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99|回复: 8

[动画] 「动画史经典翻译」【格林奇偷走了圣诞节!】(1966/美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2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动画史经典翻译计划#第38期。每位居住在呼村的呼,都在把圣诞庆祝;除了格林奇,却对圣诞季充满憎恶。这一年的平安夜里,格林奇化妆成圣诞老人偷走了圣诞节——他要让圣诞节不再来临!

《格林奇偷走了圣诞节!》改编自 1957 年苏斯博士的同名儿童文学作品,由查克琼斯导演,自 1966 年播出后成为了最有名的圣诞经典节目!片中音乐也获得 67 年格莱美奖最佳儿童节目配乐,《电视指南》(TV Guide)将本片列为「十佳家庭节日特别篇」第一名,烂番茄上本片达到惊人的 100% 满分新鲜度!

因为原作和本片的影响,格林奇已经融入到美国的圣诞节传统文化当中。不过对于国内大多数人来说,对于格林奇的了解可能大多来自各种游戏的节日特别活动,例如《魔兽世界》就曾经以格林奇来命名圣诞活动 BOSS。

苏斯博士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作品中有着极强的韵律感,让儿童充分在阅读中感受到趣味,无数美国人的童年都是从苏斯博士的作品中学习韵律。但也由于他每一句都要保持「双轻音一重音」模式,句句都要压韵,也让他的作品在翻译到海外时难以保持原有的趣味,国内目前也没有特别好的苏斯博士作品译本,大多是译出了意思没译出韵律……

我这里只能勉强保持韵脚押韵,要押成「双轻音一重音」的感觉就太难了,实在译不出来……请大家见谅吧

字幕:@马小褂magnil

微博:https://weibo.com/1804531244/FARr3twNh
B站在线: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510308/
网盘下载:https://pan.baidu.com/s/1pL3frLL 密码:tudp

网盘下载和讨论帖见评论

「动画史经典翻译计划」每周一、五更新。有意加入,从事英语、日语、俄语、法语以及其他小语种字幕翻译,或有做字幕时间轴、特效经验的可以联系我的微博。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钱君 + 1 欢乐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12-22 2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12-23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3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君 发表于 2017-12-23 05:40
问个问题,为啥把Who翻作呼?

因为对于苏斯作品来说,发音是比字面含义更重要的环节,而且本片中的Who并不是我们理解英文中的那个Who。
例如比较明显的,本作里出现了很多who打头的生造词,尤其是装饰品和乐器,可以看到苏斯博士在造词的时候更倾向于读音的趣味性,通过声音去引发联想。

Who同样出现在了苏斯博士的另一部作品中Horton Hears a Who!,08年出过3D电影,当时字幕组是译作《霍顿与无名氏》,但其实将Who翻译成“无名氏”是不对的。苏斯在取名时最强调的一点就是声音,Horton这只大象的名字中ton的发音实际上就是去迎合大象踏步的沉闷响声。对于苏斯作品的每一个名字,翻译后应该在读名字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角色的形象。

国内绘本在翻译这个名字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点,翻译成《霍顿听见了呼呼的声音》,其中把Who译作“呼呼”,对应Whoville译作“呼呼城”,这里对Who的翻译才符合苏斯的思路。不过这个名字太长,也失去了原作品名干脆利落的感觉,若是我翻译的话大概会省为《霍顿听到了呼!》就够了。没必要生怕读者看不懂去改成叠音字,还补上“的声音”,本来儿童文学么,就不应该译得那么死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3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格林奇这个名字我也不满意,我本是想翻译成“怪吝奇”的,只是“格林奇”这个译名已经太深入人心实在难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12-24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4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君 发表于 2017-12-24 00:11
其实我觉得歌词里面那个乎字挺好的,没必要非用呼不可。
叠字倒挺可爱,乎乎感觉作个物种名词也行。 ...

乎字确实也蛮好,我纠结了很久用哪个字……

最后决定用呼还是因为另一部Horton Hears a Who!,想着以后可能有机会也会翻译,如果是《霍顿听到了乎!》标题大概会太难理解,呼字感觉更适合这个标题。

苏斯的作品翻译确实是太让人纠结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elflife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4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叠音以后《霍顿听到乎乎/呼呼!》都可以,倒是个解决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4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按汉语语境的话,就用“呼的一声”就行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18 17:09 , Processed in 0.06544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