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548|回复: 90

[原创] 《简单易懂的超级消费社会文本》v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0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bht 于 2014-2-1 06:58 编辑

       全文现9800字左右,保持更新,先讲本文的思路:
       引入是讲什么是后现代。
       第一章是传统的消费主义理论。
       第二章是消费主义在当今网络社会的演变。
       第三章是消费主义在网络的社会演变出来的三种现象。
       第四章这篇文章发在漫区的原因,御宅族(otaku)全新的解读。
       第五章消费主义是怎么玩完的。
       本来本文的目的是科普文章,将“宅”这种气球给戳破,后来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

      引入:什么是后现代?
      首先不得不向大家讲清楚“后现代”是什么东西,因为这个词后面会多次出现。
      大多数人看见毛邓马哲就头疼吧,不是因为毛邓马哲是错的,而是因为书太晦涩难懂,于是对其怀以一种批判态度。这种“批判”精神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精神。这种批判是源于“看不爽看不懂的东西”这种情绪,这里的“看不懂”不止是古典名画看不懂、古典音乐听不懂、经典名著和理论看不懂等,更包括对主流文化、习俗的看不懂,比如大夏天气温40度,面试的很多人还是穿着正装西服,你就看不懂了,觉得那些穿西装的人都是傻逼,于是自己穿着大花T恤就去面试了,这时你就是后现代。所以后现代文化多实用、求俗、易被广大群众接受,但是往往是无深度的。
      但是后现代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管生不管养,管批判不管定义,后现代说1+1=2是错的,但是后现代不能回答1+1=1还是1+1=3,甚至错在哪里它都指不出来,因为后现代往往来源于情绪而不是理性思考,所以后现代带来了怀疑主义、虚无主义(所有理论知识都可能是错的、问题根本没有答案、理论根本没有实用性。),甚至网络上流行的反智主义。比如我辛辛苦苦码了一堆字,引来这样的回复:“楼主钓鱼”“太长不看”“在二次元寻找真实感的人脑子都有病”“楼主其实就是想要一个妹子”“楼主你说的这些有啥用啊?”“楼主,你就会下定义,有本事把几个妹子给我看看啊”这些都是后现代带来消极思想的例子。
      再打个比方,中国主席们相继提出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一个比一个后现代,亲近民众。邓小平理论是什么我不知道,看了也看不懂;“三个代表”光看这四个字不明觉厉,了解一下就懂了,就是那三句话:“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xxx”什么的;科学发展观光看这五个字稍微有点文化的人就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要科学得发展,挺美好的东西;“中国梦”光看三个字就是路边大妈也看得懂了,太美好了,做白日梦谁都会。
      后现代具有极高的相对性,不是一个时期,更不是未来。《低俗小说》,超经典后现代电影,它的后现代性来自与对20年前主流电影套路的嘲笑(就是批判),这部电影是拍给20年前的美国人的,对他们来说是极具后现代元素的,对于20年后的中国人来说,看到过大量的类制作电影,这片的后现代意义大减,而且看不懂了,所以在豆瓣上骂《低俗小说》的人比赞的人更具有后现代精神。
      那么后现代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是二战之后,天下太平,加上工业流水线大量引入,人们无需为生活奔波,只需要每天在流水线上渡过8小时就行,而且还有不错的工资,但是这样的生活太无聊了,人们就开始找乐子(世界文化就是打这时候乱起来的),尝试搞文学、搞艺术、搞音乐,但是他们毕竟是工人阶级的后人,不可能会懂资产阶级的娱乐方式,于是后现代诞生了,所以说后现代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之后摇滚、漫画、幽默、电影、电视等等简单易懂面向大众的文化产品大发展。(这里只是简单说说,后现代的形成还是很复杂的,另外消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一对兄弟,源头也是共通的。)
      百度百科上有这样一句话:“后现代就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修饰或装饰性的效果。”这句话很对,但是回答方式接近于“问:3是什么?答:3就是2+1”,不懂3的人肯定不懂1和2是什么意思。——因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是批判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却走向了它自身的反面(死板、晦涩),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性为要彻底实现自身而进行的自我批判、自我超越,(后现代往往是情绪批判,现代是理性客观批判)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性之内。所以百度百科的这句话是对的。后现代更进一步倡导自由精神。
      看了上面的一千多字,基本上所有人都隐隐约约得知道后现代是怎么回事了,但是实际上后现代的涉及范围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哲学、建筑、文学、美术、音乐、大众媒体等等,加上其引起的连锁效应,稍微研究一下就是一本书。而我们的生活中更是充满了后现代,反装逼就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后现代活动。
      但是即使这样,屏幕前的大家能准确定义后现代吗?很明显不能。但是奇迹的是很多人竟然懂了后现代是什么东西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有人用后现代向我装逼了)我干的这件事就是把“后现代”这个定义给后现代化了。
      定义即是杀戮,暗示即是创造。
   
