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Dmitryeav

[生活] 2024年了,蒙牛伊利质量有定论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 1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我现在基本也不怎么喝清真的牌子了,一般选卫岗和光明。

----发送自 STAGE1 App for Andro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就在那边l 发表于 2024-5-2 15:06
每次牛奶帖都有人说本地品牌,本地的一定就是好的吗,三鹿出事前石家庄人还都喝三鹿呢,前几年很多人狂吹好 ...

之前买过一次麦趣尔,那个味道简直一口丁真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UHT并不是问题,顶多算是工艺差别,真正的问题是08后牛奶国标大降,每百克蛋白质从2.95克降为2.80克,每毫升菌落总数从50万个升为200万个,内蒙古奶业协会这明确支持降低标准,事情有据可查,没得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1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银光闪耀 发表于 2024-5-2 18:20
这和捧上天的常温奶干掉了巴氏奶有什么联系吗

价位都不一样,常温奶流行更多是经济水平和冷链发展阶段决定的

谈不上什么劣币良币



—— 来自 Xiaomi Mi 10,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1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建这边是长富来着?不知道有没有懂行的坛友说说这家怎么样。

—— 来自 realme RMX3706,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1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中,没见几个对牛奶挑三拣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蒙牛伊利的普通奶跟巴氏奶都喝过,都有一股让我无法下咽的味道,巴氏奶味道轻点但还是有
虽然喷新鲜牧场的人不少,但在我这小城市能买到的奶里边,也就这一个便宜又能让我喝下去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5-2 1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MELTMOON 发表于 2024-5-2 19:48
牛奶只喝当地能当天订购配送鲜牛,话说老310当年能有这条件也比身份证上的310还要纯度高吧 ...

咋,310喝口鲜奶这么难的?有点可怜了说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我不喝牛奶和蛋白粉,脸上不爆痘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有没有标,伊利的伊肯定是清真的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センコウ 发表于 2024-5-2 16:52
这个高温杀菌和常温奶也不太一样,也是要冷藏保质期2周的

已经高温消杀过了,即使只冷藏两周有什么区别呢?又不会变回巴氏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5-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银光闪耀 发表于 2024-5-2 20:07
就像为什么牛奶在国内价格畸高一样?还是广告打得好
而且常温奶的确对巴氏奶来说就是劣币 ...

你不看看国内奶牛育种水平牧场建设饲料来源么? 做到和欧美一样便宜还需要长期努力, 单纯批评国内牛奶价格畸形是不是有点过了

而且伊利蒙牛3.2g蛋白质左右的低端常温奶, 现在直播间算下来6, 7 块钱一升.... 国外同等档次的常温奶, 真的比这便宜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0: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你们岁月史书,反正我家不喝这两家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宏. 发表于 2024-5-2 19:33
UHT并不是问题,顶多算是工艺差别,真正的问题是08后牛奶国标大降,每百克蛋白质从2.95克降为2.80克,每毫 ...

国标是给地方奶企和中小奶牛养殖户过关用的,地方的奶业协会支持正常

伊利蒙牛的标准和农垦集团的标准是比这个高的,特别是三鹿事件以后,伊利蒙牛收紧了散奶的收购标准,绝大部分用自己的牧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5-2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宏. 发表于 2024-5-2 19:33
UHT并不是问题,顶多算是工艺差别,真正的问题是08后牛奶国标大降,每百克蛋白质从2.95克降为2.80克,每毫 ...

标准的制定本身就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标准是没意义的。
标准制定成员有很多龙头企业,站他们立场,制定标准应该是尽量制造护城河的好机会。这种情况下都降低了标准,那可能之前的标准是真的不现实。

这几年乳业相关技术突飞猛进,听说今年会改国标,到时候看看呗。


—— 来自 Xiaomi 23049RAD8C,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3.0.0-alp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ffaaf 发表于 2024-5-2 14:55
很多吗,我印象就两个,一个就是三氯氰胺的事,属于大部分都有沾,另一个就是假鸡蛋,还不够费事的,够不 ...

如果你觉得只有这俩,那有些谣言可能你自己都信了。比如鸡蛋黄胆固醇高,一天只能吃三个之类的,你听没听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宏. 于 2024-5-2 20:57 编辑
lcn 发表于 2024-5-2 20:40
标准的制定本身就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标准是没意义的。
标准制定成员有很多龙 ...

