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搏光头
发表于 2024-5-20 12:50
人们总是在看冒险故事,但有些东西就是找不到;加勒比海盗就有个著名的道具,一个反映你心中真正欲望的罗盘,你可以靠自己的心到达“一个没有人能到达的地方,除非事先被告知了位置”,真是奇怪的谜面!
城市公子
发表于 2024-5-20 14:26
这部电影看了受不了,太苦了。
nexus1
发表于 2024-6-1 21:12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公布2020-2023年年度荣誉名单,年度青年导演:
2020年 顾晓刚 《春江水暖》
2021年 邵艺辉 《爱情神话》
2022年 李亘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2023年 孔大山 《宇宙探索编辑部》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20-2023年年度荣誉名单(实时更新)#中国电影导演之夜#
年度青年导演:
2020年 顾晓刚 《春江水暖》
2021年 邵艺辉 《爱情神话》
2022年 李亘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2023年 孔大山 《宇宙探索编辑部》
年度编剧:
2020年 张冀《夺冠》
2021年 邵艺辉《爱情神话》
2022年 刘兵 耿军《东北虎》
2023年 红泥小火炉《长安三万里》
nexus1
发表于 2024-6-1 21:30
漏了这个果然是郭帆发的
TTAA
发表于 2024-6-1 21:45
这片子挺适合带那些青春期性格挺拧巴的孩子去看的
wqm2008
发表于 2024-6-1 22:20
TTAA 发表于 2024-6-1 21:45
这片子挺适合带那些青春期性格挺拧巴的孩子去看的
共鸣然后继续找外星人?拧巴的孩子最好就是一直拧巴下去然后找到一个自己能给自己解套的失败,这个失败最好来的早一点
nexus1
发表于 2024-6-1 22:52
年度男演员:
2020年 金巴 饰 达杰《气·球》
2021年 陈建斌 饰 马福礼《第十一回》
2022年 朱一龙 饰 莫三妹《人生大事》
2023年 杨皓宇 饰 唐志军《宇宙探索编辑部》
====================
看了下导演协会里有王红卫
nexus1
发表于 2024-6-2 15:55
第二部资源可以自己剪了
sharp_star
发表于 2024-6-3 12:39
怎么豆瓣分数又降了
nexus1
发表于 2024-6-3 15:26
sharp_star 发表于 2024-6-3 12:39
怎么豆瓣分数又降了
我看豆瓣讨论组全是破防的.
说凭啥这么烂的片子评分这么高,说观影门槛是不是瞧我不起
子虚乌有
发表于 2024-6-3 16:09
片子很好,但是让我去电影院看第二遍我可不干。
Cthululives
发表于 2024-6-3 22:18
这么文艺的片竟然反而不受豆瓣待见么
xpisces
发表于 2024-6-3 22:44
二刷没必要,就是那种醍醐灌顶的味道
另外听生活倒影五百遍
nexus1
发表于 2024-6-4 09:14
Cthululives 发表于 2024-6-3 22:18
这么文艺的片竟然反而不受豆瓣待见么
文艺,但是不能接地气才好.你这么深入乡村又是荒郊野外,哪个文青受得了
Dgnic_
发表于 2024-6-4 12:12
Cthululives 发表于 2024-6-3 22:18
这么文艺的片竟然反而不受豆瓣待见么
豆瓣现在也不是那么小圈子吧,没那么纯文青了这部也算是破圈了,破圈的文艺片分数都不算高,看《地球最后的夜晚》多少分?
