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858|回复: 153

[原创] “有成绩,无变化”的2011中国动画电影(怨念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成绩,无变化”的2011中国动画电影

    一部票房过亿作品,三部票房过三千万作品;欧美式国产、日式国产齐上阵,2011年的中国动画电影,不可不谓是成绩斐然。政府的新态度、新政策也在今年强势降临。在一片“利好”之下,有业界人士也祭出了“2011年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拐点”的豪情壮语。对此“兴兴向荣”之景,笔者却不尽赞同。2011年还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拐点,“有成绩,无变化”的评价也许更为贴切。
一、值得肯定的辉煌成绩
从票房上来看,2011年可谓是达到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个顶峰。10年以来,中国动画电影,包括合拍作品中有8部突破三千万票房大关,而其中2011年就占了四部,占了一半的比重。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3-兔年顶呱呱》一举以1.48亿的票房,刷新了国产动画的票房新纪录。
10年以来突破三千万票房的中国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                   票房    上映年份
《风云诀》       3300万    2008
《洛克王国》       3400万    2011
《塞尔号》       4500万    2011
《熊猫总动员》       4540万    2011
《麦兜响当当》       7800万    2009
《喜羊羊1-牛气冲天》    9000万    2009
《喜羊羊2-虎虎生威》    1.27亿元    2010
《喜羊羊3-兔年顶呱呱》    1.48亿元    2011
*鉴于《阿童木》是日本原作改编合拍制作的微妙身份,未列入其列。

在作品类型上,2011年也可是百花齐放。走日式风格路线的原创作品《魁拔》、中日合拍作品《藏獒多吉》虽然票房不佳,确博得了好口碑,前后都在网上被一些观众誉为今年“质量最好”的中国2D动画。而在欧美式风格方面,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引人瞩目。走《功夫熊猫》路线的《兔侠传奇》虽然票房止步于,但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在技术上的长足进步。在政策面上,2011年可谓是“中国动画的春天”。人民日报、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对中国动漫都做了多次的专题报道。下半年,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级联席会议启动了“中国动漫精品申报工程”,首次将动漫创意也纳入其中。政府对于动漫认识与扶持政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中国动画电影的问题
如上所述2011年中国动画电影取得的新成绩,但是并没有解决老问题,数字上的变化,并不是产业本质的改变。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09-2010》中对于中国动画电影的问题归纳为:
第一、对目标观众的定位狭窄,阻碍了动画电影在题材、风格、式样的开拓。并指出“国际上成功的作品都是老少咸宜…日本动漫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吸引了广泛年龄层的观众”。
第二、作品质量不高、设计不足、导致衍生品开发困难,产业链难以维系。
第三、急功近利,简单改编,重复开发,导致整个行业原创力不足,使产业发展失去活了。
而在2011年出版的《动漫蓝皮书-2010年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报告》中,则对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问题归纳为:
1、创意人才短缺,优秀剧本难求;
2、急功近利,不重前期投入;
3、营销宣传问题;
4、发行放映问题;
5、忽视衍生品开发;
6、投融资问题。
那么,2011年中,中国动画电影解决或者说改善了哪些问题呢?很可惜,仔细看来,数部作品的成功不代表、也没法摘掉整个产业的问题帽子。实质上解决了问题一个也没有。现在谈“拐点”为时尚早。

三、“取得成绩”与“解决问题”间的矛盾
1、成绩取得的观点
在11月28日中国动画学会年会召开之际,素有中国动漫第一报的《动漫周刊》上刊登了一篇名为《赢在三招-解剖国产动画电影卖座的三大规律》的文章。并有钟路明先生亲自为文章作序,在年会上传阅。文章提出了“2011年,中国动画电影已出现大拐点”的观点,以中国10年来进入三千万殿堂的作品为例,归纳了中国动画电影成功的三大规律:
第一、    先有人气,后有才气。强调了动画电影要重视“群众基础”,用户多,人气旺,财气才会足。肯定了“漫画-动画-衍生品-消费者”的用户积累模式。
第二、    选对鱼塘,钓到鱼。此观点把电影票房的整个经营过程,比喻为“钓鱼”,那么,“鱼”就是目标观众,而目标市场就是“鱼塘”。票房高,意味着被钓到的鱼就多,反之,票房低,意味着被钓到的鱼就少。认为《魁拔》的票房失败,本质上是因为选错了“鱼塘”。指出2000年之后出生的00后,是看国产动画片长大的,对于日式动漫,他们已经不熟悉了,在心智模式中对于日式动漫的“认知度”和“共鸣度”,已经极低了,甚至接近为零了。并以“口味”打比喻,就是喜好吃“日本料理”;而消费国产动画片的新生代(6-12岁),却是看着《喜羊羊》等国产动画片长大的,喜欢吃“中国菜”。
第三、    会卖才有大市场。指出在目前阶段,“小手拉大手”的票房营销模式,把小朋友作为主动观看对象,才是适合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不然,票房基本上是惨淡的。同时强调这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又一重要规律。

