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62|回复: 8

[篮球] 得分·飚分·刷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4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zk11 于 2009-9-25 00:14 编辑

(一)得分,得分手

篮球这项运动自发明以来,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完善、进步,除了规则本身的变迁,还增加了很多或浅显易懂,或抽象玄乎的名词,诸如阅读比赛,统治力,节奏感,领袖气质,等等等等。但归根结底,篮球的起源无非就是往桃子筐里扔球,谁扔得多谁就赢——而这一点至今一点也没变过。判定一场篮球比赛的胜负,最直接也是唯一的因素,无非就是两边的分数。其余一切的东西,不管是技术战术艺术还是房中术,都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多分,或不让对方得到更多分,仅此而已。

于是很自然地,篮球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大多数情况都是那些最擅长得分的选手们。篮板好手如罗德曼者,也只得拼命用场外如黄河泛滥层出不穷的怪招折腾自己和别人,才能一定程度上换来和得分好手们旗鼓相当的关注度。斯托克顿一人独霸历史总助攻和总抢断两项榜首,且后世基本只能把目标锁定在第二名,穷其一生受到的关注——这包括了荣誉、赞誉甚至批评乃至诋毁,似乎都不如他的老搭档,得分历史第二的卡尔•马龙,——虽然两人同样战功赫赫,同样勤勤恳恳,同样招数阴狠,同样十指空空,并且18年里孟不离焦。翻翻历史的记录薄,历朝历代各个单项统计占据过头名的人当中,明显得分王入选名人堂的比例是最高的。而从知名度来说,哪怕是英格利什、伯纳德•金这样建树不多的得分王,在名头上似乎也比斯文•奈特尔、斯特里克兰、布来洛克和拉特利夫们更响亮一些。

但当一个人被贴上了一个“纯粹的得分手”的标签时,历史似乎告诉我们,这个人未必总是高兴的。如果你去嘲笑罗德曼“他只会抢篮板而已”,大虫绝不会跟你怄气一般在第二天晚上的比赛里疯狂出手30次狂砍20分来回击你。同样地,若是你想试图用“你只会助攻”来挑逗基德或者斯托克顿,他可能会在下一场比赛里把平常的10次助攻变成20次以及带走一场大胜,然后狠狠地告诉你“我就是只会助攻,那又怎样?”扬长而去。但当乔丹或者科比被人说成“他只不过会得得分罢了”的时候,他们就算想破了脑袋也要翻出些别的花样来把这句话踏在地上然后用脚底拼命的蹭几下。得分手们是贪心的,除了得分的能力,得分手们总希望人们能试图关注他们其他方面的才能。比如张伯伦在生涯头七年没把屁股从得分榜头把交椅上挪动过,但后来用单季702次助攻和历史唯一的双三双告诉人们“别再叽歪老子吃独食,比传球老子照样牛X大发”。当人们不无讥诮地讽刺公牛的进攻就是乔丹一个人耍帅的时候,乔丹同样曾经用11场比赛10次三双和赛季场均32+8+8回应“独王”的批评。科比虽没能打出其他方面惊世骇俗的数据,但他也不止一次表达过希望人们多注意他在防守端对球队的贡献——至少纵观历史,能入选7次防守一队的,也不过区区9人而已。

在人们眼中,拥有得分能力的人就有带领球队取得胜利的义务,越能得分,越要赢球,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相比于篮板好手,助攻好手,抢断好手,犯规好手们,得分手们也更乐于扛起领袖的大旗走在风口浪尖。所以相比得分王三连庄,约翰斯顿更希望人们记住他和阿里辛联手为费城带来第二座总冠军。张伯伦在1967年以前任凭如何把NBA无数个人纪录冠以C打头,也无法填补拉塞尔在他内心深处植下的冠军空白,眼睛都绿了也杀不过无敌绿蚱蜢。麦卡杜蝉联三届得分王并捧走一届MVP却落选50大成为96年之前的非50大MVP唯一一人,无非是因为那几年里他“只能得分”,而且他带领的球队烂的像七龙珠里对抗沙鲁的军队。当91年的乔丹终于打破了“有乔丹的球队拿不到总冠军”的诅咒时,不禁喜极而泣。时至今日,科比•布莱恩特眼里最在乎的同时也是让他成为历史第三号后卫的,正是刚刚带队拿到的总冠军以及个人第一个FMVP,而不是21世纪以来最强得分手的头衔。