yahanintnedo
发表于 2024-6-4 14:10
二映排片太少了
子虚乌有
发表于 2024-6-4 14:37
TTAA 发表于 2024-6-1 21:45
这片子挺适合带那些青春期性格挺拧巴的孩子去看的
你别说我那性格拧巴的儿子还真的对这个片子评价很高。
带着他看了那么多电影他唯一能跟我聊聊的就这个。虽然关注点不同。
上将郝萌
发表于 2024-6-4 15:10
nexus1 发表于 2024-6-2 15:55
第二部资源可以自己剪了
画面有了,就差音轨了……
欸等等,真空不能传声,那没事了
—— 来自 Xiaomi 2210132C, Android 14上的 S1Next-鹅版 v2.5.2
lynnnnnnn
发表于 2024-6-9 22:08
全部黑屏静音的第二部,会有点期待
斑驳的阴影
发表于 2024-6-10 11:18
不敢去电影院再看了,之前在家里投影上看都差点晃吐手机上是极限了,反正当时剧组的监看屏也就7寸嘛
形式主义
发表于 2024-6-10 20:18
影伴光生
发表于 2024-6-16 16:46
上周末刚在朋友家看的(蹭了我的大会员账号),确实有一种醍醐味
Dgnic_
发表于 2024-6-24 11:20
本帖最后由 Dgnic_ 于 2024-6-24 11:38 编辑
转一篇王一通和《永安镇故事集》《河边的错误》编剧康春雷对谈的文章,内容特别有趣,有很多闪光的发言。
https://mp.weixin.qq.com/s/7Iufz7LXSZ60CfOdBDHyuw(搬运去除图片):
康春雷和王一通,都是 90 年左右出生的同龄人。皆以文字为生,又在同一年出名,并同时成为了自己笔下的角色。
在他们各自的故事里,一个是宅在小镇里写剧本、但所写的故事似乎注定泛不起什么涟漪的苦命编剧,另一个则是深居乡村、被编辑部的外星人发烧友苦苦寻觅的孤独诗人。
短短一年间,从《宇宙探索编辑部》到《永安镇故事集》再到《河边的错误》,他们的作品让当代 “发疯文学” 得以在网络上疯狂流行,影迷们则沉迷于这份极尽现实又荒诞不经的独特气质。
而在故事之外,他们其实只是两个内心丰富、性格却始终都很 “i” 的少年。王一通曾私下告诉我,自己一直很想认识康春雷,好好交流一番。
康春雷也曾偷偷告诉我,在他的印象中,此前只跟王一通说过三次话,而且都是在金鸡奖上。
第一次是入围晚宴,两人打过照面,互道 “恭喜”。第二次是走红毯前,他对这样的场合有些社恐,就问王一通 “你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吗”,对方回答 “我也不知道”。
第三次是颁奖典礼,康春雷和魏书钧、王一通和孔大山都坐在同一排,当《宇宙探索编辑部》荣获最佳编剧时,孔大山和王一通上台必须经过康春雷,于是他便起身让道,跟山通两人依次握手、道贺恭喜,王一通回了句 “谢谢”。
终于,实在看不下去的我,就给二位 i 人拉了个群,以下便是我们的 “群聊记录”——
康春雷:我们刚刚已经帮你想好了一个文章的标题——我们讨厌做编剧。
天天:这么露骨的吗?
王一通:不露骨啊。其实我觉得,但凡是真正做过编剧这份职业的人,都很能想象这个感觉。我俩还算这个行业里比较幸福的,因为多多少少有点成绩。而大部分编剧都苦到难以想象。我觉得,全职且能在行业存活就非常困难。
康春雷:几年前,我们还在一起玩的同行朋友,很多人至今还被掩埋着,还在苦苦挣扎着。这种状况下,就很难进行具有自我表达的创作,因为要首先考虑收入来源的问题。
其实无外乎几种选择。要么就做原创,可问题是你不知道你的剧本在完成后是不是能被生产出来;另一种就是先参与到各种项目里,无论是以 “枪手”(注:行业黑话,通常指执笔编剧)还是以策划的形式,但就算是这样,权益也不太容易得到保障;你也可以入职一家公司,先积累一定人脉,再通过这些人脉进入到行业里接活。大概就这三种情况,但无论哪种都不太乐观。
天天:我个人的总结也像一通说的,因为平时参加电影节什么的,也会接触到很多文艺片导演、编剧,你俩运气确实算好的了。他们可能还停留在文艺片那个小的生态里,而你们已经算是一定程度地 “出圈” 了,算是不幸中的幸运。
而且说实话,现在文艺片市场的大环境也不够那么好,包括新设立的文艺片分线发行之类的,也都面临着不少问题和考验。我记得,你们俩对各自票房的预期都比你们最终的实际票房要高,对吧?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康春雷:我一开始预计的票房是 2000 多万,因为像平遥这种观众主要由影迷构成的电影节太会给人制造幻觉。但票房惨淡也不仅仅是文艺片面临的问题,我们如果从投资回报比来考虑,可能 90% 的片子都是赔钱的。
王一通:私下聊的时候,我对《宇宙探索编辑部》的预期票房其实是三个亿。这说明我对电影票房基本没什么概念,简直天真得可怕...... 这几乎是一个谜。我脑壳里简陋的公式完全无法处理这些数据。
康春雷:预期是没有用的。倒是有一种情况可以预期,就是做大类型片。大类型片确实是可以计算的,比如用什么样的演员、谁跟谁的组合,通过公式化的剧本写作来满足观众的预期,这当然是可以计算的。但就像一通刚说的,如果想做怪一点或不太一样的片子,就很难去计算。
即便是我刚才说的这种公式化的大类型片,也难免会产生意外的情况,因为观众的审美趣味变化太快了。当然,这也是这个行业的魅力了...... 多多少少都有点像是在赌博。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它并不是一个健康的投资市场。
但是对我来说,做电影是为了和观众充分交流。你要有很强烈的交流欲,并且把对方当做一个很想沟通的对象,你想吸引对方听你说话,还要采取一定策略…… 无论如何,创作者的目的是和观众交流,而不是去计算观众要什么,然后去进行投喂。另一方面,人的需求也是流变的,即便打定主意给观众投喂,也不一定就会有回报。
天天:《永安镇故事集》里用不少篇幅讨论制片人甚至不同角色的人干涉创作的问题,你们如何平衡这件事?一通有遇到过吗?