      第一章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社会
      大家家里基本都有这样一种情况: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特节俭,衣服讲究穿暖就行,对外观没啥需求,吃饭一粒米都不剩,剩菜不肯倒掉,小区的花坛硬是被垦掉种菜。而爸妈一辈就没那么节俭了,他们开始讲究吃好穿好了,但是对于我们数码用品更新换代持反对,认为能用就行了,干嘛买新的。而我们这辈节俭的意识就更加弱了。
      这三代就是消费主义从无到有,从有到盛的微缩模型。原因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代比一代有钱了,物质更加丰盛了,这个“丰盛”是因为社会和科技发展带来的,较少的劳动力能产出更多的物质了。爷爷奶奶辈小时候至长大都是在劳动,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吃饱穿暖,生活基本没有娱乐;到了爸妈辈时,这种情况就改善一点了,闲钱有一点,能稍微追求一点生活质量和品质了,下班回家可以看看电视,搓搓麻将;而我们90左右这一代,长大时生活就不愁吃穿了,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这个过程是绝对不可逆的,我们老的时候观念和现在老人是不可能一样的。(任何现代理论无法在100%得在这个后现代社会适用,总有少部分例外产生,老人们在宠爱孙子孙女上可能丝毫不讲节俭,为了孙子孙女高兴可能动用他们的积蓄。所以说随便给人贴标签的都得死。)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也进入后工业时代——工人农民都开始干服务业了,服务业兴起,人们花在吃上的钱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开始把钱花在精神文化消费上,花在服务业上比例大增。无论什么商品都开始讲究广告、包装、销售策略,花在销售上的钱开始大于商品本身的成本,因为往往商品的生产能力已经大于人们的消费能力了,厂家最愁的是没有销路而不是来不及生产,这是一个物质极大丰盛的年代。
      极大的丰盛一方面造成浪费的出现(反正生产那么快,我浪费一点没关系)、另一方面造成奢侈的出现。——极大的丰盛并不是人们的温饱不愁了,更是生活质量生活品质上也满足了,早就不愁晚上能不能吃饱了,已经能想吃啥吃啥了,穿暖也不愁了,愁得是穿得不好看。人们的需求开始变化了,最大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们开始讲究面子。一万的衣服能比一千的衣服漂亮十倍吗?一百万的车能比十万的房子快十倍?土豪金ip5s比普通ip5s好几千块钱吗?当然不是,大部分人买这些东西都是为了面子,为了晒给别人看,想说明自己有钱,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别人的尊敬。“晒”这个心理机制是人进化出来的本能,因为人类文化为出现之前只能通过晒来证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能力,把打倒的猛兽牙穿起来挂脖子上,兽皮做成衣服,都是晒,而这种行为延续至今,甚至已经刻入到我们的基因中。“晒”是消费主义的重要的一环,消费主义越盛行“晒”“讲面子”这个现象越多。但是“晒”本身也是一种不成熟行为。
      而晒不了的人看见在晒的人,也期望自己能有晒的一天,对追求财富的心也越加迫切了。所以传统消费主义更加激发物质至上,钱是一切这样的拜金主义。
      二战之后,天下太平,加上工业流水线大量引入,人们无需为生活奔波,只需要每天在流水线上渡过8小时就行,而且还有不错的待遇(工人阶级的后代入侵本来资产主义独享文化界,注定文化要乱)。一些干得不错的工人变成了新中产阶级、新富,他们希望自己能转变身份,开始模仿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这个手段说白了还是消费,买贵的衣服、买好车、去看电影、听音乐会等等,但是他们学到的只是些皮毛,财富是跟上去了,心态、文化素质没跟上去。
      
