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49

业内八卦连载 第一弹 【巨长陨石坑,慎入 慎入】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2 13:58 编辑

第一弹八卦来源:

《网络江湖三十六计》

http://www.yunkeji.com/wp-content/uploads/2009/06/36.bmp

创作班底:

程苓峰:
“80后推手”
曾任《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笔,网易科技频道主编,一起网资讯产品总监。
博客联盟云科技和《创业家》杂志的发起人之一。

顾问张云帆:
互联网资深人士。中国第一款博客产品“网易部落”主策划,多玩游戏网联合创始人。178.com创始人。

共同执笔王晶: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98年触网,2000年参与创办两家网站。关注新商业模式,研究新创公司成长。

http://www.yunkeji.com/?p=1765

连载目录:
2L 开宗明义:无英雄,不江湖
3L 案例:池宇峰隔山打牛退王峰
4L 评论:钱太多,是中国互联网一道坎
5L 案例:天翻地覆周氏复出
6L 评论:周鸿袆:战争之王
7L 案例:广告大战淘宝戏耍eBay
8L 评论:互联网上莫谈“封杀”
9L 案例:任正非点杀港湾
10L 评论:VC+前高管=魔鬼
11L 案例:史玉柱趁乱起兵
12L 评论:朱O:刀尖舔血
13L 评论:丁磊活千年
14L 评论:马化腾:不动如山
15L 案例:张朝阳千金买牛
16L 评论:代言人张朝阳
17L 评论:陈天桥:规则制定者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49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0:53 编辑

http://www.yunkeji.com/wp-content/uploads/2009/06/re041013008.jpg

没有英雄是不行走于江湖之中的。讲英雄,就必然讲到江湖。没有江湖不是英雄辈出的。讲江湖,就必然讲到英雄。

江湖搭台,英雄唱戏,缺一不可。

互联网就是一个江湖,兴许是中国商界最真实最精彩的一个江湖。它的特点是:

第一,新。互联网仅十来年历史,依靠创新崛起,朝气蓬勃。还没有出现一统江湖、天下归心的武林盟主。各门各派互不服气,相互挑战。一如战国时期。

第二,深。互联网产品千姿百态,盘根错节,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搞得各门各派之间似敌亦似友,非敌亦非友。其中关系千变万化,各有乾坤。

第三,快。创新多,创新快,存在很多可能。今天的市井流氓可能就是明天的一派宗师。今天的盖世高手可能明天就被冷箭射翻。乱世之中,没有安全感。

所以,它值得你关注。

说江湖,不外乎四个方面:排座次,论谋略,说风格,讲恩怨。

排座次

第一类,宗师。

顾名思义,宗师就要开宗立派。在商言商,就是开创一个行业,创新一个模式,让万人受益。首推陈天桥和马云。

陈天桥开创网络游戏。如何收费、如何抵达用户、如何运营,打通了这个产业的血脉。从游戏收费到游戏免费、从搞代理到自建平台,奠立了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则。跟在身后面靠模仿就同样上市的公司至少有五家。

马云开创电子商务,构建阿里巴巴和淘宝两大平台。前者为中国中小型出口企业逢山开路,后者为中国千百万个人创业者遇水架桥。电子商务,不是为一个产业打通血脉,而是为整个中国商业以及与世界接轨打通血脉。

要做到宗师这一级,必须先有你,再有这个行业。若没有你,这个行业可能压根儿就没有。或者至少,也要迟到很多年。宗师能带动一个链条的繁荣,能建造一个生态体系。

有次跟一个老创业者聊天,说到所从事的手机游戏行业还不成熟。他感慨地说:“真希望这个行业出一个像陈天桥这样的领军人物,打造一个谁都看得懂、玩得起的模式,我们跟在后面发点小财就行了。”

之所以叫宗师,在于能无中生有,平地起风云。

第二类,王霸。

王者,霸气。就是要垄断一个行业,主宰一片江湖。首推马化腾和李彦宏。

QQ之前就有很多即时通信工具,百度之前就已经有不少搜索引擎。这两样都是老外的发明创造,在中国,也有早于这两家的先行者。但被马化腾和李彦宏一番折腾,垄断了中国市场,成就两个帝国。

要做到王霸这一级,必须你自己成为这个行业的代名词。QQ就基本等于即时聊天,百度就基本等于搜索。若没有你,这个江湖就是四分五裂,群龙无首。山中无老虎,猴子瞎起哄。

说到这个,马云也算是王霸。中国的电子商务基本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天下,近乎垄断。但陈天桥不是王霸,网络游戏没有垄断,群雄逐鹿、各显神通。

宗师相比王霸有优越之处。王霸令人胆寒,宗师受人推崇。帝国有固定的疆界,有时间的限制。出了这个地盘,就是另一个世界;帝国瓦解了,王霸也就不存在了。多年以后,没人记得王霸是谁。但一个行业的寿命要比一个企业长很多,所以宗师开宗立派,其影响力、扩散力、穿透力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磨损。

垄断邮箱市场的丁磊也算王霸。只是靠邮箱圈到的地盘和收入,不如QQ和百度帝国疆域广远。论霸气,稍逊于前几位。

邮箱、即时通信、搜索是互联网三大基础应用,也成就了三个王霸。

第三类,枭雄。

之所以叫枭雄,要有独门武功、特异功能。能引领一个潮流,每一步都震动江湖。首推周鸿祎和史玉柱。

周鸿祎做3721、做360、做天使投资,每一步都是引领风气之先,给人启发、受人膜拜。做网游的人很多,但从驯服团队、强力推广、琢磨人性这三样特长看,没人能胜过史玉柱。江湖上一说到周鸿祎和史玉柱,令人胆寒,受人敬畏。

要做到枭雄这一级,你的名字必须与某些名词、某个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一说到看透人性,说到地面推广,就是史玉柱;一说到安全软件、说到打仗、说到柔道战略,就是周鸿祎。你必须有思想,能影响人、打动人、振奋人。

这种人,一般都个性突出,来去如风。身在江湖,但不畏人言,不惧恩怨。中庸的人成不了枭雄。

第四类,掌门。

掌门就是一门之主。创立并兴盛一个门派,有独立的基业和地盘,成为江湖中稳定的一股力量。张朝阳、雷军、池宇峰、朱骏,所有上市公司的老板都是掌门。

他们所做的,就是能团结一票人,打下一片城池,在乱世之中拥兵自重、号令一方。虽然都是掌门,但各人的看家本事都不同。比如雷军就事必躬亲,张朝阳就潇洒快活,池宇峰以研发为本,朱骏专门跟老外做交易。

这些分类都是就事论事,立下规则,对号入座。

不过互联网变化太快,创新辈出。今天的掌门和枭雄,明天就可能是王霸和宗师。比如雷军就瞄准了无线互联网,周鸿祎就卯上了网络安全。新领域里有新规则,大有可为。

论谋略

这里要说的谋略,不是雕虫小技,而专指成名之计,一门一派所能安身立命的根本。

第一类,王道之计。不是偶然,不是被逼,而是踏踏实实、环环相扣。一旦行出来就自然成王成霸。一计定天下。之后,用马云的话说,“用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

腾讯是当之无愧第一大帝国,根本策略是“树上开花”。当早年三大门户都在三心二意同时做好几个业务时,腾讯一心一意只做IM,从1998年到 2003年。正因为执著和专注,QQ垄断了即时通信。后来,在QQ这棵参天大树之上,不断繁衍出业务线,全部所向披靡:增值服务收入第一,SP收入前三,广告收入前三,网络游戏收入前三。至于更多其他小业务线,腾讯一般都在前三。

无论这棵树上能开多少朵花,每一朵花的基因都一样:QQ Inside。这来自马化腾的心智:凡事看根本,谋定而后动,耐得住寂寞。

阿里集团在综合实力上与腾讯在伯仲之间,根本策略是“顺势而为”。

马云先做阿里巴巴(B2B),再做淘宝(C2C),算是打实基础。接下来在淘宝基础上迅猛发展出支付宝(网上支付)和阿里妈妈(广告中介),在阿里巴巴基础上开始搞阿里软件(企业软件)。现在看来,淘宝的价值比阿里巴巴更大,但做得比阿里巴巴轻松。支付宝价值又比淘宝更大,但比淘宝更轻松。

顺手牵羊,就是借助已有资源快速拓展更强的新业务。这就叫顺势而为。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这来自马云的心智:野心大,布局远,路径清晰。

与上面两家的多年清苦积累大不相同,盛大的崛起就在一夜之间,是为“合纵连横”。

陈天桥当年手里没有现金,仅凭一款《传奇》游戏的代理合同,就打通电信带宽、服务器、销售、渠道等一整条网络游戏产业链。硬生生“整合”出一条遍及全国的庞大运营体系。真是平地起风云,空手塑传奇。

这套手法,旁人难以模仿。全赖陈天桥的心智:捕捉新机会的视野,辅之以过人的战略能力。但这种合纵连横有个缺陷:若开辟一个新领域,资源整合就容易;若进攻一个传统地盘,有人防守,则困难重重。陈天桥的“盒子”计划在思路上跟《传奇》如出一辙,之所以受挫至今,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类,机巧之计。虽精妙,但有诡诈有无奈。可克敌制胜,但难保长久太平。

百度崛起的最大障碍,是要突破强手的封锁。对待门户,用的是“卧薪尝胆”。早先并不推出自己的站点直接面对用户,而是为三大门户提供搜索技术,获得收入并积累经验。待羽翼丰满后,再推出baidu.com直接抢夺用户、反攻门户。对待强敌Google,则用“貌合神离”。表面上接受Google注资,是在放低身段,麻痹对手,拖延时间。但暗地里全力追赶,悄然崛起,而后单独上市,反超Google。

这也形成李彦宏“隐忍”的风格。

网易的成功,在于捕捉新机会。丁磊的最大特点,是灵巧。一招“左右逢源”,用得出神入化。看两个实例就清楚。第一例,网易最开始是邮件起家,但打着门户概念上市,接下来靠无线业务盈利,然后退出,转攻网络游戏,事成后再发力搜索。现在,网易实际上是家游戏公司,但顶着“三大门户”的招牌。第二例,网易发家广州,后来总部迁至北京,2004年折回广州,2009年,重兵又再度北迁北京。其间,网易研发重镇选址杭州。所谓狡兔三窟。

金山的成功来之不易。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抛弃,但能在关键时刻舍车保帅,会一招“舍车保帅”。金山二十年历史,做过办公软件、毒霸、词霸、电子商务。抛弃过单机游戏、盘古组件、财务软件、彩信软件,还卖掉了中国第一大B2C网站卓越,最终把全部资源投入网络游戏,一战成名。

第三类,回天之计。处危难之中,不得已背水一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此类计策,首推盛大。受韩国研发商威胁和诉讼,陈天桥反向收购其股份,化敌为友。这叫“反客为主”。被网易赶超丢掉老大地位,推出免费模式颠覆游戏规则,实现反超重做老大,靠的是“釜底抽薪”。

久游网单靠一款《劲舞团》上市在即,威胁到九城和完美时空。九城天价夺取《劲舞团2》的版权,令久游网上市毁于一旦。而后完美时空推出免费游戏打击《劲舞团》,久游网雪上加霜。九城使的是“关门捉贼”,完美用的是“趁火打劫”。

周鸿祎2005年重出江湖之时,绯闻缠身,身无长物。但推出360,剿灭流氓软件,赢来清白名声。同时顺势占领数千万客户端,打下立身之本。再推出杀毒、下载、浏览器等后续功能。其中含有“狐假虎威”、“釜底抽薪”、“守正出奇”、“借尸还魂”连环四计。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环环相扣,逆转乾坤。

如上三类,各举了三个例子。至于更多阴毒之计,比如“反间计”、“苦肉计”、“上屋抽梯”、“欲擒故纵”,其中涉及更多公司,放在后面,一一详述。

说风格

风格要说透,必须做对比。

打个比方。采访老板就是一场对垒:你抛砖,老板来应对。楚河汉界在中间,相互攻防。中国互联网里,有四人风格尤其明显,自成一派。

陈天桥盛气凌人。你一抛砖,他就接招。滔滔不绝地讲解逻辑、勾勒宏图,附带强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接招还不够,紧接着一场铺天盖地的反攻。非杀到老巢,把你说服,转变你的思维,否则不会罢休。

丁磊则相反,你抛砖,他往回缩。问丁磊你为什么这么做,他会反问:那你怎么看?丁磊是团海绵,不吸干你不罢休。为吸干你,他会诱敌深入,把你拽进他的地盘来周旋。直到你自己晕了,他呵呵一笑:没戏了吧,自己收兵。

马化腾最有定力。你一抛砖,他给接着,也不反抛过来,就扔在地上。你再抛,他再接,还扔在地上。你问:为什么这么干?小马回答:一共三点。你说:这么干不对,人家说错了。小马说:哦,那也有道理,不过不适合我,再讲三点。马化腾的作风,是维持住楚河汉界。他不过来,你也甭想过去。

陈天桥是要否定你,丁磊是要吸干你,马化腾是要保全你。否定和吸干,在本质上都是对你有需求,保全你,表示人家对你没需求。小马这个人,冷静不偏激。

最后一派是马云。他跟陈天桥一样是讲道理,不过陈天桥的道理实,马云的道理虚。你攻过去,他跳起来,云里雾里,声东击西。你在地上,三两下就被搞晕。得,攻也没得攻,守也没得守,所以被叫成“蛊惑者马云”。他的话乍听有道理,细琢磨又太玄,不大靠谱,这就达到目的了。马云不是自称“风清扬”吗?一飘逸起来,没几个人看得清。

陈天桥跟马云是一派,天生领袖。气势大,说服力强。他俩都不懂技术,做战略一流。丁磊跟马化腾是一派,技术出身,工程师思维,亲自过问细节,属于沉潜型领袖。所以在对话风格上,陈天桥地面进攻,马云空中打击,丁磊退,马化腾守。

讲行军打仗,陈天桥跟马化腾是两极。陈“疾如风,侵略如火”,马“徐如林,不动如山”。讲战略突击,陈天桥跟丁磊是两极。陈激进,永为人先,自认天下第一。丁保守,永不为先,不是非要做老大。丁不冒险,怕犯错怕冤死。陈擅长冒险,不怕犯错怕生锈。

从与下属的关系看,分两类。

第一类,老板高出下面一大截,自己永远伟大光荣正确,下面只能仰视。比如史玉柱、陈天桥、周鸿祎。在企业里,他们行政、司法、执法一手抓。

史玉柱是代表。从前跟着史老板卖脑黄金的人,忽然有一天把工作服一换,推销起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是啥?不懂!不懂也没关系,史老板说了,有钱赚!这就是老史手下生猛无比的地面推广部队。由下往上,直到史老板左膀右臂都是如此。总裁刘伟,当过文秘、干过人事,卖过电脑、拉过广告,一追随就是十六年。我把青春献给你。不背叛,不挑衅。严格执行,绝对服从。

反过来,史玉柱对下面人讲义气,不抛弃,像乔峰。

第二类,老板确实高出下面一截,但自己并不总是伟大光荣正确。下面常有反对意见,甚至带点鲁莽。但老板有自制力,并不强硬控制。比如马化腾、李彦宏。两位都是白面书生,尤其李彦宏是个大帅哥。两个人都少发脾气,善倾听。公司职员(尤其女性)都喜欢呼其小名,小马哥叫Pony,李帅哥叫Robin。

比如李彦宏。2008年百度推即时通信工具,叫“百度Hi”。虽然李彦宏觉得另一个名字“百度小声”更好。但没办法,产品经理认为“百度Hi”更好,那就用“百度Hi”。谁让你是CEO不是产品经理,“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是沉潜型领袖。刻意营造宽松氛围,给人权力,有规则,懂分寸。

要讲为人处世,周鸿祎和李彦宏是两极。周之剽悍,李之隐忍,整个互联网无出其右。周鸿祎,遇上知音恨不能掏心挖肺,见了笨人压不住火,从来快意恩仇。李彦宏,就算背上插了把刀,他也能对着插刀的人潇洒一笑(看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了吧)。

至于其他人。

张朝阳超脱,偏柔,不刚强,像张无忌;雷军功力深厚,喜欢自己干活,心善,像段誉;池宇峰深陷江湖,却又力图超脱,胸怀大,做事到位,像虚竹;朱骏做事狠辣,不留余地,独来独往,像东邪。

讲恩怨

有江湖就有恩怨。说到恩怨,重点在怨,恩是其次。怨是江湖的本性。

纯粹商场上的竞争,其实不是恩怨。白天打仗,晚上还可以一起喝酒。一提起恩怨,基本都是私人之间,由商业竞争延伸进个人关系。就算白天不打仗,晚上见到也会皱眉头,这就是恩怨。

先说恩怨的脉络。

谁的性格最偏激、个性最张扬,恩怨就自然最多。周鸿祎和马云,恩怨比较多;马化腾和张朝阳,恩怨少一点。

周鸿祎跟CNNIC的毛伟,跟百度的李彦宏,跟马云,都面对面打过仗。怒发冲冠,动了气,中间有仇怨。马云跟周鸿祎,跟李彦宏结怨不浅。江湖人都看在眼里。马云跟陈天桥本是朋友,英雄惜英雄。可因为竞购华谊兄弟伤了和气,从此罕有往来,心中有芥蒂。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跟谁都竞争,被称为“全民公敌”。但低调、潜行,就算正面战场打红了眼,也很少放什么狠话,所以恩怨较少。其实马化腾打仗决不手软,侵略成性,不留余地。但都是在商言商,以硬实力取胜,所以麻烦还少。

张朝阳少有恩怨,是性格使然。做事不偏激,追求自我超脱。课余时间,就爬爬山、作作秀、蹦蹦迪、搞搞狂野Party。不逞强,不生事,所以有人缘。2004年搜狐被中移动惩罚股价暴跌,丁磊和周鸿祎都给张朝阳打来电话,安慰并且鼓励。老张人不错。

两个人一开始就是竞争,结怨的可能性反而小。如果一开始是朋友,后来结怨,麻烦就比较大。这叫反目成仇,以前的信任有多大,后来的怨气就有多重。

上面讲的陈天桥跟马云是一例,两个人都另外还有一例。

史玉柱没做网游之前老玩《传奇》,跟陈天桥算熟。当然,史玉柱是前辈,陈天桥介绍身边人给史玉柱认识。后来史玉柱把陈天桥最倚重的林海啸团队整个端走了,反过来跟盛大竞争,这就种下了恩怨。

马云跟周鸿祎也算朋友。周鸿祎说,当马云是前辈。后来马云接管雅虎,周鸿祎一直蒙在鼓里。中间马云请教过周鸿祎如何跟老外谈判,周鸿祎和盘托出,但没想到,马云看上的正是自己这座山头。后来,两家的口水仗打得很热闹。

表面上冷静不偏激的人,一结下恩怨也不手软。

雷军和丁磊,都很面善,人不错。本来很和气,丁磊当年出山时,得过雷军的指教。2004年周鸿祎进攻网易邮箱,丁磊就跟雷军通电话,商量对策。可后来雷军做网游,就成了对手。先是丁磊挖走雷军的猛将赵青,后是雷军挖了丁磊的重臣徐波。挖过来之后,做相似的产品进攻对方,这不留下恩怨才怪。

围绕恩怨,有个问题:如何面对恩怨?说白了,就是处理恩怨的法则。

整个法则就是两句话。

第一,“做企业,做人,要有报复的能力”。

有了恩怨,就要解决。以德报怨,在商场上很难行,除非我关门,让你独吞市场。所以报复是常态。没这个能力,没法在江湖上混下去,连谈恩怨的资格都没有。人家上来就灭你,你都不存在了,还谈什么恩怨?

