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召唤师
精华
|
战斗力 鹅
|
回帖 0
注册时间 2010-7-4
|
最后的结局会不会否定其他情节和角色的意义,我再看是觉得不会,该感动的地方还是会很感动,即便知道是这样一个结局。
我觉得所有的角色和情节在各自的立场上都那样熠熠生辉,是由于大家都在拼尽全力追求自己和自己亲人们的自由。
这种角色个人的“自由”是很狭隘的,是冲突的,甚至是要践踏其他角色,以他人的“不自由”才能实现自己的“自由”,这也是漫画里面不同势力的矛盾之一。
这种狭隘有限的“自由”很光辉的同时,也有着天然的悲剧色彩。
那么有没有一种“自由”或者说“幸福”的形式是不建立在差别上的,可以成为世上所有人的救赎,超越所有的悲剧。
因为每个角色都很精彩,希望他们都能得到救赎,读的时候就不自觉的会有这种期待,甚至平时也会对现实世界也有这种期待。
而艾伦前期作为一个喜欢把“自由”挂在嘴边大谈特谈的角色,后期又变成那种谜语人,不管是故事中的“耶格尔派”还是作为读者的“耶格尔派”,都会把这种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存在的“自由”的形式的愿景寄托在艾伦身上。
尤其是后期着重塑造了马莱人这些外部世界的老百姓,然后看着沉默的艾伦为了自己的“目的”一路践踏他人的“自由”。
作为读者天然地希望这一切牺牲都是有意义的,是为了实现一个“绝对的自由”,对“有限的自由”临时的或者哪怕只是最后的牺牲。
可到了故事的最后,麦高芬不存在,艾伦的心中没有作为救赎的“绝对自由”,甚至也没有有限的“零之镇魂曲”,而是什么都没有。
从这点来说知晓了过去与未来的艾伦不仅不代表“绝对自由”,我觉得他象征的其实是“绝对不自由”,完全被动的,鬼使神差的,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或者说作者要表达追求“绝对自由”的末路就是“绝对不自由”。
麦高芬破产之后作品本身也失去意义了吗?我觉得相反,因为有对更宏大的“自由”错误的期待,才会不自觉的去小看故事前面渺小的“自由”,而宏大的“绝对自由”的破产,恰恰是对“有限自由”的高度肯定。
“地鸣”之后没有没有宏大的价值被实现,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一路走来读者看到的,那些配角们为了各自“有限的自由”拼尽全力的身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