康春雷:谈论这件事要非常谨慎。当对方提出意见时,你需要有个判断,不能很傲慢地认为自己绝对没问题,对方的提议都是扯淡;也不能别人一提意见,就自卑得受不了。
而且,必须在很具体的情况下去回答这个问题:我要先看对方提出什么意见,我才能回答这个意见有没有道理。接下来再考虑,如果有道理的话,我要怎么来修改;如果没有道理的话,我又该怎么和对方沟通、讲明白我的意思。
这是个很具体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大而化之地说,编剧要有自信,不能被别人干扰;也不能没心没肺地说,编剧就是要去配合各个部门,不能太自我。
王一通:我对这件事的态度,没有春雷老师这么温柔,他刚刚聊到这个问题时,一直在非常温柔地拆解。但我是一听到这个事,一股简单而纯粹的情绪就直冲脑门。
我非常痛恨开剧本会。我个人对于 “剧本会” 的态度,是没办法用不失态的方式来表达的。我经历的那些剧本会,绝大部分的主要议题都不在讨论剧本本身,而是在自我证明或者相互贬低。我遇到的情境是这样的。
所以说,我非常惧怕跟别人共同协作去创作剧本。包括我跟孔大山,已经算是很有共同语言的人,泛泛而谈时我们相见恨晚、相谈甚欢,但真到了要把简单的想法生长成一个具体的末梢,就会暴露出来我们之间的沟通,其实存在着巨量的偏差,很让人脱力,只想玩手机。
好在我俩都不是那种 “我要跳起来压你一头” 的 type,这维系了我们的友谊。可大多情况下,如果事实含混,大家就会相互攻击,靠诛心来要结果。在开剧本会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而且往往这些人会主导主要情境。所以,虽然春雷老师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一分析,我就上头。
康春雷:因为剧本工作不像是做别的产品,它涉及到创作者的观念、生活体验、情感经验等等,而这些经验在个体和个体之间又很不同。如果我们只生产一个杯子,大概率不会如此折磨。因为做一个杯子不会牵扯到这么多个体经验,但剧本创作就是要把各自的内心摆到台面上来。
所以这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心力的过程。基于此,我想说现在给编剧的待遇还是太差了,剧本费太少了。我觉得除了常规的剧本费,还应该给编剧情感损失补偿费。
王一通:情感补偿是该有的。因为每次开完剧本会后,我都会对 “人,生而孤独” 这件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康春雷:有个编剧朋友跟我说,她有个补偿性的策略。她知道每次开剧本会大家都要提出很多意见,因此要求大家先说出剧本的三个优点,说完优点再说问题。
我后来尝试过这个策略…… 没有什么用。我说你们先说出这版剧本的三个优点,结果对方说:第一字数够了,第二写得很规整,第三这个人物还挺有意思的。好了,那我们就接着往下聊吧,这版剧本的问题是……
所以,这也没有什么用。编剧又想要对自己负责,完成自我表达,又得去配合别人,只能借别人的壳下自己的蛋。虽然我经常说,编剧是服务业,但更重要的是,编剧是有自我表达的服务业…… 所以这就不是人干的事儿。
天天:特别想知道你们俩在看对方片子时的感受。
康春雷:我觉得我们不要说优点了,我们来说说缺点吧。
王一通:还是想稍微说下优点,《永安镇故事集》我第一遍看完就觉得非常棒。我虽然只看过一遍,但至今我都是记忆犹新。我也看过不少 “元电影”,但就是《永安镇》让我特别愿意代入自己,它相当有魅力。
天天:那《河边的错误》呢?