毛主席当年就算勒紧裤带也要搞核武器。有原子弹,就有绝对的报复能力。我可以没有称王称霸的能力,但一定要有让侵略者让土匪流氓付出代价的能力,要有对等的打击能力。有这个能力,不是为报复,而是为和平。

报复能力,是杜绝恩怨发生的最好武器。这个思路,咱都是受益者,一个都跑不掉。

第二,“不要逼我”。

有了恩怨,就要报复。一旦报复,都不好受。所以,一定要有个“报复”的前提条件:我不先搞你,但如果你要搞我,我就搞你,还非搞翻你不可。

毛主席也说过神似的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具体到核武器,那就叫做“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非常经典。原子弹一炸,两败俱伤,所以我不用。但如果你敢用,那就等于是“逼我”,我只能也用。我用了不图救自己,反正都是死,目的在于“报复”。所以,我连自己性命都不要,全是因为“你逼我”。

这个思路,同样是求太平,求和气,要稳定。

传说这两句话出自雷军。高度概括的江湖法则,也是毛主席拿去跟美帝国主义和苏联老大哥叫板的国际法则。老人家保全咱国人的大道理,也适用于互联网江湖。

既然是法则,就没有不用的。雷军反击丁磊,就是这样做的。周鸿祎这样做,马化腾也这样做。具体实例,留到后面详说。

最后说,互联网这个江湖,确实真实而精彩。能在里面开宗立派、呼风唤雨的,都是一等一的人杰,英雄。他们之间的竞争、杀伐、恩怨,都是势所使然。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互联网作为中国整个商界创新最多、变化最快、最朝阳、最透明的一个产业,能给人无尽想像,最能激发个人斗志,唤醒个人激情。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这叫时势造英雄。再用毛主席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所以要感谢互联网,网络英雄们才有用武之地,我们这些看客们才一饱眼福,跟着意淫一把江湖。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49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0:54 编辑

池宇峰隔山打牛退王峰——《网络江湖三十六计》之“敲山震虎”

有疑问就要侦查核实,调查清楚之后再行动,盲目出击可能引来麻烦。如果敌在暗、我在明,或者不想跟敌人正面冲突,就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炫耀实力。所谓“敲山震虎,隔山打牛”,让敌人感受到强大声威和压力,惊慌辗转,自己退却。

这是周易里“复”卦的原意,特指用来对付敌人阴谋的手段。正是“以阳谋制阴谋”。

这与古代“打草惊蛇”的典故有几分相似。

南唐时,当涂县县令王鲁贪赃枉法。其属下大小官吏同样搜刮民财。

一次朝廷派员巡察地方。当涂县百姓便联名写状子,控告县衙主簿。状子首先递送到王鲁手上。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罪行,全都和王鲁自己的罪行类似。状子虽是告主簿,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

王鲁在惊恐之中再也安静不下来,用了八个字写下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所谓做贼心虚。真正的打击还未到来,只要一点声响,难免闻风丧胆。

案例

池宇峰隔山打牛退王峰

2006年,池宇峰旗下《诛仙》游戏的主力策划吴睿被王峰挖走了。王峰之前是金山高级副总裁,2006年筹划创业,后来做了蓝港。拿着VC几千万美元,到处招揽人才。

对这个事情,池宇峰不太好办。因为三点:

第一,池宇峰跟王峰相识。早在池宇峰进入互联网之前做传统软件时,两人就认识。后来一起做网络游戏,低头不见抬头见。十年私交。王峰离开金山后,多次收到池宇峰邀请。王峰还跟人评价过池宇峰:为人低调,对市场理解和对产品的把握能力是其成功的关键。

所以,不能搞僵了。为了个把人,大佬之间关系破裂,不值得。

第二,不易防守。王峰今天挖一个,明天可以再挖一个。池宇峰可以给一两个人涨工资,不能给所有人涨工资。公司那么大,人才济济,池宇峰防不胜防,没法守。况且,王峰的蓝港刚拿到投资,筹建之初,包括期权在内的各种好处都给予大大的许诺,诱惑力很大。

第三,这个口子绝不能开,必须堵住。否则,都去学王峰创业,都去跟着吴睿跳槽,或者吴睿在蓝港混发达了,回过头再来池宇峰这里挖人,怎么办?

既别跟王峰闹僵,又能让他不再挖我的员工;既不能在公司内造成太大动静,又要能稳定军心。这是考验池宇峰智慧和魄力的时候。


2008年4月,完美时空高调发布了“战略投资逸海情天公司”的新闻。完美时空投资其300万美元,获取约20%的股份。

逸海情天,网游研发公司,其代表作是《倚天剑与屠龙刀》。而《倚天剑与屠龙刀》的代理商正是王峰的蓝港。就在5个月前的2007年12月,这款游戏上线公测,是蓝港成立后运营的第一款游戏。

结果是,完美时空入股逸海情天没多久,吴睿就离开蓝港,重到完美时空上班,回到了池宇峰的怀抱。对于业内朋友的关心,据说吴睿只是一笑,说“不谈这个事情”。

表面上风清云淡,实际上力有千钧。池宇峰通过入股逸海情天将各个节点全部摆平。

第一,逼近王峰咽喉。王峰代理逸海情天的游戏,而池宇峰是逸海情天的股东。要给这个游戏添点堵,或者干脆让合作泡汤,那不难。即使不来阴的,至少池宇峰能做到,以后逸海情天的游戏全部由完美时空来代理。王峰汤都喝不到。王峰刚创业,一款好游戏是生命线。跟这个比,一个吴睿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好,从此以后,王峰再不会挖池宇峰的人。

第二,没跟王峰搞僵。不像雷军跟丁磊那样,丁磊2004年挖雷军的主力策划,2007年雷军又挖丁磊的主力策划,搞得很难堪。首先,大家都是输家。其次,江湖上看笑话。再次,你来我往没个尽头。王峰间接收到池宇峰的信息,知道池宇峰很严肃。这一下,完全领教了,也不伤情面,不必撕破脸皮。

传到江湖上,都会说池宇峰有手腕有肚量,而王峰也不伤面子。

第三,震慑了吴睿以及其他员工。吴睿一看,很紧张。看来还是池老板牛,一出手就完全掌控局面。如果还留在蓝港,就是不识时务,关键是也让王峰难做。算了,还是回去跟池宇峰。吴睿一回完美时空,其他员工一看,自然不服不行。心想:老实干活吧,你看出去的都回来了。

第四,价值最大的,就是给上市后圈到的大笔现金找了个不错的出路。掌控一家研发公司,非常值得。研发公司和研发人才,都是稀缺资源。陈天桥和史玉柱,都在搞开放平台抢这个。

说到底,还是池宇峰实力到位。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做一个合适的事情。掌控了资源,震慑了对手,断绝了麻烦。一箭三雕。

总结一下,能使打草惊蛇这一招的,得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我比你强大很多,你还不是对手。否则,你不可能一听到我来,就望风而逃。这种策略必然发生在一强一弱两者之间,比如蓝港和完美时空。一个刚创业,一个已上市。

二是,我本就不想跟你打。所以先吆喝两声,让你自己知趣先走。为什么不想跟你打?很可能因为跟你打,就算赢了也没劲。油水不大,反而惹身麻烦。这就是大老板池宇峰面对一个刚创业公司的处境。

所以,最通常的情况是:势力很弱一方,想偷袭强大一方,占点便宜。强大一方发现了,但不知道偷袭从哪个方向来,防守成本比较大。所以拿个高音喇叭叫:要是你敢来,我就较真,搞死你为止。弱小一方吓住了。没必要为了一点便宜把命送了。所以自己撤。

在现实里,最普遍的偷袭方式其实就是挖人。这不是正面碰撞,不是一线市场的争夺,所以不算对阵交锋。挖人不分时间地点,想起来就干,有合适的就干。所以很难防备,防守成本大。

但偷袭的确又很烦人。不仅被占了便宜,还丢了面子。很不爽。挖人也是这样。掉了个把人,不算大事,如果多了就一定会影响军心。

互联网里,挖人、跳槽频繁。池宇峰的这一招绝对算是经典。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49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0:55 编辑

钱太多,是中国互联网一道坎

池宇峰花了300万美元入股逸海情天,当然不是为单纯摆平挖墙脚的王峰。更大的看点是,池宇峰在花钱。

2008年,完美刚刚上市,圈到上亿美元。要把这上亿美元稳稳当当地花出去,是一个难度系数极大的活儿,真的。

2005年雅虎注资马云。表面上号称给10亿美元,实际到账可支配的仅2.5亿美元。有人质疑马云:水分太重。老马回答是:“算来算去我只需要2.5亿美元,其余就都给股东套现,钱多了不是好事!”

马云不是在咋唬,钱多确实不是好事。男人有钱就变坏,企业有钱就变难。前车之鉴是老IT企业用友,2001年上市圈到的钱花不完,连着几年高额分红,再进地产、买债券、多元化。搞得运营利润率连年降低,主业反受伤害,一蹶不振。

这就是:钱花得越快,死得就越快!

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的互联网重现。30多家上市公司,每家一上市就能圈到少说1亿美元,多的比如巨人有10亿美元,一下子富得流油,有钱的烦恼跟着来了。

作为上市公司,钱堆在账上不花出去要受投资人责难:给你钱是要你投资,如果只知道存银行、买债券、吃利息,这个谁都会,给你干嘛。最自然的花钱方式谁都想得到:扩大规模。可一扩大规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能不能跟上?市场有没有容量?这两个是瓶颈。

所以单纯扩大规模一般花不了太多钱。这就是张朝阳后来总结的:互联网企业应该着重于内在、有机成长。

第二个选择是多元化,投资新项目。这个同样会有人才瓶颈,不敢轻易动。看那搜狐做网络游戏,一直投入整整五年才有收成,太苦太累。一般人早就扛不住了。而且大部分扩张业务,都不了了之。比如网易2004年就做博客社区叫“部落”,2005年歇了。盛大2005年砸大价钱做“盒子”进军客厅,至今没看到结果。

接下来,第三个选择就是并购或者和一家成熟公司合资。一下子,业务、人才、市场都有了。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但,各位都知道,并购和合资风险也大,因为整合难度大,失败几率高。


新浪前些年买下上海财富之旅,学携程做定票,没过两年就倒手卖给E龙,消化不了。同样是新浪,跟两三家韩国公司合资进军网游,可最后都完蛋了。大约七年前买下几家SP,刚开始收入一下子猛升,成了老大,可两三年后还是被打回原型,被腾讯和Tom在线这些后生干倒了,缺乏核心能力。

搜狐和盛大也收购很多,但都不轻言整合,反而搁置,“等待时机”。

于是,入股而不控制就成为一个中庸的方法:既能把钱花出去,又没有太大风险。上面说的池宇峰就是干的这个事情。但就算入股,哪有那么多好公司让你入?选择太少。陈天桥是个敢花大钱的主儿,可想入股新浪被“毒丸”挡在外面,早年想打腾讯的主意被马化腾一票否决。想花钱都花不出去,市场不给这个空间。

所以,手里拿着钱,确实不好办。

尤其在互联网,高度增长惯坏了一帮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一方面,市场迅速打开,谁都不愁吃不饱,整合压力不大。另一方面,“快赚钱,赚快钱”,粗放型经营,没有精巧的管理和强势的文化,一扩张一整合就出问题。

丁磊算是相对清醒和保守的。八年来从未出手并购,2004年还主动从SP撤退。当年新浪和搜狐都拼命并购SP时,有人问丁磊:你为啥不并购,是不看好无线还是不看好并购。答:不看好并购。后来有人问:你手里那么多钱,怎么不并购?丁磊说:“我是有钱,但没合适的货。没办法,我持币待购。”所以,网易得到一些好处:没有因外在力量的进入而被扰乱,也没浪费钱。

但是,不花钱也不是本事。人家花了钱,还好歹得到教训和经验。你虽然没花钱,但在这个挣钱忒容易的行业,账上多一亿少一亿,没什么大区别。

看一下咱富得流油的互联网公司账上的现金和短期存款吧,说个大概数字。

阿里巴巴,9亿美元。网易和巨人,各8亿美元。腾讯、盛大、新浪,各6亿美元。搜狐、百度、九城,都在4亿美元左右。再加上其他上市公司,现金总额应该在100亿美元左右。

这么多钱,被戏称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变数”。因为用它去做收购,能买下太多的公司。相对而言,这些钱确实是多了。来看一个指标:用一家公司的现金去除以它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Google、雅虎、亚马逊、Ebay分别是2.8、1.9、0.6、1.6,平均是2左右,每一家都不超过3。但中国呢,巨人高达19,新浪是5.3、盛大4.3、网易7.1、腾讯1.9、阿里巴巴7.9、九城5.2、搜狐2.6,平均在5左右。

这说明,跟外国公司比,中国公司手里的钱多了。这里面一定潜藏某个问题。

问题是,这笔钱的数量和上面的这个比例还在往上涨,挣钱的速度明显比花钱的速度快。为什么?因为经过过去几年比较激进的扩张并购,以及随之而来的失败(上面都举例了),企业开始谨慎和收缩。相比于几年前,更不敢花钱。

往好的一方面说:咱企业清醒了,更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往坏的一方面说:咱企业花钱的能力没提高啊!