2、解决问题的矛盾
上述从成功与成绩中总结出来的观点是有其正确的一面的,但是也蕴含有太多的问题。
先拿成绩最好的喜羊羊来说,从2009到2011,一直是寂寞领头羊,成绩甩开第二名一大截,跟随者寥寥。喜羊羊的一家之成功,并没有为改变中国动画电影问题做出多少贡献,反而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
比如说不平衡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喜羊羊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13,这让许多投资者们产生了“中国动画电影低投入高产出”的错觉,而2011年的《赛尔号》、《洛克王国》也随其后,再次表现出低投入高收益的“规律”。而另一方面,高投入、大制作的作品《魁拔》《兔侠传奇》纷纷折戟。再看看“急功近利,不重视前期投入”的问题。《赛尔号》投资数百万元,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是否急功近利不好说,但是前期投入不足是很明显的。如此依旧取得好成绩,不得不说让一些沉下心来做作品的情以何堪。当然,此为片面之说,成败还有其他诸多原因,但单从数据和现象上来看,中国动画电影不平衡的投入与产出问题日趋严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会长期存在,可以说所列举的中国动画电影的“投融资问题”的根源便是源之于此。
在对于其成绩取得的原因上也出现了各种矛盾。比如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09-2010》总结中国动画电影问题中,提出“对目标观众的定位狭窄,阻碍了动画电影在题材、风格、式样的开拓”,并以喜羊羊为例正面例子,指出“市场成功的影片,如《喜羊羊》等系列,在最初的观众定位上也是针对4-14岁年龄段的少年儿童,但影片却最终得到了更多年轻白领的青睐”。而上述《赢在三招》中却总结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实践中,取得成绩与解决问题间存在矛盾可见一斑。
而2011年的那些“失败”了的作品,如《魁拔》、《藏獒多吉》、《兔侠传奇》等等,有的有优秀的剧本、有的进行高额的资金投入、有的使用了先进的制作技术、有的经过了多年的计划准备,可以说,他们都在自身上很好的解决了中国动漫的诸多弊病。但是,却也掉入了各种类似于“闭门造车”“好钢没在刀刃上”的陷阱之中。面对问题,也不代表可以解决问题。动画电影本身就一个复杂的产业,不能单纯的修炼内功,不练招式也不行。

3、奇怪的“鱼塘”论
如上所述,在《赢在三招》中,提出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鱼塘论”。从核心上来看,选对观众群,让作品对标的市场有的放矢这一点是很正确的。但是,用词之间对于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这种“鱼塘论”就有些奇怪了。
笔者也用“鱼塘”来做比喻。中国动画电影不需要选择“鱼塘”,其实“鱼塘”就一个,只不过里面的鱼有多种。鲢鲤草鲫(男女老少)各自生活的水层不同、喜爱的饵料不同、大小不同、营养不同、售价不同。中国动画电影拿着十数年都同样的“饵料“,不断地磨练“钓鱼”技术。虽然越钓越快、越钓越多,但是看看欧美、日本的动画电影,根本不用“钓竿”,下功夫织一张“网”,一家伙下去,鲢鲤草鲫,连虾米王八都打上来了。《喜羊羊》1个多亿和《功夫熊猫》6个多亿的差距就在这里。
我们老是用单一的市场成绩去和欧美、日本多层次市场的成绩比,又如何能比赢?还信誓旦旦的将不足之处,总结为经验。再假设,“鱼塘论”中的那些“鱼”,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接触了“日本料理”,撇弃“中国菜”了怎么办?受欧美、日本作品影响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拿他们视点引导他们的孩子时,怎么办?“鱼”不咬钩了怎么办?专注单一市场不是不对,但是不考虑消费者随成长而提高的消费诉求会改变市场未来的这一状况,依旧用落后的思维来对应的话,只不过是在求一时之利,前途堪忧。笔者意见,要么寻求多种“饵料”,要么先静下心来织好“网”。

可以这么来比喻:2011年,中国动画电影这家“公司”,虽然卖着老产品,但在业务员的努力下,销售成绩又上一层。技术人员努力推出创新产品,可是不善营销,市场反响黯淡。公司诸多老大难问题依旧存在。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管理层思图创新改制,但是如未能很好的整合公司资源、开拓市场的话,破产之剑依旧高高在悬。

------------------------------------------怨念的分界线-----------------------------------------------------

7月上海电影节时有幸同“猫王”刘风老师一起吃饭,席间听说了一些3D版大闹天宫的趣事,当时是对这种一时兴起而炒剩饭的做法不是很感冒。12月公司收到3D大闹天宫的各种宣传资料、配音花絮后,看得我“欢乐”无比,坦言绝对不愿花钱去电影院。
同月14日,先行看完喜羊羊4媒体场后,力捧大闹天宫之心,毅然而生,对同事还丢出“这次喜羊羊还破亿,我TMD就去哔......”
截止今日.....喜羊羊4票房破七千五百万,大闹天宫达到一千五百万.......我勒个差...看见抽脸的手正在举起......

回国进入业界1年多,TMD的这就是个坑人坑国家的泥潭,浑浊深邃,各种的看不明白,各种意义上的事实胜于雄辩,能抽你脸到死....无力.....  


----------------------------------------这是转的:赢在三招:解剖国产动画电影卖座的三大市场规律--------------------------------

本文在素有中国动漫第一报之称的《动漫周刊》上整版刊发(特别的刊发日期:2011年11月28日,即中国动画学会年会召开之日,该报在年会上传阅),《喜羊羊》大电影总策划、上海文广集团总顾问、《动漫周刊》总编辑钟路明先生特意配发了“编者按”,详见下文。


编者按:
    记得2009年春吗?