改成了几乎是全球最差标准,建议不要养牛得了当年改标准的洗地理由就是国产奶达不到这个标准会被进口奶占领市场,可惜改了标准进口奶还是大杀四方,还真有人信这一套和资本家共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数点 发表于 2024-5-2 20:37
国标是给地方奶企和中小奶牛养殖户过关用的,地方的奶业协会支持正常

伊利蒙牛的标准和农垦集团的标准是 ...

别扯淡,蒙牛伊利要是奶源过关,加三聚氰胺是闲得蛋疼?这标准伊利蒙牛没有操作,谁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澳大利亚天然草场面积3.5亿公顷,你怎么养牛都没法比它便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鶴卷和哉 发表于 2024-5-2 20:46
如果你觉得只有这俩,那有些谣言可能你自己都信了。比如鸡蛋黄胆固醇高,一天只能吃三个之类的,你听没听 ...

因为我觉得蛋黄这个怎么也不算谣言,我记得这是某项研究的结论变了,普通人能引用个研究结论就不错了,难道还真参与到科研中去啊,而且实际影响也不大,狂吃蛋白的群体主要就是健身的了,即便结论是蛋黄不会造成胆固醇过高,实际上他们还是要单独留下蛋黄以摄入更多蛋白。
至于前面说的乳糖不耐受这一条,只能说这个不再能解释部分人群喝奶喷射的现象,不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群不存在这一现象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宏. 发表于 2024-5-2 20:59
别扯淡,蒙牛伊利要是奶源过关,加三聚氰胺是闲得蛋疼?这标准伊利蒙牛没有操作,谁信啊 ...

加了三聚氰胺是因为收购牛奶对于蛋白质含量有标准,奶农为了达标加的,而三鹿的问题就是发现了有问题牛奶但是打算瞒了下来。

伊利蒙牛发现的问题本质也是收购的中小奶农手里的奶出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喝过的牛奶里最好喝的是南京一鸣鲜奶吧的蛋奶,是真的好好喝,但是鲜奶感觉各家都差不多,和蒙牛伊利一个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数点 发表于 2024-5-2 21:03
加了三聚氰胺是因为收购牛奶对于蛋白质含量有标准,奶农为了达标加的,而三鹿的问题就是发现了有问题牛奶 ...

你看,所以伊利蒙牛奶源标准高或者集团养殖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照样也是收购散户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宏. 发表于 2024-5-2 21:06
你看,所以伊利蒙牛奶源标准高或者集团养殖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照样也是收购散户奶 ...

所以你没有看懂逻辑,因为之前对于生牛奶收购有标准,这个标准是老国标,导致中小奶农为了符合老国标的蛋白质标准而掺三聚氰胺,出了三鹿的事件。

对于伊利蒙牛来说,他们因为吃了这个亏,这时候国标放宽了,对他们来说,本来问题在散户违规操作,不在于国标定多高,所以收紧了散户奶的收购。

理解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淮南后发现本土的益益挺好的,便宜又大碗

论坛助手,iPho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ffaaf 发表于 2024-5-2 21:02
因为我觉得蛋黄这个怎么也不算谣言,我记得这是某项研究的结论变了,普通人能引用个研究结论就不错了,难 ...

蛋黄胆固醇之说是被315晚会专门列为谣言正儿八经打假过的,但是很多人因为胆固醇的原因连鸡蛋都不敢吃,一天一个蛋都不敢吃,要是酒店早餐里有白煮蛋,你能看到桌上密密麻麻都是丢掉的蛋黄。

至于黄种人乳糖不耐,其实全人类都差不多,我每天差不多要喝500ml左右牛奶,但是你问我会不会窜稀?我告诉你会,只要连续半年不碰牛奶,再喝必窜稀,连喝三天就没事了,你给琢磨琢磨。所谓黄种人乳糖不耐,其实只是亚洲人的日常饮食里,奶制品实在太少,少到几乎没有,肠胃不习惯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1: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宏. 发表于 2024-5-2 20:56
改成了几乎是全球最差标准,建议不要养牛得了当年改标准的洗地理由就是国产奶达不到这个标准会被进 ...

