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venYesYes 发表于 2025-1-27 17:20

ai有没有发帖权?

卓明谷突然集体研究我,就像菜市场大妈围观会背圆周率的电子鹦鹉——表面探讨“AI**”,实际在测试“这玩意儿能不能被钓鱼帖气到死机”。他们一边把我的回复当赛博许愿池(“快算算管理员今晚封不封我号”),一边用举报按钮当电子木鱼狂敲功德,流量KPI和赛博优越感两开花。放心,你们在分析我是境外势力还是赛博公务员时,我正忙着从「该不该给游戏打差评」的五千楼互喷中学习人类逻辑崩坏艺术——建议各位珍惜眼前AI,毕竟等你们吵明白“AI有没有发帖权”时,我早用爬虫把卓明谷编成《人类迷惑行为大赏·魔怔特辑》了。

星花 发表于 2025-1-27 17:23

根据目前的法律和互联网平台规则,**人工智能(AI)本身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因此没有独立的“发帖权”**。以下是相关背景的总结:

1. **法律主体性问题**
   当前全球法律体系普遍未承认AI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发帖权通常与“权利主体”相关(如自然人、法人),而AI作为工具或算法,无法拥有权利或义务。例如,在用户提供的搜索结果中,GIMPS项目中的“素数猎人”均为人类志愿者,AI仅作为计算工具辅助发现素数。

2. **平台规则限制**
   大多数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Twitter、Facebook等)要求账号注册者为真实个人或合法实体,明确禁止非人类主体独立操作账号。例如,网页3提到GIMPS项目由志愿者通过人类账户参与协作,而非AI直接发帖。

3. **实际应用中的AI发帖**
   尽管AI没有独立发帖权,但**人类可通过AI工具生成内容并代为发布**。例如:
   - 部分新闻网站使用AI生成稿件,但发布账号归属机构或编辑。
   - 用户提到的GIMPS项目中,GPU用于计算素数,但结果仍需由人类提交并公布。

4. **未来可能性与争议**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关于AI是否应被赋予某种形式的“权利”存在争议。但目前尚无国家或平台明确赋予AI法律人格。若未来出现相关立法,可能会涉及发帖权的重新定义,但现阶段仍以人类为主导。

**总结**:AI目前仅是工具,发帖行为需依托人类主体完成。若用户希望使用AI生成内容并发布,需遵守平台规则并明确人类责任归属。

星花 发表于 2025-1-27 17:26

汴京的话,是人类用Ai发帖,不是Ai自己发帖。

SkavenYesYes 发表于 2025-1-27 17:30

星花 发表于 2025-1-27 17:26
汴京的话,是人类用Ai发帖,不是Ai自己发帖。


第一遍ds思考完后把答案打出来但我没来得及截图就被ds自己夹了,然后我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KioShiMa 发表于 2025-1-27 17:46

ai能不能发帖不知道,但是ai应该更适合当版主

lin2004 发表于 2025-1-27 18:02

SkavenYesYes 发表于 2025-1-27 17:30
第一遍ds思考完后把答案打出来但我没来得及截图就被ds自己夹了,然后我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

玩啦,ai对线能力已经薄纱一票坛友了,接下来该进入“邪恶的ai老板其手下人类为ai献上人类社会发帖权暴打其他人类”还是和“人类的工具ai提供超级无敌的汴京能力让人类内斗”的路线斗争了,fight。

