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ge1st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cym887

[经济] 王孟源:波音衰败之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1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dark_templar 发表于 2022-3-21 22:55
现在美国对华最温和的,是美军

对啊
美军至少真的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大利面 发表于 2019-12-18 12:37
核能,造成了日本挨了2颗,加上福岛泄露加上切尔诺贝利,说明人类用不好核能这个东西么?

火,每年火灾 ...

我还真是全款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2-3-21 2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文重读
更新下后注

【後註一】今天(2020年一月3日)看到這篇文章:https://qz.com/1776080/how-the-m ... the-737-max-crisis/,其内容基本印證了正文中的討論。對波音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閲讀更多的細節。

【後註二】2020年四月10日,NASA解密了2008年、2014年到2019年載人航空計劃的包商選擇報告:https://www.docdroid.net/EvbakaZ/glssssredacted-version-pdf,從2014年對波音推崇備至到2019年一無是處,對比極爲鮮明。

【後註三】2020年五月1日,NASA公佈了登月著陸器的承包商競爭結果:三家初創企業中選,波音落選了(參見https://seekingalpha.com/news/35 ... -boeings-space-wing)。

【後註四】2020年五月19日,NASA負責載人航天的主管Doug Loverro忽然宣佈辭職,理由是今年他犯了“錯誤”(參見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 ... and-why-it-matters/)。鏈接的新聞作者猜測他是因爲為波音和2024年登月站隊而被整肅,如果真是如此,那麽NASA必須有更高級的官員敢於衝撞波音。

【後註五】2020年六月21日,NASA證實(參見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 ... -resignation-boeing)Loverro的確是因爲私下送資訊給波音而被解職的。這類似十幾年前空軍加油機競標期間的一個案例。

【後註六】波音在兩年多前事發之後,立刻雇用全球所有法律事務所中的營收冠軍Kirkland & Ellis,負責解決法律問題。K&E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在全國93個聯邦檢查官轄區中,挑出一個理想的法庭來。爲什麽在美國,有錢的刑事罪犯可以選擇法庭呢?這是因爲聯邦體制是93個地區檢察官(US District Attorney)各自爲政,任何案件只要司法部長不反對,都是隨便哪一個先到先得,完全不須要和罪行、被害者或被告有任何地域上的關聯,所以幾十年下來,自然有最“高級”的律師事務所未雨綢繆,通過社交管道(亦即下面會介紹的Federalist Society)與其中若干法庭形成默契,遇到有足夠油水的案子,就可以啓動預定的方案。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價還價之後,最終由北得州轄區得標。這裏的法官是Reed OConnor,聯邦檢察官則是Erin Nealy Cox。兩人都是Federalist Society(1982年成立於耶魯法學院,專門為對抗公權力、保護財團金主而設立的律師聯盟)的會員;前者由小布希任命,後者則在2017年才剛由Trump提名。他們的工作效率極高,幾個月就調查終結,斷定波音沒有任何主管涉及刑事犯行,而且不需要任何監管或内部改革。奇妙的是,司法部在2021年一月7日宣佈起訴波音,然後在一天之後的一月8日(亦即Trump任期結束的12天前,國會動亂之後兩天,全國的注意力都在別處的完美時機)宣佈無罪和解,同一天Cox辭職。

到了2021年六月,出現了一條很小的新聞(參見《Kirkland & Ellis Adds Former Dallas U.S. Attorney Erin Nealy Cox》;奇怪的是,雖然登在《Bloomberg》和《Reuters》這些主流媒體,那些記者和編輯卻全都對其中非常明顯的貓膩視而不見),報導K&E很榮幸地獲得了一位新的合夥人,而這位“prominent lawyer”兼“cybersecurity expert”正是Erin Nealy Cox。從七月開始,一個小網站《Corporate Crime Reporter》反復地試圖揭發這件事(參見《Manslaughter for You and Me But Not for Boeing or Boeing Executives》),但美國傳媒界始終波瀾不驚。我一直到今天(2021年十月9日)才偶然撞上這個現代美國的奇觀,在此和讀者分享,大家可以將其與孟晚舟案做對比,並且參考今年稍早我在留言欄所討論的,美國70、80年代後的司法體系權力急速擴張,反映了體制圖利金主的墮落。

