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39|回复: 67

[读书] 读了一点书,感觉读到现在感觉文学只是对生活的片面模仿与总结,好好生活才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0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闪雷可达鸭 于 2024-5-20 13:16 编辑

托夫妥耶夫斯基只能写出托夫妥耶夫斯基的经验,黑格尔只能写出黑格尔的经验,歌德只能讲述歌德的经验,然而单方面的经验无法推出全称、全面的真相,没有一个作家能讲出全人类的经验 。
也就是说,即使文学的描述与你的经验吻合,那也不能证明它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或者真实,它永远只能是片面的。
好的小说可以造成通感以及代入感但是让我觉得“没错,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将经验吻合视为真实保证,除了将个体局限性的经验误认为人类普遍的经验,还预设了
经验本身是永远不会变的。
同样的经验,对于经历过和没经历过的读者来说,产生的真实效应差异是非常大的,对内在经验变化很大的同一个读者来说,也是如此。
还是以的钱钟书的《围城》中的方渐鸿写信给方遯翁这事为例,“睹色起意, 见异思迁, 汝托词悲秋 ,吾知汝实为怀春 ,难逃老夫洞鉴也 ”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都是不一样的。
文学越来越小的同时,具体的人和生活却越来越大,书中写得不及真实生活的万一。
从小到大,做语文理解时,会说这段体现了***的**之情,代表了***的批判,可以无限地表现出人的心灵、生活与行为的复杂性,
可以做到察古而鉴今,指往而思来,此其大也;文事武事,雅事俗事,里巷人情,天南海北,无不能形容,无不能写,山水虫鱼,伯叔姑舅,忽登泰山,忽至绣房,具在其中,如烹小鲜,如治大国。
但是合上书本,这个 “大”又能有多大呢?它充其量只有几百页,它在一个有局限性的人手里写完之后,又能涵盖与吻合多少人的心灵与经验呢?所以,把个体的经验当成文本真实感的试金石,也是很不可靠的,它几乎是用一种狭窄衡量另一种狭窄。毕竟,借由文本体验的生活大都受到现实人的局限性的支配。
人的一生真的可以凝缩在一本几百页的书中吗?那些日记或者笔记里的只言片语真的可以证明人活过吗?

顺便想问一下,怎么写小说?我以为是素材不足,可是今年又读了些书,40 50本大概也有,网文方面也把道轨异仙,诡秘之主看完了,前几天刚把深海余烬追完。
可是打开word仍脑袋空空的。
不是说,多看,多学,多练吗?
可是,我就是写不出来,是不是这辈子没有写作的天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5-20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rh1024 发表于 2024-5-20 13:37
书又不是为了把人生甚至全人类写完,在我看来文学艺术是为了传递普通的话语无法传递的情感而存在的,这情感 ...

语言文字也有局限性。
有的感情,感受是无法用语言百分百描述出来的。
老庄哲学说 “得意忘言”、禅宗说 “不立文字,又或者佛陀的拈花一笑”都与此类似
与生活的无穷无尽相比,语言文字的描摹功能不足,将其移动到文本时又会损失一部分。
无法说清外在的世界,更无法说清内在的自我
人是没法用语言把自己的故事清晰地描述出来,在别人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又充满了各种丢失、批评和添油加醋。
语言和文字之间不停地彼此消解,就好像水面上的肥皂泡,持续累积的同时又在不断破碎。最终看到的似乎是一片虚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而不学则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不是发长贴了吗?我甚至做不到,所以你又比我会写

—— 来自 Realme RMX1901, Android 11上的 S1Next-鹅版 v3.0.0-alp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別人說寫不出時去收集素材,說的除了看別的書,還有出去走走、接觸現實的人和風景、看看新聞那類,只讀別人寫的故事收到的感悟是二手甚至三手的
你也知道書能表達的只是生活的一部份
換句話說,要擠出東西來,首先生活和感受要足夠豊滿到能擠出東西
那你有好好生活嗎

當然有更簡單的寫作練習方法,例如隨便找點30個練習題、writing prompts等,然後有空就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网文也好,纯文学也罢。本质都是为了一盘醋包一盘饺子,这份醋可以是想象力,也可以是描摹某种情感。你觉得写不出来,只是趋于直接构筑一个全部的世界,而不是去写出小说的具体的支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认为写作更接近人在精神层次上的裸奔。
每次兴趣来了之后写的东西自己看羞耻无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是别读了,人陀翁书里这么多东西就看出一个“人类是有极限的”,给你牛逼完了
所以你读书是为了啥?做题做上瘾了想找个人生的终极答案?
写书是为了啥?总不能是赚俩臭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在提怎么提高写作能力的时候本能地先说多看,多看为了什么,熟悉别人的述事结构,积累素材,然后是多练,菜更要多练,你说你看了一堆网文, 结果是闺蜜,道诡, 你试试把每个章节用10-30个字提炼一下,把网文浓缩回大纲,再坚持校对自己的错别字的前提下,对着提纲再扩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生活固然重要,但文字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生活的戏台,让你不必走太远就能看到曾经和现在仍然鲜活的生活

