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er_bobo 发表于 2020-12-21 17:49

2517君改二 发表于 2020-12-21 17:48
“你听不到”

那这就是心理学的部分了

lwa190212 发表于 2020-12-21 17:50

2517君改二 发表于 2020-12-21 17:38
一个信号周期里至少有两个采样才能够还原啊,考虑到采样过后的高频capped过的音频在经过dac后有且仅有唯一 ...

我一个木耳对hifi没兴趣啦
没有用dac,只是python模拟的信号,之前在学离散数学的时候想到采样这个事情,感觉直接就采样怎么也没法完美还原接近1/2采样率的信号,所以去做了模拟
emmm...capped是什么意思?不是相关专业google感觉也没搜到正确答案
另外采样的不是adc吗?

Bondrewd 发表于 2020-12-21 17:52

让我想到另一个玄学领域,胶片,但是胶片的色彩范围确实比CMOS弄出来的要宽广得多,就算用扫描仪进行扫描也不敢自称“完全覆盖”,和HiFi还是不太一样。

处男鉴黄师 发表于 2020-12-21 17:54

lwa190212 发表于 2020-12-21 17:55

hyddx 发表于 2020-12-21 17:46
请学习采样定律,48000hz采样最高只能获得24000hz的信号

大部分科普只说了这点,没有告诉我采集某些不在1/2采样率以内的信号还会出现重大生产事故啊
也没有说如何只采集1/2采样率以内的信号,采集时的低通滤波是在什么环节如何实现的

lxx4869 发表于 2020-12-21 18:01

str007 发表于 2020-12-21 16:45
有一点,人耳虽然听不到,但是声音会通过空气震动人体皮肤,体感会不一样的 ...
确实是,地板和座椅会震动,心脏也难受,耳机听就感受不到。

小野賢章 发表于 2020-12-21 18:01

现场也不如 Hi-Fi,因为 Hi-Fi 录音的位置比听众位置好,除非能坐在指挥的旁边听

Jet.Black 发表于 2020-12-21 18:06

小野賢章 发表于 2020-12-21 18:01
现场也不如 Hi-Fi,因为 Hi-Fi 录音的位置比听众位置好,除非能坐在指挥的旁边听 ...

瞎扯,坐到指挥旁边也没用!

现代唱片都是麦克风阵列混音出来的,除非能分出很多分身来,否则拿头去和hifi录音比!

白脸角鸮 发表于 2020-12-21 18:09

来个双盲测试,啥都清楚了

-- 来自 能搜索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哈迪斯兜帽 发表于 2020-12-21 18:26

刚做完选择题艹
可这关我脑放什么事

cleverfox 发表于 2020-12-21 19:06

john 发表于 2020-12-21 16:18
无损是说相对CD无损,又不是相对原始音频无损

音乐家24bit 48KHz甚至96KHz录的音乐你拿个CD来说这算无损 ...

楼主不是说了吗?由于人耳的分辨率是有限的,24bit 48KHz甚至96KHz录的音乐人耳根本分辨不出来

bgod666 发表于 2020-12-21 19:19

系统学下通信本科的课程就完事了

lucky95 发表于 2020-12-21 19:21

yuzu98k 发表于 2020-12-21 19:24

lwa190212 发表于 2020-12-21 17:55
大部分科普只说了这点,没有告诉我采集某些不在1/2采样率以内的信号还会出现重大生产事故啊
也没 ...

低通滤波是在采样之前,这是为了让信号成为楼上有人提到过的有限带宽信号。
不满足带宽条件的信号,无论采样频率多高,理论上都会产生频域混叠,导致难以还原出原信号。
我刚刚复习的

twy_2000 发表于 2020-12-21 19:25

主要是放大器不行吧。解码出来的信号太小了,推不动喇叭,放大之后就失真了。核心都是在播放阶段。

alvin051414 发表于 2020-12-21 19:30

lwa190212 发表于 2020-12-21 17:55
大部分科普只说了这点,没有告诉我采集某些不在1/2采样率以内的信号还会出现重大生产事故啊
也没 ...