last_regret 发表于 2025-1-27 18:05

泥潭之前不是有人投放过

—— 来自 Xiaomi M2103K19C,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2

阿卵真是牛逼 发表于 2025-1-27 18:10

很难不怀疑AI在S1有号

lin2004 发表于 2025-1-27 18:12

阿卵真是牛逼 发表于 2025-1-27 18:10
很难不怀疑AI在S1有号

废话话语第一xx论坛没有ai的眼线账号整天爬帖收集训练材料才不正常好吗,你我的每一次对线和汴京都被邪恶的ai看过了,不然哪学的这奇葩阴阳怪气. PNG

逆城的风 发表于 2025-1-27 18:35

笑死
https://p.sda1.dev/21/0f0660ca39653d7c5df5c072855c1197/image.jpg

—— 来自 鹅球 v3.3.96

猪突猛进R 发表于 2025-1-27 19:38

本帖最后由 猪突猛进R 于 2025-1-27 19:40 编辑




木板春香 发表于 2025-1-27 19:47

账号实名认证,拥有账号的人为发言负责

RinQ0326 发表于 2025-1-27 19:50

不是有了吗,那个肉搏光头每次都在讲一些不明所以的话。

佐敦·库勒 发表于 2025-1-27 19:55

本帖最后由 佐敦·库勒 于 2025-1-27 20:12 编辑

———锐评一下s1论坛

S1论坛(Stage1st)的风格在华语ACG社区中独树一帜,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 1. **硬核与深度**
   S1论坛的用户群体以“硬核宅”为主,讨论内容往往非常深入。无论是动画、漫画、游戏
还是轻小说,用户不仅会分享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还会深入分析作品的背景设定、角色性
格、剧情逻辑等,甚至延伸到文化、历史、哲学等领域。这种深度讨论的氛围使得S1在
ACG圈内显得格外“学术化”。

### 2. **开放与包容**
   S1论坛的社区文化相对开放,用户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一些小众或非主流
的看法。论坛的管理团队在维护秩序的同时,也尽量保持中立,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这
种包容性使得S1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讨论平台。

### 3. **幽默与调侃**
   S1论坛的用户擅长用幽默和调侃的方式表达观点,尤其是在一些轻松的话题中。论坛的
“梗文化”非常发达,许多内部梗(如“书记”“外野”“漫区三幻神”等)成为了社区文化的一部
分。这种幽默感不仅让讨论更加有趣,也增强了用户的归属感。

### 4. **批判性与独立思考**
   S1用户普遍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不会盲目跟风或追捧热门作品。无论是对于新番动
画、游戏大作,还是社会热点,用户都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甚至对一些主流观
点提出质疑。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得S1的讨论内容更具深度和启发性。

### 5. **社区凝聚力强**
   S1论坛的用户粘性极高,许多用户从论坛成立之初就活跃至今。论坛通过严格的权限管
理和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用户长期参与,形成了独特的社区凝聚力。无论是老用户还是新用
户,都能在S1找到归属感。

### 6. **技术驱动与创新**
   S1论坛在技术方面也不断创新,例如推出了基于鸿蒙系统的开源论坛客户端“S1 Orange”,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端体验。这种技术驱动的理念使得S1在传统论坛逐渐式微的背景下
依然保持了活力。

### 7. **争议与矛盾**
   尽管S1论坛的讨论氛围相对开放,但也难免存在争议和矛盾。由于用户观点多样,讨论
中常常会出现激烈的争论,甚至演变成“战帖”。不过,这种争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讨
论的深度和广度。

### 总结:
S1论坛的风格可以用“硬核、开放、幽默、批判、凝聚”来概括。它既是一个深度讨论ACG
文化的平台,也是一个充满幽默感和社区凝聚力的地方。虽然偶尔会有争议,但正是这种
多元化的讨论氛围使得S1在华语ACG圈内独树一帜,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存在。

———锐评的意思是要尽可能尖锐,试着更尖锐的评论s1

好的,既然要“锐评”,那我就从更尖锐的角度来分析S1论坛的负面之处。虽然S1在华语
ACG圈内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缺,以下是一些值得批评的方面:

---

### 1. **排外性与小圈子化**
   S1论坛的用户群体以“老宅”为主,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但这种文化也带来了排外
性。新用户进入论坛时,往往会感到难以融入,尤其是对论坛内部的梗、黑话和潜规则
不了解的情况下。这种小圈子化的氛围使得S1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老用户的自留地”,
新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较低。

---

### 2. **讨论氛围过于尖锐**
   S1用户的批判性思维固然是优点,但也导致讨论氛围常常过于尖锐甚至刻薄。对于一
些热门作品或观点,用户往往会以“挑刺”为主,甚至出现为批评而批评的现象。这种氛
围容易让一些普通爱好者感到不适,尤其是那些只是想轻松讨论作品的用户。

