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无定势 发表于 2024-1-22 16:33

《侦察英雄》编导,国民党军队有侦察班长吗?zt

https://mp.weixin.qq.com/s/AZ2jx0JfWymbca_Ip1OiSA
原创 阳光灿烂照天山 阳光灿烂照天山 2024-01-22 01:59 发表于天津
电视剧《侦察英雄》里的齐禄,原是国民党兵,来到侦察连,一下就被侦察科长看上,因为“对战场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和预判”,在老侦察兵成堆的地方鹤立鸡群,好不厉害。按照脚色设定,此人以前是国民党新六军的“侦察班长”。这个“任职经历”,是从堂堂志愿军师侦察科科长嘴里说出来的:

然后侦察科长又加了一句:新六军打过很多精彩绝伦的战役。于是,齐禄撩开上衣露出伤疤,大喊一声:“老子跟鬼子拼过刺刀。”一副劳苦功高、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势。

给谁当老子呢,你和鬼子拼过刺刀,志愿军从抗日根据地出来的老兵多了,哪个不是从鬼子血腥扫荡和极端艰苦的敌后环境中拼打出来的,凭啥气这么粗?这剧情不像是1951年的朝鲜战场,倒像是现在的一些自媒体在恶捧国民党嫡系:老子抗过日,内战我打你是应该的,你还手有错,全歼我有罪。

这可是解放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留下的大批潜伏特务正在掀起全国性的匪乱,逃台败军正在叫嚣反攻大陆,朝鲜战场上已经出现了向志愿军喊话的蒋特,这样的现实面前,志愿军指挥员会用夸张的语言恭维一个从思想到作风都没转变过来的刺头兵?有一点儿可能吗?哪个战役“精彩绝伦”了?打胜仗和精彩绝伦不挂等号吧。

东野三纵徐国夫师长回忆,徐家屯遭遇战,他问被俘的蒋军副营长是哪部分的,这个副营长脖子一梗,倒像是胜利者:廖耀湘,廖耀湘的新六军知不知道!徐师长还没说话,旁边的警卫员上去就是两脚,立马就好好回答问话了。不过一年多,就看着全副美械气势汹汹的新六军,缩进大城市不敢出来,过了半年,又是徐国夫,辽西大混战中抓住一个军官,此人跪在地上,拿出四个金元宝,央求放了他,一审,原来是新六军的参谋长,叫什么不查了,在《大漠风声疾》里记的很清楚,对多次交手过的新六军,徐国夫的评价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国民党有《陆海空军惩罚法》,“应受惩罚之犯行”第一条:丧失军誉,不守军人本分者。能打出“精彩绝伦的战役来”的部队,带兵的就这操守,这是跟老蒋开玩笑还是跟常识有仇?如果旁边再有人嘀咕一声:听说你们新六军军长胡家窝棚被俘,穿的是女人衣服。这戏还演吗?

我们说,解放战争时期,有大批国民党官兵起义、投诚或被俘后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经过我军的思想教育,转变立场反戈一击,共同埋葬了丧尽人心的蒋家王朝。关内各野战军解放战士的比例高达60-70%,最少的四野也有15%。抗美援朝期间,特别是第二批入朝的部队,就有大量解放战士,他们已经是人民军队的一份子,和老战士一样功勋卓着。还有能比邱少云更能代表解放战士英雄气概的?但是,影视剧塑造人物形象,要以历史真实为根本,明显违背历史常识,刻意拔高解放战士过往所处的“国民党五大主力”的战绩,以此渲染主角比志愿军战士更有能力的背景因素,是对历史的涂抹,是对志愿军官兵优良军政素质的蔑视。

齐禄这个角色,就是完全凭想象杜撰出来的人物。这个角色的“人设”,脚就没踩在地上。

志愿军任何一个指挥员,会不会说出“我知道你是新六军的侦察班长”这种话?绝对不会,因为他们和国民党军长期作战,对国民党军队的编制、职务比任何人都清楚。国民党军没有侦察班长,土地革命时期没有,抗战没有,一直到逃台都没有。

拿我军特有的称谓、编制、治军方法套给国民党军,在现在的影视和网络小说中屡见不鲜,国民党司令成了“司令员”,身边的护兵也成了“警卫员”,军统特务都能立“三等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现在,为了拼接新六军抗过日-新六军是美国训练出来的-解放军里有被俘的新六军-抗美援朝必然指导志愿军这种混乱逻辑,生生给国民党造出来个“侦察班长”。

看过黑白老电影的都知道,国民党只有搜索队,谍报队,只有我军才有侦察连、侦察排,侦察兵。那时的编导不仅经历过战争,而且要深入部队体验生活,绝不会连国共两军的明显区别都不清楚,更不会刻意去混淆。

国民党军队的典令范里,搜索和侦察不完全是一个概念,搜索:对于敌情搜查探索之谓。侦察:探着情形。这是国民党军队《军语类解》里的释义。1942年国民党的战术学教程则是这样解释的:侦察与搜索同为明悉现况之手段,然搜索为侦得有无及变化之如何为目的,侦察为明悉固定的确存在者之手段,故前者以敌情为主,后者以地形为主。

文白夹杂,十分拗口。只能找表达比较清楚的再看。

国民党炮兵总指挥邹作华在总结淞沪会战教训时说:“敌情不明,这就是战时忽略搜索勤务之害,再者,平时多数人对搜索与侦察,每有混为一谈,要知二者虽皆为欲明了情况所用之手段,但通常所谓搜索者,为探其有无及变化之如何也,侦察者,为详究其现存之状况也,关于实行上虽无大差别,惟阵中要务令中侦察之语,大概只关于地形之时用之,此点亦不可不加以注意!”