王一通:我对《河边的错误》相对没那么有感觉,影片中的符号有一定的设计感,这并不是不好,只是对我而言,我更偏好《永安镇》那种即兴、自如、举重若轻的调调。
康春雷:对我来说,《宇宙探索编辑部》是一部很 “新” 的电影作品。我先来说说我喜欢它的部分:在拓宽表达方式和表达的可能性层面,我觉得《宇编》就是当年做得最好的一部电影。而且杨皓宇老师的表演,包括其他演员的表演,都演得非常好,这是我喜欢它的部分。
我不是那么喜欢的部分,在于故事的结尾。你们将整个故事的 “华点” 指向了特别朴实的父女情感,这一点我其实特别想要问一下,当时为什么这样考虑?故事前半程,你们是把这信息藏起来的,或者说在隐隐透露,但本质是藏起来的。
我更喜欢那个偏执的、没有什么道理的、执着地去探寻外星生物、想寻找一个答案的唐志军。他可能有点形而上,有点哲学意味,但当后面把父女情感揭示出来的时候,我会觉得损害了故事中形而上的那一部分。
王一通:唐志军这个角色的设定,从头到尾就没想把他塑造成理想主义者。如果一个人物写得特别纯粹、极端,他是会吸引人,因为笃定,或者自洽的人更容易赢得支持。我们在初期也抱有过这种想象:一个奇人,数十年如一日的苦行僧...... 但我们实际去 “田野调查” 时,在和真正民科圈的人物接触沟通的过程中发现,Ta 一会在朋友圈卖磁疗仪,一会卖量子床垫的,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复杂的感受。
康春雷:明白,现实生活里这样的人也是很接地气的,所以在采风过程中,最初设想的那个形象就被破除掉了。因为那样的人物,未必足够真实,也不是很立体。
王一通:对,所以渐渐地,把握人物的 “直觉” 也是被打破再重建的。
天天:春雷说到了挑自己作品的毛病这件事,那我也想知道你们俩创作过程中最遗憾的是什么。
康春雷:我最大的一个遗憾是,故事中小顾的形象,我还是觉得有点单薄。她也许想过要逃离的,但是她为什么没有逃出去呢?原因在哪?我觉得,我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当然也可能是她自己的原因,就像是张爱玲写的那个比喻:你把笼子打开,鸟也不一定愿意飞出去了。
但当时联想自己的处境,包括认识的女性朋友的处境,致使我对小顾产生了过分的同情。同情是必要的,而过分的同情是不可取的。过分的同情会导致作者离人物太近,这种距离影响了更整体性地观察和体认。
王一通:我有一个很大的遗憾是,当时在跟拍鸟烧窝村的场景时,我和蒋奇明老师相依为命,有空就聊戏,聊出好些有意思的桥段,即兴的东西。但因为进度特别赶,加上孔大山也不鸟我们,抱憾未能呈现。现在再想,具体的我已经难以想起,光记得特别有趣、松弛、过瘾。倘若拍出来,豆瓣评分兴许还能上涨零点三左右。
天天:皓宇哥之前告诉我说,你们是连续一个礼拜行李就没有下过车,都没搬到酒店。你们外联制片也有说过,是不是还在村子里借了村民的东西来当道具?
王一通:确实很多是外联制片借的,进村之后这家借一点那家借一点,美术组挑好后就让外联制片拿走,但可能一碗水没端平。比如一个板凳少给五块钱,立马就闹起来了。村里有个大姐因为类似的情况,从两百米远就骂起来,她是边走边骂,整个天空都飘荡着她的脏话。主创里就只有我听得懂四川话,所以感觉她就像在骂我一个人。
天天:猴子送你打狗棍的那段方言台词(妈嘞批)是不是就借鉴了这位大姐?
王一通:比那个脏多了,属于华语里的糟粕。
天天:我记得皓宇哥也是祖籍四川的,他是不是应该当时也都听懂了?
王一通:但是皓宇哥…… 开什么玩笑,他处变不惊(笑)。
注:后来在《宇宙探索编辑部》上映一周年时,笔者问了杨皓宇老师,当时是否还记得一通提到的这个细节,他说他其实都听得懂。
天天:很多网友包括我,都想知道你们的幕后纪录片目前做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呢?
王一通:不是很理想,制作耗时间。孔大山亲自在抓,但他每天只抓半小时,人就累倒了。
天天:聊到这儿我也想问一下,因为你们的片子制作成本都很小,你们俩有没有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到 “拍电影太难了” 的那种瞬间?
王一通:刚开始会很强烈,但渐渐就适应了、习惯了,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我觉得,这种剧本写多了,作品很容易透出一股寒酸,不敢写大场景。没有考量和思索写大场景那一步,而是自动过滤,我现在有反思这个问题......