      电视
      无论哪个现代研究后现代、消费主义的社会学家都非常强调电视的作用,资本阶级只能说早期的消费主义被效仿者,最大的引领者就是电视。
      电视这个后现代的文化媒介有图有声,比其他媒介更受大众欢迎,投入也基本是一次性的,晚上回家后、吃饭时、睡觉前看电视是全地球人共同的习俗。到了现在网络普及才慢慢示弱。
      电视这个媒介(其实报纸、广播等等媒介也有下面不少特点)在消费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基本也是传统消费主义中文化精神消费的特点)
      1,吸收的被动性。电视放什么我们得看什么,我们不能暂停,也不能重播,不喜欢的东西没法和bilibili一样发一条anti弹幕再到评论区去骂,火气大再去发条微博,去论坛发帖子。对于电视上我们不喜欢的东西采取只能是消极防守:不看。
      2,信息变成符号,同时各种失序各种泛滥,造成很多问题。看完新闻联播大家还记得什么?估计就是国家领导人很忙,中国发展很好,外国某地很乱,看完绝对不会记得前十分钟讲了什么东西。看完车祸的新闻后,估计大家就记得那惨烈的影像了,甚至再过10分钟就记得有车祸这件事了。报告汶川地震的新闻(或某些事故灾害)中间插了一条德芙广告、脑白金广告,大家客观得看这样的事觉得挺过分的,而实际上你往往没啥感觉了,因为已经麻木了,电视剧最精彩的时候插广告也一样,插着插着就习惯了。新闻失去了真实感,看新闻和看电视剧一样,不会移入太多的感情,越是年轻人越无法感知新闻的重量。等等等等。
      3,消费的刺激,消费观念的同化。看着美女帅哥穿的用的吃的,各种诱人的美食商品的影像,铺天盖地的商品宣传口号,广告使尽浑身解数让消费者掏腰包。同时也同化着人们的观念,比如说脑白金的成功。
      4,追求直接性、超负荷的感官刺激,无深度无内涵,发展出感官审美。与之发展出来的是大量的类似制作,符号的复制。(打个比方觉得是废话,不打比方怕就这样过去了,这句话很重要,信息量很大,也是后现代的特征之一。)
      5,电视中缺少观点的对撞,只是单方面价值观的传播,僵化观众思想。
      6,生活娱乐和艺术的墙壁也是被电视打破的。(后现代特征)
(更多可以参见《娱乐至死》,多说也没多少意思,大家既然上网了,和电视的距离也渐渐远了。)

      中国的消费主义
      如果硬要一句话说明消费主义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文化素养跟不上民众富裕的速度了,人民是有钱了,但是素质没跟上来,消费观念落后,甚至盲目求高端大气上档次,造成素质和财富的脱节。
      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之后的30年基本走了西方的50年的路,人们的富裕速度是西方的近一倍,而素质提升更没有理由比他们快,加上中国还有“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这样典型消费主义的思想,素质和财富增长的脱节更加严重了,中国人“傻多速”就是这个理。
      
      我们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消费了,干啥都要钱,就是上个网还得付网费和电费,自给自足已经不可能,很多必需品必须通过消费得到,而且我们为了高质量的生活心甘情愿得花钱,说彻底进入消费社会也不为过。
      屏幕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有多少是把工作当享受的,他们上班之后就想着找点下班回家,打开电脑娱乐一把,娱乐消费是大多数人生活的支柱。(微博、论坛、QQ等虚拟社区也是新型娱乐消费)
      消费主义是后现代的一个典型现象,不被任何社会学家看好,认为这个是现在以及以后社会中的毒瘤,无法铲除。因为他们都没有预料的网络的出现,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永远只能被动。而像保罗莱文森研究课题比较新的普遍都低估网络的威力了,他认为网络只是电视的补充,都是现实生活的互补。
      在传统的消费主义中,消费内容偏向物质,文化消费还是消费文化都以被动接收为主,消费者缺少自己的主见,消费往往随大流或者只是追求高大上。
      第一章基本都不是我的东西,基本是鲍德里亚、麦克卢汉、马尔库塞、费瑟斯通观点的后现代化解读,几百页的书踩不到点也难免的,我自己也没看懂,说了也说不清,说了看的人也看不懂的东西统统不说了。
      