《生乳》标准将生乳定义为“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产犊后7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间的乳汁、变质乳不应用作生乳。”从健康奶畜**中挤出的常乳都应当被纳入标准范围进行监督。《生乳》标准从质量和安全两方面,对受生产、收购环节影响的指标进行了规定,将引导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乳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在专家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置蛋白质指标为大于等于2.80g/100g。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符合我国生乳生产实际。生鲜牛乳的蛋白质含量与饲养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干草等优质饲草饲喂量对生乳蛋白质含量影响很大。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二是符合奶牛泌乳规律。在奶牛不同泌乳期蛋白质含量不同,高峰期蛋白质含量比中后期低。我国绝大部分奶牛在5~9月份进入泌乳高峰期,这个季节又是天气最炎热的季节,两个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夏季生乳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季节。三是尊重客观事实。从健康奶畜**中挤出的、蛋白质含量低于2.95 g/100g的常乳是客观存在的。据农业部调查,2007年和2008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和90%;某乳品企业6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8%、33.8%和24.9% 。四是有利于生乳质量安全监管。从调查情况看,荷斯坦牛奶蛋白质含量主要分布在2.8-3.4g/100g之间,《生乳》标准作为质量安全监管的依据,便于质量安全监管的顺利实施。

    菌落总数是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质量控制的卫生指标。目前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3.1%,5头以下比例为32.4%,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养殖水平低造成生鲜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当前,《生乳》国家标准设置菌落总数的指标是符合我国发展实际,能够保护大量中小规模奶农的利益,维护我国奶业稳定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自2008年以来,已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1944个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场)。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生乳菌落总数将逐步降低。鼓励企业在生乳收购中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我们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要求,开展标准的跟踪评估,并参照国际标准,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意见,不断修订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没看到说什么进口奶问题啊?


—— 来自 Xiaomi 23049RAD8C,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3.0.0-alp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排建议慎重购买三元普通盒装牛奶哦喝了几十种品牌的牛奶了,只有这一家盒装牛奶可以稳定腹痛,除此之外的腹痛只有一次,保质期15天的牛奶常温下放了四天之后喝才会有类似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solora 发表于 2024-5-2 17:51
乳糖不耐的能选的太少了,也就这两家比较多无奈

老哥你现在都是喝啥,我最近不管喝什么奶都会拉肚子

—— 来自 S1F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蛋白我其实真的无所谓,只要产品健康就行。不如说奶味淡点的奶我会多喝几口,算总量,就差那么点蛋白含量真无所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蒙牛的每日鲜语还不错啊
这两年基本每天早晚各250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资这个,我记得蒙牛的大股东是央企中粮集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数点 发表于 2024-5-2 21:11
所以你没有看懂逻辑,因为之前对于生牛奶收购有标准,这个标准是老国标,导致中小奶农为了符合老国标的蛋 ...

所以蒙牛伊利收紧散户奶源完全可以执行旧国标,结果内蒙奶协支持新国标你怎么解释?内蒙奶协支持新国标的意图完全就是让散户奶源继续卖,内蒙总共有几个大奶企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lcn 发表于 2024-5-2 21:37
《生乳》标准将生乳定义为“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产犊后7天的 ...

https://www.gov.cn/jrzg/2011-06/22/content_1889863.htm
牛奶标准高低再度引起社会关注:该不该这么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2日   来源:人民日报



    关于牛奶标准高低的争论,最近再度引起社会关注。

    在近日举行的一个奶业论坛上,关于当前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两位业内人士针锋相对。

    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炮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左右。

    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认为:当前我国乳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制定乳品标准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研讨会上,双方观点仅是零散表达。6月21日,记者采访双方当事人,将其观点进一步充分展示给读者。

    正方: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

    执行更高标准 七成奶农将杀牛

    乳品安全,关系老百姓的健康,首先要理解、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诉求。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要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要义,这毋庸置疑。

    要承认,目前我们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确不高。2010年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克,而在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从这两项指标看,标准的确是降低了。

    不过这会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卫生部等部门在制定标准时,肯定已经充分考虑了。大家都希望对乳品的质量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如果制定一个标准,大部分生产者都达不到,就有些脱离实际情况了。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实际情况是: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超过70%;100头以上规模,不到30%。

    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蛋白质含量不稳定。

    据农业部调查,2007年和2008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和90%;某乳品企业6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8%、33.8%和24.9%。

    小规模散养,往往就在房前屋后,卫生环境不是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生鲜乳菌落总数更容易升高。

    还有一个现实,就是奶源还远不能满足乳业的加工需要,缺口高达40%—50%。这就造成收奶企业在奶源把关时,底气不足。

    所以,无论蛋白质含量,还是生鲜乳菌落总数指标的设置,在保护消费者的安全的前提下,也要考虑我国乳业的发展现状。

    眼下当务之急,是扩大养殖的规模,特别是优质规模化养殖的比例,改变当前奶源的供求关系。

    提高标准,倒逼质量提升,这样的想法是不错,可是如果脱离了实际情况,就可能导致乳业重创。如果现在就要求按照乳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户绝大部分都要倒奶、卖牛、杀牛。奶源供应将更紧张,可选的优质奶源更少。

    当无奶可供时,乳品企业只得关门,消费者只能依赖进口。且不论进口乳品能否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仅价格就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能承受的。而到时国外想怎么提价,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虽然不能为了保护民族产业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但是在不损害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接受循序渐进地提高质量呢?