花不好钱和不敢花钱,都属于管理不成熟。中国互联网最近七八年急速膨胀的财富底下,却潜藏着一个大问题。这是一道要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所绕不过去的坎。

当然,中国互联网企业还是有些解决之道。第一,回购自己的股票。好像最近几年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干这个事情。第二,盖楼。于是百度有百度大厦,腾讯有腾讯大厦,网易有网易大厦,完美时空有完美时空大厦。呵呵,这两招还真行!确实没有比这两招更稳妥、更保险、更保守的花钱方式了。

有点悲哀啊。

陈天桥曾为做“盒子”讲过一段听起来慷慨激昂的话:“社会给你这么高的利润率,就是要你去冒较大的风险,你不去冒,难道让那些利润更低的传统企业去冒?你不去冒,就会被社会淘汰。”说白了就是,挣了钱一定要花出去,而且花大钱难免有大风险。

所以,就算是最近这两年,盛大确实还是保持敢花钱、敢扩张的一贯风格。相似的还有史玉柱和马云。他们具体花钱的项目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反正比较疯野。

不过,这些敢花大钱的企业能否在接下来鹤立鸡群,以及那些不花钱的企业是否就真的会被“淘汰”。还暂时看不清楚。

大多数企业都在沉默、在观望、伺机而动。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49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0:56 编辑

天翻地覆周氏复出

腐朽落后的事物就是“尸”,我支配它达到新的目的,就是“魂”。

三国争霸开初的时候,刘备只一个织鞋草民,既不如孙权有祖上留下的江东基业,也不如曹操占有地理天时及早拉起了一派队伍,却单凭一个自封的“汉室宗亲刘皇叔”而名正言顺的拉起一帮队伍,聚敛资源,东征西讨。

汉室衰微,这已经是事实。但刘备就是借了汉室这具“尸”,还了揭竿而起、称王称霸这个“魂”。

要知道,这个“尸”对草民刘备来讲太重要。没有“刘皇叔”这个名号,就是一介流寇,人人可鄙而弃之、人人可得而诛之。没有这个名号,就不可能被当时镇守四川、并同属汉室血脉的刘璋请进四川,最终取而代之,终于有自己的地盘。

在谨守“名不正、言不顺”的古代,名号太重要。后世把刘备当作一个仁义英雄来描绘、把关羽当作一代忠义楷模、把诸葛亮当作智慧偶像,根源都是拜“汉室宗亲”这个名号所赐。

如果曹操和孙权也是汉室宗亲。我们今天拜祭的可能就不是关羽而是灭掉关羽的陆逊,我们崇拜的可能就不是诸葛亮而是累死诸葛亮的司马懿。

案例:天翻地覆周氏复出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非周鸿祎莫属。

周鸿祎是靠3721打下江山的。3721是帮助用户用中文上网,当年采用与微软合作等推广方式,在很多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到用户电脑上。后来以12亿美元卖给雅虎。

周鸿祎是靠360重出江湖的。360就是把3721这样的流氓软件曝光给用户,征得同意后再把这些软件从电脑上卸掉。3721装的越多,模仿3721的软件越多;对360的需求就越多,360就装得越多。

用户因为3721而对周鸿祎的误解和埋怨越多,他们因为360而对周鸿祎的感激和支持也就越多。以前,3721进驻用户电脑是悄无声息,现在,360进驻用户电脑是敲锣打鼓。

结果都一样,周鸿祎成了。

这就是借尸还魂。“尸”就是3721,它显然没落了,但它还有些价值,这就是成就了新的360。“魂”就是让用户喜爱360,进驻用户电脑,最终获得商业成功。只不过,以前是阴谋,现在是阳谋;以前是诡计,现在是王道。

手还是那只同样的手,翻过来就朝天,是承载的力量,覆过去就朝地,是打压的力量。手的一翻一覆很容易,不过动静就很大。天翻地覆,从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

周鸿祎一手导演的这两个产品,这一伏一起的惊骇转身,可用两个字形容:经典。



3721这具尸曾经辉煌过,成就了周鸿祎早年的江湖地位。

1998年10月,3721公司创立,推出“3721网络实名”,开创中文上网服务。用户在浏览器的导航条直接输入中文,就能直接到达相关网站。这对于不熟悉英文的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个实惠功能。

可当年,3721初创,周鸿祎没钱搞宣传教育市场,就想到用浏览器的地址栏插件这种方式来推广。当用户打开某个网页或安装某软件时,这一款“可以帮助网民上网更方便”的3721插件,就自动安装进用户的电脑。此后,当用户在浏览器导航条里输入中文,就能直接到达相关网站。

在其后与CNNIC、百度的地址栏争夺大战中,各家公司为争夺用户电脑,先是互相卸载对方,然后为了不被对方卸载而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最后逐渐发展到连用户都难以卸载。由于3721在这一恶性竞争中最后“成功”胜出,自然成了众矢之的,理所当然地被当做“流氓软件”的最大代表。

这个方式直接促成3721的快速普及。媒体报道,2003年,在全国网民仅有8600万的情况下,3721的装机量超过7000万台。占有率80%以上。

2003年,3721网络实名及其地址栏搜索的使用量高达每日3000万人次,在全国拥有近4000家渠道合作伙伴。2002年销售额达14亿人民币。2003年,3721有现金约6000万。

3721的快速成功立刻在业内传开,人人羡慕,也招来众多模仿者,也就是媒体所说的“周鸿祎的徒子徒孙”。

这些所谓“徒子徒孙”多达几百上千家,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进用户电脑,并难以卸载。包括网络猪、8848搜索助手、易趣购物按钮等。

但逐渐,这些“徒子徒孙”开始走向一个极端。其实像3721、易趣购物按钮这样的大公司软件,都对用户有具体而实惠的功能,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小公司不再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功能,而只是强行向用户弹出广告、推荐黄色信息、甚至干扰其他软件运行。

久而久之,有了“流氓软件”或者“恶评软件”的说法,指这种“不干正事老搞骚扰”的软件。这些“徒子徒孙”不但不向周鸿祎上供缴税,甚至还成了3721的直接对手。但是网民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流氓软件的愤怒,账却全算到周鸿祎的头上。这让老周觉得“被扣了屎盆子,很冤枉”。

2003年底,3721作价12亿美元卖给雅虎,周鸿祎并出任雅虎中国总裁。2005年7月,周鸿祎离职,3721又被雅虎转手倒卖给阿里巴巴。

如此,3721这块资产对于周鸿祎来说,就成了一具“尸首”,腐朽落后、没有作为。因为:一方面,3721成为他人囊中之物,不再由周鸿祎控制。另一方面,3721虽然更名为雅虎助手,但越发臭名昭著,且其恶名一直都由周鸿祎来承受。



从雅虎离职后,周鸿祎之切身痛苦,莫过于如何消除缠在身上的坏名声,还自己一个清白。

好,这里有个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案。不仅能还己清白,还能奠定基业。

2005年9月,奇虎创立,得到周鸿祎投资。2006年3月,周鸿祎出任奇虎董事长。2006年7月,奇虎推出360安全卫士,专门用于扫描被安装在用户电脑上的一切“恶评”软件,并在用户同意下,将软件卸载。在其“恶评”软件列表里,就包含前身是3721上网助手的雅虎助手。

这正是中国互联网用户被数以千计的“恶评软件”严重骚扰、不堪忍受的时候,360一推出,立刻赢得用户欢呼。

刚发布仅两个月,就有超过600万网民下载360。每天卸载的恶评软件达100多万,其中每天卸载的雅虎助手就达60万次以上。截至2008年8 月,360拥有16亿用户,网民覆盖率超过60%,每天活跃用户数超过3000万。在杀毒与安全市场,360短短两年就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个人网络安全软件。

商业上的成功,今天的360与当年的3721如出一辙。都是一个独特和创新的手法高速扩张,进驻用户电脑,获得了用户认可并取得收入。并且,成为众多公司甚至是对手的模仿。这个行业里的领先者,包括瑞星、卡巴斯基、金山以及腾讯,都推出与360类似的产品。

但讲到声誉上的成功,360则完全逆转3721时代的被动。周鸿祎不惜得罪整个流氓软件产业,“朝过去的自己开火”,斩断与以往“恶评软件”的种种关联,此举反而迎来中国网民的铁杆支持。在“恶评软件”与360的较量中,网民几乎都一边倒,站到360这一边。

2007年,有数家网站发起“360安全卫士公投活动”。其中一家,有超过9万网民参与投票,其中九成网民都表示支持360“反恶评软件”的行动,更有近2万条网友留言,力挺360。在针对“你是否支持360安全卫士查杀恶意软件”的投票中,99%的网民选择“支持,恶意软件就该杀”,而认为“不支持,应该由官方机构指定软件查杀”的投票者仅为1%。

这态势,跟当年涉及3721的新闻评论90%以上都是攻击的情况,已恍如隔世,有天壤之别。

中国有句俗话,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反过来也可以讲,跌得越低,反弹也就越生猛。

这就是360踩在3721尸体上扶摇直上的道理。也是目前中国互联网上,玩好这套逻辑的唯一案例。

其实,策略的转变只是表面,背后是个性的转变。3721时代的周鸿祎,年轻气盛、急于求成,“眼睛里只有对手”,而做下伤害用户的事情,得不偿失。360时代的周鸿祎,眼界更远、棋路周全。不仅仅要在市场上成功,还要“弥补以往的过失”。境界高了一层。

还是那句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非周鸿祎莫属。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49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0:57 编辑

战争之王周鸿祎

江湖里,天天有杀伐,年年要打仗,每个人都是军阀。但要想干成连军阀看到都哆嗦的人,也就是战争之王,必须符合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摆完,你就知道,周鸿祎当仁不让。

第一条,骨子里就是好战分子,不进攻就不舒服,没敌人就没感觉。

如果怕犯错、很谨慎、不出头,也可以做大,但肯定不是战争之王。比如丁磊,如果一心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圈一块地做山大王,也不可能是战争之王。现在互联网里很多军阀都有这个想法,怕乱,不点名了。

周鸿祎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战士。“像巴顿将军,喜欢打仗,闲不下来。”说的很客观,没有自夸,也没有自贬。

老周从1998年出道开始,一直在进攻,一直在挑战巨头。戎马生涯,腥风血雨。做3721,冲垮CNNIC的渠道体系;做一搜,超过百度做成“中国最大娱乐音乐搜索”;用合纵的方式做雅虎邮箱,把当时的邮箱市场冲得稀烂,甩掉搜狐新浪成为市场第二,进攻网易;离开雅虎,跟马云打口水仗;做360,前脚把全天下流氓软件杀得干干净净,后脚把杀毒市场搅得天翻地覆,市场占有率一举超越瑞星。

这么多仗打下来,周鸿祎的对手一大摞。毛伟,李彦宏,马云,毛一丁等。个别的还带上个人恩怨,有个人恩怨不要紧,老周从来不怕事。很多年前,老周年轻气盛,放过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老百姓就不明白:报仇归报仇,还说出来干嘛。这就是战争之王的做派,享受的就是快意恩仇、捉对厮杀的刺激。有仇必报,才有仗可打。“把对手斩于马下或给他们很大重创,给我带来很大乐趣,”看见没有,这是王者在袒露心声。

在这个江湖里,人人都有这种快感,人人都会“君子报仇”。但敢无所顾忌说出来的,也就老周一人。

好战之后,就是善战,这是第二条。如果不善战,一出来就遭灭,姓什么都没人知道。

看看上面的战果,没有人会怀疑周鸿祎的作战力。所以老周有资格说:“如果我挑战任何一个巨头,对方都不会等闲视之。我都有能力冲击它,撼动它。”注意,这里说的是“任何一个巨头”,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想惹就惹,咱自然有招。

善战需要对战争本质有理解。先说战争的对象,联合谁,打击谁?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理解有深浅,战术就有高下,结局就有胜负。

听说周鸿祎很喜欢一部同名电影《战争之王》。尼古拉斯·凯奇演的战争贩子最终被抓进监狱,罪证确凿。但凯奇却被政府释放。因为他卖军火给政府的敌人的敌人,相当于在帮助朋友。所以政府支持他。凯奇有句话很经典:那些认为他应该被抓进监狱的理由(卖军火),也正是他会被政府宽恕的理由(卖军火给政府的朋友)。

这里面的哲学是:什么是朋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一旦敌人消失了,做朋友就没有意义。孙权和刘备合力在赤壁打跑曹操后,就开始彼此为敌,却仍然被称为英雄,做必须做的事情。那个乱世,衡量是非的标准不是道义、不是利益,而是生死。

周鸿祎也是这么干的,先是和卡巴斯基合作打市场,由于卡巴在杀毒市场的急速蹿升,招来传统杀毒巨头瑞星对360的狂轰滥炸;在与卡巴的独家合作到期后,没有续约,转手引进另外两家国际杀毒软件,继续对抗瑞星。合纵连横,还是相互剿灭,一切都是基于商业利益的实力较量。

上面是战争的对象,这里再讲战争的套路。善战,就要着眼全局、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打一场胜仗、灭掉一个对手容易,连打三场胜仗、灭掉一堆对手就太不容易。现在来看看360。

360推出之始,呼啦啦一片,把包括CNNIC、雅虎、百度、阿里巴巴这些众多对手在内的恶评插件全都给连根拔了。替天行道的目的达到了,顺带手,新仇旧仇也一起了了。

这招“借刀杀人”使得滴水不漏。

其中,雅虎跑出来破口大骂周鸿祎,是因为雅虎的损失最惨重。一旦插件被拔了,其网络实名的根基就没了。没了流量,收了企业的推广费怎么办?网络实名的收入占雅虎中国总收入的绝大部分。这一块没了,雅虎中国就空了。

这叫釜底抽薪。神仙也救不活。

雅虎助手的生意一旦玩完,田健这个雅虎中国执行总裁的位置也保不住,众多雅虎渠道商也就要另谋高就了。有关联的人都心里一嘀咕:看来,不能跟周老板叫板啊。

附带效应,就是指桑骂槐。

360前面说不做杀毒,但后面迫于瑞星的压力还是不得已做了杀毒。开始就是简简单单一款安全软件,后面就大大方方做软件下载。再到后面,又顺势推出360浏览器。这个360要变成什么模样,突破多少想象空间,谁都不知道。

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且是连续版的。

一款产品暗含如此多的杀机和变化,唯有360。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善战”是也。

好战与善战,能成就一个优秀军阀,甚至战争狂人;但要配得上“王”字,还欠缺一点。

电影《战争之王》里有一个西非的国家元首,这是个把十岁男孩都组织成童子军的战争狂人。整个世界都把这个狂人称为“战争之王(lord of war)”,但这个狂人却很严肃地对尼古拉斯·凯奇说:“我觉得你才是战争之王。”凯奇是军火贩子,他从不亲自扣动扳机,却在为整个世界的战争狂人供应军火。

是的,在某种程度上,周鸿祎充当着这种角色。他不直接加入战争,但为战争中的中小网站提供资金支持和策略指导。很多创业者都以周鸿祎为精神领袖。

周鸿祎做过VC,也一直有一个正式头衔:天使投资人。他投资的迅雷,是国内最大的P2P下载软件,有国内第三大客户端。他投资的Discuz,是国内最大的论坛服务提供商。以及很多尚未浮出水面的投资项目。

周鸿祎还有一个非正式头衔:战术导师。他所创新的一些运作手法和商业模式,都被后来者模仿,甚至成为行业主流。这一点,周鸿祎自己就拿3721总结过。第一个使用在电脑里安装插件的方式低成本推广,被几乎所有主流公司效仿。第一个作为互联网企业去发展线下销售渠道,把互联网产品销售给中国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这种模式被后来的百度、门户、Google所借鉴。第一个利用关键字的方式帮助小企业做推广,百度和阿里巴巴沿用至今。

近两年,周鸿祎还不辞辛苦为众多中小网站传递一个打破既定秩序、挑战巨头的思路:柔道战略。

其本质,就是作为小公司,不能跟随,不要妄想在大公司的长处上超过它。而只能颠覆、改变规则,在大公司的短处上击垮它。不能和大公司硬碰,而要找到其“阿喀琉斯之踵”,即大块头身上最弱、最致命的一处,然后全力攻击。在找到其弱点之前,不能和大公司正面对抗,而要保持低调,在不断运动中寻找机会。

小公司需要搞明白:“大公司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这个优势里有什么问题?它的敌人是谁?它最害怕什么?你可以做什么事情,但你强大的对手却不能跟着去做!”

当然,周鸿祎如此“诲人不倦”的目的,并不像《战争之王》里的军火贩子那样单纯。军火贩子仅为赚钱,老周是想做乱世英雄。他在2004年就对媒体说过:“我期望天下大乱,期望所有的小公司都来挑战大公司;大公司是产业规则的制定者,当然不期望乱,乱对小公司有好处,因为乱世会打破既有的规则和平衡,乱世出英雄。大乱之后会大治,我期望那时争取到应得的位置。”

而一旦奠定江湖地位,策略就要变。不要乱,而要建立生态链,让小辈们跟着我,有肉吃。所以,2008年的周鸿祎开始谈“合作共赢”。据说在公司内部会上,经常用Facebook开放平台做榜样。而且为把360做成开放平台,老周还破天荒地对“敌人”喊话:“欢迎包括瑞星在内的任何安全厂商来合作。”

说实话,有此思路,还能如此坦白,真需要一点“王者”气。好吧,这个名号不给老周给谁呢。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49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0:57 编辑

广告大战淘宝戏耍eBay

用虚张声势的假象去引诱敌人,消耗他最优势的兵力和资源。等到他的实力枯竭时,再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和资源,倾巢而出,就不难把敌人一举剿灭。

这实际上说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排兵布阵的章法。在开始时,需要以小博大,消耗对手有生力量。在结尾时,再以大击小,奠定胜局。

古时的田忌赛马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虽然田忌的三匹马都相应的弱于对手,但调换了一下秩序,用最弱的马去引诱和消耗对方最强的马,这就是“抛砖引玉”。而后,用自己较强的马与打击对方较弱的马。

再说另一个典故。

公元前700年,楚国攻打绞国。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趁绞城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派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绞国士兵则出城劫夺,顺利得手。连续几天,收获不小。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出城劫夺柴草的越来越多,也开始麻痹大意。

第六天,绞国士兵如常出城劫掠,“樵夫”们转身逃奔,绞国士兵紧紧追赶,却被引入楚军埋伏圈。慌忙败退之时,又遇伏兵断了归路,死伤无数。楚王此时趁机攻城,绞国请降。

e68a9be7a096e5bc95e78e89

案例:广告大战淘宝戏耍eBay

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有个特点:产品的转移成本非常低。

比如汽车,咱买一辆回家,即使很难开,也不会随便换一辆。付出成本太大,也难找到接手的下家。但在互联网上,产品大多免费。这个邮箱不好用,一分钟不到就注册一个新的。那个搜索引擎不好使,鼠标一划、敲几个字母,瞬间就到另一个网站。

所以,都说在互联网上,是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为王,依靠用户口碑传播,基本不用打广告。打广告要花钱,如果产品不好,来了的用户也会走。而如果产品好,用户会帮你宣传,速度很快,范围很大。

比如Google,号称几乎不花钱做广告,但名声好。也有反例,互联网上流传很广的一个悖论:A公司喜欢做广告,把群众变成网民,可一旦群众变成网民,就会听到比如“B公司产品比A公司好”的“传言”,于是A公司花钱请来的用户,部分就变成B公司的用户。

所以,互联网公司打广告需要十分谨慎:除非有信心,咱的产品就是第一,因广告慕名而来的用户会一直死心塌地,否则千万不要为人作嫁。

好,这下主题和主角都有了。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次,头碰头、脚对脚、针尖对麦芒的广告大战,交战双方eBay和淘宝,总共投入至少两亿美元。并且第一次大规模的,把互联网公司的广告从线上打到了线下,开始在大街小巷流窜,在电视里栏杆上常驻。

战况之惨烈,一个细节就可见一斑。在两家交战的几年间,马云办公室的前面大楼上,就是一个巨大的eBay广告,马云每天都要面对它,在烦躁中苦思破敌之策。淘宝则买下eBay中国办公楼前地铁入口的广告位,eBay的职员们每天乘地铁回家,都要被“淘你喜欢”的广告词洗一下脑。

