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725|回复: 113

[美食] 第12年,明后上架,当日发货(更新了一篇小作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eflyer 于 2024-4-14 09:29 编辑

这几天实在是太忙了,帖子发出来占个坑位,等有空了慢慢编辑。老主顾直接下单:https://cookandtea.taobao.com/
明前售罄。想要预定明年明前的,欢迎加qq群19475088

关于我家茶叶的介绍,新客还请看去年的帖子。
https://bbs.saraba1st.com/2b/thread-2127248-1-1.html

感谢茶友们一如既往的捧场,感谢S1。

4月11日更新:

终于有时间写点感受了。

开始之前,先给自己叠个甲:

由于抖音的普及,其实许多行业的信息壁垒都已被打破,若对茶叶真有兴趣的,可以在手机上轻松搜到各种采摘直播,炒茶直播,以及各种茶叶知识的科普小视频。这其中当然真假参半,主播只给你看到ta最想展示的部分,但兼听则明嘛,一个行业水再深,经过多番比对,还是能获得一些真实信息的。说到底,茶叶它作为初级农作物,作为商品,肯定会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比如说,一分钱一分货,三分钱两分货,十分钱三分货。

本文所提到的茶,仅针对无发酵的绿茶。若与你的认知不符,以你为准,毕竟各地的玩法不尽相同,咱们求同存异即可。

下面是正文部分:



今年是在S1卖茶的第12年。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足够发生许多事。我是说,整个茶叶行业在科技与狠活的加持下,不断翻新。


就拿我家这种底层茶农来说,从最早的手炒茶,到机器炒;然后机器又由烧柴烧炭,变成电炒电烘。这种基础工具的更新换代,不仅解放了劳力,更重要的是,在炒制茶叶的过程中,刨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成品也更加干净和可控。(毕竟,手上有汗液,炭火有灰尘,电不仅干净,还没味儿)


基础工具的更新,带来的另一项变动是:很多茶农已经不需要自己制茶了。只需要把当日采摘的鲜叶,提到山脚下新修的水泥路上,那里早有开车前来的茶商等候多时。


茶商把茶叶收回去,在生产车间统一加工,一是能减少制作成本,二是成品品质更加均衡可控。而不是像先前那样,收各家各户品质不一的百家茶,再回去混装。


而茶农也乐意如此,一是不用熬夜炒茶,二是不愁茶叶销售。特别是第二点,很多茶农缺乏对外的销售渠道,每年辛苦搞点茶叶,在茶叶市场背来背去,价格被茶商疯狂打压,不卖吧茶价一天天下跌,卖吧又觉得不划算,十分憋屈。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会问,难道茶商直接收购鲜叶就不会压价吗?当然也会,但比以前,打压的幅度要小很多。一方面,价格实在太低,茶农直接不卖,拿回去自己做,也就是有退一步的空间;第二,鲜叶比茶干少了制作成本,(沉没成本嘛,懂得都懂)即使亏点儿茶农也能接受,毕竟摘下来就能换现钱,钱放在口袋里,肯定比茶叶积攒在家里要舒坦。而站在茶商角度看,收购鲜叶一是能保证茶叶的新鲜程度,直接从源头杜绝了茶农在制作时一系列小动作;二就是先前说的,统一规模化加工能省下更多的成本。用泥潭的话说就是winwin了。

以上情况,说得是无法规模化推广的茶山,也就是所谓高山茶的供应链的变化。不过,光靠高山茶这点儿产量,肯定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可能连0.1%都无法满足。

下面说说平原茶厂的玩法更新。

“好像毛毛虫啊。”我崽3岁时said。

说茶厂之前,我想从茶叶最基本的采摘步骤说起。

如你所见,我们喝的茶叶,其实就是茶树上发出来的嫩芽。


你把嫩芽摘了,茶树会发新的,然后再摘,再发。和割韭菜一毛一样。

但是人手一下采一根嫩芽,这效率不仅很低,而且很低。提高效率的最直接手段,就是让这些嫩芽长在一个水平面上,就像韭菜那样,一刀下去,全部收入囊中。

所以茶厂的茶树就被修剪成了这样。


好,到这一步,采摘效率提上去了。

那具体提了多少效率呢,容我简单算一笔账:

人手采一天大概能采4斤鲜叶,制作后成品是1斤干货。采茶工的工资大概200元每天。(因为人手有快慢,茶叶也有大小,各地的薪资水平也不同,所以此处取得是一个平均值。)
即一斤茶叶,仅采摘成本就是200元。

明前茶的采摘标准

换成机器采之后,一台单手控制的小型机器可以一天可以收割300斤,大型的采茶机日采上万斤。如此一来,平摊到每斤茶叶上的采摘成本,甚至不到1块钱。
单手操控的小型采茶机,大型的可以搜网图

所以这里我要说一个暴论了:

如今的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手采的,一种是机采的。

采摘成本是横亘在两者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外表看上去一模一样的茶叶,突然多了两百块钱的采摘成本,在市场上肯定没有竞争力的。

那么,手采茶为什么还有市场?
以及,机器采的茶到底差在哪了?
还有,茶商有采茶机这种大杀器,为啥还要去收购茶农手里的手采茶?

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另一个需要解决的效率先。

前面刚提到,大型采茶机一天可以采上万斤,采摘效率可以说有些过剩了。也就意味着,需要提升的是茶树的种植面积,和茶树的生长效率。

茶树的种植需要土地,这些年当然有很多荒山被推平整理,发展成茶园。可土地资源是固定且昂贵的,用一分就少一分。有些地方,即使你有钱,也没法变出可供种植茶树的土地来。

那就只能在茶树的生长效率上做文章了。韭菜只有涨得快,才能割得勤。以前是往地里猛猛施肥,现在嘛,直接上无人机喷生长素。生长素是啥,说白了就是各种激素。这玩意大家应该不陌生了,我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鸡鸭鱼肉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激素催熟后的产品。噢对,茶叶不是还有农药残留嘛,那就研制出降解快的杀虫剂。

说白了都很简单,这就是所谓的科技与狠活。就像你不用考虑手机是怎么运行的,你会用就行。茶厂普及这些玩意的速度,堪比新冠。

我们家的茶叶每年只采20来天就完了,但平原茶厂可以从3月持续收割到9月。并且,由于夏季日照时间的延长,茶树在激素的催促下,简直是一天一个样。

如此大规模的生产,自然带来通胀,茶叶价格直接跌至谷底。举个例子,立顿绿茶茶包的80%都是黄山毛峰,他们从茶园收购鲜叶的价格最低可以到3元一斤。对,你没有看错,这就是你能从网上购买到9块9包邮茶叶(通常是50g)的原因。

就算是价格贱到如此程度,茶商们手里依然会积攒下大量的茶叶卖不出去。道理很简单,茶叶的产量激增,但茶叶的消费人口与渠道并没有激增。以前资本家把牛奶往河里倒,现在茶叶卖不出去,可资本家学会了建冷库。

只需给茶叶注入惰气,然后放大型冷库中恒温贮存,就能解决部分通胀问题。经常煞人的朋友都知道,只需把尸体放入冰柜冻上一段时间,法医就无法检测出死者确切的死亡时间。茶叶从冷库里走一遭,不是内行还真看不出是不是陈茶,甚至一些老泡喝出来是陈茶,但他也不知道是陈了几年的茶。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明前都会冒出一堆便宜得不像话的明前茶的原因了。

现在来回答先前的三个问题,首先是机器采的茶到底差在哪儿了。

由机器大规模采摘的茶叶,圈内人称之为激素茶。首先这种茶是没什么营养价值的,所谓茶叶的营养价值,基本来自土地,但土地的肥力始终是有限的,很多物质必须要足够长的时间去孕育形成。不光茶叶,换成其他任何食物,催熟的肯定是没有自然成熟的味道好。更何况,人体摄入过多的激素,肯定有坏没好;从味道来说,激素茶自然也缺乏本茶叶该有的丰富口感和芳香物质。在老茶泡眼里,它们基本上已经脱离了茶叶的范畴。

它们能大行其道,唯一的原因就是足够便宜。

“我们把价格打下来了!”