当然,上述人等可以有“不要再说我是得分手,其实我也能XXX,谁再说我是得分手我TM跟谁急”这样的感慨,首先是基于一个前提:他们在得分这一点上已经高处不胜寒,哪怕一场比赛得了8分也不会有人鼻子里哼一声“这人得分能力不行么”而是只会认为“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然后才有了新的追求。对于绝大多数球员而言,如果又没有一门绝活,比如罗德曼这样对于所有脏活累活乐此不疲并且精于此道的怪胎,得分仍然是吸引眼球扬名立万的第一要着。能站到舞台中间拼命得分,然后被人们夸赞一句“了不起的得分手”,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赞誉。所以当如乔丹者声称“相比于MVP奖杯,我更看重防守球员奖”,究其原因只是5个MVP已经让他有点腻了,所以难得换次口味弄个DPOY感觉很不错——如果这句话是从大本或者阿泰斯特口中冒出来,我们只能认为要么他俩是疯了,要么是憋久了没人理想上个壹周刊之类的八卦杂志搏个版面。就像只有“天天吃鲍鱼燕窝我TM都吃恶心了,现在就想整点儿稀饭咸菜”的富豪桌上的粗茶淡饭才显得格外可口,平常就是馒头萝卜干儿的小老百姓,对山珍海味还是满怀期待的。

提到历史上伟大的得分手,人们首先会想到历届得分王们,更进一步地,想到那些频繁地占据得分榜头名的球员们。飞人、大北斗自不必说,答案、冰人也是得分王拿到手软的得分机器。另一方面,人们也会立刻想到科比、贝勒、老巴里这样屡屡上演50+、60+、70+乃至80+的好戏。尽管贝勒一生不曾染指得分王——因为在他生龙活虎的时候头顶上总有一个以领先得分榜第二名的分差衡量自己表现的洪荒怪兽,而当怪兽玩腻了得分的把戏的时候贝勒爷的膝盖也爆掉两年了,科比也“仅有”两次——相对于人们对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印象,但人们仍然要把他们归位“最恐怖的得分手”那一类。所以衡量一个球员得分能力的方式,大抵有两种:横向的生涯的延续性考量,和纵向的巅峰的震撼度考量,也就是下面要说的——

(二)飚分,表演时刻

2006年12月17日,吉尔伯特•阿里纳斯在斯台普斯球馆率领奇才双加时147比141战胜湖人,他个人砍下60分,创下了斯台普斯建成以来客队球员的得分纪录,同时也创造了联盟历史的单个加时的个人得分纪录。相比之下,科比的45分黯然失色。5天之后,在凤凰城,为了出老克朗基洛没选他进梦七的那口恶气,他又在美西球馆撒了一次欢,轰下54分并顺手结束了太阳的15连胜。从此以后,阿里纳斯在联盟中的人气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更是给一些科黑又提供了新的素材。尽管最近两年来这位草根英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作为世界上工资最高的博客写手存在着,但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崇拜和追捧。这并不仅仅因为他艰辛而励志的奋斗历程;2006年末的那一周,让他的头上平添了一圈神奇的光环。而阿里纳斯自己念念叨叨了无数遍的“你好我是阿里纳斯这是我的故事……”也从此变得朗朗上口,因为这个故事有了一个非常光辉灿烂的高潮部分,格外吸引人。

这是一个典型的飚分的例子。飚,如今同“飙”,原意都指大风,一个是扶摇风,一个是暴风,含有迅速、强劲的意思。飚分,顾名思义,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多的分数。从这个定义看,人们首先会想到米勒和麦迪的奇迹似的表演。再然后,科比的三节62分,张伯伦的单场100,乔丹季后赛的63,贝勒总决赛的61,以及连续的50+、40+纪录们。相比于生涯或一个赛季延绵的得分纪录是需要品味、整理和联想,飚分是一种更为直观的表演,更具感官刺激,能够带来更多的眼球,更高分贝的尖叫,和更让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也往往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也许对很多人而言,再没什么比赛比一场飚分大战更火爆了。要一口气说出几个单场篮板30+或者助攻20+的个人和比赛不是那么容易,但说起得分60+则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般的说出几个。如果一台得分机器只是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运转着,人们往往不会引以为惊奇,甚至习惯了每场30分的成绩单。但当偶尔的单场60+、70+甚至80+出现的时候,从场上的队友、对手,到场边的教练、评论员,再到场外的球迷、媒体,一系列铺天盖地的渲染、炒作就会接踵而至,尤其在如今这个网络盛行的年代。即便在1962年3月2日甚至没能有录像留下,场边也只有两个摄影记者的简陋条件下,作为主角的张伯伦仍然被要求拿起一张写了100的白纸做秀留念,让后人记住那个不朽的时刻——尽管撇开事件的背景,那个pose看起来很傻很无聊,纸上也不过就是三个阿拉伯数字,但在接近半个世纪以前,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对飚分表演的炒作了。