    那个寒春,《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破茧而出。它如闪电划破了一直阴霾低迷的动漫天幕,给中国动漫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短短三年,中国动漫局面发生剧变。这种变化,在动画电影市场上尤其明显。

    以前,孩子们的动画电影“食粮”仅有一年一度的“六一片”(每年六一儿童节上映一部)。

    2009年开始,国产动画电影呈“井喷”之势,今年更如火山爆发般,从4月底到10月共有12部影片公映,集结密度之大,为中国电影史、动漫史上所罕见。根据我手头上所了解的信息,明年公映的动画电影数量比今年只赠不减。

    大量的人才与资金卷入动画电影市场,这是好事。然而,审计这些影片的投入产出,量化他们在社会上产生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影响与价值,却发现大部分未如人意。

    辛辛苦苦耕耘,为何换不来硕果?甚至颗粒无收?是政策问题?资金问题?市场问题?环境问题?消费者问题?都不是。

    阳光公平地照射在每个人身上,但为什么有人感到春夏般温暖,有人感到寒冷彻骨。

    2009年秋冬,在《虎虎生威》上映前,我用手机短信作了一项调查:你认为《虎虎生威》票房会是多少?能超越第一部么?短信发给动漫业界人士、党政军工商学政及文化界传播界人士共1500人,反馈的情况是都不看好,都认为不可能。

    只有一个人认为能超越第一部的票房。他叫马舒建。去年1月25日,在《虎虎生威》1月29日的公映前,本报刊发了马舒建撰写的文章《我为什么看好<虎虎生威>》。

    明年1月,《喜羊羊》第四部与《3D大闹天宫》将闪亮登场。国产动画电影的质量将从动画1.0版迈向2.0版。本报特意邀请马先生撰写文章解剖国产动画电影的三大市场规律,供业界朋友及正在就读的五十多万动漫大学生们参考。(钟路明)

    10月放映结束的《洛克王国-圣龙骑士》,以3340万的票房收关,成为10年来第8部挤进3000万票房俱乐部的国产动画影片。

    8部进入3000万俱乐部的动画电影中,《喜羊羊》有3部,占了37.5%的比重,这说明品牌项目的集中度很高;从年份看,2011年放映的,有4部,占了一半的比例,这说明最新一年的收获最大,是一个极好的势头。

    这也说明动画电影的市场规律,到了2011年,已经逐步被发掘和总结出来,并在电影市场上得到了应用和验证。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而言,这是最富有价值的东西。一旦有了规律可寻,那么,避免屡战屡败才有了理论依据,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得失,才能真实地走出纸上谈兵的混沌纪元。

    我们还发现,这8部电影中,有2部来自香港的题材或动漫形象,即《风云诀》和《麦兜响当当》。而2011年的4部电影,全部来自国产的原创题材或动漫形象。
    由此,我们可以说:2011年,中国动画电影已出现大拐点。


先有人气,后有财气
    在8部进入3000万俱乐部的动画电影中,无一例外,它们的前身都是人气极高的作品。

    动画电影《风云诀》的前身,是香港著名漫画家马荣成的人气漫画作品《风云》,曾经风靡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在国内也曾发行几百万册,而且,由郭富城、谢霆锋、郑伊健等明星主演的电影《风云》,也有两部,票房均不错。

    关于麦兜和喜羊羊,其同名的动漫形象都是超级人气王,自不必多言。

    《塞尔号》和《洛克王国》的前身,都是同名的超人气网络游戏。《塞尔号》据称有6000多万的游戏玩家,而《洛克王国》据称是国内玩家人数最多的儿童游戏,同时在线人数达60万人。

    剩下还有一部《熊猫总动员》,其主角“熊猫”,是天然的人气“民”星,人人皆知的卡通形象,就如电影大片《功夫熊猫》一般。从品牌学角度来讲,这些“熊猫”片,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心智模式”,即发掘了观众已有好感的思维习惯和对事物已产生共鸣的认知,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从而达到良好的口碑传播。

    从好莱坞大片筛选题材的思路中,我们也发现有同样的规律在起作用,一些世界著名的超人气小说或者卡通形象,经常被拍成电影,比如先有超人气小说、后有电影的《哈里波特》,先有《愤怒的小鸟》游戏中的漫画形象、后有电影的《里约大冒险》。

    把话题往回拉一下,重新来看看日本动漫的一个典型路径:先漫画,后动画。先把作品在漫画杂志上连载或者出版漫画书,尔后,把“人气”旺的漫画作品筛选出来,再去开发动画片,即“漫画——动画——衍生产品——消费者”的模式。现在来看这套模式,其实没有新鲜感,但是,它有一个核心价值,至今不过时,而且今后也不会过时,那就是发现用户、积累用户,即人气的积累。

    分析一下这8部动画电影“发现用户、积累用户”(人气)的主要路径:
发现与积累用户(人气)的主要路径
动画电影
漫画(后来有了真人电影)
《风云诀》
漫画(后来有了动画片和动画电影)
《麦兜响当当》
动画片
《喜羊羊》
网络游戏
《塞尔号》
网络游戏
《洛克王国》

    无论从漫画到电影,或者从动画片到电影,还是从网络游戏到电影,最简单也永远不会过时的一点,就是“用户的积累”。

    毛泽东曾经说过: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好,部队的生存发展就容易。所以说,做“群众基础好”的文化产品,票房市场的根基才稳固,因为消费者已经是现成的,你不需要去培育或者耗费财力去茫茫人海里瞎找。

上述8部动画电影的共同点,就是上映之前(即产品销售之前),都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谁是目标消费者,票房要卖给谁,这一点事先已经清楚。

    我们现在讲网络的商业模式,无论是B2C,还是C2C,只要“C”是买单的消费者,其商业成功的本质就是发现用户、积累用户。无论是淘宝,还是百度,玩流量的本质就是发现用户,流量是什么,就是人气,把流量卖给谁,谁的人气就旺,生意就好,换成电影,那票房就高。所以,动画经济也好,网络经济也好,“用户”要多,“人气”要旺,“财气”才会足,这是金不换的硬道理。

    由于游戏具有人气作品的诸多优势,可以大胆预测,今后从网络游戏改编而来的动画电影,将是最具市场爆发力的一支新生力量。

选对“鱼塘”,钓到“鱼”