既然茶商手里的茶叶多到卖不掉,那为什么还要去收购茶农手里的手采茶呢?这里先补充说明一下,其实大型茶厂里在明前,具体是在每年3月10日-20日前后,都会请人手采。因为这批茶叶,它们多少还有整个冬天贮藏的营养物质。用老茶泡的话说,“还是有些味道的”。加上对采摘有严格要求(比如一芽一叶,这活机器目前干不了),泡在杯子里也好看。这类茶被冠以明前、头采、特级等名头,价格肯定很高,其次是产量极其有限,于是就不得不向茶农购买手采茶。

况且作为茶商,总不能全卖激素茶吧?产品线肯定要丰富起来呀。

这也是为什么茶农还没有被大型茶厂挤兑死的主要原因了。

最后一个问题。

茶厂可以把茶树修得横平竖直,用机器采,打激素,把成本降下来,把效率提上去。没道理茶农不会有样学样吧?茶农又不傻,你卷我跟着卷不行吗?

还真不行。

就比如像我家的茶山,陡峭就不说了,山上地形复杂,茶树东一棵西一棵;加上山上的日照时间又短,根本就没可能照搬平原茶厂那一套种植和收割模式。

那人家喷激素,你不能也喷吗?

喷当然是能喷的。但是人家喷了,开着机器就来收割了,而我们只能手采。也就是说,产量是上去了,但采摘成本也一并上去。然后大家都是激素茶,可你比人家多200块1斤的采摘成本,那还怎么玩?

换句话说,你真要进入对方擅长的领域去和对方一教高下吗?

所以,你现在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要说如今的茶叶分两种的暴论了。

手采茶与机采茶之分,说白了其实就是天然茶与激素茶之分。

那么如何分辨这两种茶呢?

对于外行或新手来说,就只能从价格上去分了。高价可能买不到好茶,但便宜肯定无好货。

结尾,我们来说说比较敏感的价格。

日常生活总会在悄无声息中给我们施加一些价格定势。比如说,你会觉得1000块一斤的茶叶非常贵,3块钱一瓶的可乐是普通人都能消费的饮料。而然泡一杯1000块一斤的茶叶,成本也就是3块钱。话虽如此,但你仍然会觉得1000块一斤的茶叶很贵,“喝不起”。造成这种定势思维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茶叶有更加便宜的选择,而可乐只有可口和洁厕灵的分别。

同样作为饮料,咱们平时逛个街买杯奶茶都要花个一二十甚至更多,然后和对象再看个电影,吃个简餐,半天时间,随便四五百说花也就花了。但这点钱,足以购买半年份的茶叶,而且在泡茶的时候,可以对着朋友轻描淡写地来上一句,“我这可是一千块一斤的茶叶……”是不是面子里子都有了。

话说回来,坛友在我这购买的茶叶,大概有60%左右都是买来孝敬父母的。毕竟卖了十几年,自认为性欲啊呸……信誉多少还是有些的。如果你之前没有喝过,可以每样来50克尝尝鲜,符合期待了再复购。

说到复购,有复购行为的坛友大约占到70%,这也是我在泥潭持续打广告的原因。剩余30%的坛友购买之后就没有然后了……也就是说这部分坛友对我家茶叶不感冒,或者说喝不惯。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我自己的岳父,因为喝惯了普洱,也喝不了我家的茶叶,那能怎么办呢,每年我都只能捏着鼻子买普洱去孝敬他老人家。

想到哪写到哪,没想到一下写了这么多,思路很乱。总之各位若是有任何问题,欢迎跟帖询问,我尽量作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2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喝绿茶有点胃寒,只喝发酵茶了,主要还是正山小种和祁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8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cloudskate 发表于 2024-4-27 22:05
大佬桐城小花推荐哪家,想试试

我今年买了好多种什么头采土茶种,其实差距不大。挺没意思的。
这种区域性的绿茶,我也不太清楚哪家好,自己也是瞎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玄戍 发表于 2024-4-23 15:54
绿茶除了最顶级的龙井,其他能吸引我的只有各种小产地的头采土茶种or群体种了。
今年买的是桐城小 ...