康春雷:就是寒酸到骨子里了,已经不需要思考了。
天天:一通你知道吗?《永安镇故事集》的时候,我给春雷做过一次专访,他当时告诉我说,这个剧本是在开拍前的倒数 14 天内重新写出来的。
王一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
康春雷:这个已经聊得太多了,我尽量简单地概述。我跟老魏 2019 年底就认识并决定合作了,中间我们都在不停地修改剧本。一直到 2020 年 11 月,我们去拍摄地筹备,状况却由此发生了变化。
我现在的总结是,老魏当时想要一个特别写实的故事,而我原版的故事更偏向寓言。寓言需要某种影像风格支撑,不然就会显得很虚假,而这不符合老魏对影像的要求。
这是马后炮式的总结,但在当时的状况里,其实很难这样去总结。当时我们就在不停掰扯剧本,在修修补补。真的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剧本打了太多补丁,我俩都不喜欢。于是我们就说,那就不拍了,散伙吧。
我入住的酒店后院确实有一个老板娘,而我每天在那里吃饭,我一直在观察她。我就在脑子里设想,写一个以这位老板娘为原型的短片。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老魏决定不拍以后,把这个想法跟老魏说了,他还挺兴奋的,很快我就给出了第二个故事的框架。我觉得这两个故事有种结构层面的互文和互补,于是我们就又一起创作了第三个故事,然后再从第三个故事去反观前两个故事。
电影行业里有很多奇谈,某某用了几天或者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某部电影的剧本。这样的奇谈并非不真实,但未必很全面。就《永安镇故事集》而言,我们的确是用两周时间完成的剧本,但实际上,从到达拍摄地之后,我们就已经在无意识中积累素材,前期无形的准备时间其实还挺长的。
王一通:其实是我很向往的创作方式。
天天:一通当时创作《宇编》有闭关吗?我记得你跟孔大山也是在一个屋子里闭关过一段时间。
王一通:我们俩那其实不叫闭关。就是在我一个朋友的大房子里,周围人迹罕至,像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闭关,但不是精神上。我们每晚五点准时下班,打乒乓球。
天天:春雷之前一直说,很想找一个业内能跟他打乒乓球的朋友,听到这儿我只想恭喜春雷终于找到了!
康春雷:对,我现在写的剧本也有乒乓元素。(注:《河边的错误》里也有)
王一通:孔大山打乒乓球是那个 “乌龟打法”,春雷知道吗?
康春雷:这么专业的吗?
王一通:孔大山的 “乌龟打法” 也叫“神龟战术”。不管你怎么杀球,他都给你削过来,让你再杀。他一直在那削,直到你杀球失误,自乱阵脚。有个别球我们能来回十分钟。
康春雷:我打乒乓应该就是一般的水平。
王一通:当时打乒乓,并不是我们爱这个运动。而是因为实在不想再聊剧本,所以每次时间一到马上就收,收了就打。
康春雷:可能从四点就开始盘算晚饭吃什么了,是吧?我们也是这样的,但我跟老魏的运动是下象棋。我们一旦实在是聊不下去,就下一盘象棋,在楚河汉界上搏杀。
天天:影迷界有个说法,就是《永安镇》和《宇编》一路从平遥 “打” 到金鸡,你们俩对这个影迷送给你们的玩笑有什么想说的吗?
康春雷:那我们这不是完败嘛!
王一通:其实我觉得,把不同的电影粗暴地比较,是个比较荒谬的事,因为太模糊太主观,我觉得没法比。
康春雷:我们的观众有一个传统,就是以体育比赛的这种逻辑看待创作。但《宇编》确实有很多让我学习到的东西。
王一通:春雷太官方了...... 我觉得,其实《宇编》就是足够怪,也就是让人有新鲜感。
天天:对于一通说的这点,我还有个感触就是,你们的剧本里其实都有比较荒诞的部分,你俩平时都怎么在生活中发掘荒诞的部分呢?
康春雷:只要足够写实,就会足够荒诞。创作是没有办法刻意荒诞的。我很难想象,今天两个创作者坐在一起,说我们来写一个荒诞的故事吧——我完全没法想象这样的事。我只能想象,我们基于某种写实的需求,最终呈现出了很荒诞的感觉,目的是让我们通过生活的表层进入到内在。或者也许齐泽克的话更为准确,通过表层的分裂形成内在的错觉。
天天:你们的电影在网上被不同程度地定义为 “发疯”,网友认为你俩的创作含有一种“发疯美学” 的叙事风格。对于现在类似于 “年轻人在平静地发疯”、“这个世界终于疯成了我想要的样子” 这样广泛流行的论调,一通和春雷有什么看法?