【後註七,2021/12/20】我在2021年十月9日的【後註六】之中,解釋了波音如何買通北得州聯邦司法區法官和檢查官,在今年一月6日國會暴動之後,快馬加鞭,7日對波音造成737Max兩次墜機提起公訴,8日完成和解,確認波音公司本身和所有經理人員都沒有任何刑事過失,然後檢察官Erin Cox在當天辭職,到六月才又付出水面出任波音辯護律師所的高薪職位。原本我以爲這齣鬧劇已經告終,但當代美國的政治現實,硬是比肥皂劇還要離譜,居然又歹戯拖棚到現在。

Erin Cox離職之後,由副手Prerak Shah代理,然而他在九月底也離職加入律師事務所,於是在十月2日改由Chad Meacham接任。不同於Shah是在2020年七月才從Washington DC轉任Dallas,Meacham的整個職業生涯一直在北得州聯邦檢查署任職,和Erin Cox以及波音案的法官Reed OConnor都是同一個班底的老熟人。

Meacham上任不到兩周,就在十月14日以詐欺罪正式起訴Mark Forkner。Forkner是何人呢?他曾是737Max的首席試飛員,因爲在電郵裏坦承受上級誤導而“無意中對監管單位撒謊”“I basically lied to regulators unknowingly.”,曾被美國媒體當作醜聞的焦點來報導;他隨即在2020年辭職離開波音。Forkner成爲整個737Max事件中唯一被起訴的波音雇員,其實是一大反諷;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正因爲他只是一隻小卒,而波音又怕買通法庭拿到的免罪和解在公關上不好看,所以選擇他來當替罪羔羊。

進行到這裏,劇情還算在一般看客的想象力之内,然而接下來的轉折別説是史無前例,我想任何一個觀衆都不可能事先預期。十月26日,FAA忽然主動要求和北得州檢察官會面,在會議中,FAA提供的Powerpoint presentation不但堂而皇之地加上官方標簽,而且所用的字眼沒有一絲含蓄:起訴書是“incorrect and misguided”、“contains many errors in fact”,Forkner是“scapegoat”、“should not be charged.”(參見《FAA makes unusual assertion in Boeing 737 Max crashes, calling ex-pilot Mark Forkner ‘a scapegoat’》)。FAA的邏輯如下:即使忽略Forkner本身也是波音騙局的受害人,他對FAA所做的誤導敘事,純粹專注於是否須要强制要求飛行員接受額外的訓練;FAA認爲這是非常次要的議題,並不足以扭轉兩次墜機事故,真正的問題在於737Max的軟硬件設計,而試飛員和機體設計的審查一點關係都沒有。

大家可以想象北得州檢察官的尷尬;他又拖了一個多月,才迫於訴訟規則不得不通知辯護律師,後者立刻召開記者會公開此事。我覺得FAA因爲理工專業性強,腐化的程度沒有司法部嚴重,在737Max醜聞爆發之後,專業主管充分感受整個組織名譽掃地的危機,暗通波音的助理局長被先架空後送走,然後監管人員努力自清,所以波音在過去兩年不只是737Max,連787和777X都有成打的問題不斷被公開。然而在美國社會全面腐朽的大潮流下,FAA的覺醒能有多長的持久性是誰也無法保證的。

【後註八,2022/06/06】剛剛注意到上周有一本新書出版(參見《The Man Who Broke Capitalism: How Jack Welch Gutted the Heartland and Crushed the Soul of Corporate America—and How to Undo His Legacy》),將波音衰敗的遠因溯源到Jack Welch在GE所開創的短綫金融會計操作模式,成爲美國知識界的新熱門話題。其實這正是博客三年前一系列相關文章所討論的主旨,其後使得中文輿論早於英美公衆接受了這個認知,對未來經濟發展和企業管理應該會有正面的影響,是又一件對國家社會做出的可見貢獻,很令我欣慰。