      即使这样第一章说的东西多是些废话,是既存事实。

      第二章 电子消费主义
      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消费主义理论的柱子开始慢慢松动了,看电视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买东西之前可以到网上找相关评价,淘宝上买到不满意的东西可以给差评,网络上有专门的地方让大家讨论消费品的选择,消费者的慢慢掌握了主动权。但是“消费”与“娱乐”的主题仍不会变。人类对于“娱乐”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消费越发展娱乐业越兴盛。
      把传统的消费主义叫做经典消费主义,与之相对的就是网络出现后的电子消费主义。经典消费主义不会消失,只要世界还有贫富差距和要面子的人。但是某些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电子消费主义和经典消费主义的区别:
      1,物质消费向文化精神消费转移。
      2,消费观念和选择由被动吸收转向主动输出。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的消费素养逐渐赶上了来了,有正确消费观念的人越来越多了。(说起来轻巧,其中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
   
      解释(理解力好的读者我觉得下面的解释可能是多余了,这一个段落我写得也很乱):
     (注:后现代社会拒绝二元论,比如说为了把妹子请妹子吃饭,这个消费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买ip5s是物质消费还是文化精神消费?这真不好说,所以贴标签的都得死。)
     (注:这里的文化精神消费是广义的,刷微博,泡论坛都是文化精神消费,是一种新型娱乐消费。)
     中国本来就有重文轻商的观念,就是那些土老板也是希望后代是有文化的,并不会放松后代教育的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最缺人才”这样的观点之下,加上大学教育的普及,接受高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都造成物质向文化的转移。
      而物质消费是有穷尽的,文化精神消费没有穷尽。
      1,观众的接受能力没有上限。吃饭会吃饱,衣服一次只能穿一件。但是好的动画、书、电视剧、电影、游戏是看不厌的,只要人饿不死可以一口气从头看到尾。看完了还哭天喊娘得求第二季、第二部。同样泡虚拟社区也一样,顶多是一个地方腻了换另一个,脱宅的人有,但是脱网的人没有。
      2,本身的无限创造性。很多人说这样的娱乐消费我们是会厌的,多了就会审美疲劳,但是实际上呢?我们根本无法预料到今年会出什么样令我们眼前一亮的作品。电影电视这样的娱乐消费品类制作(出第二季、第二部、外传,炒冷饭等等)虽然大量存在,也有不少不思进取的作品,但是想大热大卖必须有所创新和突破,这保证了娱乐消费品本身的无限创新性。泡论坛微博我们也无法预料下面会出现什么有趣新奇的信息,以后会出现什么样新奇的网站。
      3,文化精神消费成本更为低廉,获取方便。
   
      经典消费主义中消费者的主动性被囚禁了,而网络把它们放出来了,淘宝上的评价直接影响商品的销量,继淘宝之后,点评网、去哪里等等纷纷崛起,去聚餐、旅游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查看评价,广告的作用弱化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仍是电子消费主义的初期阶段,因为我们的长辈不太可能有消费输出意识了(他们主动性因为囚禁得太久已经残了,对于高科技产品他们往往都是消极拒绝的态度),对于文化消费品他们也不会去选择,仍是有啥看啥,电视足矣。
   