王一通:最早是营销团队提炼出的一个概念,觉得这种情绪有人群基础,好像是因为试映会大家有这样的评价。尽管我们至今仍坚称,自己并未发疯,但没人管,木已成舟,我们能决定的事情很有限。
天天:所以你在金鸡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说,你跟孔大山就像小孩坐上了大人的桌子。
王一通:这是很真实的感受。现场放着激昂的音乐,唤你走到台上,塞你一个奖杯,周围还都是大佬前辈们,真的就给我一种格格不入感。我很难严肃起来,我很怀疑一切严肃的情境,每次遇见,我就老想开玩笑,想消解它。
康春雷:我也认同这是一个营销的概念,而且好像就是从今年开始,包括《宇编》,包括《河边》,宣发上也都在延续着 “发疯” 这个概念。
实际上,早在 2023 年初,我就已经听到有人跟我说:现在做电影有两个方向是一定能够卖座的:第一是发疯,第二是治愈。只要选取或融合这两者,那么你这部电影的受众就会相对多一些。但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我不知道怎么在创作中发疯,我需要有条理地、有结构性地去创作故事,没办法纯凭情绪和感觉去操作。
我记得,有一次《河边》路演,有观众站起来提问,问我最近精神状态怎么样?我当时就觉得很诧异。我的精神状态没有问题,我没有发疯,我也不喜欢发疯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带给我这样的一种感觉:我们似乎不需要深入到事物的内在肌理,也不需要投入脑力和情感去体会他者的内在状态。我们只需要将我们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将我们不理解的事物进行统一化归类:发疯。
群体或个体的话语和行动,有时候确实会给人一种 “发疯” 的感觉。但如果你深入地去体会、去辨识,这种癔症式的话语和行动,都是有迹可循的,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发疯的感受就会消失。
天天:但现在很多 “Z 世代” 的年轻人,确实会在看社会新闻吃瓜的时候,或者刷短视频发现奇闻逸事的时候,再或者当公众人物对呛、吵架、撕逼的时候,不假思索打出 “这个世界终于疯成了我想要的样子” 这种评论。
康春雷: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已经被规范得太久。在我的记忆里,2012 年左右的微博,大家不是经常在吵架吗?我至今还记得那时候知识分子们是经常约架的,地点常约在朝阳公园。我从那个时代过来,实在觉得习以为常。
但后来情况确实不一样了,大家说话都很小心,公众人物总是板着一张面孔,让人觉得像个 AI。于是,在这种特别压抑的没有幽默感的环境下,当你看到一点很出格的事情,你就会觉得,哎呀真是了不起,这个世界发疯了!其实真的是没有的。世界原来就是这样,是我们最近这些年都太规矩了。
但是,我觉得大家内心还是隐藏着某种对叛逆的渴望、对混乱的追逐、对秩序的反抗。不然,我们不会对这种怪异的或者说难以理解的人和事物感兴趣。
王一通:可能那种混乱会带给人安全感吧。因为在一个秩序当中,就一定会形成一个序列,个人都会退化成一些高低错落的坐标。但如果系统是混沌的,每个人就可能是独立而平等的存在,反而会感到安全。
天天:所以一通,“精神病大聚会” 也是营销出来的概念吗?
王一通:那个不是,那是一句台词。
天天:那你跟孔大山这种极致的、很典型的 “社恐 i 人” 的现实人设,是属于一种营销还是(笑)?
王一通:这倒是可能的,行为都会造成结果,结果也会影响到行为。我觉得,所谓 “人设” 是没有办法完全剔除掉表演成分的。作为一个露出的人,我不说公众人物,只要是一个露出的人,都是跟本人有差距的,为了达成社会化而进行自我展示,就会得到各种反馈,而反馈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行为,这是双向的。
天天:也包括你跟孔大山有出很多同人文......
康春雷:什么,你们都出同人了吗?(瞳孔放大 + 扬起嘴角)
王一通:我们没有出,是我们被出了,对此我就是一个大开眼界。我俩现在非常谨慎。以前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拍个什么东西,人家给我们买了工作装,每人一双雨靴,那个照片被扒出来,说我们穿的是情侣靴。
很多类似这样的事。如果你回应吧,显得心里有鬼,但不回应吧,能给你编出连续剧。人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就会退化成一块靶子,我需要与之不断切割,才能维持内心健康。
康春雷:而且那个靶子都不需要你自己去塑造,你的粉丝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们就会帮你塑造。
天天:现在一通的粉丝们对他有个称呼叫 “顶流通”,春雷你知道吗?
王一通:那是孔大山胡说八道。
天天:啊对,这是孔大山说的,他说他的作品最成功的就是把一通捧成了男顶流。
王一通:这是互相讽刺,我说他是华语电影之光、伪纪录片教父,他就报复我。
康春雷:所以我想问一通一个问题,我在金鸡现场见到你的时候,感觉你比在《宇编》里瘦了很多,你在计划性地减肥吗?是因为你要做职业演员吗?
王一通:没那么直接的关系,我最早一直偏瘦,但大学期间非常不注重饮食,就发福了。写剧本时喜欢上玩滑板,超消耗热量,所以就瘦了,身体就回到了初高中时候的状态。这让我感觉好很多,各方面都好,就坚持了下来,想方设法地维持热量缺口,成了一种习惯。
天天:接下来,你们俩在演戏上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吗?
王一通:计划不了,演员最艰辛的地方在于没有那么强的能动性,看似在牌桌上,其实只是筹码,都是命。所以为啥会有那么多人信玄学。如果有一个具体的东西,能抓在手上使使劲儿,感觉挺好的。
天天:一通,你现在有发现什么可以抓住和使劲的东西吗?
王一通:我在等待一个奇迹。
天天:一通,你信玄学吗?