纵观联盟这么多年,得分能力强,也就是人们通常以场均20分作为界定的球员很多,几乎每个赛季都有十几二十位。但如果仅仅是每场比赛都不温不火的20多、30分,总给人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所以人们又有了一个对于飚分的标尺,就是单场50分以上。一旦某天晚上忽然发飙,投篮突破强打无恶不作,连投带罚砍下个50分,第二天报纸版面不用愁不说,从此人们立刻要在比赛中多瞧两眼,看见他就会像当年未庄百姓看见把辫子盘起来的赵司晨一样赞叹一声:“豁,得分手来了!”而对手也得不时叨念两句“这人拿过50+得小心应付别给他待会打疯了”的警世咒。很多本来籍籍无名的小卒,或者还没被人充分认识的好手们,都是通过某一次蛟龙出海般的表演一夜成名;而有些本来就具备一定实力但名头还不够响亮的,也能通过这种途径让人们重新审视。比如连续轰下50+的贾米森,比如一周砍下两次50+的阿里纳斯,比如代表三支球队打出50+的克劳福德,包括本赛季砍下55+10的托尼•帕克。

一个人飚分已经让人心潮澎湃,两个人同场对飚的好戏更是叫人大呼过瘾了。2000年12月6日,湖人和勇士经过一个加时,当时还是球队老二的科比和当时还是球队老大的贾米森各自砍下了51分——三年多后科比成为了老大,贾米森却收获了03-04赛季的最佳第六人,不知道贾米森去年看到科比接过MVP奖杯的时候把玩着自己手上的第六人奖杯回想起当年对飚的场景心中会作何想——不过也有小道消息称那座第六人奖杯已经成了贾米森家中小儿的便器。至于最精彩的对飚大战,莫过于1961年12月8日,仍然是湖人和勇士的比赛,只不过当年的勇士还在东岸的费城。贝勒vs张伯伦,这次是绝对的球队老大的较量,而且也是当时联盟里最骇人听闻的两位得分手的PK——仅仅从59-60赛季开始,四个赛季里两人就曾经三次联手上演张伯伦60+  & 贝勒50+的疯狂戏码。而这一次,经过了昏天黑地的三加时,湖人4分险胜,贝勒63分,张伯伦78分43篮板。同时,这差不多也是历史上最壮阔的打铁大战,无论是张伯伦的31铁,还是贝勒的32铁,都足以为后世历代铁神们竖起一座丰碑——不要忘了张伯伦在罚球线上另有15块铁。也许是62次出手换来78分且球队输球让张伯伦同志大感不满,于是经过一系列如拾草芥般的50+的过渡,三个月后他仅仅多花了一次出手就多赚回来22分,达成了那个完美的100分。而贝勒的55投23中,我不太清楚这是否是单场比赛的打铁纪录。

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对飚分对手,这两人除了正面战场要打得火星四溅仍不满足,偏偏还喜欢在第三方的头顶上撒欢。而那个年代不幸扮演了日俄战争里中国角色的,就是香喷喷的大苹果纽约了——本赛季,这个苹果再次变得可口起来,联盟头三号得分手挨个在这里殴打了地主一顿。1960年11月15日贝勒在第三麦迪逊伙同队友罗德•亨得利劈下了73分——这被后者认为是其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当然,后者在比赛中狂砍2分。几乎整整两年后,1962年11月16日,张伯伦来到这里,一个人就完成了贝勒二人组的伟业,剁走73分并创造了做客纽约的个人得分纪录——科密们请注意,科比的61分只是1968年以后第四麦迪逊的最高分,和前辈相比这还算不上是给纽约人割出的最深的伤口。遗憾的是,在两人较劲了数年的飚分对决中,注定要成为历史头号衰运悲情男的贝勒爷还是几乎完败给了历史头号变态数据男张伯伦。简直比如今任何一个论坛水手都厉害,张伯伦刷屏一般地把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得分纪录甚至纪录的前若干位全部铺满了自己的名字,贝勒爷只是占据了总决赛61分的一隅——这还得归功于张伯伦的球队在张伯伦厌倦了得分之前没怎么进过总决赛。