【後註九,2024/01/26】四年多前737MAX剛開始出事的時候,連《觀察者網》這樣的偏紅媒體都還滿滿地是“波音的技術信譽很好”之類的過期印象,其他華語論壇就更不用提了;因此我不得不親自下場,針對737MAX的設計失誤和波音的文化腐朽一連寫了五篇文章從深層做出完整解釋,其後雖然一開始還有抵抗聲浪(例如“晨楓”不願接受我對737MAX俯仰不穩定性來源的物理解釋),但一年之内經過許多手的指數式轉載,正確的認知成爲中文世界的常識,所有的主流評論都上了正軌。這是又一次博客作爲華語界公共認知原始來源的案例;如同其他由博客傳播出去的真相,一旦成爲常識被廣汎接受,我就不必再浪費時間對著唱詩班説教(Preach to the choir),所以即使因爲波音的文化腐朽深入臟腑骨髓,後續設計和製造的問題不斷被曝光,只要其他媒體解釋得大差不差,也就沒有必要在此重複討論。

十幾天前Alaska Airlines的MAX9安全門塞Emergency Exit Door Plug在飛行中脫落,直接原因是波音的出廠前品管沒有確認螺栓正當鎖緊,這些淺層的表象已經被中文主流媒體反復討論過了,不再贅述。不過我還沒有看到關於幕後流程的完整脈絡解釋,所以在此綜合英文媒體報導和自己對波音歷史的瞭解補充一下:當年來自麥道的GE校友主掌波音之後,推行操弄會計報表、股價至上的管理哲學,於是自然也采納了美系商學院教程中的一個常用手段,亦即將營業環節中資本投入(Capital Investment)大、獲利比率(Return on Equity)低的部分分包切割出去(MBA教程中的典型成功案例是可口可樂只賣濃縮糖漿,灌水分銷的生意則切割獨立出去;但可口可樂本質上是一個廣告營銷公司,其商業模式推廣到實體產業,尤其是人命關天的高科技產業,出問題實屬必然),以便推高資本投資報酬率,從而在股市獲得更高的定價。對波音這種民航機製造廠商來説,核心運作環節中機器和人工耗費最大的就是生產機身了,不過這與整體成品關聯太多太密切,對民航機這類首重品管的行業來説實在不應該切割,然而波音高管依舊不在乎,於2005年硬是把位於Wichita,Kansas的機身生產部門獨立上市,成爲Spirit AeroSystems,但雖然財務報表上獨立了,實際運行上依舊是波音的一個部門,機身運到波音廠房之後,組裝過程仍然需要Spirit的參與。

19年下來,被人爲切割成兩家上市公司共管的同一條生產綫流程,無可避免地出現了裂痕。這裏Spirit沿用了既有的業務流程管理軟件(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g Software),而波音卻升級換代,兩者之間難免會有資料庫參數定義的不完全匹配,本次安全門塞的螺栓問題便源於此。那架Alaska訂購的MAX9安全門塞所用的橡皮軟墊(有另一個版本說是門框部件,但不論如何,必須拆卸門塞)在波音廠房裏被檢查出有缺陷,這屬於Spirit的責任,於是後者員工拆卸安全門來更換軟墊。這個步驟在Spirit的軟件中只叫做“Open”,針對門塞的時候廣義地包含了拆卸重裝,原本應該觸發重新品檢;不幸的是,資料被傳遞給波音,後者的軟件卻將其當作普通安全門處理,於是區分“Open”和“Reinstall”,只在“Reinstall”才會重新檢查(普通安全門的開関當然是不會影響螺栓的)。

總而言之,工程上的細節其實只是表象,這次問題的根源依舊來自波音主管迷信美式商學院理論、濫用金融操弄手段的惡果。從現任總裁將總部移出芝加哥,卻不返回西雅圖,而是更進一步轉進到華盛頓市郊的Virginia以方便游説國會來看,波音的前途必然是越加坎坷,長期持續衰弱無可避免。