大佬桐城小花推荐哪家,想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7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毛峰普遍是兰花香,非常明显。
云雾倒是有人说有栗香,我只能闻到甜丝丝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玄戍 于 2024-4-26 22:42 编辑
酱稀饭 发表于 2024-4-26 22:01
大佬问下,龙井群体种的头采必定有兰花香吗,喝了几家对比感觉价不便宜,多数还是豆香,不如就只买43得了 ...

不一定,群体种的香味不好说,因为虽然可能都是同一种茶种,但是因为是种子生的,可能会有变异之类的,香味可能会比较复合。
然后也要看工艺。比如黄版豆香,绿板清香之类的。
想要兰花香。。不如试试猴魁相对叶子大一些的绿茶或者质量比较好一点的铁观音,漳平水仙之类的乌龙茶
lz家的茶可能就是高山群体种,具体的可以问一下他。黄山毛峰也是容易出兰花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6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玄戍 发表于 2024-4-22 17:22
给lz点个赞。
绿茶现在只买各种头采的群体种or土茶种了。

大佬问下,龙井群体种的头采必定有兰花香吗,喝了几家对比感觉价不便宜,多数还是豆香,不如就只买43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4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deepview 发表于 2024-4-24 19:00
各买了50g,打开包装一股花香味,但是泡的时候味道很淡,颜色也很淡,用茶壶泡和杯子泡都试过,茶叶闻着很 ...

觉得淡就多放一点茶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4 19: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买了50g,打开包装一股花香味,但是泡的时候味道很淡,颜色也很淡,用茶壶泡和杯子泡都试过,茶叶闻着很香,但是泡起来就味道比较淡了,就是比白开水带点很略微的甜味香味和茶水味,感觉比龙井茶喝起来味道更淡
是我的冲调方法不对吗,因为我常喝日照绿,这种茶喝的很少

—— 来自 samsung SM-N9860,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2-pl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3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beflyer 发表于 2024-4-23 14:35
你几年没光顾我这了

绿茶除了最顶级的龙井,其他能吸引我的只有各种小产地的头采土茶种or群体种了。
今年买的是桐城小花,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岳西翠兰,天目青顶,狗牯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玄戍 发表于 2024-4-22 17:22
给lz点个赞。
绿茶现在只买各种头采的群体种or土茶种了。

你几年没光顾我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盐和永远 发表于 2024-4-23 13:34
看到这环境,很想知道,夜里能看见银河嘛

基本看不到,皖南山区都是丘陵,海拔都不够高。现在想看银河只能去高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3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环境,很想知道,夜里能看见银河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lz点个赞。
绿茶现在只买各种头采的群体种or土茶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带家的蜗牛 发表于 2024-4-21 21:48
绿茶和云雾可以泡几次?

两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茶和云雾可以泡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1 1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忘私绵 于 2024-4-21 15:28 编辑

回挫了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0 2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eflyer 发表于 2024-4-20 21:53
不喷采什么?无中生有吗这种靠走量把成本压下来的思路,是几乎所有工业产品的固有形态啊。
...

起码降低了采摘成本,又能喝到高品质地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flyer 于 2024-4-20 21:55 编辑
形式主义 发表于 2024-4-19 15:56
为何不能单纯的机械采摘+不喷生长素,不就好了么

不喷采什么?无中生有吗这种靠走量把成本压下来的思路,是几乎所有工业产品的固有形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9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不能单纯的机械采摘+不喷生长素,不就好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8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名 发表于 2024-4-17 13:03
买贵一点的茶叶,现在已经有点子破财消灾感了
茶叶有农残都不奇怪,看到环氧乙烷残留还比较新鲜吧[f ...

其实村里人根本不知道环氧乙烷是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7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贵一点的茶叶,现在已经有点子破财消灾感了
茶叶有农残都不奇怪,看到环氧乙烷残留还比较新鲜吧
怪不得村里人要惊奇,城里人太抗造,毒不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deepview 发表于 2024-4-16 17:12
一般是茶叶第一泡用热水涮一下倒掉吧,然后正式泡茶,意思是说绿茶不用这一步,直接放茶壶喝就行?

