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12|回复: 3

[读书] 子虚乌有的灭俄神器:俄土战争中的温切斯特连发枪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无定势 于 2024-5-9 15:36 编辑

原创 古斯塔夫real 火与马的时代 2024-05-06 21:40 江苏
中英文世界里长期以来流传着一则“灭俄神器”温切斯特连发枪的神话,不少网文乃至出版物宣称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大量运用温切斯特连发枪,给俄军制造了巨大杀伤,有效阻滞了俄军的推进。
这当中堪称“万恶之源”的便是一篇美国人理查德·T. 特伦克(Richard T. Trenk)在1997年发表于《士兵》(Man at Arms)杂志的文章《普列文阻滞战:俄土战争中的温切斯特枪与皮博迪-马蒂尼枪》(The Plevna Delay: Winchesters and Peabody-Martinis in the Russo-Turkish War)。该文宣称:“一小支土耳其军陷入困境,但在惊人的火力帮助下,他们将俄军的整场战局延宕了五个月之久。”

该文不仅在英文网络流传颇广,也顺带影响到中文军坛和实体出版物。2015年发行的第11期《战争事典》上便有一篇节译了特伦克文章的《黑火药时代的最后狂想:19世纪过渡时期的步枪简史》,不过却令人费解地将“特伦克”改名为“邓肯”。

该文宣称:
大约从2000码起,[俄军]队伍中不断有人被击中倒地,随着距离的接近,损失数字也在逐渐增加。到了六七百码处,俄军原来整齐的队列已开始破碎,一些士兵卧倒在地躲避四射的子弹,但他们马上被军官们踢着屁股爬起来继续前进。

土军步枪的火网持续收割着俄国大兵的生命,同时还有后方大炮射出的榴霰弹加强效果。随着俄军的前进,土耳其军官不断发出调整步枪表尺的命令。在士兵们的身后,安静地躺着无数支温切斯特连珠枪和大量500发的弹药箱。
一向以坚忍和服从著称的俄国步兵顶着弹雨前进着,一直到土军战壕前200码处。这时,土耳其人的大炮停止了轰鸣,士兵们换上连珠枪将更加密集的弹雨倒在俄国人头上。但俄国人没有被吓倒,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开始冲锋,准备用拿手的肉搏战击溃土耳其人。土军却没有计划拼刺刀,当俄国兵距离战壕50码时,他们就迅速撤退到了第二道战壕。已经损失惨重的俄军无力追击,只能跳进战壕里躲避土军居高临下从第二道战壕发出的弹雨。
……

土军在远距离上使用皮博迪-马提尼步枪射击,等俄国人靠近了就换上连珠枪……俄军军官也报告说,接近土军战壕时火力密集得如同进了地狱……第二次普列文纳之战落幕,俄军的伤亡为169名军官和7136名士兵,占总兵力的30%,土军伤亡约2000人。
上面这段文字的确算是生动细致的描写,只可惜更像是天马行空的报告文学而非历史记载。

文中所谓的“普列文纳之战”即“普列文之战”,发生于今保加利亚城市普列文(Плевен,在英文材料中常被写作Plevna,因而有时也被译成普列夫纳),当时则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重镇。
普列文之战中的土耳其军队使用过温切斯特连发枪吗?
1878年出版于巴黎的布尔德(Bourde)作品俄土战争通俗战史《俄罗斯人与土耳其人:东方战争》(Russes et turcs: la guerre d'Orient)曾宣称土耳其步兵从骑兵手中借用了温切斯特马枪:

夺取5号工事的战斗更困难、更血腥。除了部署在正面的土军炮群的猛烈轰击外,库尔斯克团[第125步兵团]还遭到6号炮垒的侧射和炮垒附近葡萄园里大批[土军]散兵的射击,因而损失惨重。当这个勇敢的团穿过[5号]工事前方的山脊后,它突然发觉当面出现了步兵纵深集群,在相隔200~300步[130~200米]远的地方,土军打出了不可思议的猛烈火力,俄军将其效果比作几十挺机枪。此刻可以体会到在机动准备不充分、炮火准备不充足时发动正面攻击有多么疯狂。[俄军]穿过这段[200~300步的]距离时需要冒着温切斯特七连发马枪的速射火力,这种卡宾枪系土耳其骑兵装备,当天被步兵借用。[俄军]部队切切实实地被这种地狱般的步枪火力收割,还好,雷利斯克团[第126步兵团]的几个连、上校团长考尔巴斯男爵指挥的舒亚团[第119步兵团]1营以及第30炮兵旅3连前来支援库尔斯克团:5号工事被俄军拿下,土军以良好秩序穿过葡萄园和菜园退往普列文。
布尔德对俄军番号的描写基本正确,其内容也没有特伦克后来写得那么夸张,但同样和现实战况存在一定差异,细品下来颇有些温切斯特软文的味道,但这段软文其实也不大合格,布尔德大概是对七连发的斯潘塞马枪印象太过深刻,居然把吹嘘对象的参数给写错了,将“十四连发”的温切斯特马枪克扣了一半,莫名其妙成了七连发。

接下来的其他法国通俗战争纪实文字则在布尔德基础上稍作修订,将七连发改成十四乃至十五连发,说什么土耳其人大肆杀戮“英勇推进到100米范围内的俄军纵队。随后,土耳其士兵人人抓起一把弹夹里塞了15发子弹的温切斯特步枪(从骑兵那里拿来),朝着俄军开火,俄军在蒙受恐怖损失后只得放弃进攻。”

然而,按照此战中的土军亲历者穆扎费尔帕夏和塔拉特贝伊的意见,土军步兵此战根本就没有用过温切斯特马枪,就连骑兵也用着用着干脆将其抛弃,因为它实在是不行!

穆扎费尔帕夏其实是个波兰人,也就是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效力于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第二代流亡者瓦斯迪瓦夫·柴可夫斯基(Władysław Czajkowski),后来成为土耳其元帅、黎巴嫩总督。
作为长期生活在法国且密切关注法国出版物的波兰人,穆扎费尔帕夏在将同僚塔拉特贝伊根据公私文件写成的著作《普列文防御战》翻译成法文并整理出版时专门撰写了若干条附录,批驳当时市面上流传的错误说法,他在摘录了布尔德书中内容后,随即反驳称:

土耳其步兵装备皮博迪-马蒂尼步枪和施耐德步枪,骑兵装备温切斯特连发马枪……
在1877-1878年的所有战斗中,人们都发现皮博迪-马蒂尼步枪优于奥斯曼军队装备的其他枪支……
至于温切斯特连发枪,人们发现它们存在巨大缺陷,以至于在战争结束前就将其除役,代之以[皮博迪-]马蒂尼枪!
至于普列文城内骑兵手中温切斯特连发枪的去向,塔拉特贝伊在正文里也说得很清楚,不是借用给步兵,而是突围前夕本着能少丢一支枪是一支的原则,在连乐手都得背枪的大背景下,将其发给军官和炮兵当防身喷子,并没什么战术用途可言:

为了[在突围前]尽可能减少被迫放弃的枪支数量,骑兵配备了皮博迪-马蒂尼步枪,军官和炮兵配备了温切斯特和雷明顿马枪。
哪怕是“山那边”的俄军也对温切斯特马枪评价不高,认为它不仅不适合步兵运用,就连在马背上也不大行。战后,俄军的波托茨基在分析土军枪支时指出:

就弹道而言,这种马枪与步枪无法相比……它更该和我们的左轮手枪比一比……尽管温切斯特马枪易于在马背上使用,射速也比我们的马枪快,可其子弹力道太弱,因而远不如我们的马枪。
波托茨基的说法倒是和甲午战争中清军发现的“马队用云者士得(温切斯特)枪,出子太近”不谋而合。

简而言之,一款原本表现乏善可陈乃至屡遭诟病的枪支,就这样依靠在通俗媒体上的低劣炒作成为许多人认知中的“灭俄神器”,甚至让屡屡成为冤大头的大清军队又结结实实地被坑了一回。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youlen + 1 宗教立国不正好擅长洗地和岁月史书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9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彻斯特连珠枪??  毛子倒是用过温彻斯特M1895 ^_^  用的762*54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9 16: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urkey1866(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9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Russian 1895 Trench
Russian 1895 Infantry
Russian 1895 Sniper
Russian 1895 Caval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2 10:58 , Processed in 0.051468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