读书是增加一种未知的体验,而不是代替某个人的生活,更不是验证对方所说的真伪,是要从他们的那些文字中找到生活的细节和理解,从而更好地热爱自己现有的生活,努力的地向自己心目中的幸福前行

不热爱读书,很难说真的爱生活。

至于如何写东西,就是说实话的艺术,把实话说出来,把真实的事情写出来——当然可以耍点小把戏就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顾 于 2024-5-20 15:02 编辑

只有对文学的妄念会将文学设在生活之外,非要把文学化约为非文学的某物、特定功能不可。而人作为符号动物,文学本就是他们编织生活的一环,他们组织叙事、散播神话,划出边界和附方向的世界-历史,很大程度上都是依托文学作为心智集体(这里的集体除了我-他人,也包含回忆-记忆-失忆,认知-与误认、解构-结构化、解域-再辖域化的组合,是跨个体多功能的历史汇聚)发生的工具。

或许,这里我用的“文学”是含混的,既包含了那些作为经典的书,有包含了广义的语言技艺,这着实是刻意为之。因为我不认为在讨论文学时能够维持着一个生活之外的文学定义,就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类关于实践的定义都要依赖文学作为载体,即便它在又在其中扮演着用来自否比验的工具。
被套在反映-化约循环中的文学是荒谬的,因为它迫使人们去想象一个对祛除了文学的“自然生活”,而这样的生活根本不存在,把文本边缘的空隙搜罗出来也无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世界,相反是文学示出了这样“文学之外”的潜能。对书本苛求着完整完备,与对着书本之外申明多样无穷一般是荒谬的,所谓“无穷无尽”的生活是无法用来比较的观念对象,它本身无法想象,偏要去依赖文学的示例去表面既有的界限,再象征性地预留“意外”的位置,这依然是有限的预期,无论从体验形式(社会性、具身、符号、世界)还是理解样式都无法祛除“文学”。就连耶稣也需要比喻迂回,而佛陀也得留言成经,文学是人必备的机能,脱离文学就无法讨论“超越”和“内在”,也无法让事物自我涌现,流变、失真、延异的过程同样是自然发生的一环。
因此,只有祛除了对文学的迷信,将文学(书、文献、写作)从客体神坛上解放,才能真正接受文学、整合被切割生活。人们时常因为抗拒有限性,把“有限”的根本-或有或无遗忘,甘愿制造庸俗的虚无背景拥抱浪漫但空无的幻想,这便是在有限之外,绝望地自限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namelessy + 1 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写作或者更一般的创作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先从自身的经验里抽象出凝练的想表达的内容,就像写作文要先立意确定中心思想一样,再用目标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将其具体化。当然很多情况可能越是个人化的想表达的内容可能越难简单的用三言两语概括出来,需要某种发散思考找寻灵感的过程。目标受众也可以是任何对象,取决于想把作品发布在哪,不过即使只是写给自己看感觉这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也是有比较的,不然就成写日记记流水账了。