    只有凤毛麟角(不足1%)的伟大公司或者伟人才能去“创造需求”,比如乔布斯带领的苹果公司;而99%的公司所能做的,是“满足需求”。对于动画电影的经营而言,也是同理。

    如果把电影票房的整个经营过程,比喻为“钓鱼”,那么,“鱼”就是目标观众,而目标市场就是“鱼塘”。票房高,意味着被钓到的鱼就多,反之,票房低,意味着被钓到的鱼就少。

    为此,选对“鱼塘”,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选错了“鱼塘”,里面有“需求”的“鱼”特别少,那无论你怎么钓,无论鱼饵的诱惑力有多大,都不可能钓到很多鱼。

    《魁拔》的票房失败,本质上是因为选错了“鱼塘”,这个“鱼塘”里面本来就没有多少“鱼”。所以,不管宣传多么卖力,制作多么精良,故事多么精彩,都已经被注定是不可能钓到很多“鱼”的。

    为什么说没有多少“鱼”?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能被大家忽略了,或者以前还没有被发现出来。我套用程序开发的一句术语,曾与朋友们开玩笑说,中国这一代儿童的“底层数据”已经被重新编写过了。通俗点说,就是新一代用户的“口味”已经变了。2000年之后出生的00后,是看国产动画片长大的,对于日式动漫,他们已经不熟悉了,在心智模式中对于日式动漫的“认知度”和“共鸣度”,已经极低了,甚至接近为零了。

    可以粗略推算一下,从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文件限播日本等境外动画片至今,已经有7年了。也就是说,如今6-12岁的儿童,除了互联网之外,他们极少有机会再接触到日式漫画了,他们脑海里被输入的信息都是喜羊羊与灰太郎之类的国产动漫,而不是奥特曼。

    这是非常关键的用户信息。如果不了解用户,那么,屡战屡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同样担心的是动漫从业者的时代错位:看着日式动画片长大的那几代(75后、80后、90后),现在正好是国产动画片的主要创作群体,如果以“口味”打比喻,就是喜好吃“日本料理”;而消费国产动画片的新生代(6-12岁),却是看着《喜羊羊》等国产动画片长大的,喜欢吃“中国菜”。

    那么,喜欢吃“日本料理”的人创作出日式风格的《魁拔》,想卖给喜欢吃“中国菜”的新生代时,遭到冷遇,票房惨败,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而如果《魁拔》想让同样喜欢吃“日本料理”的80后、90后来消费,那么,对不起,这些人不是动画电影的消费主体,网络上比《魁拔》优秀的日式动画片到处都是,他们消费动画片的主要行为是在网络上,而不在电影院。

    “选对‘鱼塘’,才能钓到‘鱼’。”这个规律告诉我们:首先要研究用户需求,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出发,去定位动画电影的观众年龄段,然后去设计剧情、确定风格,还有,再取一个简单易记忆的片名,这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


会“卖”,才有大市场
卖给谁、如何卖?

    一开始,把动画电影这个概念卖给投资人;接下来,把票房卖给谁?大部分做动画电影的人,无疑是混沌的,因为很多动画电影制作出来后一看,发现是卖给他们制作人自己的,因为那是依照他们自己的口味做的,而不是消费者想要的口味。

    卖给自己,还是卖给消费者,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票房成败的第一个岔路口,就在这里。

    进入3000万俱乐部的8部电影中,除了《风云诀》之外,其余7部电影的票房销售都是“小手拉大手”的模式,即小朋友发起、爸妈买票陪同观看的模式。要特别指出的是,爸妈买票不意味着这属于成人购票,意见领袖不是爸妈,而是小朋友,小朋友是主动观看。

    这与美国《功夫熊猫》的票房销售对象是反的,《功夫熊猫》是爸妈带着小朋友观看,小朋友是被动观看。谁掏钱买票,不重要。意见领袖是谁,谁是主动观看的,这才是关键,也是“如何卖”的营销依据。

    在目前阶段,“小手拉大手”的票房营销模式,把小朋友作为主动观看对象,才是适合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不然,票房基本上是惨淡的。这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又一重要规律。 懂得这个规律还不够,“如何卖”还有着很多的秘诀。

    《摩尔庄园》的游戏玩家高达8000多万人,比《塞尔号》还多2000万人,这两款游戏同样出自淘米网,但是《摩尔庄园》的票房只有1790万元,而《塞尔号》的票房达4345万元。

    这是两个不同营销团队做的。不同的“卖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摩尔庄园》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负责“卖”的。我查了资料还发现,2009年的动画电影《淘气包马小跳》,也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负责“卖”的,这是著名儿童作家杨红樱的超人气作品,销售量达到上千万册,“用户基础”应该是非常好的,但是电影票房只有两三百万,极其惨淡。

    《塞尔号》是运营《喜羊羊》大电影的原版人马运作的,驾轻就熟,拥有自己的营销秘诀。在《哈里波特7》与美国大片《变形金刚3》(国内创下9亿票房)的围追堵截中,杀出重围,还斩获4345万的票房。由此可见,在剧情、制作质量、人气指数等要素相当的前提下,营销如何做,会不会“卖”,大有学问,让会“卖”的团队去“卖”,结果将会有惊喜。



------------------------------------------------求吐槽,求安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7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噗哈哈,质量啊。。。

要说质量的话,藏獒那句就不该有“中国2D动画”,因为根本就不是中国制作的。

要说质量的话,“《魁拔》的票房失败,本质上是因为选错了“鱼塘”,这个“鱼塘”里面本来就没有多少“鱼”。所以,不管宣传多么卖力,制作多么精良,故事多么精彩,都已经被注定是不可能钓到很多“鱼”的。”这句话简直就是在打‘溃坝’的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7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个媒体的中国动画总结也基本是“有话题,无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星游记》剧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迷茫君) 的帖子

所以说.....各种事实胜于雄辩的抽脸.....人家就是烂,人家就是能赚到钱,还TM一年接一年....

