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685|回复: 175

[生活] zt:小时候学钢琴花了几十万,现在只能在公司年会表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6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产家长,在大众眼中一直是“追求完美”“对孩子的教育近乎偏执”的形象。
于是我一度觉得,这群人如果被骂,只可能是因为又发明出了什么“鸡娃狠招”。
没想到,前一阵有位妈妈被拱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居然是因为她“不再逼孩子学乐器”;
引发争议的则是她选择放弃的原因——她在某个商场里看到了一个正在弹钢琴的外卖员。
根据讲述这件事的博主所说,这个妈妈是觉得“孩子即使学了琴棋书画,最终可能也只是个会弹琴的写字楼打工人。”
听着是不是很扎心?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小学乐器,如今却只能在年会上被领导叫出来表演节目的人来说。
或许是因为“被逼着学乐器”这件事确实是一代人的童年阴影,大众复杂的情绪最终转化为对这位妈妈的批判。
“连学个乐器都是为了让孩子当‘人上人’,这家长也太功利了吧!”
说实在的,我可以理解网友的愤怒,毕竟“学习音乐到底是为了有一技之长,还是为了艺术感知”,确实是个值得讨论的议题。
但落脚到这件事本身,我还挺为这个妈妈抱不平的。
01
“我费这么大劲,
是为了让你艺术熏陶的?”
“给孩子陶冶情操”,这话不仅是网友会说。
你看那些兴趣班的老师,每次在朋友圈晒出学生的演奏视频时,文案里总是不忘提两句“对美的感知力”。
最近的电影《心灵奇旅》里也是差不多的套路,男主角为了一个登台演出的机会执着了那么久,结果达成心愿后却怅然若失;
用一句热评总结主旨,“正是那些不以拿奖为目的的音乐教育,才让人在庸常生活中获得喘息的出口”。
听起来很美,也很有道理。
但是如果你真的拿这套东西去跟爸妈对线,那八成会被一句灵魂质问瞬间拉回现实:
“知道你学这门乐器,花了家里多少钱吗?”
是的,不管是抱怨爸妈逼着自己学的,还是羡慕别人有才艺的,都无法回避这件事——
“贵”,一直是乐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现在是,过去更是。
3岁开始学钢琴的Vista刘亦菲,至今还清晰记得自己每个月4节的钢琴课学费要花掉360元,而当时爸妈的月平均工资只有不到1千块。
当她怀揣着一颗愧疚的心向妈妈表示感谢时,又被无情地纠正:“哪儿有1千多,我当时的工资只有400。”
轻松花掉家庭收入的一半,这还是五线小城市的价格;
如果换成省会城市里有点名气的老师,45分钟200块的价格也不少见。
即使就像有人说的“学着玩玩”,前提也得是家里有乐器。
而买乐器,往往是更加让人肉痛的事情。
一把萨克斯3000元,一把二胡4000元,一架钢琴动辄上万……
徐小姐至今还记得,17年前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小提琴时,她捧着那个价值8000块的盒子有多么胆战心惊。
前一阵有部分省市宣布把音乐纳入中考成绩,当时争议的重点就是“让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怎么办”;
尽管大家后来发现考试形式大多与乐器无关,但至少证明——“学乐器很花钱”的印象,至今都深深刻在90后的脑子里。
更不要说在这条漫长的艺术道路上,靠钱铺路只是第一步。
每个被音乐梦想折腾过的家庭,都经历过更具体的鸡飞狗跳。
从小学古筝的阿修回忆,老家县城当时根本没有古筝老师,妈妈每周末都要带自己在长途巴士和公交车上辗转几个小时,去最近的地级市上课。
有一次因为天色暗出门又急,两个人差点一脚踩空掉进没盖子的下水井里。
至于平时的练习,那更是一场大型伦理惨案。
“一到晚上七八点钟,楼里就是孩子们乱七八糟的演奏声,此起彼伏的哭声,和与家长的吵架声。”
因为楼板隔音不好,还常常要跟楼上楼下的邻居交涉;
别管是小提琴、长笛还是手风琴,练习开始后的五分钟内,绝对能招来楼上敲水管的抗议。
说实在的,都不谈什么“演奏家梦”,就算仅仅把学乐器当**好都堪称是一次苦修。
全家人的时间、金钱、精力这么多沉没成本砸进去,却要求家长“抛掉执念,以艺术熏陶为主”,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更何况大多数人其实一早就认清了自家孩子没什么天赋的现实,想要的也并不多:
“不图你以后能走音乐家的路,但好歹给我考个级回来吧。”
02
国内乐器教育,
逃不出功利化的陷阱
既然学乐器这么苦,就不能及时“止损”吗?
但问题在于,做选择是很难的,家长帮孩子做决策更是碰运气。
如今我们会被弹钢琴的外卖小哥感动,并相信“靠热情支撑的爱好”才是最美好的;
但是别忘了,要判断出孩子到底是短暂的新鲜感还是真的感兴趣,可比登天还难。
乐器大多需要长期的练习,而自律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很难在枯燥的重复中获得持久的快乐——
很多人回忆起童年对音乐第一次产生厌烦情绪,都仅仅是因为小伙伴们写完作业就能去玩,自己却还要在乐谱前坐上两个小时。
有父母抱怨“学什么明明也是孩子自己选的,结果几年下来学成了仇人,天天闹着不想去上课”;
而这背后的矛盾其实是,有关到底该坚持还是该放弃的问题,没人能给家长们一个百分百正确的答案。