混叠问题算基础,科普又不是给干活的人看的,不讲也正常

手撕寿司 发表于 2020-12-21 19:33

本帖最后由 手撕寿司 于 2020-12-21 19:36 编辑

lwa190212 发表于 2020-12-21 17:55
大部分科普只说了这点,没有告诉我采集某些不在1/2采样率以内的信号还会出现重大生产事故啊
也没 ...
一般也不会压着1/2上限去采样

比如人耳其实能听到的声音高频也就不超过20kHz,随着年龄还会衰减

但CD采样率做到44kHz(最大频率22kHz)or 48kHz(最大频率24kHz)

有充足的余量把频谱做平

至于你说不在1/2采样率的信号,即高于20kHz的声音。。。。我怀疑全世界没几个人能听见这种声音,也从来就没有哪个演奏家/歌唱家的会把这玩意做成音乐。

john 发表于 2020-12-21 19:37

cleverfox 发表于 2020-12-21 19:06
楼主不是说了吗?由于人耳的分辨率是有限的,24bit 48KHz甚至96KHz录的音乐人耳根本分辨不出来 ...

管你能不能分辨出来,无损也不是这么定义的
不然你拿个16bit 44KHz的aac出来也可以叫无损了

alvin051414 发表于 2020-12-21 19:44

手撕寿司 发表于 2020-12-21 19:33
一般也不会压着1/2上限去采样

比如人耳其实能听到的声音高频也就不超过20kHz,随着年龄还会衰减

听不到可还行,你就没搞清楚在聊啥……没做滤波的话,高于半采样的部分混叠出来必然是半采样以内的

8400gs 发表于 2020-12-21 19:47

Bondrewd 发表于 2020-12-21 17:52
让我想到另一个玄学领域,胶片,但是胶片的色彩范围确实比CMOS弄出来的要宽广得多,就算用扫描仪进 ...

彩色胶卷上用的染料和CMOS上用的滤镜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透过特性不一样,本身银盐颗粒和CMOS上的单个像素对光线强度和给出的信号强度的响应也是不一样的

再加上主流的cmos都是要猜色的

所以要说不能“完全覆盖”也是没错,当然可以尽量去接近

理论上如果你能对同一个对象用可见光波段里面每一nm的波长都拍摄一个单色照片的话是可以尽量做到接近胶片的,不过实际操作种可行性约等于0……

手撕寿司 发表于 2020-12-21 19:53

alvin051414 发表于 2020-12-21 19:44
听不到可还行,你就没搞清楚在聊啥……没做滤波的话,高于半采样的部分混叠出来必然是半采样以内的 ...

抱歉~溜了

才知道现在HiFi都能Hi到采集端了么

alvin051414 发表于 2020-12-21 19:55

本帖最后由 alvin051414 于 2020-12-21 19:59 编辑

手撕寿司 发表于 2020-12-21 19:53
抱歉~溜了

才知道现在HiFi都能Hi到采集端了么

关hifi屁事,数字录音都是要做低通滤波的,这是正经的信号学内容

手撕寿司 发表于 2020-12-21 19:58

alvin051414 发表于 2020-12-21 19:55
关hifi屁事,录音都是要做低通滤波的,这是正经的信号学内容

我抬头看了一眼标题,这帖子是讨论hifi啊。然后hifi一般也就是从音源为系统起点。。。这是我的语境。。。谁知道你们在讨论采集啊。

lwa190212 发表于 2020-12-21 20:02

本帖最后由 lwa190212 于 2020-12-21 20:04 编辑

回去又好好看了看采样定理
确实只管频率,没保证振幅失真
说到底还是得好好看教材才行

Jet.Black 发表于 2020-12-21 20:02

其实吧,录音时候用采样96KHz,192KHz甚至更高都是相当常见的,这样噪音就在根本听不到的频段了。

讨论HIFI时候就讨论回放,最不应该混淆回放,录音,混音三件事。

在录音和混音里高采样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liu_tianyi 发表于 2020-12-21 20:16

lwa190212 发表于 2020-12-21 17:18
非专业,之前在兴趣使然的学习采样的时候模拟过,48000Hz采样47900的信号会得到接近100Hz同等振幅的 ...