没什么写作经验,纯属不负责任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玩笑,能好好生活的人谁需要文学?
穷文富武,欲多气散,你挑一个特定题材特定作家来模仿,长篇没法一气呵成,先来个短篇试试。再降低一下要求,六百字八百字的叙事文上学的时候总写过吧。
你思维太发散,写小说是用收敛性思维,先定一个场景、人物、事件,冲突是小说事件的核心,去看创意写作教程书,这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门专业的学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作者写一个作品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描绘人类生活的全貌吧
具有在写就后的数十年乃至数百年后仍具有relatable的深刻洞见或入骨描写,像是《1984》《动物农场》的"乔治奥威尔式",《变形记》的"甲虫"隐喻,《洛丽塔》、《斯通纳》里的那种"致命的忧郁"(显然不是同一种忧郁),《唐吉坷德》的"风车巨人",《浮士德》中的(充满魅力的大魔鬼形象)墨菲斯托和经典天人交战,《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自我救赎故事,《基督山伯爵》的经典复仇故事模板 诸如此类诸如此类
虽然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普遍特质,但不能说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这个
故事一定会有自己的舞台、前提、和专注点,好的作品因为反映了真实的现实所以能在极多的角度下被解读出make sense的内容 e.g. 《弗兰肯斯坦》被视为"生育焦虑"的解读,克隆人作品被视为"原型"与"复制品"的身份危机的解读等,但是尝试将文学中的内容就作为现实解读或有这种期望就是极为错误的,比如说《摇曳露营》跟《龙樱》的叙事绝对不能混在一块,拿现实框架套大多数二次元作品也通常不礼貌,故事应当是提纯(将目标故事外的元素剔除出去)后的现实,且一个故事应当就是自己的container(不与其他故事混合)
但是尝试在文学中找bigger picture的做法也不是不能有,只不过我觉得那种东西不应该在文本内寻找,而在文本外;推敲故事的前提、为什么会这么进行、作者有意忽略了什么、如果这个节点发生某种变化,故事走势是不是会变得不一样 etc. etc. ;思考这些问题,应该也是从纯"读者"脱离出来,进入到"创作者"领域的一种有效实践(is this a umineko referen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裸猿脑的最大功能应该就是想象了,国家是文学,社会也是文学,甚至你没实践也不打算实践的科学也可以是一种文学(跟神奇车库小精灵没啥区别),咱也不知道为什么语文教育只把酸腐文人的嗯嗯啊啊当作文学
语文教育不是文学吧大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事情只能看到2成下面都有8成的冰山,鬼知道后面有什么事,付出了多少努力,有多少勾心斗角,所有的都是侧面,难窥全貌,已经开始理解爱手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5: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的经历越多,看书能获得的感悟就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去看鲁迅先生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在书里体验你经验不到的人生,跟你 好好生活 矛盾吗,矛盾吗,矛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也不同意  文学只是对生活的片面模仿与总结

当然有,也可以是片面模仿与总结

但是也可以是重新推演演绎,超越你可以经历的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写得少,就不要想太多。不想那么多,就能写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如果我们这世上的事情完全形而上收束到概念,是能包罗万象了,但是一切就一点都不具体了,只是在一个没有成型的阶段;比如你说”爱“,然后下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爱?”;但如果你说“在乎”,“相信”,因为向下沉降,变得具体了,你就不会再问是什么,而是“怎么在乎”,“怎么相信”;再向下一点,说这个人不相信,会“警戒什么”,“想控制什么”,这时候就是我们具体的情感动机了,再向下一点就是实际上的所思所为所见了,这就可以很具体地概括整体发生了什么局部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表达情感要先经过我们被现代社会荼毒的大脑,输出的东西就会不诚恳/真挚,所以我们日常他人和自己所思所见所想都是幻术啦;
回到楼主的问题,正是因为事情显化之后会变得很复杂,所以你无论怎么写文章写日记都难以完全还原生活对你是什么体验,就像楼主和筒子现在发帖,实际上很多时候不是不诚实,而是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具体情感动机究竟是什么,就是想到哪写到哪,这样当然就只能有一个片面不完全的记录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是不存在类似人生指导书这样的东西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所处的时代环境都千差万别

读小说很多时候是捕获别人创造出来的生活片段,然后大脑在潜意识中把自己需要的部分整合到认知中,化为一种养料,让自己变得更加完整

越是看,就越觉得局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凭什么认为不能获知全部的知识,就不可能获得真理了,建议lz去接触一下统计学的原理,现代科学成立的前提,经过大量验证的推论,在没有出现足以推翻它的证据前,这就是可以信赖的知识,认为大文学家的作品也只是一家之言,在你的语境里就是无知的体现,大文学家的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比如基督山伯爵这种爽文鼻祖,已经把这种套路怎么写都玩明白了),就是作品剥离其表象后,反应了人性的最大公约数,写出了时代的本质,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这样的经典作品就是及其重要的“人类经验”。
另外写作是技术活,体力活,你好像是纠结自己有没有天赋,其实你就是缺乏执行能力,把天赋看做是写作成功的最关键要素,其实根本不是。去找点写作教程的书来看,真的下决心自己动笔写,写完了以后自己品读,看看哪里写得好,哪里读不下去,一点点的修改,这才是提高水平的过程。
不过我看其实你是有空发帖,没空真的下笔,世界上多的是把没有天赋当作借口不去行动的人,不差你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自己的经验也有限,为啥呢不看看别人的经验?闭门造车是好事吗?

—— 来自 HUAWEI HLK-AL00, Android 10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有局限,生活就没有吗?读了几十本书,体会到即使是大作家也有力所不逮之处;那生活了几十年,没有体会到人生也有上限么?

你会说已经体会过了,所以要好好生活,珍惜眼前已足够;你是选择接受这种局限性。那对书为什么不能接受这种局限性呢?