再加上前期已经投入了很多金钱和精力时,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就好了呢。”
同样是“骑虎难下”,另一种情况则更为复杂。
的确有家长开始是抱着“陶冶情操没坏处”的目的来尝试,但最后几乎都迅速陷入了对考级、拿奖的执着。
我们很难归咎于功利心和意志不坚定。
因为国内针对儿童的乐器教育,一直以来都与巨大的诱惑共存共生。
在2008年之前,一些特定乐器门类只要在业余考级中拿到最高等级证书,就能在中考和高考中获得适量加分;
对于经济条件尚可的父母来说,这就像是挂在眼前的大馅饼,是让孩子“弯道超车”的最佳渠道。
尽管后来因为考级市场乱象频生,各省市渐渐取消了艺术考级证书加分,但在家长们的心目中,乐器与升学的关系从未彻底脱钩。
“邻居家的孩子在国际比赛中拿了一等奖,后来获得了名牌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
“同事的侄女学了一个冷门的乐器,中考时直接被免试录取了。”
这些传闻真假难辨,多少都带有一些演绎色彩。
但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诱惑下,掌握决策权的家长真的很难保持理智。
外人会嘲讽“看什么能加分就让孩子学什么”,但当事人却往往只有一个简单的理由:
“既然最后都会厌烦,那为什么不干脆学个有用的呢?”
只不过更可怕的是,随着学乐器越来越普遍,“有用”的标准也在水涨船高。
以前还只是为了给孩子的考学“开点挂”,现在就连进高档幼儿园,都恨不得要先把萨克斯练到业余五级。
对乐器门类的挑选也越来越刁钻。
去年曾有人总结过中产家庭的“乐器类鄙视链”:冷门又昂贵的管风琴、竖琴、大提琴遥遥领先,而普及率更高的钢琴则位居最后。
固然有优越感的原因,但同时也有务实的考虑。
毕竟大多数家长在第一次决定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时,就会得到建议“学乐器最好学点冷门的”。
学的人越少,竞争就越小,就越容易出成绩。
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有用”。
03
“我只能做个
钢琴十级的普通人”
所以你看,实在没必要责备开头的那位妈妈“过于功利”。
甚至换个角度来看——明明知道学乐器的收益是不可控的,却还愿意投入心血,本身也是一种“不计代价”的表现。
我们常常习惯于把“鸡娃”的家长看成是一台台疯狂而又冷静的“性价比机器”,永远都在精密地计算孩子未来的每一步;
但也总有人只是想给孩子提供多一个机会:“万一呢?万一派上用场了呢?”
如今已经成为琵琶老师的夏小姐回忆到,爸妈就是因为她从小就学习不好,才说什么都要让她把琵琶坚持下去;
这样,就算不能像别的同学那样按部就班地升学,也能有一条能走通的人生路。
就算是局限在乐器教育本身,国内家长的这种“强按头”方式到底利弊几何,本身也是因人而异。
就像有人会对当年不愉快的练习经历耿耿于怀,至今都不会再碰那个乐器一下;
也有人认为正是爸妈的坚持,才让自己有了一个能够寄托心情的业余爱好。
至于更多曾被乐器折磨过的90后们,练习时的枯燥、跟爸妈吵过的架、考级前的紧张、演出前的郑重其事,都早已成了一段有点遥远的回忆。
而唯一的情绪共通之处可能就是:当初为了学它耗费了那么大精力,但最后好像也并没有什么用处。
电影里往往不是这样演的。那些曾经为音乐付出过努力的人,就算变成了生活困窘的小人物,也总会有一刻在舞台上发光;
而《心灵奇旅》中的男主角,也是在真的实现了他登台演出的梦想之后,才悟到了平凡生活的真谛。
但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情节高潮,也没有什么反转。
那段学乐器的时光,无论是来自于家长的催促,还是出于自己懵懂的“艺术梦”,最终往往也都变成了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会拉二胡的瑶瑶上一次拿出自己的琴,还要追溯到前年的公司年会;
她带着两个其他部门的实习生在舞台上尴尬地拉了一曲《赛马》,现场放的还是提前录好的录像带。
更惨的则是隔壁工位那个学过5年手风琴的同事——要不是五条人让手风琴又秀了一次存在感,这门技能都快变成“时代的眼泪了”。
Vista刘亦菲的妈妈有时候会感慨,当年为了陪她练琴花掉了自己几乎全部业余时间,如今也没学出什么名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轻网友对于“学乐器是为了让孩子享受艺术”这种话如此赞同,可能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安慰罢了。
我们总是愿意相信这场充满仪式感的“艺术朝圣”,多少能给人生留下点什么;
只可惜不论是为了陶冶情操还是有一技之长,最后多半都是要失望的。
厚积薄发大概只属于少数勤奋的天才,所谓的“艺术细胞”更是全凭运气;
在从未降温过的乐器教育领域里——花钱出力却徒劳无功一场空,大概才是更常见的结局。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无所不黑 + 1 想学的和不想学的都不用劝服彼此.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亮上的珊瑚 发表于 2024-1-28 16:16
是说和丽奈比吹小号的那个?我印象里不是部长。我当时就没听出来差别,只能看剧里人物表情变化干瞪眼[f:0 ...