所以前面要加抗混叠滤波器,把高于奈奎斯特频率的部分过滤掉

lwa190212 发表于 2020-12-21 20:19

liu_tianyi 发表于 2020-12-21 20:16
所以前面要加抗混叠滤波器,把高于奈奎斯特频率的部分过滤掉

这个是靠麦克风后装模拟滤波器吗?
还是adc会根据自己的采样率内置这样的模拟滤波器?

lxx4869 发表于 2020-12-21 20:30

Jet.Black 发表于 2020-12-21 18:06
瞎扯,坐到指挥旁边也没用!

现代唱片都是麦克风阵列混音出来的,除非能分出很多分身来,否则拿头去和hi ...
要说细节确实是,不过现场声音的发出和传播还是不一样,听感差挺多的。

手撕寿司 发表于 2020-12-21 20:36

lxx4869 发表于 2020-12-21 20:30
要说细节确实是,不过现场声音的发出和传播还是不一样,听感差挺多的。 ...

所以会有各种杜比音效插件

很多人就是喜欢那种空旷殿堂里的混响味

费老师 发表于 2020-12-21 20:46

听不出dsd区别的就别折腾了

plumlis 发表于 2020-12-21 21:28

别争了别争了
来看绿坛新作了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1886

greataxe_02 发表于 2020-12-21 21:43

ml1642879 发表于 2020-12-21 17:30
真正的高烧,都是请人直接唱

你这个歌手,平日吃荤吃素?吃荤是每天吃听巴赫长大的神户牛吗? 喝的是不含杂质的水素水吗?牙齿整形过没有?这都是会影响音质的啊。

爱夏 发表于 2020-12-21 21:54

本帖最后由 爱夏 于 2020-12-21 21:58 编辑

你们居然还在讨论这个
十几年前就已经对绿坛无语了,这些人啊,只知道买贵的智商税,真正高性能低价格的专业东西没一个敢玩的
嫌线不好?上G带宽的电视射频线才多少钱一米?
几千块避震脚钉?避震实验台才多少钱?
时钟?就不说这点jitter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了,毕竟你脑袋晃的那一下,声音传播的延时都超过jitter上限。一个恒温晶振,高精度时钟源几十块而已
从此我就知道这些人只是脑子不正常

KDConan 发表于 2020-12-21 22:01

2517君改二 发表于 2020-12-21 16:17:25
我觉得这帮人把自己屋子里贴满海绵都比到处瞎贴“小金标”强说起来,之前去过单位的消声实验室,四面都是波浪形的屋子,在里面待一会儿就特别难受

-- 来自 有消息提醒的 Stage1官方 Android客户端

BT有理 发表于 2020-12-21 22:24

KDConan 发表于 2020-12-21 22:01
说起来,之前去过单位的消声实验室,四面都是波浪形的屋子,在里面待一会儿就特别难受

-- 来自...

因为是绝对的安静啊,死后体验

llions 发表于 2020-12-21 22:33

HIFI路由器真是大开眼界

lyz1196 发表于 2020-12-21 22:55

我的头很疼 发表于 2020-12-21 23:06

Bondrewd 发表于 2020-12-21 17:52 让我想到另一个玄学领域,胶片,但是胶片的色彩范围确实比CMOS弄出来的要宽广得多,就算用扫描仪进行扫描也不敢自称“完全覆盖”,和HiFi还是不太一样。

胶片属于化学,唯一一门没有民科的学科,因为化学民科都炸死了。

bad_alloc 发表于 2020-12-21 23:19

反正喜欢听的老金属老摇滚录音质量都是屎,用最hifi设备播最lofi歌算不算一种讽刺

处男鉴黄师 发表于 2020-12-21 23:36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了解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 hifi退烧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