《赛尔号》6百万,4个月做一部动画电影,直接把从韩国请的导演吓跑,人家棒子都敬业有良心说这点钱,这点时间,怎么能做?
结果还真TMD的做出来了,还真TMD的赚钱了......事实胜于雄辩....偶们这帮装备理想来奋斗的越发觉得自己真TM犯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洋洋现在不是7000万票房了吗?果然还是多傻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卖哥于2012-01-17 16:51发表的  :
求《星游记》剧场版……
如果还是这么直接上电影院的话  结果不会比魁拔好多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minachigi) 的帖子

才不烂呢,人家的定位明确,卖点自然足,钱自然多多的来。爱玩赛尔号的小朋友在电影院里各种激动,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shihomasturi于2012-01-17 16:55发表的  :
喜洋洋现在不是7000万票房了吗?果然还是多傻速
这怎么能叫“傻多速”呢? 这叫“群众喜闻乐见 你算老几?”

指望中国动画突然出个宫崎骏 或者突然有梦工厂 皮克斯的技术水平 那才是不现实的
开拓占领好低幼年龄市场有什么不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shihomasturi于2012-01-17 16:55发表的  :
喜洋洋现在不是7000万票房了吗?果然还是多傻速

基数在那里,有几个小孩看电影前先问别人好不好看,一人一张票就多少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楼(迷茫君) 的帖子

引用第5楼minachigi于2012-01-17 16:55发表的 回 1楼(迷茫君) 的帖子 :
所以说.....各种事实胜于雄辩的抽脸.....人家就是烂,人家就是能赚到钱,还TM一年接一年....

《赛尔号》6百万,4个月做一部动画电影,直接把从韩国请的导演吓跑,人家棒子都敬业有良心说这点钱,这点时间,怎么能做?
结果还真TMD的做出来了,还真TMD的赚钱了......事实胜于雄辩....偶们这帮装备理想来奋斗的越发觉得自己真TM犯贱....

B区32号和孤岛惊魂都能大卖,说一句傻多速也不为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兽武装快拍3D大电影!我要带着眼镜去感受宇宙大爆炸的刺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星游记剧场版
但真出剧场版很难赚钱
赛尔号的成功是因为本身拥有了很大的游戏玩家市场做基础
小朋友们买账

相比起来星游记的群众基础较为薄弱
回本盈利的可能性不大
只能深挖洞广积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8楼(迷茫君) 的帖子

确实,是这么个理......
不过......上映前,他们boss们的心里也没太多谱,提出电影版这个想法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为了抢档期,要求4个月要完成,原来给他们做的韩国导演立马吓退,于是有着搞不成就当花钱送点卡打广告了的心态,短时间抢档期强上.....
结果...出人意料的大丰收,顺势各种“产业论”出来强调。其实做法没有错,出发点的心态啊....orz

PS:同样是业内传出来的说法,上面说法是其一;其二,他们确实这么定位好后准备的,再对艺恩咨询聊天室,他们说出了能上八千万票房的豪言。
其实,有了这么个结果,感觉事实如何就不重要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魁拔其实感觉面向的主要用户群就是75~90的日式动漫爱好者,从公布的日式人设,日文cv,以及官博上不断更新的各种设定,还要出设定集这点上就能看出,这个面向点我觉得还是可以一试的。中国的动漫哀爱好者在舆论上对于国产还是很宽容,并乐于接受的,《星游记》其实就是一个好例子,你片子拍的好,不愁没人接受。

不过有一点比较特殊就是即使他们大多数爱好动漫,在经济上愿意付出的仍是少数。兔侠传奇这类片子很少有动漫爱好者去看,更多的还是家长带孩子,或者已经上班的成年人为图一乐去看,而魁拔则不一样,一开始就是以票房为目标的,这就不太行得通了。
星游记和奇艺合作提供独家在线播放,吸引对国产感兴趣的动漫爱好者,铸就很好的口碑,观众就很乐于提供点击数,这也就使星游记对奇艺来说是块宝,剧组也能取得收益。就算是以后要进行动画电影,因为在网络播放时代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和资金,也可以一试。
而喜洋洋就是完全的聪明,低成本,故事有趣,角色塑造可爱甚至有一定的“潮流性”,不仅吸引了儿童去看,更是塑造了灰太狼这个比较社会性的形象,吸引了一些成年人,抓住了他们的童心,加上TV的积淀,动画电影自然有一定的票房。

所以,和上面那些一对比,做动画电影却以青青树那样野心勃勃地进军,而且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国产动漫爱好者,这感觉就并不是一个聪明的想法了。青青树的TV作品质量毋庸置疑,但对国内市场的分析感觉还需要再加以斟酌。
当然,我说的这些也是事后盘算,私下认为魁拔作为对中国动画电影类型,以及对市场的一个尝试来说还是非常珍贵的,我个人也是青青树青,还是很喜欢这部作品的。
自国的作品,却要自己仔细分析卖给谁好,也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漫产业明明是一文化艺术行业,怎么这文章通通都是经济商业市场之类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楼(迷茫君) 的帖子

引用第5楼minachigi于2012-01-17 16:55发表的 回 1楼(迷茫君) 的帖子 :
所以说.....各种事实胜于雄辩的抽脸.....人家就是烂,人家就是能赚到钱,还TM一年接一年....

《赛尔号》6百万,4个月做一部动画电影,直接把从韩国请的导演吓跑,人家棒子都敬业有良心说这点钱,这点时间,怎么能做?
结果还真TMD的做出来了,还真TMD的赚钱了......事实胜于雄辩....偶们这帮装备理想来奋斗的越发觉得自己真TM犯贱....