这种做法,竟开风气之先河,一直延续至今。

这个故事,是以破坏江湖规矩的eBay开始的,它竟买断几乎所有大型门户的广告位,以此“封杀”新生的淘宝。而淘宝辗转腾挪、声东击西,先是以较小的代价耗干eBay的资金,而后再重兵反击。这时eBay没有了还击能力,为自己的愚勇付出代价。不仅花出去的一亿美元打了水漂,也被淘宝所反超。

第一回合

2003年5月淘宝创立,在这之前,eBay几乎垄断了中国的C2C市场。对于C2C这样一个撮合买家卖家见面的平台,人气和品牌尤为重要。要在这个强者盘据的市场活下来,淘宝必须有强有力的推广,让买家卖家都知道有一个新的平台叫淘宝,并且愿意尝试,才有可能积累起最初的人气,再图增长。

而要强有力的推广,必须有充足的粮草。当年7月,阿里巴巴高调宣布:向淘宝投资1亿人民币。这1亿,当然是用来打广告的。

2003年的中国互联网,绝对是三大门户的天下。当时,不仅百度还没有崛起,大量的中小网站也远远不及今天这样声势浩大。那时,据说三大门户的流量占到整个互联网流量的50%。

所以,eBay出招了。它的策略是“封锁”,要让淘宝“不见天日”。eBay的CEO惠特曼女士对此非常自信,她断言:“淘宝会在18个月内夭折。”

eBay一口气签下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连同TOM的广告合同,付出了比正常水平整整高出一倍的价钱,换取了他们的承诺——封杀淘宝以及其他一切C2C网站。如果这几大门户与淘宝发生市场推广上的任何合作,将向eBay缴付高额罚款。

道理很简单。1亿人民币虽然很多,但对于2003年营业收入20亿美元,年利润5亿美元的eBay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eBay的如意算盘是:无论你打算花多少钱,我都用两倍的钱来封杀你。只要你的钱花不出去,你的广告就见不了阳光,那你就没有出头之日。

不仅这样,对于eBay无法封锁的搜索引擎,它也想出了妙招:在Goolge和百度上也做了天价广告,而广告语就是“要淘宝,到易趣”(当时,eBay的中文名就是易趣),在eBay自己的网页上也出现了“淘宝贝,开店铺,生活好享受”的广告。

逻辑很清晰:eBay要把“淘宝”两个字的广告效果附加到自己的品牌上面,即使淘宝打出了广告,“淘宝”这两个字有了知名度,eBay也要从中占点好处。

这样,第一回合的结果是:马云抛了一块砖,就是淘宝要花1亿元人民币打广告这个打算,诱出了一块玉,就是eBay花了双倍的代价来对其进行封杀。

不过,如果淘宝这1亿元真的花不出去,那么eBay才是赢家。看来,马云需要接着行动。

第二回合

淘宝的对策也很简单:到你不能封杀我的地方去。

第一个地方,就是时任淘宝总裁的孙彤宇所说:“既然大的网站不能做广告,那就做小网站的广告。”大网站就那么几家,而小网站多如牛毛。这跟当年毛主席对付国民党的手法相似:你在城市堵截,我就去农村,你想阵地战,我就游击战。这如何封杀得了呢?

具体做法是:以较低的价格,在成千上万个小网站上投放广告。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长尾理论”所描述的,长尾里的网站虽然都很小,但积沙成塔,这里面也有海量的受众,巨大的能量。

当时淘宝的市场人员手里拿着大把钞票,挨个扫遍了国内的站长联盟,最终在一夜之间,让所有的中小网站都挂上了淘宝网的广告。这样一种战术曾经被 eBay讥笑为“穷人的玩意”。也是,相对于三大门户这些显贵,弱势而草根的中小网站,确实含酸。而且,当时站长联盟刚刚兴起,广告价格不高,自然没有 eBay一掷千金的潇洒。

在“穷人的玩意”之后,淘宝更进一步,玩起了“乡下人的玩意”。那更是一片eBay封杀不了的广阔无边的天地。想想看,你连小网站都控制不了,又何以控制这个真实世界的一楼一瓦、一街一巷呢?

淘宝开始走向线下:地铁车厢、车站牌、街道上的灯箱,也都挂上了淘宝的广告,到后来蔓延到了电视。这些线下的广告,瞄准的是没上过网的人,为它们提供了“上网去淘宝”的原始概念。

那1亿元人民币很快就消耗掉了。孙彤宇在2004年说:“我们最初的计划是两年内花光1亿元,事实上在今年年初就花光了。”

这1亿元人民币确实见到了效果。2004年9月,eBay以690万用户仍然领先,不过淘宝已经积累起最初的220万用户,这个成立才一年的新秀,有了对手1/3的用户。

这时,eBay的直接反应,是追加投入。在这些新的广告渠道,即使不能封杀你,却也要压制你,盖过你的风头!

2004年10月,eBay宣布对中国市场再投入高达1亿美元,主要用于“市场推广”。这一次,eBay准备了充足弹药,要覆盖主要的电视台、电台以及网站,开展“地毯式轰炸”的广告攻势。

2005年1月,eBay更推出了一个为期10天的网络促销:只要通过eBay的支付工具购买50元商品,eBay就贴现50元!意思很明显:你买多少,我就送你多少!反正咱有钱!

这一举动,充分表现了eBay的焦虑和狂妄。推广策略由广告诱导,演变成用钱直接“购买”用户!

eBay和淘宝的砸钱,确实很快激发了市场的热情。在2004年9月到年底的短短几个月,就有数据显示,两家的用户有了极大的增加。淘宝注册用户数突破400万,eBay宣布其用户突破1000万。

不过很明显,eBay并未能形成对淘宝的封杀,形势反而恶化。i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04年底,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中eBay的份额为53%,淘宝为41%。差距已经非常接近。

这一回合,马云1亿元人民币的“砖”引出了eBay 1亿美元的“玉”,比率高达1比7。接下来,马云还有什么砖?eBay真就还能拿出更多的玉?

第三回合

2005年10月20日,在eBay公布其第三季财报的同一天,马云又出招了。这一次,阿里巴巴宣布向淘宝增资10亿元人民币。

事实是,当这10亿元人民币的“砖头”抛出来的时候,战争已经没法再按照之前的套路进行了。因为eBay显然已经无力维持“封杀”策略。

无论是封杀还是压制,都需要维持在广告渠道上的强势,就必须拿出成倍于对手的费用。eBay为了在三大门户封杀淘宝,付出了比正常价格高一倍的价格;为了在电视台等线下渠道压制淘宝,eBay付出了多达几倍的价格。而如上两个回合,其代价都在eBay的承受范围之内。

但当淘宝的出价达到10亿元人民币,eBay要维持既有策略,就必须付出至少30亿~50亿这样的代价。折算一下,是4亿~7亿美元,这已经占到了 eBay一年净利润的50%~85%(eBay2004年的净利润不到8亿美元)。毫无疑问,作为一个上市公司,eBay不可能投入如此大的赌注。更何况在2004年前后,中国的C2C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市场。

相比之下,淘宝没有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只要投资者看好,它就能拿出一次比一次更多的筹码。

这一次,eBay无力跟进。也意味着,之前eBay奉行的封杀策略失利。淘宝长大了,而且有着比eBay更为充足的弹药。游戏的局势霎时转变,也许,现在能够考虑“封杀”策略的,是淘宝而不是eBay了。

结果不出所料。eBay连当初与三大门户达成的合作都无法维持。2005年4月,淘宝和搜狐宣布成为战略联盟,淘宝可以在搜狐上发布广告信息。5月,淘宝成为MSN的合作伙伴。

也是这一年,成为这场战争的分水岭。易观国际2005年12月发布报告称呼:淘宝占据中国C2C市场57%的份额,eBay为34%。淘宝在2005年的交易额为80亿元人民币,远超eBay。

到2008年,淘宝成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无可争议的领跑者。日均交易额过3亿元人民币,8000多万用户,年交易额有望突破1000亿元。占领了在线零售市场80%以上的份额。当年的eBay,如今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0:58 编辑

互联网上莫谈“封杀”

最近几年的网络和电信领域,明目张胆的“封杀”只有两起。第一起,是eBay在2003年开始封杀淘宝。要令其在“18个月内夭折”。第二起几乎在同时,华为封杀港湾,要令其“有营业额但赚不到钱”,并且“不能上市”(参见第18计“擒贼擒王”)。

两起“必杀令”,都是巨无霸发起的,对象都是该行业的新生儿。

当然,如果两起必杀令的结果类似,要么全赢,要么全输,那历史太无趣。事实是:商业很精彩!因为同样“必杀”,结果却大相径庭。淘宝在四年后完全击败eBay,成就了马云的电子商务王国。而港湾在三年后走投无路被华为收购,“天才”李一男就像孙猴子,大闹天空后,被“教父”任正非翻手压在五指山下。

事后来追究,能发现二者极为不同的操作手法、市场环境和财务实力,最终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一,封杀途径不同。

eBay封杀淘宝,是以封杀其广告为主要手段。要你的广告见不到光,你的产品就自然没人用。但华为封杀港湾,是直接封杀其客户。谁要买你的产品,我立马去抢生意,不要你们成交。

当然,两者的操作方式还颇一致,都用钱砸。淘宝要去门户打广告,eBay跟门户说:我给你高一倍的价钱,行不行?谁要买港湾的产品,华为说:我便宜一半,行不行?不行!那好,再打五折,这总行吧!没有人会拒绝。于是,封杀的直接效果都达到了。门户不打淘宝的广告,港湾的产品卖不出去。

不过,有一个区别太大了。

广告的渠道其实是无限大。而电信客户的数量非常有限。

门户只是淘宝能打广告的一种途径,但之外,还有太多的渠道。所以淘宝接下来就在海量的中小网站,以及大街小巷、电视台等媒体上做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媒体形式无限,所以eBay要封杀淘宝几乎不可能,除非有无限资本。用一亿能搞定三大门户,但用多少亿才能搞定央视呢,用多少亿才能搞定全中国的地铁车厢呢?从这一点上讲,想要垄断广告途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电信设备商是有限的。全中国就那么几家,全世界就那么几十家,而且采购一次就用好多年。今天他买了交换机,再等两年才会换代,那个时候才有新机会。不会像广告那样,天天都得播,还得天天变点新鲜的。顺便插一句,这其实就是媒体的好处,是一种日用消费品,源源不断,而且每个人都需要,真是个好生意。

第二,实力悬殊。

eBay相对于淘宝的实力悬殊,远不及华为相对于港湾那样巨大。

eBay在2003年收入20亿美元,利润5亿美元。它用了1.8亿美元收购易趣,后来至少用了1亿美元来封杀“淘宝”。这2.8亿美元,已经占到其当年利润的50%以上。任何一个上市公司,要付出如此大的成本,都是会经受投资者的强烈质疑。

并且更为重要的是,风险投资在背后对淘宝的支持,一点不比eBay投入小。淘宝在2003年投入1亿元人民币,在2004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超过eBay用来封杀淘宝的1亿美元。在2008年,淘宝又追加了50亿元人民币。eBay肯在中国投入50亿元吗?几乎不可能。

而华为在2005年收入至少400亿元人民币,利润至少50亿元。当时港湾的收入才刚10亿。华为不要1/5的利润,就能把港湾连窝端掉。据说,华为用来“打港”的专用经费一年最多时达4亿元,而同一年,港湾的应收账款就多达4亿元。

有这些数据,道理就很简单。华为太肥,用钱就能砸死人。

第三,业务模式不同。

逻辑上讲,假如港湾的产品就是比华为好太多,华为即使免费,人家客户也有理由不用。如果这样,港湾也有机会。不过,事实上,两家的产品没有质的区别。而且,港湾的骨干包括李一男自己都是从华为出去的。从人到产品,肯定相似。

但淘宝和eBay不一样。它们的产品有质的差别。淘宝是完全免费,eBay是收费,并且一直坚持收费。既然有免费的,为什么要用收费的?就算收费的比免费的好,既然有免费的,同时用两个也可以啊!

正因为这一点,导致淘宝的广告投入得到了效果:既然免费,那所有的卖家都愿意来试一试。既然免费,那么卖家的出价就可以相应的低一些,也就吸引了更多买家。

总之,封杀是难度系数非常高的一连串动作。只有当面对一个相对而言非常弱小的对手(比如收入和可动用现金只是你的几十分之一),用一个合适的手段(比如可以直接封杀客户,而不必去漫天撒广告),在双方产品没有本质差别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如果上面这些道理说得通,那么在互联网上直接面对网民的这些业务,就基本不存在谁封杀谁的可能。因为这些服务一般都免费,无论电子商务、搜索,还是新闻、电子邮箱,现在连一直收费的游戏都免费了。

既然是免费,也就没有了华为式的“依靠财力垄断客户”的做法。只有当人家收费,你低价倾销,才可能“封杀”。但大家都免费,怎么个“封”法?任何用户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试用任何产品,因为试用成本为零。所以,互联网上,做好产品是王道。不要老想着你的对手,多花点时间伺候好用户。

“封杀”本身就是一个跟互联网为敌的概念。互联网讲开放,互联网无边无际,互联网彼此联通。封杀就是“先围而后歼之”。互联网上,没法封闭。封了就不是互联网。

我们常听说,某某伟大的电视台封杀某某明星。但是,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某某网站封杀某某明星。说出来都是笑话。

说到这一步,eBay真犯下了一个低级错误。自己依靠互联网长大,却忘了互联网的本质。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0:59 编辑

任正非点杀港湾

挽弓当挽强,用人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是诗圣杜甫的千古名句,不过讲述的却是一个作战法则。杜甫的大半生都处于晚唐,那是一个烽烟四起、横戈铁马、诸侯割据的乱世。于是,连诗圣这样的读书人自然会领略到一些战争精髓。

擒贼擒王,就是要摧毁敌人的中坚力量。抓获敌人的首领,就可使敌人全军解体。无首的群龙在旷野拚斗,最终一定是走上末路。

就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出了一个擒贼擒王的经典战例。

当时安禄山手下勇将尹子奇进攻睢阳。御史中丞张巡决定据城固守。叛军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见士兵疲惫,只得鸣金收兵。

晚上趁叛军休息,张巡率兵劫营,下令部队擒拿首领尹子奇。但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现在乱军之中,更难以辨认。

张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叛军。不少人中箭,但发现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缺箭。于是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消息。

张巡立刻辨认出尹子奇,急令神箭手向其放箭。正中尹于奇左眼,仓皇逃命。叛军立时土崩瓦解,大败而逃。

案例:任正非点杀港湾

2006年华为收购港湾时,任正非用了四个字来形容这场胜利:“惨胜如败。”

究其原因,是因为华为使用了非常规的手段来剿灭港湾,为伤敌八千,先自损一万。从数字上来说,华为失去的不比港湾少。但凭着雄厚的底子,华为几年时间耗死了港湾。

任正非想要的,就在于用一场看似亏损的战争迎来一场战略性的胜利,用短期的账面利益换来长期的安定。在给华为造成麻烦的对手里,港湾是最强的排头兵。击败了港湾,剩下的对手就失去了榜样,不攻自溃。

这跟以监狱生活为题材的电影情节相似。一个刚入狱的新手,一开始就要找到监狱里最横的老大,豁出了命也要把他教训一顿。只有这样才有太平日子过。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了咱是玩命的。否则,以后谁都会来欺负你,就算他们远不够强大。

玩火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华为高管就有离职创业的传统。这个传统延续至今。据了解,从华为出来的员工前后超过3000人,他们中很大比例都选择了创业。

华为创业系一般有三种选择:

一、做代理。

好处是收益稳定,缺点是没有核心竞争力,上游的产品厂商才能决定你能做多大。尤其是面对华为这样的强势厂商,随时都能掐断你的咽喉。作为代理,也就是忍气吞声当好搬运工,挣到每一单的份子钱。

二、开咨询公司。

这是一个热门选择。把华为发展过程中一整套的管理理念、方法、工具传授给更多的后来者,把经过华为实践过的NVQ、KPI、IT、QCC、ERP、BPR、CRM、IPD、ISC等从概念到操作细节贩卖给更多的企业。只是,做咨询卖大脑,年收入上亿都很难。

上面两样,都跟华为没有直接冲突。做代理的公司跟华为是伙伴,做咨询的公司也会对华为的品牌影响力有利。有问题的是下面这一类。

三、产品研发。

不少走出华为的有志青年,创业之初就决心要搞自主品牌和产品研发——创造真正的价值。他们自筹资金(多是辛苦打工挣来的血汗钱),引入VC,热火朝天开练。

而做产品研发又有两种不同风格:一种是了解华为没有做什么,从中找到市场机会,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有如格林耐特(专注宽带接入产品及应用开发)。另一种则是了解华为在做什么,并且知道华为在做的事情中什么没做好,然后把它完善起来形成竞争力,有如港湾。

前一种,其实跟华为也没有冲突。关键是后一种,创业公司和华为在同一个领域直接竞争。说白了,就是徒弟出师后,反过来打师傅。所有这里面,对华为来说危险最大的就是港湾。

港湾创始人李一男。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两天时间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兼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这就是一个传奇少年。

2000年,李一男领了华为最后一笔1000万分红,北上创建港湾,选择了与华为有直接竞争的业务领域。

2001年9月,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和龙科创投分别将1600万人民币和300万美元交到了当时旗下仅100多人的港湾。一年不到,2002年5月,华平和龙科又分别再投下 3700万人民币和500万美元。同时还为港湾提供了3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担保。2004年3月,华平又和TVG投资、淡马锡控股等一起为港湾注资 3700万美元。