王一通:我没有算命的习惯,但如果你会算命,我会请你帮我算一把。我觉得这个宇宙一定有一些我们无法认识、无法归纳的规律存在。但这个规律会不会通过一个毛茸茸光秃秃的人类贯彻到我们面前,我还是比较怀疑。话说回来,如果亲眼目睹奇迹,我大概率会一头扎进去,毫无疑问那将是更容易的人生。
天天:春雷在平遥影展时,曾被余华老师狂夸演技好,后来你的名字又出现在《酱园弄》的主演官宣海报里。你俩都已经算优秀的新人男演员了。所以我想问一下,现在如果有特别大的戏,找你们去客串小角色,你们会去吗?
康春雷:其实越大的戏越容易被剪掉。跟大腕对戏时,有时候有三台机器在同时拍摄,我就总觉得拍我的那台机器其实没开,就是这种感觉。
王一通:我的感觉跟你是相反的,我老觉得在拍我,我哇哇地演,完事一看,监视器根本没拍。
天天:是的,其实皓宇哥(杨皓宇)之前在《独行月球》里演了个角色,但最后被剪得只剩一个镜头。像他作为一个虽然演技很好、但仍然总演配角的老戏骨,就会觉得这对他来说很正常。但我当时跟他聊到这里,我就觉得很心酸。
康春雷:所以演员确实很被动。无论怎么钻营,也很难预料到结果是什么样。电影能不能上映,自己的角色会不会被剪掉,这些都是不可测的因素。每走一步就获得一个金币或者吃到一个蘑菇——演员是没办法仰赖这种进阶式逻辑的。
天天:我还挺担心,你们走了一圈这条路之后会发现,其实演员才是最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那个选择。因为从演员转向导演、制片人等等的也很多。
康春雷:除了那些已经所谓 “出来” 的演员,很多人都是在勉强支撑着自己,同时又消耗着巨大的热情和期待。但对我们来说,这已经习以为常,毕竟我们是做编剧的。
王一通:而且作为演员,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是,即使你特别努力,比如去努力地争取一个角色,别人对你的看法却不一定会很正面。它跟别的职业不一样。
天天:那你们会去主动争取角色吗?如果有烂片找你,你们接不接呢(笑)?
康春雷:反正现在给到我的选择也不太多,我其实也不介意稍微烂一点(笑)。
王一通:我现在心态已经变了,我开始挑剧本了,如果剧本好我就愿意主动争取。比如像《大西洋底来的人》,本来是找蒋老师演的,他没档期,就把我推过去。人礼貌性答应见见我,我看完剧本,感觉好,抓住机会把导演一顿侃,把他侃晕了。本来想找更知名的演员,后来力排众议用了我。
康春雷:主要是我的羽毛还没长全。并且我觉得,在再烂的剧组里拍烂片,也有很多经验可以学习,因为这里面也会有认真工作的人。
而且像写剧本一样,别把自己箍得太死。有一段时间我老觉得,我是不是不能写别的?这样会不会干扰我的思维,影响我接下来的创作?但其实没有的,只要你相应地调节好自己的思维方式。演戏也是这样,不是说你在一部戏里用了某种表演方式,就把自己固化成那样了。
王一通:我觉得,演员好玩就好玩在即兴发挥那一类。之前在《宇编》里,唐志军跟我说从广播站一起回去时,我说 “老唐我一想到回去要吃你做的饭,我就不想回去了”,这段就是即兴发挥。
像这种情况,就会让我有获得感。我觉得,电影不能光是执行而已,否则人就会被卡得很死。甚至,那种灵光不一定是被记录的。比如我们在拍日食那场戏的时候,因为要拍天空变暗的过程,所以在一个黄昏拍摄,每拍完一条,大家就原地等一会儿,再拍。孔大山说,所有人站在那个院子里一言都不发,看着天光渐渐变黑的那一刻特别电影。
天天:那如果有一天你们俩真的都成为男顶流了......
王一通:求求了,不会的。我没惹你,别讽刺我。
康春雷:我对一通是敢有这种设想的。我觉得一通你有个很天然的基础,就是形象。而我首先不做形象管理,其次就算是管理了,我的形象也不足够优秀。
但一通你是可以的,一通有一种即呆滞又灵活的感觉,会很受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我看好一通的 “样子”,我觉得他是可以成为顶流的,而且现在他就已经有 cp 粉,将来肯定就会有更多的 “唯粉”。
康春雷和王一通的第一次正式见面
王一通:我以为康老师不了解这个圈子,我都是前不久才知道 “唯粉” 是什么意思。
天天:如果有一天,你俩演对手戏,或者类似于一个双男主的戏。会期待对方跟自己是一个什么关系?
康春雷:什么意思?你期待是什么关系?(笑)
王一通:双男主肯定是相爱相杀,那还能有啥关系呢。
康春雷:可能也是双雄吧。不过,我确实挺想演个变态。
王一通:我想演一个雇佣兵头子。
采写 | 天天;公号 |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nexus1
发表于 2024-6-24 11:35
Dgnic_ 发表于 2024-6-24 11:20
转一篇王一通和《永安镇故事集》《河边的错误》编剧康春雷对谈的文章,内容特别有趣,可以看到他们两人闪闪 ...