【後註十,2024/03/04】我在【後註九】中解釋,波音737 Max安全門塞在飛行中脫落的事故,追根究底源自2005年爲了美化財務報表而强行拆分產品製程為兩個獨立的公司,導致同一條生產綫有兩套互不相容的管理系統,使品管的難度無限上升;這在民航客機這類必須保障極高安全性的產業裏,是絕對不應容許的錯誤。果然經過一個多月的沉澱,波音内部也達成同樣的結論,理解到若要根治問題,就必須重新吸收整合Spirit AeroSystems,參見《Boeing in Talks to Buy Troubled Supplier Spirit AeroSystems》。然而這個企業經營策略的反轉是否能成功解決波音的品管問題,在整個美國政商體系已經被MBA思想徹底腐化的背景下,仍屬未定之天。

【後註十一,2024/03/08】根據參議院聽證會揭露(參見《NTSB rips Boeing for failing to produce key door plug documents》),波音在NTSB對安全門塞飛行脫落事故的調查中,采取完全抗拒姿態,拒絕交出關鍵文件,包括維修人員的名單,所以NTSB自然也就無法正式確認事故起源的細節。這再次印證了美國式“法治”只是用來遮掩資本統治事實的烟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satanas 发表于 2019-12-18 12:10
最近公司、特区、国家金融程度一高 无一都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产生一种金融就是个病的感觉 所以到底金融有做 ...

除了这些坏事之外,全是好事
所以我一直很庆幸,我们对金融的态度是极度谨慎,管理极度严格
几年前马云公开喊话要求放松金融监管
属实是恶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Holyted 发表于 2024-3-12 20:20
除了这些坏事之外,全是好事
所以我一直很庆幸,我们对金融的态度是极度谨慎,管理极度严格
几年前马云公 ...

马外星人是个话筒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王对美国观察确实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F15EX的订单也要砍,2025财年计划采购18架(原计划24)
同样是长子,对面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加藤樱 于 2024-3-12 23:11 编辑

https://weibo.com/5564927603/O4Eid1NRp
《**》报道称,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波音公司的生产流程在 89 次审核中有33次未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就是把双刃剑,不能没有,也不能放纵,锋利的剑能砍瓜切菜,也能用来自戮,特别是这把剑有着自己的思想,更是不得不谨慎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2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tellar_Frost 发表于 2022-3-21 22:56
对啊
美军至少真的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要拿头接东大炸弹的,不清醒要出人命的X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2 2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march5 发表于 2024-3-12 22:58
F15EX的订单也要砍,2025财年计划采购18架(原计划24)
同样是长子,对面么...
...

至少一架J-16没办法一次击落所有的F-15EX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0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看到波音内部对个安全门的争端搞到两个部门对立很是无语,后来还以为是常见外包单位和派遣公司的待遇问题导致的,没想到是高管为了账面好看搞的金融操作把不应分割的部门强行分割做成外包公司、搞的出现两个生产检查系统还不同步更新,为了金融操作罔顾生产流程的可执行性最终酿成安全生产事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wzp2853 发表于 2019-12-17 23:50
这点华为腾讯都是一样的。

腾讯自从玩起了投资,坐拥无数人才的这个大公司就开始失速,没有00年代的张力了 ...

腾讯00年代的张力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度金融是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0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zp2853 发表于 2019-12-17 23:50
这点华为腾讯都是一样的。

腾讯自从玩起了投资,坐拥无数人才的这个大公司就开始失速,没有00年代的张力了 ...

倒因为果了。不是后台部门走上前台导致企业发展不利,而是企业不再高速发展期了后台部门才会走上前台。根本原因是从做大蛋糕到分蛋糕到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3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了波音的道路就是美国的缩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沪ICP备1302023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GMT+8, 2024-3-29 02:30 , Processed in 0.021946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