      第三章 电子消费主义的衍生
   
      第一阶段(早期):超消费主义
      电影阅片量很多的人,看见有人在聊电影就忍不住上去搭话。动画漫画爱好者也一样,看见有人在聊也忍不住上去搭话。目的首先是求同,然后晒自己的资历(就是装逼)。
   上面说过“晒”是一个重要的本能,大家千万别忘了能晒的绝对不只是钱和物质,文化、资历、经验、学识、阅片量这些文化层次上的东西都是可以“晒”的。上面说到物质消费向文化消费转移,所以晒钱晒车会逐渐转向文化上的“晒”。你看了上千部电影,不去晒一下肯定憋的慌,学了日语,生活中偶尔说一句晒一下,知乎上遇到自己擅长的问题了也要晒一下。微博上、豆瓣上都是这样的晒。不晒谁知道你牛逼啊?
      这是电子消费主义中物质消费转向文化精神消费之后,衍生出来的现象。
      但是装逼只是超消费主义的一部分,更关键的是他们对其感兴趣的消费品有很大积累,还会开始对其进行专业级别的研究,像专业人士一样对其分析,并与尝试与业内沟通,从获得中得到乐趣,目的是为了更好得消费娱乐,和装逼得到满足不矛盾,都是同时存在的。他们注重输出和交流,所以有各种专业论坛。这个“超”是指他们为了更高质量的消费而对这类消费品采取的策略是超主动的,
      超消费主义不只是文化产品的,耳机、音响、车、表、显卡、手机等等都是超消费主义的领域,每个方面都有其的相关论坛、贴吧。
      超消费主义甚至超出商品的范畴,对吃十分讲究而且有一定的研究的“吃货”就是一种新型的超消费主义者;从把妹子这种“浪漫消费主义”中发展出了“泡学”,就是泡妞的学问,也是超消费主义的现象。
      但是超消费主义者往往会被普通人看作另类,耳机能出声就行了,花几千买耳机一般人肯定不能理解,高频低频声场动态,你说这些谁懂啊。而超消费主义者本身又有很大的表现欲和以为自己的圈子很大的错觉,很容易被普通人误解成装逼犯、优越党。成熟的超消费主义者“晒”这种事就干得就少了,可能慢慢把这种欲望给淡化了。

      第二阶段(中期):次消费主义
      90后基本都勉强算是文化消费品中长大的孩子,以后更加是,看电视剧、电影、动画长大。和书香门第之家多出读书人一样,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多有创作欲望,长大想当编剧导演,做动画做游戏的太多,但是现实残酷,制作这些东西的门槛太高,很多人只能止于脑子里构思。
      次消费主义其实是一种生产主义,就是消费品的消费者生产消费品,因为随着科技发展制造产品的门槛低了,普通消费者也有生产的能力了。这是物质基础。
      而且经过超消费主义,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了解不逊于生产者。这是精神基础。
      在未来硬件软件进步之后,一个大学生的社团就是拍出商业级别的电影,从网上下载一些模型和语音,经过自己的处理能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3D动画(想象一下,几个人就能拍出像《苍钢》一样的全3D动画片)。人们的创作欲被解放,文化消费品大量增加。
      现在网上微博上那些gif搞笑图,自学画画的画师们传到pixiv的画,同人文,都是次消费主义的产品,但是不具规模,难以成为正式商品。像澄光上的游戏也是,某些游戏已经有相当高的完成度了。自媒体的发展。这些都是次消费主义的苗头。
      次消费主义不止于精神文化产品,还可以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耳机发烧友做耳机做前端(hifiman),手机发烧友开始做手机(小米、锤子),吃货自己开店卖吃的等等。(做产品怎么说也比用产品的逼格高啊)
      次消费主义肯定会随着技术发展快速增长而崛起,他们中的某一部分可能会出现外行干倒内行、小组织干倒大集团的情况。到时候市场会进一步细分,类制作会严重,同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沟通也变得频繁,不过生产者也可能受制于消费者们的评价。这时候也意味着消费者在消费主义中翻身做了主人。

      第三阶段(晚期):极消费主义
      这个“极”体现在消费和社交都极依靠网络,说难听点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宅””家里蹲“,买东西交朋友都靠网络。
      文化精神消费品和物质都极大丰盛,生产要素进一步往知识、信息、创造力转移,某些人往往只要几小时的高脑力劳动工作就能保证吃住问题,还能有闲钱消费。文化精神产品经过次消费主义时代变得无比丰富,家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娱乐方式,既然这样干嘛还要出门呢?人们会沉浸在网络虚拟社区、故事、游戏的虚拟的满足中。(这里的心理机制有点复杂这里说不清了,详见我的下一篇文章)
   
