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童子》OP里的伐折罗和前鬼是什么关系?
在B站上复习古早动画MAD时,正好刷到这部,查了查歌词里的“伐折罗”,是佛教里的药叉十二神将之一,但联系歌词里的“自由的伐折罗”、“伐折罗ON”,此处又指向了主角前鬼,但前鬼后鬼这些应该是日本阴阳道里的形象吧,这俩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你有些地方搞错了Vajra,即梵语的“金刚”。伐折罗是这个词的音读,也可说是此词的拟人化。op里的vajra指的是前鬼所拥有的光明破魔之力,密教里有一尊童身怒相的护法神金刚童子,原作者谷菊秀应该是从这个形象得到了灵感
而且歌词里那个不是英文on,是梵语的唵。全文是
唵ong
嘛ma
呢ni
叭bei
咪mei
吽hong,这是密宗的六字真言,也就是op里最开始念经的那段。密宗佛教的教义里,这段咒语是佛菩萨直接传音的语言,蕴含了宇宙的根本力量
但毕竟原作是面向中低读者的少漫,它不像孔雀王那样直接使用密教咒语。除了金刚光魔破(vajra ong),金刚轮极霸光(rudra,即楼陀罗,毁灭一切的湿婆神前身兼别名)这些在原版漫画里有标梵语,其他基本都通俗成必杀技指令了 本帖最后由 X(iaolw)S 于 2024-9-26 21:55 编辑
一般这种歌词创作都是比较自由的,不会说真的和原作有多大关系,就是觉得这个词很酷炫而且和前鬼形象相符就用上了
查了下这里是取金刚角的意思,有形态的金刚角(こんごうかく)被小明吸收后发射的咒力就叫Vajra之光
金刚(梵语:वज्र,Vajra;巴利语:Vajra;藏语:རྡོ་རྗེ།,威利转写:Dorje),汉语音译为嚩日罗(或啰)、伐折罗(或啰)、伐阇罗(或啰)、伐折啰、跋折啰等,藏语音译为多杰(Dorje)、班杂(Benza)。梵文名词,最早是印度神话中因陀罗的武器,也是钻石以及闪电的梵文名称。在大乘佛教经论中,金刚是指法界中有一法是坚固无能截断者,但又因没有另一法可替代或毁坏的缘故,称这不可被毁坏、替换之法为金刚。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法器,也称金刚,中文又将它译为金刚杵、降魔杵。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因为前鬼金刚角的那个必杀技就叫vajra 另外说阴阳道也不准确,就像抻面,刀削面和手擀面都是面条,但你不会去刀削面馆吃冷面吧
前鬼后鬼的传说跟他们的主人役行者,也就是小明的祖先役小角有关。他的宗教信仰是修验道,同时也是本门派的开山祖师。这是一种混合了密宗佛教,道教和阴阳的信仰。因为是混合式的新兴宗教,所以守护神,咒语,仪式这些设定面上有共同之处。因为这一类修法通常要求修行者在山中苦练以求得至高智慧,所以也是山岳信仰的一种
役小角本人的神号就是神变大菩萨,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僧尼伽蓝那边出身的。他出身背景是奈良飞鸟时期,那个时候正是日本的玄秘·宗教·咒术如火如荼发展的兴旺时代 一栋楼里有两个懂梵语的大佬
多谢解答。 X(iaolw)S 发表于 2024-9-26 21:29
一般这种歌词创作都是比较自由的,不会说真的和原作有多大关系,就是觉得这个词很酷炫而且和前鬼形象相符就 ...
将vajra译成金刚是汉语圈的发明。金中最刚,取坚不可摧之意。泛用也可表示强悍可靠之形象,比如金刚力士,四大金刚
但是要站在西方角度上硬理解这种译法的写意就有些蠢了。在TF文化圈的一大资料库tfwiki上,对于中文圈的通用名称变形金刚,撰写组的老外就硬给解释成:Transform Vajra。好么,“会变形的伐折罗”,他们甚至不愿意叫我们一声Bian Xing Jin Gang。 hamartia 发表于 2024-9-26 21:45
将vajra译成金刚是汉语圈的发明。金中最刚,取坚不可摧之意。泛用也可表示强悍可靠之形象,比如金刚力士 ...
再请教一下梵语大佬,网上查得到的药叉十二将是真的吗?伐折罗是金刚的话,那里面一堆“罗”该怎么翻? 战斗力五鹅 发表于 2024-9-26 21:53
再请教一下梵语大佬,网上查得到的药叉十二将是真的吗?伐折罗是金刚的话,那里面一堆“罗”该怎么翻? ...
这个是佛教神话里既有形象
药叉即夜叉,汉印系神话谱系里一种传说种族,什么巡海夜叉就是他们了。密宗里有一位药师佛,简单说就是专门给人抓药看病解除痛苦的佛,药师十二神将是被他感化成为他的护卫军队的十二名夜叉大将,每人各率领7000同族为眷属
第二大将伐折罗只是他的本名恰好有对应的汉传译法,而作为神话人物记载一般取音读直译。例如第一大将宫毗罗就是梵语发音kumbhir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