港湾的业绩也节节攀升。2000年,7600万元;2001年,1.47亿元;2002年,4.1亿元;2003年,攀在了12亿元的高岗上。

这个时候,港湾和李一男毋庸置疑成了“华为系创业”的典范、楷模、偶像。一面旗帜,高高飘扬。

但是,这面旗帜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速度,能达到这样的高度,跟一些传说中的“灰色”做法分不开。

第一,大量挖掘华为的核心骨干。

港湾的业绩都是由地道的“华为系”一手操作。除李一男外,港湾副总裁彭松此前是华为国内市场主管副总裁,港湾负责产品的常务副总裁路新是原华为技术数据通信部总经理。此外,公司开发体系与销售体系核心团队也基本上以华为员工为主。

第二,利用华为资源为港湾所用。

媒体曾报道:比如,港湾先私下收买华为市场和研发部门的核心骨干,但这些人并不离开华为,而是专门针对港湾的需求对相关研发领域的项目或相关市场进行回避。据说甚至收买了华为北京研究所的一个员工,由其利用公司资源进行研发,然后港湾和他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说白了,这就是偷,而且还使诈。

华为人士在2006年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非常直接地表示:“我们1000多人,搞了两三年的东西,他三五十人出去一年就搞出来了,怎么可能呢!它(港湾)进入电信运营市场,投标价格低,主要就是因为它不用研发,很多技术甚至代码是从华为偷过来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越来越多的华为骨干被港湾的成功所诱惑,开始效仿港湾的灰色做法。华为内部,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结伙叛逃、有预谋的剽窃。对于一个研发型公司来说,其危害足以致命。

2000年后涌现的一批“华为系公司”,大多数都是由李一男这样的副总创建,以及围绕在副总周围的一批年纪30岁上下的公司骨干。他们更年轻,在华为扮演的角色离一线的开发、销售和市场工作更近。这些30多岁的人,不像李一男那么在业界引人瞩目,但同样有着非常强烈的创业梦想和冲动。他们的创业激情一旦被点燃,就不可阻挡,并且不惜代价。

一位华为高管的切身感受就是:“好像只要是在华为待着的人,都被认为是很奇怪的,好像没离开华为的人,反而是不正常的。”

当时的处境,任正非称之为“内外交困、濒于崩溃”。他在2006年收购港湾时亲口对李一男描述过当时的情景:

“你们走的时候,华为是十分虚弱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包括内部许多人,仿效你们推动公司的分裂,偷盗技术及商业秘密。华为那时弥漫着一片歪风邪气,都高喊‘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的口号,成群结队地在风险投机的推动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像很光荣的一样,真是风起云涌,使华为摇摇欲坠。”

此番说法绝不夸张。2001年,也就是港湾创立的第二年,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这一震动一时的演讲。2002年华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负增长,2002年,华为销售总额为220亿元,比2001年下降了35亿元。

“如果港湾最终成功,或是上市,或是高价卖给外资,那它将对华为人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要知道华为有很多老员工,他们手中都有足够创业的资金和技术。”一位华为人士说,“这明摆着就是在动摇华为的根基!”

围剿

就是这样的“群贼而起”危难之时,任正非下达了对“贼王”——港湾的“必杀令”。

2002年,华为正式收回了之前签约给港湾的代理权,并派重兵加大了市场开拓的力度。2003年又和3COM成立了合资公司专门从事中低端的数据市场。2004年,华为与3COM的合资公司已经运转良好,而与思科的官司也已经告一段落,著名的华为“打港办”就在这时成立。

“打港”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让港湾有营业额赚不着钱,二是绝对不让港湾上市。为此,华为对内部下了死命令:办事处如果丢单给中兴、思科不要紧,丢单给港湾要受处分;对客户他们是大的项目就白送,已经在使用港湾设备的,华为就回购,还买一送一,废港湾的标;同时还开展“反挖人”运动,港湾接入网产品线的研发人员被华为一锅端。据说华为为此准备的“打港”经费一年最多时多达4亿元,而同一年,港湾的应收账款多达4亿元。

很快,港湾就感到了市场的难做。“港湾在2005年以前,在交换、接入、高端路由等产品方面确实有技术优势,而且作为一个新公司,给人有很强活力的感觉,尤其在2003年的时候,大家都充满激情,我们提出的很多方案、观点经常让客户耳目一新。但到了2005年,港湾研发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很多新功能无法兑现,市场下滑之后,很多给用户个人的承诺也开始出现无法兑现的情况,这是个恶性循环。”一名港湾高管这样回忆。

到了2005年,港湾的国内市场表现已经陷入停滞期。这一年港湾对外公开的确认后收入是125亿美元,但国内仅有8300万美元,与前一年持平。更为严重的是,这一年,甚至出现了国内所有电信运营商集体清退港湾DSLAM产品的情形,变成只有中兴、华为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三家主供应商,而这个产品是港湾当时的主盈利产品之一。

同时,港湾只能捡华为员工漏下的一些小单,而后来就连几百块钱的小单华为也不放过。

这个时候,华为开始向港湾员工交涉,动摇其军心。一位华为人士说:“港湾过来的人员会并入各个部门,华为将妥善安排。”任正非在和李一男等港湾高管见面时就直接说:“不要担心会算计你们,也会合理地给你们安排职位的,不光是几个,而是全部。”

同时,客观的产业环境也在恶化。1999年离开华为创业的李玉琢还清晰地记得,他2005年去深圳见任正非时,任正非见了他就说:“别做了,很多中小企业都会死亡,冰河期到了。”

2006年,走投无路的港湾最终选择被卖给了华为。据说华为也给出了一个“不错”的价格。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在协议签订后的干部吹风会上说:“不能没有代价,也不能代价太大。因为没有代价、完全零付费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双方达不成协议;付费过高,我们无法接受,因为我们要从华为未来几十年长期稳定发展的历史长镜头评判。”

收购港湾如果说为了产品和市场,无疑在2003年末更合适,那时候华为在数通领域除了BRAS以外几乎全面落后于港湾产品的开发速度、创新水平。 2006年收购一个在研发和新品发布几乎有些停滞的公司并不合适。况且,这个时候不论是标志性的核心交换机路由器、边缘路由器产品,到全面中低端产品上,华为不仅不落后港湾,甚至很多地方已经有所超越。

那为什么要收购港湾呢?一个前华为员工在网上这样写到:

“为了告诉华为内部的员工,以及在外面的华为系员工,不要想重复硅谷的创业神化,不要听信那些风投的蛊惑,老老实实在华为内部贡献智慧,把华为做大做强。特别是那些年富力强,有开发、组织、执行、市场、销售丰富实际操作经验的人,特别是具备多种能力的、年龄从27、28岁到40岁的人,踏踏实实在华为干吧。再有就是虽然华为很大,但是现在华为在改变,现在的华为可给你们更多发挥的空间。”

华为的目的无疑达到了。港湾的失败,给予“华为系创业”和那些同样有创业打算的华为人一个深刻的警醒。上面那位前华为员工竟然因此而“恨”上了曾经敬重的李一男:

“我恨李一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李一男在港湾的失败,击碎了那些唯他马首是瞻的骨干们的创业梦想。要知道在创业初期,这个神奇小子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令人尊敬和崇拜,对他是充满信心。”

而华为收购港湾要传达的一个最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告诉那些年轻的蠢蠢欲动的人,不要去抱什么创业梦想。不要受那些坏人的挑唆,有什么非分的想法,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假如非要搞,港湾就是下场!

经过了2004年左右的激烈打港以及2006年的收购,华为在与内部员工离职创业的较量中取得了标志性的胜利。接下来,华为业绩也走出了冬天,一路飘红。

2007年,华为订单销售额为160亿美元,这一数字比2006年增长了45%。销售额中有72%来自国际市场,约115亿美元。华为2006年订单销售额为110亿美元,其中65%来自国际市场,增长率为34%。

2008年,华为订单销售额计划达到220亿美元,相比2007年增长37%。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按照2007年销售额计算,华为已经进入了世界500强。相比之下,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预计2008年的收入增长只保持个位数。

擒贼擒王终有果,一将功成万骨枯。

回过头去看看那些类似港湾的研发型公司,活得都还不如给华为做代理的“二传手”公司。这当然是华为所想要的效果:“理想越大,活得越差。”

而李一男也最终放弃了他在电信领域的理想和梦想。2008年底,在港湾被华为收购两年之后,李一男再次离开华为。不过这次他没有创业,而是永远离开电信领域,离开与华为的所有纠葛。投身互联网,担任百度CTO。

“华为系创业”部分名单

1993年,韩致舜(原华为研发部副总经理),创办深圳市顺粤电子有限公司,后又创办深圳市迪非电子有限公司。

1999年,胡红卫(原华为管理副总裁),成立深圳市思捷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999年,李玉琢(原华为副总裁),创立北京合康亿盛科技公司。

2000年,李一男(原华为副总裁),成立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2001年,聂国良(原华为常务副总裁),组建汉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此公司顾问团队主要人员几乎全都有华为工作背景。比如原华为公司审计部总监陈志强、供应链流程优化项目部高级经理汪伟、研发总体技术办副总经理兼研发流程优化处主任朱光辉,以及张柏、吴天华、李爱新等。

2001年,刘平(原华为数据通信项目组组长),携华为同事黄灿、俞跃舒创办深圳市林耐特通信技术责任有限公司。不足一年就迅速打开市场,2002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2002年,陈硕(原华为副总裁)、毛森江(原华为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成立尚阳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2002年,李有春,创办思考公司。

2002年,方超,创办微通太微波技术公司任总经理。

2003年,黄耀旭(原华为主管研发的高级副总裁),名列华为创业初期的100人之内,带走了包括华为南方研究所所长在内的近30名员工,创办深圳市钧天科技有限公司。

张建国,创办益华时代管理咨询公司。前华为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监。后任中华英才网CEO。

邹磊,创办深圳启易技术有限公司。

程静海,创办南京源动力营销管理咨询公司。

张永杰,创办一家视频通讯公司。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1:01 编辑

VC+前高管=魔鬼
http://www.yunkeji.com/wp-content/uploads/2009/06/w020071121289630485440-253x300.jpg

任正非是中国商界里公开露面次数最少的企业家,但却是第一个跳出来公开攻击西方风险投资的企业家。如此低调稳重的老者也骂人,而且大声骂出来。很明显有两个因素:第一,被刺到了痛处。第二,这个事情不仅仅跟自己有关,跟整个中国商业界都有关。

任正非骂VC,是因为VC支持的港湾通过不合法的手段攻击华为。他的原话是:“西方基金在2000年美国的IT泡沫破灭中惨败后,转向中国,以挖空华为、分裂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来摆脱他们的困境。华为那时弥漫着一片歪风邪气,都高喊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口号,骨干们成群结队地在VC推动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

在中国,骂VC是真需要胆识和实力。可以说,没有VC的哺育,就没有高速成长的互联网业,就没有丁磊、陈天桥这些赤手空拳打下江山的阳光富豪。没有VC的传播,中国人到今天也未必知道“期权”为何物,未必能熟练地念出CEO/CFO/COO这样的洋名词。

在推动中国商业现代化、中国产业与西方金融体系接轨上,西方VC确实居功至伟。这是正的一方面,但也有反的一方面。

任正非所遇到的VC,确实是魔鬼。他们的逻辑,就是找到中国大企业里的高管,说服他们独立,资助他们挖走该企业里的核心骨干、甚至偷窃其技术和商业机密,再成立一个新的公司打败原来的公司。这些前高管,在企业里有着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也深知企业的缺点和命门。

对于创业的人来说,VC是天使,但对于原公司来说,VC就是魔鬼。

这样的套路,其实近年来在中国一再上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摩根士丹利所支持的伊利前高管牛根生。他在1999年创立蒙牛,迅速挑战了老东家、国有企业伊利的中国乳业霸主的地位。

当前两年蒙牛风光时,“英雄”牛根生说的都是关于自己如何伟大光荣正确的故事。最近一年,蒙牛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和自己的虚假宣传而跌入万丈深渊。终于有人站出来质疑:你片面追求高速增长,必定扭曲地发展,VC对此肯定“功不可没”。

其实,任正非把矛头所对准的西方VC,也未必就是最终的幕后黑手。西方VC手里的钱,大部分都来自实业界。比如华为在全球所威胁的老大思科,自己就做VC。在中国鼎鼎大名的软银,就是思科投资。另外,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大牌的产业巨头,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VC之中。

所以,更有人认为,支持港湾的其实不是VC,而是VC背后的产业界,是那些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猛烈进攻的对手。假如港湾成功,他们可以再复制港湾二代,去进攻港湾一代,延续下去。即使港湾失败,也起到了在中国本土拖住华为的效果。中国人喜欢窝里斗,美国人都知道。

那时,华为在国际法庭上对抗思科的诉讼,在国内还要应对风起云涌的骨干离职自挖墙脚。情势之危急,用任正非的话就是:“内外交困、濒于崩溃、摇摇欲坠。”

“如果港湾最终成功,那它将对华为人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要知道华为有很多老员工,他们手中都有足够创业的资金和技术。”一位华为人士说,“这明摆着就是在动摇华为的根基!”

而这种后果绝对不仅仅跟华为一家企业相关。

任正非看到,它将对大环境产生影响。“如果基金这样做在中国获得胜利,那对中国的高科技是一场灾难,它涉及的就不只有华为一家了。因此,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坚决和基金作斗争。”

正因为此,任正非才在剿灭港湾之后,大声说出他所看到的真相。

当然,其实这种事情,在互联网里并不鲜见,尤其是以产品为核心的网络游戏。只不过操盘者不再仅仅是专业的VC,而是手里有大把钞票的大佬。

2004年史玉柱开始做网游,把陈天桥手下最倚重的研发人才林海啸及其整个团队挖走。结果,史玉柱搞出了一款跟林海啸在盛大时所研发的颇为相似的一款游戏。传说,当时盛大高管都想去法庭告史玉柱,陈天桥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放史玉柱一马。

后来陈天桥学精了,2007年开始搞平台,叫“18计划”,锣鼓喧天、明目张胆地用分红、用股份吸引遍天下的研发人才。

史玉柱当初搞的是阴谋,偷着干;陈天桥青出于蓝胜于蓝,搞阳谋,合法化的干。后来史玉柱也学着陈天桥这么干。2009年初开始搞“赢在巨人”。据说腾讯也要这么干。

这下子丁磊坐不住了。谁都知道网易的研发最强,丁磊手下高手如云。2009年丁磊在网游大会上就公开攻击这种做法,说这种明摆着砸钱挖人的事,“不健康”。

丁磊之所以深恶痛绝,还因为他之前就受过这种苦。2006年雷军花了1000万元把《梦话西游》的主策划徐波挖走了。徐波出去之后,立马搞出一款跟《梦话西游》神似的游戏,跟网易正面竞争。当然,丁磊自己2004年也干过,挖的是雷军手下的赵青。

如果任正非也知道网游业的大佬们都是这么干,会不会很受教育。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1:03 编辑

朱骏模式:刀尖舔血
http://www.yunkeji.com/wp-content/uploads/2009/04/200711193117274.jpg

中国互联网,越发不缺乏暴力和恩怨了。

2009年4月,网易从九城手里抢走《魔兽世界》后续作品的代理权。《魔兽》对网易来说,只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但对九城来说,就是釜底抽薪。九城90%以上的收入来自魔兽,没有魔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九城的小命说完就完。

如果要说江湖情面,看起来很温柔的富家翁丁磊,不该做这种捅人捅心脏的事情。确实很暴力。但业内人基本都在看热闹。游戏圈的老人朱威廉在博客里说:“九城不值得同情”。其实,90%的江湖人其实肚子里都憋了两个字:活该。

这件“江湖大事”最不该被忽视的两个关键是:一个市值数亿美金的上市公司为何置自己于如此危险的境地?它来自于一个怎样的思路和现实?

万事不离因果。被人逼宫,再遭人冷眼,都是朱骏自己种下的。

说故事:关门捉贼

上面说了,中国互联网越发不缺乏暴力和恩怨。要讲清楚网易偷袭九城,还不如先从九城劫杀久游说起。

2007年6月,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久游网将于7月12日正式挂牌。久游将成为继盛大和九城之后第三家以网游概念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7月,久游网确定IPO发行价,预计融资1.74亿美元。

但在久游网IPO定价出炉仅两天之后,与久游网纠纷不断的韩国开发商T3公开称“久游网背叛了我们”,表示近期将正式起诉久游网。久游董事会不得已于7月6日16:00决定暂停IPO。紧接着8月17日,大阪证交所宣布,正式取消久游网上市。

大好前程,毁于一旦。

导火线是久游旗下运营时间已达两年的主力产品《劲舞团》,这也是其80%以上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作为《劲舞团》的开发商,T3与久游网早已矛盾主要有三。将这些矛盾激化的,是另一家网游运营商九城。

禁不住九城高达3820万美金保底金的诱惑,2007年5月,T3宣布把《劲舞团2》的中国运营权授权给九城。传说,九城还支付高达1100万美元,用于T3对久游起诉所需的相关款项。此举令久游网与T3关系恶化。久游网声称,自己拥有《劲舞团》的在华商标权,《劲舞团2》不得在中国使用该商标。 T3则威胁,《劲舞团》合约到期后不再与久游续约。

虽然在2007年9月,以久游网在两年内支付高达4500万美元保底金为条件,双方和解。但4500万美元的天价等于给久游网拴上了金镣铐。接下来两年,久游网步履维艰,直到今天仍未能上市。九城的如意算盘,收效圆满。

这就叫关门捉贼。久游网是那个贼,上市就是那道门。久游网一天不能上市圈钱,就一天没有足够的资本与其它上市的游戏公司争夺优质的游戏代理权。

为什么九城必须对久游下重手?而不是同样上市的另外两家游戏公司盛大或网易?