国产网游也是差不多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样担心的是动漫从业者的时代错位:看着日式动画片长大的那几代(75后、80后、90后),现在正好是国产动画片的主要创作群体,如果以“口味”打比喻,就是喜好吃“日本料理”;而消费国产动画片的新生代(6-12岁),却是看着《喜羊羊》等国产动画片长大的,喜欢吃“中国菜”。

————————————————————————————————————————————————————————



说的好像75后之类不是看着国产起来的一样……

什么蠢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钦念以忱于2012-01-17 17:18发表的  :
动漫产业明明是一文化艺术行业,怎么这文章通通都是经济商业市场之类的东西?
醒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XD001于2012-01-17 17:18发表的 :
魁拔其实感觉面向的主要用户群就是75~90的日式动漫爱好者,从公布的日式人设,日文cv,以及官博上不断更新的各种设定,还要出设定集这点上就能看出,这个面向点我觉得还是可以一试的。中国的动漫哀爱好者在舆论上对于国产还是很宽容,并乐于接受的,《星游记》其实就是一个好例子,你片子拍的好,不愁没人接受。

不过有一点比较特殊就是即使他们大多数爱好动漫,在经济上愿意付出的仍是少数。兔侠传奇这类片子很少有动漫爱好者去看,更多的还是家长带孩子,或者已经上班的成年人为图一乐去看,而魁拔则不一样,一开始就是以票房为目标的,这就不太行得通了。
星游记和奇艺合作提供独家在线播放,吸引对国产感兴趣的动漫爱好者,铸就很好的口碑,观众就很乐于提供点击数,这也就使星游记对奇艺来说是块宝,剧组也能取得收益。就算是以后要进行动画电影,因为在网络播放时代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和资金,也可以一试。
而喜洋洋就是完全的聪明,低成本,故事有趣,角色塑造可爱甚至有一定的“潮流性”,不仅吸引了儿童去看,更是塑造了灰太狼这个比较社会性的形象,吸引了一些成年人,抓住了他们的童心,加上TV的祭奠,动画电影自然有一定的票房。
.......

魁拔死在投机取巧

甭管他面向谁,不好好做就活该一个死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钦念以忱于2012-01-17 17:18发表的  :
动漫产业明明是一文化艺术行业,怎么这文章通通都是经济商业市场之类的东西?
醒醒吧,在90年代以前,中国的美术片创作的确是文化艺术行业,可现在都哪一年了?别说中国,这世界上还有多少国家的文艺是从来不想赚钱的纯文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钦念以忱于2012-01-17 17:18发表的  :
动漫产业明明是一文化艺术行业,怎么这文章通通都是经济商业市场之类的东西?
放假了?

知道什么叫产业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动画
文艺动画
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特性的动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minachigi于2012-01-17 16:41发表的 “有成绩,无变化”的2011中国动画电影(标题党) :

第一、    先有人气,后有才气。强调了动画电影要重视“群众基础”,用户多,人气旺,财气才会足。肯定了“漫画-动画-衍生品-消费者”的用户积累模式。
.......
这个用户积累模式有问题吧? 我觉得现在国内市场主要模式是“TV动画(包括网络放送)-衍生品-消费者”或者“TV动画(包括网络放送)-电影(剧场版)-衍生品-消费者”的用户积累模式
中国漫画市场具体怎么样 不大清楚 但是我觉得受众肯定没有动画市场来的大
从发展时间上来看 刊登国漫的知音漫客天漫存在发展时间比跳跳短很多 现在国漫的市场也没跳跳在日本的市场那么大
引用楼主minachigi于2012-01-17 16:41发表的 “有成绩,无变化”的2011中国动画电影(标题党) :
指出2000年之后出生的00后,是看国产动画片长大的,对于日式动漫,他们已经不熟悉了,在心智模式中对于日式动漫的“认知度”和“共鸣度”,已经极低了,甚至接近为零了。并以“口味”打比喻,就是喜好吃“日本料理”;而消费国产动画片的新生代(6-12岁),却是看着《喜羊羊》等国产动画片长大的,喜欢吃“中国菜”。

这段话不怎么同意
80 90后又不是不接触国产动画 黑猫警长 舒克和贝塔 葫芦娃这不都是国产动画 8090后接受的应该是欧美日本国产的大杂烩
B站上 有不少的初中生 从年龄上估算一下 应该也是2000年左右出生 何况现在青少年现在接触网络不是什么难事 接触到日本动画的应该不算少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入手了魁拔的DVD9,真心黑……
全片只有開頭10s非鋸齒,正片通篇鋸齒……音頻倒是良心一點的5.1ch,不過只有448Kbps的AC3,求無損……
特典就獵奇了,21個特典有18個需要奇數Crop邊,順帶各種畸形分辨率加黑邊……18個音頻是192Kbps的AC3,3個是160Kbps的AC3……
最無語的是菜單的音頻是無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乐见喜羊羊成功,倒不如说,喜羊羊钱赚的越多我越开心,至少证明了国产动画的赚钱能力不用质疑。
但是另一方面,更希望秦时明月和魁拔星游记能够成功。这才代表了中国动画走向成熟。
所以我觉得明年的秦时明月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代表了青年向tv动画走tv-剧场版这一模式是否能够成功,以秦时明月如今的受众人群,假如还是无法在剧场版大卖的话,对今后其他动画的发展就实在是感到绝望了。当然,这也建立在秦时明月剧场版制作素质之上,说实话,不求米龙篇,只要有星游记前五集的剧本水准,在改掉慢的让人心火四起的毛病,持续的吸引力就不成问题了。
至于星游记剧场版,还是希望先积累几年人气再说,以如今不到100万的受众,推出剧场版只能是不上不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6楼飞翔的草叶于2012-01-17 18:08发表的  :
乐见喜羊羊成功,倒不如说,喜羊羊钱赚的越多我越开心,至少证明了国产动画的赚钱能力不用质疑。
但是另一方面,更希望秦时明月和魁拔星游记能够成功。这才代表了中国动画走向成熟。
所以我觉得明年的秦时明月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代表了青年向tv动画走tv-剧场版这一模式是否能够成功,以秦时明月如今的受众人群,假如还是无法在剧场版大卖的话,对今后其他动画的发展就实在是感到绝望了。当然,这也建立在秦时明月剧场版制作素质之上,说实话,不求米龙篇,只要有星游记前五集的剧本水准,在改掉慢的让人心火四起的毛病,持续的吸引力就不成问题了。
至于星游记剧场版,还是希望先积累几年人气再说,以如今不到100万的受众,推出剧场版只能是不上不下。