其实对于历史上伟大的得分手们而言,飚分只是他们得分能力升华到一定程度之后几乎必然的产物。张伯伦单赛季45场50+这种令人发指的行径已经不适合用“飚”来形容——也许相对他自身而言,那个把拿50+当菜吃的赛季50+、60+甚至都已经不能算是飚分,一根油条两个大饼才是他飚分的体现。当然,把这个统计学上的坏值剔除掉,对于绝大多数人,可以达到50+、60+都是足以自豪一阵子的成绩。而对于同样是伟大的得分手,如前所述,飚分更多的往往在印象上会更占便宜。贝勒和韦斯特一辈子场均不相伯仲,季后赛韦斯特明显更高,但提起韦斯特人们更多总是想到他的clutch功效,而说道那个年代的恐怖得分手还是会更先想到贝勒。究其原因,除了贝勒爷独一无二的总决赛61分和麦迪逊71分,职业生涯3次60+和17次50+的成绩也是远超教父大人的1次和5次。艾弗森尽管得分王的数量是科比的两倍,生涯场均也明显高于科比,但如今的人们似乎更多的认为科比才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得分手,很大原因就是科比这两三年的飚分表演大大超过了十年如一日取分的答案——81分,5次60+,24次50+,相比之下,艾弗森1次60,11次50+的成绩的确不够亮眼。至于乔丹和张伯伦这两个杀神,在场均方面遥遥领先地占据头两名,在50+和40+的次数上对其他人也是巨大的优势,总之横看竖看都领先其他人不止一个身位的,自然毫无争议的被认为是史上最恐怖的无解杀器——相对而言张伯伦牲口级的得分秀还是明显更多,这也是提到张伯伦人们的印象里似乎是比乔丹更加变态的砍分机器。

(三)刷分?飚分?傻傻分不清楚

相比得分和飚分,这第三种说法显然不具有太多褒义。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个词应该是起源于网络时代以后,因为只有出现了网页极其刷新功能以后,刷才有了这样一层意思,典型词汇如刷票、刷屏等。区别刷分和普通的得分或飚分的,不是得分者投篮的手段,也不是出手的次数或者命中率,而是其动机。“刷”,是一种将个人的喜好和数据凌驾于球队利益之上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是应当被抵制的,是不符合河蟹社会原则的,即便美国人也不原谅——最典型的案例当属为了刷三双把球往自家篮板上砸却最终被联盟取缔了三双成绩的里基•戴维斯同志。

海军上将一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但后世人对其评价却不算太高。软蛋,数据刷子,甚至抱邓肯大腿这样难听的骂名不绝于耳。1994年2月17日对活塞的比赛里他曾经打出过34分10篮板10助攻10盖帽的四双——但当你看到后面三个不多不少的最小两位数,你很难不怀疑这个四双是刻意而为之。而在那个赛季,当垄断得分榜7年之久的飞人终于暂时撤出联盟,联盟中一干“我忍了你很久了”的得分好手们纷纷剑指90年代第一个不姓乔丹的得分王宝座。然而一直到赛季终了前一天,排在榜首的都还是一个一脸憨笑酷爱耍宝和劈碎篮筐的二年级大块头,于是在4月24日常规赛的收官战中出现了已有近二十年不曾出现过的一幕——队友们勤勤恳恳不断把球塞到大卫的手中,大卫也不负众望的投进了41个球中的26个,甚至包括一个三分球。最终,71分,赛季场均也超过了尚且年幼的鲨鱼0.4,成功加冕后第一乔丹时代的首个得分王。此为历史经典刷分案例之一。

当然,要说到历史上最著名的刷分大赛,还是得追溯到1978年4月9日,77-78常规赛季的最后一个比赛日。大卫•汤普森在面对底特律的比赛里首节砍下32分创造了单节得分纪录——打破的正是张二万那个100分的第四节的壮举,全场38投28中掠下73分,在当时除了张伯伦也不曾有人得过这个分数。但正当人们以为天行者揽下得分王的时候,乔治•格文在稍后的比赛中立刻作出了回应。赛前已经有人计算过格文需要58分逆转汤普森,于是冰人在首节20分、次节33分——立刻刷新了汤普森刚刚创造的单节得分纪录之后,安心的休息了下半场大部分的时间,听凭球队21分大败,最终刷出63分,27.21比27.15,0.06的分差硬是气走了汤普森揽走了得分王。罗宾逊在对快船的比赛里狂刷71分好歹挤掉了鲨鱼,汤普森的73分可谓是悲剧性的,因为这不仅是汤普森最接近得分王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入选一队,此后便开始每况愈下而每下愈况终于不知伊于胡底的遭遇。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刷分和飚分很难有明显的界定。就拿惊天动地的100分来说,当三节结束费城已经领先接近20分,张伯伦拿下69分的时候,似乎打破此前自己创造的78分纪录已是水到渠成。比赛还剩7分51秒,张伯伦得到第79分创造了新纪录,此后的比赛变得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四名队友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球送到张伯伦手中让他多得分,而纽约的五名球员要做的也很简单,就是阻止张伯伦创造不可思议的历史让自己成为神坛上的祭品。但在全队的支持下,张伯伦坚定了刷分的决心,并贯彻始终,最终在比赛还剩46秒的时候把个人得分定格在三位数。不过考虑到当时勇士早已彻底锁定东部第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那场比赛勇士也已经大幅领先,在所有人热切的希望之下,张伯伦刷出100分可以说是顺应上天的旨意。