他估计记错了,和丽柰比的不是部长是会计香织,部长是吹萨克斯的。香织当然好看啦,设定是吹奏部的麦当娜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或者说键盘乐器的特别之处在于, 因为它的演奏性能最强, 所以如果单纯为了学习音乐而要学习一门乐器的话, 它也是不二之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eya 于 2024-2-4 16:17 编辑

风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eya 于 2024-2-4 16:17 编辑

风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ayu君 发表于 2024-2-4 11:28
练琴也要动力的,正常小孩闷头为了考级反复弹那么几首曲子练迟早练自闭,而且乐理啥的都学不到,谈何感受艺 ...

西洋乐器考级都要求考乐理的,而且是单独考乐理证,我小时候中央音乐学院业余级别要求考的是中国音协的乐理等级考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也学过钢琴,不过没花钱。我妈当年是读幼师范的有教,后来查出来说乙肝不让干幼师转职成会计了,然后自己喜欢弹钢琴就把小时候的我摁着学了
现在自然是屁都不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eya 于 2024-2-4 16:28 编辑

初学的第一把小提琴记得是三百来块,上海百灵牌,老师亲自带去琴行选的
小时候学,都是被动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虽然平时练琴老大难,但摸鱼划水也把级考过去了,现在想想挺不可思议),成年后再摸乐器那才是真心实意的因为爱好想钻研(中学六年专心学业没摸琴,大一参加比赛说才艺加分,紧急两周练好表演曲目)。
其实学乐器,家长只是提供条件和机会,最终收获还得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然,想学好乐器,绝对要靠童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年会上钢琴,这是吹公司的软文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听过一个新闻,国外音乐学院某位学钢琴演奏的学生练到肌肉锻炼得去做手术

专业演奏身体要承受的运动强度一点不比职业运动员差,这种对自身的摧残显然不在某些家长想的“陶冶情操”里
与其研究陶冶情操,不如经常带孩子出去郊游,强身健体人人都用得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钢琴又不贵,网上找个老师一对一视频教学,甚至不用老师跟着ipad学都能随便弹弹,现在网络资源这么丰富,如果小孩没啥音乐天赋随便学个大概也不花太多钱的

现在家长很实在的,非要砸大钱培养出一个琴童的家长反而很少很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在车间碰到个哥们一问也是从小学钢琴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2-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CosimoZi 发表于 2024-1-27 12:25
不学习, 对古典音乐来说, 摊开一本总谱在你面前你都不知道演奏进行到哪儿了, 哪儿弹错了, 哪儿做了什么处 ...