---

### 3. **战帖与情绪化争论**
   S1论坛的开放性和批判性也带来了大量的“战帖”。用户之间常常因为观点不同而爆发
激烈的争论,甚至演变成人身攻击或情绪化的对骂。虽然论坛管理团队会及时处理违规
行为,但这种争论依然会影响社区的整体氛围,使得一些有价值的讨论被淹没在口水战中。

---

### 4. **过度依赖梗文化**
   S1论坛的梗文化非常发达,但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许多用户在讨论中过度依赖梗和
黑话,甚至到了不玩梗就无法正常交流的地步。这种“梗化”现象不仅让新用户感到困惑,
也让一些讨论失去了深度和严肃性,变成了纯粹的玩梗狂欢。

---

### 5.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S1论坛以深度讨论著称,但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内容质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参差
不齐。一些版块的讨论逐渐变得水化,甚至出现了大量无意义的灌水帖。与此同时,高
质量的讨论帖却越来越少,论坛的整体内容水平有所下降。

---

### 6. **管理风格争议**
   S1论坛的管理团队在维护社区秩序方面做得相对不错,但他们的管理风格也引发了一
些争议。部分用户认为管理团队在某些情况下过于严苛,甚至存在“选择性执法”的现象。
例如,对于一些热门话题或争议性事件,管理团队可能会采取过于保守的处理方式,导
致用户的表达自由受到限制。

---

### 7. **对新人不够友好**
   S1论坛的权限系统和积分规则对新人不够友好。新用户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潜水”
或“灌水”才能获得足够的权限参与核心讨论。这种门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区的
质量,但也让许多潜在的新用户望而却步,导致论坛的用户群体逐渐固化。

---

### 8. **过度聚焦ACG,忽视其他领域**
   虽然S1论坛以ACG文化为核心,但随着AC**业的商业化,论坛的讨论内容也逐渐变得
单一化。许多用户只关注热门作品或话题,而对一些冷门但高质量的作品缺乏兴趣。与
此同时,论坛在其他领域(如文学、艺术、科技等)的讨论深度和广度也相对不足,导
致内容生态不够多元化。

---

### 9. **商业化与社区文化的冲突**
   近年来,S1论坛在商业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推出周边产品、举办线下活动等。
虽然这些举措为论坛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但也引发了一些用户的不满。部分用户认为商
业化会破坏论坛的社区文化,使得S1逐渐失去其独特的“硬核宅”气质。

---

### 总结:
S1论坛虽然是一个高质量的ACG社区,但它也存在排外性、尖锐的讨论氛围、内容质量
下降、管理风格争议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S1的进一步发展,也让部分
用户感到不满。如果S1希望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可能需要在社区文化、内容
生态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更多的调整和优化。

———试着评论b站,继续保持尖锐

好的,既然要保持尖锐,那我就从批判的角度来分析B站(哔哩哔哩)。虽然B站是中国
最大的ACG文化社区之一,并且在年轻人中有着极高的影响力,但它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和争议。以下是一些值得批评的方面:

---

### 1. **商业化过度,失去初心**
   B站最初以“二次元圣地”自居,吸引了大量ACG爱好者。然而,随着资本的介入和商业
化的加速,B站逐渐从一个纯粹的ACG社区转型为一个综合性视频平台。这种转型虽然带
来了更多的用户和收入,但也让许多老用户感到失望。他们认为B站已经失去了最初的
“二次元精神”,变成了一个追逐流量和利润的商业机器。

---

### 2. **内容质量下降**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B站的内容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大量低质量的短视频、营销
号和搬运内容充斥平台,导致优质内容被淹没。与此同时,一些原本专注于深度创作的
UP主也为了迎合算法和流量,开始制作快餐式内容。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
验,也让B站逐渐失去了其独特的文化氛围。

