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20-4-19
|
楼主 |
发表于 2023-3-1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iano-Forest 于 2023-3-18 11:11 编辑
『新·奥特曼』手记 其余部分
——故事的开发是怎样的呢?
在最初写好的「新·奥特曼(暂名)企划笔记 2018/01/17」文稿上,每天一想到新点子就会添上去。从初期情节那时候开始就是一边想着尽量在正片里压缩费用和时间、不给制作现场制造负担一边写的。就算乱写些不得了的东西,但现实中拍不出来、描绘不出来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情节里首先让我很苦恼的是主人公和奥特曼融合的安排。初代『奥特曼』里是为了负起因奥特曼的失误而引发的人身事故的责任,但我想避免这种走向。如果要描写来自其他天体的高度生命体,我希望是以“最初是由于和人类相异的价值观而对人类产生兴趣、想要理解人类”这样的走向来写呢。初代第1话相遇的时间点是对等的关系,但我想改掉这一点。光靠我自己难以搞定,所以在2018年6月的例会上向工作人员们征求「要提出奥特曼和主人公如何相遇、为何融合的设定案。奥特曼和主人公在一起做些什么」的相关意见。山下育人君提出了很有科幻味的主意,导演部、演出部还有情节作家们都提出了主人公的职业、融合时的状况等各种各样的意见,但都没什么感觉,最后我自己在8月初重新思考的“始于主人公的自我牺牲”成为了正片的走向。虽然我认为不该轻飘飘地描写自我牺牲这一状况,但要以简洁的编排描写让观众尽可能和“奥特曼对人类产生兴趣”这一走向有所共情,我就只能想到主人公自我牺牲了。这是我的能力不足呢。
虽说如此,这样一来对诸多部分想通之后就以「新·奥特曼笔记 2018/08/18·21」重新整理好了大致框架的走向。在例行制作会议上也收获了制片人阵和主工作人员们的认可。我被告知制作上希望能在年内完成长篇情节,于是在9月中对情节进行整理修改,10月大致汇整为了「新·奥特曼新情节笔记 2018/10/18」
2019年1月到2月初写成的「新·奥特曼准备稿」被作为「新·奥特曼讨论稿」制作成了印刷台本。之后,把外景拍摄和现场日程纳入考虑的「新·奥特曼决定稿」是从2019年8月中旬开始作业,9月4日完稿的。之后每当有对台词等内容进行微调的插入台本都交给了现场。
——剧本作业是怎样的呢?
原版是电视连续剧,所以我的目标是让剧本沿袭原版构成、连接各角色篇章的同时能有大的戏剧走向。努力让它尽可能避免总集篇一样的印象。
虽然目标是让主题和初代相同无异,但也有几处刻意和初代差异化。其中之一就是「光之国」这个词。国这个字给人的印象稍显狭小,听起来给人一种民间故事的感觉,所以改成了「光之星」。
另外,正片中刻意没有表明奥特曼的出身地,但主题曲的标题写了「M八七」。这是因为米津玄师氏提出希望能用「M78」作为歌名,而我回复说“用「M八七」怎么样呢”然后被欣然同意了。现实中的M87具有设定上的魅力,本来的台本上写的是M87但在印刷台本时错误变成了M七八这一轶事是其来源。『艾斯奥特曼』当中我喜欢的一集的台词里也有M87,佐菲的光线技也叫M87,我觉得以和初代稍有错位的世界观来说或许很有意思,于是便如此提案了。
「怪兽」在现代来说也不是给人“怪异的野兽”这种印象,我想着要尽量表现出和迄今为止不同的世界观,所以改成了同音字「祸威兽」。宇宙人、〇〇星人这些称呼也在本作中更改了。「科特队」也改成了同音的形式。
整体的世界观做成了会让人感觉“这搞不好是和『新·哥斯拉』有所联系的”的程度。因为在版权管理上很难让两者明确地联系起来,所以也就是用了「新·」这个标题、巨大不明生物这个词,以及政府人员选用了竹野内丰先生出演,这样的感觉了。
——故事的构成是怎样的呢?
