退役因领导要求读书"险成男篮主帅 因潜规则只身赴美 文/张强
                                                        倘若在1988年奥运周期结束之后,接替中国男篮主帅职务的不是过渡人物孙邦,而是本来就为大热人选的张卫平,他会做得如何,会成为一代名帅吗?
                                                        被问及这个断想,现今年过花甲的张卫平并不愿意纠缠:我那时当然想做国家队的主教练了,也有这个信心,当时的主教练钱澄海要退下来了,他推荐的主教练人选也是我。但是,有人不愿意让我干,不干就不干呗……
                                                        倒是前几年已经在央视退休的著名解说员、和张卫平熟稔的孙正平心直口快,“后来,中国男篮不是在世锦赛(1994)和奥运会(1996)打进世界前八了嘛,我觉得如果是张指导当时执教国家队,不敢说超越的话,至少不次他们。我和张指导很熟,平常聊天很多,我发觉他对世界篮球先进理念了如指掌,对篮球的规律认识得很透。当时,那批国家队有很多优秀的球员,像胡卫东、孙军、巩晓彬、刘玉栋等等,再加上张指导这样一个好教练,我觉得成绩不会差。”
                                                        这个断想落空缘由,还得慢慢讲。
                                                        “潜规则”一词爆红,得益于2008年作家吴思所著的《潜规则》,从此风行天下,但“潜规则”在中国历史一直长期存在,作为社会一部分的体育圈自然无法避免,尤其是在二三十年前封闭的体育内部循环系统。张卫平个体之命运,不是中国体育的孤例。
                                                                                                                放在今天,你很难理解张卫平在国家队打满全场40分钟,攻城拔寨,拥有无限开火权,单场拿个二三十分易如反掌,是中国男篮的擎天柱,而回到了地方队北京,基本上不了场,只在最后五六分钟的垃圾时间亮个相。他自己说不抱怨,媒体也会炸开锅,滔滔口水,连篇累牍的质疑,也会让球队主教练无法承受。
                                                        但在从前,这是事实,国家队和北京队“老死不相往来”,地方队根本不买国字号的账。有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当时北京队主帅“一言堂”,对于任何威胁他未来地位的优秀球员,都是极力打压,北京出来的优秀国字号球星,都很难立足。那时,媒体不发达,也有宣传纪律所限,咄咄怪事就如此坐实。
                                                        “我在国家队都是绝对主力,但回到地方,就是不让打,比赛没悬念了,让你打几分钟。等于是来恶心你,感觉没劲了,不想打了。”张卫平回忆这段往事,并不愿意多谈,轻描淡写而过,但寂寥数语,亦见心声。他说,他当时的身体没问题,正常情况下再打几年没问题。
                                                        正好,当时的北京体委主任也找他们这批国家队的北京球员谈话,动员他们退役,上大学深造。“领导说了,出国你们也出了,也拿了好几次亚洲冠军,风光了。现在别打了,去念书吧,这样多掌握点文化,退役后有用。”谈起当年的“被劝退”,张卫平坦承并无太多无奈,“当时,我也想读书,后来想这也是对的。我那时只有初中文化,一直在打球,能有个学习的机会,也非常好。”
                                                        就这样,1981年,张卫平退役了,后来舆论形容为“急流勇退”,然后去北京体育学院(现为北京体育大学)读大专班,和王俊生、洪元硕等人同班,两年后毕业,成为一名紧跟潮流的“四化人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1983年,张卫平成为北京青年男篮主教练,1984年,出任北京女篮主教练,在盘根错节的人事关系中且行且腾挪,不堪内斗之扰,最终1985年来到中国男篮担任教练。彼时,国家队主帅是教父级人物钱澄海,教练是吕长新和张卫平,他们任下率领男篮分别获得1987年亚锦赛和1986年亚运会冠军,1986年世锦赛获得第九,1988年奥运会取得第11名。
                                                        如此履历,有“四化人才”加分,又有钱澄海力荐,年轻实力派的张卫平本是中国男篮下一任主帅的最大热门人物,但在当时篮球圈的**中,实力输给权力。
                                                        “当时,钱指导对我说:卫平,国家队没办法就这样了,北京队你也回不去了。算了,你出国吧。”张卫平缓缓叙说,语调平静让人无法想象当年内心波澜几何。那一年,张卫平38岁,买了张去芝加哥的机票,启程就去美国了。前程茫茫,未思量。