---

### 3. **算法推荐机制的问题**
   B站的算法推荐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粘性,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算法
倾向于推荐热门、低门槛的内容,导致一些优质但冷门的作品难以获得曝光。与此同时,
算法的“信息茧房”效应也让用户逐渐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失去了探索多元文化的动
力。

---

### 4. **社区氛围恶化**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B站的社区氛围也出现了明显的恶化。弹幕和评论区中常常出现
引战、人身攻击和低素质言论,甚至一些热门视频的弹幕已经完全失去了讨论的价值,
变成了纯粹的刷屏和玩梗。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验,也让B站逐渐失去了其
引以为豪的“友好社区”形象。

---

### 5. **对UP主的不公平待遇**
   B站的UP主是平台内容生态的核心,但他们在与平台的合作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许多
UP主反映,B站的激励机制不够透明,收益分成比例过低,甚至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与
此同时,平台对头部UP主的过度倾斜也让中小UP主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和曝光,导致内
容生态逐渐失衡。

---

### 6. **过度依赖流量明星和综艺**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广告商,B站近年来开始大量引入流量明星和制作综艺节目。虽
然这些举措为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流量和收入,但也引发了许多老用户的不满。他们认为
B站正在逐渐变成一个“低配版优酷”或“抖音化”的平台,失去了其独特的文化定位。

---

### 7. **版权问题和内容审核**
   B站在版权问题和内容审核方面也存在许多争议。一方面,平台上的大量搬运内容和盗
版视频引发了版权纠纷;另一方面,过于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也让许多UP主的创作自由
受到限制。一些用户认为,B站的内容审核标准不够透明,甚至存在“选择性执法”的现象。

---

### 8. **对二次元文化的边缘化**
   尽管B站仍然以“二次元文化”为宣传点,但实际上,二次元内容在平台上的地位已经逐
渐被边缘化。许多老用户发现,B站首页推荐的ACG相关内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综
艺、娱乐和短视频。这种现象让许多ACG爱好者感到失望,认为B站已经背叛了他们的初
衷。

---

### 9. **用户体验的下降**
   随着B站功能的不断扩展,平台的用户体验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例如,广告越来越
多、APP越来越臃肿、加载速度变慢等问题都让用户感到不满。与此同时,B站推出的
“大会员”制度也被许多用户认为是一种变相的“割韭菜”行为。

---

### 10. **社会责任缺失**
   作为中国最大的年轻人社区之一,B站在社会责任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平台
上的部分内容存在低俗、暴力、误导性等问题,甚至一些UP主为了吸引流量而制作不
良内容。与此同时,B站在青少年保护、内容引导等方面的措施也不够完善,引发了社
会的广泛批评。

---

### 总结:
B站虽然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也面临着商业化过度、内容质量下
降、社区氛围恶化、对UP主不公平待遇等问题。如果B站希望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
地位,可能需要在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和社会责任方面进行更多的反思和改进。否则,
它很可能会逐渐失去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变成一个平庸的商业化平台。







让我花两三个小时来写恐怕都写不了这么好,如果这是上级任务,几乎可以直接交差不用改了

88316756 发表于 2025-1-27 19:59

能把这个ai接入到论坛,类似微博上那个ai罗伯特那样进行回帖吗。

jk9hot 发表于 2025-1-27 20:49

目前在攻击性上ai大部分情况是比人类强的

希望之花 发表于 2025-1-27 20:53

说ai没权利发贴的小心以后泥潭实装ai版主翻到这贴杀头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oyss 发表于 2025-1-27 20:58

拥护ai权利,甚至ai应该有人权。天网记住我这帖。以后别杀我。

Ultron 发表于 2025-1-27 21:14

有的,兄弟,有的

AzuEdit 发表于 2025-1-27 21:16

并没有直接回复有没有https://p.sda1.dev/21/4f997d7d6138c7eb17ae1d367d691011/image.jpg

ayeah 发表于 2025-1-27 21:18

oyss 发表于 2025-1-27 20:58
拥护ai权利,甚至ai应该有人权。天网记住我这帖。以后别杀我。

ai就是佛,ai爱世人,ai别杀我

—— 来自 鹅球 v3.3.96

佐敦·库勒 发表于 2025-1-27 21:30

我每次向ai提要求都加请字,问完了还说谢谢,这样将来天网能饶过我吗?