我也想转过来的,太忙了差点忘了
even001
发表于 2024-6-24 19:03
本帖最后由 even001 于 2024-6-25 10:57 编辑
Dgnic_ 发表于 2024-6-24 11:20
转一篇王一通和《永安镇故事集》《河边的错误》编剧康春雷对谈的文章,内容特别有趣,有很多闪光的发言。
h ...
天天:也包括你跟孔大山有出很多同人文......
康春雷:什么,你们都出同人了吗?(瞳孔放大 + 扬起嘴角)
王一通:我们没有出,是我们被出了,对此我就是一个大开眼界。我俩现在非常谨慎。以前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拍个什么东西,人家给我们买了工作装,每人一双雨靴,那个照片被扒出来,说我们穿的是情侣靴。
很多类似这样的事。如果你回应吧,显得心里有鬼,但不回应吧,能给你编出连续剧。人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就会退化成一块靶子,我需要与之不断切割,才能维持内心健康。
康春雷:而且那个靶子都不需要你自己去塑造,你的粉丝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们就会帮你塑造。
笑死
如果《永安镇故事集》《河边的错误》火到引来同人女的话,能看到康春雷和魏书钧的同人文吗(
逸yi
发表于 2024-6-25 17:39
千恋万花
发表于 2024-7-12 15:44
本帖最后由 千恋万花 于 2024-7-12 15:48 编辑
看到日本那边的流媒体 U-NEXT 有日语译制版,去弄了一份(内嵌日语字幕,不知道和日本上映时的字幕是不是一样的),磁链需要自取:865165312df0132e7d0619eda1e43e820b561d0b
Piano-Forest
发表于 2024-9-4 15:30
由王一通编剧、执导,李雪琴、王一通、蒋奇明、孔大山、温仕培、李思娴出演的《敲堡垒的门》将作为平遥之夜特别展映短片,在平遥电影宫进行全球首映
https://p.sda1.dev/19/f258fd612ad702ceaf8c38b52b9d9174/006IEoSqly1htb1yi7v7pj31st24a4qp.jpg
Dgnic_
发表于 2024-9-4 17:38
Piano-Forest 发表于 2024-9-4 15:30
由王一通编剧、执导,李雪琴、王一通、蒋奇明、孔大山、温仕培、李思娴出演的《敲堡垒的门》将作为平遥之夜 ...
有点意思,这也算某种全明星阵容了吧
nexus1
发表于 2024-9-4 18:00
Dgnic_ 发表于 2024-9-4 17:38
有点意思,这也算某种全明星阵容了吧
就差郭帆客串了
Piano-Forest
发表于 2024-9-23 22:11
Piano-Forest 发表于 2024-9-4 15:30
由王一通编剧、执导,李雪琴、王一通、蒋奇明、孔大山、温仕培、李思娴出演的《敲堡垒的门》将作为平遥之夜 ...
https://p.sda1.dev/19/1f6953bae9575d2b27b7aa97e838c82e/006IEoSqly1hthj8e4iibj32qf3ttnpi_compressed.jpg
https://p.sda1.dev/19/eb308179795a01318066fae515c2bc0c/IMG_20240923_220954.jpg
https://p.sda1.dev/19/81d998c66669033720c1257377f1e010/IMG_20240923_220931.jpg
razielzyc
发表于 2024-10-9 11:37
8/10,扣分点在开篇的晃晃晃。其他都是好评,这种走近科学味得科幻感确实只有中国能拍出来。片子本身属于喜乐交加得那种,喜剧得外壳下包着非常苦得内核。但电影本身比较看电波,能对的上估计会非常喜欢。另外哑巴哥蒋奇明是真的混出头了,之前口罩那会wb讨饭,现在戏都接不过来。
nexus1
发表于 2024-11-21 21:21
2024中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杨皓宇(《宇宙探索编辑部》饰唐志军)
2024中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宇宙探索编辑部》
Piano-Forest
发表于 2024-12-19 01:00
电影《果然》入围第54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主竞赛,该片由李冬梅执导及编剧,马可·穆勒监制,李蔓瑄、王一通主演,讲述一位普通女性遭遇的生育难关,探讨关于“存在”和失去”的生命课题,同步释出海报与新剧照。影片将于1月30日-2月9日期间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进行世界首映,并角逐金虎奖。
https://p.sda1.dev/20/b83d947aefd16f68f10b9d9a3d6814f5/67223e8bly1hwpf56ldffj20u017pn7o.jpg
https://p.sda1.dev/20/5016b7a896badf54baf58a9e1a96bc44/001LTF2wly1hwp386h1qxj61ww2pgu0z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