—— ...

是的,绿茶基本都是第一泡最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6 17: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eflyer 发表于 2024-4-11 11:15
再多说一句,需要洗的茶叶没有喝的必要

一般是茶叶第一泡用热水涮一下倒掉吧,然后正式泡茶,意思是说绿茶不用这一步,直接放茶壶喝就行?

—— 来自 samsung SM-N9860, Android 13上的 S1Next-鹅版 v2.5.2-pl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早点来,今年忘了谢谢楼主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浅仓透透 发表于 2024-4-15 10:43
我就是那30%买了没有续购的,感觉完全没区别还喝不完
话说今年涨价没有现在多少钱一两了。(可以年 ...

其实今年是准备卖新品种的试喝装,还在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带家的蜗牛 发表于 2024-4-14 20:26
明前明后的茶有什么区别吗

明前茶叶较小,各种氨基酸含量高,鲜味丰富;明后茶叶更大,茶多酚含量高了,也就是茶味更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仓透透 于 2024-4-15 10:51 编辑

我就是那30%买了没有续购的,感觉完全没区别还喝不完
话说今年涨价没有现在多少钱一两了。(可以年年买尝鲜装白嫖(想得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4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前明后的茶有什么区别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EVA01 发表于 2024-4-14 02:20
明前的一点都没有了是吧

是的,想买只能等明年,建议收藏店铺,或者加群194750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4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前的一点都没有了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4 0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错过明前了,我之前喝过朋友送的金坛雀舌,直接用盖碗冲9克,快进快出,滋味也相当好,实在是家里茶太多了,不然就买点尝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3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Sunyata 发表于 2024-4-13 17:32
每年明前买点尝鲜,明后的买个一斤,主要喜欢浓一点的就消耗得快
结果这次买明后的LZ给换了几包退货的明前 ...

你对茶叶没有观赏需求就没必要换

用透明玻璃杯可以清楚看到茶叶舒展后的大小,和茶汤的清亮程度。一般是评判或者展示自家茶叶品质时才刻意用玻璃杯。

都是老顾客了,肯定不在乎这点儿观感,就没必要换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Sunyata + 1 好评加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3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Sunyata 发表于 2024-4-13 17:32
每年明前买点尝鲜,明后的买个一斤,主要喜欢浓一点的就消耗得快
结果这次买明后的LZ给换了几包退货的明前 ...

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3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茶叶到了,试了一下云雾,前三泡香气和味道都不错,第二泡最好
就是可惜绿茶我喝不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明前买点尝鲜,明后的买个一斤,主要喜欢浓一点的就消耗得快
结果这次买明后的LZ给换了几包退货的明前头采

顺便问问有必要换个玻璃杯么,一直用的紫砂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枢梁 发表于 2024-4-13 00:20
想看下礼盒可以放图吗


礼盒我也是从X宝买的,纸盒内有2个铁盒,能装250g毛峰。

如果不符合你的审美需求,你也可以自己买喜欢的样式邮寄给我,我装好茶叶再邮寄给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3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萌⁡萌⁡人 发表于 2024-4-13 12:07
买了点尝尝
看淘宝介绍说是800ml的壶投入1-2克,喝茶经验不多对克数没什么概念,看楼里说法换算成枚数大概 ...

看得可够仔细的……淘宝介绍是我刚开始喝茶时的浓度,现在嘛,估计要翻倍了。

没经验从350毫升15枚开始吧,觉得淡了就加盖闷,或者加茶叶,反之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3 1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了点尝尝
看淘宝介绍说是800ml的壶投入1-2克,喝茶经验不多对克数没什么概念,看楼里说法换算成枚数大概是10-25枚/350毫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3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下礼盒可以放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ecosong 发表于 2024-4-9 22:35
好茶    问一下茶叶需要打药吗

人工种植的台地茶确实有打农药的,所以也相应地出了“有机茶”这样概念,宣传无农药

—— 来自 OPPO PGFM10, Android 14上的 S1Next-鹅版 v2.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5-31 09:08 , Processed in 0.13356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