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31|回复: 0

[其他] 许鞍华的榴莲、许鞍华的炒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2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5/22/608188.shtml


也斯(右,本文作者)与许鞍华在序言书店对谈,小土摄

  也  斯

  许鞍华的榴莲   

  年轻朋友办了《城市志》(Stadt), 每期以香港一个地区为主题,约跟许鞍华做对谈。记得许鞍华第一出电影《疯劫》在西环取景,第二出《撞到正》在长洲,这些背景都给我留下印象。《女人四十》用新旧夹杂的新市镇大埔用得很好,不光是地区背景,还跟电影里的中年角色很合拍。

  不过许鞍华倒说她无意以地域背景先行。她说当年拍《疯劫》,由于我们的朋友王守谦住在西环,提议说附近的房子很有意思,她去看,发觉高高低低的,可以提供不同的角度,拍出来很好看。

  她说拍一个地方,最好不要太自觉是在刻画那地方,否则就只流于表面风光,没法进入到人物的生活中去。最近我重看《天水围的日与夜》,觉得正可印证。

  天水围由于新移民聚居,发生家暴事件,传媒把它渲染为“悲情城市”。同期上映的刘国昌的《围。城》,开场不久就在银幕上看见暴力、自杀、吸毒。电影形式配合主题,每场结尾都是镜头向上挑起,拍摄冷酷的高楼,仿佛预示无路可通,完全配合“围城”的看法。

  许鞍华镜头下的天水围,却似是未带预设观念去看一个地方。开场有蝴蝶和螃蟹、湿地的远景、车辆与天桥,电影却实在从人物的一日活动开始:母亲开门上班,儿子放暑假躺在沙发看电视,傍晚母子吃饭。天水围是家居晾挂衣服背后的夜景。

  电影中三个人物陆续出场:单身母亲贵姐在超级市场工作——开榴莲、搬水果;儿子张家正会考过后等结果,闲散在家;阿婆买十元牛肉,早晚炒菜自己开饭。这几条线好似各不相干,直至阿婆往超级市场求职,贵姐和儿子给她帮忙搬电视换灯泡,这些不相干的线索才宽松地绞连起来。

  因为母子走过我们才看见巴士站。随着搬单车上楼的人我们瞥见转角处有人在理发。天水围只不过是这些人物生活的空间。电影用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说故事的态度:煽情剧Melodrama才是紧张的, 强调对比,人物分黑白、地方有高低,情节高潮迭起、充满刺激。这电影相反非常平淡,我们只跟随类似日常生活的细节在寻常行径中寻找意义。

  近期香港电影的两个趋势:一是北上合作的大型制作,可以《赤壁》、《投名状》、《十月围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为例;一是本地的小本制作,可以包括岸西的《亲密》、《月满轩尼诗》,麦曦茵《烈日当空》、《前度》,甚至近日的《岁月神偷》、《志明与春娇》、《分手说爱你》等,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可作为代表。当然每出电影各有不同,但相对来说,是两类显著不同的电影,不完全在有没有本地城市背景或本土题材,而是“感情的结构”的不同。

  《十月围城》有一个香港历史的题材,甚至在内地搭了个香港旧城的景。电影一开场就从革命志士杨衢云在结志街被暗杀开始。但在这之后,忠奸分明、壮烈牺牲的感情发展,反而令它疏离了今日香港观众的感受。相对来说,某些编导色彩鲜明的小本制作反而在心理和感情方面的描写带来新意。

  《天水围》的贵姐是个平凡的香港屋邨“师奶”,会趁便宜买一堆厕纸,也会到便利店买报纸,因为有纸巾送。但贵姐自有她的伦理观,待人接物,有自己的一套。代人打牌,赢了代收钱,输了自掏腰包。去亲戚葬礼,代兄弟送了花圈。帮了阿婆,对方请吃饭却婉拒。但阿婆想送金器给孙儿被拒,转送与她,她略一沉吟收下,说:“我先帮你收下,将来有什么需要,我会帮你办妥!”她知道阿婆年事已高,担心百年之后无人料理,让阿婆安心。

  电影表面上也有一般言情剧的情节,如生老病死、家人来往、节日聚会,只不过情节更淡。最先或许会令一般观众感到意外的是:母亲患病进院,贵姐差儿子去探病,自己起先没去,放假也宁愿陪新相识的阿婆去探女婿和孙子。看下去我们发觉阿婆的处境特别堪怜,自己女儿去世后难以接触孙子。相反贵姐母亲没有大病,胃口不错,对来访众人撒娇,还说不吃鱼片粥要吃燕窝粥。后来张家正单独一人带了燕窝粥去探病,说是大舅妈煮的,几场后我们在阿贵的厨房墙上瞥见那粥壶,才明白其实是贵姐煮的。导演也像主角,含蓄而毫不张扬地写这小人物的善。