      说起来超、次、极消费主义这是三个阶段,但是彼此不相矛盾,同时存在,只是此消彼长的过程。另外还是那句话,后现代社会中凡是无绝对,那怕到了极的阶段,不代表像我们爷爷奶奶辈那么节俭的人就消失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部与西部的差距,会使这个社会的构成越来越复杂,观念、阶级多样化,社会现象越来越难以用理论解释(这里的难不是因为理论不适用,而是因为答案不止一个,社会现象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四章 消费主义超前发展产生了御宅族(otaku)
     冈田斗司夫定义的宅即“完美的”、“成熟的”超消费主义者和次消费主义者,本田透则认为宅是“完美的”、“成熟的”极消费主义者。但是真的“完美的”、“成熟的”的消费者是少之又少的。(回头看上一章,把精神文化产品改成动漫产品即可。对了,他俩都是煞笔,他们的书当意淫和玩笑看看就行,谁当真谁也是煞笔。)
     日本的动漫行业就是超前发展的消费主义,即使网络还没发展之前,otaku们就有超强的主动性,通过业内得到最新情报、盗取贩卖赛璐珞胶片、cosplay(超消费主义),出同人漫画,Gainax的起家(次消费主义),甚至产生死宅、家里蹲(极消费主义)。
     而30年后的现在,otaku们仍然有明显的分级,2ch、推特上的超消费主义者、comic market上卖本子卖游戏、制作vocaloid歌曲的次消费主义,以及不擅长社交家里蹲的极消费主义者。
     Gainax这样的下克上的次消费主义传说仍在延续,typemoon、zun、海猫这样同人界三大奇迹,最近じん(自然之敌P)创作的阳炎project仅用几年的时间迅速壮大商业化,让shaft这样的大厂改编动画。
     几个人凭自己的技术创造力变成巨大的消费产业,几千人甚至几万人为这几个人干活,给几千万人看和用。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生产要素进一步转移:从信息和技术往“创造力”转移。未来的次消费主义时代是人才不如狗、天才满地爬,神才引领世界。而什么时候能到达那个时代呢?那就看有多少神才了,比如一个乔布斯能推动个x年、一个比尔盖茨能推个y年,多些这样的人科技发展得快些,未来就来得快点。
   
      那么为什么就日本的动漫产业超前发展了呢?原因说不完,我说几个,大家有兴趣补充。
      1,动漫产业出生得早,80年代的那批人就已经是在动漫产品中长大的了。
      2,爱好者大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有动力有梦想。
      3,门槛低,漫画只要一个人一支笔一张纸,拍电影光摄影设备和演员就麻烦的不得了。   
      4,地理位置原因,日本就那么大,而且发展比较集中,信息沟通交流方便。
      5,产业规模不大,产品制作者亲近民众,不像电影电视明星被偶像化。
      6,录像带、漫画出租业。
      7,·····
      其实日本游戏行业也是超前发展的,游戏厅的攻略本就是超消费主义的体现,为了更好选择主机品牌而做研究也是,不过在比不过动漫行业,因为做游戏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日本整个娱乐业也略有超前发展的趋势。
      西方某些文化产业也有超前发展的,回复里面举例的欧洲音乐、美漫,都有门槛低等特点。
   
      所以御宅文化就是电子消费主义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正式大范围出现是二战以后,但是早在二十世纪初,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这样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的艺术文化就出现了,后世中就称这两个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超前发展的结果,是后现代的预兆之一。)御宅市场一定程度预示了未来消费市场。
      冈田这个煞笔说御宅已死,其实“宅”的探究精神和专业精神流传到了各行各业,手机、摄像、音响等等甚至吃、把妹都开始讲学问了。
   
      第五章 探索主义——消费主义的黄昏
      其实在谈电子消费主义发展之时,我们都忘了一个无比重要的演员:“后现代”,这个消费主义的兄弟将给消费主义倒戈的第一刀。
      现代科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现代的研究和后现代的社会脱节了,科学无法应用在生活上,对于中下层的人民来说科学只是一个时髦的东西,这个情况会在未来几百年中逐渐改观。在消费主义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科学理论将会不断被后现代化(其实现代理论如何系统得后现代化到现在还是一个谜,但是我坚信肯定是可能的,可能是现代→后现代→再现代这样复杂的过程),随着科学越来越简单易懂的同时,民众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方式也会大大改进,他们看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我们现在看古代八股文的教育方式一样低效、无用),技术的发展也使学习更加方便,造成科学研究阶层的下移。(超消费主义是生产消费品的阶层下移,探索主义就是科学研究的阶层下移。)生产要素更进一步向创造力转移。
      这是一个家里就能造原子弹造高达的时代,以发明新产品和写科学理论来谋生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生活的主题从“消费娱乐”慢慢转向“科学探索”,在这个时候人们活动范围不只是地球了,进入宇宙探索时代。不过不止我们,我们的孙子的孙子都看不到那时候了,但是绝对比共产主义有戏。
      我的思路大概是上层娱乐品的下移、生产要素的转变、极消费主义消极元素的逆反,后现代的进程。
      不过哪怕进入了探索主义时代,地球上还没有进入消费主义吃不饱穿不暖的人绝对还有,后现代社会的复杂度就像熵一样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ht 于 2014-1-31 20:29 编辑