古典乐确实有门槛在,我到现在搞不懂古典乐和歌剧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我觉得有点用的是唱歌,KTV局可以一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儿还稍微不太一样,虽然自己不学琴,周围学琴的小伙伴不少,还真有混出头的,叫曲大卫,听说是个小有名气的钢琴演奏家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啥,我市当年小学生钢琴比赛第二名,前几年在一个承包电力施工的包工头手下跑腿打杂,去他家吃饭还拿出当年的奖状跟我们炫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看孩子天赋和性格吧,学点韵律和手脑协调,能拔尖当职业的毕竟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恐怖片专用乐器叫啥来着,怎么没见有人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学电钢琴挺好,也是一门潜在的谋生手段,价格不算贵而且我看很多音乐人阿DJ啊P主啊把兴趣做大的基础都是
“小时候学过钢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学个乐器能自娱自乐也就够了
如果能老了之后一堆老头老太太一起组起来演奏点啥那可真是受用一生了

—— 来自 Xiaomi 23127PN0CC, Android 14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雪峰是对的

—— 来自 Hisense HNR320T, Android 10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确实贵,但是4000的二胡,8000的小提琴。。。又不靠乐器吃饭买这么贵,买了还要提一嘴学音乐费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几块买把口琴吹吹得了,咋的培不培养艺术感知还看乐器价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某论坛的肃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约瑟夫海顿 于 2024-2-4 14:10 编辑
引用第136楼Viteeee于2024-02-04 11:04发表的  :
首先,乐器的业余考级和楼里很多人想象中的“培养个兴趣”一点关系都没有,业余10级只证明你掌握了基本的......

@Viteeee
回复不太妥,编辑掉
不过只是考级的话一天练10h是不是练习方法不太对我认识央院小提专业的学生考学的时候也就是一天练六七个小时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与所有的文娱行业一样遵循28开定理:2成的人吃掉8成的蛋糕,剩下8成的人去分2成的蛋糕。

但传统文艺圈里,8成要讨2成的欢心才有晋升可能,不拜个好老师傍身,没有听众认可你有溢价资格。像中国画拍卖,不管是什么画,新人简介除了炫耀专业,还要炫耀自己师从XX。

做不到,恐怕只能当没日没夜的打工仔或者教培。最惨的是这些都轮不到,那真是天高任鸟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电工,学游泳,学编程,学打拳,这几个我觉得比较实用,当做兴趣爱好就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空气爹地 发表于 2024-1-26 21:15
没关系,新一代中产有新一代的智商税:马术、高尔夫、冰雪运动

给女儿报了画画,然后AI大潮就来了,不过还是让她继续学了,不然就在家里拆家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家里蹲 发表于 2024-1-28 14:55
陶冶情操这说法就很有算命师那种含糊其辞的特色

我老家是保留祭神仪式的农村,因为传统上需要村里的少年少 ...

这有啥不行,我女儿器乐虽然入门是钢琴,但她还学过尤克里里和声乐完,她还想学吹小号和唢呐,难为小号她还没换完牙,唢呐美国又找不到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有闲玩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Viteeee 发表于 2024-2-4 11:04
首先,乐器的业余考级和楼里很多人想象中的“培养个兴趣”一点关系都没有,业余10级只证明你掌握了基本的演 ...

你遭受什么折磨要每天练琴10h…管乐至少是不可能的,腮部肌肉受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2-4 1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会表演……那还不如啥都不会,还多个事。我之前玩单反,玩贝斯,没经验让公司人知道了,搞了几年的工会活动摄影和年会表演,关键是岗位是财务年底忙的不可开交还得抽时间配合搞活动,后来公司换了一批管这事的中层, 工会领导也退休了,我现在再不提这个事了,年前清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想说有几家公司年会表演还给准备钢琴的,想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教小孩搓胶,高达做起来,以后给自己代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老二说要学乐器,我坚决阻止了钢琴,然后学了个吉他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其实现在除了传统的小孩市场
也瞄准了老年市场
上网课+带货+报团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练琴也要动力的,正常小孩闷头为了考级反复弹那么几首曲子练迟早练自闭,而且乐理啥的都学不到,谈何感受艺术熏陶。以我个人经验来说我只要有表演机会经常能上台露两手,那我就有动力每天下班了还忍受个把小时的枯燥练琴时间,甚至为了编一段solo可以通宵不睡觉反复弹音阶找感觉。没有演出完后观众全场欢呼然后乐队成员之间相视一笑的那种成就感我是肯定坚持不下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冰箱研会长 发表于 2024-1-28 19:03
仅从执行层面上来说,大部分家长可能忘记了对兴趣的培养。个人觉得这才是第一步。
兴趣培养涉及到的应该是 ...

完全同意,兴趣的启蒙可太重要了。家长都不懂音乐,孩子也懵懵的,就直接丢给老师,这和赶鸭子上架没有任何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9 21:57 , Processed in 0.25631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