附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2楼白昼于2012-01-17 17:34发表的  :

放假了?

知道什么叫产业链?

这篇文章也没分析啥产业链啊,说来说去也就说了下钱的问题。要说产业链,今年总共做了多少分钟动画电影,剧本来源都是哪(也即改编比例是多少),各方面的投资多少,都谁在投资都基本没提。至于拍完电影后的衍伸品也就提了一句,到底有些啥衍伸品,情况怎么样也啥都没分析。甚至最简单统计、最基本的DVD都一句没谈,你好意思用“产业链”来谈这篇文?


说白了,感觉这篇文章就是商业不成功的人写来表示对现状和商业上成功者的不满,而对于别人为什么成功,今年总体上比以前到底有哪些变化也都只是简单说了下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黑色天鹅于2012-01-17 17:31发表的  :

醒醒吧,在90年代以前,中国的美术片创作的确是文化艺术行业,可现在都哪一年了?别说中国,这世界上还有多少国家的文艺是从来不想赚钱的纯文艺?

文化艺术又不等于文艺,文化自己都有大文化、小文化之分呢
就算中国的动画业内只想着赚钱,也得做出好作品吧(哪怕只是美帝的那种好莱坞式作品),一篇年度总结文,对一年的动画电影到底做得好不好,故事如何、技术怎样、有没有什么新创意、能不能吸引人都一笔带过,全篇绝大部分都是钱钱钱。这样就能赚到钱了?[strike]更何况这文对于赚钱的研究也很水。[/stri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明就是娱乐业的动画界里却有很多从业者觉得自己是文艺界的,我就觉得这一点很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0楼solariusliu于2012-01-17 18:39发表的  :
明明就是娱乐业的动画界里却有很多从业者觉得自己是文艺界的,我就觉得这一点很奇怪。

娱乐业难道不属于文化产业?
至于文艺界,那是什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大陆,艺术化的中国风格动画现在不是被娱乐化的日美风格动画取代了么。现在纯粹以表现美或者作者思想为主旨的动画能够在产业化的大潮里生存下来并得到认同吗,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动画界是否能够认为是属于文艺界。起码得不到大众认可的文艺作品也能在圈子内部得到支持,作者也会继续创作,但是没有观众看的动画还能得到资金再创作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2楼solariusliu于2012-01-17 19:10发表的  :
在中国大陆,艺术化的中国风格动画现在不是被娱乐化的日美风格动画取代了么。现在纯粹以表现美或者作者思想为主旨的动画能够在产业化的大潮里生存下来并得到认同吗,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动画界是否能够认为是属于文艺界。起码得不到大众认可的文艺作品也能在圈子内部得到支持,作者也会继续创作,但是没有观众看的动画还能得到资金再创作么。

娱乐化的日美风格动画也属于文化(艺术)产业范畴的作品的啊。至于纯粹以表现美或者作者思想为主旨的作品,貌似哪个年代都无法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魁拔的问题,除了这片本身的坑爹以外.我觉得首先要养出一批受众来....也就是"创造市场"
这方面应该从tv,漫画之类的较直接的媒体开始.可国内这方面目前完全是欠发展状态.没有日式风格的高知名度作品,养不出足够的观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8楼(钦念以忱) 的帖子

是滴,你的概括精辟......基本上中心就是对现状和商业上成功者的不满,怨念。

昨天顶风冒雨跑广电、宣传部等处送去一年的感谢(你懂的不解释),憋屈啊。晚上睡觉居然还梦见这事,又送了一次,最后在梦里破口大骂,骂完领导骂自己,把自己骂醒了,一身怨气不散。那么我继续怨念.......不怨念不爽.....

小成本大回报是谁都乐见其成,可是现在中国动画就是这样一些成功的作品给做坏了。喜羊羊的成功绝对弊大于利,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会延续多年

现在拿着本子、作品项目出去找钱,有钱的老板基本对动漫不懂,他们只希望象喜羊羊那样投个几十上百万,赚个1个亿,你说要多花点钱做好点,人家立马那喜羊羊等等作品为例顶死你。
实际举例吧,国内一些专门给日升、马多浩斯代工的有实力企业,想转型做原创作品,找投资老板谈,压了又压,开出1分钟3-4万的价格,于是老板们都被逗乐了,拍个“喜羊羊”的东西要这么多钱?
深圳某大型动漫企业,在7月的某动漫展上给来自日本企业老板开出1分钟5-7千的价格,然日本人惊喜,后一看水准,就摇头了......
奇葩的是我所在协会的某成员企业,他们作品还上过央视动画,他们只要1分钟80元.....怎么做,那位本业房地产的老板自己编剧导演,晚上没人的时候,拿麦克风在房间用电脑配录音......
于是问题来了,往好了做没人愿意出钱,往中等做肯定是赔的,往差了做拿国家补贴能赚点,但是作品和口碑就绝对那个啥...