  母亲跟家正说起贵姐,“傻更更做事,十四岁出来做工,供完大舅父又供细舅父”。电影插入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工厂女工的黑白照。我们明白导演英文片名的用意:The Way We Are, 不是用西片《俏郎君》的The Way We Were,导演不是要怀旧,是想说某些素质仍在,即使不在人们集中注目的地方。

  贵姐的兄弟住匡湖居,出入有私家车代步,儿女到外国念书,假期回来度假,家中有佣人(虽然折衣服老有褶痕) 。贵姐则住在天水围的公共屋邨,在超市工作,自小贫穷(倒是学会炒蛋煮饭)。没有开车,坐公共汽车也可以到外面去,尽管交通比较隔踄,老抽不中什么大奖,但也没有“憎人富贵厌人穷”,继续乐天地生活,帮助有需要的人。亲戚都比她富有,有儿女有钱父亲却烂赌,亦有找回大女儿却没法相处。她用自己的方法教儿子,没有什么了不起,也不过是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有点纵容也差他干活,给他空间但也教他做事的方法。这种“善”不是从宗教、国民教育、血缘宗亲、道德训条或什么高头讲章而来,只不过是同台食饭,有讲有笑。

  贵姐笑嘻嘻的,没讲什么大道理;贵姐并不多愁善感,但不表示她没有感情。把早逝丈夫的旧衣提起又放下,触景生情闪回当日哭得泪人儿一般。做人做了这么多年,难道还把悲情挂在口唇边?不作高蹈之言并不表示没有生活态度,总会累积了生活下去的方法。前面一场张家正“唔去团契”,说不信那一套,下一场是母子围坐吃饭,吃人家送的冬菇,说一声:“哗, 正!”

  食物在这电影的感情结构中占了朴素的基本位置。我们会记得贵姐说:“摞返寻日的乳鸽出来食。”闻一下,“唔!”完全不是领导潮流的神气饮食,却是母子分享别有滋味。正如两人坐吃榴莲,“大片的给你”,吃得津津有味。榴莲在许鞍华这电影中,不是异国情调,不是象征,既不飘香也不可厌。榴莲就是榴莲而已。榴莲是贵姐工作的现实,是母子可以分享沟通的食物,儿子起先不懂如何开榴莲(开榴莲就像生活的琐事,都有它的窍门),到电影结尾终于学会剖开柚子,与阿婆分享又甜又多汁的柚子肉。贵姐嫌路远麻烦,推却了亲人没什么沟通的过节打牌的例行团聚,宁愿选择与邻近需要亲情的阿婆同煮共享一顿过节的晚饭。这中秋团圆的家族不限于血缘唯亲的关系。镜头推展至户外草地上无数点起烛火赏月的男女老幼。卑微的食物里缠结了伦理和感情的态度。

  

  许鞍华的炒饭   

  许鞍华《得闲炒饭》端上桌面,颇惹起一些批评,泡惯兰桂坊的人说电影没发挥兰桂坊的声色,另一方面,正义朋友又觉得电影里的性别议题不够彻底。

  唉,其实也不错了。炒饭本来就不容易!不能太软不能太硬,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不是煮好就炒,该是煮好的饭,放进雪柜冷冻一晚,令饭更坚实,然后才适合去炒。有些电影,随手拾来一些今日话题,还未隔一隔就炒,未免太生涩了。

  许鞍华当然不是这样。到底是有心人,电影一直有人文关怀。对种种社会议题(六七动乱、艇户上岸、区议会选举、社工工作、家暴问题)都愿意去碰。在电影圈久了当然也明白电影是娱乐事业,老板投资总不成会想亏本,怎么也要有点娱乐性呀!怎样把这两者炒得恰到好处,炒成一口热烘烘又香又爽的炒饭,不光是许鞍华,也是每个香港导演面对的挑战。

  炒饭的材料也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睇餸食饭”,在经济许可之下因材发挥。电影也不是靠大明星炒起饭来,用鲍参翅肚也不管用,炒饭看叉烧、鸡蛋、花菇、冬笋、虾仁。适量青葱与芫荽,可增加饭的香气。吴君如周慧敏也好,只要不是定型样版、雪藏无味,炒得好也可以是新鲜配搭、融合无间。

  厨房里闹哄哄的,材料未必完全如意,众人七嘴八舌,食客水平参差,不是一个理想环境。电影镜头在兰桂坊的行人电梯上上下下,我可以想象大厨挥动镬铲,务必要让一窝材料尽量浑成一体。佩服许鞍华敬业乐业,炒出一盘还算可口的炒饭。难得是通俗娱乐之余还不致太媚俗,对女性关怀、另类生活的描写不致太高调,尚可入俗。至于有些材料还有些生涩、有些过于烂熟,那是小节。不是说过:炒饭本来就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沪ICP备1302023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GMT+8, 2024-5-21 14:57 , Processed in 0.02112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