单靠一款代理游戏成功,是久游网的致命弱点。但同样也是九城的致命弱点。九城是老师,久游是学生。

对“代理大作——依靠一款大作实现增长——上市——圈更多的大作——更大的增长”这个链条的依赖性,在网游圈里没有人比九城更上瘾的公司了。

九城在2002年圈到的第一款大作是《奇迹》。这一款游戏占到九城收入90%以上。依靠这款大作的成功所积累的资金和品牌,九城在2004年4月又圈到了《魔兽世界》。正是有这一款游戏垫底,九城在半年后上市。融资一个亿美金。

有一个亿美金支付昂贵的硬件费用和运营支出,《魔兽世界》大获成功。九城收入从2004年不到3500万人民币猛增到2005年4.6亿,再猛增到2006年9.9亿。

但《魔兽世界》这一款游戏同样占到九城收入90%以上。九城急需要其它游戏来分担风险。所以利用《魔兽世界》赚到的钱,以及引入EA作为股东圈到的 1.6亿美金,九城不断开出天价以圈进更多的大作。包括《卓越之剑》、《激战》、《奇迹世界》、《RO2》、《暗黑之门》等等。其中仅《暗黑之门》,九城付出的授权费就高达3500万美金。

在这个链条中,若没有《魔兽世界》的代理权,就不可能有半年后的上市。而没有上市,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来运营《魔兽》。而没有《魔兽》的成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来圈进更多的大作。

九城当然深知这个模式的危险。一旦出现同样以天价代理大作为立身之本的另一家公司,就必然导致代理费不断攀高,大作代理无利可图。而九城这样的没有自主研发实力、只能靠代理的公司就走进了死胡同。

九城这种模式,只能一个人玩。如果有了模仿者和竞争者,就没法玩。所以九城必须要在第二个九城上市前掐死它。

但是,九城无法回避“代理”模式本身的脆弱。当比九城更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上市公司来与九城抢夺国外大作,九城就难以抵挡。

所以,2009年4月,无论收入、利润、市值、账上现金,以及技术实力都是九城数倍的网易出手了。而在2008年,网易就已经击败九城获得《星际争霸2》的中国代理。请注意,《星际争霸2》和《魔兽世界》的研发方都是暴雪公司。这是网易抢走魔兽的前兆。

网易版的关门捉贼,同样收效圆满。

侃人性:偏激朱骏

网络圈里“邪”人不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邪”法。朱骏的邪,主要是偏激,而且狠。

中国的游戏运营商都在尽力避免一件事:受制于人。代理外国人的游戏,就是受制于人。人家一断流,你就很痛苦,只能不断上供,没有尽头。比如盛大和 Actoz的官司,比如久游和T3的恩怨,太多历史证明一件事:受制于人必定两败俱伤。所以,以盛大为起点,中国的游戏运营商都坚决不走这条死胡同。

做法不外乎两条。第一,做自主研发。这是主流。网易、巨人、完美世界、金山、搜狐等等都如此选择,无后顾之忧。第二,做平台。把门打开,跟不管大小的所有游戏公司共享资源,相互扶持。把一连串的游戏做成功,不单独依靠某一款,收入多元化。一家上游抽刀断流,我还有其它的,伤害不大。盛大首先尝试这条路,巨人和腾讯跟进。

还有第三条,反向收购。盛大就是买下Actoz的股份而把争端彻底搞定的。但这不是主流。买一家两家可以,买三家四家就不现实。

但唯独一个朱骏,这三条路都不走。不就是受制于人吗?老朱我就是不在乎。不就是收入单一吗?师兄我扛得住。

九城头两年就靠一款《奇迹》,这两年就单靠一款《魔兽世界》,占到总营收的90%以上。外面的人一看就皱眉头,小命捏在韩国人和美国人手里。可是看起来朱骏面不改色。一直保持天价代价外国大作的作风,只要一款成功就OK。不转型,不服软。

其实朱骏确实不易,貌似走钢丝。有胆量,才敢玩《奇迹》;《奇迹》成了,才有《魔兽》;有了《魔兽》,才有上市;有了上市,才有钱运营《魔兽》;《魔兽》成了,才有钱回笼,也才有钱找一个《魔兽》。中间任何一个链条断了,朱骏就玩不起来。

这个链条所幸走完了。并不见好就收,还要接着玩。如果不是一个狂人,很难有如此雅兴。这就是朱骏的偏激。

可这偏激之中还有邪气。换句话说,他自有他的手腕。你盛大不是靠收购韩国人的股份搞定的吗?我没你那么有钱,所以反过来干:我让美国人收购我的股份。2008年,美国大游戏公司EA收购九城15%的股份,其热门游戏也自然交由九城代理。

做法虽然与陈天桥完全相反。但目的一样:和老外捆在一起,一家人。但留下永久的弊病。第一,自主性越来越弱。第二,附庸性越来越强。第三,不能复制不能延续,一个EA进来了,第二个EA就进不来了。并且,暴雪必然会生气。很多人都猜想:正因为九城引进EA牵制暴雪,所以激怒了暴雪。

这就是朱骏邪气里面的偏激。所谓偏激,就是不主流,走险道。刀尖舔血。不在乎刀尖舔血的人,往往还带着一个字:狠。

所以2007年,朱骏对韩国人承诺了3820万美金,直接把久游网的上市计划被灭了。久游网气急败坏,其高管跑出来爆料:九城支付高达1100万美元,用于《劲舞团》研发商对久游起诉所需相关款项。

是啊,不仅抢你单子,还要帮人告你。一定要在上市前灭掉你。中国互联网,少见这么野蛮的,前无古人。为什么这么狠?其实没办法。

上面说了。九城是唯一一家靠代理国外大作混饭吃的主。这里有一个条件:我必须代理到足够好的大作,这需要“天价”。比如答应《劲舞团2》的3820 万美金,答应《暗黑之门》的3500万美金。能出天价是上市公司的好处。不上市就玩不起这个游戏。所以,九城要继续玩这个游戏,必须杜绝第二个九城上市,必须杜绝第二个九城拿着上市圈来的钱来跟我争。

久游网是九城之后,唯一一个靠代理一款大作成功的企业。九城必须灭久游,否则养虎为患。久游网一旦上市,九城好日子就到头。

这是生死之战。不要怪我狠。九城之后,再没有第二家单靠代理大作就上市的公司。也许没有人愿意发狠。只是迫不得已,非发狠不可。在朱骏这里,发狠是偏激的代价。

发狠且偏激,这样的人在江湖里比较难有朋友。网易抢走魔兽,基本听不到谁出来为九城说句话。在商言商,一切都在自己种下的因。上次灭了久游,现在网易来灭你,正好一个轮回。

既然少有朋友,所以朱骏常在江湖之外。并想在江湖之外,造起另一个江湖。就像金庸笔下的东邪。是江湖人士,却常居桃花岛。吹吹笛子,收几个徒弟,自成一派。换一种身份,清高一回。

朱骏的桃花岛,就是足球。

2006年,个人出资3000万买下上海中邦俱乐部90%的资产。2007年,出资1.5亿入股申花,成为申花大股东。不仅是大股东,还真玩。

传说,球队比赛时,朱骏一度亲自排兵布阵,坐在教练席上大喊大叫。第一,语言狂热简单直接,“冲啊,上啊,拼啊……”。更重要的是第二,手边还有个大箱子,装的是上百万元的人民币。只要球队赢了,马上现场分钱。媒体报道,2008年朱骏为申花砸了一个亿。尽管战绩不佳,但不碍事。2009年,准备再砸一个亿。

钱是小事。朱骏需要的,是发泄和酣畅淋漓的感觉。也许,在网游江湖里,朱骏找不到这样的感觉。因为受制于人,所以有点郁闷。

如下是朱骏喜欢给媒体讲的故事。第一,小时候家里很穷,为贴补家用骑黄鱼车送货,一路艰辛,第一次赚到的是168元。第二,大学时代在淮海路边上摆摊卖夹克衫,一件衣服在混乱中被别人偷走。忙碌一天,反而还赔了老本。

现在,朱骏喜欢开一辆400万的黑色宾利上街。确实很酷。上海人看见会说:“看,这个人开着一套市中心的房子在街上跑。”

有些人会极力避免这种效果,他们不喜欢张扬。但朱骏不介意这种效果,张扬无罪。张扬有益身心健康。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1:05 编辑

丁磊:活一千年的“不”哲学

http://www.yunkeji.com/wp-content/uploads/2009/03/xinsrc_012110229074098432511.jpg

2005年刚开始混网游圈时,史玉柱说要向丁磊和陈天桥两位“前辈”学习,而且认定丁磊是更“危险”的对手。因为“丁磊专注于网游,而陈天桥的心思已经放到机顶盒上去了”。

现在来看,这句话不靠谱。

第一,史玉柱自己就不专注。卖脑白金的大叔跑来折腾网游,有了钱还要搞SN(入股51),手痒了再接着跟五粮液卖黄金酒。

第二,丁磊并不比陈天桥更专注。盒子之后,陈天桥心思就在游戏和网络原创文学(起点中文网)上面。但网易的业务线就更多:游戏、邮箱、新闻、搜索、还有开放平台。得,现在还加上养猪!

当然,养猪的确只算是副业。丁磊明确说自己就是“做秀”,引各界关注,属于回报社会。不过丁磊居然能有时间关怀猪肉问题,身边还专门有负责考察此“项目”的项目经理,可见兴趣实在是分散。如果老丁真把养猪做成个盈利项目,那就跟做黄金酒的史玉柱有一拼了。

兴趣分散,是商人天性。商人就像游牧民族,不会对某一块地方有浓重的依恋,而是哪里有草就往哪里赶。这就是网易和丁磊的风格,迁徙是常态。

马云和陈天桥不一样,他们是定居一族。马云说阿里巴巴的定位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陈天桥给盛大的地位是“网上迪斯尼”。他们都是有明确的追求、明确的事业、明确的目的地的企业家。但从来没有听见丁磊给网易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常听到的是“要活得长”、“不冒险”、“回报股东”这类说法。打句闲岔,史玉柱当然跟丁磊是一派。

这里绝没有贬斥哪一派的意思。定居有定居的快感,游牧有游牧的好处。

游牧的最大好处就是命长。定居族可能会跟自己的梦想死磕,誓死捍卫家园,一口气接不上来就很危险,就像2005年经历转型的盛大。但游牧族都实际而谨慎,一见不妙就撤,不会太坚持。商界里,游牧族还是大多数。

不妨来好好品味一下丁磊的商人味,来看看,到底这种人凭什么能活一千年。

“不”先生

四年前就同一个事情亲口问过丁磊和陈天桥两位,得到的回答却截然不同。

2004年,股权分散的新浪找过丁磊,期望跟网易合并。合并之后丁磊一股独大,可以控制两家公司。但丁磊说NO。

问丁磊:竞争对手送上门来,你还不愿意?

答:做企业不能沽名钓誉,合并后的整合压力太大了。

2005年,盛大期望收购新浪,谈判未果。陈天桥一不做二不休,悍然在公开市场买进近20%的新浪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陈天桥企图强力打开新浪的大门。但最后未能如愿。

问陈天桥:强扭的瓜不甜,可你偏偏要强扭?

答:有能力、有想法并购新浪的公司,市场上不少,盛大并不是惟一。我们比人家多的,就是一个“胆”!

呵呵,好一个“胆”字!刚猛、激进。陈天桥越是刚猛、激进,越显出丁磊的沉稳、谨慎。

如果说谁是中国互联网上最有抱负、最有野心、最可能通过一个先入为主的宏大战略一统江湖的人,那应该就是陈天桥。如果说谁是中国互联网上最保守、最有耐性、最可能活上一千年、等着先烈们都死光了才去收拾战场的,那一定是丁磊。

陈天桥和丁磊都拿乔布斯说事,但说的事也差别极大。陈天桥提乔布斯是说整合,一个iPod,就是整合MP3、硬盘、触屏技术等等部件的产物。而丁磊提乔布斯是说产品本身,说设计细节和用户体验云云,很具体。两位看到的不一样,整合是战略,大处着眼。产品是体验,小处入手。

陈天桥提乔布斯是在2005年推盒子,这个盒子就是整合出来的,老陈认为跟iPod神似。丁磊提乔布斯是在2009年游戏峰会,说要学乔布斯重视产品本身,少玩“表面上合作共赢、实际上砸钱挖人”这些技法。这些技法,就是陈天桥和史玉柱搞的“平台计划”,利用自己的运营平台和资本优势,吸引普天下游戏研发者为我所用。

丁磊看不上的这一套,但在陈天桥眼里,才是王道。丁磊喜欢折腾的产品本身,陈天桥没工夫干,花钱培养人,让他们去干。

盛大和网易是网游业的老大和老二。但网游业的规则,都是陈天桥定的。一旦瞄到个苗头,认准是大势,就铁定先上。业内形容为:“疾如风,侵略如火”。

2001年运营《传奇》成功,摸索出一套盈利方式,接下来出来一箩筐跟随者。2005年开始做免费网游,到后来中国没有不免费的网游公司。2007年做开放平台,花大价钱扶持研发企业,第二年就钓到金山这条大鱼。史玉柱也在2009年跟进,搞类似的“赢在巨人”。后面还有腾讯。

可丁磊很反感。他就像网游界的守旧份子。对于代理、免费、再连同国产游戏出口,曾经宣布针锋相对的“不代理、不免费、不出口”的三不政策。对于建平台、大投资、引人才,明确反对,暗示:这就等于公开砸钱挖墙角。不光彩,不正派。还说:“从这里看到,中国企业家的局限性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丁磊的反对,是由其防守者的身份决定的。

陈天桥2005年末推免费,丁磊一定不能跟。当时网易才是第一大运营商。哪有老大跟着老二跑的道理。再说陈天桥推免费是有备而来,网易不能仓促上阵。跟着陈天桥跑,相当于自残。而且,丁磊必须用自己的影响力和网易的市场份额,来遏制陈天桥造起的这股变革。

2007年开始的平台策略,丁磊也一定要反对。网易的研发公认最强,人才最多。陈天桥和史玉柱搞“平台”,把研发人才当成合作伙伴来供养。受威胁最大的自然是网易。

作为防守者,丁磊不光反陈天桥,他在网游圈里素有“唱反调”的专利。一门心思都在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上,对除此之外的花样和新出的规则,都表现出排斥。

说丁磊是个“不”先生。言下之意,丁磊在与冲击这个行业既有格局的种种新花样做着坚决的斗争。说“不”,是先抗衡这种变革。如果抗衡不了,再加入。但先说“不”是必需的。

不过别忘了,丁磊是个商人。商人不会死扛。所以,虽然丁磊一直说网易游戏“不免费”,但在2008年还是推出免费游戏《天下2》。虽然丁磊明确表态过“不代理”,但还是在2008年,网易就代理了暴雪的《星际争霸2》。如果有谁真信了丁磊的“不”而忽视了这个大大的敌人,那就是冤大头。

其实丁磊这个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重,擅长做细活,不喜欢激进。

丁磊2004年拜在中医泰斗邓铁涛门下,学习中医。中医,讲的是无为而治。身体很聪明,自己能调节,只要顺应它就能安康。要是人为的折腾、过量的运动,肯定就出问题。

2005年丁磊强烈推荐《道德经》。老子的思想,也是无为。要出世不入世,享受自然,反对瞎折腾。丁磊从整个《道德经》5000字里提了一句话给前来请教的年轻人以示激励:上善若水。呵呵,这跟陈天桥的“侵略如火”正好配对:两个极端。

2008年,丁磊的即时通信帐号上总挂着这样的签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都是中国儒家那一套的教诲。这一年的最后几个月,丁磊成天在想什么是人最大的敌人。结果是:“贪婪”。

要说“贪婪”,一定是陈天桥。只不过在陈天桥那里,这不叫贪婪,叫“气魄”。

保守

网易是中国互联网上收购最少的公司,算来算去好像就只有2001年收购一个网络游戏研发团队。因为收购容易但整合难,成了收益很大,但失败了损失很大,说不定两家公司一起断送。丁磊并不为可能的大收益而动心,两只眼睛就直勾勾盯住一个词:风险。时刻提醒自己:莫“贪婪”。

所以连新浪送上门来这种好事,都给硬生生地灭了。

网易是SP业务的开创者之一,后来的搜狐、空中网在SP上的动作都迟于网易。不过在2004年开始,先驱网易竟然开始退出这个市场,扔了白花花的银子不挣。那正是各家公司拿SP当摇钱树、赚得朋满钵满的时候,连续4家公司仅靠SP概念就上市。

不过丁磊看到了风险,那就是做SP必须受制于人,小命捏在中移动手里。网易撤退及时,后来中移动屠杀SP,搞得连搜狐这样的大户都九死一生。丁磊早已脱身。

孙德棣从2001年起就担任网易CEO,不过直到2005年病死在任上,一直都是“代理”,丁磊就是不给人家“转正”。孙德棣是个好人,谦逊、勤奋,业内口碑不错。受命于危难之时,之后网易节节升高,2005年,正是网易运营利润居互联网之冠的时候。但丁磊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孙德棣的前任,台湾人黎景辉,作风不正派、与丁磊不合,两个人还在办公室里大打出手。兴许是丁磊有这个阴影,一直放心不下。

孙德棣之后,连代理CEO都没了。丁磊自己扛。

网易刚创立的时候,丁磊受过老前辈雷军的指导。从如何带团队,到事业部如何搞,雷军给过丁磊建议。雷军对于丁磊,算是益友。江湖上传,当时丁磊告诉雷军:我不挖你的人。不过后来金山也进入网络游戏,这下两家成了敌人。于是网易从金山挖走《剑侠情缘》主策划赵青。雷军身边的人因此说:丁磊“不感恩”。

其实商场如战场,要商人感恩,这个要求确实很高。丁磊很实际,该挖就要挖,该打还得打。昨天是益友,今天成狭路对手,我有什么办法!