                                                                                                        "我在美国干不了篮球"在美国走后门找工作 1小时5美元 文/张强
                                                        最初来到美国,张卫平和当时还在芝加哥大学读书的太太(前妻,后离婚)团聚,解了两地分居之苦,但也很彷徨,因为他很快发觉在美国干不上篮球的老本行,想立足必须另觅它途。
                                                        “还在国内的时候,我就是‘美国大学篮球教练员委员会’的委员,觉得或许在这里能找到一份和篮球相关的工作,但根本不行。不要说我,我记得当时一个苏联队的教练,奥运会赢过美国,入选过美国篮球名人堂,来美国后表示可以免费带一支大学队,但人家不让。这里是世界篮球王国,人家觉得自己是最牛的,你别的国家在这没用。”张卫平回忆说,他曾经在芝加哥大学队做过一段训练师,名头上是“Trainer”,但就是拎冰桶、给运动员裹脚等的打杂活,一小时只有五美元。可即便这样的活计,还是托关系找学校副校长介绍的。
                                                        这之后,张卫平就死了在美国干篮球的心,因为知道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对于篮球运动员出身的张卫平来说,他人生最大的技能瞬间被废掉了。“我此前二十多年都投入在篮球上面,这样的人力投资在这里彻底没了。当时,我英文不灵,没钱,人家美国觉得你狗屁都不是,这才知道在美国真的不好混。”张卫平的心凉了半截,但还是不服输,“我记得当时一位从南京交换过来的学者到芝加哥大学,是国内的权威医生,人家做第一例肝移植,根本不让他看,他当时说这有什么啊,我在国内经常做这个。不仅是这样,人家就是拿狗做实验,也不给他动刀。结果,几个月后,他熬不住回国了。而我呢,是运动员出身,打球的时候就承受了巨大压力,我觉得自己能扛得住,没什么。”
                                                                                                                                                                        张卫平在芝加哥大学的会计部门找到了第一份全职工作,专门处理学校的账单。球员时代争强好胜的性格让他工作起来很卖命,主动给自己加压,实习期结束,他处理账单的速度就是全部门第一。转正后,他不仅没有丝毫松懈,而且还和自己较劲,处理账单的数量已比之前翻番,大幅领先其他同事。“就是因为球员时代培养的竞争心理,我永远想做到最好,事实上,多做一分钱都没有,老板也不给一句好话表扬你。同事还抱怨:你这么干,让我们怎么办啊?”张卫平说即便平时工作,他也想得是如何赢别人。
                                                        有人说张卫平“傻干”,但这样的拼命工作精神让日后的他领会到“吃小亏占大便宜”的道理。他后来去洛杉矶发展,一度失业好几个月,一次开车陪表妹去在美国经销中国青岛啤酒的莫纳克公司面试工作,一个半工的工作职位有一百多个竞争。表妹被涮下来了,让张卫平去试试,结果“奇迹般”地成了。
                                                        “最后,人家面试的人告诉我,之所以录取不是因为我条件合格,他们说我除了会说中文,其他什么条件都不符合,我不懂销售,也不懂啤酒。但他们打电话给我上一家雇主芝加哥大学做背景调查,人家说这个人无论如何一定要,人家说了我许多好话。那时,我明白了你真努力就会有回报,我在芝加哥那么拼命工作,让我拥有了下一份工作。”张卫平感慨说。
                                                        新的工作岗位,又成了张卫平锱铢必较的“球场”,像运动员那样去竞争,去拼。他的工作职责不需要卖啤酒,但他给自己找事,主动开发了全美国70%的零售商,没有拿到额外一分报酬。后来,公司机构调整,其他人全部被炒鱿鱼,只留下两个中国人,张卫平不仅由半工转为拥有全部福利的全职,而且担任美西调研经理,在西部最大十城市之间来回出差。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他又做了一份详尽的美国西部市场调查报告,覆盖范围之广,调查之细,制作之精心,前所未有,让公司高层感到震撼。这让张卫平很自豪,“他们从历史上从来没人做这样的工作,又做得这么好。那篇报告就成了范文,公司要求每一个人都要读。”
                                                        “最后我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老板说你回到篮球的老本行上面,我们不拦你。将来有一天你想回来,这个职位永远是你的。我们这一代人不一样,现在年轻人少一分都不干,但我们得到这样一句话,就是痛快,值了。我们运动员就是这样,要么不做,要做就是做最好。”张卫平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3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爱的老头,也可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指导从头牛逼到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znt777 发表于 2015-2-13 13:04
可爱的老头,也可敬

http://sports.cntv.cn/20130418/107193.shtml 论解说你们是来争第二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9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国家队里是什么权利作祟?北京队又是哪个主阻碍还不能说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0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拼到世界一流的果然厉害,各种方面意思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2 1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合理帝如果放现在估计难啊 后卫的身高 不占便宜啊

----发送自 motorola DROID RAZR HD,Android 4.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3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份拼搏心的人,做哪行都是顶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6 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合理的n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迪奥

合理老师最近都不怎么出来了,周末央视直播总等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6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年级大了 基本只接全明星 总决赛的美国当地直播

流星雨成长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指导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3-3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3-4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1 08: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男篮历任主帅
钱澄海        1974-1978
马清盛        1978-1981
钱澄海        1981-1988
孙邦        1989-1990
蒋兴权        1990-1995
宫鲁鸣        1995-1996
张斌        1996-1997
王非        1997-1999
蒋兴权        1999-2001
王非        2001-2002
蒋兴权        2003-2003
德尔·哈里斯        2004-2004
尤纳斯·卡兹劳斯卡斯        2005-2008
郭士强        2009-2010
鲍勃·邓华德        2010-2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真正热爱篮球的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3-1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想问个问题

他在中间说“教练不允许扣篮”,那是为啥,扣篮不是很能提振士气么,而且扣篮扣断手的好像也不怎么见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dm---master 发表于 2015-3-11 16:00
我就想问个问题

他在中间说“教练不允许扣篮”,那是为啥,扣篮不是很能提振士气么,而且扣篮扣断手的好像 ...

我怀疑是怕落地受冲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3-11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3 1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个道理!
    —— from S1 Nyan来自: Windows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11-16 14:30 , Processed in 0.101578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