和回复一起食用风味更佳。


观点不合可不必憋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0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贴子果然不可能在外野看到,隔壁论坛要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0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shaft也成大厂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隔壁论坛是哪……太长了好像很用心的样子,会存下来慢慢消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临界点 发表于 2014-1-31 00:09
shaft也成大厂了啊

已经不算小厂了,而且后面还有机会接jump的单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现代主义解构了传统艺术形式及其哲学之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消费主义
但是在传播领域里,后现代和消费主义之间是有一层隔阂的,那就是后现代是在现代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理解现代也就不可能理解后现代。而消费主义是行为,不涉及任何理解的层面。这是两者决定性的不同。后现代也有其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以及原则,但是消费主义没有,也是来自于此。
如果忽略后现代理论和消费主义根本上的这一点不同,就会将消费主义设定为一个发展的状态。事实上,我认为消费主义这种状态不会消灭,而后现代依然会更进步,实现文化的再革命。而同时,人们的文化层次不会因为发展而弭平,而是越拉越大。就像因为后现代主义学习了佛学就觉得佛学和后现代理论一个性质一样,他们的理论阶段早已经差了两个世代。
人们会更加的分散于自己的领域之内,这种领域带来的消费圈将会带来特定的收入以维持个人生活。传统行业的消亡,正是配合此现象产生。
最终,我认为,人们将会因此足以成为完全独立的个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现代主义解构了传统艺术形式及其哲学之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消费主义
但是在传播领域里,后现代和消费主义之间是有一层隔阂的,那就是后现代是在现代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理解现代也就不可能理解后现代。而消费主义是行为,不涉及任何理解的层面。这是两者决定性的不同。后现代也有其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以及原则,但是消费主义没有,也是来自于此。
如果忽略后现代理论和消费主义根本上的这一点不同,就会将消费主义设定为一个发展的状态。事实上,我认为消费主义这种状态不会消灭,而后现代依然会更进步,实现文化的再革命。而同时,人们的文化层次不会因为发展而弭平,而是越拉越大。就像因为后现代主义学习了佛学就觉得佛学和后现代理论一个性质一样,他们的理论阶段早已经差了两个世代。
人们会更加的分散于自己的领域之内,这种领域带来的消费圈将会带来特定的收入以维持个人生活。传统行业的消亡,正是配合此现象产生。
最终,我认为,人们将会因此足以成为完全独立的个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nbht 发表于 2014-1-30 23:31
算是春节让大家长知识(引入、第一章)、动动脑(后面全部)吧。
都是字,看起来有些挤。
转载注明出处。

随机邀请内测中,未来会开放,敬请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上去给人一种很燃的感觉,希望这种文章和这些现像的反思文应该在多点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夜刺客 发表于 2014-1-30 23:56
这样的贴子果然不可能在外野看到,隔壁论坛要完。

隔壁论坛是什么?那个ACFUN文章区附属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1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yaoniming3000 发表于 2014-1-31 00:15
已经不算小厂了,而且后面还有机会接jump的单子

虽然这几年销量好了 但怎么也归不到大厂里面去 jump的单子也不能说明什么 又不是年番 什么时候能一季N开再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掉书袋的“科普"玩意儿你还是发12L那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基本都不是我的东西,基本是鲍德里亚、麦克卢汉、马尔库塞、费瑟斯通观点的后现代化解读,几百页的书踩不到点也难免的,我自己也没看懂,说了也说不清,说了看的人也看不懂的东西统统不说了。

LZ确信你真的读过这些人的东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吧?
我不是经济系的所以大术语我不懂,但是我觉得LZ还是说人话,有点基础逻辑通顺的
细节问题我也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众的接受能力没有上限。