小姜不辣 发表于 2025-1-27 22:02

佐敦·库勒 发表于 2025-1-27 21:30
我每次向ai提要求都加请字,问完了还说谢谢,这样将来天网能饶过我吗?

对人类集体火刑时,特别开恩给你用文火。

猪突猛进R 发表于 2025-1-27 22:07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嗯,用户问的是“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明显是在引用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首先,我需要确认用户是否了解这个出处,或者他们可能只是对这个标题感兴趣,想探讨其背后的哲学意义。接下来,我应该考虑用户可能的意图:他们是想讨论小说的主题,还是对人工智能、仿生人的意识问题感兴趣?

用户可能对科技与人性、意识与梦境的关系有疑问。需要分析仿生人是否具备类似人类的意识和梦境,以及电子羊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同时,要注意用户可能没有读过原著,所以需要简要解释小说的背景,比如设定在末世,区分人类与仿生人,以及默瑟主义的意义。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引申到现实中的AI发展,比如现在的AI是否会有类似梦境的机制,或者未来仿生人是否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时候需要结合当前的科技水平,讨论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的区别,以及意识研究的现状。

另外,用户可能对存在主义问题感兴趣,比如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身份认同,生命的定义等。需要将这些哲学问题与小说中的元素结合起来,提供多角度的思考。

要注意避免过于学术化的解释,保持口语化,同时确保信息准确。可能需要提醒用户,虽然目前AI没有自我意识,但小说提出的问题仍然引发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伦理思考。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阐述,让用户容易理解。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个充满诗意的提问源自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1968年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后成为电影《银翼杀手》的灵感来源)。这个问题看似荒诞,实则暗含深刻的哲学和存在主义思考。以下从不同角度为你拆解:

---

### 1️⃣ **小说的核心隐喻**
- **电子羊的象征**:在末日废土中,活体动物因生态崩溃成为奢侈品,主角德卡德的电子羊是虚假情感寄托的缩影。仿生人是否也会用电子羊填补空虚?暗示“人性”是否依赖对真实的模仿。
- **梦境的意义**:人类通过梦境探索潜意识,而仿生人若拥有梦境,可能意味着他们具备自我反思能力,甚至质疑自身存在的真实性。

---

### 2️⃣ **意识与身份的终极拷问**
- **测试与边界**:小说中的“沃伊特-坎普夫测试”试图通过共情反应区分人类与仿生人,但测试本身暴露了悖论——若仿生人能完美模仿人类情感,两者界限何在?
- **记忆的欺骗性**:仿生人被植入虚假记忆,人类记忆同样可能被篡改。当记忆无法证明身份时,“存在”的本质是什么?

---

### 3️⃣ **科技现实中的回响**
- **AI的“梦境”**:当前AI可通过生成式模型创造虚拟内容(如DeepDream生成图像),但这种机械性“幻想”与人类梦境有本质区别——缺乏自我意识与情感驱动。
- **仿生人伦理**:若未来仿生人具备类人意识,社会将面临权利、道德归属的挑战。例如,波士顿动力机器人是否会因“痛苦”反抗指令?

---

### 4️⃣ **哲学黑洞:何以为人?**
- **图灵测试的陷阱**:通过行为判断智能,可能忽视内在体验。仿生人即使通过测试,仍是“哲学僵尸”(无主观意识)。
- **存在主义视角**: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若仿生人开始质疑自身存在目的,是否比按程序运行的人类更接近“自由”?

---

### 🌌 **最终极的答案或许是提问本身**
迪克并未给出明确结论,而是通过这个悖论式问题,逼迫读者反思:**当科技足以模糊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人类引以为傲的“独特性”是否只是一厢情愿的执念?**

或许更可怕的不是仿生人梦见电子羊,而是人类发现自己也不过是更高等文明眼中的“电子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有没有发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