2010年中国年产22万分钟,2011年17万分钟,而我们实际上能看到的有7-9万分钟,其中能叫出名,认为还不错的....有多少?

说到谁投资的,国家,政府是绝对的大头,还是冤大头。每分钟有补贴外,许多地方都给非常多的扶持资金来做动漫。基本上你要手段玩得好,拿个几十万开个头,其他几百万国家就给你付了。当然,国家出钱的话,你就得按规矩来,政治的红线、民族的黄线、宗教的白线,你不能踩。听说过作品里面加个和尚的戏还需要报宗教事务局批的事吗.......
自己投资的也有,但是很少有好下场。喜羊羊的原创企业分的钱也不多,大头还是让基本上是国有资产的上海那个啥集团赚走了。

而且中国电影分账非常坑,金陵1313的票价之争就是为了这个。这么举例吧,一部作品成本1000万票房2000万,制作方只能拿43%也就是860万,是亏的。制作企业交税,花1000万卖了2000万的作品,不是把2000万-1000万成本后的利润来收税,而是直接按2000万销售基数来收....

至于衍生品......没法谈...投100块进去,正版能赚回5块是现在的国情....当然,如同奥飞动漫那种直接把动画定位到玩具广告的做法也是能成功的,可得先有玩具厂啊.....走一般授权经营模式,盗版山寨坑死你。
还有,中国动漫衍生玩具有80%以上不是通过正规商场渠道卖出去的,主要战线在学校门的小门面和小摊贩,哪家动漫企业有这么样去干市场的实力和精力?。找专门做市场的企业把,本来就不多的利润又分出去了。利润没看到,成本就先要命了。
其实一家900人的动漫企业,有700多人是做市场营销的这种奇葩动漫公司还真TM存在过。现在他们被太平洋保险“收编”,转业后新作品就是传说中的“保险西游记”。

再说说合拍片的轶事.....
比如《藏獒多吉》。慈文紫光跑到无锡开个分公司,报了这个动画电影项目,当地政府鉴于这是本地制作的第一不动画“电影”,给了慈文紫光五千万扶持,慈文紫光拿了三千万“做了”这部作品,其实就是直接向日本买的,连个配音演员都是日本人自己挖出来的中国留学生,要懒成这样真不容易。
然后,亲者快仇者痛的事情出来了。人家马多浩斯挽袖子卯足了劲准备好好干一场,以为进入中国市场第一战,国家广电总局也对合作予以支持(合拍片和重大题材地方广电是没权批的,必须走总局),“这事好事,你们干吧!没问题的!”,于是,马多浩斯毅然决然跳下了坑。作品做完了,广电总局一句“涉藏题材,不许放!”让马多浩斯瞎眼了......终于等到解禁上映时,马多浩斯已经被拖到破产边缘。一把手被董事会质问:你凭什么判断这个项目可以做,导致现在给公司造成如此大损失?,然后开掉。还好富士电视台接手把马多浩斯买下来,填了洞。
马多浩斯真心业界良心,为了这部作品,大量采风,现在你去马多浩斯北京公司去看,他们成列室里摆了许多从西藏运来的特色物件,就是给设计和作画产考的,用心用力啊,就一个诚字有么有?

我天朝总局翻掌之间就把日本五大动漫企业之一的马多浩斯搞到破产......神

其实,去查查GONZON的年表,他们上市后转衰前1年和中国一个大连一个天津,没记错的话,有2个作品的合作计划.....之后不了了之,估计也是这种状况吧....

中国人才不是问题,问题是人才都在干嘛。每年动画专业毕业的大部分都被腾讯、拓维挖去当客服或者画一些其他奇怪的东西去了。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钱都在哪里。国家每年拨这么多钱,都不知道用在了哪些项目。一些省市都不敢公开文化扶持基金的使用去向。
市场不是问题,问题是市场都不是能养家糊口的市场。总之造成中国动画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的是各种因素的集合体。

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在中国动漫产业,领导是第一生产力。

我还要怨念什么来着....我都不记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5楼(minachigi) 的帖子

想起了那个上美厂和吉普力合作的悲剧事件
多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市场不成熟自然有种种问题 太正常不过了   就算是日本每年动画剧场版的前10名至少有一般都是年番剧场版
喜洋洋虽然成本低  但人家运作这个品牌花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才搞起来的  根本不能直接单拿一部片子的成本来比      
至于藏獒多吉  我觉得制片方一开始就选错了题材 这种类型的片子就算放到日本都不可能卖  居然还花成本搞出来了   就算按时上映了也是一样的情况  而且藏獒多吉也不会花太多成本吧  一部剧场版就能把马多浩斯拖死  ?  关键还是它这几年TV动画卖得太差了
人才不是问题? 怎么可能 先不说作画的  单看监督  现在日本动画监督的主力  基本上都是40-50的人 人家至少已经搞了20-30年的动画了  而中国最近10多年才开始搞一些原创现代动画  都还没有什么积累怎么可能有人才?作画的成长相对快些 但怎么也得有个10年左右才能真正成才到作画监督的阶段   
中国动画的现状无论怎么荒谬都是很合理的存在  但也没必要那么自卑 世界上除了美日外基本上没啥成熟的动画市场   但因为中国市场大 总的来说前景还是有点盼头  而其他国家的根本就连盼头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韩国、台湾的原创动画(包括动画电影)产业的状况是什么样呢?欧洲动画又是什么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19 10:44 , Processed in 0.380453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