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18|回复: 21

[其他] 从“如果自己的伴侣有抑郁症”的话题想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读了一些讲述“自杀者遗族”(Survivors of **)的书籍和文章,个人感觉在应对上或许有相通之处。虽说抑郁不一定都走上自杀这条路,但当与抑郁症伴侣的关系难以维系,甚至必须永远分别时,可能产生的感受多少有些类似。就我个人而言,在既往的关系中,既扮演过助人也扮演过受助一方,甚至同时身兼两者的角色,而无一例外地,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都以“我们不再保持任何特定的关系”告终,就如同树木融入森林,答案飘上天空。
“那是远远超乎我们人类能抗衡的力量”——来自一位伴侣自杀的遗属的说法,她指的是把伴侣拉向不归路的痛苦而绝望的力量,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家人,乃至目前的人类整体,都在这场拔河中胜不过“那一边”。
一定不要抱任何侥幸,什么都不行,不管是理智与情感,奇迹与魔法,还是信念希望爱。
然后,另外一句话是“自杀是为了结束痛苦,未必是为了结束生命”。当然,有可能有的人同时正想结束生命,结束生活,甚至利用自身给父母亲人最后一次打击,但未必所有自杀的人都一定想同时结束生活,也不是所有人都将它作为惩罚生者的手段。无论如何,首先,是为了结束痛苦。
理解了上述几个要点之后,我方才感到也许隐隐约约地摸到了极其微小的一点办法。像打水漂似的,与痛苦或绝望或死亡的洪流相处/认知的方法。
也许他已不在人世,也许正在我猜得到、或猜不到、或根本不想去寻找的某个地方,像《带上她的眼睛》描写的那样,整个地球,变成透明的水晶地球,无论在西伯利亚的莽林,福岛县的海边,还是在贝尔格莱德的废墟前,我都将一次次想起他。
“人的一生像北方的夏季一样迅速地把热度耗尽。对于伟大和不伟大的人来说,或迟或早都有死亡在等待着他。这一真理对所有的人都同样残酷。具体人的思想是一个巨大的神秘世界,它随着这个人的死亡而一同消失。我们永远也无法了解每一个正赴幽冥的人的一切,而对这种了解的希望却没有止境。”
每当读到这段话,我的眼前总浮现同一幅画面——白茫茫的、脱了色的、北方夏季干燥的草原,一个人在草丛间奔跑,他的头顶是漆黑的天幕与巨大的太阳,强烈的阳光把人与大地都照得失去了色彩;奔跑的人晒伤了,看不出头发和眼睛原本的颜色,他伸出手,似乎是想抓住或召回什么,也许他是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奔向那个亡灵的国度,也许他正在追回去那里的别人,成功的几率极其渺茫,但他仍怀着永不止息的希望,奔跑在荒凉广袤的幽明境。
——对这种了解的希望,永无止境,永不止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开局惯例:规范的医学治疗是第一要务,以下个人遐想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

接着写写,也算整理自己的一点思路

我个人相信,可以和无暴力倾向、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生活自理、有一定经济来源的常见精神疾病群体(如抑郁、焦虑、阴性精神分裂症等)建立一种长期、安全、舒适的关系,甚至两个患者之间也可以建立这类有益的关系,但它需要充分的时间、精力、知识上的储备,要谨慎操作。

必须靠自身的能力形成比较成熟的生死观。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和视频节目来助力成形,个人反复观看的有《我是自杀者遗族》《生死伤痕》《无缘社会》《人间世》等。当然即使重度的抑郁、焦虑、整个人呈僵死状态的精神分裂症,也不必然以自杀告终,但料敌从宽嘛,无论是自杀,还是不再联系、失去音讯,都统统算作一种永远的遗失。

上回提到,一位遗属在度过一段悲痛欲绝、左思右想的日子之后,想通的重点落在了“那是远超我们人类能抗衡的力量”,然后她就稍微不那么难过了。琢磨琢磨,我得到一点启发,说起“人类远远未能抗衡的残暴的、毁灭性的力量”,脑子里首先想到的便是自然灾害的情景,像地震,台风,水灾……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尽管数千年来围绕水旱灾害治理产生了诸多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不过,再怎么做好万全的准备,每年的损失仍然不小,来自电视转播的受灾画面,看了仍然令人惊心。又比如近年大中学校把学生自杀视作不光彩之事,像盯贼似的严防死守,只要学生毕业或退学,没死在学校里即可;不过,再怎么严防死守、采取人盯人战术,终究一部分人还是成功投向死亡的怀抱。灾害带来的损失可以减小,但无法消灭。

