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蓝灯横滨

[讨论] 为什么mygo能在国内这么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 0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的直接社交网络所属群体是gen Z后半~gen A,那mygo不是火不火的问题,而是你基本上找不出一个能避开相关要素(mygo表情包, 梗图)出现的线上群组

所以当讨论“mygo”时,我们各自以为自己在讨论的东西实际上可能是天壤之别。“火”的“mygo”是作为一个同世代亚文化现象的mygo,而这楼里讨论的“mygo”往往狭义地指某个特定的声优乐队偶像动画企划。

我推测这贴里真正想问的问题应该是:作为声优乐队偶像动画企划的“mygo”,如何得以成为一个同世代亚文化现象?这时才能真正体现出这个巨大宏观的后现代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趣味和本质的复杂性,而非所谓某种狭隘的主观兴趣团体叙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战斗力 +1 收起 理由
我cp结婚了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 1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星野航 发表于 2024-4-1 11:31
作为“亚文化”现象的“mygo”是否具有被讨论的价值,我觉得是一个研究怎么“火”起来更有意思的 ...

你可能有点误解了我的意思。更广义全体的gen Z毫无疑问当然是存在主流文化模因的,它可以是蔡徐坤,哈基米,科目三,但绝不会是mygo。所以你前面拿小时代甄嬛传来类比mygo,其实有点不太恰当。

我在使用措辞“同世代亚文化现象”形容mygo时是谨慎推敲过的,首先它非常清晰地局限于我说的gen Z后半~gen A社群,比如30岁以上的动画观众就很可能不会参与到这个现象中去;其次,它毫无疑问是亚文化而非主流文化现象,比如像前边不少人提到的可以类比某3D虚拟偶像团体曾带来的亚文化现象,就更为恰当。这种亚文化现象在中文互联网上并不是由来已久的,它的出现非常晚近且偶发。它的特征是同时存在强烈的建构和解构,使得该类现象的参与者看上去显得宗教热忱的同时又十分荒诞戏谑。宗教热忱的极端是走向狂热的身份认同,这一点在另一些互联网亚文化中也屡见不鲜;强烈的解构则反过来毫无顾忌地消解严肃性,这一点也有相对应的另一部分互联网亚文化。


而作为互联网亚文化现象的mygo则有点像一个杂交产物,参与者有一定的热忱,但往往并不经常有很强烈的作为“声优乐队偶像动画企划 - mygo”的粉丝这样的身份认同;反过来,参与者对内容严肃性的消解自然也并不彻底。因而总的来说,作为亚文化现象的“mygo”实际上温和而并不具有多少侵略性,同时其对严肃性恰到好处的消解又形成了其独特风格。正是这样的亚文化模因特性使得其获得同世代内的过热表达和增殖,当其开始挤压主流文化与其他亚文化的地界时往往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到排斥,没什么好奇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 0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2Ofrozen 于 2024-4-2 00:30 编辑
星野航 发表于 2024-4-1 21:11
你要从群体数量看定义,也并不局限了,作为亚文化场域的mygo也早就高度符号化了,你可以说参与构建模因的 ...

我试着总结一下,我们的分歧大概在于不同的中心论。

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你认为mygo之所以能成为目前的mygo,更重要的是由“作为声优乐队偶像动画企划的mygo”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而作为“亚文化现象的mygo”本身就是前者的一个理所当然、稀松平常的必然产物,其中并无太多趣味和复杂性,对吗?


但其实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亚文化现象的mygo”的参与者,实际上并不等同于全体“作为声优乐队偶像动画企划的mygo”观众 - 后者是一个更大的集合,包括了你说的全年龄的讨论群体;在这一集合中,前者的补集是不参与“作为亚文化现象的mygo”的(以下简称“补集”),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群体,甚至往往排斥前者。

“补集”是更传统的建构内容享受者,在互联网上的存在由来已久,跟其他企划/作品的一般内容享受者并没有太多本质区别。他们并不参与破坏性的模因表达和消解严肃性,因而不构成我说的“作为亚文化现象的mygo”的参与者,自然都不一定超出主流文化模因的范畴。出于讨论严肃性考虑,我一直在试着尽量使用抽象的描述,但是这个“参与者”说白了就是楼里俗称的、非自嘲贬义的“go批”、“go小鬼”和“ylgo”。

因此我不同于你的观点是:mygo的“火”,跟鬼灭之刃的“火”、咒术回战的“火”、推子的“火”和芙丽莲的“火”等等是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的,因为mygo的“火”是一种“脱离了主流文化模因的同世代亚文化现象”;“作为声优乐队偶像动画企划的mygo”自身的特点固然构成了招致这一现象的强烈要素,但绝不是简单因果决定性的;因为“作为声优乐队偶像动画企划的mygo”自身的特点被吸引的内容享受者,并不必然成为“作为亚文化现象的mygo”的参与者,因而“作为声优乐队偶像动画企划的mygo”自身的特点并非mygo成为目前的亚文化现象的充分条件;我认为真正的因果性来源便是上一条中讨论的 - 作品本身提供的强烈建构、独特性与外部的强烈解构引入共同介导的,这种现象是互联网晚近才诞生的新景观,而非你说的旧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星野航 发表于 2024-4-2 11:44
那也不是,我觉得你这角度未免太自我满足跟揣度。
首先,我没有任何表达认为mygo是“声优乐队偶像动画企 ...

“绫奈基于其个人能力赋予题材之上的一种情感给予” 真包含于 “作为声优乐队偶像动画企划的mygo自身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上海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962110 反电信诈骗|举报电话 021-62035905|Stage1st ( 沪ICP备13020230号-1|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 )

GMT+8, 2024-6-7 15:47 , Processed in 0.028178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