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nfer 于 2021-12-14 21:44 编辑
广东人,完全冲着舞狮题材去看的。双十二带着老妈一起看的点映,看之前甚至不知道主角是谁长什么样,一度还以为台下的阿娟是妹子,舞狮的阿娟是汉子,由男阿娟这个线索人物负责观众视点,讲述他眼中传奇的女阿娟故事
电影的优点和缺点坛友们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但有两个比较在意的地方至今没见到讨论,故单开一贴。
第一个,是开场村里舞狮时,男阿娟头顶的那个西瓜皮。由村里人说过年舞狮、舞狮队勒索阿娟红包和后边山顶上开得正旺的木棉花来看,时间毫无疑问是农历新年期间,大概1-2月。那么,男阿娟头顶着的新鲜西瓜皮是从哪里搞来的? 剧中时间是2005年,无论物流速度还是反季节水果的普及程度,都远不如今天。哪怕是2021年的现在,在广州市区,想在过年期间的水果摊上看到西瓜也很不容易。十多年前,一个广东偏远村镇,大冬天的要上哪里找到一只新鲜的反季节水果西瓜? 不可能是阿娟家里买的,他那个家境感觉买不起,就算有钱,爷爷肯定也会说“冬天不要吃寒凉水果”不让买。从垃圾箱里翻出来别人家吃剩的?那也太脏太恶心了吧。 这个西瓜,唯一的作用就是呼应村舞狮队欺负男阿娟的那句“瓜皮上顶瓜皮”俏皮话。 可问题在于,“瓜皮”这是典型的北方方言啊!广东本地没有这种说法! 除非编剧是想暗示男阿娟和村舞狮队都是南下移民的北方人,不是本地居民? 不符合季节表现的西瓜加上北方方言,这段给我的感觉只有出戏of出戏,对时间的认知造成混乱,我妈甚至一度误会故事开头是在夏天。 个人的改进想法:把西瓜,改成冬瓜。 冬瓜是广东人日常食物,秋冬上市,季节感符合,价格便宜,男阿娟家里也负担得起。冬瓜盅煲汤剩下的半个瓜皮,怎么也比直接沾过口水的西瓜皮稍微干净一些。 村舞狮队那句话,同样改用广东本土化的语言来说,比如“像你这种矮冬瓜到处乱跑,万一有什么冬瓜豆腐就晦气了,我们还怎么舞狮?”
第二个,也是最影响我个人观感的,最后决赛的桩子高度。 当主持人说出升起的高桩有16米的时候,我清楚地听到我妈感叹:不行的,摔下来会死人的啊。 她在厂里是负责搞安全生产审查的,对高度特别敏感,属于职业病吧。旁边的我咯噔一下感觉要糟,心想哎呀这编剧怎么那么大胆,都那么沉重了居然想搞悲剧结局吗。 后半截的整体风格和走向都是相当现实的,强烈建议制作组上十米跳水高台看一眼,10米高度真的已经很恐怖很危险了,16米升降式的舞狮高桩和要更高出一大截的擎天柱(怎么也得20米吧),然后荔枝湾那个湖水的深度…… 我看的时候真的以为男阿娟最后一跃是以生命为代价赢得满堂彩,人却摔死了,整个人沉浸在“呜呜呜这值得吗阿娟你爸爸妈妈爷爷要怎么办啊说好的励志电影怎么可以死主角这么丧”的悲伤里难以自拔 还好有彩蛋。还好有彩蛋里的照片告诉我这不是梦结局。 从擎天柱固定螺栓松了众人来扶那一幕来看,感觉柱高并没有超过16米。要是把柱子高度调整成低桩3米,高桩6米,擎天柱10米(或者4,8,12)感觉会更加合理,男阿娟落水没受伤的处理才能说服观众。
最后忍不住再说一下对白过于别扭的问题 生活化口语往往是要更简短,更随意的。 “我想做一头雄狮,不想做一只被人欺负的病猫”属于典型书面语,这又不是去菜市场买菜或动物园里数数,用来描述自己的形容,其实已经默认了单数,何必多此一举,把那个“一”字刻意说出来? 后半句的形容词前置,显得句子冗长,进一步削弱了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粤语口语中,对雄狮的形容很少会用到“头”这个量词,如果不是赛事解说或电视节目等正规场合,往往也是用“只”来讲述,和“病猫”的量词是重复的。 如果导演承诺筹备中的粤语版当真能上映,那么,我希望这句话能改成这样:“我想做雄狮,不想做只病猫,继续俾人虾(被人欺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