    最近,公众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质疑,是对国产乳品质量不信任的一次小爆发。提高乳品质量,重塑消费者的信心,养殖户、乳品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都责无旁贷。

    奶牛养殖业是乳品质量把关的源头。扩大规模化养殖的比例,是提高生乳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比如成立奶业合作社,或者政府建立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奶农把自家的牛放到养殖小区中,按照统一标准管理。有实力的乳品企业,也可以自建牧场与养殖场,建立自己的核心奶源地,让生乳质量更加可控。

    总之,我们既要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也要理性地尊重客观现实,要在两者当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加速提高乳品质量,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反方: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

    维持现有标准 广大百姓不买账

    对于中国去年出台的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业内有一种声音:这是一夜之间倒退了25年的标准,也是全世界最低最差的一个标准。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说,这个标准是尊重国情现实以及保护中小奶农的利益,我觉得这两个说法都站不住脚。

    我们现有的条件难道就不能生产出高蛋白的牛奶?显然不是这样的。

    只要舍得给牛精饲料和优质牧草,不用三五天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会得到提高。如果提高标准的同时提高收购价格,不达标的都不能卖,那一方面奶农不能不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有足够的成本,高标准养牛自然高标准产奶。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散养为主的格局,产不出高品质的奶。比如很多人认为散养卫生条件差,保障不了菌落总数达到高标准。可事实上,减少菌落总数,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的设施跟不上。

    牛奶在刚离开**的一瞬间,其菌落总数其实非常低,每毫升不过3000—5000个,最多也不过1万—2万个,而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要是在牛奶离开**进入加工环节这一时间段造成的。

    也就是说,造成细菌超标完全是收奶站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在从牛奶挤出送到收奶站之前,农民可以用冰块包住牛奶的容器,这土办法不难做到,效果也很好。

    再看照顾中小奶农的利益的说法。其实新标准实施一年,奶农并没有从中得到很大实惠,反而间接地受害。

    按说国内的乳品需求增长很快,但是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奶农倒奶、杀牛的情况。如果销路好,获利丰厚,奶农怎么可能轻易把牛杀掉,主动退出呢?

    低标准的乳品,国内消费者是不买账的。现在很多人都想尽一切办法买国外的乳制品。国内不惜高价买、出国大包小包带、冒着不辨真假的风险网上代购,充分显示了我们老百姓对国产乳品消费信心下降。

    消费者没有信心,奶农最终也卖不掉奶,或者说卖不上价。上周,还有奶农跟我反映,一斤原奶价格掉到1.2元,甚至还有8毛钱的,连饲料和人工成本都不够。亏都亏死了,还受什么益?

    降低标准,谁获利了?乳品企业。饲养成本降低,企业比较容易的收购低价奶源,有条件以更低价格占领市场。企业规模越大,受益就更大。

    在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专家在各地调研,提出提高标准的意见,基本没有被采纳,显然是有大企业在操作。

    有些消费者可能不太清楚,我们常喝的液态纯牛奶,主要有超高温杀菌的常温奶和低温灭菌的巴氏鲜奶。我国市场以常温奶为主流,而发达国家则以巴氏奶为主。

    相比较而言,巴氏奶杀菌温度低,营养流失少,但保质期短,储运要求高,往往销售半径小。常温奶杀菌温度高,营养流失多,但保质期长,储运要求低,更容易远距离运输。

    新国标将菌落总数提升到每毫升200万个,如用这样的牛奶来做巴氏奶产品,不但风味、营养受到影响,还会由此引发出一些不确定的食品安全因素,用于超高温加工的常温奶倒是影响不大。

    在常温奶占据绝对主流的国家中,以常温奶对奶源的需求作为国家标准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这不代表消费者没有消费优质奶的权利,只是现有条件下,难以实现罢了。(记者 黄碧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5-2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要游戏体验 发表于 2024-5-2 13:50
这里是沪坛,你说的这些都比不上光明

光明当年三聚氰胺事件也检出了,若志不知道整天吹光明干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4-5-2 2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5 17:57 , Processed in 0.205320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