基本上是对「初代」走向的分解和重构。从企划发展上来说,初代奥特曼登场是『奥特Q』这一作品结构的发展形态,因此在片头也meta式地沿袭了这一发展。
主标题也原封不动地沿袭了“从前作爆炸划变而成”这一表现手法。虽然从作品世界上来说并不存在对应的前作,仅有meta上的理由,但因为「新·」这个标题、工作人员的共通点,以及让人感觉有所联系的世界观,所以使用了『新·哥斯拉』的标题logo。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是会让他们觉得「为啥?」的、难以立刻理解的迷惑表现手法,但我就是很想在这里表现出自己这群人作为特摄迷的「心」啊。东宝说着「真有意思啊」欣然允诺了logo的使用,对此我十分感谢。
正片是以故事的基本——「相遇与离别」作为主题的。这也和初代是一样的,或者可以说是把系列全体压缩之后应当沿袭的主题吧。
——登场角色的挑选是怎样的呢?
片头、怪兽×2、扎拉布星人、美菲拉斯星人、操控杰顿的佐菲,是电视剧5集的分量——这个走向是从企划极初期就在想了的。
片头登场的怪兽是在“地球产”的设定范围内考虑到丰富性去挑选的。难得东宝参与了制作委员会,所以哥美斯像原版一样沿用了哥斯拉的建模。连同始于眼部特写的影像一起,让我觉得“这个可不能少啊”。巴格斯和初代里一样,为了削减制作费这一目的想尽量降低CG模型的成本,所以出于巴格斯、内隆嘎、加勃拉相连这一理由而进行了选择。从祸威兽的设定上来说,共有相同的外形这一点感觉也更有兵器味、更好用。如果只有怪兽的话,故事发展的模式就会很相似,人类方的剧情就会难以创作,所以后半部分就是和宇宙人的故事了。充满丰富多样的篇章这一点也是初代的魅力,所以我也尽可能地尝试沿袭了这一点。宇宙人选择了角色设定上完成度很高的扎拉布和美菲拉斯。有名的巴尔坦星人的角色完成度也很高,但由于各种缘故很难让其在本作登场,所以很可惜最初就没能把它列入选项。佐菲操控杰顿这一设定是来源于播出当时的杂志记述。从宇宙人佐菲这一介绍来看是和正片搞错了的记述内容,但由于我功课做得不够所以一直不知道,是直到十多年前从大月氏那里听说才第一次知道的。那时候我就想,最后的敌人如果是奥特曼的同族者的话那可很赞啊。于是就在本作当中将其纳入了。名称也特意用了ゾーフィ(译注:大家熟悉的佐菲名字原文为ゾフィー,而前述的杂志错误表述中将其写成了ゾーフィ)。若是制定绝对的规章、以多重宇宙的调和为目的的调律师·裁定者,那么不仅负责养育,同时也会以摘除萌芽为工作,实际上光之星和扎拉布只是方法论不同,他们也在做着类似的事——这样的感觉或许也不错。
——登场人物的设定是怎样的呢?
关于祸特对的成员,苦苦思考之后决定让人数和原版一致。在组织内的担当和性格也都做得很好懂。因为想把本作的世界观做得缓和一些,所以政府系组织内外的设定相关也都比『新·哥斯拉』要更为虚构风。如之前所说,每位观众所期待的电影世界观都是不同的,所以现实感的平衡很困难,考虑到摄影现场的负担,让观众最低限度地拥有现实感的印象就好,我是以这样的世界观为目标的。
下面这话稍微有点偏题,电影的世界观当中也包含了制作方说谎的范围,或者说把虚构内容描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方面的平衡感应该是很重要的。对此进行判断也是导演的工作吧。基本上都是刻意进行偏离现实的描写,但我想也会有搞错了的地方。
登场人物的名称和『新·哥斯拉』、『EVA』系列一样,是定下几条规则之后取的。
然后,本部内的桌面也用作了祸特对成员们易于理解的视觉表现。
神永的桌面完全没有私人物品的话会和浅见有所重叠,苦思之后试着把自己买的消波块微缩模型摆上去了。堆积的书本当中的一部分作品是自己挑选后拜托现场人员准备的。
浅见的桌面没有放任何多余物品。船缘则是有一些小商品和生物学相关的书籍。她的装饰品是交给现场人员负责的。
泷的桌子周边大致是以我自己的喜好来弄的。特别是模型相关的配置是我自己进行调整的。摆放的模型类都是没有怪兽作为主要角色登场的特摄作品。主要都是爽快提供了版权许可的东宝、圆谷制作的特摄作品,但如果只有这些的话会不太平衡,所以也联系了东北新社,希望能放雷鸟的机械和企业号。在此感谢对我突然的请求进行快速应对的东北新社。虽然还想加上『谜之圆盘UFO』的机械类,但由于各种缘故难以获得许可,因此断念。桌面主显示器的壁纸选用了ATAC(动画特摄档案机构)保管的数码档案数据里的、在书籍里不常见的『万能杰克号』的剧照。包括旧式电脑用品等在内,装饰部的工作人员们是努力下了工夫的。辉光管时钟没能使用最好的种类是有点可惜。
田村的桌面上出于规章之类的原因放置了吉祥物角色的玩偶,作为班长的特色点。
——主人公的设定是怎样的呢?