当熟识之人自杀,遗属(亲友、医护、危机干预者等)受到——来自他人或自身萌发的——谴责或追悔“如果当时能再……也许就……”。我也看到过对当事人的评判“即使十分困难,也应再坚持一下,想想亲朋好友该多伤心”。

而这些懊悔,愤怒,惋惜,挫败,“自杀是不对的”,运用二十四小时监护的人海战术、疲劳战术来预防自杀,等等……都可以理解,但这些不应该是一个人生死观的终点。接受了治疗,认真地斗争,长期忍耐之后仍然自杀,不妨当作遭遇了类似自然灾害的巨大力量的裹挟。在那个领域,没有为什么,也没有对与错,好与不好,也没有万无一失的防御。

在理解并接受这些之后,就可以筹划具体的实际操作层面的措施了。比如,如果双方都很畏惧实时对话,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啊,建立一个共享文档,以写信的方式留言,什么时候得到回复,回复是讨论未竟的话题,还是写新的,也完全没有一定之规。相比你一嘴我一嘴的即时通讯,俺本人就更愿意写成文的东西,写的过程即为整理思路,深化认识的过程。又比如,如果伴侣决定中断一段时间的联络,那随他/她去放放风也不会怎么样,天也不会塌,地球也不会停止转动,即使那是你非常重要的人。

即使是自己万分珍视的人,也有可能陷没在生命的泥泞时刻——即使陷入了生命旅途中冰冷的泥沼,他也是我最珍视的、永不忘怀的人。

这么一想,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咦,发出来是空白么,且马区帖子无法编辑,尴尬了……










——对这种了解的希望,永无止境,永不止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8 0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草草草草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呀咩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下单买了《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和《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不知道有没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9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妻重度抑郁,是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9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可以被别人拯救,要么自己学会活下去,要么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9 2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nnello 发表于 2020-11-9 15:57
前妻重度抑郁,是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了。

可以讲讲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0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甲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11-11 0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1 1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akamoko 发表于 2020-11-11 00:17
所以抑郁患者不要去祸害别人了是吗?

泥潭有成功案例的!是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11-11 1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sakamoko 发表于 2020-11-11 19:03
有时候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呀,不知道该怎么和女生接触。不知道怎么面对内心的疑惑。还不如掐死自己内心的念 ...

这……果然还是要先打怪练级涨经验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11-11 21: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11-11 2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0-11-11 2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2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Joeyak 发表于 2020-11-8 10:25
刚下单买了《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和《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不知道有没有用 ...

后面那本看过,最好是做好笔记按照上面的建议来,挺有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3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抑郁症伴侣就想起《同一屋檐下阿斯伯格的她》,不过应该不算抑郁症而是孤独症?
话说这内容为啥发马区啦,楼主果然有趣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atomtom 发表于 2020-11-13 14:33
说起抑郁症伴侣就想起《同一屋檐下阿斯伯格的她》,不过应该不算抑郁症而是孤独症?
话说这内容为啥发马区 ...

因为是由马区的帖子想到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1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花猫 发表于 2020-11-20 00:02
首先开局惯例:规范的医学治疗是第一要务,以下个人遐想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

接着写写,也算整理自 ...

最近意识到,期望管理基本上决定了你人生游戏的体验,放到这个问题上就是,你要是期望自己能拯救对方,那一旦失败就会痛苦万分,但是你意识到,对方终究是会离开你,不论什么原因,把重心放到处好在一起的每一天,就会更能达观的看待对方的离去。相应的,面对大灾难,如果单纯的看作是一种人祸,有时候会暴怒,但是反过来把它当成人性中蕴含的天灾,情绪上就能平和许多。这都不涉及理性上如何评价一个事物,只是换个滤镜能让自己更冷静的看待和有余裕去思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5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的话,目前情绪稳定,多年没有自残自杀行动,但处于无法保证工作能力的情况。经济上家里条件还算不错,但总不能靠啃老吧,光是这点估计就会劝退很多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4 00:16 , Processed in 0.27290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