可见,国民党军的【搜索】,是比【侦察】更常用的术语。

至于搜索的方式,二战前各国操典大同小异,首先是飞机,其次是骑兵,最后才是步兵的搜索。

**元帅在军事科学院主持制定条例条令是说过,所谓秀才滚滚,不离本本,本本哪里来的?我们自己没有,就用别人的,最初是用国民党的本本,什么步兵操典,队列教范,阵中勤务令等所谓典范令四大教材,这些东西原是德国的,德国传到日本,日本又传给国民党,这套东西,和我们进行的人民战争很难结合起来。


看看上图就知道,中日文对照,国民党军的搜索、斥候这些术语,完全是从日军操典里搬过来的,虽然斥候是中国古语。
红军不要说飞机,能有骑兵都是奢望,直至长征胜利过宁夏缴获了中央军骑七师一批战马,红一军团侦察连才改为骑兵侦察连,梁兴初是第一任连长。到解放战争时期,有条件的部队都让侦察连骑上了马。
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后部队作战的战术技术准备》中,对部队侦察的指示是: 侦察队以阵地正面侦察为主,进行以下两个问题:一,捕俘、观察,以了解到所要的敌情、地形情况;二,敢于以小部队大胆深入敌后穿插,了解情况,查明敌人,阻碍敌人的后勤供应,断敌退路,打敌纵深,起敌飞机的同样作用。
从一句“起敌飞机的同样作用”可以体会为什么国共两军的用语会出现差异,由于技术装备的欠缺,志愿军的侦察兵要靠两条腿完成本该是空军承担的战役侦察任务。
从红军时期开始,本着一切从现有条件出发的原则,我军的侦察与国民党军的搜索、侦察就走的是两条路,并且在编制、任务上不完全对应,红军学校的四连连长林野,在中央苏区的军事刊物《革命与战争》上是这样说的:
现红军学校所用的【侦察】一语,是包括了【搜索】一义,在进行军事侦察时,也进行政治侦察。如侦察敌情,侦察地形,侦察地方居民和地方物资资源等。
当时红军学校的三连连长是粟裕,后来在1938年1月的《游击战术讲授提纲》中是这样概括的:侦察的手段有观察、窃听、询问、战斗捕捉俘虏、组织秘密而普遍的侦察网等等,侦察的内容包括查明敌人的番号、数量、武器装备、政治情绪、战斗力状况、行动企图、技术兵种之所在、后方组织状况以及地形和居民情况等等。

再看抗大的教材:

八路军的侦察,更注重与群众的联系。国民党不干这个。

从侦察这个词来讲,早在1932年,中央红军就在团以上各级司令部机关设立侦察科,下辖侦察员或侦察队。可以去看看各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哪里有侦察队、侦察连、侦察员的字样,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队还是这些职务:

看了吧,都是蒋军正规部队,搜索队叫情报员,谍报队叫谍报员。

国民党的搜索队和谍报队,和特务系统是搅合在一起的,隶属于国防部二厅系统的参二科,即各部队司令部参谋处下的第二科,既搞谍报,又负责监视带兵官长,特别是对杂牌军。谍报参谋控制的谍报队作恶多端、民愤极大,解放时是明令必须到军管会登记的反动党团、特务组织,即使是投诚起义部队,这部分人也必须甄别出来,一个在国民党新六军搞过军事侦察的,不说清楚是搜索队还是谍报队出来的,却来个冒充我军职务名称的侦察班长,还被志愿军师侦察连当成了宝贝,这就是剧里说的“好中选优”。

新一军新六军的搜索连,是骑脚踏车的,不管你骑自行车的还是骑装甲车的,到志愿军侦察兵里装精英,一天一夜强行军120,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跟上,走过这速度没,从哪儿往哪儿走的?挂国民党牌子的队伍有走过的,有西北军张自忠,有晋绥傅作义,咋就没听说还有个你。

拿着地图和指北针就能找到路,你不嫌太小儿科吗,地图和现地比对,使用指北针,志愿军侦察兵要是这个都不会,武陵桥咋塌的,白虎团咋端的?

“独特的战场感知能力”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是借助器材还是靠特异功能?《志愿军一日》1600页,全国各省、市、地、县纪念抗美援朝专辑不止数百万字,咋没见一位志愿军老战士提到过?

这样下去,抗美援朝题材要被编成什么样!

齐雨绮语 发表于 2024-1-22 18:05

感觉抗美援朝要和抗日剧一个待遇了,但是这玩意可比抗日奇侠隐蔽多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侦察英雄》编导,国民党军队有侦察班长吗?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