原版的主人公早田队员基本上是基于「成为奥特曼的人物」这一主题来进行构成的。没什么其他的特色,从结果上来说倒是其他队员的个性更为丰富。当然,也有数个篇章是描写早田队员的内在和心理矛盾的,但都不是主要的呢。这部分我是一边保持好平衡,一边沿袭“日本的知名英雄是「中间」的存在”这一王道设定来描写的。从比较初期开始就是以斋藤工君为形象来写的了。
——女主角的设定是怎样的呢?
途中加入后与主人公组成搭档的走向是在写作途中想到的。因为主人公是严肃的形象,所以加入了些微的喜剧要素。和主人公之间的恋爱元素也在最后的杰顿战时以轻吻的形式轻柔地写在了台本上,但在看到摄影完成后的样片时感觉剧情走向上相当唐突,拍出来的影像也有点半吊子的印象。我自己觉得,在扎拉布那段的贝塔胶囊交接场景,还有美菲拉斯那段的闻体味场景当中浅见的恋爱感情如果能若隐若现就好了,但遗憾的是,从摄影样片来看并未如此。吻戏在工作人员间也是褒贬不一,剪辑时考虑到和整体的平衡等原因还是剪掉了。
关于前期制作
——各种设计概念是怎样的呢?
这方面如下所述
片头的祸威兽群:
把“不是皮套”这点最大限度地活用,大致是以当时的设定画和成田亨氏的插画等为基础来进行外形的重构。哥美斯和原版一样沿用哥斯拉的3DCG模型是最初就想好了的。东宝也参与了制片,所以版权上应该也没问题。猛犸花的出现地选在东京站也是出于沿用数据来削减制作费的考虑。贝基拉是因为开田裕治氏画的LD封面图上从体表流出冷气的形象很棒,所以沿袭了。因为是用CG来描绘,所以拉尔杰乌斯做成了接近现实中鸟类的外形。凯格尔是基于LD封套里的成田氏插图做成的。最后的巴格斯是在设定上与正片登场怪兽搭配。
内隆嘎:
想法源自生物兵器。工作人员间进行各种摸索后,采用了沿袭成田亨氏设计画的背部、由前田真宏汇整的方式。
加勃拉:
想的是内隆嘎的进化形态。我想让这种挖掘地中来进行移动的生物能具有一定程度的说服力,所以在背部加上了阿基米德钻。这也是工作人员间进行了各种摸索的结果,并由前田真宏汇整而成。
杰顿:
山下育人君的设计线条也非常棒,但工作人员间进行各种摸索后决定沿袭原版的线条,加入了据说影响了成田氏的俄国构成主义的线条,一边试错一边由前田真宏汇整而成。
扎拉布:
山下育人君的设计线条也非常棒,但工作人员间进行各种摸索后决定做成尽可能接近成田亨氏设计画的形式。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还不够有新的冲击感,所以通过皮套无法实现、只有3DCG能做到的表现方式试着把前后半身身体部分做成了透明。假奥特曼弃用了原版那种外形差异,在对体表线条颜色的更改进行摸索后,决定仅改变眼睛的形状。成田氏的插画中有过六角形眼睛的奥特曼,那便是这次的形象来源。
美菲拉斯:
山下育人君的设计线条也非常棒,但考虑到格斗等情况后,轰木提出了和原版设计线条相近的设计案,意识着毫无多余的格斗家体型,由前田真宏汇整而成。在电饰部分的质感和展现形式上有精心投入。
奥特曼:
作为使用3DCG描写才能实现的表现方式,将我的心愿——尽可能接近成田亨氏描绘的本来模样、原封再现古谷敏氏的躯体,进行了具现化。体表线条是把成田氏描绘的各种插图和绘画中的锐利形象融合起来,由我斗胆依照自己的感性进行了汇整。总之是倾注了我想要把 “美”这个字以数码形式整合并立体化的想法。之后,加上对成田氏的致敬,作为和迄今为止登场的众多奥特曼的差异点而弃用了彩色计时器。个人而言,彩色计时器这一想法是把制作上的制约反过来加以利用的绝妙设定,也是最大限定活用了彩色影片的描写,我认为是和使用机电来让眼睛发光齐名的划时代创举。现在特意把它去掉后,虽是作品之外的缘由,但如同原版因制作上的情况而在之后加上彩色计时器一样,续集的情节里会出现带有彩色计时器的奥特曼。原版的正片中没有提及活动限制时间,所以本作也没有明确表述时间。这一走向也会在续集的情节里得到活用。
作为使用3DCG描写才能实现的表现方式,我们也尝试了依靠古谷敏氏的演绎和动作来再现原版的奥特曼。为了尽可能再现初代的氛围感,基本动作等是基于古谷氏的动捕数据,并对原版影像进行跟踪。一部分也使用了我自己以古谷氏的演绎、动作为印象的动捕数据。“假想空间内以数据形式存在的奥特曼”和“从现实空间截获的正片影像”之间的融合,作为VFX(视觉特效)描写有顺利完成的镜头,也有许多留有技术问题的镜头,但在制作时间和预算内我们都挑战到了极限。
佐菲:
有这样一部由成田亨氏个人构想、企划并绘制了视觉设计的,名为『NEXT』且仍未影像化的「幻之作品」,佐菲就是以那个英雄形象为设计主题的。我认为用3DCG或许能表现出成田氏的设计画中那金色身体和黑色线条的美感,便尝试进行了挑战。
道具类:
贝塔胶囊和流星标志等,都是在尽量沿袭原版设计的基础上制作新的线条。祸特对的橘色制服有点过于偏离现实世界了,所以当初是设定为出动时会披上橘色的外套。从视觉上来说,现场指挥描写看起来也有表现出特别感这点很不错。不过,这个设计没能顺利成形,作为妥协方案而使用了橘色的臂章。关于专用车,兼顾到削减制作费的理由,所以和原版一样采用了仅仅在市售车上加上标志的做法。车种是在剧用车的限制范围内挑选的。由于是政府内的组织,所以也制作了与其相符的吉祥物角色。命名和设计最终是我自己来做的。的确是以政府机关的风格为目标的。
——选角相关是怎样的呢?
我几乎没有参与演员部的选角。基本上是交给导演和制片人们负责了。选角是看缘分的,没有计划出席现场工作的自己没有参与的必要。
我想斋藤工君和西岛秀俊先生、长泽雅美女士的名字是比较早就决定了的。我也从最初就推荐这3人,台本也是从途中就以确定了人选的感觉写的。
关于摄影现场
——外景拍摄和摄影现场是怎样的呢?
那段时期因为『新·EVA』的作业忙得不可开交。外景拍摄和摄影现场这些我几乎都没有参加。由于各种缘故当了2天的摄影支持、1天半的导演协助,补拍时当了1天的代理导演、2天的摄影支持这种程度。摄影器材主要是自有的iPhone。由于各种缘故不得已由我来进行剪辑作业,所以正片摄影时我几乎都不在现场,而是窝在剪辑室里和摄影平行进行剪辑作业。
关于后期制作
——关于剪辑是怎样的呢?