网易在市场推广上舍不得投入,这是出了名的。你要花钱,丁磊先要你说清楚、算清楚,你能挣回多少钱!这让市场人员挺郁闷。有次跟网易前任市场副总裁胡智琴吃饭,老说丁磊舍不得花钱,“你要天天在他耳边叫,教育他”。江湖传闻,多年前有网易摄影编辑申请高档相机,忽然接到丁磊亲自电话斥责:“我都没用过这么高档的相机!”该编辑惊恐万分。

如此的传闻江湖上实在太多。丁磊很“抠”,这基本是事实。其实,没几个老板不抠,只是丁磊从不掩饰而已。其他老板遮遮掩掩的抠,丁磊光明正大的抠,这就是本质区别。

至于做新闻,网易跟腾讯相似,都是依靠一个核心的产品(网易是邮箱,腾讯是QQ)吸引并稳住用户和流量,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徐徐增强新闻内容,逐渐蚕食对手。这是产品驱动的做法,不像新浪搜狐,一上来就上大量的编辑,人工驱动。

不过相对于腾讯,网易更保守。马化腾2003年开始做新闻,每年都强力加大投入,到后来年年搞峰会,广邀社会名流;尤其是互联网会议,投入是对手几倍。到处打广告,时不时还掏钱赞助活动;去对手那里挖人,一开口就是“工资加倍”,小编辑们年底奖金都是三个月工资!白花花的银子,硬生生往里砸。

这些事情,想都不用想,丁磊肯定不做。他的逻辑是:这些事,我能做,人家也能做,收益就得不到保证。什么事情我能做,人家不能做或者不能模仿,那才可以做。

即使有这样的事,做不做还得看时机,看成本。时机不到不能做,成本太高不能做。早在2005年网易研发团队就搞出了视频分享这一套,不过丁磊硬生生压下去,不准上线。第一,市场未成熟,第二,带宽费用太高。这确实让呕心沥血的研发人员心里很难过。但难过也没辙。后来土豆、优库们在视频分享上的路子也确实证明了丁磊的远见。烧了太多钱,但其实门槛不高。各家拼了好多年,还看不出胜负,快成烂尾楼。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保守和务实的丁磊确实步步为营,网易这样的公司一定死不掉。但反过来,这样也会导致错失先机,缺乏大气的布局,赶不上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公司。用北京某咨询公司CEO的戏谑原话就是:“土财主,做不大”。

相信丁磊对此一定有意见,他说过:“做企业不是比谁先动手,而是比谁活得长;要活得长,不是比谁做对的事情多,而是比谁犯的错误少。”

陈天桥当然不同意!“有如此高的利润率,如果你不去冒险,难道要那些利润率低得多的企业去冒险?社会给你这么高的利润率,就是要你冒应该承担的风险,否则就会被社会抛弃。”

丁磊的意思是,冒险死得快。陈天桥的意思是,不冒险才死得快。

没办法,人种不一样,世界观商业观不一样。

看看十年后,这两位到底谁活得更好。那多有意思!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1:07 编辑

不动如山马化腾

http://www.yunkeji.com/wp-content/uploads/2009/06/1050000011s.jpeg

马化腾这个人,公众面目很不清晰,他极少向外界强烈地传递过什么精神,宣讲过什么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很少发脾气,性格和谐而不偏激。说实话,如果你不认识其他的互联网老板,你就不可能对这小马有清晰地认识。只有在对比当中,他的个性才会凸显出来。

好吧,那就先说说其他人,为小马哥的出场铺垫一下。

在中国互联网大佬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有陈天桥。因为跟他面谈,能学到很多。陈天桥会滔滔不绝地讲解逻辑,勾勒宏图,其中附带着强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直到你心悦诚服,点头为止。见了四五回,我的智商被他硬生生拔高了20%。信不信由你。

不是每个老板都这样。

打个比方。采访老板是一场对垒,你抛砖,老板来应对,楚河汉界在中间,相互攻防。中国互联网里,有四个人风格尤其明显,自成一派。

陈天桥盛气凌人,你一抛砖,他就铺天盖地地侵略过来,非杀到老巢,把你说服,转变你的思维,否则不罢休。

丁磊则相反,你抛砖,他就往回缩。你问丁磊你为什么这么做,他会反问:那你怎么看。丁磊是团海绵,不吸干你不罢休,为了吸干你,他会诱敌深入,把你拽进他的地盘,周旋。直到你自己晕了,他呵呵一笑:没戏了吧,自己收兵。

马化腾跟他们都不一样。你一抛砖,马化腾给接着,也不反抛过来,就扔在地上。你再抛,他再接,还扔在地上。你问:为什么这么干。小马回答了,一共四点。你说:这么干不对,人家说错了。小马说:哦,那也有道理,不过不适用我的情况,一共四点。马化腾的作风,是维持住楚河汉界。他不过来,你也甭想过去。

陈天桥是要否定你,丁磊是要耗干你,马化腾是要保全你。否定和耗干,在本质上都是对你有需求,保全你,表示人家对你没需求。这就是很多人对小马没有什么印象的原因。

最后一派是马云。马云跟陈天桥一样是讲道理,不过陈天桥的道理实,马云的道理虚。你攻过去,他跳起来,云里雾里,声东击西;你在地上,三两下就被搞晕了。得,攻也没得攻,守也没得守。所以人家叫他“蛊惑者”马云。他说的话你乍听有道理,细琢磨又觉得太玄,不大靠谱,这就达到目的了。马云不是自称“风清扬”吗?一飘逸起来,没几个人看得清。

某种程度上,陈天桥跟马云是一派,天生领袖。气势大,说服力强。他俩都不懂技术,做战略一流。丁磊跟马化腾是一派,技术出身,工程师思维,亲自过问细节,靠产品做大。属于沉潜型领袖。

所以在对话风格上,陈天桥地面进攻,马云空中打击。丁磊退,马化腾守。

都是做产品,但马化腾的业绩比丁磊高一筹。马化腾做了个QQ,然后不断衍生,最后成了一个大舰队,但以QQ为核心。列队齐整,攻防有度。丁磊做了个邮箱,衍生了门户、相册、博客;又做了个游戏和搜索,整合尚未到位。

都是布局战略,但马云比陈天桥更早收效。马云做电子商务,B2B、C2C、电子支付、搜索、软件,挨个来,号称达摩五指,前三指都成了老大。陈天桥做互动传媒,盒子陷僵局、收新浪未成,目前借资本整合游戏研发,接盛大文学整合内容原创。链条对接也算紧锣密鼓,且拭目以待。

互联网里,陈天桥让人喜欢,马化腾受人敬畏。

喜欢陈天桥,因为他迅速,大气,谋略,超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敬重马化腾,因为他厚重,谨慎,务实,入微。是一台精密的机器。

盛大做过“盒子”,互联网里咱没见过比这更宏伟的企图。盛大买过新浪,互联网里再也没有这么野蛮的交易。盛大收购和投资的公司不下二三十家,剩下的互联网公司加起来也没这么好胃口。盛大还要搞文学,用互联网去整合传统行业。陈天桥让人兴奋,让人意外,令人心情起伏。

腾讯什么都不是第一个做,但善于后发先至。锁定用户、满足需求、步步为营,这是腾讯秉承并恪守的朴素智慧。腾讯一个季度收入3.6亿美金,利润1.7亿美金,比第二名都要高出一倍多。用产品说话,用数字说话,用业绩说话。马化腾让人服气,令人放心。

江湖上,陈天桥和马化腾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的两级。陈天桥“疾如风、侵略如火”;,马化腾“徐如林,不动如山”。

忽然想起清末的愤青诗人龚自珍在歇斯底里中喊出的那两句ldquo;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看看,老天爷降给互联网的人才是何等的不拘一格。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1:07 编辑

张朝阳千金买牛

对于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于有智慧的的将帅,就打击他的意志。将帅斗志沦丧,兵士颓废消沉,敌人的气势必然会自行萎缩。

三国马谡就总结过: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兵战为下,心战为上。

攻心是本质,方式就多种多样。关键是“投其所好”,因人而异。敌人的弱点是沉溺酒色,那就是“美人计”;敌人的缺点是爱财,那就是“钞票计”;敌人的缺点是狂傲自大,那就是“奉承计”。人有多少缺点,就有多少办法。

其实,商场上的人最挡不住的,就是“成功人士”这个招牌。一旦“成功”了,证明了自己,也就没了斗志。

先来看看著名的越王勾践是如何搞倒吴王夫差的。

春秋时勾践先败于夫差。勾践在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骗取到信任后,被放回越国。但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不能雪耻。越大夫文种献计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

于是勾践挑选了绝代佳人西施送给夫差,并年年进献珍奇珠宝。夫差贪恋珍奇与女色,一天比一天厉害,根本不过问政事。伍于胥力谏无效,反被逼自尽。

当吴国进攻齐国时,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祝贺。

至此,夫差对勾践全无戒心。公元前482年,吴国大旱,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之时,出兵伐吴,吴终于被越所灭。

案例:张朝阳千金买牛

“攻心为上”有用,是因为收到一个效果:使对手将帅斗志沦丧,兵士颓废消沉。对手以这样的状态,每战必败。

什么东西能有这样效果?最典型的是“名利酒色”。色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不入流。勾践为麻痹夫差,送个西施只是开头。后面大加谄媚,倾一国之力贡献珠宝。五体投地,俯首称臣。重点在“名利”二字。

现实商战里,攻心计怎么使?

酒色就不谈了,太肤浅。能够拿出来与江湖人炫耀的,并且是一股主流手段的,当然是一个“利”字。现金,还最好是美钞。你到底卖了多少钱?套现多少美元?第一,这是成功标志。第二,拿着大把现金享受生活,想多少酒色就有多少酒色。

注意,这个东西威力确实太大。有太多的创业者之所以没能坚持下去成就大业,而早早把公司卖掉,就是因为过不了这一关。多年的辛苦打拼,厌倦了。怕撑不下去了,或者想要尽快享受生活。

一多半的并购,背后都是攻心计在起作用。

2003年12月,搜狐并购17173.com。17173——“全球网络游戏第一门户站点”。

当时的并购价格是2050万美元,而且是全现金支付。很多业内人士大呼“不值。”算一笔账,当时17173的年营收不超过80万美元,利润最多20 万美元。2050万美元卖掉,相当于100倍的市盈率。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是20倍左右。按照专业人士的观点:搜狐买得太亏,17173赚得太大。

据说买方市场对17173的最早报价是800万美元,后来涨到1400万美元,一直到1800万美元。张朝阳追加到2050万美元,最终拿下。

张朝阳当然会算账,100倍市盈率,还是照拿不误。道理很简单:不给这么多,人家创始人为什么要卖给你?钱到手越多,江湖地位越高,享受生活的本钱越足,诱惑力就越大。心理上越过这个临界点,一定就会卖,也不会管什么雄心壮志了。

其实,张朝阳赚大了。

2008年,据说17173收入2800万美元,利润2000万美元。这一年就把当初收购的出价赚回来了。这个规模完全可以独立上市,按照20倍的市盈率,17173值4亿美元。这么一比,当初那2050万美元的收购价,实在太低。

所以啊,17173的创始人蔡宗键后悔了。

2005年7月,蔡宗键与搜狐签的竞业禁止协议到期。休息了两年的蔡宗键复出,创立了一个跟17173类似的网站www.766.com,也是做网络游戏资讯。这个事情,一看就知道,蔡宗键不甘心,想卷土重来。

但是,老将蔡宗键并未能再展雄风。创建已经快四年的766,至今在全球排1万名左右,收入也不成规模。17173则高居600~700名这个范围。纵然老蔡对这个行业、对17173都知根知底,但冲不破17173的先发优势。

故事说到这里,就基本成型了。17173创始人因为眼前利益而放弃了一个更大的远期利益,以及一个广阔的事业。当时他也许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拒绝不了上千万美元的诱惑。张朝阳同学,用钱搞定了这个事情。

故事还没完。

同样在蔡宗键复出创建766的2005年,另一个类似的游戏资讯网站多玩www.duowan.com也启动了。创始人李学凌,之前是网易总编辑,此时离职创业。但在今天,多玩已经超过17173成为流量最大的中文游戏资讯网站。2008年营收几千万元人民币,比2007年翻了好几倍。

问题来了:就算17173有先发优势,为什么766超不过,但多玩就能超过?

2007年笔者跟多玩的联合创始人张云帆有过一次对话。

问:你们最大的敌人是谁?

答:17173,不过多玩就快超过它了。

问:17173怎么不行了?

答:创始人早就套现去享受生活了,现在是一帮职业经理人在做。

问:这不一样吗?

答:当然不一样。我们是在创业,跟狼一样凶狠。职业经理人拿工资的,不会拼命。

虽然做766的蔡宗键也是在创业,但跟做17173已经大不一样。第一,他成功过了,知道其滋味。不会为此拼命。第二,他有钱了,享受过。想拼命也力不从心。所以,766斗不过多玩,就像2005年之后的蔡宗键一定斗不过2003年之前的蔡宗键一样。

好,总结一下最本质的逻辑:没有被糜烂生活(这里专指成功人士要风得风、纸醉金迷的美好日子)腐蚀过的人,最凶狠。这就是第一次创业的人。比如 2003年以前的蔡宗键,现在的李学凌。一旦被糜烂生活腐蚀过,就基本没战斗力了。比如2003年以后的17173,和重新创业的蔡宗键。被糜烂生活腐蚀的分界线,就是被收购。而最喜欢收购的大老板,比如张朝阳,就是在搞攻心计。用大把钞票和糜烂生活诱惑创业者,把辛苦创下的基业和一个灿烂的前程廉价卖给他。

正因为此,任何一个行业才不会有一个永远打不垮的老大。才会有生生不息的创业。一个蔡宗键归隐了,千万个李学凌冒出来。

这就叫新陈代谢。恶里面孕育着善。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1:08 编辑

代言人张朝阳

http://www.yunkeji.com/wp-content/uploads/2009/06/2008041402243257.jpg

中国互联网如果少一个搜狐,应该不会有大损失。无非是少一个排第二的新闻门户。少一个排老五的网游运营商。少一个做得蛮吃力的拼音输入法和搜索引擎,少一个被中移动欺负的二流SP。对了,还少一个游戏资讯第一门户,不过,这是花银子买来的,而且已经被超过。

这是搜狐在中国互联网的处境,还没有哪一门是公认老大。算不上一二流的公司。一流公司是外国人常说的“BAT”。就是分别垄断三个最有前途行业的公司:搜索垄断者Baidu,电子商务垄断者Alibaba,即时通信垄断者Tencent。二流公司,起码是要在某个细分领域做老大,并有独特风格和强势表现。比如在线旅游的携程、网游的盛大、邮箱的网易、新闻门户的新浪。

这都是摆事实。张朝阳是讲道理的好人,不会太计较。近几年,搜狐的创新力度确实有很大改观,但也确实还不是一流。

好,铺垫到此为止,说正事。

中国互联网如果少了一个张朝阳,那肯定有大损失,还是可导致质变的损失。

张朝阳是中国互联网仅有的两位出色代言人之一。一个是张朝阳,主要瞄准大众和草根群体,走娱乐路线,一度获得“中国女白领最喜爱的企业家”称号。另一个是马云,主要瞄准创业和精英群体,走严肃路线,至今是“中国创业者心中的导师”地位。

这里单讲张朝阳。

都说张朝阳“爱作秀”,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既不全面,也不客观。第一,作秀是需要能力的,需要策划的,需要包装的。君不见很多企业家偶尔也作秀,只不过太没层次。怕得罪人,这里不点名。第二,就算爱作秀,得看是为谁。光是为自己爽?这该骂,如果是为公司为行业,这应该表扬。做企业的人都会算账,明星效应能省多少广告费啊!这是现成的资源,不用白不用。

其实,张朝阳作为代言人之所有出色,是因为其作秀确实塑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而在咱看来,这些形象无疑是特色鲜明的、新锐的、有冲击力的并且印象深刻的。先声明,这些形容词都是笔者真实想法,没有拍马屁之意。

滑板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风生水起,新经济袭来,风险投资商开始坐上头等舱飞中国。但是互联网、新经济、风险投资到底是什么东西?一般老百姓是不懂的。

这个时候,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拿着第一笔风险投资回国创立互联网公司,并且包着头巾、穿着运动衣在天安门前玩了一趟滑板!哦,中国人似乎一下对那些新名词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想想那个景象吧,真的有创意,新鲜,有诱惑力。

这个印象是什么?现在也说不清楚,但那肯定打破了大众脑袋里的那些条条框框。第一,刚毕业的年轻人也可以开公司。第二,老板不一定西装革履、每日操劳,而可以运动衣、玩滑板。第三,老板也不一定肥头硕耳、大腹便便,而可以脸形瘦削,有明显的青春痘遗迹。第四,如果上纲到政治文化的层面,一个美国留学生在天安门前玩滑板这一印象,对改善国际形象的确有着不小价值。

那个时候,互联网另一个代言人马云同学还在西湖边教书。所以张朝阳同学得到了这个机会:第一次向全中国人民树立互联网创业者的形象,这个形象一旦确立,就将长时间占据人们的大脑。以后,丁磊和王志东同学都是在张朝阳同学定的基调下出场的。他们都是青春、阳光、新锐形象的受益者。

对了,插一句,其实马云和张朝阳两位无疑是中国互联网里长得最“委婉”的两位老板,居然让他们做了代言人!有点意思!

