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相樂深行

[原创] 从世界观的角度,谈谈声之形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5 0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观这种鸟东西跟作品有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5 1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挺讨厌你们整天三观三观的

没三观谈什么三观

—— 来自 Xiaomi MI 5s, Android 6.0.1上的 S1Next-鹅版 v1.3.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在影院看这片全程胃疼,让我想起来小学时被欺负的回忆…我不是残疾性格也很开朗还算膀大腰圆那一类,只是因为五年级中途新转入陌生的环境,原住民欺负外来者甚至都不需要理由,被欺负时的屈辱和愤怒至今忘不了,带入感过于强的经历让我无法客观评价影片,好不好看也不清楚,只能留下一个印象:恶心!
但如果只是钓鱼的话,祝贺你成功了

  -- 来自 能手机投票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粗大坚挺长征五 发表于 2017-09-15 09:40:00
我大嘴巴抽你一顿,你敢反抗你恶心,你不敢反抗缩起来唯唯诺诺你更恶心。 ...
不是反抗不反抗的事儿,我抽你一顿,你觉得你打不过我你忍了,忍完就当没事儿人了?喷了

  -- 来自 能看大图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充点东西吧。昨天和朋友关于声之形的价值观又聊了一点别的。

有一些观众夸声之形的理由是,这电影“揭露现实”,所以是优秀的,是好的。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揭露现实虽然可以作为电影的评价标准之一,但绝不意味着揭露现实的电影一定是好电影。声之形的问题是它的态度问题,态度为什么有问题,我在自己的观后感里已经很详细的说明了,因此不再复述。

关键是,即使我承认这电影里展现的小型社会关系是“现实的”,即使我承认这电影里的人物和事件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我没有感受到“公正”。
我知道国人往往会追求一种绝对道德,但我说的这种“公正”和绝对道德是不同的。韩国的犯罪电影我也少少的看过几部,这些导演会把犯罪事件拍得很残忍,但就我自己看的几部来说,没有对犯罪者的行为表过态。

虽然动画电影和电影是不同的,但声之形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在揭露现实、反映现实这个方面,它做得不够公正。

如果说。有这么一个事件,一个坏蛋欺侮了一个好人。你可以把这个事件原本的描述下来,不做任何评价。我觉得这是可以的。
但是作品的创作者,和事件的参与者/围观者,是不同的。一个坏蛋欺侮了一个好人,你有能力阻止坏蛋但你没有这样做,你作为这个事件的参与者和围观者,你确确实实的是站在了坏蛋的一方。我知道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确实是一个相对高的道德要求,但它本身是没有错的。
如果身为作品的创作者,描写现实的剧情,那么这个事件必然是已经发生过的。无论进行了什么艺术处理,最初引发创作的事件都发生过了。这种情况下,我认可不对自己的作品里的人物进行道德评价这个行为。

我所说的韩国犯罪电影里的公正,就是没有去表明自己对剧情和人物的态度,这确实是把问题抛给了观众,能引发讨论,也不会受到什么指责,因为这样拍电影确实是在“反映现实”、“揭露现实”。
但在声之形里面,我感到创作者的立场是偏向于欺凌者一方的。这种偏向,也是我在观后感里说的,我感受到制作组在暗示西宫是个麻烦,一切事情都是她的错,植野欺负西宫是因为西宫破坏了植野的人际关系所以植野没错——等等等等。当然,也有观众会很卖力的去洗白植野,毕竟山田导演自己都在访谈里夸植野是最平等对待西宫的人,而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表态。

对揭露的现实选择不表态——可以。
对揭露的现实选择表态恶角是错的——可以。
对揭露的现实选择暧昧表态,暗示错的是受害者——不可以。
不可以。
因为这是在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
这话说得很大,但是“欺凌是恶”这个认知,作为人类的道德底线来说,毫无问题。

艺术从来都不是借口。
艺术从来都不是山田导演在访谈里说“不能将欺凌简单的视作是恶”的理由。
在这种是非上选择暧昧回答的时候,一定是错的。

“揭露现实”也不是在作品里支持欺凌的理由。我没有感觉到声之形有很坚定的反欺凌的态度。
石田将也付出了他的代价,这代价有一部分是自己也被欺凌,但这是错的。
我不否认自己看到石田也被欺凌时感觉很快慰,但这是错误的解决方法。
而欺凌石田的人也没有付出代价。
这就是声之形展现的态度。

说回前言,我说就算我承认声之形揭露的现实是真实的,我也没有感受到公正。同时,声之形揭露的现实,以及它描述的事件和人物,都是不典型的。声之形揭露的现实,是非常极端的现实,而这说明了,它揭露现实这个行为,称不上有力。否则何至于会出现种种剧情硬伤呢?就是因为声之形揭露的现实不够真实啊。

我听说大今良时19岁时画了这个故事。我今年20岁,所以我觉得她故事的不成熟是很正常而且可以被理解的事情。
但京都不应该把声之形动画化。
如果不坚持“欺凌是恶”的底线,如果把“揭露现实”作为“偏向加害者”这一立场的遮羞布,为声之形这种粪作做辩解,我们最终只能看到小丑战胜蝙蝠侠。
幸好现在的编剧还没让恶战胜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9-1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4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11417/answer/234783944

总得来讲,《声之形》(漫画及电影)本身是一部逻辑完整能够自圆其说、结构清晰有一定文学价值的作品,对于一个第一次执笔原创作品的画家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也是她能斩获诸多奖项的原因。
而《声之形》如今所引起的风评问题,根源其实很大程度在于原作者大今良时是一位疑似“恋爱脑”,她的作品里隐约透露着一种“爱情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
除了《声之形》以外,这在她的连载新作《致不灭的你》中对此也有所体现——一个少年为了保护一个女孩而毁容,变成怪物,但与这个女孩子在一起后他就因此觉得一切都变得可以接受,乃至于最后为她而死……若论扭曲程度,比起《声之形》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对于不太能接受这种价值取向的人而言,总难免会有“这故事果然还是很奇怪啊”的感受。这其中也包括了我本人,所以我不会给予《声之形》很高的评价。

实际上,尽管许多情节还是过于都合,但“西宫硝子”在作者的笔下无疑是一个“病态”的、需要反思的角色,而并不是作为一个榜样来塑造。
这里就要说到《声之形》在故事构筑中的最大败笔。大今良时将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塑造安排作了明暗两线——石田将也在表、西宫硝子在里。
作品中每在石田将也完成了一次“内省”之后,都会隐晦地表达西宫硝子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过程:
  
也正是因此,这个故事是以“石田将也想要自杀”拉开序幕,又由“西宫硝子想要自杀”推入高潮。
能否传达好这一点,对于塑造观众心目中“西宫硝子”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但很遗憾,不论大今良时还是京都,对此驾驭得都不是很好,也是引起观众观影感受如此大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如果一定要用这个对照手法的话,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用西宫硝子做主视角,就算观众读不出作者意图,偏差也不至于太大……
归根结底,“霸凌”这样的议题过于贴近生活,拿来作为恋爱剧的背景设定太容易让部分读者观众把自身经历投影进去,因此模糊了文学和现实的边界,引起的很多互相争论其实根本就在鸡同鸭讲。
像《伪恋》的设定其实更离谱得多,但显然就没有什么人会去深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4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玖羽 发表于 2017-9-24 18:3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711417/answer/234783944

这影评写的,真不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6 23:30 , Processed in 0.088969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