大家看书都是从名著起手,是不是那些分析得巨细靡遗的评论产生了“经典”中包含一切答案的错觉?你已发现这是错觉了,正如你早已发现人生可以“成功”也是一种幻觉一样。(这里,所谓成功说的是孩童时可能幻想的人生标准答案之达成,是无限光辉的顶点。)

接受这种局限意味着可以继续探索书海,养成自己的口味,或许可以找到心仪的作家、流派、书籍,然后不再在乎名声、标签、评分,从中获得别人未必能得到的满足,这和生活是一样的。

当然,如果看书看得不那么多的话(许多人都这样的),也仍然可以把书当作有神秘魅力的蕴含最终答案的事物;读书,以获得认同、自我肯定、安慰、寄托和社交契机。但是既然已发现书的局限性,认知便不能复原,这条路已不通。


至于写作,写作是一种能力,虽然需要读书的积累,但是不练习是不可能写好的。譬如打球,固然看高手比赛可以增长球商,但是自己不练怎么可能学会打球呢?想写小说请放下幻想去练习,可以从仿写续写开始。


(上文“书”偏指“文学著作”,是沿袭楼主的表达习惯。)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表达欲望不强烈为什么要写书,写书又不是什么高性价比的轻松工作。

除非你就是想写那种量产式套路网文挣点辛苦钱,但君不见多少写手因为高强度写书导致生病早逝的。

如果你有强烈地想要讲一个故事或者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那根本就不会问怎么才能写出书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0 1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ams! 于 2024-5-20 17:58 编辑

做题家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终极压轴题给他刷,还在抱怨这个题库怎么不够全,就是不知道写作是要创造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并且给予它可信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终将不惑 发表于 2024-5-20 15:43
建议去看鲁迅先生的作品。

这跟鲁迅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1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heshiro 发表于 2024-5-20 14:26
好好生活固然重要,但文字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生活的戏台,让你不必走太远就能看到曾经和现在仍然鲜活的 ...

婆罗门收收味,不读书怎么就不会热爱生活了,旅游后不发朋友圈就是没旅游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1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书的门类多如牛毛,别书书书书**,老是把你们臭不可闻的文学书籍鸠占鹊巢,就你们这点文字游戏真扛不起书这个大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leviathan 发表于 2024-5-21 11:33
婆罗门收收味,不读书怎么就不会热爱生活了,旅游后不发朋友圈就是没旅游是吧 ...

这两个怎么类比的?

读书是和发朋友圈一个性质的事情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1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heshiro 发表于 2024-5-21 11:36
这两个怎么类比的?

读书是和发朋友圈一个性质的事情么?

比不了真比不了,也就拍个照和视频剪辑下真不能跟你们高贵得一笔的文学创作相提并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1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的小说可以是人类社会某一领域的优良采样卷积,虽然是采样压缩过的分辨率,但是还是基本面面俱到地反映了整体图景,
很多小说只是图一乐,这我也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leviathan 发表于 2024-5-21 11:38
比不了真比不了,也就拍个照和视频剪辑下真不能跟你们高贵得一笔的文学创作相提并论 ...

我觉得应该先冷静一些,读书不见得要写什么,就像旅行不见得要拍照发朋友圈小红书一样的,但重点不是要读和要去旅行么?如果你真的觉得旅行好那就去旅行,就像我想表达的读书好要去读书是一样的啊

那我们的观点不是一回事么?什么是热爱生活?书也不爱读,旅行也不爱去,所谓的热爱生活体现在哪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尝试厘清这楼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是很好的写作实践练习
毕竟故事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抽丝剥茧,排出前因后果的过程
找出每个角色背后的驱动的隐秘之弦,还原现实,或至少是某个视角的现实,这就是故事
细想一下的话puppet master这词,"木偶戏"确实就是一种故事,也是一种表演(需要技巧与展现),或许这工作跟写作者确实没什么两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学长失格 + 1 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时代的文学有每个时代的前因后果,所以文学要串起来理解

正巧最近我在读dk的big ideas simply explained系列的文学这本,那里面光是收录为一个章节的书就上百,这还是每个作者只选1本,同个流派只选1-2个作者的结果,慢慢看呗,反正一辈子都看不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在上价值之前先学会怎么写故事,把什么人生意义什么感情浓缩全扔了,也不要想着上来就写个大长篇或者旷世奇作,重要的是先绕着一个灵感完整地写个短篇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1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读一读毛选。
可以很好地解决楼主关于生活和文学,或者说具体和抽象的困惑。不开玩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14 14:48 , Processed in 0.74312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