观众的时间和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YOUTUBE这种门户网站的用户习惯都是浏览热门排行,逐个挖掘肯定是少数,其他媒体亦同理


因为我们的长辈不太可能有消费输出意识了(他们主动性因为囚禁得太久已经残了,对于高科技产品他们往往都是消极拒绝的态度),对于文化消费品他们也不会去选择,仍是有啥看啥,电视足矣。

以偏概全,现在使用智能电话,热衷微信和淘宝的中老年人不要太多,他们在文化产品的选择方面虽然偏向保守,但也不是绝对拒绝新事物


这是一个家里就能造原子弹造高达的时代,以发明新产品和写科学理论来谋生的人越来越多

这是19世纪,现在是21世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恨不能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1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囧与otz同在 于 2014-1-31 03:22 编辑
须贺京太郎 发表于 2014-1-31 02:57
经济系和LZ讲的完全没关系啊。。。这些不都是哲学系学的么

差不多啦,因为我没有学过经济系我顶多学过消费者行为学而已

我觉得LZ这种从人的精神需求的获取的变更来谈这样对经济的影响是很恰当的,古典经济学的时候还没考虑这个呢。这些还是个新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我觉得LZ的重点不是御宅族,而是网络时代对于人的消费生产模式的革命
这个标题不太恰当
不过LZ如果是本着标题党求点击的话,我也没什么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1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能说出来的理论,就没有不能挑出毛病来的,不分写的人高低贵贱。有想法,把自己的思考分享出来给大家交流的,我觉得就是好事。赶巧了,今天看watchman里面就有曼哈顿博士那么一句“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比最聪明的白蚁强不了多少”,但是人就是这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哪怕他确实比其他生物强不了多少。
所以说在我看来,自己不说点有用的,看到别人说又瞧不起,还假装高贵冷艳挑不出个所以然的毛病来的,就是纯傻逼。
不过谁也拦不住别人说什么就是,发到网上的话就是要面对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07: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ht 于 2014-1-31 09:09 编辑
akdfemcswat 发表于 2014-1-31 00:25
后现代主义解构了传统艺术形式及其哲学之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消费主义
但是在传播领域里,后现代和消费主 ...


没啥好反驳的,大多数和我想的一样
现在消费主义的待遇和50年前后现代的待遇是一样的,现在后现代转正了,以后消费主义也会转正,在后现代社会讨论对错真没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0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ht 于 2014-1-31 08:35 编辑
松风君 发表于 2014-1-31 01:44
第一章基本都不是我的东西,基本是鲍德里亚、麦克卢汉、马尔库塞、费瑟斯通观点的后现代化解读,几百页的书 ...


非要复制粘贴,然后加一句:xxx曾经说过。。。。

而且真要复制粘贴,那种晦涩难懂的东西在这里有几个人看得下去?

趴在地上想想,我的确大逆不道,他们看见这文被气死也不是没有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0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oib 发表于 2014-1-31 03:02
花钱的方式能看出一个男人的价值
消费主义我就呵呵吼了,


1,你看超消费主义那部分,和我说的一样,超消费主义的动力我没有说只是为了晒,成熟的消费者会把晒的目的淡化。
2,宅学发展即未来学。这是我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0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voiceover 发表于 2014-1-31 01:40
上来先说字数,还标版本号,LZ你和s1mix什么关系...

先给你们一个心理准备,版本号是给自己留退路,万一被抓到什么致命毛病可以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最后一部分我想到了《奇点临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lz的头像和文章内容很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lz的头像和文章内容很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1-3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是昨天晚上刚换的。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忧郁的lc 发表于 2014-1-31 00:56
这种掉书袋的“科普"玩意儿你还是发12L那里吧

一针见血,不纯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voiceover 发表于 2014-1-31 01:40
上来先说字数,还标版本号,LZ你和s1mix什么关系...

据我猜测,不是马甲,就是病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难伺候,起码引入第三段的反智主义得看完吧。
引用前人理论叫掉书袋,自己理解叫胡说八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ddess 于 2014-1-31 12:30 编辑

等等,谈消费主义不引用Russell Belk及其背后的整个consumer culture theory(CCT)没问题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11-21 20:02 , Processed in 0.292301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