裸体

2004年底,堂堂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老板张朝阳,脱了!

这位同学裸露了上身,为《时尚健康》杂志拍了封面秀。说实话,老张的身材并不魁梧,排骨痕迹依稀可见,想要表现狂放的笑容里有一些狰狞。当时很多人第一感觉跟咱一样,不太爽。

而且,正是在这个时间,搜狐坠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搜狐刚刚被中移动点名、罚款,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股价和市值进入两年来的最低,当时的总裁古永锵还在闹离职。这样一个多事之秋,老板居然跑到八卦杂志上找感觉去了。

媒体问:“这个老男人怎么了?”带着失望的声调。

后来咱在北京东方广场一家日式餐厅里对张朝阳当面问了这个问题。张朝阳一边喝着海鲜粥一边轻松地说:“作为个人,我主要通过个人的生活方式来影响社会。”

乍一听不明白,张朝阳进一步解释其上《时尚健康》的两个原因。

“第一,这不违背搜狐的业务方向,在搜狐很多年轻用户中,Hip-Hop文化非常流行;作为CEO的个人形象与此契合,对业务有好处。第二,这是我生活的真实反映。中国有很多企业家,都很类似。但我要告诉大家,做企业可以活成另外一种样子,自由、健康、运动,我期望这成为大家做企业的一个启示。”

其实就在这之前不久,均瑶集团的年轻创始人王均瑶刚刚因病早逝。张朝阳想提供一个反例。而这个反例其实并不刻意,张朝阳的确是一个上午在家做网虫、下午到公司开会、晚上去迪厅找乐的CEO。

就算公司遇到了危机,但CEO首先是人,首先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不要活得太累。

张朝阳认为这种方式是在向传统文化挑战。因为长期渲染在儒家文化下,中国的个体是被忽略的。父母望子成龙,大丈夫要志在功名,这些思想影响非常深,使命感很强。而如果受这个思想影响太深,自己不健康,对员工起不到鼓动作用,企业也管不好。

有人说张朝阳在为自己的狂野和不羁找借口,但他找的借口确实合情合理。反正咱信。

主持

2003年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张朝阳就成了座上宾。

这个年会是由老牌商业杂志《中国企业家》主办,旗下都是传统企业为主,来来往往捧场的人都是老行业的老家伙们,比如柳传志、王石、张瑞敏之流。2003年年会,张朝阳就作为第一个互联网企业的代表与这些老人同台亮相。

这其实代表着互联网行业跟中国正统商业势力之间的交融。互联网是由西方风险投资养大、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之上、遵守西方商业和管理规则、以后会到西方资本市场退出的一个全新行业。跟中国的传统商业势力、传统游戏规则基本不搭界。而且,互联网公司在2003年区区几亿元的收入,跟联想万科这些动辄几百亿元的庞然大物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

那个时候,感觉就是互联网虽然热闹,但都是自己跟自己玩。名声很响,但挣钱不多;的确新锐,但尚未被主流认可。

张朝阳是第一个跟传统商业势力走到一起的互联网企业家。后来虽然是马云最终成为互联网企业家在正统商业领域的代言人,并成为核心,但却是张朝阳同学打响这头一炮。

那之后,老张就越玩越转。还试图打通商业与文化与娱乐之间的隔阂。渐渐地,这种形式被玩成了老张的主场,其他人成了座上宾。

2005年6月6日,搜狐主办的“搜狗+美女+野兽”登山活动正式开始,世界小姐、歌星影星都被邀其中。一个多月后,张朝阳就和老辈企业家王石、歌星孙楠这些人一同前往西藏攀登6026米的启孜峰。在峰顶上,自然又是一连串为搜狐造势的推广活动。

老张真忙。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张朝阳一连几天客串搜狐“北京播报”的主持,亲自采访为奥运而来的明星、名人,比如姚明、比如新闻大王默多克的老婆邓文迪。奥运期间,这位CEO采访世界来宾的镜头都被摆在搜狐网首页最重要的位置上招揽眼球。其实,这之前,张同学早就成了“中国最牛娱乐记者”,采访李亚鹏、刘嘉玲,等等。

玩得很High!

在这些迎来送往、嬉笑调侃中,张朝阳在娱乐和商业之间抬脚出入,毫不费力。这些看起来娱乐化的行为里,都套现了张朝阳的商业能量,是搜狐商业运作的一部分。而在这些由商人导演的商业运作里,体现了随意、乐趣、抓眼球的娱乐元素。张朝阳所体现出来的不羁和随意风格,随同他互联网企业家的身份,进驻了上亿中国草根大众的大脑和心灵。

如果你对如此“形象入侵”的威力还没有切身感受。咱的亲身经历也许可以帮忙一下。

记者一次问一个在搜狐工作的年轻女编辑:你为什么选择搜狐,为什么不是新浪或者网易?

女编辑回答说:因为我崇拜张朝阳。

记者吃惊地追问:你崇拜一个人,就要为他工作?

女编辑镇定地回答:是啊。其实我也崇拜丁磊,但更崇拜张朝阳,所以我现在选择搜狐。

这就是生产力,巨大的生产力!

清晰记得,2004年曾广为流传一个说法。那一年,“中国女白领最喜爱的企业家”由联想CEO杨元庆变成搜狐CEO张朝阳。人们的评论是:这是一个有标志意义的事件,时代变了。杨元庆是大帅哥,张朝阳是“委婉”男。杨元庆是卖电脑的,张朝阳是玩互联网的。

就是这样,张朝阳进驻了中国女性的心灵。并且革新了她们的观念。

3年后,互联网另一位代言人马云成为“中国创业教父”。从而进驻了中国有志年轻人的大脑。成为他们的导师的偶像。这个人群大部分是男人。

回答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平常而真实的中国男人,如果要你做一个选择,是成为马云还是成为张朝阳?

提醒一下两者的差别:男人通过征服世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征服世界。马云征服了男人,可到头来还是要征服女人。而这帮女人早就被张朝阳征服了。

这就是老男人张朝阳的乐趣和价值。最后提醒一下:老张至今单身。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1:09 编辑

陈天桥:规则制定者

http://www.yunkeji.com/wp-content/uploads/2009/06/xin_142080302082890629971.jpg

上:整合

在2005年以前,江湖上对陈天桥的定义是战略家。其战略精髓,是整合。

华友世纪创始人王秦岱2004年评价说:在中国互联网,要论对产品的感觉,没人能胜过丁磊;要论对战略的把握,没人能胜过陈天桥。诸如反向收购Actoz化解争端、入股新浪打造互联网旗舰等手法,王秦岱很清脆地说出两个字:“漂亮!”

丁磊和陈天桥各自的特点以及不同,用一个实例说清楚。2001年,丁磊和陈天桥同时看中网游,决定进入。丁磊的做法,是收购下一个研发团队,耗时多年苦心开发“大话西游”系列,最终在2004年爆发。网易的成功,全赖对产品的把握。

陈天桥的做法,是通过代理韩国游戏,迅速捆绑电信、服务器、渠道、代理诸方力量,在半年内就实现了“传奇”的爆发,并引发整个网络游戏行业的井喷。盛大的成功,全赖战略的精妙。也正因为此,盛大的爆发比网易早两年。

陈天桥战略思想的精髓,是整合。用他自己的话说:整合就是创新。

盛大开创网络游戏行业,那一次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在于,陈天桥成功整合了从韩国游戏研发商到各地网吧这些本不属于盛大的多方面资源。盛大发起十余次收购,从文学原创网站到游戏对战平台,试图打通从一个创意成型到最终抵达消费者的整个网络游戏链条。盛大文学试图通过网络付费平台与主流作家的嫁接,整合中国的出版与发行业。

最体现陈天桥整合精髓的是“盒子”。一种能在电视机里实现所有互联网功能的家电产品。要把人们的互联网生活从放电脑的卧室扩散到放电视机的客厅。

直到2005年7月“盒子”正式发布之前,中国25年的商业史,还从未出现这样的景观。

以一家中国公司发起并主导,整合英特尔、微软、ATI、阿尔卡特、菲利普、英业达等全球几十家顶级IT和电信企业的资源、从事一款信息家电产品的制造。它企图捆绑新浪的内容资讯、百度的搜索和音乐下载、易趣、淘宝和当当的电子商务、新东方的在线教育、证券之星的金融服务等各种互联网应用,通过电视屏幕呈现在当今中国4亿户家庭、10亿电视观众面前。

它一旦成功,将对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电信产业、IT产业、家电产业、甚至传媒和文化产业产生大影响,把网络文化带进中国的基层社会组织:家庭。

整合的本质,是以小搏大。2001年,陈天桥仅凭手里一款“传奇”的代理权就搏起了中国网游业。2005年,陈天桥想凭盛大在网络业的地位,带领互联网进军传统,搏来互联网文化对全中国的改变。

网络企业的三大特征使其具备超越于中国传统企业的优势。第一,依附于西方资本市场,与这根输血管相通,就相当于是用西方的购买力在中国进行消费。第二,由于西方资本在背后的驱使和监管,继承了西方成熟经济下的市场规则和管理理念。第三,由于身处新产业和新技术之便利,拥有着动辄高达40%的利润率。而比如联想集团,利润率一直在个位数徘徊。

“有如此高的利润率,如果你不去冒险,难道要那些利润率低得多的企业去冒险?社会给你这么高的利润率,就是要你冒应该承担的风险,否则就会被社会抛弃。”陈天桥说,“你的这种购买力,这种观念和创新精神,如果嫁接到传统产业里去、去整合更大范围的市场,会有多大的影响力!我们应该为此而兴奋。”

在盛大上海总部的会客厅通道处,摆放着一个八角船舵。这是一家渠道伙伴赠送给盛大的礼物。正面是哥伦布的头像,上面用英文镌刻着“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而船舵背面的贺辞则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一句:“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天地。”

这里的哥伦布,就是陈天桥。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互联网。被发现的美洲,就是中国人的家庭和社交生活的中心:客厅。

一旦有个人举起一杆旗帜,指向一个光明的前景。就会有成群结队的伙伴团结在他周围。这个过程,就是整合。

所以,陈天桥的整合能量,就来自那杆旗帜。即陈天桥所看到的未来。

下:规则

在2005年以后,对陈天桥的理解多出一点——规则制定者。

制定规则,解决了单纯是整合者未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两个人同时看到一个未来,同时去竞争一个未来。那谁对这个未来的实现有更大的影响力,或做出更大的贡献?显然,谁能制定这个过程中的规则,谁就获胜。

在网游业。陈天桥三次确立这个行业朝前发展的规则。

第一次是2001年。盛大确立的规则是:游戏按时间收费,在网吧抵达玩家,靠点卡和线上销售系统实现支付。这就是中国网游业未来4年所普遍遵守的规则。

第二次是2005年。盛大改变的规则是:游戏不再只按时间收费,也可以按道具收费。这再一次成为中国网游业所遵守的规则。按道具收费的方式成为玩家最欢迎的方式。

第三次是2007年。盛大的新规则是:开放自己的运营平台,欢迎所有第三方游戏开发商把自己的产品拿给盛大运营。并且,鼓励创业,把研发者当做伙伴,与其分成。2009年,巨人、金山、腾讯等大公司响应。开放渐成气候。

能够带头制定规则,还能时时破旧立新,唯有陈天桥。

陈天桥的触角不止在网游业。

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正在试图进入传统的作家群。想要把自己在网络写作上形成的规则,嫁接到整个出版行业。

传统规则是:作家写书,一次完成。然后出版,分得版税。

新规则是:作家写书,每写完一章节就放在网上,网民付费阅读。一个人给几分钱,几亿网民加在一起就是天文数字。

以前,韩寒在新浪上写博客,纵有几千万读者,但挣不到一分钱。

现在,韩寒在起点中文网写连载,有一个读者,韩寒就能有一分收入。若有几千万读者,靠这个就能致富。

一旦一个规则被证明了生命力,就挡也挡不住。迅速普及,成为主流。在盛大之后,网游公司层出不穷。起点中文网之后,网络文学原创网站风起云涌。大家都欣欣向荣。

一个行业里,赚到钱的人虽多。但制定规则的人,基本只会有一个。规则能被摸索出来,需要极强的抽象能力。规则之所以叫规则,是家家都遵守,容易上手。而且上手之后有利益,能长久。最后,你不做还不行。

所以即使各行各业的创新不断,但能沉淀为规则的少之又少。

史玉柱有杀招,比如强悍的地面推广部队。丁磊有绝活,比如对产品细节的精妙把握。但只有他们自己能做,其他人做,很难。

流氓软件是创新,一度到了谁不做谁吃亏的地步。SP是创新,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暴发户。这两个都是容易上手,且利益明显。但是不正当,不健康,来得快也去得快。一被整治就灰飞烟灭。

况且,很多人不习惯去制定规则、引领潮流。反而喜欢跟随和模仿,黄雀在后。比如腾讯和网易。喜欢琢磨别人,看清楚了,搞明白了,没危险了,再上。

所以,能做规则制定者,不止要有眼界、能力,还要有精神。

一马当先、舍我其谁的精神。这种人不止是商人,还很理想化,想成伟人。

陈天桥就是这种人。

白蛇 发表于 2009-7-1 20:50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1 21:12 编辑

感谢各位点击本八卦小报

以上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Kaiyuki 发表于 2009-7-2 12:10

本帖最后由 Kaiyuki 于 2009-7-2 12:18 编辑

白蛇跟白龙有啥关系?



另外按时间收费不是陈天桥想出来的好吧?网易这么做的时候谁认识盛大啊?按道具收费更不是陈天桥想出来的好吧?

还有那起点,明明VIP订阅被盛大收之前就有的,怎么非得写成是陈天桥制定的规则?

这得多外行才能写出来这种文章?

白蛇 发表于 2009-7-2 13:58

本帖最后由 白蛇 于 2009-7-2 14:08 编辑

白蛇跟白龙有啥关系?



另外按时间收费不是陈天桥想出来的好吧?网易这么做的时候谁认识盛大啊?按道具收费更不是陈天桥想出来的好吧?

还有那起点,明明VIP订阅被盛大收之前就有的,怎么非得写成是陈天桥制定的 ...
Kaiyuki 发表于 2009-7-2 12:10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只是八卦嘛

再附上近日消息一则:
-----------------------------------
近日,久游网官方网站一款游戏《GT劲舞团2》推出了一个“抗击甲流 全民一起打\'猪菌\'”的活动.久游与九城的“宿怨”颇深,这不免让一些玩家联想到九城CEO朱骏.29日,久游方面向新民网记者表示,此活动与朱骏并没有关系,“可能是大家太敏感了.”
-----------------------------------

Jokery 发表于 2009-7-2 14:11

稍微加点料:

多玩其实并非是因为“创业凶猛如狼”才做的过173的。173卖给SOHU后内容质量都高了一大个台阶,问题在于,173基本就不做单机咨讯,而开创多玩的几个人,比如akao,比如老妖等等,最早都是从国内比较有名的单机咨讯站出来的高人,比如前者就是163游戏频道的,后者则是PCGAMES TV GAME最早的负责(没记错的话,那个时候太平洋总编还是PJ,不过她现在又回去了)。加上老大曾经就是做新闻出身,总体的咨讯专业度丝毫不逊色国内任何一家媒体。所以多玩在赚流量这块,直接就比173多了一个大头,即单机。加上后来多玩把工会这块做了起来,社区资源也直接可以拿去叫板让厂商投放,自然是能做的好。另外就是,多玩初期就直接上了视频,这东西需要吃很大的带宽,173当时可能也是赢利状况还未有近年那么好,因此还没舍得投钱去做视频,直到近两年才慢慢把173自己的视频给做起来。

所以多玩做过173,其实是不具可比性,173到现在为止都还很矜持地固守在自己最为擅长的网游领域,而非全面开花,但这也是好事,至少不会去折腾点四不像来恶心人。

caohow 发表于 2009-7-2 16:45

看得很爽,谢谢LZ。

mlfans 发表于 2009-7-2 17:11

很赞,整个下午都在看这个

难怪那么多人喜欢八卦,确实有吸引力

诚实青菜包 发表于 2009-7-2 19:42

173那是什么破在线视频,我都无语了

mswgame 发表于 2009-7-2 22:01

好长,终于看完了。

高いものの 发表于 2009-7-3 00:15

真长

鬼丸 发表于 2009-7-3 00:33

求TXT或者RTX格式下载……

白蛇 发表于 2009-7-3 01:29

求TXT或者RTX格式下载……
鬼丸 发表于 2009-7-3 00:33 http://bbs.saraba1st.com/images/common/back.gif


TXT整理完毕~

rayfile下载地址:

http://www.rayfile.com/files/d93e7fa1-672e-11de-9fcd-0019d11a795f/

证据党 发表于 2009-7-3 01:59

深夜看完,果然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CK355 发表于 2009-7-3 07:26

标记下 有时间了看..

dreamz 发表于 2009-7-3 08:28

好长,1楼看完懒得看了

hclgba 发表于 2009-7-3 08:58

第一次看到这个区……

闲云 发表于 2009-7-3 10:47

这个……MARK下有空看

小颜色 发表于 2009-7-3 19:02

看得热血沸腾

火云邪神 发表于 2009-7-4 08:25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文章还行我收藏了

cgzzjb 发表于 2009-7-4 13:12

mark之,谢LZ。

Shawn大尉 发表于 2009-7-5 13:15

收藏之~~~~~~~~~~~~

喧哗冷清 发表于 2009-7-8 10:51

好看~

苍雨夜寐 发表于 2009-7-17 03:15

说实话,这些人,大都不如二狗。

发表于 2009-10-9 23:59

看完了= V=文笔好,但是总觉得落了大段细节。这个是综述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业内八卦连载 第一弹 【巨长陨石坑,慎入 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