在最近几年的飚分秀当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自然是湖人8号的81分,尤其是在第三节前段还落后18分开始超级大反击以及时代差异等等更是让无数科密端出81>100。不过当第三节结束已经领先4分,第四节中段就确立了双位数的优势,得分逼近70的科比并未下场休息一分钟,而是继续在场上接受同伴们传过来的球一次次出手,直到最后43秒领先20分方才为了接受欢呼而下场,谁又能说81分的每一分都不是通过“刷”而来呢?而说到麦迪04年的那个62分固然惊天动地,最后37投20中的成绩也够震撼,不过第四节的10投1中一方面凸显了前三节的惊艳,同时也不得不让人讪讪小麦试图刷更高分未果的尴尬。

也许从这样一个角度能判断一个球员是否在刷分,或者说分数的含金量如何:就是所谓的得到的分数高于其本身的得分能力。乍一听这个说法很滑稽,分数明明是既成的事实了,本身的得分能力怎么会又低于已经得到的分数呢?比如DG大黄标版的小克莱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在国内二手碟市面上能以超过300块的价格卖出,但这不表明这张碟真的有300块的价值。不否认科比在81分那晚最后五六分钟里的动机就是奔着新纪录去的,但至少在43天前他就用三节62分让人们充分的YY了一把“如果第四节他继续上能得多少分”。张伯伦在100分的赛季里45次超过50,15次超过60,100分之前的三场比赛得了193分,赛季初的78分也已经创造过联盟的单场得分纪录,所以我们也只好认为张伯伦是“既然你们看我得五六十腻了,我就来玩把大的”。相比之下,职业生涯第二高只有44分的汤普森刷出的73就显得有点含金量不高了,尽管那场比赛他有着超过七成的恐怖命中率。

不过相比于戴维斯同志刷三双那种有悖体育道德的行为,上述的刷分行为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面对创造历史的机会,很难抵挡那种无上的诱惑,况且在当时的情况下,球队的大局已经不会随着个人的刷分而动摇了。冠军是年年有的,今年新鲜热乎的冠军到了几十年后也只是历史记录簿里的某一页,但纪录却会一直镌刻在一个醒目的位置。况且一旦建立了伟大的纪录,便成了最终的、定格的、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状况二改变其存在性。不管那天张伯伦最后是如何在全队不停喂球的情况下刷分,不管当时的技战术水平不能和如今相比,不管勇士队主场的篮筐是如何的柔软像下水道一样什么球都呼呼往里吸,张伯伦又是如何靠比尔•沙曼灵魂附体把50%的罚球命中率变成了32罚28中,总之100分的传奇还是被书写了,这个几乎永不可破的纪录还是被缔造了,作为永恒的丰碑一般屹立着。多年之后,人们可能逐渐淡忘那些伟大的数据和纪录缔造的过程,忘记了每一次出手耗费的心力,忘记了比赛的形势是犬牙交错还是判若云泥,甚至会忘记最后的胜利者——因为人类内心深处对于个人英雄的憧憬和景仰,因为飚分(或是刷分)在那一刻抹出的灿烂已经亮过球队胜利的火光,因为比赛的胜负时时都有,史诗般的表演却是屈指可数。但同时,也没有必要为一个得分纪录而延伸涵义,100分仍然不能换来高跷张伸长了脖子也得不到的冠军,81分也无法使科比开创一个时代。真正优质的电视节目必然要从块状做到带状,一个球员成就伟大的根本,也还是十年如一日的杰出表现,昙花一现的球员终究也只是人们谈资中的佐料罢了,无法成为摆在餐桌正中的主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这...是百...度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的...
CZK版主叫来的基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刷三双怎么啦,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这帖有印象,2楼就是09总决赛版科比T恤.....

字小了看起来果然有点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体一共有几个精华贴来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这帖有印象,2楼就是09总决赛版科比T恤.....

字小了看起来果然有点难受
岡崎智代 发表于 2009-9-24 21:49

好记性……那就是俺在斯台普斯的官方商店买的。另有冠军T恤三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4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城记发来,大家一起参详下

你看海爷都对你的小气不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15 10:36 , Processed in 0.127985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