摄影中就已开始,现在(4月3日)也在朝着最终的图像锁定继续进行作业。这个本来不属于我的职务范畴,是基于制作委员会和现场的判断所以做了。既然接下来了就想剪到最后,但到现在还有没做好动画的镜头,很遗憾,有可能在作业途中就到截止时间了。
另外,“有很多实相寺昭雄导演风的画面构成”这点并不是我指示或有意进行的。是想着尽可能做成有趣的作品而把拍摄的影像编织在一起的结果。剪辑作业时,有像『新·哥斯拉』那时一样进行微妙的画面角度调整,也有和动画使用相同方法进行微妙的各种拍摄工作。
另外,和『新·哥斯拉』、『新·EVA』一样在数个节点给工作人员、相关者进行了调研试映,以他们的意见和感想作为参考进行每回剪辑作业上的应对。剪辑作业时也有一边从负责剪辑的栗原君和跟着负责后期的上田君那里听取意见一边进行,最终的判断则交由导演阵进行。
——关于VFX是怎样的呢?
前期制作时的角色CG模型有在确认阶段看过。资产相关的几乎没有看过。开拍后直到『新·EVA』的工作结束为止几乎都没有看过。只是对于迟迟没有进展的PreViz(视觉预览)作业提过一些建议希望能尽量推动前进而已。2021年5月我接到制作委员会(圆谷制作和东宝)的委托,对于我从VFX部分的剪辑作业开始,到6月初这段时间的剪辑时十分在意的部分帮助提出了修正意见。之后在年内都忙于『新·假面骑士』的工作所以没有余裕来进行检查。『新·假面骑士』的摄影告一段落后的2022年1月末开始接到制作委员会和现场的委托,并对整体的质量管控进行了多次检查。虽然在日程允许内尽可能地提出了对可修正镜头进行重拍修正的指示,但老实说,还有一些镜头对我来说是相当严峻的质量,是我想从动画部分开始重做的程度,但还是就那样拿去上映了。很遗憾,这些部分已经是我力不能及的了。
——关于音响是怎样的呢?
由于各种缘故,选曲是我自己进行的。从鹭巢诗郎氏为我保留的『EVA』系列和『新·哥斯拉』候补曲当中那些至今未使用的音乐里进行了挑选。例如M9(浅见初登场时的音乐),本来是为『:破』当中描写早晨的场景创作的音乐。『新·哥斯拉』当中使用的相似曲目也是同样。因为是我喜欢的好音乐,所以有机会的话很想用上,在把那个场景的样片连起来的瞬间就想到了该曲。M10(浅见和神永围绕群体进行对谈时的音乐)没有对应的音乐库存,是提出需求后新写的曲子。还请他给仅有钢琴的3首样曲追加乐器进行了编曲。对于鹭巢氏的音乐无法适用的地方,就采用了宫内国郎氏的乐曲。战斗曲也尝试了对宫内音乐的直接编排。音乐方面我虽然有进行选曲,但没有像其他作品一样由我提出重录指示,所以我不清楚最终的编排。剪辑时把两首左右换回了原版的宫内曲,但因为音画复制是接下来的事,我自己不会去现场,打算交由导演阵负责,所以不清楚完成影像的最终音响效果如何。
——总结来说,从发表的上映时期延期一次后,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上映时期未定的状态。新冠疫情的影响是怎样的呢?
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甚大影响,后期制作的日程发生了3次左右的大幅延期、变更。VFX组基本上都有“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做到什么时候结束”这种周期规定,一延期的话工作人员们就会当即解散,很多时候优秀的技术人员都已经定好下一份工作了,所以要再次约上他们非常困难。因为制作费也发生了数次追加,各方面都相当难办。PreViz功能在现场无法顺利工作导致的现场混乱、基于重视质量甚于制作期限和制作费的制作委员会(圆谷制作和东宝)的判断而进行的大框架上的制作方针变更、受新冠疫情影响而发生的制作体制变更都有过数次。每次发生都会延缓制作期限,导致写作本稿时的4月初还在进行各种作业中。VFX的制作延迟上也有软件兼容性上的问题等,我认为为今后考虑也有进行详细验证的必要。
可能是受到NHK制作的纪录片节目影响,SNS上似乎有在说庵野是制作延迟的原因,其实倒不如说是正相反。我自己始终是想着在重视现场日程安排的基础上讲究质量。只是,也有工作人员和我自己在当时的精神状况等因素影响,所以也得看时间和情况吧。
——关于宣传是怎样的呢?
宣传上,我对大纲和要点、特报和预告片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修正指示等,但琐碎之处基本上是交由东宝宣传部负责。SNS等也是交给了他们。我自己主要是在负责『新·假面骑士』的宣传,同时干两部作品还是有点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